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为“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其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A.彗星 B.流星 C.极光 D.卫星2.读如图,太阳黑子与耀斑分别出现在()A.①层和②层 B.①层和③层 C.②层和③层 D.①层和④层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是因为()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5.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A. B. C. D.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地震波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湿润 D.温暖、干燥8.图示甲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 B.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9.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飞机飞行 B.对流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C.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D.高层大气中水汽、杂质极少,有利于高空飞行10.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B.②层因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 D.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① B.② C.③ D.④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14.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A. B. C. D.如图所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 B. C. D.16.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7.世界上淡水的主体是()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18.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景观带用蓝色透水沥青、碎石等铺装,其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地表蒸发 C.增加雨水下渗 D.降低地表温度19.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 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 C.海洋表层的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大变化不会影响人类活动20.如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曲线a、b、c表示海水性质依次是()A.温度、盐度、密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盐度、温度21.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运动 C.海陆分布 D.海水运动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如图),完成问题。22.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23.如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如图为局部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题目。24.以下四幅图所代表的的渔场名称分别为()A.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B.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D.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25.下列渔场中与其他三个渔场形成原因不同的是()A.北海道渔场 B.纽芬兰渔场 C.秘鲁渔场 D.北海渔场26.我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地表有石林、地下多溶洞 B.气候干燥,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C.地表多塬、墚、峁等小地形 D.广泛分布于花岗岩地区27.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有利于航运灌溉 B.喀斯特地貌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 C.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质黏重,不易产生水土流失 D.风成地貌所在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28.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观测调研,成功制作了该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如图),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A.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有机质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 C.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D.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29.我国下列四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养分最丰富的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四川盆地30.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B.乙——雪域高原,常绿林广布 C.丙——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D.丁——千沟万壑,地表崎岖二、综合分析题(40分)31.读“长江中下游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如图1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2(1)根据地貌景观图,判断①至⑥的地貌。①②③④⑤⑥。(2)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途中四处主要的地貌分别为:(填①至⑥序号)甲处:乙处:丙处:丁处:(3)①至⑥的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填序号)(4)荆江曲流九曲十八湾,在如图3所示曲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①﹣②线河床的剖面和表层水流特征的是。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A.aB.bC.cD.d(2)C层是;A层厚度因纬度而异,纬度最厚,该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3)A层大气天气多变的原因是?(4)在某些特殊条件下,A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33.图1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气温:。(2)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昼夜温差:。(3)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为“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其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A.彗星 B.流星 C.极光 D.卫星【分析】流星现象是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而产生的发光、发热的现象。【解答】解:“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高速进入密度较高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使得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这与流星体高速闯入大气层与之摩擦生热产生光迹的原理相似,B正确。彗星、卫星等属于天体,其形成原理与材料中所示现象完全不同,AD错误。极光是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相互作用发生等离子体现象,C错误。故选:B。2.读如图,太阳黑子与耀斑分别出现在()A.①层和②层 B.①层和③层 C.②层和③层 D.①层和④层【分析】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平均周期为11年。【解答】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①层位于太阳大气最底层,应为光球层,该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黑子;②层位于太阳大气中间层,应为色球层,该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现象是耀斑和日珥;③层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应为日冕层,该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是因为()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解答】解: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故A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太小,故B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故C错误。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故D正确。故选:D。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分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结合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知识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解答】解: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可知①是地壳,③是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地幔部分和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故图中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故选:B。5.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A. B. C. D.【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图1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图中的D。故选:D。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地震波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分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之中传播,使地面物体产生上下震动;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体、液态、气体之中传播,使地面物体产生水平晃动。【解答】解: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而横波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大于纵波,因此在纵波到达之后横波到达之前的一段时间是避震的黄金时间,故C正确。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故A错误。“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故BD错误。故选:C。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湿润 D.温暖、干燥【分析】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解答】解: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据图可知,当地的气温较全球平均气温高,而降水较全球平均降水少。故选:D。8.图示甲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 B.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分析】古生代约始于5.44亿年前,古生代早期地壳平静,浅海扩大,气候温和,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根据左侧纵坐标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中甲时期气温低,降水多,是古生代晚期。【解答】解: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根据左侧纵坐标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中甲时期气温低,降水多,是古生代晚期,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故C正确。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繁盛,故A错误。太古代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错误。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故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飞机飞行 B.对流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C.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D.高层大气中水汽、杂质极少,有利于高空飞行【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②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③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先降低后上升。【解答】解: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多云雨现象,不利于飞机飞行,A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中多变的天气现象,形成云、雨、风等,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B错误。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C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极低,没有臭氧层保护,含有大量的紫外线,人类不适宜在该层活动,不利于飞行,D错误。故选:C。10.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B.②层因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 D.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析】读图,图中的①②分别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解答】解:①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由于低纬度比高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近地面气温低纬度高于高纬度,导致低纬度对流运动强,高纬度对流运动较弱,因此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A对。②层高度大致位于12千米~50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应为平流层,平流层中臭氧含量较高,臭氧吸引紫外线而增温,不是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B错。①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易产生对流运动,大气现象变化大,不利于大型飞机飞行,C错。②层为平流层,离人类生活的层次较远,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如①层(对流层),D错。故选:A。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会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解答】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地面长波辐射,结合题中图可知是④。故选:D。1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会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解答】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结合题中图可知是③。故选:C。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分析】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气流上升带来的洋葱气味,B正确。故选:B。14.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A. B. C. D.【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点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两侧空气温度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压,底层气流由两侧流向蜡烛,高空由蜡烛流向两侧。故选:A。如图所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 B. C. D.【分析】热力环流的规律:升上升,冷下沉;热高压,冷低压;热阴雨,冷晴干。同一水平面上,高压指向低压。【解答】解: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B。16.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分析】图中海边的草吹向岸边,可知为吹海风。【解答】解: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夏季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海边的草吹向陆地的方向倒伏,故B对,D错。春、秋海陆气温差异小,风向不明显,故AC错。故选:B。17.世界上淡水的主体是()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分析】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解答】解: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世界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C正确。故选:C。18.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景观带用蓝色透水沥青、碎石等铺装,其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地表蒸发 C.增加雨水下渗 D.降低地表温度【分析】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解答】解:上海在临港新城滴水湖环湖景观带采取了包括蓝色透水沥青铺装碎石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改变下垫面性质,其目的增加雨水下渗,C对;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A错;铺装蓝色透水沥青、碎石对地表蒸发和地表温度影响不大,BD错;故选:C。19.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 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 C.海洋表层的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大变化不会影响人类活动【分析】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盐度、深度等。【解答】解: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压力等,深度越大,压力则越大;压力越大则密度也越大,A错误。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水密度较小,因此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低,如赤道附近的海水密度最小,B错误。主要受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表层海水的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C正确。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中,如果向下密度突然变小,有可能形成“水中断崖”,从而影响潜艇的运行,因此海水密度垂直分布大变化会影响人类活动,D错误。故选:C。20.如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曲线a、b、c表示海水性质依次是()A.温度、盐度、密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盐度、温度【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蒸发、洋流等。影响海水温度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海陆位置等。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等。【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从低纬度向高纬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与图中a曲线特征相符;受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大致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减小,与图中b曲线的特征相符;受海水温度和盐度影响,表层海水密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增大,与图中c曲线特征相符。故选:A。21.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运动 C.海陆分布 D.海水运动【分析】影响海水温度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海陆位置等。【解答】解: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变化影响,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导致海洋表层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度递减,A对。大气运动、海陆分布和海水运动也会影响海洋表层水温,但不是影响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如图),完成问题。22.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分析】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解答】解:钱塘江潮汐的形成主要受海湾地形的影响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等。故选:D。23.如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分析】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观是在浙江的钱塘江大潮。【解答】解: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故选甲和丙位置。故选:C。如图为局部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题目。24.以下四幅图所代表的的渔场名称分别为()A.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B.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D.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分析】世界性大渔场多分布于近海大陆架,具备以下形成条件:1、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吸引鱼类。2、多有洋流作用影响,如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造成的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等。3、沿岸有河流径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解答】解:读局部海区洋流分布图,图中①处位于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应为北海道渔场,图中②处位于北美洲东北纽芬岛附近海域,应纽芬兰渔场,图中③处位于南美洲西侧海域,应为秘鲁渔场,图中④处位于欧洲西部的北海海域,应为北海渔场,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下列渔场中与其他三个渔场形成原因不同的是()A.北海道渔场 B.纽芬兰渔场 C.秘鲁渔场 D.北海渔场【分析】渔场形成条件:(1)大陆架海域,从海面到海底都有较为充分的阳光透射,还有从大陆径流带来和从外海层运来的各种营养物质,是鱼、虾、贝类等经济动物的繁殖、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2)两种海流交汇的海区,尤其是强大的寒流和暖流交汇的辐聚区,海水搅动,底层营养元素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容易形成良好渔场。(3)上升流海域,深层含有营养盐类的海水涌升,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容易形成良好渔场。(4)近寒带海域,近寒带海洋底层具有异常丰富的营养物质,近寒带海域温度变化大,海水容易产生对流,使得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从而形成渔场。【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均处于寒暖流交汇处,从而形成著名渔场,而秘鲁渔场处于上升流所在地,从而形成渔场,因此秘鲁渔场与其他三个渔场形成原因不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我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地表有石林、地下多溶洞 B.气候干燥,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C.地表多塬、墚、峁等小地形 D.广泛分布于花岗岩地区【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解: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其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其地下地貌多溶洞、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A正确,BD错误。黄土地区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多形成塬、墚、峁等小地形,这些地貌不属于喀斯特地貌,C错误。故选:A。27.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有利于航运灌溉 B.喀斯特地貌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 C.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质黏重,不易产生水土流失 D.风成地貌所在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解答】解: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安全性较差,B正确。航运适合在水流平稳的地方,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航运,A错误。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但土质疏松,抗蚀能力弱,易产生水土流失,C错误。风成地貌所在地区一般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B。28.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观测调研,成功制作了该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如图),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A.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有机质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 C.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D.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分析】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心土层也叫淀积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心土层又称“生土层”。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解答】解: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有机层、颜色较深的腐殖质层、矿物质淋失的颜色较浅的淋溶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的淀积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的母质层、母岩层。故选:C。29.我国下列四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养分最丰富的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四川盆地【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解答】解: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多少主要取决于生物有机质的补给和分解速度,东北平原纬度最高,平均气温最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最慢,从而导致当地土壤中有机质养分最丰富。故选:A。30.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B.乙——雪域高原,常绿林广布 C.丙——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D.丁——千沟万壑,地表崎岖【分析】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城市化等方面考虑。【解答】解:甲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光照充足,A正确。乙为我国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雪域高原形容的是青藏高原,常绿林广布在我国南方地区,B错误。丙为海南,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较快,淋溶作用强烈,土壤贫瘠,C错误。丁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千沟万壑形容的是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崎岖形容的是云贵高原地区,D错误。故选:A。二、综合分析题(40分)31.读“长江中下游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如图1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2(1)根据地貌景观图,判断①至⑥的地貌。①峡谷地貌②冰川地貌③三角洲④喀斯特地貌⑤冲积平原⑥冲积扇。(2)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途中四处主要的地貌分别为:(填①至⑥序号)甲处:②乙处:④丙处:①丁处:③(3)①至⑥的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②④;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③⑤⑥。(填序号)(4)荆江曲流九曲十八湾,在如图3所示曲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B。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①﹣②线河床的剖面和表层水流特征的是A。【分析】(1)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点不同,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3)流水侵蚀形成峡谷,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海水侵蚀形成海水崖,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力沉积形成戈壁等。(4)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在凹岸侵蚀,河床陡;在凸岸堆积,河床缓。(5)凹岸的水流流速更快,凸岸水流流速慢,受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故表层河水流向凹岸。【解答】解:(1)根据材料二可知,①处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形成V字形,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处在高山之巅,气温低,冰川覆盖,受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角峰、U形谷等冰川地貌;入海口处由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③图为三角洲,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④处多峰林地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⑤图是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多为种植业;图⑥是河流流出山口,在山口处泥沙淤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形成的地貌是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2)读图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之巅,为冰川地貌,对应②;乙处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多喀斯特地貌,对应④;丙处为三峡,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对应①;丁处为河口三角洲,对应③。(3)根据(1)题可知,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流水侵蚀地貌)、②(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④(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③(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⑤(冲积平原是流水堆积地貌)、⑥(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4)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相关内容可知,②为凸岸,故其堆积作用显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读图可知,图中①岸为凹岸,因此河流的侵蚀能力更强,水流流速更快,河水更深;②岸为凸岸,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弱,水流流速慢,河水浅;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故表层河水流向凹岸即①岸,故A正确,BCD错。故选:A。故答案为:(1)峡谷地貌;冰川地貌;三角洲;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冲积扇(2)②;④;①;③(3)①②④;③⑤⑥(4)B(5)A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B。A.aB.bC.cD.d(2)C层是高层大气;A层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最厚,该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3)A层大气天气多变的原因是?(4)在某些特殊条件下,A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逆温。【分析】(1)从对流层到高层大气,大气的温度由高到低,再升高,再降低,后升高。(2)对流层的厚度在低纬度是17﹣18千米,中纬是10﹣12千米,高纬是8﹣9千米;同一纬度,夏季比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