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实验活动分层作业课件合集共7套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夯实基础1.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
)A.
森林着火砍出隔离带B.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C.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
用高压水枪灭火A2.
(化学生活)点燃浸泡过80%酒精溶液的棉布,当棉布上的火焰熄灭以后,棉布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
)A.
这是一种魔术,是一种假象B.
酒精可燃而棉布不可燃C.
酒精燃烧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D.
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3.
(创新实验)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K7-S-1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图K7-S-1CA.
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B.
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C.
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D.
对比a和b两支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4.
用如图K7-S-2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图K7-S-2
(2)向Y形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与氧气接触
。(3)列举至少一条微型实验的优点:
节约药品、更环保(合理即可)
。与氧气接触节约药品、更环保(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5.
如图K7-S-3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先通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发现装置b中硫燃烧。实验过程②:停止通空气,改通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图K7-S-3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该装置还缺少对尾气的处理C.
去掉装置a就无法验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D.
对比实验过程①②中装置b的实验现象,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6.
小希设计如图K7-S-4所示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1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图K7-S-4CA.
该实验可以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B.
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C.
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
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1/57.
(数字化实验)如图K7-S-5所示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图K7-S-5
可燃物
C2H5OH+3O2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乒乓球碎片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低
(填“高”或“低”)。(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
烧杯
;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
氧气
,该实验观察到仪器①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氢(或H)
。乒乓球碎片
低
烧杯
氧气
氢(或H)
(4)将实验三改成如图K7-S-6甲所示的密闭容器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K7-S-6乙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6%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
能停止燃烧
。16%
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能停止燃烧
图K7-S-68.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如图K7-S-7所示的创新实验。图K7-S-7(1)实验一:甲中纸片燃烧,乙中纸片未燃烧。乙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
水吸收了部分热量,温度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水吸收了部分热量,温度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夯实基础1.
用硫酸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时,一般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B
)A.
玻璃棒B.
漏斗C.
托盘天平D.
烧杯B2.
化学小组要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的是(
C
)A.
氯化钠放在右盘称量B.
氯化钠撒出C.
俯视读数D.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CABCD3.
利用98%的浓硫酸(密度约为1.84g/cm3)配制49g20%的稀硫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A.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
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0g(约5.4mL),水的质量为39gC.
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D.
配制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D能力提升4.
某实验小组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贴标签。(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24mL
(结果取整数)。(2)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5mL的量筒、细口瓶、烧杯、
胶头滴管、玻璃棒
。24mL
胶头滴管、玻璃棒
(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面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A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有液体溅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有少量溅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A拓展探究5.
配制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K9-S-1(1)计算氯化钠质量和水的体积(水的密度:1.0g/mL)。(2)称量:如图K9-S-1中甲所示(右盘中无砝码),称得的氯化钠质量为
4.0
g。量取:选择量程为
50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准确量取
46
mL水。(3)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配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4.0
50
46
8%
图K9-S-1(4)装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K9-S-1乙所示的标签。如答图K9-S-1所示。答图K9-S-1如答图K9-S-1所示。图K9-S-1(5)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不会对溶质质量分数造成影响的是
BD
(填字母,多选)。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
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C.
称量NaCl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D.
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6)将上述50g氯化钠溶液变为2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
7.5
g。BD
7.5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夯实基础1.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A.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D.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2.用氯酸钾制备氧气,需使用的仪器有()A.大试管、酒精灯、单孔塞、铁架台B.烧杯、单孔塞、试管夹、石棉网C.石棉网、烧杯、量筒、试管D.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量筒CA3.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D4.收集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A.排水法,导管伸到集气瓶底B.向上排空气法,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C.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在集气瓶口部 D.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在集气瓶口部B能力提升5.(实验情境)如图K2-S-1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AF(2)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b(3)用装置B作为反应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装置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能控制反应速率拓展探究6.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如图K2-S-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c代表氧气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C.t2时刻开始产生氧气D.与直接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相比,该操作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B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夯实基础1.
欲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采用金属试样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得出结论。下列有关做法中,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
(
C
)A.
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B.
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C.
取用浓度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D.
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C2.
下列验证金属物理性质的操作、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D
)A.
用砂纸打磨镁带后,观察到其呈银白色B.
将铜丝接入串有灯泡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灯泡发光,验证了铜的导电性C.
把一小段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感觉到铁丝烫手,验证了铁的导热性D.
用铁锤锤打铝丝,观察到铝丝被捶成铝片,说明铝的硬度小D3.
用如图K8-S-1所示实验探究锌、镁、铜的金属活动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图K8-S-1A.
铜片表面可以观察到气泡B.
锌片的试管比镁片的试管更热C.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铜D.
三支试管中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不同C能力提升4.
化学学习小组对某工业废水进行实验探究,部分过程如图K8-S-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图K8-S-2A.
步骤①置换出Fe、Ag两种单质B.
操作a需要漏斗、酒精灯等仪器C.
实验能探明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D.
步骤④加盐酸是为了除去Cu粉C
A.Cu、Zn、FeB.Cu、Fe、AgC.Ag、Zn、MgD.Ag、Zn、CuB拓展探究6.
进行如图K8-S-3所示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所用金属片表面已做打磨处理)。图K8-S-3
(1)能发生反应的是
AB
(填字母,多选)。AB
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银片表面没有变化
(SO4)3+3Cu
图K8-S-3(3)在铝、铁、铜、银中,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
铝、铁
;请你设计实验比较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将铝片放入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烧杯中,铝片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或将质量和形状相同的铝片和铁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
(写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铝、铁
将铝片放入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烧杯中,铝片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或将质量和形状相同的铝片和铁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夯实基础1.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D
)ABCDD2.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B
)B3.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K6-S-1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B图K6-S-1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B.
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C.
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
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氧气4.
用如图K6-S-2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稀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图K6-S-2D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稀盐酸改为稀硫酸能力提升5.
如图K6-S-3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2)该图中有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①
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
;长颈漏斗
集气瓶
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
图K6-S-3②
药品使用的是浓盐酸
;③
收集二氧化碳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
。药品使用的是浓盐酸
收集二氧化碳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如图K6-S-4是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图K6-S-4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
,b
长颈漏斗。酒精灯
长颈漏斗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c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备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
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5)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并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
无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4)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字母)。A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无
拓展探究7.
某化学社团开展了CO2制取和性质实验等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项目一:CO2的制取图K6-S-5(1)如图K6-S-5所示的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制取CO2,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关闭装置C中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2)若用装置D收集CO2,请将导管补画完整。如答图K6-S-1所示。答图K6-S-1
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体积的CO2,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溶解的CO2体积,所以压强增大
项目二:探究CO2与水的反应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夯实基础1.
小张想除去卫生间瓷砖上的铁锈痕迹,他从家中选择了一种常用的物质对铁锈进行处理,下列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物质是(
C
)A.
汽油B.
食盐水C.
白醋D.
米酒C2.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
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B.
将少量头发加入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C.
向NaOH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D.
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C3.
图K10-S-1所示是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图K10-S-1D②、③处现象,则可比较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
④处若滴加过量稀酸M,会先后出现铁锈消失、液体变黄、有气泡产生的现象C.
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稀酸M可能为稀盐酸或稀硫酸D.
已知⑥处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N一定是烧碱溶液能力提升4.
如图K10-S-2所示,要使恰好淹没在稀硫酸溶液中的某金属球(该金属与任何物质不发生反应)下沉,可采用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是[已知:Ba(OH)2固体能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2O;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C
)图K10-S-2A.NaOH固体B.CaCO3固体C.Ba(OH)2固体D.
铁片C拓展探究5.
某科学实验小组在进行酸和碱的性质实验中,做了如图K10-S-3所示的实验[已知:CuSO4溶液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2SO4和蓝色沉淀Cu(OH)2,Cu(OH)2能溶于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图K10-S-3(1)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同学们向试管②中滴加NaOH溶液时,刚开始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时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其中刚开始滴加时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NaOH先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NaOH先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图K10-S-3
(3)实验③完毕后,同学们将上层无色清液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存在的溶质一定有
Na2SO4
(填化学式,后同),可能有
NaOH
。Na2SO4
NaOH
蓝色沉淀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H2O
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夯实基础1.
如何在家简易鉴别白葡萄酒的真假呢?原理是:真葡萄酒制作过程中,用的葡萄含有花青素,这是一种性质与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一样的物质。所以鉴别真假白葡萄酒可用家庭中的(
C
)A.
食盐B.
中性味精C.
白醋D.
生粉(淀粉)C2.
某同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为3,他判断这是一种酸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D
)A.
方法正确,测量结果正确,结论正确B.
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小,结论正确C.
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错误D.
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正确D3.
在“测试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实验目的是“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B.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都是为了检验酸碱性C.pH试纸可以准确地测出溶液的酸碱度D.
酚酞溶液不能测试出酸性物质C4.
(1)向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将变成
红
色,pH
>
(填“<”“>”或“=”)7,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
,溶液的pH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2)有一瓶溶液的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增大,可以采用
加入水(或加入碱溶液)
的方法。红
>
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
减小
加入水(或加入碱溶液)
能力提升5.
如图K10-S-4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设计成果迭代合同
- 诚信售后服务保证书范文
- 语文大专考试指导卷
-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 货物订购协议实例
- 质量保障书模板
- 购销合同卖方权益的保障方法
- 购销合同模版
- GB/T 3620.1-2007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32638-2016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GB/T 3206-1982优质碳素结构钢丝
- GB/T 18915.2-2002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
- GB/T 17919-200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 白酒品鉴会邀请函(2篇)
- 公务员心理健康及调适
-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解读课件
- 三级安全-车间级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