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秋水节亚攻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秋水节亚攻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秋水节亚攻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秋水节亚攻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秋水节亚攻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秋水(节选)非攻(节选)(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但不久辞去,终身不仕。他一生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内心则充满了对当时世态的悲愤和绝望。主要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评价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平经历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他出身低微,生活节俭,注重实践,善于制作,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制止战争,安定社会。主要作品著有《墨子》一书,现存53篇。评价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二)人物轶事庄子将死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星辰当作给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给我的礼物。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躲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墨子责徒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自己是被公认的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感觉很没面子。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地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一)背景链接秋水(节选)庄子生活在战国后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非攻(节选)战国时期,各国争城夺地,战事连年不断,有些规模很大,死伤严重,破坏力强,造成社会混乱,人民困苦不堪。为了社会安定,人民能够安心生活,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进攻别的国家)、节用等重要主张。(二)常识整理寓言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干练。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三)博览悦读墨子的“非攻”思想墨子讲“兼爱”,不仅是超越亲疏、超越贵贱的普遍之爱,而且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国别。于是,墨子直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对待战争。墨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空前的大震荡、大分化、大变动的局面,争霸战争接连不断,大国争相拓土开疆,掠夺兼并,战争频仍。《春秋》所记载的242年间,就发生了300多次战争,结果灭者30,迁者10,弑君36,亡国52。墨子看到,国与国互相攻伐,家与家互相掠夺,人与人互相残杀,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老百姓因战争贻误农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战争之中,妇幼老弱一概难于幸免,《墨子·非攻中》:“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墨子连用八个“不可胜数”,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墨子认为,人无贵贱,生而平等,“皆天之臣也”,国无大小,“皆天之邑也”。指出战争乃天下最大的祸害,而人民群众则是最大的受害者。“非攻”成为“兼爱”在战争问题上的必然结论。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小,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攻”要坚决制止。为此,他奔走呼吁,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宣传他“非攻”的主张,并开办军事学科,培养军事人才,派到各国做武官,目的是游说大国、强国的君王不发动战争,帮助弱小的国家打赢防御战。墨子与众弟子多次成功地制止了大国侵略小国的不义之战,一些把墨学称为“贱民之道”的君王,不得不在墨子的游说下,承认攻占不义或者放弃攻战。止楚攻宋,止鲁阳文君攻郑,止齐太公攻鲁等,皆是“非攻”理论的实践硕果。鲁迅先生曾以《非攻》为题写成著名的历史小说,赞扬墨子为中国的脊梁和传奇式的伟大英雄。为了制止战争,让那些发动战争的暴君一无所得,墨子及其弟子精心研究守御之法,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这也是“墨守成规”这个成语的由来。作者按:为了写这篇文章,作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据《中国军事史》统计,从公元前22世纪夏朝建立起,至公元1911年的4000多年间,竟然发生了3786次战争,几乎每年一次!而从先秦到元明时期,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战争,也有437次!真是触目惊心。联想到元末明初,史载山东大地“白骨遍野,千里无人”,滕州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当时山西迁徙者的后代,连我们上厕所的“如厕”,也因为迁徙者被捆绑而变成了“解手”;再看看现在高喊人权的美国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我们就只能仰视墨子,仰视他的人道主义,仰视他的和平思想,仰视他——一个大写的“人”。秋水(节选)eq\f(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应时而来,很多河流的水都流入黄河,)eq\f(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和马。)[eq\o(\s\up7(时:名词作状语,应时,按时。川:河流。灌:注放,流入。河:),\s\do5(黄河。泾流:径直流畅的水流。泾,同“径”,直。两涘:两岸。))eq\o(\s\up7(涘(sì),水边。渚(zhǔ)崖:水中沙洲的崖边。渚,水中),\s\do5(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辩:同“辨”,分辨,辨别。))]eq\f(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于是乎河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壮美全部汇聚)eq\f(尽在己。,到自己这里来了。)[eq\o(\s\up7(焉:语气词,同“乎”。河伯:传说中的黄河),\s\do5(之神,相传姓冯(pínɡ)名夷。欣然:高兴))eq\o(\s\up7(的样子。以:以为,),\s\do5(认为。尽:全,都。))]eq\f(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向东望去,)eq\f(不见水端。,看不到海水的尽头。)[eq\o(\s\up7(而:修饰连词,不译。北海:(海东端)),\s\do5(北方的大海,今渤海。东面:脸朝东,))eq\o(\s\up7(名词作状语。水端:水),\s\do5(的尽头。端,头,边。))]eq\f(于是焉河伯始旋其,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欣然自喜的)eq\f(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面容,望着海洋对海神感叹说:“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eq\f(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很多的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正是我啊。)[eq\o(\s\up7(旋:调转,这里指改变。面目:指脸色,面部表情。望洋:),\s\do5(仰视的样子,作“望阳”“望羊”或“盳洋”。若:海神名。))eq\o(\s\up7(野语:俗语,俗话。之:指下文所引野语。道:道理。百:泛),\s\do5(指多,“百川”的“百”义同。莫己若:即“莫若己”,宾语前置,))eq\o(\s\up7(意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s\do5(谓也:宾语前置句,即“谓我也”。))]eq\f(且夫我尝闻少,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eq\f(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孔子的学问少,而且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还不相信;)eq\f(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如今我看到你这(无边无际)难以穷尽的样子,我要是不到)eq\f(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你这里来那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eq\o(\s\up7(且夫:连词,而且。少:意动用法,认为……少。仲尼:孔子的字。闻:学),\s\do5(识,学问。轻:意动用法,认为……轻。伯夷:商末诸侯孤竹君的长子,))eq\o(\s\up7(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的,故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世称他为义士。),\s\do5(者:代词,……的人。睹:看。子:您,对海神的尊称。穷:尽。殆:危险。见笑:))eq\o(\s\up7(被人耻笑。见,表被动。大方之家:),\s\do5(懂得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理。))]非攻(节选)eq\f(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人家果园,偷了人家的桃李,大家听说了就指责他,)eq\f(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上面执政的人捉获他之后就会罚他。)[eq\o(\s\up7(园圃:偏义复词,偏在“园”。),\s\do5(园,种植果树的地方;圃,))eq\o(\s\up7(种蔬菜的地方。闻:听说。非:非难,指责。上:上),\s\do5(面,指地位。为政者:当权者,治理国家的人或君主。))]eq\f(此何也?,这是为什么呢?)eq\f(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因为他损人利己啊。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这比)eq\f(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进入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eq\o(\s\up7(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以:介词,表原因。),\s\do5(亏人自利:即损人利己。攘(rǎnɡ):偷盗。))eq\o(\s\up7(豕(shǐ):大猪。),\s\do5(豚(tún):小猪。))]eq\f(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eq\f(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如果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eq\f(厚。,更加深重。)[eq\o(\s\up7(是:这,代词。愈:越。苟: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兹(zī):),\s\do5(同“滋”,更加。甚:厉害,严重。“甚”后省“于”。益:更。))]eq\f(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至于进入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又比偷人家)eq\f(犬豕鸡豚。,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eq\o(\s\up7(栏厩(jiù):养牲畜的栅),\s\do5(栏。厩,马棚,牲口棚。))]eq\f(此何,这是什么)eq\f(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缘故呢?因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如果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eq\f(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那么)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至于枉杀)eq\f(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入)eq\f(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eq\o(\s\up7(不辜:无罪。辜,罪。),\s\do5(拖:同“脱”。裘:皮衣。))]eq\f(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如果损人)eq\f(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越严重,他就越不仁了,罪越大。现今,天下的君子都知道)eq\f(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这些事),指责他们,说他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eq\f(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可以说是知道)eq\f(义与不义之别乎?,“义”与“不义”的区别吗?)[eq\o(\s\up7(当此:面对此。当,在,处于。天下:指国家。),\s\do5(至大:最大。此……乎:这是……吗?))]eq\a\vs4\al([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墨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言句式。3.体会《秋水》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4.把握《非攻》比喻论证的方式。(一)阅读《秋水(节选)》,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两涘渚崖之间 ①涘:名词,水边 ②渚:名词,水中的小块陆地 ③崖:名词,高的河岸(2)东面而视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①始:副词,才 ②旋:动词,调转,这里指改变(4)野语有之曰 野语:俗语,俗话(5)闻道百 道:道理(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①且夫:连词,而且 ②而:连词,表并列关系(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动词,看到尽头(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形容词,危险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泾流之大 “泾”同“径”,直(2)不辩牛马 “辩”同“辨”,分辨,辨别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往往由前一事引起(2)至于北海古义:至,到达;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面部表情今义:指面子,脸面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3)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4)东面而视东面:名词作动词,面向东(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听到很多的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人”,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宾语前置句。宾语“己”前置,应为“以为莫若己者”;宾语“我”前置,应为“谓我”,其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译文:我要是不到您这里来,那就危险了。(“非……则……”是固定句式,译为“如果不……就……”)(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了。(被动句,“见……于……”表被动)环节二:分析文理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显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②望洋向若而叹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⑤睹子之难穷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④⑤ D.④⑤⑥解析:选B①④⑤均为对客观事件的叙述,没有情感特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描写秋天百川灌河的宽广浩瀚,“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B.两个“于是焉”领起的内容将河与海的不同境界、河伯的不同心态加以对比,塑造了先沾沾自喜而后幡然醒悟的河伯形象。C.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显得趣味横生,通俗形象,易为人所接受和理解。D.本文引用野语,意在批评河伯的盲目自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说明这种盲目自大是不可救药的。解析:选DD项,河伯的“盲目自大”不是不可救药的,他醒悟后改正了错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广阔,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解析:选CC项,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是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二)阅读《非攻(节选)》,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入人园圃园圃:偏义复词,偏在“园”,种果树的地方;圃,种蔬菜的地方(2)众闻则非之 非:非难,指责(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动词,偷盗(4)以亏人愈多 以:介词,因为(5)至杀不辜人也 不辜:无罪(6)当此 当:介词,在,处于(7)从而誉之 誉:动词,称赞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其不仁兹甚 “兹”同“滋”,更加(2)拖其衣裘 “拖”同“脱”,脱掉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从而誉之古义: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承接连词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以亏人自利也。译文:因为他损人利己啊。(宾语前置句,宾语“自”置于动词“利”之前)(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译文:这比进入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介词“于”)(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译文: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到(他)之后就会罚他。(省略句,“得”后省略了宾语“之”)(4)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这可以说是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可谓……乎”,表反问,即“可以说是……吗”,固定句式)环节二:分析文理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一般人所说不义”的一组是()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②攻国③入人栏厩,取人马牛④杀不辜人⑤攘人犬豕鸡豚⑥从而誉之A.①④⑤ B.①②⑤C.②③④ D.②④⑥解析:选A②是大的不义行为,但普通人“弗之非”;⑥是写一般人对“攻国”所持的态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一连串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现象,引出“攻国”的大事,这样写不如直接提出论点更有说服力。B.文章运用比喻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有力地抨击了“攻国”行为的不义。C.文章所说的不仁不义意味着损害别人。D.攻打别人的国家对人的损害最惨重,是最大的不义、最大的罪过。这表明,墨子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他人的关怀。解析:选AA项,这样写显得更亲切,使人易于理解,论证更有说服力。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B.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C.文章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D.本文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但作者对侵略战争并不进行义正词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解析:选DD项,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做了层层铺垫的。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eq\a\vs4\al(谦虚)1.从教材中积累河伯居于黄河,自视清高。但后来,他看到了烟波浩渺、水天相接的大海,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浅陋,由原来的沾沾自喜变得自惭形秽。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由骄傲自满到虚心认错的河伯形象,也阐述了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自新的哲理。2.从历史中积累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呢。”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3.从现实中积累梅兰芳曾被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2012年,梅兰芳的儿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也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谈及此,他说:“人家也给我一个方帽儿,但跟我们老头儿的差远了,人家是金方帽儿,我只是票友而已。”他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4.从名言中积累(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2)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魏征(3)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就没办法不谦虚。——老舍(4)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莎士比亚(5)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二)这样运用素材eq\a\vs4\al([精彩片段])骄傲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比自己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赶上我们,甚至超过我们。此外,我们还要向更优秀的人学习,要学无止境。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受环境所困,不能因所受教育而束缚住自己。宇宙无穷,而我们只获得了很浅显的知识,明白了很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发现、了解。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领悟]文段由骄傲的危害,引出“要学无止境”的看法;以世界的广大无穷与人类的渺小浅薄做对比,以河伯的故事做例证,很好地阐释了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的重要性。eq\a\vs4\al([精彩范文])①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地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②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③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粘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④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⑤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往往爱犯这类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⑥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佳作赏析作者根据人们耳熟能详的“濠梁观鱼”“庄周梦蝶”这两个典故,将自己对庄子思想价值的感悟以及对后人膜拜庄子思想的因袭习性的认识,寄托在“蒲草帽”这一民间乡野的惯常意象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生活本真貌、思想原生态的冷峻反思。写作借鉴1.学开头开篇以目击现场的方式再现了庄子与惠子濠上观鱼的情景,这种方式具体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突出了庄子的形象;引出下文对草帽内涵的理解。2.学象征第②段,“蒲草编的草帽”象征了庄子悠闲散淡、梦幻多思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核。3.学用词第⑤段,“想当然”指人们将庄子奉为圣哲,顺理成章地认为他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本质”是指蒲草帽象征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核。4.学比喻第⑥段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本质特点,生动地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生命力,并揭示了它是孕育自由精神的温床。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出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①,忽然而已。注然勃然②,莫不出焉;油然漻然③,莫之入焉。——《知北游》注释:①郤(xì):通“隙”,裂缝。②注然勃然:茂盛生长的样子。③油然漻(liú)然:静寂消亡的样子。[翻译]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狭窄的通道一样,瞬间就过去了。万物蓬蓬勃勃竞相生长,之后就悄无声息地化为乌有。[明理知义]庄子将生命的短暂性感受得入木三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生命的死亡也是必然的:“死生为昼夜,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个体的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分子,永远处于这个无穷尽的循环之中。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是“道”所决定的,被称之为“命”,所以就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安命”不是否定“命”这种必然性所带给人生的困境,而是表现为对这种必然性的顺从,是一种对生命的和谐而不是妥协。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无可奈何的时候,应该接受它,而不是惧怕它。生命因为和谐而自然,在这种自然的态度下,实现对生死的超越,这样就不会感叹于“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的短暂了。景公闻命①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注]①选自《晏子春秋》卷一。晏子,春秋时齐卤人,齐景公时任宰相。②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被(pī):同“披”。④陛:宫殿的台阶。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译文: (2)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译文: 参考答案:(1)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2)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从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从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林徽因,原名徽音,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师、诗人、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上世纪30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热爱的古建筑殚精竭虑1948年12月13日,解放军进入京郊清华园,逼近北平城。一天深夜,老朋友张奚若带着两位军人来到林徽因的家,原来他们是解放军十三兵团政治部联络处负责人。来人开门见山地说:“梁教授,我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向你请教,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请你把它们的位置准确标在这张地图上,以便我军在攻城时避开。”梁思成和林徽因感动万分。梁思成不仅把北平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北平军事地图上,还拿出了带领学生们收集古建筑文献时记载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将其一并交给了解放军干部,并为他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后来,那张北平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在了毛泽东指挥所的墙壁上。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委领导决定大批拆掉大城墙和城门楼,人们都记得梁思成曾为此做了痛苦的抗争,林徽因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到1954年,林徽因已经病得很重,但她仍然拖着颤巍巍的身子去找当时的市委领导辩论。她充满感情地对他们说:“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历史证明,她的说法是对的。[人生教益]林徽因虽然有一副柔弱的身躯,但拥有一颗顽强的心、诚挚的心、勇敢的心。因为顽强,她勇于同病魔搏斗,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生命的辉煌;因为诚挚,她获得所有人的热爱;因为勇敢,她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历史,也给了她最好的证明。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辩牛马 B.望洋向若而叹曰C.始吾弗信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选AA项,“辩”同“辨”,分辨,辨别。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岸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C.众闻则非之非:诽谤D.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解析:选CC项,“非”为形容词作动词,非难,责怪。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eq\b\lc\{\rc\(\a\vs4\al\co1(①野语有之曰,②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C.eq\b\lc\{\rc\(\a\vs4\al\co1(①望洋向若而叹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eq\b\lc\{\rc\(\a\vs4\al\co1(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②策之不以其道))解析:选AA项,“见”,均表被动。B项,“之”,①代词,代俗语的内容;②结构助词,的。C项,“向”,①面对;②假使。D项,“道”,①道理;②方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选CA项,“至于”古义是“到达”的意思;今义指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面目”古义指“脸色,面部表情”;今义指脸的形状,人的相貌。C项,“以为”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D项,“大方”古义指“深明大道理的人”;今义是指: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B.秋水时至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解析:选CA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B项,“时”,名词作状语,按时;D项,“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 (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译文: (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译文: 参考答案:(1)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那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2)如果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3)现今,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这些事,指责他们,说他们不义。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精读设计]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君臣不惠忠 动词,施惠,效忠(2)家主相爱则不相篡 动词,掠夺(3)强不执弱 动词,控制(4)众不劫寡 动词,威逼(5)贵不傲贱 动词,傲视(6)是以仁者誉之 动词,称赞(7)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副词,只是(8)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名词作动词,穿衣服(9)君说之 同“悦”,高兴,喜欢(10)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形容词,安定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以此为事者也 介词,凭借,根据(2)既以非之 动词,认为(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代词,自己的(4)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结构助词“的”(5)父子相爱则慈孝 连词,表顺承3.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何以易之? 句式类型:宾语前置句译文: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2)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句式类型:判断句译文:这是天下百姓都难于做到的事。eq\a\vs4\al([仿真考题])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C.何以易之易:改变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解析:选BB项,贼:残害,杀害。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eq\b\lc\{\rc\(\a\vs4\al\co1(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eq\b\lc\{\rc\(\a\vs4\al\co1(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即患秦兵之来))D.eq\b\lc\{\rc\(\a\vs4\al\co1(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解析:选AA项,第一句中的“所以”表凭借,是“用来……”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所以”是表原因,是“……的原因”的意思。B项,“以”都是连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9.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A.①②⑥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⑥解析:选B②是“兼爱”的结果;③是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语;⑥是圣人之法不可不做。1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B.本文借第3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D.本文第4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解析:选CC项,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勾践的事例,不是说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而是说君主要引领士人“兼爱”,无比较意。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译文: 参考答案:(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参考译文: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