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12.5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2.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凝华、液化、升华 B.升华、凝固、熔化C.升华、熔化、凝华 D.升华、凝华、熔化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6.水是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认识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固定的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不必节约用水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7.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8.下如所示关于物态变化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中,吸热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10.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12.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14.(1)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吸收热量而___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________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10℃。15.以下四种现象,需要吸热的是______;需要放热的是______。①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②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③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④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⑤皑皑的白雪在慢慢的消融16.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1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______形成的小冰晶,有的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______热过程;图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19.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则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_现象。2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1)在①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②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三、实验题21.为观察霜是如何形成的,小旋在实验室里进行相关实验。把适量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铝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甲所示。(1)在小旋把温度计玻璃泡刚插入碎干冰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这是干冰的温度吗?简要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___。(2)简要说明霜是如何形成的______。(3)本实验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____。它是如何实现这个作用的?______。2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甲方案乙方案如图所示,小雨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如图所示,叶子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23.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24.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他们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同学们设计了图的甲、乙两种方案。(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___________热的;(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2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__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使试管温度降低,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外壁__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形成霜.(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B.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C.“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26.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并且______;(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汽需要______热量。27.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28.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过程,需要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_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形成的。(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_____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12.4-12.5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答案】B【解析】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凝华、液化、升华 B.升华、凝固、熔化C.升华、熔化、凝华 D.升华、凝华、熔化【答案】D【解析】当向云层喷洒干冰,干冰会直接变为二氧化碳,发生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热,所以周围温度会下降很快;这样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小雨滴;所以经历了升华、凝华和熔化三个过程。故选D。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答案】C【解析】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答案】D【解析】【分析】用激光照射碳粉时,碳粉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这个是升华过程,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水是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认识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固定的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不必节约用水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答案】A【解析】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等物态变化,故A正确;B.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但不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故B错误;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故C错误;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D错误。故选A。7.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答案】D【解析】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它要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D符合题意.8.下如所示关于物态变化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中,吸热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金属盘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②烧杯中冰变少,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液化放热;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综上所述,吸热的有②④,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则甲为液态、乙为固态、丙为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选D。10.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答案】B【解析】将液态氮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由于水温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使液态氮剧烈汽化变成氮气,并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水放热凝固变为冰,所以会在水面上产生固体,故B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答案】D【解析】甲内装的是冰水.乙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室温是20℃,故房间里的水蒸气遇0℃的冰水混合物的杯子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外壁,即N侧有水珠;然而房间里的水蒸气遇-78.5℃的盛干冰的杯子会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杯子外壁,即Q侧.故选D.【点睛】水蒸气遇冷时,在0℃以上液化成小水珠,而在0℃以下,会凝华形成小冰晶或霜、冰花等.12.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答案】D【解析】【分析】A.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体碘的最低温度为114℃,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气态,故B错误;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C错误;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时,点碘不会出现液体,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答案】
凝固
凝华【解析】[1]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盆外壁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14.(1)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吸收热量而___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________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10℃。【答案】
升华
凝华
熔化
先升华后凝华
等于【解析】(1)[1][2][3]人工降雨是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为液态的水,形成降雨。(2)[4]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造成的。[5]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即它的凝固点为3410℃。15.以下四种现象,需要吸热的是______;需要放热的是______。①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②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③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④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⑤皑皑的白雪在慢慢的消融【答案】
①⑤
②③④【解析】[1][2]①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酒精汽化需要吸热;②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的过程放热;③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液化的过程放出热量;④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的过程放出热量;⑤皑皑的白雪在慢慢的消融,固态雪熔化成液态的水,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综上,需要吸热的是①⑤;需要放热的是②③④。16.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答案】
升华
熔化
凝华
放【解析】[1]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2]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3][4]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凝华为固态的碘。1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______形成的小冰晶,有的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______热过程;图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答案】
汽化
凝华
液化
放【解析】[1]图中过程①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2]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小冰晶。[3][4]有的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放热过程。1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答案】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使用节水型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解析】(1)[1][2][3]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的变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2)[4]液化过程放热;凝华过程放热;熔化过程吸热。(3)[5]节水措施: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19.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则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_现象。【答案】凝华【解析】对于晶体,低于熔点时是固态,高于熔点而低于沸点时是液态,高于沸点时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该物质对应的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该晶体物质发生凝华现象。2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1)在①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②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答案】
吸热
液化
凝华
熔化
吸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1)[1]地表水蒸发的过程,需要吸热。(2)[2]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3]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3)[4][5]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三、实验题21.为观察霜是如何形成的,小旋在实验室里进行相关实验。把适量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铝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甲所示。(1)在小旋把温度计玻璃泡刚插入碎干冰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这是干冰的温度吗?简要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___。(2)简要说明霜是如何形成的______。(3)本实验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____。它是如何实现这个作用的?______。【答案】
-15℃
不是,只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其示数才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
铝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铝罐凝华成小冰晶,并附着在铝罐外壁上
使铝罐的温度降低
干冰升华吸热【解析】【分析】(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值位于0摄氏度以下,是-15℃。[2]把温度计玻璃泡刚插入碎干冰时即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是-15℃,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不是干冰的温度,只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其示数才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2)[3]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霜是铝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铝罐凝华成小冰晶,并附着在铝罐外壁上形成的。(3)[4][5]本实验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使铝罐的温度降低。这是因为罐中的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的。2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甲方案乙方案如图所示,小雨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如图所示,叶子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答案】
乙
100
熔化【解析】[1]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甲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故甲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乙实验将碘升华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更合理的方案是乙;[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即可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23.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答案】
升华
水的沸点为100℃,水浴加热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
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
干冰升华吸热使铁盒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解析】(1)[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3)[3][4]干冰在热水中吸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由于升华吸热,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4)[5]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24.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他们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同学们设计了图的甲、乙两种方案。(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___________热的;(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答案】
吸
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高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
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
凝华【解析】(1)[1]两种方案中对需要对碘进行加热,说明碘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2)[2]通过资料可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定碘不可能发生熔化,因此可以确定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高于碘的熔点,所以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所以乙方案比甲方案更合理。(3)[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所以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4]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由气态变回固态,形成紫黑色的小颗粒,这是凝华现象。2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__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使试管温度降低,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外壁__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形成霜.(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B.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C.“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答案】
升华
吸收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
放出
BD【解析】(1)[1][2][3][4]把干冰放入试中,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凝华放热.(2)[5]将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干冰迅速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选BD.26.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梅花灯笼元素元旦喜庆模板
- 大班戴口罩课件
-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
- 成人黄疸护理诊断和措施
- 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北京丰台第二中学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末模拟测试(解析版)
- 环境有机化学(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潍坊学院
- 冀教版英语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 公司团建活动方案
- 2024年12月江苏2025届高三金太阳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三章军事思想第四节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 砭石疗法课件
- 材料力学期末试卷10(带答案)
-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吹泡泡》
- 法院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扫描服务方案
- 2023年09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非事业编制人员公开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盆花租摆售后服务方案
-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 沟通与冲突
- 教师心理健康档案
- 参观医院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