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
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
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
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
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
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
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
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
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
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
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
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
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
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
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
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
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
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
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Q)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
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
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
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
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
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
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
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
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
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
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
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
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
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
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
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
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
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
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
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身份(思想)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F.比较
三、赏析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
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
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
一夫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
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厂—情节(推动,
暗示,铺垫)―一人物(烘托,映衬厂一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
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B、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
推动情节发展。
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
四、归纳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硬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
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
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
⑶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
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
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技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
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
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
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
(1)分析小说的标题
常见的作用有:一、线索二、情节三、暗示四、主要人物五、内容六、事件
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2)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
写景法。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才隹动情节的发
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七、分析写作技巧
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Q)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
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
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⑦.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
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
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
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
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
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
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正在哪里”的文学观照
①"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经典的哲学命题始终萦绕在世人的脑
海中,引发阵阵沉思。其实,在这三个命题之中,还蕴含着另外一个命题,那就是"我正在
哪里"。"我从哪里来",是要理清自己的来路,寻根溯源;"我要到哪里去",是对未来走向
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展望自己的去路;"我是谁"试图解决"我"的本质性意义,是人向内用
力,对自身进行拷问。而“我正在哪里",是从外部的角度,让人确立自己的坐标和支点,
对所处的时代、时空进行精准的定位,摸清楚自己所处的外在环境,对人自身进行更为透
彻的审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文艺领域提倡现实题材创作,就是期待作家艺术家围绕"我正
在哪里"的命题进行艺术化的回答与阐释。
②书写过往,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有时看来是一件颇为快意的事,因为路径可能是
现成的,可以轻松上路,再运用好一些刚面世的新资料和现代化的新思维、新手段,总是
能留下一些新的发现或者新的思考,区别在于多与少、深与浅。
③书写未来,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一种无羁绊的放纵,竭尽全力地搅动自己的脑容量,去
对世界进行私人化、个性化的观察与开拓,只要无限地忠诚于自己大体上可行了。尽管"未
来已来",但更远的未来还在路上,还是可能歇口气的。
④而书写现在,却是一件棘手的事。大家都在场,都身处其中,绝对的"零距离",稍有
偏差和不符,就容易冠之"不真实""太离谱"的罪状。好不容易把事情梳理得纹路清晰,但
发展中的事实陡然拐弯,有了新的轨道,于是一切努力可能会显得有些陈旧,甚至有可能
成为一个笑话。
⑤"我正在哪里"的现实题材创作是难的。现实生活的话语方式、言说姿态已经发生了截
然不同以往的变化,再一味搬弄那一套“老古董",纯属无效劳动,甚至成为反面教材。但
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偃旗息鼓、败下阵来,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切实的行动,要有专业的敏
感,而走走过场,无异于隔靴搔痒,难有真收获、大收成。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直面时
代,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也是宿命。
⑥自然,现实题材创作不是对现实进行简单的搬运,而应该是一种创造,一种具有包容
性的创造。孙犁说过:"为人生的艺术,不能完全排斥为艺术而艺术。你不为艺术而艺术,
也就没有艺术,达不到为人生的目的。”现实题材创作不是单向的,而是复合的,要有大的
气度和胸襟。同时,有必要明确的是,现实题材创作本身并不意味着"高级",简单化地滑
入"题材决定论",以为只要是现实题材创作就有"豁免权",就天然地"高人一等"。现实题材
创作就是好的,这是一个伪命题,而以为篇幅长的、规模大的就好上加好,更不是一种好
风气。文艺创作是有水准要求的,是有自身发展规律的,是有一套完备的价值评判体系
的。任何文艺作品,都要经过这套评判体系的衡量,才能得出真正的斤两。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正在哪里"蕴含于三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之中,更强调从外部环境着手,确定自己在时
空中的位置,从而透彻地审视人自身的问题。
B."书写过往”强调翻出新意,"书写未来”强调个体发挥,而"书写现在"则具有不可预测性,
一味原样照搬,极有可能产生无效劳动。
C.“我正在哪里”的现实题材创作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现实生活随时在发生变化,创作
者稍有偏差和不符,很容易被人冠以各种罪状。
D.进行现实题材创作,是艺术家的使命,只要围绕"我正在哪里"进行艺术化的回答和阐
释,艺术家们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传世精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通过与三个经典哲学命题的对比,指出“我正在哪里"命题的本质特征,引出现实
题材创作要围绕这个命题来回答和阐释。
B.第②、③段导出“书写过往"和"书写未来"两个概念,揭示其特点并加以完全否定,与下
文"书写现在"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
C.第④、⑤段指出"书写现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醒艺术
家要直面现实,切实行动,完成使命。
D.第⑥段进一步论证现实题材创作应该是一种包容性的创造,要符合文艺创作自身的发展
规律,要经得起其价值评判体系的衡量。
(3)进行现实题材创作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述。
【答案】(1)D
(2)B
(3)①创作要直面现实中的变化,有切实的行动和专业的敏感。②创作要是一种具有包
容性的创造(或现实题材创作要有大的气度和胸襟)。③创作要禁得起价值评判体系的衡
量。
【解析】【分析】(1)D项,"只要围绕,我正在哪里,进行艺术化的回答和阐释,艺术家们
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传世精品”,根据原文"简单化地滑入'题材决定论',以为只要是现
实题材创作就有‘豁免权',就天然地'高人一等〃'可知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o
(2)B项,“揭示其特点并加以完全否定"曲解文意、表述绝对,根据原文"总是能留下一
些新的发现或者新的思考,区别在于多与少、深与浅”"只要无限地忠诚于自己大体上可行
了”可知并没有完全否定。故选B。
(3)第①段指出"我正在哪里"的命题,②③段导出"书写过往"和"书写未来"两个概念,
揭示其特点并加以完全否定。④⑤段指出"书写现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分析其产生
的深层原因,提醒艺术家要直面现实,切实行动,完成使命。⑥段以"同时"为界,现实题
材创作不是单向的,而是复合的,要有大的气度和胸襟。文艺创作是有水准要求的,是有
自身发展规律的,是有一套完备的价值评判体系的。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D;⑵B;
(3)①创作要直面现实中的变化,有切实的行动和专业的敏感。②创作要是一种具有包容
性的创造(或现实题材创作要有大的气度和胸襟)。③创作要禁得起价值评判体系的衡
量。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
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
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
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
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诸多人人生的过程、诸多人的生活,构成了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生毫无疑
问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人生,哪有文学。
另一方面,文学与人生,可以缩小到文学对每一个人生命的影响,或者说文学对每个人
的影响,而且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潜在的文学读者。有人说了,在农村里面有很多不识
字的人,他们是不是读者呢?我想他们尽管没有能力拿着一本有文字的书来读,但是他们
依然有别的办法来接触到文学,他们可以用耳朵听。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读者,只不过
读书的方法有区别。文学肯定会影响人,我们看很多人物的传记,其中写到某人看到某书
以后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我想即便是没有这样一种戏剧化的、
变革性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判断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借助我们头脑中许多
理论观念。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除了父母、老师的教育之外,更重要的就来源于阅读。我
作为一个写作者,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笔重若千斤,通过自己的写作,把自己对人生最宝贵
的体验写进去,对个性化的体验也写进去。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对人性当中善的方面、恶
的方面,尽可能的给予全面的呈现。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里面的人物才会充满典型性的
特点。只有这样真实的人物,才能够让人们受到感染,才能够让人牢牢记住,才能够对人
的生活有所启发。
(选自莫言在"中法诺奖得主对话”中的讲话,有删改)
(1)请简析"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2)文学对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依据文本,莫言认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如何写作?
【答案】(1)①人生是文学最重要的元素;②文学对每一个人(生命)都有影响。
(2)①影响(改变)人生方向;②影响判断力。
(3)①要慎重;②要融进自己对人生最宝贵和个性化的体验;③尽可能全面呈现人性的
善恶。
【解析】【分析】(1)第一段说“人生毫无疑问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人生,哪有
文学",第二段说"另一方面,文学与人生,可以缩小到文学对每一个人生命的影响,或者
说文学对每个人的影响”。
(2)这句话在文本第二段,"文学肯定会影响人”,然后到后面找具体的影响,一是"改变
自己人生的方向,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一是"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判断一个事
物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借助我们头脑中许多理论观念"。
(3)这一题的答题区间主要在最后一段。一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笔
重若千斤",一是"通过自己的写作,把自己对人生最宝贵的体验写进去,对个性化的体验
也写进去",一是"在写的过程中,对人性当中善的方面、恶的方面,尽可能的给予全面的
呈现”。
故答案为:⑴①人生是文学最重要的元素;②文学对每一个人(生命)都有影响。
⑵①影响(改变)人生方向;②影响判断力。
⑶①要慎重;②要融进自己对人生最宝贵和个性化的体验;③尽可能全面呈现人性的善
恶。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
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
"人生毫无疑问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人生,哪有文学""文学与人生,可以缩小到文
学对每一个人生命的影响,或者说文学对每个人的影响,而且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潜在
的文学读者",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
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文学肯定
会影响人,我们看很多人物的传记,其中写到某人看到某书以后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成
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判断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
借助我们头脑中许多理论观念",概括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
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先通读文本,逐段概括层意,抓住中心句,把
握作者观点。本题要抓住关键句"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笔重若千斤,通过
自己的写作,把自己对人生最宝贵的体验写进去,对个性化的体验也写进去”"在写的过程
中,对人性当中善的方面、恶的方面,尽可能的给予全面的呈现",概括即可。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苦吟:生命的艺术化
刘明华
文学创作有一个共通性的现象:那就是作者在创造时所遇到的"生产”困难。人们常常在
作品粗坯出现之后,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不到自己满意不罢休。最后呈现给世人的
作品,多是涵蕴着作者几许欢乐几许痛苦之作。
自声律问世之后,诗人对诗之“吟"的看重以及"吟”诗的风气是大超过往日了。声调之抑
扬、音韵之美感只有通过"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换个角度。声律论的产生与魏晋以来“吟
啸”的风气也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苦吟"现象大量出现在唐宋时期,无疑与律诗这一体制有
着直接的关系。从一般的吟诵到苦吟,反映的是欣赏与创作的关系。"苦吟"是一种创作状
态,它既有对声律的追求,又有对字义的选择。它正是带镣之舞的表现。
唐人中最早提出苦吟概念的不是杜甫,但最早进行这方面的实践,且取得极大成就的则
无疑是他,杜甫提出了“长吟"的概念。《解阿十二首》之六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
自长吟。"这里把"改"和"吟"连在一起,表明的是诗人创作的一种重要形态:边改边吟,边
吟边改,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而饶有意味的是,吟的和改的是"新诗”近体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位才气纵横诗如泉涌的天才常常来不及字斟句酌,对于律诗,他
是非不能也,不为也。当他写过少量律诗之后,便兴趣索然了,那种体裁对他确实是一种束
缚。因而,相传他写的《戏赠杜甫》说杜甫做诗太苦以致成了"太瘦生",也不是空穴来
风。
当然,杜甫的苦吟决不限于"新诗"。其创作过程中养成的刻苦写作态度必然会贯穿到他
所有创作中去。杜甫如此,整个诗坛也如此。于是,许多故事、许多感慨由此而生。一种
刻苦写作态度可能成为受罪遭难式的自我折磨,一种玩命式的呕心沥血,一种亢奋不已的
精神状态,一种自我为仇的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生命寄托。
苦吟诗人刻苦态度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苦吟本身又塑造了诗人的个性。大体而
言,刻苦吟诗的人中少有浪漫派。他们的行为多少有些乖僻,其风格也自成一体。孟郊自
称"积恨成狂痴",《唐才子传》记载卢仝"性亦古介僻"。痴、憨、狂、癖竟成了苦吟诗人
的共同性格倾向。
文人苦吟的意义在于生命的投入。元人杨载对此有一深刻认识:"古人苦心终身,日炼月
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曰,一生精力尽于诗,。"苦吟在本质上是诗人们对美的创造。
诗人在"吟"时,既有推敲之意,也有把玩之乐。而把一个字改来改去,为的是什么呢?是
服从声律的需要,还是为了使表达更准确?还是为了使意思更新鲜,抑或是为了作者想象的情
景更精彩?这样,在苦吟的过程中,就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更准确,一是更艺术。
苦吟诗人的认真态度,构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道风景。胡适说:"这样认真的态度,便是杜
甫以后的新风气。从此以后,做诗不是给贵人贵公主做玩物了,也不仅仅是应试应制的工
具了,做诗成了诗人的第二生命。"苦吟诗人们,创造着美妙的"第二自然",这是他们对文学
的贡献。
(节选自《丛生的文体一唐宋文学五大文体的繁荣》,江苏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在进行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后最后呈现给世人的作品,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几许
欢乐,几许痛苦。
B.欣赏者通过吟诵能够感受诗歌声调之抑扬、音韵之美感,"苦吟"却是一种创作状态,吟涌
到苦吟,反映的是欣赏与创作的关系。
C.以杜甫为代表的批诗人在其创作过程中养成的刻苦写作态度必然会贯穿到他所有创作中
去,而非仅限于新诗创作。
D.苦吟本身塑造了诗人的个性。这种刻苦写作态度可能令人自我折磨、呕心沥血,所以苦吟
诗人很少有浪漫派诗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以杜甫苦吟诗歌为列,不仅反映了苦吟"边吟边改”的形态,也论证了苦吟符合新诗
客观的创作要求。
B.文章以李白写过少量律诗之后,便兴趣索然为例,论述了律诗体裁对他确实是一种束
缚,体现了苦吟之法非人人皆能掌握。
C.文章引用了一些诗人关于"苦吟"的诗句,论述了古代诗人对苦吟现象的认识,使文章的
论述更加充分、有力。
D.文章结尾引用胡适的话,论述了苦吟态度改变了诗歌创作的风气,强调了其对文学的贡
献,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3)诗歌创作过程为何会出现苦吟”现象?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1)A
(2)B
(3)①诗人面临创作困难,需要反复打磨。②近体诗体制及声律的客观要求。③诗人借
助苦吟实现生命的寄托。④实现对美的创造,获得艺术的乐趣。
【解析】【分析】(1)A项中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几许欢乐,几许痛苦"不正确。原文第
一自然段说“最后呈现给世人的作品,多是涵蕴着作者几许欢乐几许痛苦之作"。而且苦吟
后的作品"更准确","更艺术",不是使读者感到痛苦。故选A。
(2)B项中说"文章以李白写过少量律诗之后,便兴趣索然为例,论述了律诗体裁对他确
实是一种束缚",结合全文文意及第四节内容可知这一例子实际是突出杜甫苦吟的创作态
度,并非表现李白受律诗体裁束缚。故选B。
(3)根据第1节中“那就是作者在创造时所遇到的,生产,困难。人们常常在作品粗坯出现
之后,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不到自己满意不罢休"可推断出原因之一,是诗人面临创
作困难,需要反复打磨。根据第2节中"而,苦吟,现象大量出现在唐宋时期,无疑与律诗这
一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既有对声律的追求,又有对字义的选择。"可推断出原因之
二,是近体诗体制及声律的客观要求。根据第5节"其创作过程中养成的刻苦写作态度必然
会贯穿到他所有创作中去。杜甫如此,整个诗坛也如此。……一种玩命式的呕心沥血,一种
亢奋不已的精神状态,一种自我为仇的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生命寄托。”从中能推断出原
因之三,是诗人借助苦吟实现生命的寄托。根据第7节"其苦吟在本质上是诗人们对美的创
造。诗人在,吟,时,既有推敲之意,也有把玩之乐。"从中能推断出原因之四,是实现对美
的创造,获得艺术的乐趣。
故答案为:⑴A;⑵B;
⑶①诗人面临创作困难,需要反复打磨。②近体诗体制及声律的客观要求。③诗人借助
苦吟实现生命的寄托。④实现对美的创造,获得艺术的乐趣。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
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
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
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
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
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3)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
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
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
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
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不仅仅拘泥于
经济领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领域都应包含在内。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
仅限于物质财富领域,而是对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诉求。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
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
向。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
会有差别。坚持渐进共享,要做到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既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又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可承受能
力,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摘编自《习近平阐释共享发展理念》)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类共享经济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
展,对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共享经济理念受热捧是基于两种优势:闲置资源
的社会化再利用,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但是,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快速成
长过程中也面临治理手段跟不上发展形势等问题。新生事物发展总是领先于当时的法律法
规,创新就可能导致相关监管规则滞后。对其引发的各类问题,既要重视并加以解决,又
不能因噎废食。共享经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将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效配
置,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监
管工作应当及时跟进、积极探索,既鼓励创新创造,又注意防范负面影响。通过共享实现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
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
(摘编自《让共享经济走好未来的路》)
材料三:
2016年11月,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成都,仅时隔4个月,成都提出"3+7+N”协商管理
制度,"N"意味着共享单车的管理不再只是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分内事”,共享单车企业能
够也丛须广泛参与其中。共享经济需要"共同治理",这或许也是“成都模式"新一轮探索的
重要价值。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运输处接管共享单车的监管事务后,副处长李乔成为了政
府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之一。他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能,就是要随时保持对企业
的关注。若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风险,他们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寻找对策。
共享治理的作用也体现在统筹社会资源,更高效推进城市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在
成都,市交通委员会与城管等部门在共享单车协调供应、规范停放等方面进行合作,由各
共享单车企业主导,"单车猎人”等社会团体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
(摘编自《以共享推动城市发展》)
(1)下列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发展速度太快是原因之一。
B.共享经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配置。
C.共享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既要鼓励创新创造,又要注意防范负面影响。
D.共享经济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
B.共享不限于经济领域,需要满足人民对社会生活多个领域的多样化诉求。
C.共同治理的"成都模式”是高效推进城市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的探索。
D.共享经济要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3)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D
(2)A
(3)①树立全民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②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
现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③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
会团体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1)D项,"共享经济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
式,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错误,选项对共享经济具有真正活力的原因概括不全,材料二说
的是"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
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可见应该有两个原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
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故选D。
(2)A项,"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共建的过程也是共
享的过程",可见二者并非先后的顺序。故选A。
(3)本题问的是"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如材料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
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坚持
渐进共享,要做到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材料二"共享经济
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将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效配置,符合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监管工作应当及时跟进、积
极探索,既鼓励创新创造,又注意防范负面影响。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
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材料三"共享治理的作用也体现在统筹社会资源,更高效推进城市
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材料三成都的成功经验,“共享经
济需要‘共同治理',这或许也是‘成都模式'新一轮探索的重要价值。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运
输处接管共享单车的监管事务后,副处长李乔成为了政府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
之一。他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能,就是要随时保持对企业的关注。若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
倒闭风险,他们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寻找对策",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故答案为:⑴D;⑵A;
⑶①树立全民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②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
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③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
团体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
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
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
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
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
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
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
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
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
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磨
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
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
的。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
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
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
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我爹送来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
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
"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
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
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
"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
的大路上去接爹。一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
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
走。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
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到。"
早晨下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
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撞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指着那人影:"是吗?"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爹!"
天尽头有一回声:"哎!"
“找到了吗?”
"找到了,小子!"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大喊大叫向前扑。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只是向前跑,跑
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找到了。"
“在哪儿呢?”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爹小心解开腰中蓝
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我抢过来,书还
发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
"是是,是《世界地理》。”
爹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
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
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
爹仍是笑,把脚收回去:"没啥,没啥。"
李爱莲眼中也涌出了泪:"大伯,难为您了。"
我说:"您都六十五了。"
爹还有些逞能:"没啥,没啥……”
爹接着郑重地说:"你表哥说,这本书不好找,是强从人家那里拿来的,最多只能看十
天,还得给人家送回去。"
我们也郑重地点点头。
爹又说:"你们看吧,要是十天不够,咱不给他送,就说爹不小心,在路上弄丢了。"
我们说:"十天够了,十天够了。"爹爬起身,准备从另一条岔路回家。我说:"爹,您歇
会儿再走吧。”
爹说:"说不定你娘在家早着急了。”
看着爹挪动着两只脚,从另一条路消失。我和李爱莲捧着《世界地理》,又高兴起来,
你看看,我看看,一起向回走。并约定,明天一早偷偷到河边集合,一块来背《世界地
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高考前突然传来要考世界地理的消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
下文爹为"我"去借书作铺垫。
B.小说大量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
口,掏出……”不加修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精准传神。
C.第二天早晨"天色渐渐亮了”,既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也起到调节叙述节奏的
作用,使情节故事有张有弛。
D.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有着乡下人的
朴实、自然,又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易于打动人心。
(2)小说重点突出了"爹”这个人物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爹”寻书路上的艰辛?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爱子心切。为了儿子,六十五岁的爹愿意徒步一百八十里去取高考复习资料。②
信心十足。父亲不惧路途遥远,表示一定能找到书并准时回来。③坚强倔强。长途跋涉以
至于双脚都走出了血泡,他却不以为意。
(3)①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②通过"一只血脚”等从侧面表现出老人一路跋涉的艰
辛,表现出一片深沉的父爱。③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老人路上的艰辛"我"
并未亲见,这样处理更真实自然。
【解析】【分析】(1)C项,"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错,"天色渐渐亮了”是对漫
长的等待时间的具体化描写,故C错误。故选:Co
(2)据"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我说:‘可您不会骑车
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说
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
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可以看出
父亲爱子心切。为了儿子,六十五岁的爹愿意徒步一百八十里去取高考复习资料。同时也
可以看出他信心十足。父亲不惧路途遥远,表示一定能找到书并准时回来。“爹看着我们兴
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一片殷红殷红的
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己
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爹!‘我惊叫。爹仍是笑,把脚收回去:‘没啥,没啥‘李爱莲眼中
也涌出了泪:‘大伯,难为您了。‘我说:‘您都六十五了。’爹还有些逞能:‘没啥,没啥......
可看出父亲坚强倔强。长途跋涉以至于双脚都走出了血泡,他却不以为意。
(3)这篇小说的中心情节就是寻找复习资料,但小说主要写了找资料之前和找到资料之
后,而对于寻找资料的过程却没有提到,从内容安排的效果来看,这属于艺术上的“留
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至于寻找过程到底如何,作者以"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
泅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
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这一细节侧面表现寻找路途的艰辛,表现父
亲对子女之爱的深沉;从小说的叙述视角来看,采取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来写,那么
父亲寻书的情况应是"我"所未见的,所以小说这样处理更合乎情理。
故答案为:⑴C;
⑵①爱子心切。为了儿子,六十五岁的爹愿意徒步一百八十里去取高考复习资料。②信
心十足。父亲不惧路途遥远,表示一定能找到书并准时回来。③坚强倔强。长途跋涉以至
于双脚都走出了血泡,他却不以为意。
(3)①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②通过"一只血脚”等从侧面表现出老人一路跋涉的艰
辛,表现出一片深沉的父爱。③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老人路上的艰辛"我"
并未亲见,这样处理更真实自然。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
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弄清文中的形象特征以及塑造形
象的方法等,然后逐项分析选项所涉及到的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注意选项在表述时用到
的关键词语,然后回归到原文相关的答题区域进行对照比较。
⑵此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文本中查找所有的对人物所
作的各种描写,比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各种细节刻画等,还
要注意对人物所作的侧面描写,然后逐一分析这些描写所表现的人物的特点,最后加以概
括。作答时,注意先概括性格,再举例分析。
③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构思和艺术魅力的鉴赏能力。题中要求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
意,即要求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可根据小说的内容和文体特点,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
塑造、主题的表现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回答。这类试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先明确观点,
然后结合内容、结构及主题来陈述自己的理由。本题是个性化开放试题,明确观点后,结
合文本能自圆其说阐述理由即可。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项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广告投放与媒体合作合同2篇
- 店铺法人更换合同(2篇)
- 医院股份协议书
- 商事公司合同(2篇)
- 古玩购销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合同
- 专业婚姻介绍所服务合同
- 广告代理服务计划
- 计算机设备维护服务合同
- 2024茶山茶叶种植基地合作协议
- 北京市朝阳区农村集体资产租赁合同书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初中道法】增强安全意识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年广州市白云区在珠海招聘中小学事业编制教师笔试真题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松香药芯焊锡丝行业产销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开发模式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绿化设计合作协议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竞赛题库
- 学校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汉字文化》活动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