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素养提升1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探究学案鲁科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素养提升1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探究学案鲁科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素养提升1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探究学案鲁科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素养提升1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探究学案鲁科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素养提升1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探究学案鲁科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素养提升1测定纯碱纯度的试验探究测定纯碱纯度的常用方法1.气体法(1)测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2)试验操作:向mg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精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3)数据处理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eq\f(V,22400)mol×106g·mol-1=eq\f(106V,22400)g,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eq\f(\f(106V,22400)g,mg)×100%=eq\f(53V,112m)%。2.沉淀法(1)测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依据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2)试验操作:先将mg纯碱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沉淀的质量为ng。(3)数据处理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eq\f(ng,197g·mol-1)×106g·mol-1=eq\f(106n,197)g,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eq\f(\f(106n,197)g,mg)×100%=eq\f(106n,197m)×100%。1.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精确称量Wg样品进行试验,下列试验方法所对应的试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的是()选项试验方法试验方案测量数据A滴定法将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10mL,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消耗盐酸的体积B量气法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汲取碱石灰增加的质量C重量法将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削减的质量D量气法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排出水的体积A解析:用酚酞做指示剂时,Na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依据消耗盐酸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量,进而确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测量碱石灰增重的方法是重量法而不是量气法,B项错误;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因盐酸的质量未知,无法通过重量法测量Na2CO3的质量,C项错误;因部分CO2能溶解到水里,与水反应生成H2CO3,故排出水的体积并不是CO2的体积,D项错误。2.(2024·安阳模拟)为了测定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试验:取肯定质量的混合物,通过测量反应前后②和③装置质量的改变,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③中可以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碱石灰B.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C.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偏大D.试验过程中始终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再停止通入空气C解析:依据试验目的和装置的连接依次可知:装置①用于汲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可以运用碱石灰;装置②汲取Na2CO3·10H2O和NaHCO3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可以运用无水CaCl2;装置③汲取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CO2,运用碱石灰,A项正确。试验前必需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CO2赶净,避开影响测定结果,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B项正确。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会增加水的质量,使测得Na2CO3·10H2O和NaHCO3的含量偏高,NaCl的含量偏低,C项错误。试验过程中始终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接着通入空气,使存留在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完全被汲取,D项正确。3.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Na2CO3),某探讨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试验方案:Ⅰ.加热分解法利用图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2)在试验过程中,须要测量的试验数据如下:①仪器a的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测量气体体积法利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3)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导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减小试验误差,B、C中最好用________溶液代替水。(6)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留意的事项如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g,反应前量气管C的读数为V1mL,反应结束后量气管C的读数为V2mL,则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解析:(7)依据碳原子守恒,1mol碳原子对应1mol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eq\f(V1-V2,22400)mol,所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eq\f(V1-V2,22400)mol。答案:(1)坩埚(2)②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③加热冷却后,仪器a和残留物的总质量(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当流下(5)饱和NaHCO3(6)①读数时应上下移动C管,使B、C两管液面相平②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7)eq\f(V1-V2,22400)mol4.(2024·周口模拟)四个化学小组的同学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仅含NaCl杂质)的纯度,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气体分析法。(1)第一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将m1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试验起先时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详细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次小组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处)。(3)第三小组在其次小组装置的基础上,解决了其次小组装置的问题。所用到的装置如图3所示,则装置的连接依次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图中仪器可重复运用)。试验中取样品m1g,称得干燥管的质量为m2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得干燥管的质量为m3g,则Na2CO3的纯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小组设计用沉淀法来测定。方法是滴加沉淀剂使碳酸钠转化为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经探讨认为应用Ba(OH)2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做沉淀剂,其缘由是________(填字母)。a.Ba(OH)2比Ca(OH)2便宜b.Ba(OH)2的溶解度大于Ca(OH)2的,可以增大Ba(OH)2的浓度,无须加入过大体积的沉淀剂c.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小于BaCO3d.汲取等量的CO2生成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解析:(3)样品m1g,称得干燥管质量为m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得干燥管质量为m3g,干燥管增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2的质量,为(m3-m2)g,依据碳元素守恒计算,碳酸钠的纯度为eq\f(\f(106×m3-m2,44),m1)×100%=eq\f(106m3-m2,44m1)×100%。(4)Ca(OH)2比Ba(OH)2便宜,a项错误;相同条件下,CaCO3、BaCO3的溶解度相差不大,c项错误。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