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课教案_第1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课教案_第2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课教案_第3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课教案_第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初中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知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岩石、生物、陆地水、气候、土壤、地貌等内容。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学习他们呢所构成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就顺理成章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和分析喀斯特地貌打下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找到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而存在地域差异。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身边的地理环境,为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积累知识经验。承前:本节内容是从地理现象实际出发,将前相对独立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其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总结与升华。启后:本节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的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的处理好人地关系。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种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和“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说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功能。2.过程与方法:(1)紧扣植物的光合作用,绘制生物循环示意图,说明生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及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2)结合实例分析,由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单个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事物普遍联系及发展变化的思想。(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逐渐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是教学重点,同时生物循环、光合作用的理解也是必要的。2.教学难点:由于该知识抽象、理论性强,“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平衡功能、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四、课题类型本节课是一堂课内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综合课型,既要进行新内容的的教学,又要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还需要开展课堂巩固练习来检查教学效果。五、教学方法⒈教师采用的教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探究法⒉学生采用的学法:自主预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师生互动学习法。问题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设施、板书相结合七、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复习之前的知识,八、具体的教过过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㈠、运用丰富的图片资料来导入新课。大海、蓝天、白云、山地、岩石、植物组成了衣服美丽的风景画,也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的缩写。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有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惊醒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㈡、学习自然地理环境间的相互作用①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②表现:

陆地环境各要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③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个特性: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动态演变性⒈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中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影响其它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其它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环境整体性。⒉空间组合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组成部分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特定的空间结构,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⒊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能量、物质的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的自然地理要素都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以致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永远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㈢、运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来讲授新内容①教师活动——展示:“植物之间的光合作用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三幅图片”②教师——提问:这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展示、质疑对抗进行引导、点评和补充)③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知识延伸: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④教师——追问:一定区域内,生物、土壤、水文、地形、气候、岩石等要素的演化不是各自单独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统一演化的说明了什么?⑤教师——总结: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点拨)——“牵一发而动全身”结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㈣、抛出探究问题,引起学生兴趣:(课本上65页)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请你说说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增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3)、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你能否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㈤、讲授厄尔尼诺知识来解答课后相关问题。⑴、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⑵、厄尔尼诺对气候影响的成因:①、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②、当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⑶、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⑷、根据所授新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答案:秘鲁西岸海域,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海水由东向西运动,从而形成了水平方向的补偿流——秘鲁寒流和垂直方向的上升流,这样就将深层营养物质(磷酸盐类)带到了海水表层,致使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鱼类来此觅食,形成秘鲁渔场。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请你说说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增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答案: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海水中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因饥饿而死亡。3)、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你能否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答案: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海湾战争时,大量油田被炸,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使遥远的喜玛拉雅山降黑雪。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区域的联系性。㈥、知识拓展——以青藏高原的隆起与亚洲地理环境为例距今2000多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下强烈隆起,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气候,使东亚和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高温和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成为全球生物种类最丰富、生物产量最高、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的地区之一。同时,高原隆起还使中亚和西亚成为“干旱核心”;沙漠和戈壁连绵,草原和黄土横亘外围,深林和湿地只局限于沿海地区。复杂的地域分异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止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向东运输,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黄土土质松散,利于耕作,但极易受流水冲蚀。流经该区域的黄河,含沙量、输沙量均为世界之最。泥沙随流水流动,渐渐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更细的泥沙则注入渤海,导致河口向海延伸。由此可见,上述种种自然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流动,并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教师巧设问题:借鉴我们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分析,请同学们将[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看一看,然后回答青藏高原的隆升给亚洲环境带来了怎么样的连锁反映

?答案: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包括引发和加强亚洲季风、改善东亚和南亚的生态条件、形成中亚和南亚的荒漠环境、协助黄土高原形成等等。㈦、课堂知识巩固训练1.“厄尔尼诺”发生时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变化是(C)

A.大气环流变得更加稳定B.秘鲁寒流的势力加强

C.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升高,使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增

D.大气、海洋相互作用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2.近年来,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此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A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3.下列叙述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A)

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C.围海造田,使海洋面积缩小

D.工厂排放污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加4.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D)A.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海陆分布与亚欧大陆轮廓,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

B.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核心”

C.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D.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更加恶劣5.关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常年在信风的驱动下形成稳定的风海流是海洋对大气作用的表现B.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圈与水圈在不停地进行热量交换C.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相应升高D.台风经过海面时,常常使海面变得更低6.关于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明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运动

B.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使矿质元素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表明水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D.生物残体腐烂分解后,其生成物又重新回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材料:三峡水库最近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无论结果怎么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据此回答7—9题。

7、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D)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8、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C)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9、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B)

A.使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B.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加剧㈧、回顾知识要点,进行板书设计。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表现举例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因秘鲁寒流和上升补偿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沿岸的荒漠地区多暴雨。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渔场鱼类死亡,经济受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