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程标准学习目标①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②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③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时空观念:比较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唯物史观:分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勃列日涅夫改革更是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家国情怀:通过苏联领导人三次改革的失败,认识改革需要依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预学指导】(时间6分钟,完成后拍照上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活动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设问1: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表现有哪些?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是如何应对的?1.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表现:东欧的民主德国等;亚洲的中国等;拉丁美洲的古巴。2.苏联“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1)成立:随着局面的形成,年,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2)影响: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困难;②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经济的轨道;③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按照模式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3.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活动二: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设问1:请写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并据此作出评价。1.内容:①政治:批判个人崇拜;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2.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活动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影响和苏联解体设问1:请说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和影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1.戈尔巴乔夫改革(1)重点:①先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不佳;②后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和“”。(2)影响: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年底,苏联解体。2.苏联解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体制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改革;③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④加速解体:八一九事件。(2)影响: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化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答案见课件素养提升)【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增多:二战前只有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东欧、亚洲、拉美增加许多。2.经互会的建立:1949年,苏联与一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的作用:克服了东欧国家战后经济困难,也将各成员国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3.苏联模式的推广:①苏联通过经互会将东欧各成员国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②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4.中苏互助: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二、苏联的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改革者:赫鲁晓夫3.改革内容: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改革重心在农业)4、结果:改革失败5、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是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改革者:勃列日涅夫3.改革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改革重心在重工业。4.改革结果:失败.5.评价: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状态;(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改革者:戈尔巴乔夫(上台时间:1985年)3.改革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效果。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4.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原因:①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③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4\*GB3④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2.苏联解体:原因:①苏联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路线: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领导地位,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直接原因)(新修订)③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4\*GB3④西方的和平演变。结果: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3.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②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图解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启东市二模)“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该制度极其缺乏效能……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肯定了新经济政策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C.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D.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023秋•良庆区校级期中)根据苏联的统计,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3.7%,仅次于美国的41.9%,位居世界第二。从国内工业产值来看,苏联当年重工业达到四分之三,轻工业占四分之一,工业投入占国民经济总投入的77.4%。材料强调苏联模式()A.使苏联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B.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C.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D.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3.(2023•攀枝花)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国家和人民因此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 B.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 C.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4.(2023•淮安)中外历史很多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B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扩张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台湾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D苏联赫鲁晓夫在经济上进行改革我国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A.A B.B C.C D.D5.(2023•盐城)“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致胜的利剑。”这一现象得益于()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苏联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6.(2023•崇川区校级三模)“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7.(2023•红安县模拟)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A.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8.(2023•柳州二模)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锤子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苏联发展历程展开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内外原因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体会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9.(2023•灯塔市三模)东欧剧变实质上反映了东欧各国()A.领导人思想发生了变化 B.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执政党变成了在野党10.(2023•东洲区模拟)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材料题(共1小题)11.(2022秋•邯山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1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材料二:史学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措施不当,因此导致了非其所愿的恶果,这叫好心办了恶事。另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在于搞垮苏联……他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材料三:东欧国家由于教条主义地袭用苏联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当然是导致后来东欧剧变的原因,而产生问题和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模式。﹣﹣刘祖熙《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苏联领导人最终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该领导人开展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他的改革“好心办了恶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外因是什么?(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认识。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解答】根据“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该制度极其缺乏效能……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这主要从正面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这表明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A排除;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模式,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从国内工业产值来看,苏联当年重工业达到四分之三,轻工业占四分之一,工业投入占国民经济总投入的77.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因此材料强调苏联模式,使苏联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故A正确;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强调苏联模式使苏联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3.【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模式的知识。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解答】根据“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可知,之所以出现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是由于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故D正确;题干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不符,排除A;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表述不符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排除B;题干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体现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排除C。故选:D。【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4.【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赫鲁晓夫在经济上进行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A事件之间有明显联系,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B事件之间有明显联系,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C事件之间有明显联系,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苏联赫鲁晓夫在经济上进行改革与我国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之间没有明显联系,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表格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赫鲁晓夫在经济上进行改革的相关史实。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关键词“194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故C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十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1921年,都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B;题干材料反映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打破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7.【答案】A【分析】本题以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依托,考查东欧剧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事件被称为“东欧剧变”。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原因。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8.【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解体,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识读。【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镰刀斧锤星旗的降落宣布苏联的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国旗升起体现出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变化,苏联解体对于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冷战结束,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阵营的问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受到削弱,排除C项;从两面国旗中无法反映苏联的发展演变,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解体,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的知识点。【解答】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东欧剧变性质的把握。10.【答案】D【分析】本题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的话语为依托,考查苏联解体。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但改革没有受到预期的效果。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二、材料题(共1小题)11.【答案】(1)赫鲁晓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为了解决多年累积的社会矛盾;他为了改变苏联的危机状况进行改革,但他的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3)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4)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以及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问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以及导致的结果;第三问考查东欧剧变的实质以及外部原因;第四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遇到麻烦时打开”“批评我”,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因此是赫鲁晓夫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结合所学可知,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改革时断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危机前的困境。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为了解决多年累积的社会矛盾,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他为了改变苏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烧结机轴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曲节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轨道岔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外牙双联燃气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防雷支柱绝缘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自动凝血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酿酒高活性干酵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蚁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负离子絮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脑高支棉绅士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做好宗教工作关键在“导”,如何去“导”
- 多层压合工艺技术
- 热力学基础(氨的合成)
- 护士首次注册体检表
- 2023年四川监理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古文观止(全二册)
- 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申请书
- 国外耐火材料公司考察报告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