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D/24/wKhkGWdSZxSAKzdDAAHVgjCcBV0677.jpg)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D/24/wKhkGWdSZxSAKzdDAAHVgjCcBV06772.jpg)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D/24/wKhkGWdSZxSAKzdDAAHVgjCcBV06773.jpg)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D/24/wKhkGWdSZxSAKzdDAAHVgjCcBV06774.jpg)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D/24/wKhkGWdSZxSAKzdDAAHVgjCcBV06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模板八篇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我设计的“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一定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并且完美呈现在您面前。教案课件作为老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工
具,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确保教学质量。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
要注重多元化教学的实施和对学生的反馈。如果您需要帮助,请
参考本文的内容,希望能带给您一些启示!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
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
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
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
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
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
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
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
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
大的母亲一一黄河!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
情。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
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
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
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
不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
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
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
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
“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
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
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
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
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
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
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
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
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
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
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五、布置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
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一、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
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
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
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
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
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
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
字?
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
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
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
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
象、气势进行描绘吗?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
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
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
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
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
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
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天族什
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
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
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
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
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
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
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
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
------>
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十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
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
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
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
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吻,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
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
《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
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吻
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
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纪的,字晓岚,
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
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
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
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
帝便踱到纪的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也优了许久,汗流泱背,
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
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
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吻不得无
礼。“纪的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
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
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的捏一把汗。谁知纪吻却不慌不忙,从
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
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
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
‘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i)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
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
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下,往下游去。
▲棹(zhdo)数小舟,曳(ya)铁把,寻十余里无迹。便划着
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V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d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
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
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1)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
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
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
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
演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问题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
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
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
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
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
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导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
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
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
系。
五、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提示: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
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
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
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
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
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
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
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
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
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
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
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
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
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
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
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
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
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
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3】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复习方式:讲清要
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
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一一地位一一籍贯等
——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赏
8、人迹罕至
9、秋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17、骊歌
18、木屐
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
(4)惧
沮
俱
狙
阻
四、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1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文言文练习1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
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1、征发
2、哽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9、崎岖
10、阻抑
11、回环曲折
12、亦复如是
3、同步导练中每课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
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组
6、澜语
7、亘古
8、污秽1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
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4——7段
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1、马革裹尸
2、弥高
3、锲而不舍
4、兀兀穷年
5、沥
6、群蚁排衙
7、迥乎不同
8、气冲斗牛
9、杂乱无章
10、含蓄
11、踌躇
12、巴望
13、磐石
14、义愤填膺
3、形似字归纳:
(1)筹
踌
畴
稠
惆
绸
(2)慕
墓
暮
幕
募
⑶愧
魂
魄
魁
傀
(4)锲
契
楔
摸(5)迭
选
跌
(6)炯
迥
(7)籍
藉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C
五、作业:注音53个
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
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口技》1—3段
三、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36个:
1、归省
2、乐土
3、行辈
4、犯上
5、惮
6、絮叨
7、礼数
8、擒掇
9、委实
10、凫水
11、依稀
12、宛转,悠扬
13、自失
14、弥散
15、漂渺(缥缈)
16、旺相
17、渴睡
18、向午
19、棹
20、楫
21、亢奋
22、晦暗
23、羁绊
24、蓦然
25、冗杂
26、叹为观止
27、戛然而止
28、本色当行
29、颦蹙
30、粲然
31、嗔视
32、叱咤风云
33、尽态极妍
34、惊鸿
35、纠葛
36、怠慢
4、形似字归纳:
躁
燥
噪
、口
深
藻
四、《口技》
词语积累39人
一词多义5个
乳
妙
绝
呼
指
通假1个
坐
翻译课文
理解文意
作业: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
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口技》4—5段
三、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20个:
1、拽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毋宁
5、吞噬
6、语无伦次
7、羸弱
8、告罄
9、虞
10、斫
11、泅
12、破骨
13、履践
14、崔巍
15、阴霾
16、闻所未闻
17、海市蜃楼
18、踉踉跄跄
19、声情并茂
20、孜孜不倦
四、现代文阅读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本节课训练重
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解词21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六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
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自
己体会、收获。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
四、现代文阅读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本节课训练重
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解词22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七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伤仲永》,文学常识、注音、解释
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木兰诗》《口技》段落
二、做《伤仲永》检测20分钟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
三、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八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学常识
复习方式:学生做练习,师生讲评。复习重点:熟练掌握每
课出处、作家、评价、代表作品等。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或词条
三、文学常识复习
利用自习课做文学常识练习2页,课内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边订正,边复习记忆。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九课时
复习目标:阅读现代文2篇
复习方式:利用自习课做练习,课内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
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复习重点:现代文理解,根据训练要点、让学生把握文章思
路,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依文答题,谈自己体会、收获要
思想态度端正。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课内阅读
学生阅读20分钟,要求:
1、把握作者思路
2、把握内容和层次
学生阅读后教师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
本对话。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
四、家庭作业:复习《口技》,翻译课文。
第十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口技》,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
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未过关字词
二、利用自习课,做《口技》检测一节课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25分钟
三、利用自习课,做文言文专项训练20分钟
学生讲评为主15分钟
四、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五、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作文复习
第十一课时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练习写开头和结尾。复习
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明确开头结尾的写法,会修改,能围绕中心写开
头结尾。复习具体步骤:
一、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
2、同学评议优点,总结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3、评议不足之处,加以修改。
二、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开头方式归纳:
1、开门见山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开头,最重要的是点题。写事
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
或品质。
结尾方式归纳:
1、画龙点睛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结尾,最重要的是扣题。在开
头的基础上,要有所延伸和升华。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
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三、朗读范文
四、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五、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
作文复习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修改开头和结尾。复习方
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修改开头结尾,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复习具
体步骤:
一、复习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二、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开头和结尾,强化范例的作用
2、同学评议优点,找出自己开头结尾的不足
三、范例展示,强调首尾及过渡语段
四、学生“根据中心”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五、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评议、修改。家庭
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
第十二课时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L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芳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
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
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
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
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
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
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
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
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
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
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
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
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
们来学习22课《人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载入(zdi)屏息凝神(bng)无虞(yii)
炽热(chi)弧度(hu)轮廓(kud)俯瞰(kan)
模拟(m6)遨游(do)稠密(ch6u)烧灼(zhu6)
千钧重负(jn)(fu)舷窗(_ian)赫兹(hez)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
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
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L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
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一一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
验。
我看到了什么一一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一一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
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
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L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
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
面表格。
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
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
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
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
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
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
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
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
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
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
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
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一一用准确的数字
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C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
弧。一一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一一客观的描述,是科
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
“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
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
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
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一一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
东西的任何撞击。一一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
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
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
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
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
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一一实事求是、严谨、科
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
的大气层。一一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
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
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
感。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
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
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
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
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
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
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
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
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L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
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
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
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
英雄”O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
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
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
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
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
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
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
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
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
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
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
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
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
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科学态度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占八、、、/难P-八占、、•.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
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
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
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
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
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
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
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
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
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
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C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
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
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
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
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尽,叫
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
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
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
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
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
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
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
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
的友情。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
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
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
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
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6】
教学理念:
找出途径让学生发掘材料,从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
律。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
发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
围。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
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
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
悲壮覆没的故事。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
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
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
牺牲的详情。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
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
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
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
方。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
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
很被动。
教学目标:
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教学重点
以积累、听说、写作等为训练手段
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
学法导引:
L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2.注重发现,重抓积累。
3.启发诱导,读写并举。
教学过程:
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给人看。”那么伟大的悲剧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
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斯科特的故事给我们解答这个疑问
的。
出发前的准备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像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旅,希望大家在
这次旅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接受智慧和胆量的考验,出发
前,我们需明确此行的要求和任务: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气,振作
精神;其次,大家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第三,大家要团结合
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最后都能达到荣誉的顶点,品尝胜利的
果实。
沿途发现,做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一个旅行家在旅行,要去不断地发现
那些有价值的、美好的、印象深刻的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
仔细整理珍藏。下面大家读课文,看同学们是不是一个个细心的
收藏家c(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做成卡片)
下面的词语不应错过
姗姗来迟怏怏不乐白雪皑皑茫茫无际洋洋得意
闷闷不乐念念有词忧心忡忡小心翼翼猎猎作响
迷迷糊糊哆哆嗦嗦踉踉跄跄
坚持不懈风餐露宿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海市蜃楼畏缩不前鲁莽大胆语无伦次
羸弱癫狂凛冽吞噬销蚀
步履告罄蹒跚遗孀厄运
下面的句子不应忘记。
L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
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
猎猎作响。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
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
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
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
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
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
的悲剧。
(指导学生去发现、搜集、整理)
挑战困难,做一个勇敢的探险家
既然是探险,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必然会遇到艰险
和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艰险的地
方,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下面的学习需要大家拿出勇气和智慧,
看大家是不是一个个勇敢的探险家。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1.同学们在下面互相复述故事。(要讲得热闹)
2.大家推荐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述故事。(要激励)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要称
赞)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C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
4.文章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我们发
现了探险家高尚伟大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
说他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
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
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
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
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
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
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
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细心领悟)
善于创造,做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人类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追求,我们的眼睛
总是在不断发现新鲜的天地,我们的思维还在继续探索许多空白
的领域,这就象我们今天的学习一样,都需要我们有一种敢为人
先的开创精神,所以下面的问题,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
话,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成了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L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
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
的?(从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
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
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播
放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营造氛围。
3.学生写作。
4.当堂诵读。
5.教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7】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
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
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克族责
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
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去用自
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
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
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
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一一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
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
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
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
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
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
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
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
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
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
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
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
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
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宣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
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
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
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元限风
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
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
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
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
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一一
——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
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克族责
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
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
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
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
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
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
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
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
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
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
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
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
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
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
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
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
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
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
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
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
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8】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课型:复习课
主备教师:莫克明
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成员:李文祥、刘鹤兰、胡翠兰、李
永祥
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根据课标和考试重点识记相关字词
2、分类专题训练
(二)教学难点:
强化巩固积累
(三)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分单元复习
2、围绕县统考题型训练
3、常错易混知识点强化复习
(四)教法的分析: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至2周教学过程:
一:字音字形复习第一单元
1、散步
嫩芽nan分歧q1拆散chai一霎时sha水波粼粼
1iniin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粼粼,水十分明净。各得
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秋天的怀念
瘫痪tGnhuan暴怒nu捶打chui憔悴qiaocui咱
俩lid烂漫1dn絮叨—£idao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
事而非常高兴。
3、雨的四季
花苞bao粗犷guang静谧mi莅临1i吝啬1ins含
咄咄逼人dtl。
4、古代诗歌四首
碣石jia澹澹dan耸峙s6ngzhi第二单元
6、我的老师
痣zhi褪tui磕头k。榆钱yii狡猾jidohud占据
ju时辰chan
7、再塑生命的人
截然ji台感慨kdi搓捻cu。nian绽开zhan疲倦不
堪kGn
二、文学常识复习
第一单元:《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
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世说
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属于笔记小说。
第二单元:《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再塑生命的人》作
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曾授予“总统自由勋
章“o《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孔
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
第三单元:《春》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
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
《龙须沟》等。《秋天》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
家。《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次北固山下》王湾,五言律诗。《钱
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诗人。七言律诗。《天净沙秋思》马
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为曲牌名第四单元:《紫
藤萝瀑布》宗璞。《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
家。《蝉》小思,香港作家。《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虽有
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义论著的选集。
第五单元:《绿色蛔蛔》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
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
记》,作者纪日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第六单元:《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
承恩,明代小说家。小圣是指二郎神杨戳。《皇帝的新装》作
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c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丑小鸭》。《女娟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
者:袁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战国末
期著名思想家。代表作《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
织编写。
三、名著导读复习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
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
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
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
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
“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作品
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①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
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
深长。
②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C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伊
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
面的内容: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
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
狸和山羊》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
《蚂蚁和蝉》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①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
揭示蕴含的道理。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
法。
四、综合性学习复习㈠、这就是我
1自我介绍;2自我推荐;3模拟面试
活动目的:
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
己。
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活学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批发居间合同委托书
- 知识产权运营股权居间合同
- 专业运动器材销售与推广合同
- 弱电项目总结
- 游戏规则与操作指南发布平台建设作业指导书
- 农业产业链社会责任履行实战指导书
- 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案
- 体育训练与比赛作业指导书
- 安能转让合同
- 消防安全技术服务项目合同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论
- 银行授信尽职调查课件
- 河北省县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名单目录地址2415家
- (完整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编外人员录用审批表
- 地基转让合同范文
- 倪海厦《天纪》讲义
- 员工住宿人身财产安全的承诺书范文
- 应用写作第一章概述讲义
- 侧钻井工艺技术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