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州顶级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荆州顶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3高二上•荆州期末)现代文阅读I中国古代小说每每被
视为史余、史补而受轻视,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戌变法”前后,
一些较早接触域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开始译介欧美及日本的小说,
并充分肯定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用。梁启超首倡“小说界革命”,
他肯定了小说的“载道”功用,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者,兼之
借助日渐兴盛的报纸刊物等快捷面广的传播媒介,动摇和瓦解了以往
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使得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云涌。这就改变
了中国文学场域的格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境。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一些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学人开始以空
前的热情对古代小说开展了学术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亚东图书
馆推出汪原放标点版的《水浒传》,胡适撰写的《水浒传考证》置于
卷首作为前言。此后8年中,胡适先后为《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章回小说撰写了20余篇考证及序跋文章。
在胡适的系列考证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921年5月置于亚东版
《红楼梦》卷首的《考证》。《红楼梦》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可能难以与流播久远的世代累积型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相比,但因其精神内涵丰富,艺术表现高妙,题材与格调更适合文人
读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问世后,它便受到读书人阶层的群体青睐。
中国的读书传统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读者习惯以史家笔法来阅读小说
中的人和事。《金瓶梅》问世之初,即有诸多有关本事的传闻,《红楼
梦》问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开卷第一回写出甄士隐、贾雨村两个有
符号意味的人物,脂批道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导致不少读
者以“微言大义”的方式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因此
便有了“和珅家事”“张侯家事”傅恒家事”“明珠家事”等各种说法。
最初它们不过是民间茶余的传闻、文人酒后的谈资,直至1914年王
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后又附《红楼梦》以刊行,“索隐”旗
帜由此高张。1916年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次年又以单行本行
世,将“索隐”往前又推进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
有过留学德国的经历,曾是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1月出任北
京大学校长,在当时教育界、文化界威望颇高,胡适亦以“领袖''称
之。以蔡元培这样的身份、声望,论述《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
赋予它以重大的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价值和影响。
“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
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春秋笔法,还是屈骚的香草美人,
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比
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有文本
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学
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索隐”
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式和解读途径。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试
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实
际上是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
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
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然而胡适的考证,
却完全改变了这样的思维方式。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考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水浒
传》《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采用历史演进法,主要考察小说
的历史演进情况;二是对《儒林外史》《红楼梦》这类个人创作的小
说,则侧重考证其作者与版本。在20多篇古代小说考证及序跋文章
中,胡适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诸多作品的成书过程、版本之间的关系,
考证了不少古代小说作者的生平事迹,大多数工作是开创性的。他对
《红楼梦》的考证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胡适《红楼梦考证》首先向索隐派提出批评。对早期所谓的“纳
兰家世说”和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胡适用考证历史事
实的方法予以批驳;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则用“猜笨谜”的措
辞指破它的牵强附会。《红楼梦考证》后一部分是对著者和本子的考
证。他根据顾颉刚、俞平伯寻求出的文献,勾稽出与作者相关的六条
结论,前五条关涉曹雪芹生平与家世,最后一条提出《红楼梦》是曹
雪芹的“自叙传”,认为甄贾两宝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影子,甄贾两府
是当日曹家的影子。关于本子,胡适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是
乾隆六十年(1795)高鹦在中进士之前补作的,这就是著名“高续”
说。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面世及其随后发生的与蔡元培之间的论战,
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一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
份背景,二则是因为胡适之说是附亚东版的《红楼梦》小说刊行的,
小说读者面有多大,胡适观点的受众范围就有多大。虽然胡适的考证
成果并未完全终结索隐派,但蔡胡论战确实是以胡适的胜利而告终。
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考证工作最重要的学术意义,是在当时的
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促使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胡
适的考证将长期受到贬抑、轻视的小说提高到与经学、史学等传统的
“学术研究的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仅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
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渗入世人
之心,从而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的重心,大大推进了中国学术的现代
转型。
(摘编自俞晓红《胡适与红楼梦百年阅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文化语境”指由于梁启超的推动,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
文学观被瓦解,使小说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国文学场域新格
局。
B.“索隐派”在文中指一种以史家笔法阅读小说,以传统解经思
维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的阅读和研究方式的流派。
C.“微言大义”在文中指被索隐派认为隐含在《红楼梦》精微的
语言和叙事中的作品内涵和历史真相,他们为找寻其答案而孜孜不倦。
D.“自叙传”在文中指胡适对《红楼梦》成书由来的认识,他认
为作品中的甄贾两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贾宝玉写自己的人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的精神内涵,高妙的艺术表现,更适合文人读者口味的
格调,使《红楼梦》有别于《三国演义》等小说而受到读书人的群体
青睐。
B.胡适注重文献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他认为程高120回本
的后40回为高鹑所续,文一观点终结了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
争论。
C.文章详细介绍了索隐派代表蔡元培显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
的学界影响力虽增加了胡适推广新学说的难度,客观上也为其提供了
帮助。
D.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研究,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
突破,其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
转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读者可以通过谐音理解甄士
隐、贾雨村的符号意味,索隐派即以此种方法探寻作品背后的真相。
B.胡适在写作《红楼梦考证》时,首先运用了不同策略对索隐
派提出批评,蔡胡论战最后以胡适胜利告终,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此。
C.从小说之于经史的地位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受到贬抑、轻视
的对象不一定不具备研究价值,曾被称为“诗余”的词即是典型代表。
D.传播媒介对学术研究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报刊杂志、
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胡适的考证成果就很难被公众认可。
4.从胡适考证工作中可以获得一些关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启示,
下列说法不适合的一项是()
A.敢于质疑,不畏权威。B.善于沟通,勇于担责。
C.注重实证,勤于开拓。D.讲究策略,融会贯通。
5.作者认为“隐”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以下材料加以分析。
夜缱而出,见秦伯。(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1.A
2.B
3.C
4.B
5.①“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是“文外之重旨”,即字面
意义以外的内容。②“夜缱而出,见秦伯”意为在夜里把烛之武用绳
子从城上坠下去,见秦穆公,反映了国势之危急。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
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
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
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
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
⑶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
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
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
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
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
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
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
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
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⑷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
分析材料中关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启示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
否支撑选项。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
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用筛选出的观点分析题干所
给的材料。
1.A.“使小说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错,原文为“……动摇
和瓦解了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使得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云
涌”,而非使“小说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
故答案为:Ao
2.B.“终结了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争论”错,原文是说
“虽然胡适的考证成果并未完全终结索隐派”,是关于蔡胡论战的结
论,并没有说终结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争论。
故答案为:Bo
3.A.“索隐派即以此种方法探寻作品背后的真相”错,原文是
说“《红楼梦》索隐派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
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实际上是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既然作
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孜孜以求的,
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
轨道”,不是通过谐音理解符号意味。
B.“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此”错,根据原文“一则是因为在一定
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二则是因为胡适之说是附亚东版的
《红楼梦》小说刊行的,小说读者面有多大,胡适观点的受众范围就
有多大”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
可知,文中并没有说提出批评的策略是最重要的原因。
D.“决定性作用”错,原文为“兼之借助日渐兴盛的报纸刊物等
快捷面广的传播媒介”“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亚东版《红楼
梦》的大行于世”,可见杂志、亚东版古代小说只是一种重要条件,
起的是推动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故答案为:Co
4.A.敢于质疑,不畏权威,如胡适与蔡元培论战,对索隐派提
出批评等。
B.“善于沟通,勇于担责”于文无据,材料并未涉及胡适与人的
沟通问题和担责问题。
C.注重实证,勇于开拓,如胡适做了厘清诸多作品的成书过程、
版本之间的关系等大量开创性工作。
D.讲究策略,融会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同是对索隐派的
批评,他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故答案为:Bo
5.结合材料“'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
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
篇,与‘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
内涵"“'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索隐'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
式和解读途径"可知,“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是作者层面
的写作手段,是“文外之重旨”,即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缱而出,见秦伯”意思是:在夜晚,把
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秦穆公。"缱"指的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
从上往下送,“夜缱”描述了烛之武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郑国的利益,
冒险出城与秦伯会面的情景,可以反映出国势之危急,并暗含对统治
者昏庸无能的批评。
故答案为:①“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是“文外之重旨”,
即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②“夜缱而出,见秦伯”意为在夜里把烛之
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秦穆公,反映了国势之危急。
(2023高二上•荆州期末)/span〉.现代文阅读II
无价之宝
肖建国
羊城西门的如意茶庄有两个伙计,一老一少。老的叫黄师傅,负
责店里的买卖。少的叫阿康,是个杂工,只是每天皱眉多,一副心事
重重的样子。
阿康心里知道黄师傅有些能耐,以前老东家在世时很倚重黄师傅,
客商来时必让黄师傅烹茶鉴茶。只见他随手舀出一勺茶叶放在壶内加
水烹煮,眯着双眼,盯着壶内的水泡,只一会热气升腾满室飘香,便
倒出一盅,放到鼻端,用力一嗅,随后细咂一口,跟着报出:武夷头
水岩茶、安溪明前铁观音、福州香片六月白、杭州龙井……
现在老东家下世了,少东家做主了,如意茶庄的生意也一年不如
一年,如意茶庄不得不精减人员,只卖些茶叶茶具维持一大家子人的
生活。少东家自当家后,就有点嫌黄师傅碍眼。黄师傅背驼了,头发
也白了,除了眼睛,身子骨也一年不如一年。少东家的这种想法竟被
阿康看穿了。
一日,趁黄师傅不在。阿康就向少东家提出:他想跟黄师傅换换
位置,工钱只拿黄师傅的一半就行。少东家有些犹豫,怕阿康不懂行
情。阿康说:“做买卖这活,全靠眼睛灵活,俩钱买三钱卖,薄利多
销,胜似利高。”
黄师傅一回来,看阿康脱了粗布短褂,穿上长衫在店里招呼客人,
黄师傅心里明白,这少东家是变着法儿在撵自己走呢。阿康原本的活
计是收垃圾、搬煤球,拖地板、烧茶炉,干的活是又脏又重,换位半
个月下来,黄师傅就病倒了。等黄师傅病愈后一结帐,不但几个月的
工钱被扣完,反而欠下少东家20个大洋。少东家显得挺仁义,说:
“看在你跟我们家几十年的份上,这些欠的钱就不要了,病好后,你
早日返乡吧。”
黄师傅很平静地看着少东家说:“欠钱是要还的,否则我就是死
了也不会安心的。这样,你的店再让我打理几天,我若能多卖出钱来,
就算还债和路费如何?”
这几天,少东家怀着好奇的心情早早起了床,来到了店里,就见
黄师傅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衫,精神抖擞地和阿康站到了一起。
到了第四天下午,来了一个鹰勾鼻子蓝眼睛的洋买办。少东家认
识,这个洋人叫吉姆逊,是个有名的中国通。吉姆逊先闻茶叶,再看
茶具,看完一圈,嘴里直叫NOo跟在他屁股后面的阿康忙把吉姆逊
领到了精品小柜前,吉姆逊挨个拿起,敲了敲,闻了闻,又用手背在
壶底来回摩擦几遍,然后大大咧咧地说:“这些声杂、味腥、有毛刺,
我需要真正的宜兴陶器。”几句话,全说到点子上了。阿康篇了,少
东家也无语。吉姆逊轻蔑地一笑,就要跨出门去。就在这时,黄师傅
说了一声:请留步。吉姆逊转过头来,很纳闷地看着黄师傅。黄师傅
笑着问:“吉先生,要是好壶,你可出得起价钱?”吉姆逊指指外面
的洋车,得意地说:“钱是不成问题的。”
黄师傅转身进屋拿出一把壶来。
吉姆逊一看,眼里就放出两道蓝光。这是一把紫砂小壶,形同鼓
肚,耳把浑圆,肩起腹收。壶身轻而平滑,上面细细刻有二十四行行
草。壶底篆刻五个小字:“平生一片心J吉姆逊用中指的戒指轻叩壶
身,随即发出清脆之音。他又用手背轻拂壶口,除了有平滑如玉的感
觉外,还带有一丝凉气侵人肌肤。吉姆逊看完,良久才说:“这是一
把曼生壶。”
听吉姆逊这么一说,连少东家都吃了一惊。曼生是乾隆年间宰相
陈鸿寿的名号,他一生爱茶爱壶,曾亲手绘制十八壶式,乾隆赞不绝
口,但流传下来的壶式却极少。难道这真是一把价值不菲的“宝壶”?
黄师傅却说:“吉先生,你只看对了一半,这是一把‘三绝壶
其一绝就是你看到的,这是曼生壶式,确确实实为陈鸿寿所绘;其二
绝就是上面的诗是唐朝诗人卢仝所做的'七碗茶诗L这'七碗茶诗'
虽被文人、雅士广泛传颂,可谁也没见过卢仝的真迹。没想到到了清
朝,这手迹却落到了宜兴制陶大师叶时春手里。他一看到卢仝的手迹,
不禁拍案叫绝,这些字可谓铁画银勾,力道逼人,于是,叶时春选用
了曼生的壶式,把卢仝的字成倍缩小,一刀一刀地刻在壶上。这把壶
集了曼生的款、卢仝的诗、叶时春的手才得以问世,故称‘三绝壶
一席话,听得几个人都如同天书,不知是真是假。吉姆逊更是张
大了嘴巴,要求用茶一试。这是检验好壶最有效的办法。
黄师傅舀出一勺茶叶,放在壶内,加水烹煮。他眯着湿润的双眼,
亲自掌握火候,不时调大调小,不一会儿,热气升腾,茶味从壶嘴喷
出,刹那间满室飘香,众人却闻得一声低低的叹息。黄师傅倒了一盅
递给吉姆逊,吉姆逊慢慢品尝了一下,只觉一道热浪过后,腹腔甘甜,
口舌生津,不禁连声赞道:“好茶!好壶!”
吉姆逊一下子就掏出一千块钱来放到了柜台上。这下把少东家和
阿康都喜得头脑发晕了。黄师傅倒不见得怎么高兴,反而问吉姆逊:
“你出这么多钱,不怕被我骗了?”
吉姆逊直视了黄师傅一会,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是一个坦
诚的人,这把壶若是真正的‘三绝壶’,那就是国宝了,像你这样的
人也不会卖给我的。这把壶肯定就是鹰品,但它仿造的工艺绝对值这
个价钱。更主要的是,这殂壶可以说是让我找到了了解你们中国茶文
化的钥匙,这才是无价之宝。”
吉姆逊说完,驾着洋车走了。黄师傅也提起早已准备好的包裹,
只拿了10个大洋就大踏步出门而去。好半天,少东家才醒悟过来,
他忙叫阿康赶紧去追。阿康说:“洋人的汽车跑得那么快,怎么追得
上?”少东家说:“你真是个笨蛋,我让你去追黄师傅,他才是真正的
无价之宝啊!”
可门外早已不见了黄师傅的踪影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杂工阿康常皱着眉头,他的心事在黄师傅身上,虽然知道黄
师傅深得已故东家倚重,但还是想和他换位置。
B.小说语言描写蕴含深意,少东家“显得仁义”的话语实则是赶
黄师傅走,阿康的生意经则暗示他并不懂行。
C.少东家称黄师傅为真正的“无价之宝”,主要是少东家认为黄
师傅能让茶庄生意钱财源源不断,起死回生。
D.吉姆逊看到曼生壶时“眼睛放出蓝光"运用了细节描写,他认
为这只茶壶与精品小柜里的陶器不同,是把宝壶。
7.对文中买、卖、鉴"三绝壶”情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姆逊是热爱中国茶文化的中国通,他通过观陶器外形、辨
陶器声音、甄陶器触感,判断出黄师傅拿来的是一把曼生壶。
B.黄师傅道出“三绝壶”背后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暗示后人需
要不断发掘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领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C.吉姆逊离开茶庄前说的一段话侧面揭示了黄师傅这一人物形
象所显示出的人格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吉姆逊认为他有爱国情怀。
D.吉姆逊愿意为鹰品壶付一千大洋,黄师傅只拿走十个大洋便
潇洒离开,暗示过分追逐商业利益会导致优秀文化的逐渐消失。
8.小说中画横线部分描写了黄师傅两次烹茶,动作相似,情感
却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人物关系的发展演绎出小说主旨的多重意蕴。请以“黄师傅
与吉姆逊”和“黄师傅与少东家"两组人物关系为例,分别分析背后
的深意。
【答案】6.C
7.D
8.第一次烹茶:①黄师傅“随手舀出一勺茶叶”“眯着双眼”盯
着火候,彰显黄师傅对烹茶鉴茶的热爱和对自己高超技艺的自信。
第二次烹茶:②黄师傅“舀出一勺茶叶”“眯着含泪的双眼”更为
精细地掌控火候,最后一声叹息,表现出黄师傅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在
茶庄烹茶,饱含虔诚与遗憾不舍之情。③茶文化受到商业侵略,失去
了纯粹,黄师傅为此感到痛心。
9.①黄师傅与吉姆逊是买卖关系,也是茶文化的共同爱好者。
吉姆逊相信黄师傅的鉴宝能力并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
②黄师傅与少东家是雇佣关系。少东家起初忽视黄师傅身上的文
化价值,最后视其为“无价之宝”,表现了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
升,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精研。③两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们
要像黄师傅一样,深刻钻研、理解民族文化,做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
传承者和发扬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
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中国现当代
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
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
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
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学生首先
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
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
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
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心理的能力。黄师傅两次烹
茶,其情境不同,动作虽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情感自然也不同。考
生要结合黄师傅两次烹茶的不同情境分析其内心情感。
(4)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创作主旨的意蕴的能
力。首先要理清两组人物是什么关系,然后其背后的深意。
6.C.“主要是少东家认为黄师傅能让茶庄生意钱财源源不断,
起死回生”错,小说结尾处少东家称黄师傅为“无价之宝”是认识到
了黄师傅身上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价值,“醒悟”一词也提示“无价之宝”
的内涵并不是黄师傅能够为他们赚更多的钱。
故答案为:Co
7.D.“导致优秀文化的逐渐消失”错,这一情节的目的是突显黄
师傅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发扬者,既有“不卖国宝”的爱国情
怀,又有“不取不义之财”的高洁人格魅力。吉姆逊的一千大洋体现
的是西方视角对中国茶文化非凡价值的肯定,并非显示商业利益。
故答案为:Do
8.(1)分析黄师傅第一次烹茶时的心情,要结合“以前老东家
在世时很倚重黄师傅,客商来时必让黄师傅烹茶鉴茶”这一前提,老
东家对黄师傅的倚重,给了黄师傅很大的信心。“随手舀出一勺茶叶”
舀”“放”眯着双眼”“盯着壶内的水泡”等词语,表明黄师傅对取茶、
烹茶的熟练程度以及煮茶的自信;“放到鼻端,用力一嗅,随后细咂
一口”表明黄师傅鉴茶的热爱和对自己高超的煮茶技艺的自信。
(2)分析黄师傅第二次烹茶时的心情,要结合少东家已经辞退
了他这件事分析。当时少东家已经辞退了他,但是吉姆逊的到来给了
黄师傅在如意茶庄最后一次煮茶的机会。虽然黄师傅和先前有一样
“舀出一勺茶叶”,但是他没有“随手”舀出;也是眯着双眼,但是
双眼是“含泪的”,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黄师傅这一次更为精细地掌
控火候一一他“不时调大调小”;此处比第一次煮茶多了黄师傅的“一
声低低的叹息”,表现出黄师傅最后一次在茶庄烹茶时饱含虔诚与遗
憾不舍之情。
黄师傅代表茶文化,他被排挤而不得不离开,所以“一声低低的
叹息”表现出黄师傅对中国的茶文化正在受到商业侵略,即将失去纯
粹的痛心之情。
故答案为:第一次烹茶:①黄师傅“随手舀出一勺茶叶”眯着双
眼”盯着火候,彰显黄师傅对烹茶鉴茶的热爱和对自己高超技艺的自
信。第二次烹茶:②黄师傅“舀出一勺茶叶”眯着含泪的双眼”更为
精细地掌控火候,最后一声叹息,表现出黄师傅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在
茶庄烹茶,饱含虔诚与遗憾不舍之情。③茶文化受到商业侵略,失去
了纯粹,黄师傅为此感到痛心。
9.(1)从“黄师傅笑着问:'吉先生,要是好壶,你可出得起价
钱?'吉姆逊指指外面的洋车,得意地说:'钱是不成问题的’”可知,
黄师傅与吉姆逊首先是买卖关系;从“黄师傅转身进屋拿出一把壶来。
吉姆逊一看,眼里就放出两道蓝光……良久才说:'这是一把曼生壶
接着黄师傅讲述这把“三绝壶"的来历,以及他煮茶,吉姆逊品茶的
情节可知,他们又是茶文化的共同爱好者。
从吉姆逊的话一一“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是一个坦诚的人,这把
壶若是真正的‘三绝壶',那就是国宝了,像你这样的人也不会卖给
我的。这把壶肯定就是鹰品,但它仿造的工艺绝对值这个价钱。更主
要的是,这把壶可以说是让我找到了了解你们中国茶文化的钥匙,这
才是无价之宝”可知,吉姆逊相信黄师傅的鉴宝能力,并欣赏他的人
格魅力,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
(2)从“羊城西门的如意茶庄有两个伙计,一老一少。老的叫
黄师傅"少东家自当家后,就有点嫌黄师傅碍眼”可知,黄师傅与少
东家是雇佣关系。
从“少东家自当家后,就有点嫌黄师傅碍眼”师傅心里明白,这
少东家是变着法儿在撵自己走呢”分析,少东家起初嫌弃黄师傅,
认为他老了,他更不知道黄师傅身上的文化价值,想赶黄师傅走,但
是后来他听了黄师傅讲的“三绝壶"的来历,终于认识到黄师傅身上
有文化价值而不是商业价值。“少东家说:'……我让你去追黄师傅,
他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可见,最后,少东家视黄师傅为“无价
之宝”,表现了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保护和精研。
(3)这两组人物之间不同的关系,揭示了小说主题分深刻意蕴,
那就是人们要像黄师傅一样,深刻钻研、理解民族文化,做中华传统
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故答案为:①黄师傅与吉姆逊是买卖关系,也是茶文化的共同爱
好者。吉姆逊相信黄师傅的鉴宝能力并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②黄师傅与少东家是雇佣关系。
少东家起初忽视黄师傅身上的文化价值,最后视其为“无价之宝”,
表现了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精
研。③两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们要像黄师傅一样,深刻钻研、理解民
族文化,做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荆州期末)文言文阅读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
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
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J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
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
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
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讪,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
吾不言J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
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
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
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
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
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巳甘,则必以此人
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
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
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
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至于:指抵达,到达,与苏洵的《六国论》中“至于颠覆”
中的“至于”词义相同。
B.距:指据守,抵御,与司马迁的《鸿门宴》中“距关,毋内
诸侯”的“距”含义相同。
C.非:指认为……错误,与《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也”的“非”,两者用法不同。
D.无:通“毋”,意为不要,与《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也”的“无”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
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
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
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
义,杀多谓之义”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
②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14.材料二题目“牛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
以分析。
【答案】10.BDF
11.A
12.C
13.①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给他吧!
②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然后称赞它。
14.①“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
正义的战争;②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
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③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
义”。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
选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
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
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
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
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
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
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
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
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
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
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
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
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
去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
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公输盘不高兴了。墨子说:“请
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
杀人J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
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
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
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
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
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
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
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
一定要打下宋国。“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
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
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折服,技穷
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
你将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也不说。"楚王问是什么缘故,墨子说:
“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杀掉我。若杀掉我,宋国便没人能守城了,
就可以攻打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城的器
械,在宋国城头上等候楚兵的入侵了。即使杀死我,也无法消灭我守
御的办法。”楚王说:“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J
材料二: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
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
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对此,世上有道德的人都明白
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今天最不义的事,
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
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
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如果有人在这
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
辨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
个人是不知辨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
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然后称赞它,说它义。这能
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
混乱啊。
10.句意: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
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
的事传给后世呢?
“情不知其不义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在后面的B处断开。
“若知其不义也”是表示假设的完整的分句,前后断开,即DF处
断开。
故答案为:BDFo
11.A.错误。抵达,到达/引出结果,以至于。句意:走了十天
十夜,到达郢都。/以至于灭亡。
B.正确。同“拒”,据守,抵御。句意:墨子多次地挡住了他。/
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C.正确。认为……错误/不是。句意:世上有道德的人都明白其
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登上高处招手,并不是你的胳膊变长
To
D.正确。通“毋”,不要/没有。句意:我不会攻打宋国了。/这
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故答案为:Ao
12.C.“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错误,由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可知,想杀墨子的是公输盘。
故答案为:Co
13.得分点:
①“一朝”,一旦;“鬻”,卖;“与”,给。
②第一个“非”,坏事;第二个“非”,谴责;“誉”,称赞,赞誉。
故答案为:①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给他吧!
②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然后称赞它。
14.“非战”是指反对战争,“非攻”指反对进攻别的国家。
战争有的是一个国家发动的侵略战,有的是面对别的国家的侵略
而被迫进行的保卫战。
材料一和二从“义”的角度,或讲故事,或讲道理,分析从杀一
人到杀多人的性质,阻止楚国攻打宋国,认为攻打别的国家是“不智
“不仁”的做法,不去阻止攻打别的国家是“不忠”不强”的行为。可
见,他支持宋国的保卫战,反对楚国的侵略战,并派“弟子禽滑厘等
三百人"帮助宋国进行保卫战。
墨子认为“至大为不义攻国”,提出了观点“大为非攻国,则不
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区别保卫战
和侵略战的标准是分辨“义”与“不义”。
故答案为:①“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
是不正义的战争;②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
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③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
“不义二
(2023高二上•荆州期末)古代诗歌阅读东平留赠狄司马(节
选)
高适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壤①,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②,羁离③从一官。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接。
[注]①坎堞:困顿,不顺利。②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
③羁离:寄居为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点出狄司马出塞地点偏远,环境
艰苦。
B.诗歌通过使者与狄司马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狄司马困顿不顺
的境遇。
C.与高适的另一首诗《燕歌行》不同,本诗并没有详细描写战
争过程。
D.尾联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与祝福,相信他日后定能现理想
抱负。
16.请结合诗句分析狄司马的形象特点。
【答案】15.B
16.①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狄司马为知己远赴边塞,不辞奔波
万里,其信守诺言的重义品格令人感佩。②有勇有谋,战功显赫。狄
司马善于练兵,谋略过人,杀敌有力,且有克敌制胜的纵横之策。③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狄司马即使面对权势的阻挠,依然不改光明磊
落的正直品格,不肯趋附权贵。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
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
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
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
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
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诗
中所写景物。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概括塑造
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二是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
可省去),三是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
15.B.“通过使者与狄司马之间的对比”错,使者与狄司马之间
并不存在对比。诗句只是陈述事实,借使者的悲哀与不平以表达对友
人因谗受害的同情与悲愤。
故答案为:Bo
16.“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意为:您为报答知己,不辞奔
波万里,赴边杀敌,您这信守诺言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叹。狄司马为知
己远赴边塞,不辞奔波万里,其信守诺言的重义品格令人感佩。可见,
狄司马是一个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的人。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意为:
您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
网。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
战绩居于首位。“纵横策”,是说狄司马有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这几
句是说狄司马善于练兵,谋略过人,杀敌有力,且有克敌制胜的纵横
之策。可见,狄司马是一个有勇有谋,战功显赫的人。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壤”,意为:谁曾想到,
如此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竟被权势者从中干扰,不被君王采纳;“耿
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意为:您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因而被
迫客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狄司马即使面对权势的隹挠,依然不改光
明磊落的正直品格,不肯趋附权贵。可见,狄司马是一个正直不阿,
廉洁自持的人。
故答案为:①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狄司马为知己远赴边塞,不
辞奔波万里,其信守诺言的重义品格令人感佩。②有勇有谋,战功显
赫。狄司马善于练兵,谋略过人,杀敌有力,且有克敌制胜的纵横之
策。③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狄司马即使面对权势的阻挠,依然不改
光明磊落的正直品格,不肯趋附权贵。
17.(2023高二上•荆州期末)名篇名句默写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
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
安石回复说,“,”,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3)《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
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和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都是化用此句。
【答案】(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3)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
错字词:“畔"初”"举"弊”“瘦蛟”壑”“潜二
故答案为:(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3)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
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
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23高二上•荆州期末)阅读
“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J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吃
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有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的一,代表着自
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因如此,()。
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自喻为牛,以“歇卧偷闲恋绿畴”
—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唐代农学家陆龟蒙以“邻肩抵尾乍依隈,
横去斜奔忽分散"描写了他眼中江南水牛休憩时的景象;南宋名臣李
纲的《病牛》诗,(),凭着“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的精神—坚持,反映了作者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高尚境界;看到耕
牛已老却仍奋力劳作,诗人陆游以等诗句表达了自己穷尽余生
余力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
在农耕社会,牛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人也常在田园农事画中描绘
这位勤劳的“大伙伴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画家韩滉的《五
牛图》。画中五牛的不同形态,后人为其给予了长寿、富贵、康宁、
好德和善成等含义。古人—的一幅幅“牛画”,(),也反映出
古代“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仝部恰当的一项是()
A.含义表明依然操翰成章
B.含义表达毅然操翰成章
C.寓意表达依然挥毫泼墨
D.寓意表明毅然挥亳泼墨
19.填入文中【】内的诗句,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α-硫辛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干油油流监视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声光组合报警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喂毛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三氮唑核苷注射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制造业人力资源系统采购合作协议
-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汕尾市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鸡西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扁平化组织结构讲解PPT课件
- 2013年国际头痛新分类和诊断标准
-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swot分析)
- 工作交接表(模版)
- 高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
-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分析报告
- EXCEL桥涵水文计算公式大全
- 标签打印机验证方案(共20页)
- XRF定性和定量分析ppt课件
- 运营高速公路风险评价报告
- 1到13之内的24点全题及解(整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