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上海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一.默写(共2小题,满分8分)1.(5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3)杜甫《蜀相》中,“,”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4)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5)“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祖母无臣,。”2.(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其实父亲的口味重,和他半口假牙有关。,,,。。,即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①且不时有杂物卡进假牙里,便会异常难受,但也很少听他抱怨②不仅牺牲了原本无事的健康齿,还大片遮盖了上颌③以前牙医技术真有些横暴,常为了安装几颗假牙④这和他晚年喜吃咸辣及糜烂的食物有关⑤他很少为自己的不舒服扰人,不到严重地步是不会让人知道的⑥这让味觉迟钝很多,不是弄到胃口大坏,就是口味愈来愈重。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⑤④②⑥③ C.③②⑥④①⑤ D.③⑥⑤④①②二.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3.(2分)光明中学高二学生开展了一场以“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辩题的辩论赛。以下选项中均属于正方的策略的是()①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②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③对方举例时,指出例子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④对道德行为的界定尽量宽泛。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被凝视与被忽视的骑手群体郑少雄①自外卖经济兴起以来,外卖骑手群体就持续成为公共舆论、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②社会对外卖骑手群体异乎寻常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视氛围。福柯把“凝视”这一观看形式看作现代社会一种有形、具体和无处不在的权力形式和软暴力来讨论。厄里指出“凝视指的是社会建构而成的观看或审视方式”。还有研究者提出,凝视导致了凝视对象的行为和自我认知改变,凝视对象也逐渐开始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与凝视主体共同形成了多重凝视的网络空间。③某学术平台组织了一场研究者、社工行动者和外卖骑手代表之间的公开对话。主持人和提问者多次提及骑手被压榨、剥削、监控以及无视的现实,骑手代表却一再表示,骑手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份收入可观、给付及时、自由度高的工作,并且骑手偏好恶劣天气,主动放弃社会保障来换取更高现金收入。他还举了一个很尴尬的例子:“有一次我去一个商场取餐,当我拿着那份餐走到扶梯口的时候,扶梯上面有三个年轻人。他们本来站得挺乱的,突然间就站成一排了,然后看了我一下。我真的很尴尬,我不着急,但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兄弟,快,我让开,你快走,你快跑’。我不想跑!我只想慢慢地走,我不着急,我就拿着一个订单。但是我很尴尬,没办法,就提着外卖跑了。”④外卖骑手话题的产生与热议,与民国早期知识界对人力车夫的关注十分相似。1918年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概念,他所说的“劳工”指的是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广义劳动者。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劳工已经逐渐专指工人群体,且由于其现实生活中的不堪命运而逐渐成为需要被认识和研究的“劳工问题”,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力车夫就被构建为“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的双重载体。人力车夫与外卖骑手共同被凝视,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度卷入日常生活,更源于他们契合了各自时代的文化景观和社会思潮,充分证明外卖骑手是一个被选择、被建构的议题。骑手议题是历史上劳工问题的当代再现。⑤与被凝视相伴而来的是被忽视的主位视角,缺乏从主位视角探究外卖骑手的自我认同和人生定位的研究。实际上,至少八成以上骑手不认为平台企业的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骑手从事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阶层上升效应相对偏低,五成骑手认为自己在未来六个月内有可能失业,觉得骑手是一份不稳定的职业。可见,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⑥但个人和社会生命周期中困境的出现是不可预测的,恰恰需要阈限型工作来提供兜底性的实践空间。骑手工作给了普通人等待重启但不必停下脚步的缓冲空间,在这个意义上,骑手等零工职业被称为“就业蓄水池”。2020年外卖骑手正式以“网约配送员”名称纳入职业分类目录,也表明国家将这一阈限型职业纳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⑦我们需要重构从局限在工人阶层身上的“劳工问题”回到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劳工神圣”的整体性思路,劳工神圣意味着所有广义劳动者都得以自主地实现蔡元培所说的“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哪怕仅仅是送出一份外卖。(有删改)(1)第②段中的“凝视氛围”指的是(2)以下人物不属于“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双重载体的一项是A.包身工芦柴棒。B.推销员格里高尔。C.售货员张秉贵。D.人力车夫祥子。(3)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A.外卖骑手成为多个领域重要关注对象才导致外卖经济的兴起。B.外卖骑手主动放弃社会保障说明他们无视“被压榨”的现实。C.骑手议题的出现可能和知识界的关注以及文学作品构建有关。D.骑手不认为平台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可见其主位视角被忽视。(4)第⑤段得出“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这一结论的隐含前提是(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据统计,网约配送员平均年龄31岁,90后占比47%。2020年某外卖平台的大学生网约配送员占比接近两成,另一外卖平台大专及以上学历网约配送员占比达到24.7%。对网约配送员这种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现象,有人感到担忧。请根据文章⑥⑦两段内容分析这种担忧是否必要。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5.(1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冰场上的歌德①德意志的夏天有多欢愉,冬天就有多乏味!这个地处欧洲中部的国家,冬季漫长寒冷,从11月起,天空总是一副阴惨沉郁的模样,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从事抽象思维活动:十八、十九世纪的冬天催生了多少思想家和哲学家!可就在那个还没有诞生暖气的年代,却有一位诗人,每年都渴盼冬天快快降临:“仁慈的冬天,你何时才来,冻住水面,我们就可以再一次开启冰上的舞蹈!”当家门口的美因河终于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他就会兴冲冲绑上一双低帮宽面冰鞋,和朋友们在河面上滑一整天的冰,直至冷月升空,寒星点点,仍然意犹未尽。②他就是歌德。世上有不少人知晓这位天才诗人也是狂热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但他作为运动健将的一面却少有人知。歌德擅长骑马、击剑和滑冰,特别是滑冰,歌德自称到了“耽好无度”的地步。在自传《诗与真》里,歌德愉快地回忆着:“在冰上度过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不够的,我们一直滑冰到深夜……”③冰场上的歌德技艺娴熟,翩若游龙,正如他写诗时能在种种诗体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结冰的美因河像诗人的才情一样绵延无际,成为歌德和他的伙伴们最敞亮、最快乐的冬季社交场。1862年,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边上,歌德母亲、妹妹,还有封•拉诺赫小姐向他投去或宠溺、或崇拜的眼神。若我们再仔细看上几眼,会发现歌德身上披着一件女式貂皮滚边的披风。冯•考尔巴赫想必仔细读了《诗与真》,才敢这么“装扮”歌德。④原来那天歌德一大早出门滑冰,衣服穿得有些单薄,在冰场上玩了大半天,已经冻得不行,忽而瞧见不远处的马车里坐着来看热闹的母亲大人。歌德想也不想,脱口喊道:“亲爱的妈妈,把你身上的貂皮披风给我呗,我快冻死了!”歌德母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它来递给心爱的儿子。“披上后,我无拘无束地继续滑冰,冰场上到处是人,我这身奇怪的装扮应该不会引起旁人注意。只不过事后还是被人嘲笑,把我穿母亲衣服的事归为我的种种怪异行为之一。”⑤晚年的歌德在一首箴言诗里写下对从前时光的怀念:“没有滑冰鞋和清脆的铃铛,一月就是邪恶的日子。”在歌德眼里,冬天从“仁慈”到“邪恶”,只隔了一个滑冰场的距离……⑥歌德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缔造者。曾经,不经意间,他让蓝色燕尾服、黄裤子、翻口皮靴的维特装风靡了整个欧洲。而对于滑冰这件事,歌德每到一处都会热心宣传。1775年11月,歌德赴魏玛任职后不久,就让家里人给他寄来三双滑冰鞋。从那个冬天起,鄙陋保守的魏玛开始流行起冰上运动。年轻的卡尔•奥古斯特大公和新娘路易丝公主带头加入了歌德领衔的滑冰队伍。在伊尔姆河上、在鲍姆加登花园的池塘上、在结冰的大草坪上,歌德向一众友人传授着滑冰技艺,他还发起“冰雪节”,有节日焰火和化妆舞会。当无数火把照亮冰场,与天幕上的星星辉映,寒酸的小公国魏玛摇身一变,变成了德意志的“人间不夜天”。⑦人到中年的歌德为了滑冰,还会敷衍他的密友席勒。席勒比歌德年轻十岁,但他经常熬夜写作挣稿费,把身子熬坏了,故而绝不敢冒着严寒外出运动。而且席勒心里清楚,自己断不是长寿的人,他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否则壮志难酬。歌德却拥有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兴致勃勃地从事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爱好:植物学、矿物学、天象学、人类骨骼、美食、珠宝、钱币、绘画、运动和社交……一到滑冰季,平常十分顾惜席勒的歌德,写信就不太勤了。在1796年12月5日给席勒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⑧在歌德众多的信件、笔记、散文和诗歌里,都可以找到他对这项冰上运动的激情证明和密切洞察。歌德发现,滑冰不像别的运动那样很快使人疲劳,而是越滑越兴奋,越滑越舒展、轻灵。“滑冰使我们与最新鲜的童年接触,它让年轻人充分享受身体的敏捷,能够抵御摇摇欲坠的晚年过早来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冰上,如同水滴汇入海洋,欢声笑语中不分老幼贵贱,更无论新手与大师。同时,这种群体运动又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人与人刹那间无限接近,又迅速滑离,可以独自在漫漫空间滑转,种种潜伏的内心热望和回忆会被唤醒。⑨滑冰这项爱好,歌德坚持了二十八年之久,难怪今天的德国人举办花样滑冰锦标赛,总喜欢引用歌德的诗语为赛事锦上添彩。滑冰不仅给歌德带来快乐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创作计划之所以能较迅速地实现,实在是受这种体育运动所赐。”事实上,他所有的活动都在他的文学创作里留下了痕迹。⑩在我看来,歌德留给后人的诸多箴言中,有一句最为恳切,就是“别忘记生活”。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取材于黄雪媛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以漫长寒冷的冬天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严肃思考,衬托歌德对冬天的渴盼。B.第⑥段讲述歌德热心宣传和推广滑冰运动,进一步体现了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热爱。C.第⑦段写歌德为了滑冰而敷衍密友席勒,表明歌德并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D.第⑨段以德国人在滑冰赛事中引用歌德诗语,来表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深远影响。(2)作者在第③段提到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有哪些用意?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歌德热爱滑冰的言行,让作者有哪些收获?请依据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简要赏析。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姓魏氏,名冉。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秦西称帝,齐东称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雎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④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雎。范雎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诛季君之乱诛:杀死B.事成,魏冉故德公矣德:感激C.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益:增加D.以此时奸说秦昭王奸:通“干”,请求(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B.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C.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D.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穰侯,是秦宣太后之弟,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魏冉把对昭王的图谋不轨的兄弟全部诛灭,声威震动秦国。B.昭王十四年,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第二年又攻取了楚国的土地。这一年魏冉托病辞去丞相职务,由寿烛接任丞相。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D.因为范雎向昭王阐明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8.(12分)栎全轩记[明]归有光①余峰先生(1)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2)。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3)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②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4)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③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曦(5)。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余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6)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7)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④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樟(8)也,则楩、梓、豫樟才,而栎(9)不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樟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10),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注释](1)余峰先生:张意,字诚之,号余峰,昆山人。(2)两司:明代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两司,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司法官署。张意曾官至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属正四品大员。(3)施施然:喜悦自得的样子。(4)陶岘:唐开元间人,爱好山水,自号麋鹿野人。(5)凌蹀:超越。(6)骈首:头并着头。(7)机、云:指陆机、陆云兄弟,均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8)楩、梓、豫樟:喻栋梁之才。(9)栎:喻无用之才。(10)栎社:指张意甘愿做栎社树。神社旁的栎树无用,不被砍伐而能保有长寿。(1)在第③段中的“□”处填入恰当的虚词是A.矣B.哉C.盍D.夫(2)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B.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达生之至论。C.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D.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3)下列说法与本文中所论“知道之言”旨意不符合的一项是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B.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C.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4)通观全文,可以看出余峰先生以“栎全”二字命名轩屋,有何深意?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70分,每小题70分)9.(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张弓,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大数据科学家,回到中国后,他带领国队正在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即利用卫星和航拍,数清千亩苹果林每棵树苹果花的数量,精确到每一朵。通过对一系列大数据的分析,为农场提供种植面积测算、作物长势监测、生长周期估算、产量预估、自然灾害预测、病虫害预警等服务。邓自刚,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高温超导磁悬浮应用基础研究。他做的一个模型只需要注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就可实现360度的自稳定的悬浮,使列车与轨道摩擦力为零,理论上“飞行”速度将超过每小时500公里,而他的目标是每小时1000公里。目前,日本正在研究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行线,美国正在做超级高铁。时速瞄准1000公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上海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默写(共2小题,满分8分)1.(5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4)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5)“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5)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栈)(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重点字:盈)(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阶)(4)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重点字:涕)(5)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重点字:余)【点评】《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其实父亲的口味重,和他半口假牙有关。,,,。。,即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①且不时有杂物卡进假牙里,便会异常难受,但也很少听他抱怨②不仅牺牲了原本无事的健康齿,还大片遮盖了上颌③以前牙医技术真有些横暴,常为了安装几颗假牙④这和他晚年喜吃咸辣及糜烂的食物有关⑤他很少为自己的不舒服扰人,不到严重地步是不会让人知道的⑥这让味觉迟钝很多,不是弄到胃口大坏,就是口味愈来愈重。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⑤④②⑥③ C.③②⑥④①⑤ D.③⑥⑤④①②【考点】句子排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大处着眼、小处探究,重在整体把握,然后逐一击破.【解答】文段说明了父亲口味重的原因,并借此写出了父亲不愿打扰别人的性格特点。文段一开始就提到父亲口味重与假牙有关,故第一处空格应该紧接着假牙进行说明。②指出了以前牙医横行之事实,应放在③后。⑥运用了指示代词“这”,指代的是被粗暴安装的假牙,应放在②后。文段末尾提到“即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在说父亲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故其前应该接⑤.据此可排除ABD。故选:C。【点评】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二.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3.(2分)光明中学高二学生开展了一场以“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辩题的辩论赛。以下选项中均属于正方的策略的是()①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②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③对方举例时,指出例子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④对道德行为的界定尽量宽泛。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考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论点论据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涉及的内容,正确选择。【解答】①这是正方的策略,人不能“存在”,自然不能谈道德。②这是反方的策略,这意味着在这个过渡地带也可以谈道德。③这属于正方的策略,因为反方举出不温饱却谈道德的例子即可驳倒正方;而正方的化解方式或者指出这些例子中的人物已经温饱,或者指出他们未谈道德。④这属于反方的策略,如上所言,正方要把反方认为道德的界定为非道德的;反方则要把正方认为非道德的界定为道德的,从而使道德的范围超出温饱的范围。均属于正方的策略的是①③。故选:A。【点评】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被凝视与被忽视的骑手群体郑少雄①自外卖经济兴起以来,外卖骑手群体就持续成为公共舆论、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②社会对外卖骑手群体异乎寻常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视氛围。福柯把“凝视”这一观看形式看作现代社会一种有形、具体和无处不在的权力形式和软暴力来讨论。厄里指出“凝视指的是社会建构而成的观看或审视方式”。还有研究者提出,凝视导致了凝视对象的行为和自我认知改变,凝视对象也逐渐开始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与凝视主体共同形成了多重凝视的网络空间。③某学术平台组织了一场研究者、社工行动者和外卖骑手代表之间的公开对话。主持人和提问者多次提及骑手被压榨、剥削、监控以及无视的现实,骑手代表却一再表示,骑手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份收入可观、给付及时、自由度高的工作,并且骑手偏好恶劣天气,主动放弃社会保障来换取更高现金收入。他还举了一个很尴尬的例子:“有一次我去一个商场取餐,当我拿着那份餐走到扶梯口的时候,扶梯上面有三个年轻人。他们本来站得挺乱的,突然间就站成一排了,然后看了我一下。我真的很尴尬,我不着急,但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兄弟,快,我让开,你快走,你快跑’。我不想跑!我只想慢慢地走,我不着急,我就拿着一个订单。但是我很尴尬,没办法,就提着外卖跑了。”④外卖骑手话题的产生与热议,与民国早期知识界对人力车夫的关注十分相似。1918年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概念,他所说的“劳工”指的是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广义劳动者。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劳工已经逐渐专指工人群体,且由于其现实生活中的不堪命运而逐渐成为需要被认识和研究的“劳工问题”,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力车夫就被构建为“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的双重载体。人力车夫与外卖骑手共同被凝视,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度卷入日常生活,更源于他们契合了各自时代的文化景观和社会思潮,充分证明外卖骑手是一个被选择、被建构的议题。骑手议题是历史上劳工问题的当代再现。⑤与被凝视相伴而来的是被忽视的主位视角,缺乏从主位视角探究外卖骑手的自我认同和人生定位的研究。实际上,至少八成以上骑手不认为平台企业的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骑手从事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阶层上升效应相对偏低,五成骑手认为自己在未来六个月内有可能失业,觉得骑手是一份不稳定的职业。可见,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⑥但个人和社会生命周期中困境的出现是不可预测的,恰恰需要阈限型工作来提供兜底性的实践空间。骑手工作给了普通人等待重启但不必停下脚步的缓冲空间,在这个意义上,骑手等零工职业被称为“就业蓄水池”。2020年外卖骑手正式以“网约配送员”名称纳入职业分类目录,也表明国家将这一阈限型职业纳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⑦我们需要重构从局限在工人阶层身上的“劳工问题”回到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劳工神圣”的整体性思路,劳工神圣意味着所有广义劳动者都得以自主地实现蔡元培所说的“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哪怕仅仅是送出一份外卖。(有删改)(1)第②段中的“凝视氛围”指的是凝视主体(社会)对凝视对象(骑手群体)的关注和凝视对象(骑手群体)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的多重凝视的网络空间。(2)以下人物不属于“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双重载体的一项是CA.包身工芦柴棒。B.推销员格里高尔。C.售货员张秉贵。D.人力车夫祥子。(3)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DA.外卖骑手成为多个领域重要关注对象才导致外卖经济的兴起。B.外卖骑手主动放弃社会保障说明他们无视“被压榨”的现实。C.骑手议题的出现可能和知识界的关注以及文学作品构建有关。D.骑手不认为平台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可见其主位视角被忽视。(4)第⑤段得出“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这一结论的隐含前提是阈限性职业是和平台关联不大、上升效应偏低、就业不稳定的职业。(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据统计,网约配送员平均年龄31岁,90后占比47%。2020年某外卖平台的大学生网约配送员占比接近两成,另一外卖平台大专及以上学历网约配送员占比达到24.7%。对网约配送员这种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现象,有人感到担忧。请根据文章⑥⑦两段内容分析这种担忧是否必要。【考点】论文;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凝视主体(社会)对凝视对象(骑手群体)的关注和凝视对象(骑手群体)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的多重凝视的网络空间。(2)C(3)D(4)阈限性职业是和平台关联不大、上升效应偏低、就业不稳定的职业。(5)无必要。外卖等零工职业是就业蓄水池(人才储备);国家已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可以提供兜底性的实践空间(就业缓冲);体现了“劳工神圣”(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肯定劳动价值;肯定人生价值意义多元化)。【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得出。(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4)本题考查语句的逻辑特点。解答时要明确语句特点,理清语句的前提和结论。(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迭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结合文章内容“社会对外卖骑手群体异乎寻常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视氛围”“还有研究者提出,凝视导致了凝视对象的行为和自我认知改变,凝视对象也逐渐开始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与凝视主体共同形成了多重凝视的网络空间”,可以明确“凝视氛围”的对象,方式和范围,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明确“劳工神圣”“劳工问题”的概念。结合文章第四段“1918年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概念,他所说的‘劳工’指的是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广义劳动者。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劳工已经逐渐专指工人群体,且由于其现实生活中的不堪命运而逐渐成为需要被认识和研究的‘劳工问题’,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力车夫就被构建为‘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的双重载体”“人力车夫与外卖骑手共同被凝视,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度卷入日常生活,更源于他们契合了各自时代的文化景观和社会思潮,充分证明外卖骑手是一个被选择、被建构的议题。骑手议题是历史上劳工问题的当代再现”。ABD都属于“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双重载体。C.“售货员张秉贵”,并没有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堪命运”。故选C。(3)结合文章内容第五段“与被凝视相伴而来的是被忽视的主位视角,缺乏从主位视角探究外卖骑手的自我认同和人生定位的研究。实际上,至少八成以上骑手不认为平台企业的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骑手从事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阶层上升效应相对偏低,五成骑手认为自己在未来六个月内有可能失业,觉得骑手是一份不稳定的职业。可见,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可以推断出“骑手不认为平台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可见其主位视角被忽视”。ABC并不能被推断出。故选D。(4)第⑤段得出“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结合文章内容“实际上,至少八成以上骑手不认为平台企业的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骑手从事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阶层上升效应相对偏低,五成骑手认为自己在未来六个月内有可能失业,觉得骑手是一份不稳定的职业”,得出这一结论的隐含前是:阈限性职业是和平台关联不大、上升效应偏低、就业不稳定的职业。(5)根据文章⑥“骑手工作给了普通人等待重启但不必停下脚步的缓冲空间,在这个意义上,骑手等零工职业被称为‘就业蓄水池’”“2020年外卖骑手正式以‘网约配送员’名称纳入职业分类目录,也表明国家将这一阈限型职业纳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⑦“我们需要重构从局限在工人阶层身上的‘劳工问题’回到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劳工神圣’的整体性思路”,可见没有必要感到担忧。答案:(1)凝视主体(社会)对凝视对象(骑手群体)的关注和凝视对象(骑手群体)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的多重凝视的网络空间。(2)C(3)D(4)阈限性职业是和平台关联不大、上升效应偏低、就业不稳定的职业。(5)无必要。外卖等零工职业是就业蓄水池(人才储备);国家已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可以提供兜底性的实践空间(就业缓冲);体现了“劳工神圣”(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肯定劳动价值;肯定人生价值意义多元化)。【点评】论述类文本三遍阅读法: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读一段后,对该段瞬时回顾,概括该段主旨,对关键点要敏感。第二遍阅读题干和迭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减少失误。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5.(1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冰场上的歌德①德意志的夏天有多欢愉,冬天就有多乏味!这个地处欧洲中部的国家,冬季漫长寒冷,从11月起,天空总是一副阴惨沉郁的模样,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从事抽象思维活动:十八、十九世纪的冬天催生了多少思想家和哲学家!可就在那个还没有诞生暖气的年代,却有一位诗人,每年都渴盼冬天快快降临:“仁慈的冬天,你何时才来,冻住水面,我们就可以再一次开启冰上的舞蹈!”当家门口的美因河终于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他就会兴冲冲绑上一双低帮宽面冰鞋,和朋友们在河面上滑一整天的冰,直至冷月升空,寒星点点,仍然意犹未尽。②他就是歌德。世上有不少人知晓这位天才诗人也是狂热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但他作为运动健将的一面却少有人知。歌德擅长骑马、击剑和滑冰,特别是滑冰,歌德自称到了“耽好无度”的地步。在自传《诗与真》里,歌德愉快地回忆着:“在冰上度过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不够的,我们一直滑冰到深夜……”③冰场上的歌德技艺娴熟,翩若游龙,正如他写诗时能在种种诗体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结冰的美因河像诗人的才情一样绵延无际,成为歌德和他的伙伴们最敞亮、最快乐的冬季社交场。1862年,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边上,歌德母亲、妹妹,还有封•拉诺赫小姐向他投去或宠溺、或崇拜的眼神。若我们再仔细看上几眼,会发现歌德身上披着一件女式貂皮滚边的披风。冯•考尔巴赫想必仔细读了《诗与真》,才敢这么“装扮”歌德。④原来那天歌德一大早出门滑冰,衣服穿得有些单薄,在冰场上玩了大半天,已经冻得不行,忽而瞧见不远处的马车里坐着来看热闹的母亲大人。歌德想也不想,脱口喊道:“亲爱的妈妈,把你身上的貂皮披风给我呗,我快冻死了!”歌德母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它来递给心爱的儿子。“披上后,我无拘无束地继续滑冰,冰场上到处是人,我这身奇怪的装扮应该不会引起旁人注意。只不过事后还是被人嘲笑,把我穿母亲衣服的事归为我的种种怪异行为之一。”⑤晚年的歌德在一首箴言诗里写下对从前时光的怀念:“没有滑冰鞋和清脆的铃铛,一月就是邪恶的日子。”在歌德眼里,冬天从“仁慈”到“邪恶”,只隔了一个滑冰场的距离……⑥歌德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缔造者。曾经,不经意间,他让蓝色燕尾服、黄裤子、翻口皮靴的维特装风靡了整个欧洲。而对于滑冰这件事,歌德每到一处都会热心宣传。1775年11月,歌德赴魏玛任职后不久,就让家里人给他寄来三双滑冰鞋。从那个冬天起,鄙陋保守的魏玛开始流行起冰上运动。年轻的卡尔•奥古斯特大公和新娘路易丝公主带头加入了歌德领衔的滑冰队伍。在伊尔姆河上、在鲍姆加登花园的池塘上、在结冰的大草坪上,歌德向一众友人传授着滑冰技艺,他还发起“冰雪节”,有节日焰火和化妆舞会。当无数火把照亮冰场,与天幕上的星星辉映,寒酸的小公国魏玛摇身一变,变成了德意志的“人间不夜天”。⑦人到中年的歌德为了滑冰,还会敷衍他的密友席勒。席勒比歌德年轻十岁,但他经常熬夜写作挣稿费,把身子熬坏了,故而绝不敢冒着严寒外出运动。而且席勒心里清楚,自己断不是长寿的人,他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否则壮志难酬。歌德却拥有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兴致勃勃地从事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爱好:植物学、矿物学、天象学、人类骨骼、美食、珠宝、钱币、绘画、运动和社交……一到滑冰季,平常十分顾惜席勒的歌德,写信就不太勤了。在1796年12月5日给席勒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⑧在歌德众多的信件、笔记、散文和诗歌里,都可以找到他对这项冰上运动的激情证明和密切洞察。歌德发现,滑冰不像别的运动那样很快使人疲劳,而是越滑越兴奋,越滑越舒展、轻灵。“滑冰使我们与最新鲜的童年接触,它让年轻人充分享受身体的敏捷,能够抵御摇摇欲坠的晚年过早来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冰上,如同水滴汇入海洋,欢声笑语中不分老幼贵贱,更无论新手与大师。同时,这种群体运动又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人与人刹那间无限接近,又迅速滑离,可以独自在漫漫空间滑转,种种潜伏的内心热望和回忆会被唤醒。⑨滑冰这项爱好,歌德坚持了二十八年之久,难怪今天的德国人举办花样滑冰锦标赛,总喜欢引用歌德的诗语为赛事锦上添彩。滑冰不仅给歌德带来快乐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创作计划之所以能较迅速地实现,实在是受这种体育运动所赐。”事实上,他所有的活动都在他的文学创作里留下了痕迹。⑩在我看来,歌德留给后人的诸多箴言中,有一句最为恳切,就是“别忘记生活”。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取材于黄雪媛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①段以漫长寒冷的冬天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严肃思考,衬托歌德对冬天的渴盼。B.第⑥段讲述歌德热心宣传和推广滑冰运动,进一步体现了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热爱。C.第⑦段写歌德为了滑冰而敷衍密友席勒,表明歌德并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D.第⑨段以德国人在滑冰赛事中引用歌德诗语,来表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深远影响。(2)作者在第③段提到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有哪些用意?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歌德热爱滑冰的言行,让作者有哪些收获?请依据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考点】散文;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内容理解与概括;发掘作品主题意蕴.【答案】(1)C(2)①作者借助画面内容,生动描绘歌德滑冰的娴熟技艺及其迷人的气质风度,使歌德在冰场上的形象具体可感。②作者以画中的细节,引出歌德跟母亲借披风的趣事,体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痴迷。(或:体现歌德滑冰既不畏严寒,也不怕被人嘲笑,与前文“耽好无度”照应。)③作者以画题作为本文标题,暗示本文主要写歌德与滑冰运动的不解之缘。(3)①作者从歌德一生爱好滑冰,却不仅仅爱好滑冰,体会到一种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②滑冰是一种让人身体舒展、轻灵,能抵抗衰老的运动。(或:滑冰运动不易使人疲劳,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刺激。)③滑冰运动既有利于社交,又能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④滑冰运动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激情。⑤不管从事什么专业,都不要忘记生活。(或:爱生活、爱自然,享受运动的快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注意紧扣原文进行理解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C.“表明歌德并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错误,结合原文“一到滑冰季,平常十分顾惜席勒的歌德,写信就不太勤了。在1796年12月5日给席勒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可知,歌德并不是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他是因为天气好,去滑冰场滑冰,写信就不太勤了,所以第⑦段写这一内容目的是表明歌德对滑冰的热爱。故选:C。(2)结合原文“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可知,作者借助画面内容,生动描绘歌德滑冰的娴熟技艺及其迷人的气质风度,使歌德在冰场上的形象具体可感。结合原文“边上,歌德母亲、妹妹,还有封•拉诺赫小姐向他投去或宠溺、或崇拜的眼神。若我们再仔细看上几眼,会发现歌德身上披着一件女式貂皮滚边的披风。冯•考尔巴赫想必仔细读了《诗与真》,才敢这么‘装扮’歌德”可知,作者以画中的细节,引出歌德跟母亲借披风的趣事,体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痴迷。(或:体现歌德滑冰既不畏严寒,也不怕被人嘲笑,与前文“耽好无度”照应。)结合标题“冰场上的歌德”,原文“1862年,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可知,作者以画题作为本文标题,暗示本文主要写歌德与滑冰运动的不解之缘。(3)结合原文“滑冰这项爱好,歌德坚持了二十八年之久”“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可知,作者从歌德一生爱好滑冰,却不仅仅爱好滑冰,体会到一种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结合原文“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歌德发现,滑冰不像别的运动那样很快使人疲劳,而是越滑越兴奋,越滑越舒展、轻灵”可知,滑冰是一种让人身体舒展、轻灵,能抵抗衰老的运动。(或:滑冰运动不易使人疲劳,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刺激。)结合原文“‘滑冰使我们与最新鲜的童年接触,它让年轻人充分享受身体的敏捷,能够抵御摇摇欲坠的晚年过早来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冰上,如同水滴汇入海洋,欢声笑语中不分老幼贵贱,更无论新手与大师。同时,这种群体运动又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人与人刹那间无限接近,又迅速滑离,可以独自在漫漫空间滑转,种种潜伏的内心热望和回忆会被唤醒”可知,滑冰运动既有利于社交,又能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结合原文“滑冰不仅给歌德带来快乐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创作计划之所以能较迅速地实现,实在是受这种体育运动所赐’事实上,他所有的活动都在他的文学创作里留下了痕迹”可知,滑冰运动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激情。结合原文“我看来,歌德留给后人的诸多箴言中,有一句最为恳切,就是‘别忘记生活’。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可知,不管从事什么专业,都不要忘记生活。(或:爱生活、爱自然,享受运动的快乐。)答案:(1)C(2)①作者借助画面内容,生动描绘歌德滑冰的娴熟技艺及其迷人的气质风度,使歌德在冰场上的形象具体可感。②作者以画中的细节,引出歌德跟母亲借披风的趣事,体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痴迷。(或:体现歌德滑冰既不畏严寒,也不怕被人嘲笑,与前文“耽好无度”照应。)③作者以画题作为本文标题,暗示本文主要写歌德与滑冰运动的不解之缘。(3)①作者从歌德一生爱好滑冰,却不仅仅爱好滑冰,体会到一种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②滑冰是一种让人身体舒展、轻灵,能抵抗衰老的运动。(或:滑冰运动不易使人疲劳,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刺激。)③滑冰运动既有利于社交,又能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④滑冰运动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激情。⑤不管从事什么专业,都不要忘记生活。(或:爱生活、爱自然,享受运动的快乐。)【点评】整合文本重要信息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3.归纳整合。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简要赏析。【考点】理解诗词内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词语的本意,再将词语放入诗句中理解句意,然后联系诗句具体分析词语有没有运用手法,最后分析词语的效果以及表达的意境及情感。【解答】(1)C.“落笔角度相同”不对。全诗情景交融,但落笔的角度不相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分别从声、色、动、静、局部、整体角度落笔。故选C。(2)“无边”修饰“萧萧”,不仅表现落木之宽阔,更是诗人无限的忧愁。“不尽”修饰“滚滚”,不仅表现长江水奔流不息,更是表现作者内心无限情感。正因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才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视野辽阔,备感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广袤无边之势。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且从上下句的协调性来看,“无边”“不尽”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答案:(1)C(2)“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诗薮》)【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姓魏氏,名冉。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秦西称帝,齐东称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雎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④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雎。范雎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诛季君之乱诛:杀死B.事成,魏冉故德公矣德:感激C.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益:增加D.以此时奸说秦昭王奸:通“干”,请求(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B.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C.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D.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穰侯,是秦宣太后之弟,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魏冉把对昭王的图谋不轨的兄弟全部诛灭,声威震动秦国。B.昭王十四年,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第二年又攻取了楚国的土地。这一年魏冉托病辞去丞相职务,由寿烛接任丞相。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D.因为范雎向昭王阐明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考点】人物传记;通假字;一般实词;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A(2)C(3)C(4)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法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弄错对象、时间、事件、原因等。(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A.“诛季君之乱”中的“诛”解释为“杀死”是错误的。整句话的意思是: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诛:铲除、平定。故选:A。(2)“樗里子”是主语,“死”是谓语,是不及物动词,后面没有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D;“之”是动词,到,“秦”是宾语,“乃使仇液之秦”意思是“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秦”前面不应该断开,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译文:昭王七年(前300),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这对赵国显然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3)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错误。根据原文“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昭王三十六年(前271),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欲伐齐”,想要攻打齐国,并非事实。故选:C。(4)封,赐封;……者,……也,判断句的标志;任举,委任举荐,引荐保举;相善,相互友好。译文: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答案:(1)A(2)C(3)C(4)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参考译文: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姓魏,名冉。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为国君,就是昭王。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昭王七年(前300),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这对赵国显然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仇液即将上路,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假如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楼缓必定怨恨您。您不如对楼缓说‘请为您打算,我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将会有所保留’。秦王见赵国使者请求任用魏冉并不急切,必感奇怪,将会不听从您的劝说。您这么说了,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乃用楼缓为相),会让楼缓感激您;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为相),那么魏冉当然会感激您了。”于是,仇液听从了宋公的意见,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魏冉做了丞相。秦昭王要诛杀吕礼,吕礼逃到齐国。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昭王十九年(前288),由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过了一个多月,吕礼又来到秦国,齐、秦两国国君取消了帝号仍旧称王。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免职后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在第四年时,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昭王三十六年(前271),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范雎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点评】分析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语境推断法: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2)语法分析法: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3)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或相近(相同)。(4)联想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5)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8.(12分)栎全轩记[明]归有光①余峰先生(1)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2)。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3)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②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4)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③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曦(5)。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余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6)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7)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则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汇编语言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学校食堂油烟排放设备维修协议3篇
- 2024年版各类劳务服务协议示例汇编一
- 甲苯换热器课程设计
- 液氮储罐课程设计
- 生物质能发电的生物质能发电站规划考核试卷
- 2024年无抵押担保个人消费借款合同6篇
- 病理传染病课程设计
- 2024年标准化劳务派遣合作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消防设备买卖合同范本(含消防培训)3篇
- 分配利润合同范例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年01月22332高等数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
- 2024陕西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4小学政教处(德育)副校长年度述职汇报:育德润心砥砺前行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形考任务1-5答案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高清版)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