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导语第一段如果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关键词:传统文化、根、先秦诸子传统文化的根是先秦诸子第二段《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儒家)《老子》、《庄子》(道家)《墨子》(墨家)第三段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传统文化之根?1.对于社会人生的洞察(入世与出世)(意义与意思)2.立德树人、修生养性?现实意义?(动物-人)(生命哲学)3.雍容?雄奇?朴拙?(风格)4.论说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儒家?关于《论语》十二章的常识1.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在这里是“依次编辑”的意思。2.语录体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o)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关于“大学之道”的常识此“大学”非彼大学宋朝大儒朱熹在《大学章句序》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孔子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是“小学”内容关于“《大学》”的常识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1.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曾子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至圣”孔子、“复圣”颜渊(颜回)、“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孔子嫡孙)、“亚圣”孟子(孟轲)《礼》与《礼记》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需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其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礼》与《礼记》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第二课时(自主翻译)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条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一个人如有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有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生命意义的定位)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公心与私欲)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学习无处不在)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文质关系)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抽丝剥茧)好比积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两个道理与一个道理)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君子三相)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何为“仁”?)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缓和之道)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歌》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用于侍奉父母,远可以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诗的功能)

三纲八目明明德(自我觉醒)亲民(有缘人觉醒)止于至善(生命的圆满)格物(亲历)致知(求得真知)诚意(使意念真诚)正心(不受情绪干扰)修身(身心双修)齐家(整理家务)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天下太平)内圣外王《老子四章》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榖中空地方的“无”。和泥制作的陶器,陶器的作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所以“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毒瘤,人们常常厌恶他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作用。老子举例说明:“有”“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为一般人所觉察。老子特别把这“无”的作用彰显出来。老子所举的三个例子:车的作用在于载货拉人、陶器的作用在于盛物、室的作用在于住人。这就是“有之以为利”车子没有轮毂中空的地方可以转轴,就无法行驶;器皿如果没有中空的地方,就无法盛物;室屋如果没有门窗无法出入,就无法居住。可见中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所以说“无之以为用”。《老子四章》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是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走出来的。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想要治理天却用强力去做,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了。“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出于强力,不能加以把持。出于强力的,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的,一定会失去。世人情性不一,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所以圣人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理想的政治应该顺任自然,因势利导,舍弃一切过度的措施,去除一切酷烈的政举。“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就是自见、自伐、自矜的譬喻。这些轻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行径,短暂而不能持久。本章不仅说明躁进自炫的行为不可取,同样预示着雷厉风行的政举为人所共弃。个人修养和自我建立。一个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要在省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他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注意祸患的根源,在祸乱未发生以前,先做预防。凡事从小成大,由近及远;基层工作,十分重要远大的事,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心底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五石之瓠》庄子五石之瓠计量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瓠(hù)”是葫芦的一种。可容五石的大葫芦。题目解说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对……说赠送成长,长大名作动,种植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形作名,坚固的程度宾前,拿起自己宽大空廓的样子内种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因为击破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植养大,结出果实能容下五石的东西。用它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成瓢,瓢却大得无处可容。(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打破了它。”文意疏通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实在,确实形作名,大的东西创制,制造擅长龟,同“皲”,皮肤冻裂。有一个…的人在水中漂洗同“纩”,丝棉絮营生聚集全家人卖译文:庄子说:“你确实在使用大的东西方面笨拙啊!有个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药物的宋人,他家世世代代把漂洗丝絮作为营生。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物,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请允许我把药方卖给他吧!’商议请允许我定语后置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同“悦”,取悦发难,即发兵侵略,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率领军队名作状,在水上划分出土地同样的译文: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领军队。在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结果大败越军,(吴王)就割地封赏他。能让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人借此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的缘故啊。无定代词,有的人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用绳结缀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表转折,却草名,其状弯曲不直,心被蓬草塞闭,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表顺承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比喻知识浅薄,不能通达事理。后亦常作自喻浅陋的谦词以为与以盛水浆介词用来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介词凭着请与之动词给剖之以为瓢介词把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动词制作与越人水战介词和客得之,以说吴王介词凭着虚词总结举其坚不能自举也举世无双不过数金动词,举起形容词,全动词,超过过过故人庄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拜访动词,经过或或以封而或长烟一空代词,有的人副词,有时冀君实或见恕也副词,或许固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必固其根本副词,实在动词,稳固固不如也副词,本来形容词,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一词多义结合《逍遥游》其他文段理解本文。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líshē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wǎng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