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沪教版2024)_第1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沪教版2024)_第2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沪教版2024)_第3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沪教版2024)_第4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沪教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专题训练)【九大题型】一.燃烧的定义及条件(共5小题)二.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共5小题)三.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共5小题)四.着火点(共3小题)五.灭火原理与方法(共6小题)六.火灾的预防及自救措施(共5小题)七.常用的灭火器相关知识(共3小题)八.爆炸、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共4小题)九.与爆炸和燃烧有关图标的辨认(共3小题)TOC\o"1-3"\h\u一.燃烧的定义及条件(共5小题)1.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需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D.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火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详解】A、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若酒精量太多易使酒精溢出,发生实验安全事故,错误;B、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发生火灾,正确;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灯帽使得酒精灯与空气隔绝,酒精灯因为缺氧而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正确;D、物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着火点,酒精灯具备氧气、可燃物两大要素,燃着的木条则可以使酒精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A。2.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方法都是使可燃物升温达到着火点B.“木燧”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产生热量C.“金燧”时易燃物要放到凹面镜的焦点上D.“石燧”时固体撞击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答案】D【详解】A、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这三种方法都是使可燃物升温达到着火点,故A说法正确;B、“木燧”,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产生热量,使可燃物升温达到着火点,故B说法正确;C、“金燧”时易燃物要放到凹面镜的焦点上,铜镜表面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故C说法正确;D、“石燧”时固体撞击产生的火星提供了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D说法错误;故选:D。3.如图为模拟可燃粉尘爆炸装置,先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然后用气囊向装置中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体,可观察到爆炸现象(人与该装置保持安全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鼓气后发生爆炸,说明鼓气的目的是增大氧气浓度B.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说明面粉厂要严禁烟火C.实验时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说明粉尘爆炸试验要保持密闭D.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提示这类场所应使用防爆灯具【答案】A【详解】A、鼓气后发生爆炸,是因为鼓气增大了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错误;B、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说明面粉厂要严禁烟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时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说明粉尘爆炸试验要保持密闭,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提示这类场所不能见到明火,应使用防爆灯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4.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总结归纳出燃烧与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1)如图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其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2)图中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3)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喷水防止复燃,利用的原理是。(4)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序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举一日常生活实例)。【答案】(1)可燃物(2)隔绝空气(或氧气)(3)水蒸发吸热,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4)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详解】(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2)图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3)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喷水防止复燃,利用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不再复燃;(4)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5.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水球振动的有趣现象,可见空间站里的每一滴水都会物尽其用。请写出生活中将水物尽其用的方法:(合理即可)。(2)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中医疗法。艾叶燃烧利用其(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关于燃烧,下列成语的原意与其不相关的是。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救火投薪【答案】(1)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2)化学A【详解】(1)生活中将水物尽其用的方法: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2)艾叶燃烧利用了艾叶的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A、“卧薪尝胆”原意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与燃烧没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体现了燃烧需要可燃物的原理,如果移走了可燃物(柴火),那么燃烧就会停止,与燃烧有关,不符合题意;C“救火投薪”字面意思是在救火的时候投掷柴草,理解为通过增加可燃物(薪)来使火势更大(当然这在实际救火中是不可取的),体现了燃烧需要可燃物的原理,与燃烧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共5小题)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产生下列现象:①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白磷的着火点为40℃)A.乙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提供热量B.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燃烧需要与O2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C.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O2后,乙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D.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某可燃物,通入O2后,甲中该可燃物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说明该可燃物的着火点一定高于白磷【答案】D【详解】A、乙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提供热量的作用,正确;B、①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②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要与氧气接触,正确;C、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O2后,乙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正确;D、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某可燃物,通入O2后,甲中该可燃物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由于甲乙中温度不同,不能说明,错误。故选:D。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一过程中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B.实验一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少约8mLC.实验二通入O2后,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D.实验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答案】B【详解】A、实验一过程中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目的是使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实验一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少约,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实验二通入O2后,乙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二在没通入氧气之前,甲烧杯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乙烧杯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通入氧气之后,甲烧杯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乙烧杯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对比通入氧气前后乙烧杯中的白磷变化情况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对比通入氧气后甲、乙烧杯中的白磷变化情况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正确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控制条件控制化学反应,可以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请根据燃烧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燃烧的条件:①如图1所示A、B、C、D四个实验,能证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是(填字母编号,下同);能证明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条件之一的是;能证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是。②从上述过程可总结出在探究多因素的实验问题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2)促进燃烧的方法和意义: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氧炔焰是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使用焊炬(如图2)时,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度。请结合下列列表对比分析: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纯氧中燃烧温度2000-2500℃3000-3600℃现象火焰呈黄色,产生黑烟,放出热量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无黑烟产生①为便于切割金属,要调节焊炬的氧气阀,使氧气的输出量(填“增大”或“减小”),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优点是(回答一条即可)。②请写出乙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为了促进物质燃烧,除采用增大氧气浓度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的方法。(3)安全用火防灾防爆:在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______(填字母代号)A. B. C. D.【答案】(1)CABC控制变量法(2)增大节约能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3)D【详解】(1)A实验中,酒精燃烧,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实验中,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右边红磷燃烧,左边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实验中,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隔绝氧气,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实验中,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能证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是C;能证明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条件之一的是A;能证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是BC;从上述过程可总结出在探究多因素的实验问题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为便于切割金属,要调节焊炬的氧气阀使氧气的输出量增大,使乙炔燃烧更充分,温度高;燃烧不充分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故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优点是:节约能源,且环保;乙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促进物质燃烧除采用增大氧气浓度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3)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张贴禁止烟火等标志。A、该图标表示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是“禁止吸烟”,符合题意。故选D。9.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火有道】(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现象与结论】(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②小红根据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评价与反思】(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答案】(1)可燃物(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环保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详解】(1)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天然气、木材具有可燃性,而水和石头不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物;(2)①白磷和红磷都属于可燃物,且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属于同一种物质,着火点相同,小红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铜片上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会污染环境,图2所示装置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产生的白烟不会逸散到空气中,可以减小环境污染,则改进后装置的优点为更环保;故填:环保;②由图3和图4可知: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当氧气浓度小于10%时,白磷不再燃烧,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故填: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10.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禹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一】如图1所示。

(1)小禹将木条和玻璃棒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一段时间后,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由此得出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二】小辰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对比实验。

操作及现象:a.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c.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d.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2)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字母)。【实验三】经过讨论后,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

如图所示,将80℃热水没过c处白磷,使水面低于“丁”型铜片的下沿。(3)不需操作,可观察到,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瓶中80℃热水的作用是,现欲让水中白磷燃烧,应对注射器进行的操作是。【答案】(1)燃烧需要可燃物(2)bd(3)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使外界空气和水中白磷接触【详解】(1)将木条和玻璃棒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木条是可燃物,玻璃棒不是可燃物,一段时间后,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2)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故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bd;(3)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b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故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瓶中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其燃烧,同时可隔绝氧气,通过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水中白磷属于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欲让水中白磷燃烧,应使其接触空气,可向外拉注射器,装置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通过导管进入装置中,与白磷接触,使其燃烧,故填: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使外界空气和水中白磷接触。三.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共5小题)11.许多烧烤店都改用空心的机制炭(如图)作燃料代替传统的木炭。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燃着的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机制炭的着火点比酒精的着火点高B.使用酒精引燃会降低机制炭的着火点C.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燃烧的炭熄灭D.与木炭相比,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详解】A、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说明机制炭的着火点比酒精的着火点高,不符合题意;B、使用酒精引燃可升高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C、炭灰可以隔绝空气使燃烧的炭熄灭,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与木炭相比,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篝火时,把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答案】C【详解】A、点篝火时,把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A选项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B选项正确;C、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可降低,C选项错误;D、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D选项正确。故选:C。13.下列关于燃烧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必须要有氧气的参与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使不易燃烧的物质变得容易燃烧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D.我国化石燃料储量丰富,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答案】C【详解】A、有些物质燃烧不要氧气,如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选项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一般不会改变,选项错误;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选项正确;D、我国化石燃料储量丰富,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注意节约,合理使用,选项错误;故选C。14.有关燃烧的填空(1)用扇子扇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是。(2)甲烷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无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燃料,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如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氧气的。如用煤烧锅炉时鼓入空气等。【答案】(1)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3)接触面积浓度【详解】(1)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少,用扇子扇蜡烛,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灭;(2)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如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氧气的浓度,促进燃烧,如用煤烧锅炉时鼓入空气等。15.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1)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是通过的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来浇灭,其灭火原理是。【答案】(1)增大可燃物(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详解】(1)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2)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水蒸发吸热,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四.着火点(共3小题)16.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而灭火B.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应打开电灯查找漏源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答案】A【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破坏了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目的,故A正确;B.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查找漏源,容易产生明火,引发事故,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然后通知燃气公司维修,故B错误;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环境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C错误;D.存放易燃物的仓库不要封闭,要注意通风,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故D错误。故选:A。17.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人教版)中有一个“纸锅烧水”实验,如下图所示,锅里的水烧开,纸锅却没有燃烧,是因为A.纸的着火点升高 B.水隔绝氧气C.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D.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答案】D【详解】A、纸张的着火点为其固有属性,着火点不会升高,说法错误;B、纸张放置在空气中,水没有隔绝氧气,说法错误;C、纸的热量被快速传导到水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不是因为接触面积小,说法错误;D、纸的热量被快速传导到水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说法正确;故选:D。18.初冬,第二实验中学的王晓同学一家人到白石镇坛山脚下野炊。(1)生火时,王晓同学用干枯草引燃了木柴,这是利用干枯草的着火点比木柴的着火点更(填“低”或“高”)。(2)烧烤时,王晓同学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更旺的原因是。(3)野炊结束后,王晓同学用沙土盖灭余火,其灭火的原理是。【答案】(1)低(2)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详解】(1)枯草着火点比木柴低,用枯草引燃木柴,目的是使木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用干枯草引燃了木柴,这是利用干枯草的着火点比木柴的着火点更低。故填:低。(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木柴的燃烧。故填: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用沙土盖灭余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填: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五.灭火原理与方法(共6小题)19.2024年3月13日,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天然气管道泄露,因燃烧造成大爆炸。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有天然气泄露的地方,严禁一切产生电火花的行为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答案】B【详解】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有天然气泄露的地方,严禁一切产生电火花的行为,否则会引起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由液体变为气态,又降温和隔绝空气作用,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0.将棉手帕放入左右的酒精溶液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酒精燃烧产生火焰,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酒精溶液浸湿使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C.酒精燃烧消耗了氧气,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D.燃烧时,酒精溶液中的水蒸发吸热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详解】A、棉手帕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故A说法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B说法错误;C、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溶液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酒精燃烧产生火焰,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蒸发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接触不到氧气,故C说法错误;D、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溶液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酒精燃烧产生火焰,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蒸发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D。21.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立信中学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答案】B【详解】A、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供应,从而加剧火势,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正确;C、家中燃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错误;D、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用水灭火可能会导致触电,错误。故选B。2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B.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D.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隔绝空气【答案】D【详解】A、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氧气的量不足,燃料燃烧不充分,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故选项说法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和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3.火是生命之源,但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③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④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⑥煤气灶着火,关闭阀门

请你分析上述主要的灭火原理,选择一种分类标准把上述事例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包含事例:(填序号)。(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锰酸钾、高锰酸钾,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价、+7价。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7价、+5价、+1价、-1价等,由此推测钠元素、氧元素和+7价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化学式为。【答案】(1)隔离可燃物(合理即可)⑤⑥(与上空对应)(2)由高锰酸钾可以推知名称为高氯酸钠NaClO4【详解】(1)根据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等方法;①油锅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属于隔绝氧气;②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属于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③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灭属于隔绝氧气;④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属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属于隔离可燃物;⑥煤气灶着火,关闭阀门属于隔离可燃物;分类标准:隔离可燃物;包含事例:⑤⑥(合理即可)(2)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价,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6价,由此推得,钠元素、氧元素和+7价氯元素为高氯酸钾,其中钠元素+1价,氯元素+7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则根据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元素或根)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NaClO424.探究酒精灯的燃烧Ⅰ.构建模型(1)小明基于化学变化的视角认识燃烧的条件,并构建燃烧模型,请将其补充完整:+Ⅱ.应用模型依据模型来认识酒精灯内的燃烧。酒精灯内的燃料是酒精,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2)该燃烧反应的反应物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点燃前酒精不能燃烧,其原因是。(3)小明同学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小林同学提出向灯焰上通入氧气,能提高加热温度,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想法的合理性。Ⅲ.安全使用酒精灯(4)①如加热过程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②酒精灯用完后,熄灭的方法是,其应用的灭火原理是。【答案】(1)可燃物充足的氧气/充足的氧气(2)酒精和氧气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3)增大酒精(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通入氧气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能使燃烧更剧烈/增加了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机会,能使燃烧更剧烈(4)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用沙土盖灭灯帽盖灭隔绝氧气【详解】(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可燃物、氧气;(2)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为酒精和氧气;酒精燃烧,发光放热,故对于该变化,模型中的“能量”指的是光能和热能,则在酒精燃烧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点燃前酒精是可燃物,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石蜡的着火点;(3)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增大酒精(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向灯焰上通入氧气,能提高加热温度,从微观角度解释为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使燃烧更剧烈或者增加了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机会,能使燃烧更剧烈;(4)①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以用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或用沙土盖灭;②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者隔绝空气。六.火灾的预防及自救措施(共5小题)25.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D.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答案】A【详解】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可燃物含量较高,应严禁烟火,该选项做法符合安全要求;B、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使火燃烧更旺,该选项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C、楼房着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生,该选项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D、更换灯泡时,应断开电源开关,该选项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故选A。26.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夜间发现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油烟机B.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D.冬天紧闭门窗用煤炉取暖【答案】B【详解】A、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B、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D、冬天用煤炉取暖,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所以要通风换气,故错误。故选B。27.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发现CO中毒昏迷者,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B.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闻到厨房天然气泄漏时,不能开灯,点蜡烛查看D.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自来水浇灭【答案】A【详解】A、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因为缺氧中毒,故发现CO中毒者,应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故选项正确;B、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喷出的水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损坏,故档案室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灯,也不能点蜡烛查看,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D、电器着火,应先断开电源,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错误;故选:A。28.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寻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④跳楼

⑤打湿床单,披在身上

⑥携带贵重物品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答案】D【详解】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过滤有毒烟尘,正确;②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故高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寻找安全出口,正确;③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可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正确;④发生火灾时,不能跳楼,防止引发更大的危险,错误;⑤发生火灾时,可打湿床单,披在身上,防止皮肤被灼伤,正确;⑥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撤离,不能因携带贵重物品而耽误时间,错误。故选D。2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此现象能推测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生活中常用水灭火的主要原因是。(3)消除火灾隐患,普及消防常识。在公共场所能采取的预防火灾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与氧气接触(2)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使用防火材料、定期检查电器等设备、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要求电器远离可燃物等(任写一点)【详解】(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水的温度低,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消除火灾隐患,普及消防常识。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使用防火材料、定期检查电器等设备、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要求电器远离可燃物等。七.常用的灭火器相关知识(共3小题)30.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是A.高压水枪 B.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 D.水基型灭火器【答案】B【分析】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详解】A、高压水枪喷出的水会造成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受损,所以不适合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故A错误;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故B正确;C、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故C错误;D、水基型灭火器是一种适用于扑救易燃固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的初起火灾,不可扑救带电设备火灾的灭火器,故D错误;故选B。31.为了预防火灾发生,我们应当了解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答案】A【详解】A、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旺,使火势蔓延,选项说法正确;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水蒸发吸热,其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空气流通带走热量,使蜡烛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说法错误;D、干粉灭火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水等物质,不能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失火,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失火,为了防止造成二次损害,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3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二氧化碳灭火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常在图书馆、档案室等场所使用。干粉灭火器: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灭火时干粉中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五氧化二磷和水。二者分解吸收热量,同时产生的固体粉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熄灭。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失火及油、燃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1)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2)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为(写一个)。(3)精密仪器失火可使用(填“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的间隔变小(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二氧化碳【详解】(1)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2)由题中信息可知,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为: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由此可推测精密仪器失火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八.爆炸、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共4小题)33.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D.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答案】A【详解】A、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可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引发事故,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故A符合题意;B、可燃性气体由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故C正确;做法符合安全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含有易燃物,需要严禁烟火,做法符合安全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D、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能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做法符合安全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森林火灾时开辟防火隔离带,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详解】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达到爆炸极限才会爆炸,不符合题意;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符合题意;D、森林火灾时开辟防火隔离带,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5.认识燃烧的原理可以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增大可燃物的着火点B.点燃篝火前将木材架空,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加油站附近可吸烟打电话D.电线短路着火时泼水灭火,以免火势扩大【答案】B【详解】A.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主要是升高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能增大,故A错误;B.点燃篝火前将木材架空,主要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充分,故B正确;C.加油站附近空气中的汽油浓度较高,吸烟打电话时,容易引发爆炸,故C错误;D.电路短路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泼水灭火,防止发生触电,故D错误;故选B。3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1)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