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SA站点开通指导书(临时IP开站)_第1页
5G NSA站点开通指导书(临时IP开站)_第2页
5G NSA站点开通指导书(临时IP开站)_第3页
5G NSA站点开通指导书(临时IP开站)_第4页
5G NSA站点开通指导书(临时IP开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第42页<以上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不得外传> PAGENSA站点开通指导(临时IP开站)_R1.0

目录"标题6,1,标题7,2,标题8,3"1 概述 11.1 NSA组网简介 11.2 单板槽位固化配置 11.3 单板IP地址说明 31.4 WebLMT临时IP开站流程 32 开通前准备 42.1 工程改造要求 42.2 配套版本要求 42.3 版本注意事项 52.4 版本及配置数据准备 62.4.1 开站版本入库 62.4.2 开站模板说明 72.4.3 导出规划模板 72.4.4 填写规划数据 82.4.5 导入规划数据 193 网管后台操作 193.1 执行开站任务 193.1.1 创建开站任务 193.1.2 启动开站任务 213.1.3 开站进度查询 223.1.4 开站完成 223.2 NSA5G站点数据配置 223.2.1 5G参数核查 233.2.2 5G流量计费功能 233.2.3 5G帧频调整配置 233.2.4 一键参数联动 253.3 NSA4G站点数据配置 303.3.1 SCTP及X2接口配置 303.3.2 EN-DC功能开关配置 313.3.3 移动性预留开关 323.3.4 双链接承载类型配置 323.3.5 双链接请求band集合 333.3.6 NR测量频点配置 343.3.7 NR邻接小区配置 363.3.8 NR邻接关系配置 373.3.9 B1测量门限配置 373.3.10 PDCPSN长度配置 383.3.11 4G加密与完保配置 393.3.12 下行流控模式配置 403.3.13 UpperLayerIndication开关 403.3.14 开启流量计费功能 413.3.15 多PLMNMOCN配置 413.4 R9606/R8998特性参数配置 414 基站前台操作 424.1 调试电脑设置 424.2 登录WebLMT 424.3 配置临时IP 425 站点开通验收 445.1 基站前台状态检查 445.1.1 单板指示灯查看 445.1.2 小区状态查询 455.1.3 告警信息查询 465.2 网管后台状态检查 475.2.1 站点告警确认 475.2.2 小区状态检查 485.2.3 终端接入测试 49概述基站安装完成后,可参考本文档对基站进行开通调试,实现站点顺利入网及业务调测。

本手册主要介绍前台使用WebLMT配置临时IP+后台UME执行开站任务实现快速开站的方法。NSA组网简介Non-Standalone(NSA)非独立组网架构采用4G和5G网络联合组网,当前外场NSA场景一般采用Option3x架构,如下图所示。

本文以NSA分框典型组网V9200(VSWc2单板+VBPc5单板)+B8200(CCE1单板+BPN单板)为例,介绍NSA分框站点的开通配置方法。

单板槽位固化配置在执行开通操作前,需要对BBU上的单板槽位进行检查。由于5G单板热量较高,出于散热考虑,需要按照下面的槽位要求配置单板。对于NSAS111单层组网:5G侧存在2.6G、3.5G、3.7G、4.9G的场景,且需要配置为3小区,请参照如下的单板槽位进行配置。

●2.6G、3.5G、3.7G基带板配置在8槽位;

●若现场无双层组网(2.6G+4.9G)需求,4.9G基带板配置在8槽位;开通前准备工程改造要求LTEFDD锚点站对接自研TUE时,建议接GPS时钟并且将时钟同步模式修改为"相位同步",否则可能会导致NR空口误包率高,从而影响业务性能。版本注意事项V2.00.22版本默认的ssh/sftp账户信息为zte/Itran_2430!@#;使用SPU开站模板数据制作完成开站以后,系统默认创建的用户为itran,密码为Itran_2430!@#。V2.00.22.00P05仅支持V2.00.21.01P01及以上版本的升级序列,WebLMT临时IP开站使用的是升级流程,使用WebLMT临时IP开站前,请先确认基站发货版本已经是V2.00.21.01P01及以上版本。如果发货版本低于V2.00.21.01P01,建议使用镜像烧录方式开站。V2.00.22.00P05版本R9606S26开通注意修改AAU和VBP间的光口协议为LTEIR(UME上对应字段为protocoltype),否则小区无法建立。V2.00.22.00P05及后续版本网管HTTPServer端口号固化为8239。V2.00.22.00P05版本使用WebLMT临时IP开站后网元topo中的工程触发状态是新建,需要在REM网元节点下编辑网元,修改工程触发操作状态为正常,否则告警无法上报。版本及配置数据准备开站版本入库登录网管,选择SPUAPP,进入SPU界面,点击菜单【版本管理】-【版本仓库】,即进入版本仓库管理界面,如下图所示。先确认已入库版本是否包含所需的版本包,如没有则执行【上传】,将5G产品tar包进行入库。

5G产品tar包的存放目录为:版本目录/01-gNB/litepass/PKG,只上传tar包文件即可。开站模板说明进入UME网管SPU模块,点击进入【模板仓库】,可以看到可使用的开站模板。"开站模板"的主要功能就是管理开站相关的模板,支持开站模板的导入与导出。规划后续支持外场自定义模板,当前阶段建议用系统自带的模板即可。注意:模板仓库导出的SPU模板仅用于自定义模板用途,不能直接用于SPU规划数据填写及开站。导出规划模板进入UME网管SPU模块,点击进入【数据制作】,选择【导出模板】,会弹出选择模板的界面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场景类型、网元类型、无线制式,系统会筛选出可用的模板;选择使用的模板和开站所使用的版本,系统会自动匹配对应的模型标识;点击确定,即可导出模板。填写规划数据SPU规划数据填写示例附件是完整的SPU规划数据填写示例,包含A9611S35、A9611AS26、R8998ES2600、R9606S26这几款RRU机型。2、SPU模板填写规范long:[0..65535]:long表示填写数字,在0..65535范围内。string:[1..12]:string表示填写字符,在1-12个字符。list<long:[1..4094],16>:表示填写数字(1..4094之间数字),最多可填16个。同一个参数下多个值,用“;”隔开,如偶联多址,本端地址配置为51;51。多条记录用“&”隔开,如偶联单址,2个偶联情况下,本端地址配置为:51&51。下文对“规划模板文件”各sheet页必填参数进行说明。3、TemplateInfo页面参数:--TemplateType:选择equipment&radio;--SetupScene:根据实际场景选择;(1)WebLMT临时IP开站、PnP开站,选择PnP_VSW场景;(2)5G基于4G开通(4G与5G共框NSA),选择5G_On_4G。--其他参数保持默认;4、global页面参数:--PLMN:PLMN值,格式为MCC-MNC;--OMC服务器地址:OMC服务器IP地址;--OMC前缀长度:OMC服务器IP子网掩码位数,如就是24;--SNTP服务器IP地址:基站通过NTP协议从该服务器获取时间;--时区:基站所在时区,示例40就对应GMT+8:00;--支持夏令时的格式:默认为0表示不支持夏令时;如有夏令时需求,则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夏令时参数。5、site页参数:--子网ID:规划的子网ID;--网元ID:规划的网元ID;--基站名称:规划的基站名称;--基础模板名称:开站模板导出时目前只有basic_loopback_template模板,下拉选择即可;--网元模型类型:开站模板导出时已根据选择的版本包进行了匹配,下拉选择ITRAN-PNF;--网元模型标识:开站模板导出时已根据选择的版本包进行了匹配,下拉选择对应网元模型标识即可;--无线制式类型:填写当前的无线制式,目前都填写为5G;--网元IP地址:填写基站的OAM-IP地址,支持配置IPv4地址或IPv6地址;--本地用户名:建议使用系统默认创建的账户itran,对应密码为Itran_2430!@#;也支持自行创建账户,可在“SPU->开站管理->数据制作→本地用户管理”中“添加”新账户,开站初期建议不要修改。--IP子网掩码长度:基站的OAM-IP地址子网掩码位数,如就是24,如果不填,取transport页面的第一个IP配置;--IP网关地址:基站的OAM-IP地址对应的网关地址,如果不填,取transport页面的第一个IP配置;--IP层使用的VLAN标识:基站的OAM-IP地址对应的VLANID,如果不填,取transport页面的第一个IP配置;如果没有规划VLAN,则不填;--网元位置信息:根据规划填写;--机框EID:5GPnP开站填写实际的机框EID;WebLMT临时IP开站、镜像烧录开站可不填;6、equipment页参数:--网元ID:规划的网元ID;--设备模板名称:目前只有V9200_Custom_template模板可选择;--共享关联的网元标识:4&5G共框或分框共AAU/RRU/pRRU场景时,需要配置共享关联的4G网元标识,填写格式:子网id-网元id#共框标识,其余开通场景不需要填写;(1)共框标识0:适用于分框共AAU/RRU/PRRU场景;(2)共框标识1:适用于4&5G共框场景。--基带板信息:填写格式是{基带板名称:moId:硬件场景:功能模式},其中MoId格式是{VBP_机框号_槽位号},多个基带板用&符号分隔。填写示例:VBPc5:VBP_1_6-8:8192:16810016&VBPc1:VBP_1_4:16;32:100675681。硬件场景和功能模式的值可以在equipmentinfo页查询:硬件场景、功能模式可以不配,如果不配,硬件场景取site页面中的radioType,功能模式默认配置如下:5GQCell:VBPc5板支持5GQCell模式5G宏站:VBPc5板支持5GeMBB低频模式LTE-FDD:VBPc1板支持LTE-FDD普通模式LTE-TDD:VBPc1板支持LTE-TDD单模模式注意:8T设备(R8998)开通VBP功能模式选择eMBB8T模式;2T设备(R9606)开通VBP功能模式选择5GQCell模式。--基带功能:标识基带池与VBP的关系,填写格式是{基带功能moId:VBPmoId},推荐基带功能moId编号与基带板槽位一致,不支持&,填写示例:BF_1-2:VBP_1_7-8。--扇区功能:标识扇区与RRU/AAU/PRRU的关系。填写示例:SF_1-3:51-53,标识3个SF,分别是SF_1对应51,SF_2对应52,SF_3对应53;--其它单板信息:可配主控板/电源板/风扇板/VGC板信息,填写示例:VSWc2:VSW_1_1&VPDc1:VPD_1_5&VFC1:VFC_1_14,一般使用默认值即可;--主控板端口配置:主控板开启端口的信息,格式是{端口丝印:端口速率},如果不填,默认为ETH1:25G。若使用光口,建议填写为ETH1:10G;若使用电口,填写为ETH5:255。--扇区频段和功率:单位为W,格式是{频段:配置功率},多个扇区用&符号分隔,频段和配置功率可以不填。7、RU页参数:--网元ID:规划的网元ID;--RU设备标识:支持创建多条RU记录,这些RU的所有属性均相同。51-53代表设备编号为51,52,53的3个RU;也支持:51-53,55代表设备编号为51,52,53,55的4个RU。(1)RRU/AAU/PRRU设备标识:编号;(2)PB设备标识:PB_编号;(3)RBM设备标识:RBM_编号;--设备名称:按照设备面板的丝印名称,从下拉框中选择;--硬件场景:按照实际使用的硬件场景从下拉框中选择;--设备功能模式:按照实际使用的设备功能模式从下拉框选择;注:模板支持的设备及其对应的硬件场景和设备功能模式,可以参考equipmentInfo页信息。--组网类型:0:单光纤上联;1:双光纤主备;2:多光纤负荷分担;3:环形组网;如果不填,默认为0;R8998开通5G或4/5G多模需要配置多光纤负荷分担。-共享标识:共用射频设备时需要配置,配置SDR网元中射频设备机架号,填写示例:51-53;--建筑名称:QCell场景需要配置。用于描述设备的安装位置所在的建筑名称。填写格式:区域名称|楼宇名称;--楼层编号:QCell场景需要配置。用于描述设备的安装位置所在的楼层编号;--频谱共享开关:RRU/AAU/PRRU设备,支持配置频谱共享开关。0:不共享;1:共享;如果不填,默认为0;8、cable页参数:--网元ID:规划的网元ID;--拓扑结构中的上级端口:格式是{设备/单板moid:端口丝印},不支持&;--拓扑结构中的下级端口:格式是{设备/单板moId:端口丝印},不支持&;--端口速率及端口类型:格式是{端口速率#端口类型},端口类型1标识光口;端口类型2标识电口。若端口类型唯一,可不填;端口速率取值说明:10:10G,(10G光模块使用);11:10.1G,(8TRRU使用);25:25G,(25G光模块使用);9、Transport页参数:--网元ID:规划的网元ID;--传输模板:根据是否带Vlan下拉选择对应传输模板。transport_itbbu_novlan_loopback_template适用于不带Vlan的场景;transport_itbbu_loopback_template适用于带Vlan的场景;--IP地址:基站IP地址,多条IP参数时按顺序用&隔开。OAMIP需放在第一位,即在其它传输IP的前面。注意IP地址、VLAN、子网掩码及网关的顺序匹配;--IP前缀长度:基站IP地址的掩码长度,对应多条IP参数时按顺序用&分隔,如就是24;--IP网关地址:基站IP地址的网关,对应多条IP参数时按顺序用&隔开;--IP层使用的VLAN标识:根据规划填写,多条记录时按顺序用&分隔。OAMIP对应的Vlan需放在第一位。注意IP地址、VLAN、子网掩码及网关的顺序匹配;--偶联号:偶联序号,配置多条偶联时,用&分割,NSA分框场景对应X2偶联,偶联格式为:偶联号#5G。--SCTP本端端口号:偶联的本端端口号,多条SCTP参数时按顺序用&分隔,NSA分框场景建议配置36998;--本端地址:SCTP偶联的本端IP地址。同一条记录下多个本端地址之间用;隔开,多条记录间用&分隔;--SCTP远端端口号:偶联的远端端口号,多条SCTP参数时按顺序用&分隔,NSA分框场景建议配置36998;--远端地址:SCTP偶联的远端IP地址。同一条记录下多个地址之间用;隔开,多条记录间用&分隔,NSA分框场景需要配置对端LTE业务IP地址;--业务承载IP:填写本端的业务IP地址。填写格式为:IP地址#5G,填写示例:2#5G。--NgAp链路引用的偶联:NSA分框场景偶联以4G为锚点,无需配置;--X2Ap链路引用的偶联:NSA分框场景偶联以4G为锚点,需引用已配置的对应偶联号;--F1链路参数:DU、CU的MEID。CU、DU分离场景下配置;10、cell5g页参数:该页中每个小区配置一行参数,多个小区参数配置在一行。--网元ID:规划的网元ID;--5G无线模板名称:根据站型下拉选择对应的无线模板。radio_5gnr_cell_cudu_sa_template适用于SA站型以及4/5G共框NSA站型;radio_5gnr_cell_cudu_nsa_template适用于NSA站型(除4/5G共框NSA站型);--gNodeB标识: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中gNodeB的唯一标识;--gNBId长度的bit位数:如果不填,默认为22;--PCE标识:NSA组网及SA&NSA共存组网场景下,需要规划PCE标识,原则上要求全网唯一,不同站点的PCE标识要求不同,一般与gNodeB标识保持一致;--小区标识:需按规划填写,同一个站下小区id唯一,8bit;--物理小区识别码(小区复位生效):规划的小区物理识别码PCI;--跟踪区码:填写规划的TA码;--频点号:根据规划填写频点号;常用频点对应ARFCN如下:运营商带宽帧结构频点ARFCNBand中移2.6G60M5ms2544.9MHz50898041中移2.6G100M5ms2565MHz51300041中移4.9G100M2.5ms4850.1MHz72334079电信3.5G100M2.5ms3450MHz63000078联通3.5G100M2.5ms3550.2MHz63668078--频段指示:根据实际规划填写;--小区属性:小区属性,0:低频,1:高频,2:sub1G,3:Qcell;(8TR8998和2TR9606机型目前版本使用QCell小区属性)--小区场景:取值说明:Normal:普通小区场景,AirLine:航线小区场景,HighWay:高铁小区场景;(8TR8998和2TR9606机型目前版本使用高铁小区场景)--下行发射天线数:根据实际规划填写,取值范围0-6。(一般A9611机型选择64天线,R8998机型选择8天线,R9606机型选择2天线)--基带功能标识:基带功能标识,与equipment页中规划的基带功能bpPoolFunction一致。(1)equipment页中基带功能的设置:(2)cell5g页中基带功能标识的设置:--扇区功能标识:扇区功能标识,与equipment中的扇区功能moId一致。(1)equipment页中扇区功能的设置:(2)cell5g页中扇区功能标识:--载波最大可配置功率:单位0.1dBm,根据AAU支持的载波功率进行填写,不同AAU机型对应最大功率表如下:

--小区RE参考功率(powerPerRERef):单位0.1dBm,不同的AAU类型,不同带宽RE参考功率取值都不一样,可根据下表进行查询。--小区带宽:根据规划配置。特别注意:中移动填写60M或100M,联通、电信填写100M;--帧结构第一个周期的时间:根据规划配置,中移动2.6G60M或100M带宽选择ms5,中移动4.9G100M带宽选择ms2p5,联通、电信3.5G100M带宽选择ms2p5;--短PRACH格式的起始逻辑根序列索引:短PRACH格式的起始逻辑根序列索引(即母码序列长度为139的PRACH格式),根据规划填写,不填写则默认为0;--SSB中心载频:仅高频使用,低频不需要配置;--完保优先级:该参数表示完保算法优先级(从高到低),如果不填,默认为2;1;3;0。NSA场景下,需要跟4G对接,和锚点站保持一致;--加密优先级:该参数表示加密算法优先级(从高到低),如果不填,默认为2;1;3;0。NSA场景下,需要跟4G对接,和锚点站保持一致;--基站RRC版本号:该参数用于指示基站RRC版本号,跟核心网的对接参数,如果不填,从V2.00.22.00版本开始,默认为V15.4.0;--基站NG版本号:该参数用于指示基站NG版本号,跟核心网的对接参数,如果不填,从V2.00.22.00版本开始,默认为V15.2.0;导入规划数据从数据制作界面点击【导入数据】,选择要导入的规划数据文件,确保导入状态为"完成",如果提示失败,可以根据错误提示修改这些网元规划模板数据,然后重新导入,如下图所示。

如果导入规划模板数据失败,可点击任务后方的【导出】按钮,弹出的解压包里*_error.csv文件中查看校验数据检查失败具体原因。网管后台操作本章节主要介绍采用WebLMT临时IP开站时网管后台工作人员所需的操作。执行开站任务创建开站任务入口1:规划数据导入到UME后,在【数据制作】中,点击任务项的操作【开站】,即可跳转到新建开站任务界面,选择目标5G版本包,并点击确认,完成创建开站任务,如下图所示。

入口2:选择【开站任务】菜单,点击【新建】按钮,弹出如下新建任务界面,如下图所示。

【任务名称】:自定义;

【网元类型】:选择ITBBU;

【开站场景】:选择"ITBBU基站PNP开通";

【5G版本包】:选择目标5G产品tar包;

【数据源】:选择"按数据制作任务";

【数据制作任务名称】:选择导入的目标规划数据。

任务创建完成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启动开站任务任务创建完成,会解析开站数据中的数据,生成对应的网元子任务。选择网元,点击【启动】,输入确认码后,即可启动开站任务,如下图所示。当前步骤和进度会提示正在进行的操作,出现"等待进度显示100%,等待网元上报进度",说明开通任务启动完成,如下图所示。如果之前有进行过开站操作,网管上已有此网元ID,那么开站任务启动失败,并提示网元已存在。可在REM--无线网元节点管理--编辑网元,找到该网元并删除;或点击"重试"也可自动删除。开站进度查询基站侧完成临时IP配置并生效成功后,网管【开站任务】的开站任务将自动继续执行后续的步骤。具体过程可以点击任务监控中蓝色的【网元名称】进入查看步骤详情。如存在开站错误,也可以点击步骤详情中的"详情"列查看具体报错原因,如下图所示。

开站完成开站任务整个过程时长约30分钟左右,直至进度为100%,此时开站完成,如下图所示。NSA5G站点数据配置5G参数核查流量计费功能配置、帧头对齐参数请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下文章节进行修改。5G流量计费功能有5G流量计费需求的局点,在基站侧打开流量上报开关。NSA4G站点数据配置SCTP及X2接口配置配置SCTP及X2接口,SCTP远端端口号建议配置为36998,远端地址配置为5G业务IP地址,出入流个数必须大于等于3,SCTP链路类型配置为“EN-DCX2[2]”。配置SCTP后,若EN-DCX2AP配置无法自动生成,则需要手动进行添加,而且EN-DCX2AP占用该SCTP的最后一个流ID。如下图所示。注:SCTP远端端口号、远端地址、出入流个数必须按照上述要求配置,否则会导致gNB至PCE的E1链路出现问题,进而导致SN添加的B1测量无法下发。

EN-DC功能开关配置该参数默认是"关闭"状态,表明该小区不支持4/5G双链接,测试4G/5GSN添加时,需要将该开关配置为"打开",如下图所示。注:EN-DC功能开关,对于FDD1800做锚点站时(TDDF频段做锚点站时,不存在License限制),会受基站级License限制,直接在网管上配置为"打开",会产生"配置数据和License授权不匹配"告警,因此,需要提前申请License,请联系CL产品支持部杨建平申请。

对应基站级License的这两个开关,申请模板默认为关闭,需要改为TRUE。移动性预留开关"移动性预留开关6"打开代表基站运行的为RRC930协议版本,关闭代表基站运行的为RRC630协议版本。此处根据调试需求进行配置,若调试的为930协议版本,则打开;调试的为630协议版本,则关闭。后续协议升级后,开关保持打开状态即可。

双链接承载类型配置针对数据默认承载进行双链接承载类型的修改,语音承载不用修改。(数据默认承载一般为QCI9,也可能为QCI8、QCI6,现场根据实际修改。)下图以QCI9为例,修改双链接承载类型为“SCG模式[1]”,注意不能配置为“MCG模式[0]”,否则会导致B1测量不能下发,SN添加失败。双链接请求band集合4-5G双链接请求LTEband集合:填写运营商用于4\5G双链接的所有LTE频段;现场根据锚点站的实际频段进行配置,FDD1.8G做锚点配置为band3,FDD2.1G做锚点配置为band1,TDD1.9G做锚点配置为band39。4-5G双链接请求NRband集合:填写运营商用用于双链接的所有NR频段;现场根据NR站点的实际频段进行配置,电信联通配置为band78,中国移动配置为band41、band79。NR测量频点配置在[E-UTRANFDD小区→测量参数→NR载频相关配置]里面进行NR测量频点配置,最多可以配置8个NR测量频点。其中,"NR下行载频所在的频段指示"和"NRSSB载频(MHz)",分别配置需要测量的NR频点的Band指示和物理频点。注意:4G网管上NR测量频点(NRSSB载频)配置的是"NRSSB中心频点",5G网管上配置的是"NR中心频点",两者根据GSCN有一个转化关系,为方便外场进行频点配置,现将外场常用频点信息整理如下:目前外场常见的几种"NR中心频点"、"NRSSB中心频点(NRSSB载频)"、"绝对频点pointA"等的关系,请参照4/5G频点转换表-1。4/5G频点转换表频段指示(带宽)NR中心

频点SSB中心载频(NRSSB载频)(用于4G网管配置)绝对频点pointA(用于4G网管配置)

中心载频(与NR中心频点是一个参数)(用于5G网管配置)

初始CORESETRB和符号数(用于5G网管配置)

78(100M)3450MHz3408.96MHz3400.86MHz63000048-178(100M)3550.2MHz3509.76MHz3501.06MHz63668048-141(60M)2544.9MHz2523.75MHz2515.74MHz50898048-141(100M)2565MHz2524.95MHz2515.86MHz51300048-179(100M)4850.1MHz4810.08MHz4800.96MHz72334048-178(100M)3650.1MHz3609.12MHz3600.96MHz64334048-1比如,在5G网管上"NR中心频点"配置的是3450MHz,转化后4G网管上的"NRSSB中心频点(NRSSB载频)"为3408.96MHz,如下图所示,各场景的具体值,请参照4/5G频点转换表-1。同时,此处的"NRSSB中心频点(NRSSB载频)"与NR邻区中"载频频点"配置一致。特别地,对于2.6G+4.9G双层组网场景,需要配置"频段指示"为41(2.6G)、79(4.9G)的两条NR载频配置,请参照4/5G频点转换表-1进行配置。NR邻接小区配置在[E-UTRANFDD小区→邻接小区配置→NRTDD邻区]里面进行NRTDD邻区配置,该参数用于给LTEFDD小区配置“NRTDD邻区”。特别地,对于2.6G+4.9G双层组网场景,需要配置“频段指示”为41(2.6G)、79(4.9G)的多条邻区配置。其中:邻区小区所在的移动国家码、邻区小区所在的移动网络码、邻接小区所在的gNodeB标识、小区标识、上下行载频所在的频段指示(与NR载频测量参数中的频段指示保持一致):现场根据实际规划配置,与5G小区配置一致;5GSTA码:用于5G寻呼,在NSA组网下5G不寻呼,保持默认值4294967295(含义为无效值)即可。EN-DCTA码:用作EN-DC场景下5G小区接入和漫游限制,保持默认值4294967295(无效值)即可,5G侧会携带EN-DCTA码给4G侧进行反写。NR子载波间隔:配置为“kHZ30[1]”;NR带宽RB数:根据带宽配置,100M带宽配置为“273NRB[28]”;PointA载频:必须与“NR中心频点”、“NRSSB中心频点(NRSSB载频)”对应,具体可以参考3.3.6节的描述;上下行载频所在的附加等价频段指示:保持默认配置,全部配置为“0”;NRTDD邻区载频相关配置:“SSB中心载频”与测量参数中的“NRSSB载频”配置一致;“标识小区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号”配置为5G小区的PCI;SSB子载波间隔:配置为“kHZ30[1]”;注:网管升级V12.19.10B46版本后,需要核查上图的三个字段是否为空,若为空,则需要手动修改为正确值,否则,会导致EN-DCX2链路建立失败。NR邻接关系配置在[E-UTRANFDD小区→邻接关系配置→NR邻接关系]里面配置NRTDD邻区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特别地,对于2.6G+4.9G双层组网场景,需要配置“频段指示”为41(2.6G)、79(4.9G)的多条邻区关系配置。B1测量门限配置在[测量参数配置→UE系统间测量参数]里面针对"系统间测量配置号"为2100的B1事件进行门限修改,修改RSRP门限为"-120",现场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测试情况进行门限调整,目的是5G小区的信号可以高于该门限,4/5GSN双连接可以正常添加,具体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测量参数配置→测量配置索引集]里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