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立秋

赵丰

①看见立秋两个字,心便清爽起来。自然,这是心理的作用.实际上,除了早晚,白

天的气温仍是热浪袭人。但毕竟是秋天了,夏天两个字成为了过去时。从此,“一场秋雨

一场寒”。

②立秋是秋天的一扇大门,进去,就走进了一片清爽的世界。在周代,立秋那日,天

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宋代时,这个日子要把栽在盆里的

梧桐移入殿内,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以寓报秋之意。

③秋雨如约而至,夏天在雨中戛然收尾。天空失踪了夏日暴雨前的翻滚乌云,只是蒙

蒙的一层乌云。雨不再是夏天里的一个疯孩子,没心没肺的随时变脸,晴空里忽就暴雨滂

沱,莫名其妙地来了,又神神秘秘地走了。秋天的雨有了秩序,有了节奏,有了规律,沙

沙而落,凄凄切切,清清爽爽。像一个风姿卓然的女人,爱与恨都无限坦白。一种情感的

倾诉,静静地释放在宁静的空间,萦回于亘古的缠绵。

④立秋的大幕启开,蝴蝴的演出便开始了。其实,在立秋的前几天,它已跃跃欲试,

吹响了寒笳匕屋角、墙根、草丛间,到处可闻“瞿瞿”之声。夜静,秋月的清辉洒在窗根

上,户外虫声合奏,室内始始欢叫。悉心静听这清纯的自然之音,在美妙的天籁声中安然

入睡。小时候,每到立秋,孩子们便结伴去捕捉蝴蝴。踏着月色,我们蹑手蹑脚地向蝴蛔

鸣叫的地方悄悄靠近•机警的蝴蛾仿佛有某种感应,我们走到这边,它便在那边鸣叫;我

们到了那边,它却又在这边亮开歌喉,仿佛在与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捕得一两只后,

小心翼翼地装进用麦秸秆儿编织的小笼里,悬挂在墙壁上,放些带露水的南瓜花儿,让它

吃饱喝足后摩翅鸣唱。孩子们喜斗,把两只蝴始放进盆子里,用一根草撩拨它们的尾部,

第I页共42页

它们就展开搏斗。聆听胜利者的报捷声,是我们最大的欢乐。

⑤蝴蝴,这小小的精灵,用歌声启开了立秋的大幕。

⑥立秋是一种心情。—胆了夏天的热笼子,凉爽带给人们的是心情的释放和愉悦。叶

子渐渐变黄,像时光的旧镜头。偶尔的一片落叶,宛若心境的抖颤。我在秋风中鹉物在

秋雨里潮湿。以这样一种清爽的心境步入秋天,仿佛梦幻般的感觉。

(节选自《2016中国散文排行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有删改。)

(注释)①笳: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

(1)阅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立秋这个节气特点的词语。

(2)文章第③段作者写夏天的雨有何用意?

(3)品读下列语句,按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其实,在立秋的前几天,它已跃跃欲试,吹响了寒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淮胆了夏天的热笼子,凉爽带给人们的是心情的释放和愉悦。(“逃脱”一词能否换成

“离开”?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思项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开篇简洁、中部展开、结尾收束,以盼秋-绘秋-迎秋-赞

秋串联成篇,有一气呵成之感。

B.文章第②段写到古代的立秋仪式,说明中国人对立秋这个节气的重视由来已久,也凸显

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C.“悉心静听这清纯的自然之音,在美妙的天籁声中安然入睡”这句可用舒缓的语气来读,

这样能突出秋天的自然之音带给人的宁静与享受。

D.文章末段中“摇曳”一词本指摇摆、摇荡,在这个语境中指“我”身心的悠游自在,有

了一种沉醉于秋天的意味。

1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守护母亲的梦

①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担心起了

第2页共42页

乡下的母亲。大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

不过,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他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

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消磨掉了。

②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父亲

走得早,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和姐姐都在城里安了家,想要

接母亲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母亲却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虽然他和姐姐抽空

就会回家,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候,有时一两个月回一次也就成了常态。

③中午下了班,他去单位的食堂吃饭,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又转身折了回去。他突

然决定回乡下看母亲0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小时,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算来,

还有半个小时可以陪母亲,也许还来得及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

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④熟悉的院子里,月季、菊花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墙角静静地绽放,鸡、

鸭安生地在圈里休息。推开虚掩的房门,桌子上放着一只还没来得及洗的饭碗,旁边还有

吃剩的半个馒头。母亲总是喜欢将就,胡乱吃点东西就把午饭解决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透过半掀的布门帘,母亲那双沾满了泥土的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床边。

⑤他轻轻走进去,母亲背对着他躺在床上,她一定是累极了,熟睡中正发出轻微的鼾

声。他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母亲,母亲此刻蜷缩着身体,看起来是那么

瘦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前年妻子买给她的,刚开始母亲总舍不得穿,后来,姐姐又

给母亲买了好几件,说如果她不肯穿,就一直给她买,母亲这才欢喜地穿上了新衣。在睡

梦中,母亲翻了个身,母亲额前灰白的头发上粘着一小片稻草,他眼圈顿时有些发红,抬

手想为母亲摘去额前的稻草,旋即又将手放下。唉,母亲一定又下田干活去了,尽管他和

姐姐说过多次,不让她再下田,母亲却总舍不得丢下那片土地,她笑着说,自己家种的蔬

菜和粮食吃着多放心呀。其实,母亲才能吃多少,还不是每次都大兜小兜地往他们的车里

塞。

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静静地享受与母亲相伴的

时刻。此刻,他觉得自己和母亲离得是那么近,甚至能听到母亲沉稳的呼吸和心跳,这应

第3页共42页

该是自从他成家以来,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最长的时间。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无意地提起

他睡觉时的各种小动作,那时他还纳闷儿,母亲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其实他早该想到,

在自己熟睡的时候,母亲也许用温柔的目光抚摸过他无数次。

⑦他站起身,掀起门帘,看到母亲仍在安睡,忽地,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

一个甜蜜的梦。他笑了笑,轻轻退了出来。坐在车上,他仿佛觉得母亲那半个小时的安稳

梦境,修谈到了他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平日的劳心费神、疲惫烦累,一切都变得那么恬

然宁静,一如母亲一直以来的心境。在浑身轻松的同时,他又觉得很幸福、很满足,这半

个小时的时光让他无比深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博大最深沉的爱。

⑧赶到单位时,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高兴地说道:“我中午睡觉

的时候梦到你了,好像感觉你就在妈身边呢。”“妈,我想您了,这个周末回去看您。”

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思维与智慧》2020年2月)

(1)阅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

梦见母亲,突然担心一一一一母亲安睡,静静陪伴——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他久未归家探望母亲的原因,也道出了大多数中年人忙于个人生活疏

于陪伴父母的现状。

B.选文第③段写他想起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不觉加快脚步,表明回家吃面是他此行的

主要原因。

第4页共42页

C.选文第⑦段加点词“嫁接”表现他陪伴母亲时感受到的恬然安静影响了他的心态,让他

暂时淡忘了生活的烦恼。

D.选文标题既写出他守护睡梦中的母亲的情景,也写出他想多陪伴母亲的愿望,含蓄地揭

示了文章的中心。

(5)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到“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

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背上的太阳

邓迎雪

①书店的店员帮他把六十本教材辅导书包装好,又忍不住劝他:“再等几天好么?最近雨

水多,山路不好走,等天气好了,我们下乡时顺便把书捎到学校。“

②他摇摇头,坚定地说:“不能再等了。开学一星期了,孩子们还没有书,再等下去,太

耽误学习了。”

③“可今天预报有大雨。,,店员继续劝说。

④他得意地笑着说:“我准备得齐全。“说着,拿起身旁的大背篓,里面装有雨衣、塑料

布、油布。

⑤他把书搬进背篓,背起来,跛着脚走出书店大门。店灵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深深地

叹了口气。

第5页共42页

⑥沉甸甸的背篓压在身上,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让他气喘吁吁。

⑦县城到学校有二十里山路,并不算远,对他却是挑战。不论怎样,他也要趁周末把

书背回去,星期一让学生用上。想到学生,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山村学校的

校长,也是最年长的任课老师,他已任教22年。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9名考上了大学,

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

⑧边走边想,终于走上了通往由村的盘山公路。

⑨起风了,山路两边的树叶呼啦啦直响。他把背篓卸下来,看看天,已是乌云密布,

好似随时都会下一场大雨。他赶快用塑料布把书又精心地包裹了几层,然后用油布搭上背

篓,把毛巾垫在酸痛的肩膀上。顾不得歇息,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⑩不一会儿,豆大的冰凉雨点砸下来了。他穿上雨衣,疾步前行。

⑪此时,群山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雾中,耳边只有雨声和水流的喧哗声,仿佛世界上只

剩他一人了。雨越下越大,打在他脸上,鞋子和裤腿也湿透了。雨中的山路湿滑难行,背

篓也越来越沉。他折了一根树枝当拐棍,踩着泥泞,一步一滑地走着。

⑫又走了几里,该抄近路上山了,没想到向上的青石板路已变成一条顺流而下的瀑布。

⑬只能绕远路了。

⑭虽然行走小心,他还是被石块绊了一下。眼看就要摔倒,幸好他眼疾手快,牢牢抓

住近旁的一棵树,闪了一个翘起,坐在了地上。膝盖擦破了,殷红的血流了出来。幸好山

道边随处可见一种能止血消痛的野草。他扯了几片叶子,嚼碎.覆在伤处,用毛巾缠好,顿

觉好多了。

⑮天慢慢黑下来。雨还在下,只是势头小了许多。深夜中的大山如庞然大物,深不可

测。他沮丧地想,今晚到不了家了。

⑯走到一处开阔地带,他坐下来,背倚大树,拿出黄面饼子,香甜地吃起来。吃完,

他抱着背篓,勾着头,听风声雨声在耳边肆虐,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梦中,他给学生发

放新书,大家都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翻看。发到最后一名学生时,却发现少了一本。他

着急地四下寻找,却找不到。心里一急,就惊醒了。

⑰这时,雨停了,满天繁星,山风呼啸,寒冷刺骨。他站起来,活动一会筋骨,感觉

第6页共42页

身上有了些热量,又坐下来打盹,迷迷糊糊地睡去。

⑱再次醒来,天已麻麻亮了。收拾好,他背起背篓急忙上路。

⑲太阳出来的时候,他终于赶回了学校。初秋的天空碧蓝如洗,校舍一片安宁,金色

的阳光在树叶上跳舞。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的光芒,照在他背上,暖融融的.好像他背的不

是书,而是一轮温暖的太阳。

⑳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咧开嘴笑了。因为,他背的是孩子们求知的愿望,这愿望就像

大阳一样美好,明亮。

19.初读全文,请从“他”的角度梳理文章,填写下表。(4分)

经历准备了雨具想到了学生(2)梦到少了书(4)

心情得意(1)沮丧(3)愉快(咧开嘴笑)

20.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句子(4分)

他赶快用塑料布把书又精心地包裹了几层,然后用油布搭上背篓,把毛巾垫在酸痛的

肩膀上。顾不得歇息,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校长冒着大雨抢时间赶路,一定要让孩子们用上新书这件事,赞扬了为了学

生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表达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B.文中店员好心地劝告他天气不好,最好不要自己带书走,他拒绝了,可以看出他性格

中乐观自负的一面。

C.文中的情节有起伏之美,从冒雨走山路到他摔跤,再到他不小心睡着了,最后安全带

着书回到学校,曲折生动,读者被文中情节深深吸引。

D.从“最年长的任课老师”,“任教32年”有“29人考上了大学”可以看出文中的“他”是一位

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E.文中多处出现环境描写,如“天慢慢黑下来。雨还在下,只是势头小了许多。深夜中的

大山如庞然大物,深不可测。''描写了雨中山景,巧妙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满足感。

第7页共42页

22.文章标题是“背上的太阳“,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6分)

(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共13分)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整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

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

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

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

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

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第8页共42页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

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6、“我的母亲又举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

分)

17、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

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一生命。

18、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

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3分)

19、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

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3分)

(四)课外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忠犬大黄

朱玲

一天半夜,正在熟睡的我被一阵剧烈的撞门声和狗的狂吠声吵醒,睡眼惺松的我披衣

下床,打开门。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将我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刘奶奶孀居多年,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接她去他们那儿住,刘奶奶不肯,

坚持要独居。随着大黄的引领,我来到刘奶奶家里。躺在床上的刘奶奶脸色紫黑,头歪在

一边,奄奄一息。我吓坏了,立即叫来老公,拨打120,救护车很快赶到,但是医生称是脑

出血,回天无术。后来我打电话通知刘奶奶的两个儿子前来料理丧事。大家的心思都在丧

事上,没人注意到大黄。刘奶奶的儿子走之前,说是将大黄扔到乡下,由它自生自灭去吧。

可是那天晚上下班,我看到刘奶奶紧锁的家门前趴着大黄,我蹲下细瞧,大黄瘦多了。

第9页共42页

我不知道这么长的路程,大黄是如何认得路又如何跑来的。它该饿了吧?我到宠物店买了

专门的狗粮。但是大黄一口没动。我走近大黄,抚摸它有些干枯的毛皮,我发现有泪溢出

了它的眼眶。它是在悼念它的故主啊,我的心颤抖了,为一只狗的忠诚。

过了七八天,我看见那碗里的狗粮没了,心中一喜。大黄用软软的身体摩挚着我的腿,

很是依恋,我把它带回家,我这个从来不正眼看狗的人对大黄却有了深深的挂念。大黄很

爱干净,大小便都是到卫生间。渐渐地,我发现大黄身体发福了,我以为这是我饲养的功

劳,很是沾沾自喜。有一天下班,我看见大黄一痛一拐地跟着我,嘴里还流着血,血滴了

一路,它的腹部有一个钢圈紧紧地卡着,勒得血迹斑斑。我猜测,可能有人把它当成流浪

狗,想套去换钱。我心疼地抱着它,试图解开那钢圈。大黄似触电般拼命挣脱,可能是受

惊了。老公说,到兽医站打点麻药,再慢慢解开。

我觉得言之有理,就去了兽医站。兽医手一摸说,这只狗快要临盆了。我大惊失色,

医生打了麻药,用老虎钳仔细扳断钢圈,钢圈深深地嵌进肉里,大黄的腹部血肉模糊,我

和医生双手沾满了大黄的鲜血,医生在伤口上涂上药粉。我回家买来骨头给大黄滋补身体。

三天后,大黄趴在床肚下,辗转反侧,痛苦呻吟,不一会儿,一只只小狗就下来了,一连

生了九只,我发现大黄刚有点愈合的伤口也被产痛挣裂开,渗出缕缕血丝。可怜的大黄啊。

我看大黄独自哺乳九只小狗,很是吃力,就和老公商量,把九只小狗送人。大黄像听

懂我的话似的,时时刻刻警惕地看着我。终于趁大黄吃食时,我瞅准一个空当,将九只小

狗装在早就准备好的纸箱内送到二桥一个熟识的理发店老板那里,托他送人。

没有了小狗的大黄,神色戚然,泪水盈眶,我心中实在不忍,抱着大黄去那家理发店

探望它的孩子。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短暂的团聚

后,大黄咬着我的裤管示意离开,我千叮咛万嘱咐,要理发店老板务必找几个妥当的人家

领养。大黄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没有看到大黄,一连很多天它都没出现。一天早上,我

去买早点,发现刘奶奶的门口卧着大黄,我见神色不对,一摸鼻息,已经香消玉殒了。

所谓的进食发福,原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选自《意林》)

20、【概括故事情节】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将故事的脉络补充完整。(4分)

引领邻居,救助主人一一身体发福,快要临盘一

第10页共42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告别孩子,追随主人。

21、【文意理解】文章前面说大黄对狗粮“一口没动”,体形“瘦多了”;后面又说“碗

里的狗粮没了”,它“身体发福”。这样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4分)

22、【品析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将我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23、【主人公形象】读完全文,说说大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让人欣赏。(写两点,4分)

24、【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本文,你想对那些杀狗人士说些什么呢?(4分)

链接材料:《忠犬八公的故事》电影原型为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1924年,秋田犬

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

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

有如往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

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春夏秋冬,一直等到自己变老变弱,等了整整十年。

(五)阅读文章,回答23-26题。(共计17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

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

样反复叮嘱我。

第11页共42页

③刚走进包厢里,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

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

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

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

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

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

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

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

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

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

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

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

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

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瓢,莹白,晶透,

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⑪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

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

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

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12页共42页

⑫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惆。车停了,人们如潮水

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

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

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⑬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23.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刚进包厢时,麦忑一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①一想给孩子零食时,②

f快到终点站时,③-与小姑娘分手时,④。

24.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瓢,莹白,晶透,柔软。

25.文中的小女孩对我影响非常大,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3分)

26.文章开头在我即将出行时家人反复叮嘱我,文章结尾处朋友又发来短信提醒我。从结

构方式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谈谈你对与陌

生人交往的看法。(6分)

第13页共42页

(-)课外阅读(18分)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

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注】,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日:"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

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

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

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

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

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走针脚歪歪扭担。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

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来在迷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

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遭遭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

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

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

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儿了。

⑦我接过那一抓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

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

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

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

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第14页共42页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

拾摄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

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

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

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

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

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女红(go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

作女工。

13.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6分)

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婚了后来去谋生

“我”常见母亲(1)_________(2)________⑶__________

忙活刺绣,绣品

主要事件

装点“我们”的

生活

14.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15.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16.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6分)

第15页共42页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

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

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

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

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

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

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缗;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

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

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

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

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儿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0瀑布在襟袖之间;但

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

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

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缀着,像

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

“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

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

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

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

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

第16页共42页

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

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

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

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有点明题意、突出主旨、圆润结构的作用。

B.本文提到许多地方的“绿”,与梅雨潭的“绿”形成对比,来突出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

C.作者觉得溅飞的瀑布水花更像杨花,建议将梅雨潭叫作杨雨潭,这样更贴切。

D.本文通过热烈、明快、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明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激

情。

1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的表达效果。(4分)

13.作者为什么要称梅雨潭的绿为“女儿绿”。(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3分)

丑猫

①每次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

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

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

第17页共42页

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

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

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

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

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

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

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

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

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

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唯唯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

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

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

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

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

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

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

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接到了

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

微弱的声音“嗜”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

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

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

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有些人却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

第18页共42页

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

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6.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7.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分)

18.材料链接: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

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郑振铎《猫》

(1)请分析划线句表达的效果。(3分)

(2)材料中郑振铎表达的“难过”,与《丑猫》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试比较分

析。(4分)

第19页共4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教师答案版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立秋

赵丰

①看见立秋两个字,心便清爽起来。自然,这是心理的作用。实际上,除了早晚,白

天的气温仍是热浪袭人。但毕竟是秋天了,夏天两个字成为了过去时。从此,“一场秋雨

一场寒”。

②立秋是秋天的一扇大门,进去,就走进了一片清爽的世界。在周代,立秋那日,天

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宋代时,这个日子要把栽在盆里的

梧桐移入殿内,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以寓报秋之意。

③秋雨如约而至,夏天在雨中戛然收尾。天空失踪了夏日暴雨前的翻滚乌云,只是蒙

蒙的一层乌云。雨不再是夏天里的一个疯孩子,没心没肺的随时变脸,晴空里忽就暴雨滂

沱,莫名其妙地来了,又神神秘秘地走了。秋天的雨有了秩序,有了节奏,有了规律,沙

沙而落,凄凄切切,清清爽爽。像一个风姿卓然的女人,爱与恨都无限坦白。一种情感的

倾诉,静静地释放在宁静的空间,萦回于亘古的缠绵。

④立秋的大幕启开,蝴岫的演出便开始了。其实,在立秋的前几天,它已跃跃欲试,

吹响了寒笳咒屋角、墙根、草丛间,到处可闻“瞿瞿”之声。夜静,秋月的清辉洒在窗板

上,户外虫声合奏,室内岫蝴欢叫。悉心静听这清纯的自然之音,在美妙的天籁声中安然

入睡。小时候,每到立秋,孩子们便结伴去捕捉蛾蝴。踏着月色,我们蹑手蹑脚地向蝴蝴

鸣叫的地方悄悄靠近。机警的她蜘仿佛有某种感应,我们走到这边,它便在那边鸣叫;我

们到了那边,它却又在这边亮开歌喉,仿佛在与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捕得一两只后,

小心翼翼地装进用麦秸秆儿编织的小笼里,悬挂在墙壁上,放些带露水的南瓜花儿,让它

吃饱喝足后摩翅鸣唱。孩子们喜斗,把两只蝴蝴放进盆子里,用一根草撩拨它们的尾部,

第20页共42页

它们就展开搏斗。聆听胜利者的报捷声,是我们最大的欢乐。

⑤蝴蝴,这小小的精灵,用歌声启开了立秋的大幕。

⑥立秋是一种心情。—胆了夏天的热笼子,凉爽带给人们的是心情的释放和愉悦。叶

子渐渐变黄,像时光的旧镜头。偶尔的一片落叶,宛若心境的抖颤。我在秋风中鹉物在

秋雨里潮湿。以这样一种清爽的心境步入秋天,仿佛梦幻般的感觉。

(节选自《2016中国散文排行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有删改。)

(注释)①笳: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

(1)阅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立秋这个节气特点的词语。

(2)文章第③段作者写夏天的雨有何用意?

(3)品读下列语句,按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其实,在立秋的前几天,它已跃跃欲试,吹响了寒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淮胆了夏天的热笼子,凉爽带给人们的是心情的释放和愉悦。(“逃脱”一词能否换成

“离开”?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思顿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开篇简洁、中部展开、结尾收束,以盼秋-绘秋-迎秋-赞

秋串联成篇,有一气呵成之感。

B.文章第②段写到古代的立秋仪式,说明中国人对立秋这个节气的重视由来已久,也凸显

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C.“悉心静听这清纯的自然之音,在美妙的天籁声中安然入睡”这句可用舒缓的语气来读,

这样能突出秋天的自然之音带给人的宁静与享受。

D.文章末段中“摇曳”一词本指摇摆、摇荡,在这个语境中指“我”身心的悠游自在,有

了一种沉醉于秋天的意味。

16.

(1)清爽

(2)首先,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夏天的雨比做了夏天里的疯孩子,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夏天的雨变化无常的特征。其次,作者将秋天的雨比做了风姿卓然的女人,将夏天

第21页共42页

的雨的特征与秋季的雨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秋天的雨的规律、节奏、秩序,抒发了作者对

秋雨以及秋日的喜爱与期盼。最后,在结构上,作者由写夏而进入写秋,与第一段“夏天

两个字成为了过去时”呼应,对于夏雨的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①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蛔蛔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岫蛔叫声出现之

早、分布之广。同时,这句话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蛾蝴的叫声比做寒笳,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蝴蝴叫声的悦耳、凄凉,抒发了作者对于秋季的喜爱与期盼之情。

②不能。因为“逃脱”本义是“逃离、脱离”的意思,在句中的意思是大家终于从夏天的

炎热中解脱了出来,其中包含着一种作者逃离夏天的喜悦以及对于秋日终于到来的欣喜与

快意之感。而“离开”则仅仅包含着离去的意思,表达不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4)C

1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守护母亲的梦

①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担心起了

乡下的母亲。大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

不过,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他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

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消磨掉了。

②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父亲

走得早,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和姐姐都在城里安了家,想要

接母亲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母亲却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虽然他和姐姐抽空

就会回家,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候,有时一两个月回一次也就成了常态。

③中午下了班,他去单位的食堂吃饭,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又转身折了回去。他突

然决定回乡下看母亲。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小时,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算来,

还有半个小时可以陪母亲,也许还来得及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

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④熟悉的院子里,月季、菊花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墙角静静地绽放,鸡、

鸭安生地在圈里休息。推开虚掩的房门,桌子上放着一只还没来得及洗的饭碗,旁边还有

第22页共42页

吃剩的半个馒头。母亲总是喜欢将就,胡乱吃点东西就把午饭解决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透过半掀的布门帘,母亲那双沾满了泥土的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床边。

⑤他轻轻走进去,母亲背对着他躺在床上,她一定是累极了,熟睡中正发出轻微的鼾

声。他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母亲,母亲此刻蜷缩着身体,看起来是那么

瘦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前年妻子买给她的,刚开始母亲总舍不得穿,后来,姐姐又

给母亲买了好几件,说如果她不肯穿,就一直给她买,母亲这才欢喜地穿上了新衣。在睡

梦中,母亲翻了个身,母亲额前灰白的头发上粘着一小片稻草,他眼圈顿时有些发红,抬

手想为母亲摘去额前的稻草,旋即又将手放下。唉,母亲一定又下田干活去了,尽管他和

姐姐说过多次,不让她再下田,母亲却总舍不得丢下那片土地,她笑着说,自己家种的蔬

菜和粮食吃着多放心呀。其实,母亲才能吃多少,还不是每次都大兜小兜地往他们的车里

塞。

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静静地享受与母亲相伴的

时刻。此刻,他觉得自己和母亲离得是那么近,甚至能听到母亲沉稳的呼吸和心跳,这应

该是自从他成家以来,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最长的时间。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无意地提起

他睡觉时的各种小动作,那时他还纳闷儿,母亲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其实他早该想到,

在自己熟睡的时候,母亲也许用温柔的目光抚摸过他无数次。

⑦他站起身,掀起门帘,看到母亲仍在安睡,忽地,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

一个甜蜜的梦。他笑了笑,轻轻退了出来。坐在车上,他仿佛觉得母亲那半个小时的安稳

梦境,姨辞到了他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平日的劳心费神、疲惫烦累,一切都变得那么恬

然宁静,一如母亲一直以来的心境。在浑身轻松的同时,他又觉得很幸福、很满足,这半

个小时的时光让他无比深切地感受到了温暧,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博大最深沉的爱。

⑧赶到单位时,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高兴地说道:“我中午睡觉

的时候梦到你了,好像感觉你就在妈身边呢。”“妈,我想您了,这个周末回去看您。”

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思维与智慧》2020年2月)

(1)阅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23页共42页

梦见母亲,突然担心一一一一母亲安睡,静静陪伴一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他久未归家探望母亲的原因,也道出了大多数中年人忙于个人生活疏

于陪伴父母的现状。

B.选文第③段写他想起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不觉加快脚步,表明回家吃面是他此行的

主要原因。

C.选文第⑦段加点词“嫁接”表现他陪伴母亲时感受到的恬然安静影响了他的心态,让他

暂时淡忘了生活的烦恼。

D.选文标题既写出他守护睡梦中的母亲的情景,也写出他想多陪伴母亲的愿望,含蓄地揭

示了文章的中心。

(5)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到“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

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7.

(1)惦念母亲,决定探望接到电话,承诺回家

(2)母亲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前年他妻子买的,可以看出母亲生活节俭(俭朴);他和姐姐

反复劝说,母亲还执意下田干活,可以看出母亲热爱劳动(勤劳);母亲辛苦种出的蔬菜

和粮食大兜小兜往他们车里塞,可以看出母亲关爱孩子(慈爱);母亲独自把他和姐姐拉

扯大,可以看出母亲坚强独立。

(3)为母亲的苍老而心疼;为自己疏于照顾辛苦操劳的母亲而愧疚;想要为母亲摘掉稻草,

又怕惊扰母亲的矛盾心理。

(4)B

(5)文中无论是儿时母亲温柔的目光,还是长大不,被母亲塞得满满的车都是对孩子的慈

第24页共42页

爱与牵挂。而“我”的不安与担心,“我”的静静注视,“我”的恬然安静,“我”湿了

的眼眶,也何尝不是一种割不断的牵挂。材料中母亲临死前最后的话语是她无法安然逝去

的牵挂。亲情是彼此的精心呵护,是至死不忘的牵挂,是相互的扶持与成长,是一份沉甸

甸的责任。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背上的太阳

邓迎雪

①书店的店员帮他把六十本教材辅导书包装好,又忍不住劝他:“再等几天好么?最近雨

水多,山路不好走,等天气好了,我们下乡时顺便把书捎到学校。“

②他摇摇头,坚定地说:“不能再等了•开学一星期了,孩子们还没有书,再等下去,太

耽误学习了。”

③“可今天预报有大雨。”店员继续劝说。

④他得意地笑着说广我准备得齐全。“说着,拿起身旁的大背篓,里面装有雨衣、塑料

布、油布。

⑤他把书搬进背篓,背起来,跛着脚走出书店大门。店灵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深深地

叹了口气。

⑥沉甸甸的背篓压在身上,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让他气喘吁吁。

⑦县城到学校有二十里山路,并不算远,对他却是挑战。不论怎样,他也要趁周末把

书背回去,星期一让学生用上。想到学生,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山村学校的

校长,也是最年长的任课老师,他已任教22年。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9名考上了大学,

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

⑧边走动想,终于走上了通往山村的盘山公路。

⑨起风了,山路两边的树叶呼啦啦直响。他把背篓卸下来,看看天,已是乌云密布,

好似随时都会下一场大雨。他赶快用塑料布把书又精心地包裹了几层,然后用油布搭上背

篓,把毛巾垫在酸疝的肩膀上。顾不得歇息,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第25页共42页

⑩不一会儿,豆大的冰凉雨点砸下来了。他穿上雨衣,疾步前行。

⑪此时,群山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雾中,耳边只有雨声和水流的喧哗声,仿佛世界上只

剩他一人了。雨越下越大,打在他脸上,鞋子和裤腿也湿透了。雨中的山路湿滑难行,背

篓也越来越沉。他折了一根树枝当拐棍,踩着泥泞,一步一滑地走着。

⑫又走了几里,该抄近路上山了,没想到向上的青石板路已变成一条顺流而下的瀑布。

⑬只能绕远路了。

⑭虽然行走小心,他还是被石块绊了一下。眼看就要摔倒,幸好他眼疾手快,牢牢抓

住近旁的一棵树,闪了一个翅超,坐在了地上。膝盖擦破了,殷红的血流了出来。幸好山

道边随处可见一种能止血消痛的野草。他扯了几片叶子,嚼碎.覆在伤处,用毛巾缠好,顿

觉好多了。

⑮天慢慢黑下来。雨还在下,只是势头小了许多。深夜中的大山如庞然大物,深不可

测。他沮丧地想,今晚到不了家了。

⑯走到一处开阔地带,他坐下来,背倚大树,拿出黄面饼子,香甜地吃起来。吃完,

他抱着背篓,勾着头,听风声雨声在耳边肆虐,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梦中,他给学生发

放新书,大家都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翻看。发到最后一名学生时,却发现少了一本。他

着急地四下寻找,却找不到。心里一急,就惊醒了。

⑰这时,雨停了,满天繁星,山风呼啸,寒冷刺骨。他站起来,活动一会筋骨,感觉

身上有了些热量,又坐下来打盹,迷迷糊糊地睡去。

⑱再次醒来,天已麻麻亮了。收拾好,他背起背篓急忙上路。

⑲太阳出来的时候,他终于赶回了学校。初秋的天空碧蓝如洗,校舍一片安宁,金色

的阳光在树叶上跳舞。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的光芒,照在他背上,暖融融的.好像他背的不

是书,而是一轮温暖的太阳。

⑳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咧开嘴笑了。因为,他背的是孩子们求知的愿望,这愿望就像

大阳一样美好,明亮。

19.初读全文,请从“他”的角度梳理文章,填写下表。(4分)

第26页共42页

经历准备了雨具想到了学生(2)梦到少了书(4)

心情得意(1)沮丧(3)愉快(咧开嘴笑)

20.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句子(4分)

他赶快用塑料布把书又精心地包裹了几层,然后用油布搭上背篓,把毛巾垫在酸痛的

肩膀上。顾不得歇息,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校长冒着大雨抢时间赶路,一定要让孩子们用上新书这件事,赞扬了为了学

生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表达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B.文中店员好心地劝告他天气不好,最好不要自己带书走,他拒绝了,可以看出他性格

中乐观自负的一面。

C.文中的情节有起伏之美,从冒雨走山路到他摔跤,再到他不小心睡着了,最后安全带

着书回到学校,曲折生动,读者被文中情节深深吸引。

D.从“最年长的任课老师”,“任教32年”有“29人考上了大学”可以看出文中的“他”是一位

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E.文中多处出现环境描写,如“天慢慢黑下来。雨还在下,只是势头小了许多。深夜中的

大山如庞然大物,深不可测。”描写了雨中山景,巧妙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满足感。

22.文章标题是“背上的太阳”,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6分)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开学一周时,作为校长及唯一位任教老师的“他”周末冒着大雨从

20多里外的县城买书背回学校,让学生按时用上了书,表现了老师的爱就像太阳一样炽热,

给孩子以温暖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拳拳爱心的赞扬敬佩之情。

【解答】(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根据第⑦段“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9名考上了大

学,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可见①为:欣慰/引以为豪;根据第领“深夜中的大山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