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学问素养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相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冲突和农夫起义,相识两汉衰亡的缘由。1.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角度分析、归纳汉武帝为加强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措施,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相识其影响。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相识汉武帝开疆拓土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意义,相识两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学问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二、“文景之治”缘由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实行“①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削减财政支出表现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复原,社会稳定,史称“②文景之治”三、汉初政治统治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由分封异姓诸侯王至分封同姓诸侯王;诸侯王实力强大,导致王国问题,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概念阐释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西汉,其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其主见在汉初产生了肯定影响,促进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名师点拨汉承秦制的实质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强化,是西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心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袤劳动人民剥削限制的体现。学问点二西汉的强盛一、巩固政治统治类别措施王国问题颁布“③推恩令”,胜利减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减弱丞相权力,设立干脆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起先提升选官制度确立以④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监察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察监察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二、发展社会经济类别措施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心专卖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工商业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三、思想“大一统”举措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四、开疆拓土北击匈奴(1)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斗争,限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2)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协作对匈奴的斗争影响(1)开拓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北非,这就是“丝绸之路”地方治理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⑤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南西南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概念阐释察举制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主要包括举孝廉和举贤良两种方式,其重视品德和才能,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举荐给上级或中心,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相比于先秦时期以血缘、门第世袭的世官制,察举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思索点(教材P21)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提示郡国并行制使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心集权的强化。为此,汉武帝建立刺史监察制度。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其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察监察,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学问辨析“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由此以来,王国越分越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减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心集权。学问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缘由(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满意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好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学问点三东汉的兴衰一、西汉灭亡1.缘由: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峻,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夫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担心。2.王莽篡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二、王莽统治1.王莽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冲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冲突更加激化。2.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峻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夫大起义最终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三、“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2.统治措施类型内容政治(1)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加强皇权,增加尚书台的作用;严格限制外戚干政(3)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约开支(4)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1)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2)释放奴婢思想重视儒学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⑥光武中兴”。四、东汉的衰落1.东汉后期统治(1)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2)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2.黄巾大起义(1)缘由: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快速,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日益尖锐。(2)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隐私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3)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规律总结1.历代农夫起义爆发的缘由(1)农夫对土地的剧烈渴望,是历代农夫起义爆发的最根本缘由。(2)主要缘由:历代王朝后期统治者的腐朽统治。(3)干脆缘由:自然灾难或突发事务。2.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缘由(1)统治者都擅长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3)统治者擅长用人。(4)统治者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实行行之有效的政策并长期坚持,等。学问拓展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豪强地主是封建大土地全部制发展过程中的必定产物。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势力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政府对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持放任看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严峻和农夫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气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外戚宦官专权的阶级基础。宦官在政治上与外戚争夺,在经济上疯狂地扩张,豪强地主的势力到东汉中期更为发展。他们在经济上抢占土地,争夺人口,就必定在政治上争夺权力,最终导致东汉中后期政治腐朽。豪强地主是东汉后期地方割据形成的重要根源。学问点四两汉的文化两汉的文化史学《史记》西汉⑦司马迁撰写,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五言诗流行于东汉民间,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科技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意义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学问拓展两汉文化的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袤的发展空间。(2)中外文化沟通空前频繁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中华文化广泛外传。(3)气概恢宏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学思之窗(教材P23)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提示(1)汉赋辞藻华丽,将汉代的恢宏气概发挥到了极致。(2)汉乐府诗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详细而深化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3)五言诗语言朴实押韵。探究点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举措及影响史料一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史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减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解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全部富商大贾陷于破产。——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改变》读史指导史料一从“中朝”“外朝”可知该史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中心机构的改变史料二据史料“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等可知,该史料主要论述了汉武帝时期对待商业及商人的政策问题思索(1)史料一表明汉代中心官制有什么改变?其实质是什么?答案改变: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等组成的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进一步减弱了相权。实质:加强皇权。(2)据史料二及所学学问,指出汉武帝时抑商手段的特点、主要目的及表现。答案特点: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抑制商业和商人。目的: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实力,等。表现: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打击和压制商人等。汉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方面(1)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这一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2)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限制;实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代表中心行使巡察监察权力。(3)逐步减弱王国权力,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2.经济方面:接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的管理。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统治须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4.民族和对外关系方面: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拓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和加强。1.(2024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一期中)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务的作用说明精确的是()A.加速了国家分裂 B.加强了中心集权C.增加了诸侯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1.答案B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心集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是王国越分越小,中心集权得到加强,故B项正确。2.(2024山东烟台高一期中)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把获利最大的资源垄断型制造业全部国营化”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养精蓄锐C.盐铁官营 D.均输平准2.答案C汉武帝任命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把获利最大的铸钱、煮盐、冶铁和酿酒等资源垄断型制造业全部国营化,故C项正确。探究点二东汉统治的兴亡史料一下面是东汉初期户数和人口统计表。在位皇帝户数(万)人口(万)东汉光武帝约427约2100东汉明帝约586约3412东汉章帝约745约4335东汉和帝约923约5325——据《后汉书·郡国志》数据编制史料二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困难调他士。……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听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后汉书·宦者列传》史料三读史指导史料一视察表格可知,东汉初期户数和人口增加,这说明白东汉初期社会经济的复原和发展史料二据史料“汉之纲纪大乱矣”及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宦官专权,使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史料三图中文字信息“黄巾起义”,反映了东汉末年在阶级冲突尖锐下爆发的农夫起义问题思索(1)依据史料一及所学学问,分析东汉初期经济形势发生改变的缘由。答案东汉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加强中心集权,严控外戚干政,提倡节俭、整顿吏治,轻徭薄赋,释放奴婢,重视仁政和德治,这些措施促进了东汉社会经济复原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对东汉王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案现象:宦官专权和“党锢之祸”。影响: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致使东汉后期政府腐败,东汉王朝逐步走向衰亡。(3)史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务和史料二所示现象之间有何关联?答案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得东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引起人民不满,最终爆发黄巾起义,导致东汉后期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比较西汉“文景之治”与东汉“光武中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1)从背景上看,都是在统治阶级吸取从前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2)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留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夫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提倡节俭;等。(3)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2.不同点(1)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养精蓄锐政策;光武帝留意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2)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1.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在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缘由是()A.皇帝幼龄即位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1.答案B东汉在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缘由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故选B项。2.“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行轻。”这首东汉末年的歌谣反映了()A.当时人民的生气心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D.当时统治者胆怯 人民起来进行起义的畏惧心情2.答案A依据材料“剪复生”“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行轻”等可知A项正确。学问联网史论术语1.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形成了封建国家“大一统”的强盛局面。2.董仲舒的“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心集权统治的须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两汉后期的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现象,导致了两汉政治腐朽,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尖锐,促使两汉政权逐步走向衰亡。一、秦汉的历史地位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英年即位,锐意革新,谋兴礼乐。其事虽经一度挫折,最终走上复古更化的路。——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绽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的中心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别,九卿不仅从执掌内容上表明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别,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深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调。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1.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实行“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其表现在()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修建长城、通使西域、开拓丝路1.答案D材料中出现了两种途径,“‘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即修建长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即对外交往,故D项正确。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缘由之争观点一——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指出:第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运用从前贵族的礼教制度;其次,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第三,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观点二——张玉书、杨晓青在《“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一文中将独尊儒术的缘由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黄老思想的消极作用渐渐显露,长期的“清静无为”导致中心政府对一部分农夫失去限制,不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同时,一些皇室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大商人的势力膨胀,成为中心集权的潜在威逼;还有匈奴的势力一每天扩大,干脆关系着西汉政权的生死攸关。另一方面是随着“挟书律”的废除,各家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活跃起来,思想活跃就不利于思想的统一,不利于大一统中心集权统治的巩固和加强。而要强化专制,首先就要改革相对散漫、懦弱、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样,虽不能争天下却可以守成的儒家思想恰恰符合时代的须要。该文进一步指出,汉武帝不是安于守成的人,他不仅要使自己的江山得到巩固和加强,还要扩充版图、开拓疆域,这样以儒家思想为施政的主导思想,就成了汉武帝的必定选择。2.(2024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一期中)《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时,已经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2.答案C通过材料可知,汉代时期《诗》《书》等地位上升,这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儒学独尊地位确立,C项正确。——————————————课时达标训练—————————————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组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中)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实行了怎样的统治思想()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答案D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峻破坏,统治者为了复原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D项正确。2.(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下图反映了西汉初年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制度有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皇权C.宗法制在肯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D.该制度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答案D依据图片中的“济南郡”“胶东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年推行的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导致后来王国力力膨胀,减弱了中心集权,不利于巩固西汉大一统的局面,D项正确,A、B两项错误。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在肯定程度上体现了宗法制,但其不能说明宗法制的价值,C项错误。题组二西汉的强盛3.(2024辽宁试验中学高一期中)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A.扩大了地方王国力力 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的局面答案C依据题干“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减弱,中心加强了对地方的限制,C项正确。4.(2024辽宁大连高一期中)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 D.掌管地方军事答案A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察监察,A项正确。5.(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起先,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心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察监察答案B题干“凡是中心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反映了西汉时期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这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关系亲密,B项正确。题组三东汉的兴衰6.(2024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个时期的统治史称()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 D.“大定之治”答案A东汉皇帝刘秀的谥号是“光武”,A项正确。7.(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中)光武帝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故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于设在中朝由皇帝干脆指挥的尚书台,即“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措()A.减弱了地方权力 B.使得台阁至上C.有利于加强皇权 D.能抑制外戚干政答案C依据“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可知,“三公”只有职位,没有实权,行政大权由皇帝干脆指挥的尚书台限制,这大大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将三公的权力转移给中朝,与减弱地方权力无关,A项错误;尚书台由皇帝干脆指挥,体现的是皇权至上,B项错误;将相权转移给尚书台,与外戚无关,D项错误。8.(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东汉后期,为数众多的太学生和各郡县的儒生,与官僚士大夫相联合,从事“清议”活动。“清议”主要反对()A.皇帝专制 B.豪强地主势力膨胀C.宦官专权 D.太平道的传道活动答案C依据所学可知,“清议”主要反对宦官专权,C项正确。题组四两汉的文化9.汉献帝时修筑一条农用浇灌水渠,计算土方时可能会接受下列哪本书介绍的方法()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C.《诗经》 D.《离骚》答案A《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著作,符合题意,故选A项。10.(2024辽宁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一期末)下列图片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C.适应一般市民生活的须要D.留意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答案B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均为汉代闻名的文学家,这一时期“赋”为主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气概恢宏”,故B项正确。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2024辽宁营口高一期末)在断代史探讨中,史学家吕思勉曾设“外戚功臣相诛”“养精蓄锐之治”“封建制度变迁”三节来论述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其探讨的时期最有可能是()A.西汉 B.春秋战国C.西周 D.东汉答案A西汉初年,外戚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冲突尖锐,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故A项正确。12.(2024辽宁鞍山高一期末)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旺盛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答案D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以建立较小的侯国,由此诸侯国的势力越分越小,中心集权得以壮大;汉武帝又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思想文化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心统治。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是加强中心集权,强化大一统,故D正确。13.(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这一措施()A.导致郡国力力大大增加B.开创了统一的货币制度C.有利于结束币制紊乱局面D.确保了物价的长期稳定答案C通过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时期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有利于结束币制紊乱局面,减弱地方势力,增加中心实力,C项正确,A项错误;开创统一的货币制度出现于秦朝,B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确保物价的稳定,D项错误。14.(2024山东枣庄模块考试)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赐予肯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心。这种做法表明当时()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C.国家留意所察举的官员的素养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特别严峻答案C要对官员进行试用和考核,说明国家特别留意官员的素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试用期制度,而不是突出地方政府把持选官的权力,A项错误;当时还没有考试选官的制度,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察举不实,D项错误。15.(2024山东青岛市北区高一期末摸底)汉朝初年,境内百姓多以“赵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等自居。到汉武帝时期,境内的百姓渐渐自称为“汉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大致形成。这主要是由于()A.中心集权强化了民族认同B.郡县制度消退了地域差异C.儒学独尊促成了观念一统D.官僚政治淡化了宗族亲疏答案A“赵人”“秦人”到“汉人”称谓的转变体现了汉代中心集权的强化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材料二《汉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者)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请回答:(1)材料一的做法是统治者出于什么缘由实行的?带来了什么后果?(10分)(2)材料二表述的方法反映出统治者的什么目的?最终结果如何?(5分)答案(1)缘由:吸取秦亡教训,认为秦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缺乏同姓封国拱卫,所以广立刘姓子弟,以巩固西汉统治。后果:汉初分封的同姓王势力日益强大,严峻威逼中心的统治。(2)目的:加强对分封的诸侯(王)的限制。结果:西汉中心政府通过“推恩令”减弱了王国的力气,加强了中心集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归纳概括和比较分析的实力。第(1)问,从材料“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可知实行分封的缘由,结合史实可以分析其后果。第(2)问,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单元总结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①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②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①从商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3)从秦代起先,大一统的政治巩固了多元一体的格局。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指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二、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发展演化1.形成时期——夏朝:夏朝初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记着我国进入阶级社会。2.发展时期——商朝:商朝疆域扩大,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旺盛,农业、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青铜器制造业成就突出,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3.旺盛时期——西周:西周建立了完整的统治体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政治、经济制度成熟的标记。农业、手工业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奴隶社会呈现出全面旺盛的局面。4.瓦解时期——春秋: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运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经济方面铁制农具、牛耕的运用,生产力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起先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渐渐崩溃,起先出现郡县制,中心集权的雏形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化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学问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减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沟通中渐渐起先了交融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斗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纷纷推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各诸侯国在争霸斗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各民族的频繁迁徙和交往,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面为距今六七千年前我国原始居民运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运用可以佐证他们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答案B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了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新石器时代,图片反映的是打磨的石斧、骨耜,故选B项。2.《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缘由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 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 D.人性的退化答案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出现阶级分化,进而形成“天下为家”的局面,故B正确。3.“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驾驭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依据血缘亲疏安排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亲密结合答案C依据材料信息“神权的驾驭者”“国家的重要执政官”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政权相结合,故选C项。4.商朝在盘庚迁殷后实行了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有关内外服关系相识不正确的是()A.二者存在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B.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C.方国的向背影响商朝的兴衰D.内外服之间形成了隶属关系答案D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商王干脆限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指商王间接限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5.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详细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视察下图,可知当时实行()A.宗法制 B.分封制C.禅让制 D.内外服制答案B视察图片可知,当时的都城是镐京。结合所学可知,镐京是周武王建立的西周的都城。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项符合题意。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旺盛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图片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7.(2024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主动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 B.革除陈规陋俗C.强化社会限制 D.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答案D依据材料可知,秦国废除了原来实行的“世卿世禄制”,改为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这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项正确。8.“我们今日称道百家争鸣,也许不是也不应当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观赏它那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许“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心集权的发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旺盛发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答案C百家争鸣中出现了众多学说、学派,其各自提出看法、彼此论战辩驳,有利于文化的旺盛发展,故选C项。9.很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记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依据所学学问推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当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干脆任免C.丞相驾驭大权D.建立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地方官员的任免权被收归中心,B项正确。10.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巩固国家统一 B.保障皇权独尊C.加强中心集权 D.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秦朝通过修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与限制,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故选C项;修路的主观目的是加强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客观作用,解除A项;修路与皇权独尊无关,解除B项;促进经济发展同样是客观作用,解除D项。11.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历史事务有()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秦末起义,刘项文盲 D.焚书坑儒,秦末起义答案D依据“坑灰未冷”可以判定该事务为焚书坑儒,而“山东乱”“刘项”则是指秦末起义,故D项正确。12.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心和封国力气对比示意图”,推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A.诸侯国力力强大威逼着中心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D.西汉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滑雪教学合作合同书2024版版B版
-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护理学基本技能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晴川学院《心理咨询伦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业塔吊故障检修服务协议样本版A版
- 二零二五版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与建材企业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代持与公司治理创新合同范本2篇
- 2024版供货协议范本
- 2024年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合作协议 with 服务内容包括攻防演练、安全监控
- 二零二五版汽车进口运输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能源项目采购代理委托服务协议3篇
- 干细胞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无人机航拍技术教案(完整版)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Plants around us》单元作业设计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医院项目竣工验收和工程收尾阶段的管理措施专项方案
- 2024年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保密基本知识试题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2024年桂林中考物理试卷
- DL∕T 5362-2018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条板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