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4.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的数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4~5页)1.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渗透对应的思想。2.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数量,初步体会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个)的含义。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看图理解数“1”。难点: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画,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中有什么?数一数,各有多少?(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学生认真看图后,交流汇报。(如图中有1座房子、1条小船、1筐萝卜、2只小鸟、2个只鸭子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图中的小朋友跟小狗、小鸭子相处得多么和谐,以后我们也应该这样和小动物做朋友!这幅图中就有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新知识——1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快乐的家园”这一情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看到过。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既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又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渗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小动物”这一思想品德教育。1.说一说“1”可以表示什么。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告诉大家,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1可以表示1个萝卜、1座房子、1个太阳、(组织汇报交流,对于叙述语言通顺完整、回答全面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于观察细心的学生也要加以肯定,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出发点。)以表示这些单个的个体,当然这些个体可以是很大的,如太阳,也可以是很小的,如1粒芝麻;1还可以表示1个集合或1个群体,如1筐萝卜、1群小朋友等。你能说说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1辆汽车、1条路、1户人家、1个班、1所学校……)师:为了记录1,我们可以写下来,也可以用一个我们觉得方便好画的图形画下来,如画小棒、圆形、三角形……(板书)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1”的含义,为日后学习分数时认识单位“1”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1表示什么,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发现身边的数学,调动学2.2~10各数分别表示什么。(1)师:同学们,你能认真地看图,说说2、3、4、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有了前面的“1表示什么”做基础,这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对于能独立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小结:2可以表示2只小鸟、2个人;3可以表示3朵白云、3个苹果;4可以表示4朵野花;5可以表示5只鸭子。这里的每一个数我们都可以像画图形表示1一样,画出自己喜欢的(2)师:同学们刚才看图回答问题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好好想想: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用数字来表示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吧!小组交流汇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1扇门、2个凳子、5张桌子、3个小朋友等。(3)师:同学们,抛开情境图,照着刚才那样,谁能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6只小熊、7朵鲜花、8棵树、9只小鸟、10只蝴蝶……只要合理就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板书:6、7、8、9、1小结:用图形表示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数一个画一个,也可以数完后一次画完。设计意图:由观察情境图到回想日常生活,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10各数的意义,会用1~10各数表示生活中的物体个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师:同学们,你们瞧,一排小鸭子游过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师:同学们,请仔细看看这些小鸭子,你最喜欢哪一只?学生可能会说: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我们吃饭拿筷子的那只手是右手,这边就是右边;不拿筷子的那只手是左手,那一边就是左边。老师最喜欢从左数第3只(边说边用手指给学生看)。谁能到前面来指出你最喜欢的那只,再像老师一样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这只是从左数第几只或者说从右数第几只,其他同学认真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练习用“从左数第()只”“从右数第()只”,说出(2)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图中有5只小鸭子”和“从左数第5只小鸭子”只”和“第5只”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师:谁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说法,只要说对就可以了。)师小结:我明白了,虽然都是5,但是“5只”和“第5只”的意思不一样,5只表示5只设计意图:数出图中有几只小鸭子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为认识“几”和“第几”积累丰富的经验,在进一步讨论“5只”和“第5只”的实际意义的过程中,了解“几只”和“第几只”的不同含义,使学生知道数字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事物的顺序。师:同学们快看,空中飞来一排大雁,瞧,它们多遵守纪律,排列得多整齐,谁能数一数有几只大雁?要求我们找出来的是第几只?你是从哪边数的?师:看!同学们在进行接力比赛,这是几个人一组?手拿接力棒的同学排第几?从哪数的?师:同学们看这幅图,有几只小熊?衣服颜色与其他不同的小熊排第几?从哪数的?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同时借助不同的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体会“第几”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数,为以后学习方位打基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呢?1~10可以用来表示生活中的不同事物的数量,这时候我们就说有几个,也就是说数字可以表示我们身边事物的多少;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一组事物中的一个,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说这个事物排第几。因此,一个数字不仅可以表示多少,还可以表示在一组中的顺序。你学会了吗?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把从前面数第2只小狗涂成黑色。(考查知识点: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能力要求: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并解决相应的(3)从左数,老虎应该排在第()位,小猴应该排在第()位。基数与序数的含义。)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教材第5页“练一练”:连“五角星”,8连“小鱼”,9连“蜗牛”,10连“雨伞”。5.答案不唯一,如:1只猫,5个手指,4个碗……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会2.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难点:把2、3、5写整齐、匀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花片,实物投影。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看,这位小朋友的玩具真多呀!就是他太调皮了,把玩具摆了一地,乱七八糟的,谁能帮他数一数?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画4个图形,可以用4个手指,也可以用4根小棒,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导入: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一个一个数得很好,说得很棒!你们想不想自己把这些数记录下来呢?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1~5各数的认识设计意图:从本课时开始,学生要学习数的书写,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数字符号的实际意义,先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数喜爱的玩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巩固了前面的数数方法,为写抽象的数打下基础。出示课件。(展示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师:请同学们模仿图中小朋友的姿势坐端正,头不能太接近书本,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仔细看这位小朋友的右手,是用哪几根手指握笔的?同学们试一试。互相指正,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教大家写数,注意写字时的姿势要端正,握笔的方法要正确,还要注意书写笔顺。1个数占半个田字格,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数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的,4、5这两个数是两笔写成的。看清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把字写匀称才漂亮。大家一起看看老师怎样写。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把教材第7页的虚线数字描实,再照样子写一写。师:你们看,1~5各数像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记忆数字的方法。)小结:1像铅笔把字写,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设计意图:写数时,提供形象的图形,每个数的旁边都配有具体的图形的个数,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顺口溜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1)游戏:每名学生发10个花片,可以摆出5以内各数,也可以摆出自己知道的其他同桌摆一摆,一个摆,一个说摆出的数,然后交换进行。设计意图: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并使本节知识得以延伸。(2)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学生的书写。设计意图:既巩固了本节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对已学数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拿起笔学习写数,跟老师一起坐端正,握起笔,看看姿势对吗?今后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哟!顺口溜“1像铅笔把字写,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你记住习写一写,看谁写得最漂亮。玩具(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注意笔顺涂一涂,写一写。(考查知识点:5以内数的认识与书写;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数出5以内的物体,并记录下来。)数一数,写一写。你还能数出什么?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教材习题教材第8页“练一练”: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形象地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2.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含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3.复习巩固1~5各数的写法,认识数0,会正确书写0。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数0,会正确书写0。课件,温度计(实物、图片),直尺(实物、图片),电话机。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看!出示课境图)小猫也有自己幸福的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猫爷爷钓到了3条鱼,猫爸爸钓到了2条鱼,猫妈妈钓到了1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有•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很不高兴,其他的3只猫钓到了鱼很高兴。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故事中的小猫在钓鱼时,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抓蝴蝶,结果蜻蜓飞走了,蝴蝶也飞走了,它什么也没抓着。故事的结尾大家都知道了,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你们喜欢故事中这只做事三心二意的小猫吗?由此可见,今后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如果像小猫那样,最后什么也得不3.导入: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那么一个也没有该用哪个数表示呢?(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告诉学生“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设计意图: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0的认识”师:刚才同学们看情境图讲得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中有哪些数学问题?看猫爷爷钓到了几条鱼?师: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呢?钓到了几条鱼?生:猫妈妈的技术还没有猫爸爸好呢,只钓到了1条鱼。师:同学们,小猫一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0怎么写呢?注意看老师写,然后请同学们在教材第9页的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注意: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要相连,写成椭圆形,一定要注意写0的笔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生1:直尺上最左边的数是0。师:对!以后我们学习用直尺测量铅笔、练习本等有多长时,就从0开始。师:你在电话机上见到过0吗?生:电话机上有数字0,它和1、2、3…9一样,是用来拨电话的。师:(拿出温度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它的名字和作用吗?学生答不出,教师介绍:这叫温度计,它可以显示每时每刻的温度。师:能找到温度计上的0吗?谁知道当0摄氏度时会怎么样?生2:要下雪啦!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门牌号上有0,汽车牌照上有0。•商品标签上有0,记分卡片上有0。(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表扬。)表示起点与基准。通过认识直尺上的0、电话机上的0和温度计上的0,丰富对0的认识,感受到0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数码。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0,现在稍微放松一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师:谁能看图给大家讲一讲图中的小故事?先在小组里讲一讲,可以互相补充,然后讲给学生在小组里讲,教师深入到小组进行指导。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讲明白:小白兔原来有5个胡萝卜,过了一天后,小白兔吃了一些,还剩2个胡萝卜;又过了一天,小白兔又吃了一些,只有1个胡萝卜了;又过了一天,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啦,1个胡萝卜也没有了。最后让学生把每幅图中胡萝卜的个数写在图中的田字格里,注意占对格、写漂亮。“0”的书写有其规范的笔顺,在学生第一次书写时,要对学生说清楚“闭与收笔,要让每个学生清楚“0”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对个别学生不正确的书写要及时设计意图:借助小白兔吃萝卜的有趣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物体个数从有到无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个也没有就用0这个数来表示,在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见到0,直尺上的0表示从0开始;温度计上的0表示一个基准……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课下希望你们能留心观察,相信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能发现更多与0相关的问题。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考查知识点:0~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能力要求: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书写。)2.看图写一写。(考查知识点:看图数数、写数;能力要求:能够正确数出物体个数并写下来。)从小到大排一排:从大到小排一排:(考查知识点:0~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能力要求:掌握5以内数的书写及大小排列。)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0、1、2、3、4、55、4、3、2、1、0教材习题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重点:用正确的姿势书写6~10各数。难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课件,数字卡片(6~10)。师:同学们,从这幅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图中有文具盒、转笔刀、铅笔、橡皮、直尺。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老师把他们的文具拿过来请大家帮忙数一数。(出示教材第11学生数数、连线,完成练习后交流。师:看来同学们会数6、7、8、9、10,又该怎么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找朋友(连一连)活动的目的是渗透数与物体个数的对应思想。数一数实物以增强认识的直观性。师:图中有6个文具盒,数字“6”我们可以摆6根小棒表示,也可以画6个三角形表示,还可以伸出6个手指头表示。那么7把直尺的“7”可以怎么表示呢?师:照这样在小组里说一说8、9、10分别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大家数得很好,画得也对。如果拿出一张数字卡片,你能认出是几吗?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适当提醒,教学生认读。)师:看一看刚学的这几个数的样子和什么物品很像。学生可能回答: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老师把大家说的改编成一个顺口溜:6像哨子阵阵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小勺来盛饭,10像面条加鸡蛋。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好,跟老师说一遍。设计意图:教学生练习说顺口溜,利用顺口溜的形式把各数趣味化,在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学生记忆这些数字,为学习这几个数的书写打基础。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每写一个数,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教材第11页的田字格中先描相应的数字,再练习写几个。6是一笔写成的,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起笔在上线中间靠右一点,向左下方弯着写,下7占左半格的全部格子,横折一笔写成,横短而且平,折长且略斜。8是一笔写成的,从田字格的左半格的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S”形,接着自下而上过“S”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写成。9是一笔写成的,它的上部像个圆圈,竖像个1,上半部分的圆圈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从右上角开始写,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使学生知道6~10各数的书写笔顺,并掌握其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结合图形的个数进行书写,为帮助学生建立数字符号与直观图形的联系,对每个数字的书写都安排了一组对应的图形。位数,我们容易记住。可是10有点特殊,它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我们说这样的数是两位数。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10的一个小故事呢:在数字王国里9知道它最大,所以骄傲地对0~8各数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渺小了,不能和和0联合起来得到的。同学们,你记住了这个小故事吗?我们可不要像9那样骄傲哦!师:你注意到哪些地方用到了10吗?师:同学们真是留心观察的好孩子,你们做得对,有平时的观察积累,今天才会说的这样好。今后我们还会学习与10有关的知识,一定要更努力哦!设计意图:讲一个与10有关的小故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认识10,为今后学习“十进制”计数法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生活中见到的10,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组织交流,这样对他们理解数、培养数感都有较大的帮助。师: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看,跳跃健将——青蛙的表演。出示课件。(教材第12页插图)师:先自己看,青蛙可以怎样跳?把青蛙跳在哪片荷叶上的数说出来。学生自己数以后,指名学生数一数。教师从旁适当指导,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式数数,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跳着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数的方法。师:刚才大家数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珠子,是几?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每增加一个珠子,数字就要多1,即比原来的数大1。也就是我们正着数数时,越往后面的数越大。设计意图:借助拨珠计数给学生渗透加法的初步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的顺序与数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6~10各数,还学习了写这些数,练习了正着数数、倒着数数、跳着数数,你都学会了吗?回家数给爸爸妈妈看。文具(6~10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数一数,连一连。(考查知识点:6~10各数的认识;能力要求:能够正确地数出6~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数字9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考查知识点:6~10各数的顺序;能力要求:熟练掌握6~10各数的顺序,能够准确说出某个数的相邻数。)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B类:数字9的前面是8,后面是10。教材习题3.一共有10个小朋友,小女孩儿从左数排第7,从右数排第4。5.右边的兔子更靠近萝卜。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教材第14~15页)难点: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课件,花片(红色、黄色都有)。师:同学们快看,今天的小松鼠家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松鼠家要准备吃饭了,已经摆好了盘子、勺子和杯子。•桌子上摆着7个杯子、5个勺子和6个盘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发现了不少信息。可是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合适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快乐的午餐。(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小松鼠家热闹的午餐场景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够吗”,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一起探究新知识,投入课堂教学。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把餐桌上的盘子分给了小松鼠,快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小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盘子够了。师:你们仔细想想,老师是怎样分的?生:每只小松鼠一个盘子。师:像老师这样一只小松鼠对应一个盘子,然后再作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如果答不出“一一对应容易比出谁多谁少”,教师要指出图中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容易看出谁多谁少,教师就可以适当告诉学生这样一一对应地作比较,可避免重复数或漏数。)设计意图:给学生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2.认识“谁比谁多(少)”。师:看!同学们,老师把餐桌上的勺子和小松鼠也像刚才一样,一个对应一个地摆了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够吗?师:这时候我们就说,勺子比小松鼠少1个,不够了。那杯子呢?师:杯子多了,我们就说杯子比小松鼠多了1个,够了。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餐桌上的餐具都摆在了一起,你们仔细看看,能正好配成套吗?哪个最多?哪个最少?生:杯子最多,勺子最少。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体会“一一对应”作比较的优点,教会学生作4.小游戏: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一人摆花片。要求可以是摆出的红色花片比黄色花学生做游戏,老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做游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渗透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玩中“消化”所学知识,寓学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一对应”来比较物体多少的,今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同快乐的午餐按要求画一画。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3.最多的是足球(画“”);最少的是篮球(画“○”)。最多的是三角形(画“”);最少的是正方形(画“○”)。3.在看图编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学生可能回答:师:同学们的观察可不够仔细,老师可是发现了许多问题的,今天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今天需要大家帮老师解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1)师:老师看到这些小兔子是来“动物乐园”找食物的,老师给它们分一分,看看篮子够吗?生:有4只小兔子,有4个篮子,正好够了。教师利用动画演示一一对应分篮子的过程,提问:兔子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一只兔子对应着一个篮子,兔子和篮子同样多。师:兔子有4只,篮子也有4个,4和4同样多。表示两个数同样多,中间可以用“=”来设计意图:经历把“同样多”抽象为用“=”连接的过程,了解“=”的含义。(2)师:让我们接着来看动画,帮忙把篮子里的萝卜给兔子分一分,说一说兔子的只数和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说:•兔子比萝卜少或萝卜比兔子多。师:有4只兔子,5个萝卜,我们可以说萝卜比兔子多,也可以说兔子比萝卜少。也就是4生:不行,“=”表示两个数相等,4和5不相等。师:大家说得对。不能用“=”连接,那么用什么符号表示4和5的关系呢?教师直接说出,并板书“4<5”,介绍读法。师:大家比较一下“=”和“<”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是平平的两笔,“<”是开口对着大数,尖的一端对着小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感受“多”和“少”的含义,并用语言表达。通过质疑引出探求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的不同含义。比较,还可以怎样描述呢?师:交换了4和5的位置,中间还能用“<”吗?为什么?生:不能,“<”开口要对着大数。师:和小于号相反的符号(板书“>”)叫大于号,如5>4,读作5大于4。那么图中的3只小猴子和2个秋千比较,可以怎样描述呢?师:观察大于号和小于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生:都是开口对着大数。师:请同学试着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其他式子。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比较区分“>”和“<”的不同,并寻找它们的相同点,知道它们都是开口对着大数。这样一来能够促使学生增强记忆。2.看一看,写一写。在学生练习写之前,教师要注意告诉学生不能把“<”写成表示角的符号“∠”,然后指导学生在教材第16页的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师:图中有4只小兔子和2只小鸟,那么该怎样表示4和2的关系呢?生1:兔子比小鸟多,4>2。生2:小鸟比兔子少,2<4。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实例,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师:今天我们主要知道了可以用“=”表示相等的两个数,可以用“>”和“<”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虽然这两个符号不同,但是都是开口对着大数,尖的一端对着小数。为了帮你们记住,我告诉大家一个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应用这些符号表示一些事物的大小关系,课下大家一定要多练习。等号小于号大于号读作:4等于4读作:4小于5读作:3大于2开口对着大数,尖的一端对着小数数的大小,并用符号连接。)2.根据每题前面的一句话填空。)64量判断数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出来。)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4>33=3教材习题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比较,这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及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基础。教材借助和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日情境,使他们懂得物体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落实在具体内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活动过程中,初步认识多少和大小的关系。“过生日”呈现的是所有孩子喜欢的场景,也是吸引学生开展比较的一个载体。学生在对切的生日蛋糕的大小,以及切的西瓜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哪个大哪个小,这些都比较直观,比较简单。在开展大小比较时,应该突出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物体的多少比较,是桌子上放了3杯饮料,通过图片或者学具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得出哪个多哪个少。两瓶饮料谁多谁少的比较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两瓶饮料倒入相同的杯子或者其他容器内比较而得出结论。2.在充分感知中,认识物体的高矮和长短关系。对高矮的比较,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两个物体间长短的比较,一般是采用直接比较的方法,在利用长短知识比较“谁走的路长”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3.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理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在比较轻重中,共安排了3个活动,“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是学生认识物体之间质量关系的一个过程性的展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一些物体的轻重。如在狮子和老虎压跷跷板中,狮子比老虎重,在老虎和豹压跷跷板中,老虎比豹重,通过两次比较得出狮子最重豹最轻。对学生来说,能直接判断并不表示他们已经熟悉或者了解物体的轻重关系,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直接感知的机会,通过“掂一掂”活动,他们就知道谁轻谁重了。“称一称”是为了在学生对“掂一掂”的认知中发生冲突设计的,学生在掂两个质量差异不明显物体中,可以使用“称一称”的方法。长短,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1.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2.了解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4.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1.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游戏、身边的数学和熟悉的情境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能用数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交流。3.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飞___________1.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必须进2.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3.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课件,杯子,水。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的生日是怎样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过生日”是每个儿童非常喜欢的事情,用过生日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餐桌上的摆放有所不同,并用切蛋糕的活动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师: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出示教材第18页比较蛋糕大小情境图)生1:把③给自己吃,因为我喜欢吃蛋糕;把②给妈妈吃,因为妈妈过生日;把①给爸爸吃,师:你为什么吃③呢?生1:因为我最喜欢吃生日蛋糕,所以我吃最大的。爸爸不喜欢吃甜食,我就让爸爸吃最小的,中间的那块就让妈妈吃。生2:把③给妈妈吃,因为妈妈是寿星。把②给爸爸吃,我自己吃①。师:你为什么这样分配呢?生2:因为妈妈是寿星,我让妈妈吃最大的。我最小,我就吃最小的,中间的那块让爸爸吃。生3:爸爸吃③,因为爸爸最能吃。妈妈吃②,我自己吃①。师:你这样分的原因呢?生3:因为爸爸是最能吃的,所以吃最大的。我最不能吃,所以吃最小的,妈妈吃中间的那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虽然分配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已经比较了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师: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们是不是也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西瓜图)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贴切的体现在这里,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动手分蛋糕,分配之前他们了解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已经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西瓜的大小。师:刚才同学们在分蛋糕时说得都很清楚,理由也都很合理,我都挺佩服你们的。下面我来给他们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来看一看,我这样分配你们能不能接受?(出示教材第18页三杯饮料图)师:第一杯我让妈妈喝,第二杯我让爸爸喝,第三杯我让小男孩儿喝。你觉得我这样分合理吗?生1:合理。根据每个人吃饭的多少分配,最多的让爸爸喝,最少的给小男孩儿喝。生2:合理。因为爸爸最能吃,所以爸爸喝最多的,小男孩儿最不能吃,他喝最少的。师:你怎么知道中间那杯最多呢?第三杯最少呢?生3:因为这三个杯子一样高,倒的饮料也一样高,中间这个杯子最粗,所以里面的饮料生4:因为第三个杯子最细了,而且它里面的饮料和前面两杯一样高,那它里面的饮料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设计意图:喝饮料也是学生愿意做的事情,通过教师分配的饮料,让学生根据里边饮料的多少说出教师分配的合理性。在给教师判断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比较出了哪杯饮料多,哪杯饮师:我还发现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出示图片:餐桌上的饮料图),这两瓶饮料哪瓶多?哪瓶少呢?你们能比较出来吗?师:同学们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的高矮、粗细都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了,刚才你们说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猜测的,有时候不太准确。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如果学生答不出,告诉学生可以把饮料倒入相同的杯子再作比较。)学生动手操作后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生1:我找来几个一样的杯子,先把高的这瓶饮料全部倒出来,看倒了几杯。然后再把矮的这瓶饮料也倒出来,看倒几杯。哪瓶倒得杯子多,那瓶饮料就多。生2:我找来一个空的饮料瓶子,先把高的那瓶饮料倒进去,然后在液面的最高处画上记号,再倒回原来的瓶子里。然后把矮的这瓶饮料倒进去,液面的最高处在记号的上面就多,在生3:我把高的这瓶饮料在瓶子上做上记号,然后把饮料倒在杯子里,再把矮的这瓶饮料倒入高的饮料瓶子里,要是倒完超过了那个记号就是矮的多,要是没超过就是矮的少,要是矮的里面剩下了饮料也是矮的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不同外形物体进行比较,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动脑的能力。师:出示生日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设计意图:对于物体大小的比较,由于物体比较形象,所以学生比较起来很容易。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能比较大小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的大小和多少;学会了尊老爱幼和礼让……1.根据果汁的多少给杯子编号码。(考查知识点:比多少;能力要求:会比较多少。)2.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少;能力要求:能够正确地比较物体的多少看同样一本书,小明剩下2页,小东剩下5页,小林剩下3页。谁看得最多?谁看得最少?(考查知识点:比多少;能力要求:能够正确比较稍复杂的多与少。)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小明看得最多,小东看得最少。教材习题2.第一个最大,画“”;第二个最小,画“○”。5.第三杯水后面画“”。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重点: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体验。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师:在我们班选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和老师比比,谁高?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高矮没有变化,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又说他矮了呢?生: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师:是啊,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高或绝对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设计意图: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比小学生高一些,具有普遍性,选择学生与老师比高矮,有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注意观察过没有,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你看课间的校园里多热闹,你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没有?(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师: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有两个同学在比高矮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比高矮左图)男生:不同意。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师:男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你们看,他改过来了,这次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比高矮右图)生:男同学矮,女同学高。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生: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不能没有对齐就开始比,那就不准确了。师:说得非常好,要对齐了。那再看看跳绳的两个小朋友手里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生:要把绳子拉直了,对齐了,才能比。师:真聪明!拿在手里弯曲着是不容易比的,看现在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比长短图)生:对齐了,拉直后比出来了,红绳长。师:看看谁走的路长。(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最下面的图)说说你这样回答的理由。生: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儿走的路长。因为他们走路的长度可以用方格的边数来表示,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儿走了9个边长,穿红衣服的小男孩儿走了8个这样的边长,9比8大,所以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儿走的路长。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从身边观察寻找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集体交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很棒,能自己发现比较高矮、长短时,要先对齐或拉直,还知道高矮、长短是相对的,关键看跟谁比,以后留心观察,相信你们的发现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在最长的后面画“□”,在最短的后面画“”。(考查知识点:比长短;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比较长短。)谁高?谁矮?(考查知识点:比高矮;能力要求:能正确比较高矮。)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提示:最上面的箭头最长,中间的箭头最短。B类:小女孩儿高,小男孩儿矮。教材习题教材第21页“练一练”:1.松树高,柳树矮;宝塔高,亭子矮;爷爷高,小女孩儿矮。3.汽车不能从桥下通过。左边的兔子最高,右边的兔子最矮。4.①③②⑤④第一只蚂蚁的后面画“”,第二只蚂蚁的后面画“○”。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轻重的活动经验。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课件,厚薄、大小不同的两本书,苹果和梨,天平。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小动物也很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师:瞧,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1:有狮子、老虎和豹,它们在玩跷跷板。生2:狮子和老虎玩的时候,老虎被翘得高高的。生3:老虎和豹玩的时候,豹又被翘得高高的。师:为什么狮子和老虎玩的时候,老虎被翘得高高的?这说明了什么?师:老虎和豹玩的时候,豹又被翘得高高的,这说明了什么?师: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重,到底谁最重,谁最轻呢?生:狮子最重,豹最轻。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用眼睛看到的,然后又想了想“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重”,所以狮子最重,豹最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只是有时候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熟悉的玩跷跷板的游戏引出轻重的概念,既有利于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开始学习,体会轻重的实际意义,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师:老师手里拿的这两本书(厚薄、大小都不相同),你能用眼睛看出哪本重?哪本轻吗?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判断呢?生:分别拿在两只手里掂一掂。学生实际掂一掂,告诉大家结论。师: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光用眼睛看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掂一掂才知道。学生实验:用掂一掂的方法比比教材和文具盒谁轻谁重。师:老师这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大小差不多,怎样知道谁重谁轻呢?让多个学生掂一掂,汇报结果。(一定不会出现一致的意见,即使学生看法相同,老师也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师:看来我们又遇到问题了,这两个差不多重,用掂一掂的方法很难确定它们谁轻谁重。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师:老师这儿有一架小天平(出示天平),是专门用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轻重。看老师演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测量一下你身边的不容易判定谁轻谁重的物体,把测量的结果在设计意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发现当用眼睛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当感觉不出来的时候,就要借助工具来测量了,从而体会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师: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的轻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掂一掂,还可以用天平称一称。(考查知识点:比轻重;能力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判断常见事物在重的下面画“○”,在轻的下面画“”。(考查知识点:比轻重;能力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判断常见事物的轻重。)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B类:教材习题教材第23页“练一练”: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如下:2.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5.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6.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有兴趣学的情感。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允许学生有差异。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学生个人素质及生活环境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有所不同,对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增强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尽可能的发展和进步。8可爱的企鹅1课时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教材第24~26页)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2.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3.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重点: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师: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板书:2),右手有3支铅笔(板书:3)。想一想,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可能会说:师: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一起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着其中的一个数往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的解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数铅笔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观察、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准备。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摆法,关注学生有几种摆法)师:谁愿意把你的摆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摆法:(学生也可能用别的颜色去摆,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师:同学们做得很好,3个红色的花片、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花片,可以写成一︙加号师: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3加2等于5。2.看图画一画。师: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同学们看,图中的熊猫在干什么?(课件师:除了可以用花片摆一摆帮助我们计算,我们还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帮助我们计算。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就可以先画3个圆,2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同学们试试写出加法算式。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算式读给大家听?老师帮你写在黑板上。(给学生充足的机会锻炼,多鼓励表扬。)设计意图:交流活动既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更是体会加法的意义的重要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摆一摆,算一算。(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程度稍慢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用花片摆一摆,再进行计算。(也可以画出图形后再数一数)(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法算式,交流结果。(如果学生出现把4辆汽车和1个交警加起来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3)师: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师: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说”插图)共有5个圆。)师:总之,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感受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一共有多少︙加号(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2.在里写上得数,并照样子连线。2+3=1+3=(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及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2=4教材习题教材第25页“练一练”:个小铃铛,一共有5个小铃铛。画了2个圆,又画了3个圆,一共画了5个圆。7.答案不唯一,如:1+2=3左边盘子里有1个梨,右边盘子里有2个梨,一共有3个梨。2+1=3沙发上坐着2个大人在看电视,又来了1个小孩子,一共有3个人。3+2=5桌子边有3个凳子,远处还有2个凳子,一共有5个凳子。4+1=5窗台左边有4盆花,右边有1盆花,一共有5盆花。还剩下多少(减法的认识)。(教材第27~1.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3.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几张纸牌,我闭上眼睛,你随便拿走几张,我都能猜出来,你们信吗?谁想试一试?找一两名学生抽纸牌。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如果学生说不知道,教师鼓励。师:其实很简单,上完这节课,你们就都和老师一样聪明了。如果学生说知道,教师就说:“你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手里有几张纸牌自己知道,同学抽走后,老师一看手里剩下几张纸牌,师:说得很对。老师就是这样算出来的。下面大家一起来帮果园里的两个小朋友解决一下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的问题,你就知道计算的方法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用猜纸牌张数做游戏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愿望。(1)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果园里,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这时候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生: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师:对,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还剩下多少。请你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摆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的?你是怎么摆花片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从图中的树上数了数,1、2、3,还剩下3个苹果。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吗?除了这种摆花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用画图的方法。师:先画5个圆表示原有的5个苹果,掉了2个,就把2个圆画上斜线表示去掉了2个。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有3个,可以列算式:︙减号师:认识“-”吗?它叫作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这个算式读作:5减2等于3。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减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师:同学们,图中的小老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它在干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小老鼠发现了5块奶酪,它非常想吃,所以很高兴。小老鼠马上搬走了2块。师: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生:还剩下几块奶酪?师:是啊,老师也很想知道,还剩下几块奶酪呢?画图试试看,能写出减法算式吗?关注学生画图计算的过程,适时指导。(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7页最下面的习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指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然后订正。(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8页“试一试”的图意,然后说一说。同时,让学生自己写出减设计意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及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减法的含义就是去掉、拿走的意思。(3)师:你觉得“4-1=3”这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出示课件。(教材第28说”插图)学生可能会说:•原来停车场停着4辆汽车,后来开走了1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感受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去掉一部分是用减法计算,更深入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还剩下多少”这样的问题,就是从原来的大数中拿走一部分,要用减法算式计算。今后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减法的应用很广泛,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还剩下多少︙减号(考查知识点:会写5以内的减法算式;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写出正确的5以内的减法算式。)1.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考查知识点: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考查知识点:运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5-3=24-2=2B类:1.教材习题教材第28页“练一练”:1.3-1=2或3-2=15-2=3或5-3=24-1=3或4-32.3后2个小题答案不唯一,如:画掉1个,列式为5-1=4;画掉3个,列式为5-3=2。3.4-1=3或4-3=13-1=2或3-2=14.盘子里有5块西瓜,小朋友拿走了1块,盘子里还剩下4块西瓜。7.2+2=45-3=25-4=1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教材第30~31页)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因为小猫还小,还没有学会钓鱼。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生:还是会钓不到鱼。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设计意图: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一试。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学生可能会说: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有关0的加法。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可能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师:结果怎样?生:小猫把鱼吃完了。师:3条鱼都被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一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3-3=0。得设计意图: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提供数学信息。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课件。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生:还剩多少条鱼?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生:2-2=0,因为第二幅图中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中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一条鱼也没有了。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2.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单独的1个,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列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可能会说:(以上算式都可以,回答多的学生要多鼓励。)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怎么列式(以下几个算式的教学过程基本类似,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不用再一一详细讲解。)师:同学们仔细看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应该能看出加法算式的两个数位置交换了,结果得数没变;至于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学生可能看不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加法算式可以倒回去变成减法算式,减法算式也可以倒回去变成加法算式,没必要告诉学生专业的术语,学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设计意图:借助拨珠算数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计算,并从中体会数的分与合和加减法计算的密切联系,渗透加法交换律与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师:同学们都喜欢玩套圈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你看这个小朋友的手里拿着几个圈?(出示课件)你们猜一猜,他可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时,该怎么列式呢?设计意图:通过对套圈游戏多种可能性的猜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借助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减法,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也就是说,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2-1=14+1=52+0=2-1=4-4=(考查知识点:得数是0的减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熟练计算得数是0的减法。)(考查知识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能力要求:能看图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列出多种算式。)2.你能用2、3和5写出四个不同的算式吗?(考查知识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4+1=55-4=1教材习题教材第31页“练一练”: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哟。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学生可能会说:•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画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画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看看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的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0+0=0、1-1=0、2-2=0、3-3=0、4-4=0、5-5=0。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出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类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教材第33页第9题的解答做准备,降低解题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师:今天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知道了可以通过摆花片、画图形等方法解决问题,还以得数为准对我们学过的计算进行了梳理,很有条理,老师真高兴!相信有了刚才的总结归纳,我们再解决教材“练习一”的习题就轻而易举了,但别骄傲,只有细心才能都做对。解决问题的方法5-3=21-1=02-2=03-3=04-4=05-5=00+0=01-0=12-1=13-2=14-3=15-4=10+1=11+1=23-1=24-2=25-3=20+2=21+2=34-1=35-2=30+3=31+3=42+2=45-1=44+0=40+5=52+3=55-0=5(考查知识点:看懂图意并列式计算;能力要求:能够根据情境图解决问题。)(考查知识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力要求: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叙述算式表示的意义。)(考查知识点: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4=5或4+1=55-3=2或5-2=3B类:左边的鱼缸里有3条金鱼,右边的鱼缸里有2条金鱼,一共有5条金鱼。2.答案不唯一,如:1号盒子里可能有3-2=1、4-3=1、5-4=1、1+0=1、1-0=1、2-1=1、0+1=1。2号盒子里可能有1+1=2、2-0=2、3-1=2、4-2=2、5-3=2、0+2=2、2+0=2。3号盒子里可能有3+0=3、4-1=3、5-2=3、3-0=3、2+1=3、1+2=3、0+3=3。4号盒子里可能有4+0=4、4-0=4、1+3=4、2+2=4、3+1=4、5-1=4、0+4=4。5号盒子里可能有1+4=5、0+5=5、5-0=5、3+2=5、4+1=5、2+3=5、5+0=5。教材习题教材第32页“练习一”:7.3+1=44-2=25-4=13+2=58.55-1=44-2=22-2=0猜数游戏(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生:一只手里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里有2颗棋子。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说: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里有几颗棋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画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还剩下3颗。(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2.分一分,填一填。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你有哪些分法?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0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0颗。(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专题影片制作协议条款版B版
- 2024年度个人股权转让合同:含股权转让后的股东大会出席权及表决权
- 2024年企业年度审计与评估合同
- 2024年信用贷款与自然人担保服务合同书版
- 2024年固定期限收银员聘用协议版
- 2024别墅房屋建设合同
- 2024年企业赞助协议标准格式范本一
- 2024年度会展服务标准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太阳能发电项目施工合同
- 2024 年自卸车交易协议标准范本版B版
- 第六单元《质量与密度》3.密度的测量(分层训练)(解析版)
- (中级)数据安全管理员(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中(多选、判断题)
- 进口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检验规程
- GB/T 44800-2024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储热/传热用工作介质技术要求熔融盐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嘉祥初二上英语期中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2024-2025学年语文 统编版
- 物资搬运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线性代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学
- 国开2023年秋《分析化学(本)》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大学英语I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议论文六步定式.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