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教学过程【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引入】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p3图8-3【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大、硬度大。【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阅读】教材p3表8-1【讨论】教材p4讨论。【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投影】“金属之最”【过渡】你们家里用的高压锅是什么金属做的?是纯铝吗?【讲解】其实是铝的合金,因为铝的合金比纯铝的坚硬。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仅用纯金属是不够的。为此,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制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合金。【板书】二、合金【过渡】合金是什么呢?【板书】1.合金:把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介绍】如我们熟知的钢铁就是一种合金。它实际上是含有少量碳及其他金属的铁,与纯铁相比,钢有许多优良的性能、用处非常大。这就像厨师炒菜时那样,若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便可改善菜的色、香、味,并会使菜的营养价值更高。【过渡】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板书】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的差异。【实验】实验8-1【结论】学生填表,得出结论。【板书】(1)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的颜色鲜艳(2)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们的金属【过渡】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相比,还有何特点呢?【阅读】p5的第二个表。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板书】(3)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讲解】合金与它的组分金属相比,还往往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如不锈钢就比普通的铁耐腐蚀;铝合金比铝耐腐蚀;黄铜比纯铜具有更好的抗腐蚀能力。【板书】(4)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各组分金属【总结】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合金往往比组成它们的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金属,大多数属于合金。【板书】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过渡】下面就是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阅读】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表格【过渡】合金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金属和合金一直在被不断的发现和应用。例如,钛和钛合金就是近30年来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板书】4.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播放相应的录像带或VCD】【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习题1、2,习题5、6教学反思: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及置换反应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2)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2、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概念。难点:金属化学性质的初步探究。【导入】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缺容易生锈?这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反应【提问】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铁丝、铝片、铜片的颜色,这些金属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回忆】镁条、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用砂纸打磨铝片和铜片,在空气中加热铝片和铜片,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1、化学方程式:2Mg+O22MgO3Fe+2O2Fe3O4△4Al+3O2=2Al2O32Cu+O22CuO【提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板书】2、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提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提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多媒体展示】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板书】3、金属活动性:镁>铝>铁>铜>金【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因此不宜用钢刷等来擦洗铝制品。【提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板书】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镁、锌、铁、铜与酸反应【投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金属现象速度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学生完成实验,并讨论、交流。【问题】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板书】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③Fe+2HCl=FeCl2+H2↑【板书】1、金属活动性:Mg>Fe>Zn>Cu【提问】根据反应现象,实验室制取氢气应该选取那种金属作反应物?说明: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问题】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板书】2、置换反应的定义,A+BC=AC+B【投影】练习: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作业】课本P177第5小题教学反思: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3)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2)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2、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复习】1、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Mg+2HCl=MgCl2+H2↑Fe+H2SO4=FeSO4+H2↑2、怎么判断金属活动性?(1)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反应,其活动性越强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导入】金属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展示】铁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完成下表:药品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铜与硫酸铝溶液【板书】三、金属与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丝表面出现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Cu+Al2(SO4)4----×【讨论】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属于那种反应类型?【回答】都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置换反应。【问题】同学们刚才实验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归纳】铝能置换出铜、铜能置换出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板书】活动性:Al>Cu>Ag【过渡】科学家做了许多上述类似实验,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板书】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记忆方法:按五言格式训练学生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设问】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什么用呢?【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练习】课本p135、6、7题。【课堂小结】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作业】第177页7题、8题。教学反思: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教学过程:【引言】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板书】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板书】一、金属资源概况【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阅读】请学生观看课本p14的图片。【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怎样呢?请大家看课本p14“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提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回答】铁、铝、铜等。【追问】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阅读】课本p15图片【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板书】二、铁的冶炼【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阅读】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观看图8—20(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练习】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板书】1、反应原理:Fe2O3+3CO3CO2+2Fe【阅读】p16的图片【讲解】注意: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讲解】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板书】2、设备:高炉3、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要考虑杂质问题。【板书】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投影】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的质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投影】解:方法一:(见课本)方法二:设: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1121000t×80%x×96%X=583t。答: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课堂练习】习题4【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金属资源概况、铁的冶炼及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等知识。【布置作业】习题3、5教学反思: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1.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2.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教学难点]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投影】资料: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资料二: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展示p19图片8-25.【讨论】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1题可能的回答有:(1)使金属制品的寿命缩短。(2)作为量器,将影响到其精确度。(3)金属制品锈蚀,会影响其美观程度。2题可能的回答有:(1)金属资源短缺时,将会使好多金属冶炼厂因缺乏原料而倒闭,工人下岗。(2)人们设计好的金属制品将会因原料短缺而无法付诸实践,即心想事不成。(3)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多是金属制品。若金属资源短缺,它们的数量将急剧减少,从而影响人们的交流和旅行等。(4)金属资源短缺虽会影响人类对金属制品的使用,但它却可以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好的替代品。【引入】因此,保护金属资源也就成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板书】四、金属资源保护【过渡】防止金属腐蚀是我们保护金属资源的有力措施。【板书】1.金屑的腐蚀和防护【过渡】金屑腐蚀是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就让我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制品为例来探究铁制品的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介绍】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投影】课本p18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图【板书】(1)铁制品锈蚀条件: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锈蚀。【讲解】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设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铝的作用。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回答】不能。【讲解】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具有吸水性,它能让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穿过它的空隙,不断向里层渗透,继续跟铁反应,直至铁被完全锈蚀。故铁锈反而能加速里层铁的生锈。【板书】(2)铁制品的防护措施【讲解】铁制品的锈蚀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锈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铁制品锈蚀。【讨论】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回答】刷漆、涂油脂、镀其他金属等。【过渡】上面我们讨论了铁制品的腐蚀和防护。对于金属资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使金属资源得到保护呢?【板书】2.金属资源保护【板书】(1)防止金属腐蚀(2)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3)合理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代用晶【讲解】金属资源不可再生,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资源呈日益短缺之势,故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铁制品腐蚀和防护,同时讨论了金属资源的保护问题。【布置作业】习题l、2、6教学反思: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学习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引入】这五种液体都属于溶液,那么什么溶液呢?学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回答】1.各部分完全相同。2.没有析出沉淀。【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板书】一、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回答】分解其他物质的作用。【板书】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交流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教师指出】这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回答】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学生发言】1、可以用肥皂水洗。2.用洗衣粉洗。(教师给予鼓励)【引导】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实验】活动与探究二:【互相交流】学生完成p27表格内容。【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活动与探究三”。【实验】活动与探究三:乙醇溶于水实验用品:乙醇、高锰酸钾水溶液(高锰酸钾起显色作用,便于观察)、试管、胶头滴管【交流讨论】完成p28表格内容。【结论】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讲解】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板书】3.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液一液互溶:量多为溶剂,量少为溶质。通常:水是溶剂【设问】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回答】汽水。【提问】我们了解了溶液、溶质,溶剂及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溶液的用途。【学生发言】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2.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若溶液中有水,一般水是溶剂。【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3教学反思: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习情境】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设问】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发言】(教师给予鼓励)【解释】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层遇冷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冻在一起。【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过渡】下面我们进行活动探究,解决以上问题。【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方案:。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M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展示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并描述实验结论)【探究情况】(选一组探究情况)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结论: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板书】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那把油放入水中会不会形成溶液呢?【实验】活动探究四【观察记录】学生完成p30表格内容。【提问】这样的液体稳定吗?【回答】不稳定。【引导】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那什么是乳浊液?【板书】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设问】为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洁精的试管容易洗干净呢?【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又能随水流走。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设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发言】1.用洗衣粉洗衣服。2.用洗发水洗头。3.洗餐具时加入洗洁精效果较好。【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总结】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现象。【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我们还学习了乳浊液与乳化现象。【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4、52、家庭小实验——清洗餐具教学反思: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正确理解溶液的饱和与浓稀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吗?【学生发言】1.能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实验】实验9-5、9-6【学生观察、讨论】【结论】1.温度一定时,一定量溶剂中溶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2.溶剂量一定时,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提问】上述结论中“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就不能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板书】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设问】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能否溶解?【小结】演示实验: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提问】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讨论、总结】【板书】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少量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溶解是不饱和溶液;反之,则是饱和溶液。【实验】给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3、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的方法:(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2)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提问】回想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分析、讨论】以刚才配制的食盐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为例讨论。【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情况下:【提问】溶液因含溶质的多少还可以分成溶液和稀溶液,但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实验】10亳升水+2克食盐,10亳升水+0.1克氢氧化钙,分别振荡静置。【归纳】食盐溶液是浓溶液,但不饱和;而氢氧化钙溶液是稀溶液,却是饱和的。溶液的“稀”、“浓”是相对的与温度无关,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二者无必然联系。【板书】三、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思考】同一物质而言,相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哪个浓度大呢?【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7、8教学反思: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初步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回答】略。【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明白: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溶解的限度。【讲解】化学上用溶解度来表示这种限度。什么是溶解度呢?【阅读】课本p36第一段。【板书一、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指在水中的溶解度)【讲解】溶解度这一概念要注意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温度。【板书】2.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3.影响因素:温度。【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过渡】我们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请看下面的资料。【阅读】p36页资料卡片【板书】4.溶解度的分类【比一比】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板书】难容微溶可溶易容0.01110g【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投影】表9-1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讲解】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表示方法。【探究】课本p36的探究。【结论】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①查找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②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3.列表法数据精确,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板书】5.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讨论】p38讨论【板书】二、气体的溶解度:1、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增大压强,溶解度增大。2、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课堂练习】1.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学生回答】1.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2.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①水受热时有气泡冒出。②鱼塘水中溶氧量减少,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知道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3、4、9教学反思: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复习】1、溶液由哪些部分组成?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回答】1、由溶液、溶质、溶剂组成。2、m(溶液)=m(溶质)+m(溶剂)【学习情境】实验9-7【问题】你能判断它们的浓稀吗?【回答】能,颜色越深浓度越大。【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浓度。那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呢?【介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板书】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p%=)【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学生活动】填写p42表格。(0.5%,2.4%,9.1%)【小结】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准确知道各溶液浓度的大小。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演示】实验9-8【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完成p43表格内容。(10%,20%)【讲解】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还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如20%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占20%,水的质量占80%。【讨论】p43讨论。【结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注意:饱和溶液是这种温度时能配制的最浓的溶液。【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计算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种类型的计算。【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阅读】课本p43例1.【讨论】由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怎么求溶液质量?【小结】m(溶质)=m(溶液)×p%【设问】上述计算属于哪种类型?【板书】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课堂练习】课本p45习题4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跟物质的质量进行有关计算,不能直接跟体积进行计算,必须先把体积换算成质量,才能进行计算。体积换算成质量:m(溶液)=v(溶液)×ρ(溶液)解:m(NaOH)=500mL×1.1g/cm3×10%=55gm(水)=500mL×1.1g/cm3-55g=495g【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两种简单的计算。【布置作业】习题1、3、7教学反思: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2)理解改变溶液浓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板书】改变溶液浓度的方法:(1)增大浓度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浓溶液(2)减小浓度的方法:增加溶剂,降温结晶,加稀溶液【过渡】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投影】例题1(课本例题2)【讨论】1.稀释前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2.稀释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结】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98%=(50g+x)×20%x==195g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4例2解答。【课堂练习】1.课本p45习题3;2.把3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880g2.6%)【投影】例题2:某实验室需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回答并板书】m(溶质)=v(溶液)×ρ(溶液)×p%【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5000g×20%=1.19g.cm-3×x×38%,x≈2211mL。答:需38%的盐酸221lmL。【投影】例:3:用A、B、C、D四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①向A烧杯中加入10g硝酸钾(全部溶解);②B烧杯中加入10g水;③向C烧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钾溶液;④将D中溶液蒸发10g水。计算上述形成的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2.原溶液发生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解析:A中:原来:m(溶液)=90克,m(溶质)=m(溶液)×p%=90克×10%=9克现在:m(溶质)=9克+10克=19克,m(溶液)=90克+10克=100克增加10克溶质后:p%==×100%=19%B中:9%;C中:9.6%;D中:11.25%解:略。【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课本习题8教学反思: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2)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复习】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投影】区别和联系: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示意义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任一溶液的浓度大小条件一定温度不定温度状态饱和状态可饱和可不饱和单位g无单位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填写上表)【提问】两个概念间有何联系?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讲解】在饱和溶液中,无论多少饱和溶液,其中m(溶质)/m(溶剂)=溶解度/100g或m(溶质)/(溶液)=溶解度/(溶解度+100g)。【练习】1.把40g20%的食盐水倒出一半,剩下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是。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则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答案】1.20%2.52.4%【过渡】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板书】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例题1:(课本p45习题6)分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时,一般只有溶质参加反应。盐酸中只有溶质HCl参加反应。解:略。【投影】例题2:(课本p45习题5)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解:设100g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13gxx=19.6gH2SO4%=×100%=19.6%。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拓展】(例题2改编)例题3: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计算:(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设反应后产生H2的质量为x,产生ZnSO4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161213gyxX=0.4gy=32.2g(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g+100g-0.4g=112.6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2.6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基础训练教学反思: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难点]配制溶液的有关计算。【引入】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怎么操作?【引导分析、讨论】【板书】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实验1】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g,水g。解:m(NaCl)=50g×6%=3gm(水)=50g-3g=47gv(水)=47g÷1g/cm3=47cm3=47mL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4.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实验2】用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g(体积mL),水g。解: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50g×3%=6%xx=25gv(溶液)=25g÷1.04g/cm3=24cm=24Mlm(水)=50g-25g=25g合25mL2.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和均匀。4.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总结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还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教学反思: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遇酸碱的变色规律。(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知道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遇酸碱的变色规律。2.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知道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遇酸碱的变色规律。教学过程:【回忆】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回答】如:醋酸、盐酸、硫酸、果酸、柠檬酸等。【设问】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设问】哪些物质是碱性的?【回答】如:碱有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回想】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了颜色?【学生回答】1.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是碳酸改变了溶液的颜色。【引导】我们怎么确定一种溶液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实验】(投影展示)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白醋红色无色苹果汁红色无色石灰水蓝色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红色【展示与交流】实验结果【设问】分析实验结果,根据你刚才的设想能确定哪些物质是酸,哪些物质是碱吗?【回答】食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板书】一、酸碱指示剂1.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2.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讨论】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板书】3.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总结】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3)试验指示剂在上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指示剂(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交流]】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哪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较好。【反思】通过上述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言】如:1.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2.我们要养成从生活中搜集化学资料的习惯。【联想】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学生讨论发言】花可以制备指示剂,所以花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会显示特殊的颜色,不同的花在各自的生长环境中颜色各异,所以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熟悉了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碱中的变色规律,并能利用这一点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业】习题2、3在家里收集果汁、肥皂水、洗洁剂的水溶液、洗发水的水溶液等,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教学反思: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酸与金属盒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的性质和用途。【板书】二、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填表】学生边观察变填写下表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瓶口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气味刺激性气味无味密度常用浓盐酸(37%-38%)1.19g/cm3常用浓硫酸(98%)1.84g/cm3【教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过渡】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阅读】p52表格(强调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讲解】除了盐酸、硫酸以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HNO3)、醋酸(CHCOOH)等。另外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物质中也含有酸。如水果中的柠檬酸。【板书】(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COOH)组成特点:H+酸根【过渡】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看了下面的实验,你就会明白了。【实验】(投影展示)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用玻璃棒蘸浓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酸滴到一小块布上【现象】纸上留下黑色的字迹;小木棍上被浓硫酸触及的部位变黑;布料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已破烂。【设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知道浓硫酸有什么特点?【回答】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板书】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讲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过渡】实验室中一般不用浓硫酸做实验,常用稀硫酸。那么如何稀释浓硫酸呢?【演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并让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设问】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感到比较烫。这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设问】能否将上述实验稍作调整,将水注入浓硫酸里?【回答】不能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里。【讲解】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板书】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过渡】前面我们探究了几种酸的物理性质,下面来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填写】课本p54表1、表2【讨论】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都产生H2)【实验】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硫酸Fe2O3+3H2SO4====Fe2(SO4)3+3H2O【讨论】①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生成H2O)②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不能,铁会继续跟酸反应。)(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板书】3、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小结】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几种酸的性质,体会到了酸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另外还总结出了酸的化学性质。【作业】习题3、6教学反思: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引入】上节课探究了酸的性质,下面我们来探究几种碱的性质。【板书】三、常见的碱1、几种常见的碱【实验】用表面皿裝几粒氢氧化钠固体,让学生传阅。(提醒学生切勿用手接触。)【填表】实验现象分析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潮湿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水分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温度较高溶解时放热【讲解】1.潮解2.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烧碱。使用时要十分小心。3.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板书】(1)氢氧化钠①潮解:②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烧碱。【介绍】氢氧化钠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板书】③氢氧化钠的用途【过渡】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也是一种重要的碱,下面我们简单了解它的性质。【实验】10-6【填表】学生边观察边填表。【板书】(2)氢氧化钙①氢氧化钙白色粉末状,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叫石灰水。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有腐蚀性。③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反应:CaO+H2O====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④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用途。【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酸的化学性质。那碱会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活动与探究】课本p56的探究内容(1)回忆指示剂与碱反应显示的颜色。(2)①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发生下列反应: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讨论】上面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讲解】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这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特点是都由金属元素与原子团组成。原子团:CO2→CO3原子团、SO2→SO3原子因、SO3→SO4原子团(氧原子数增加1个)。所以:2NaOH+SO3====Na2SO4+H2O【板书】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实验】采用导电仪分别试验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结果】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而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均能导电。【设问】这些溶液为什么能导电?【联想】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回答】金属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子,电子带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定向运动产生电流。【设问】金属能导电是带电电子的原因,溶液也是如此吗?【讲解】(用FLASH动画展示下述过程)溶液到店的原因。【分析】比较上述物质的解离情况,试分析酸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讨论】学生讨论、总结。【板书】四、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所以碱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习题1、4、5教学反思: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复习】酸、碱各自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入】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讲解】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l====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Ca(OH)2+2HCl=CaCl2+2H2O2NaOH4+H2SO4====Na2SO4+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讨论】【学生发言】【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板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过渡】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引用呢?【阅读】课本p61的有关内容。【板书】3.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提问】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碚区恒温配送合同范例
- 研发产品合作合同范例
- 冬枣大棚搭建合同范例
- 二零二四年广告投放战略合作合同
- 明星解约合同模板
- 二零二四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居间合同
- 服务短期合同模板
- 瑜伽前台客服合同模板
- 昆山危化品运输合同范例
- 正规私人租房合同模板
- 2024年代理要账居间协议合同范本
- 2024污水处理厂运营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农业卫星数据服务行业发展战略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银行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
- 《基础会计》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PPT用中国地图(可编辑)
- 增粘树脂对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