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1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有删改)材料二: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变异就会发生。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效果。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了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A.对需要触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四肢越修长,脖子越长,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4)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材料二,对这样的观点进行反驳。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鬟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自由,开饭!”她赌气似的大喊。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B.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C.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D.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2)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哪些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2分,每小题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镭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率其徒A持畚镭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顺”词义并不相同。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3)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②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5)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怀陆游万里驰驱坐一饥,自怜无计脱尘鞿。身留幕府还家少,眼乱文书把酒稀。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①。【注】①子威:西汉乐昌侯王商,字子威,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后皇帝听信王凤的话,免去王商相位,三日后王商去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诗人因生计奔波而无法脱离世俗羁绊的无奈,奠定诗歌的悲凉基调。B.颔联两句之间对生活场景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描述诗人离家少还、公务忙乱而无时间饮酒的窘境。C.尾联用典,直接批判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昏聩。D.诗歌表达方式灵活,通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2)颈联言浅意深,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两句。(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将多种景像组合,突显其惊天动地的声响,描绘了蜀道之险。(3)杜甫的《登高》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6.(10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但却恢复了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2)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3)然而她找寻泥土时显得异常狡黠机智。(4)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7.(10分)“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B.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C.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D.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最近,抗疫前线的一名年轻护士这样说:“非典来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你们!”2020年3月5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让她最感动的是中国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有着绝对驱动力,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同学们,在这次疫情当中,你肯定是一个保护者或者是被保护者,对于上面这些话你肯定有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有删改)材料二: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变异就会发生。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效果。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了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AA.对需要触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四肢越修长,脖子越长,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4)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材料二,对这样的观点进行反驳。【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D(2)C(3)A(4)①该观点以偏概全: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②缺乏发展的眼光: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A.“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变异就会发生”错。过于绝对,环境条件变迁为生物变异发生提供可能性,但并非一定会变异。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错。张冠李戴,据原文“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可知,这是别人的主张,而不是作者的观点,且原文说的是“这是无法证实的”,作者对此并不赞同。C.“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所以,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的是“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代词“它们”指代错误。D.正确。故选D。(2)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的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错误,曲解文意,应是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故选C。(3)A.正确。B.支持突变论思想,不符合达尔文渐变论。C.支持突变论思想,不符合达尔文渐变论。D.是关于进化的解释,不涉及自然选择。故选A。(4)首先指出该论调以偏概全。根据文中“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可知,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然后指出那些持否定进化论观点的的人缺乏发展的眼光。根据“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分析,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答案:(1)D(2)C(3)A(4)①该观点以偏概全: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②缺乏发展的眼光: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点评】整合文本重要信息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3.归纳整合。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鬟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自由,开饭!”她赌气似的大喊。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B.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C.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D.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2)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哪些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答案】(1)C(2)①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②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③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④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冯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元,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3)①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著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②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③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中的穆女士真是一个独立、善良、忙碌、豁达的慈善家形象吗,实际暗含有表面具有这些特征,实际上不是,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对该。(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的能力,题干中给出分析的方向“极具讽刺意味”,答题时首先指出通过哪些方式达到讽刺的效果的,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解释即可。【解答】(1)C夸大程度,应删去“由衷”,他给方先生的慰问可能有一点同情。故选:C。(2)由“她丈夫很有钱,她老是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可知她她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她完全依靠丈夫;再如她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可见她看起来忙碌,实则没有做什么事实。由“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突出其她看起来善良,实际上对下人们颐指气使,不尊重他们。“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说:‘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突出其他看起来大方,实则自私、冷漠,精于算计。(3)对比的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她看起来独立、善良、忙碌、豁达,实则依靠丈夫、虚伪、空虚、自私、冷漠,精于算计;另一手法是反语的运用,如文中“善人”“她的早饭很简单”“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实际上正好与此相反;漫画式的夸张。根据“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写出了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车的滑稽场面,根据“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这些看似为他人着想,实际上展现了自己从外到内的可笑、荒谬,达到讽刺的效果。答案:(1)C(2)①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②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③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④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冯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元,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3)①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著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②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③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2分,每小题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镭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率其徒A持畚镭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顺”词义并不相同。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3)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②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5)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考点】人物传记;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答案】(1)CEG(2)D(3)C(4)①(苏轼)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②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5)志存高远,好学有才华,身先士卒,关爱百姓(一心为民、尽职尽责、细致周全)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等。【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中“其徒持畚锸”为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以”为连词,表修饰,前面不能断开;“率其徒持畚锸以出”句子结构完整,“以出”后断开,即C处;“筑东南长堤”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E处;“首起戏马台”和“尾属于城”结构相似,单独成句,中间断开,即G处。故在CEG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2)D.“用法相同”错误。苏轼建庐住在那上面。庐:动词,建庐/悲凉地守着简陋的房屋。庐:名词,房屋。故选:D。(3)C.“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错误,原文为“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而是要求赠予父亲一个官职,于是朝廷追赠“光禄丞”一职给苏轼父亲。故选:C。(4)①既而:不久;见:见解;是:这。句子翻译为:(苏轼)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②诣:到;急:紧迫;且:暂且。句子翻译为: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5)根据原文“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可知,苏轼志存高远;根据原文“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可知,苏轼好学有才华,根据原文“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身先士卒,关爱百姓(一心为民、尽职尽责、细致周全),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答案:(1)CEG(2)D(3)C(4)①(苏轼)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②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5)志存高远,好学有才华,身先士卒,关爱百姓(一心为民、尽职尽责、细致周全)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等。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只剩三版高却没有沉。苏轼建庐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池。苏轼又请求调发明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怀陆游万里驰驱坐一饥,自怜无计脱尘鞿。身留幕府还家少,眼乱文书把酒稀。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①。【注】①子威:西汉乐昌侯王商,字子威,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后皇帝听信王凤的话,免去王商相位,三日后王商去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表达诗人因生计奔波而无法脱离世俗羁绊的无奈,奠定诗歌的悲凉基调。B.颔联两句之间对生活场景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描述诗人离家少还、公务忙乱而无时间饮酒的窘境。C.尾联用典,直接批判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昏聩。D.诗歌表达方式灵活,通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2)颈联言浅意深,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技巧.【答案】(1)C(2)①颈联“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的意思为:诗人看到眼前的秋色晚景,和故乡的秋景非常相像,可惜身在旅途,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了。②言浅:颈联言辞浅近,语言平淡,近乎口语,通俗易懂。③意深:颈联情感意味深长,诗人离家少还,在外奔波,孤独寂寞的情感跃然纸上,这异乡之景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梦魂”回故乡表现了诗人思乡而不得归的无限怅惘和落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颈联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直接批判统治者”说法有误。尾联“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运用典故,含蓄地批判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昏聩。故选C。(2)颈联“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叙述诗人身在旅途,看到眼前的秋色晚景,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思乡而不得还乡的凄凉惆怅之情。“客路”“故山”等言辞浅近,语言平淡,“空有梦魂归”,近乎口语,通俗易懂,体现“言浅”。上句实写,借景抒情,选取秋天典型景物,这异乡之景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客路”和“秋色”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下句虚写,诗人“梦魂”回故乡,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人思乡而不得归的无限怅惘和落寞。体现“意深”的特点。答案:(1)C(2)①颈联“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的意思为:诗人看到眼前的秋色晚景,和故乡的秋景非常相像,可惜身在旅途,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了。②言浅:颈联言辞浅近,语言平淡,近乎口语,通俗易懂。③意深:颈联情感意味深长,诗人离家少还,在外奔波,孤独寂寞的情感跃然纸上,这异乡之景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梦魂”回故乡表现了诗人思乡而不得归的无限怅惘和落寞。【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2)李白《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将多种景像组合,突显其惊天动地的声响,描绘了蜀道之险。(3)杜甫的《登高》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或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解答】故答案为:(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舫)(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砯)(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点评】《琵琶行》中的名句辑录:(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6.(10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但却恢复了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2)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3)然而她找寻泥土时显得异常狡黠机智。(4)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考点】词义;成语运用.【答案】(1)呱呱坠地: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2)怪癖:表示一个人所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奇怪的、与众不同的癖好,多表示贬义词。(3)狡黠:一般作贬义词,意思是诡诈狡猾;作褒义词时形容人古灵精怪。(4)宿命:本意是星宿运行各有命令,前生决定后世,前因决定后果。借指生来注定的命运。【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解答】故答案为:(1)呱呱坠地: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2)怪癖:表示一个人所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奇怪的、与众不同的癖好,多表示贬义词。(3)狡黠:一般作贬义词,意思是诡诈狡猾;作褒义词时形容人古灵精怪。(4)宿命:本意是星宿运行各有命令,前生决定后世,前因决定后果。借指生来注定的命运。【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情色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7.(10分)“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B.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C.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D.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考点】情境补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2)本题是考查语言表达中连贯这一考点。做题时一定要仔细研究上下文语境,填出衔接最为紧密连贯的句子。(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解答】(1)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排除CD。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排除A。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2)本题根据前文“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所以应该是先“学习”,再“摸索”;主语应是“它”,后面应该用主动句合适,排除ABC。(3)“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残缺介词,造成中途易辙,应“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排除CD;B.“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介词残缺,应“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答案:(1)B。(2)D。(3)A。【点评】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属于定语语序不当,注意跟例句对照分析。此题重点考核定语语序和修饰语语序。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最近,抗疫前线的一名年轻护士这样说:“非典来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你们!”2020年3月5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让她最感动的是中国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有着绝对驱动力,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同学们,在这次疫情当中,你肯定是一个保护者或者是被保护者,对于上面这些话你肯定有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考点】材料作文.【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主要讲述了中国人在遭遇艰难时,总会有英雄为了保护民众而挺身而出,每个平凡人也都能尽自己的力所能及来保护身边的人。写作时可以表达对保护民众的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在疫情期间为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所作的努力。参考立意:致敬“逆行者”;一次次身先士卒,与病毒严酷交锋;责任与担当;用生命诠释坚守等。【解答】致敬英雄,争做楷模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比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