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楚辞鉴赏与诵读(湖南理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_第1页
智慧树知到《楚辞鉴赏与诵读(湖南理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_第2页
智慧树知到《楚辞鉴赏与诵读(湖南理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_第3页
智慧树知到《楚辞鉴赏与诵读(湖南理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_第4页
智慧树知到《楚辞鉴赏与诵读(湖南理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树知到《楚辞鉴赏与诵读(湖南理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史书记载,汉武帝十分喜欢楚辞,曾经专门请谁做了《离骚传》?()A.刘彻B.刘安C.刘邦D.刘向正确答案:刘安2、《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请来谁诵读楚辞?()A.九江被公B.刘向C.王褒D.东方朔正确答案:九江被公3、“早起有忙事,焚香读楚辞。”是域外哪个国家的文人吟诵楚辞的真实写照?()A.越南B.韩国C.日本D.德国正确答案:韩国4、“文人情深于《诗》、《骚》,古今一也。”出自哪一本书?()A.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B.刘向《楚辞》C.刘勰《文心雕龙·辨骚》D.王逸《楚辞章句》正确答案: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5、根据视频学习回答,两千三百多年来,汨罗江边流传了至少有多少个屈原传说?()A.37B.35C.39D.38正确答案:37第二章单元测试1、淮南王刘安进献的《内篇》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哪本书?()A.《黄帝内经》B.《尚书》C.《淮南子》D.《吕氏春秋》正确答案:《淮南子》2、淮南王刘安阐述《离骚》在艺术表达上的特点:()A.浪漫B.风、雅“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的融合C.露才扬己D.冲淡正确答案:风、雅“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的融合3、“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是谁的观点?()A.姜亮夫B.钱穆C.王国维D.梁启超正确答案:梁启超4、国内考古发掘出了两片《楚辞》残简,时间是哪一年?()A.1983年B.1979年C.1978年D.1977年正确答案:1977年5、“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是哪位作者?哪篇文章?()A.董仲舒《悲士不遇赋》B.贾谊《吊屈原赋》C.桓宽《盐铁论》D.司马迁《报任安书》正确答案:贾谊《吊屈原赋》6、古代关于《离骚》的主要解读方式有:()A.语音解读B.图像解读C.文字解读D.影视解读正确答案:语音解读|图像解读|文字解读第三章单元测试1、现知屈原诗歌的图绘传播始于何时?作品名为?()A.南朝宋,史艺《渔父图》B.南宋,史艺《渔父图》C.唐代,吴道子《山鬼图》D.唐代,吴道子《渔父图》正确答案:南朝宋,史艺《渔父图》2、据学者统计,自南朝至清代屈原题材画作48种404图,其中屈原像有多少种?现存多少种?()A.9种9图,存9种9图。B.18种18图,存18种18图。C.28种28图,存18种18图。D.18种18图,存9种9图。正确答案:18种18图,存9种9图。3、图绘屈原诗歌实质是变通取意的图像阐释模式。本节主要提到了哪几位画家的《九歌图》?()A.元张渥B.宋李公麟C.明萧云从D.明陈洪绶正确答案:元张渥|宋李公麟|明萧云从|明陈洪绶4、李公麟《九歌图卷》历代书目均有著录,也是现存最早的图绘屈原《九歌》的画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下面这幅图的绘制者是谁?A.元张渥B.元张敦礼C.元赵孟頫D.明陈洪绶正确答案:元赵孟頫6、绘制下面这幅图的作者是谁?A.陈洪绶B.张敦礼C.萧云从D.门应兆正确答案:陈洪绶7、下面这幅图的内容主题取材屈原哪一篇作品?A.《离骚》B.《九歌·东皇太一》C.《九歌·云中君》D.《九歌·东君》正确答案:《九歌·东皇太一》第四章单元测试1、依据视频学习,《天问》中有错简的地方主要是在哪部分?()A.现实B.天文C.历史D.地理正确答案:历史2、《天问》“自是宇宙间一种奇文”,这一观点出自哪一本楚辞学著作?()A.贺贻孙《骚筏》B.林云铭《楚辞灯》C.汪瑗《楚辞集解》D.王邦采《离骚汇订》正确答案:贺贻孙《骚筏》3、《天问》追问历史,用力追问最多的是哪一个朝代?()A.夏B.吴国C.商D.周正确答案:夏4、屈原为什么要对天发问?()A.鬼神不听他的:“龟策诚不能知事。”B.众人不听他的:“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C.国君不听他的:“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D.亲朋不听他的:“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正确答案:鬼神不听他的:“龟策诚不能知事。”|众人不听他的:“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国君不听他的:“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亲朋不听他的:“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5、“天问”=对天诘问。()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天问》不是一部有次序的作品。()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第五章单元测试1、《惜诵》中提到“父信谗而不好”“行婞直而不豫”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悲剧遭遇?()A.晋献公之嫡长子奚齐;鲧B.晋献公之子夷吾;鲧C.晋献公之嫡长子申生;鲧D.晋献公之子重耳;鲧正确答案:晋献公之嫡长子申生;鲧2、《悲回风》有几次提到“水死”的子胥和申徒狄?()A.4B.2C.3D.1正确答案:33、《惜诵》中所要抒发的情感与忠君有关。屈原为什么会因为忠君而感到很疲倦伤神呢?()A.没有谁比自己更忠诚的,却被国君误会,还被指责忘记了自己地位贫贱。B.不能显示自己。C.因为忠诚于国君,遭到群臣的孤立。D.人生困境虽可按惯例摆脱,但又都不是符合屈原初心。正确答案:没有谁比自己更忠诚的,却被国君误会,还被指责忘记了自己地位贫贱。|因为忠诚于国君,遭到群臣的孤立。|人生困境虽可按惯例摆脱,但又都不是符合屈原初心。4、《涉江》中提到了屈原哪些奇服?()A.长铗B.宝璐C.切云冠D.虬驾正确答案:长铗|宝璐|切云冠|虬驾5、《怀沙》中,屈原在绝望中仍不免鼓励自己,抑制自己生不逢时的怨愤,自励自强,这些诗句有:()A.“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B.“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C.“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D.“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正确答案:“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6、屈原在章末写到伯夷的用意何在?()A.直接描写和赞美橘树的。B.屈原以共所周知的人物,来申明文章的意旨,赞美橘树的品格可以成为世之楷模。C.屈原从伯夷兄弟二人身上看到,他们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的气节,正类似于橘树之“深固难徙”的品格。D.表达振兴国祚的祈愿。正确答案:屈原以共所周知的人物,来申明文章的意旨,赞美橘树的品格可以成为世之楷模。|屈原从伯夷兄弟二人身上看到,他们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的气节,正类似于橘树之“深固难徙”的品格。7、屈原“思美人”,正是表达了对贤臣与明君的期盼,期盼楚国的君王在众多贤达的正确导引下实现“美政”。()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氾泭(fú古同“桴”)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惜往日》)这句话的意思是,骑马驰骋没有缰绳控制它,乘船顺流而下没有船桨和船舵,我们都知道十分危险,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度只凭管理者心中愚意治理,与这一样危险啊!()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下列关于《抽思》与《离骚》两文表达相似的句子列举正确的是()。A.《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抽思》:“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B.《抽思》:“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离骚》:“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C.《抽思》:“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D.《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抽思》:“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正确答案:《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抽思》:“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第六章单元测试1、在《远游》中他还感叹自己年纪老大,已入生命后期的诗句是()。A.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B.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C.惟草木之零落兮,恐年岁之不吾予。D.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正确答案: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2、《远游》中描写诗人当时自我外貌形象的诗句是()A.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B.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正确答案: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3、诗人之所以要远游主要是因为()A.诗人还有一线希望B.苦于时俗迫厄C.自伤老大无成D.企图成仙摆脱正确答案:苦于时俗迫厄|自伤老大无成|企图成仙摆脱4、屈原作品中有两次远游去国的描绘,这两次在屈原的哪些作品有描述()A.《涉江》B.《离骚》C.《远游》D.《怀沙》正确答案:《离骚》|《远游》5、《远游》提到“韩众”,便是此篇非屈原所作的“铁证”。()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远游》一诗确实流露出了道家“无为”的思想,但对此要进行具体分析。()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第七章单元测试1、《卜居》中与诗人对话者是谁?()A.巫咸B.郑詹尹C.渔父D.巫彭正确答案:郑詹尹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哪一篇作品?()A.《卜居》B.《渔父》C.《抽思》D.《橘颂》正确答案:《卜居》3、借“渔父”的“何故至于斯?”“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的层层追问,屈原引出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追求——深思高举、忧君忧民、独清独醒的人格追求和固持。()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渔父》全篇217字,以屈原与“渔父”对话为中心,分为“屈原出场—渔父与屈原两次对话——渔父与屈原不言而别”三个部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渔父》可以理解为一篇屈原在流放生命晚期借“渔父”视角的自我反思、自我抉择之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第八章单元测试1、关于《大招》的作者问题,东汉王逸记录:“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对此,本课程主讲老师的观点是:()A.司马相如B.屈原C.宋玉D.景差正确答案:屈原2、《大招》中描绘饮食用了多少句?()A.32B.29C.30D.25正确答案:303、《大招》全篇220句,可分三大层次,思路十分清晰。具体层次是()A.治民、用贤、盛世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