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9课时风成地貌_第1页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9课时风成地貌_第2页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9课时风成地貌_第3页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9课时风成地貌_第4页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9课时风成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9课时风成地貌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精讲点拨1.雅丹地貌(风蚀地貌)(1)影响风蚀强弱的因素(2)雅丹地貌的形成[方法技巧](1)雅丹地貌形成的两个关键因素①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河湖相沉积地层。②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此外有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关。(2)根据雅丹地貌的垄脊走向判断风向: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如图。2.移动沙丘(风积地貌)(1)沙丘移动的机制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向上滚动,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一层一层地向前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2)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3)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真题感悟[典例1][福建卷]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变式演练[2023·浙江1月卷]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沉积、搬运B.搬运、风化C.风化、侵蚀D.侵蚀、沉积2.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有()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能力点二风沙活动与防治精讲点拨1.物质条件——沙源(1)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2)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2.动力条件——大风(1)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2)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常见会加强风力的地形①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没有阻挡。②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③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3.风沙活动的危害(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4.风沙活动的防治(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真题感悟[典例2][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我的答案](1)(2)变式演练[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图示意某海岸地貌纵剖面,主要有沙滩、沙堤、风成沙丘,其中风成沙丘种植大量木麻黄。受特大高潮、高潮、低潮时海水沉积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影响,甲、乙、丙三处沙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沙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丙>甲D.乙>甲>丙2.种植木麻黄的作用主要是()A.防风固沙B.涵养水源C.减弱风蚀D.美化环境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真题感悟][典例1]答案:(1)D(2)C[变式演练]1~2.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蚀地貌。图示景观出现在新疆东部,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较大。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最可能是由于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而形成的;同时,该地区风力较大,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加上岩壁表面岩性不一,岩石表面易被侵蚀的部分被侵蚀掉,而较坚硬的部分较少被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小蘑菇”,C正确。在陡峭的崖壁上,搬运和沉积作用较弱,A、B、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雅丹地貌区位于新疆东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而空气稀薄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的典型特点,①错误;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表沙质沉积物多,植被稀少,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较大,因此风沙强劲,②正确;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极度干旱,③正确;滑坡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雅丹地貌区气候干旱,滑坡分布不广,④错误。B正确。答案:1.C2.B能力点二[真题感悟][典例2]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变式演练]1~2.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可推知,沙堤是特大高潮海水沉积形成,特大高潮流速快,挟带沙粒大;沙滩是高潮海水退潮时,海水沉积形成,沙粒较小,所以,沙堤沙粒大于沙滩。风成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根据沙丘形态(向海一侧为缓坡),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