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淮名校2024-2025年度高二期中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对生物进化的研究需要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推测。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B.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特征C.生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可支持现有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结论D.不同细胞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越小,说明亲缘关系越近,属于分子生物学证据【答案】C【解析】【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正确;B、当今细胞生物与古细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说明当今细胞与古细菌的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因而说明细胞生物有共同的祖先,B正确;C、并不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C错误;D、细胞中普遍含有细胞色素c,不同细胞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越小,说明亲缘关系越近,属于分子生物学证据,说明这些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故选C。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具有相对性,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历史局限性和意义表现在:(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适应具有相对性,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对可以遗传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即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故选B。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图为2005—2008年,该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1110.925.5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B.由表可知,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C.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大,耐药性强的细菌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以解决细菌抗药性的问题,但会增加耐药菌的种类,因此不宜使用【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细菌的耐药性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抗生素只是对细菌进行了选择,而不是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A错误;B、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细菌的耐药率也在增加,二者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负相关,B错误;C、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大,耐药性强的细菌更易存活下来,从而有更多机会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后代,C正确;D、虽然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耐药菌的种类,但在必要时还是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疾病的,不能因噎废食,说不宜使用过于绝对,D错误。故选C。4.云南大百合对环境要求较高,常集中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林中,株高接近2米,花朵巨大,花香四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海拔的云南大百合种群因为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云南大百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种群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云南大百合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可能会导致其种群数量较少【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不同海拔的云南大百合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未必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正确;C、种群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种群基因库差异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的值就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D、云南大百合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可能会导致其种群数量较少,因而导致其种群基因库变小,D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组织液中的O₂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骨骼肌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能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中,A正确;B、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直接进入组织细胞被消耗利用,C正确;D、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不会在组织液中发生,D错误。故选D。6.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备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以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蛋白 B.糖原 C.肾上腺素 D.K+【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血浆蛋白、肾上腺素、K+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糖原存在于人体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CD错误,B正确。故选B。7.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若某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难以正常行走B.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控制异常C.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H区时,患者不能听到声音D.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答案】C【解析】【分析】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A、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难以正常行走,A正确;B、人的情绪控制中枢在大脑,若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控制异常,B正确;C、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H区时,患者听不懂,而不是不能听到声音,C错误;D、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D正确。故选C。8.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信号只能从③向④的方向传导B.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C.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属于条件反射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是条件反射,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B、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变小,B错误;C、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获得,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随着兴奋的传导,知道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C.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D.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内的分泌腺有两种: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有没有导管,外分泌腺都有导管,分泌的液体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除体外或腺体外,比如:汗腺,肝脏(分泌胆汁)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一定是激素,激素合成分泌到细胞外面,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胰腺里面有个胰岛,其中的胰岛A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A正确;B、胰腺的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分;胰腺里面能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部位属于外分泌部,B正确;C、胰岛素的依靠血液运输,胰腺导管堵塞会不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C错误;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后能消化食物,D正确。故选C。10.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机体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SH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定向运输到甲状腺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TRH,其代谢可恢复正常D.甲亢患者的TH含量高于正常值,而TSH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TSH借助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作用于甲状腺,A错误;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B错误;C、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TRH,其代谢无法恢复正常,C错误;D、甲亢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体内的TH含量高于正常值,而其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TSH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正确。故选D。11.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工作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栗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D.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答案】C【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栗使产热增加,A正确;B、寒冷刺激下,为减少散热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B正确;C、寒冷环境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C错误;D、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如支配骨骼肌收缩,也有内脏运动神经,如作用于肾上腺,D正确。故选C。12.当人们面对压力时机体会表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皮肤及内脏血管扩张、支气管扩张、代谢速率升高等,为机体在紧张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由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组成B.当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C.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D.脊髓对膀胱大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答案】A【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属于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A错误;B、当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而交感神经是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B正确;C、血糖降低时,通过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D、交感神经的兴奋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从而促进膀胱排尿,D正确。故选A。13.如图是DC细胞(树突状细胞)将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DC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C.DC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信息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D.T淋巴细胞、DC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统称为APC【答案】D【解析】【分析】树突状细胞类似于吞噬细胞,能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把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A、如图是DC细胞(树突状细胞)将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DC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B正确;C、DC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信息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C正确;D、B淋巴细胞、DC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统称为APC,D错误。故选D。14.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脾脏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器官,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B.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D.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A、脾脏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器官,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A正确;B、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错误;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C错误;D、巨噬细胞可参与第二道防线,不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A。15.STING蛋白,全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通常表达于粗面内质网膜上。一旦检测到细胞质中有异常DNA,它就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充当离子通道,允许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然后激活多种免疫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STING蛋白的质子运输功能只能激活免疫的防御功能B.STING使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会导致高尔基体pH降低C.STING检测到的DNA可能来自入侵的病毒或自身受损的细胞结构D.STING蛋白在高尔基体上常态性地充当离子通道,持续允许质子(H+)泄漏,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免疫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A、异常DNA可以是外来DNA也可以是自身异常的DNA,所以STING蛋白的质子运输功能能激活多种免疫机制,如免疫防御、免疫自稳等功能,A错误;B、STING使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会导致高尔基体pH升高,B错误;C、STING检测到的异常DNA可能来自入侵的病毒或自身受损的细胞结构,C正确;D、一旦检测到细胞质中有异常DNA,STING蛋白就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充当离子通道,允许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然后激活多种免疫机制,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个较大的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且B基因频率为20%,b基因频率为80%,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该种群_______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从_______水平深入到_______水平。(3)依据进化理论,大熊猫和其猎物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4)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_______,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从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角度分析,捕食者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答案】(1)①.32%②.40%③.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2)①.性状②.基因(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4)①.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②.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解析】【分析】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2、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限制,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小问1】若种群中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80%×80%=64%,在雄性个体中,XbY为8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40%。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因此该种群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小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小问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小问4】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从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角度分析,捕食者存在的意义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17.某同学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_______。(2)咽喉肿痛的症状,其中“肿”的现象是由于发炎引起的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血浆渗透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导致了咽喉肿痛,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条件。(4)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再以_____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②正常人血浆pH通常维持在_______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等物质有关。【答案】(1)血浆(2)大于(3)必要(4)①.组织液②.自由扩散③.7.35-7.45④.HPO42-⑤.【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小问1】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小问2】咽喉肿痛的症状,其中“肿”的现象是由于发炎引起的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因而组织液的含量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小问3】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4】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由于酒精是小分子有机物,因此,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肝细胞中,进行题中所示的代谢过程。②正常人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血浆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PO42-、HCO−3等。18.I.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据图1回答相关的问题。(1)适度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答2点)(2)用针破坏脊髓后,脊蛙的其他部分均完好且生理功能正常,如果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能发生屈腿,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Ⅱ.图2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请据图2回答以下问题:(3)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若某同学进行踢小腿动作,则图2中突触后膜电位始终保持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填字母)。(4)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_。【答案】(1)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2)①.不属于②.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3)C(4)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末端时,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小问1】适度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说明在反射弧上有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故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是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释放神经递质。【小问2】刺激传出神经,后肢发生屈腿,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小问3】图2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其中A、B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相应的突触后膜兴奋,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相应的突触后膜抑制,后膜电位不变仍为外正内负。故填C。【小问4】神经-肌肉突触是由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使肌肉收缩;若该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如果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则会导致肌肉松弛,其中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都会使乙酰胆碱失去作用,而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导致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使肌肉抽搐,故填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19.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雌二醇属于_______类化合物。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2)1000m持续全速游泳后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②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_______。对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过程中,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通过上皮细胞膜上非Na+依赖的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顺浓度梯度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_。③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④结合图3分析,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可能原因_______(至少答2点)。【答案】(1)①.脂质##固醇②.生理期、运动(2)①.降低②.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3)①.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②.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③.葡萄糖的浓度差④.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⑤.GLUT4结构异常导致不能将细胞外的葡萄糖运进细胞;蛋白M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解析】【分析】胰鸟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当胰鸟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形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小问1】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脂质(固醇)。由图1可知,卵泡期和黄体期,运动前后,雌二醇激素含量都不同,说明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生理期和运动。【小问2】1000m持续全速游泳中,运动过程中胰岛素作用于收缩肌群的肌肉细胞,使其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血糖含量下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小问3】①GLUT1~3数葡萄糖转运载体,可以将葡萄糖运入细胞,且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意义是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②正常情况下,
血糖的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③对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过程中,
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通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葡萄糖的浓度差。④图3中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⑤若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或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都会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协议生命周期监管措施详解版B版
- 暨南大学《英语视听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商务口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某制药公司新药专利的使用许可3篇
- 济宁学院《英语教学与技能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货币金融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研发合作合同标的为生物医药项目3篇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12-流程控制
- 如何提升医疗质量
- 自然课程培训
- 聘请人力资源顾问咨询合同书2024年度:某企业与人力资源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
- 国内外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深圳2020-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专题03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析版)
- 短视频与直播运营-课件-第2章-短视频内容策划:打开创作新思维
- 2023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四川上半年县乡卷)及参考答案
-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 【初中历史】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