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医学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_第1页
行为医学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_第2页
行为医学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_第3页
行为医学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_第4页
行为医学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人类行为的生物

学基础与社会化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发展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一节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遗传与人类行为二、大脑与人类行为三、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一、遗传与人类行为(一)基因与遗传基因(gene):在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存在着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物质,由这些这些DNA组成的很小的单元,称之为基因(gene)。基因负载着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这些蛋白质调节着身体的生理过程并表达表征特征。※人类行为遗传学(humanbehaviorgenetics)是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解释人类复杂的行为现象的遗传机制为其研究的根本目标。※传统行为遗传学认为: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negene,onedisorder,OGOD)。※现代行为遗传学认为:

人类的复杂行为的遗传因素主要受多种基因(polygenic)影响,这种多基因系统里的基因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二)遗传与环境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众多作用大小不一的基因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都以高度复杂的方式交互作用而影响生物体和行为发生与变化。这种累加和交互作用只决定某种病理性行为发生的倾向性及易感性,而并非因果关系。(三)遗传与行为计量遗传学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影响着包括行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复杂性状,遗传变异对大多数复杂性状的影响的遗传度估计值(heritabilityestimate,H)大多0.4~0.6之间。全新的研究理念:发展“系统”层面的纵向差异研究方法。从复杂行为的现象学层面入手,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心理学、行为学层面的宏观表现,分层阶地向纵深发展到行为神经科学,再发展到在行为遗传学层面,探讨先天基因型对行为的调控及先天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二、大脑与人类行为

※联合皮质

是与人类行为联系最为密切的大脑皮质,它将感觉皮质传递来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其传到运动皮质,从而控制行为。联合皮质包括顶叶联合皮质、颞叶联合皮质和前额叶联合皮质三个部分。(一)前额叶皮质与人类行为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cortex,PFC)是最高级别的联合皮质,在个体发育过程过程中,前额叶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晚成熟的结构。前额叶皮质在许多脑的高级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它也是情绪中枢通路的重要环节之一。注意方面低觉醒、分心等不能抑制本能驱力,容易丧失传统的道德约束

对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失语症

行为不灵活性,持续或重复旧行为缺乏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能力

工作记忆受损,产生记忆障碍能动性方面运动减少或运动过多前额叶皮质受损前额叶受损的症状表现(二)颞叶与人类行为颞叶(temporallobe)位于大脑外侧裂(fissureofSylvius)之下,外侧面被颞上沟和颞中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三个部分,部分颞下回在颞叶底部。大量研究表明,颞叶皮层不仅在听觉信息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存在复杂的视觉与动觉的信息加工以及多种信息存贮的记忆功能。颞叶受损的症状表现颞叶受损视知觉障碍记忆障碍颞叶癫痫(三)顶叶与人类行为

顶叶较小,包括Brodmann5、7、39和40区,位于额叶、颞叶和枕叶之间,在功能和解剖上与额叶、颞叶以及枕叶有着密切的联系。顶叶在人的触知觉及空间知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顶叶受损的症状表现:触知觉方面,为丧失通过触觉来识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触觉失认)。在空间知觉方面,①不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经常来往的道路或场所;②不能正确穿着衣服;③半侧空间忽视;④空间构成失行。三、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神经递质是一种经突触前膜释放后立即与相应的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继而产生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高或降低的化学物质。它们对运动控制、记忆、情绪、动机等许多脑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主要起着兴奋神经元的作用。它与记忆功能关系密切;乙酰胆碱和多巴胺动态失衡,会导致帕金森病;同时,乙酰胆碱在药物依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dopamine,DA):主要分布在中脑和间脑,能够影响大脑的精神、情绪状态,对行为的管理很重要。同时研究发现中枢多巴胺系统对冲动决策也有重要影响。5-羟色胺(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5-HT必须通过相应的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激活的受体不同产生的反应不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合成NE的主要胞体是位于第四脑室底的蓝斑。去甲肾上腺素在多种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如觉醒、认知功能、调节血压等。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异常与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乏/多动症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人类行为的发展一、各年龄段行为特点二、男女行为的特点及差异

人类行为的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种族发生发展过程中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二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期内行为上产生连续性和扩展性改变的过程。

人类行为发展的特点: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早期行为发展极为重要;行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一、各年龄段行为特点(一)婴儿期行为特点全身动作和大动作的发展

手运用技能的发展婴儿言语发展:简单发音连续音节咿呀学语说出有明确的词依恋关系和早期社会行为的建立认知方面得到初步发展(二)幼儿期行为特点游戏在幼儿期行为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熟练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认知方面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性占主导,而随意性和抽象逻辑性初步发展。思维方式上主要是表象性思维,而在幼儿的中后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幼儿初期基本完成情绪分化。性别认同上,3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4~5岁,性别稳定性形成;6~7岁,性别一致性形成。有了初步的同伴关系(三)儿童期行为特点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口头语言不断发展,发音更加准确,词汇更加丰富,且在形式上,独白语言迅速发展;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认知方面,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老师和同学,但关系已由依赖走向自主。亲社会行为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攻击性明显减少。(四)青少年期行为特点

生理方面: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思维方面: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且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初中生思维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非常明显,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情绪方面: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两面性。(五)成年期行为特点成年早期人际关系:形成既求友谊又甘愿孤独的矛盾心理。社会角色转变。认知方面:更趋于灵活,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成年中期生理方面机体功能开始衰退,更年期综合征、性功能水平下降、威胁生命的疾病等几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智力方面晶体智力继续上升,而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自我意识中年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关注。成年晚期认知方面感知觉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情绪方面人到老年,由于一系列生理机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他们常常体验到冷落感和孤独感,且容易产生疑虑感和忧郁感。个性方面人到老年会变得小心、谨慎、固执和刻板。二、男女行为的特点及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思维、智力、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性格习惯、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不一致,使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社会做出不同的角色贡献。男女差异主要表现:生理方面:生理解剖上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性染色体不同;体内雄雌性激素含量不同。认知过程差异:男女认知过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能力几个方面。男女在智力发展上,14岁以前女性占优势,14岁以后男性占优势。

运动技能方面,男性在体力和协调性上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耐力上优于男性。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情绪上女性一般较外显,男性较内隐;而男女在意志品质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社会性行为:男女在社会行为上存在差异。如攻击性为上男性多使用身体攻击,女性多使用关系攻击和言语攻击;恋爱观的差异:择偶标准上,男性比女性更传统,女性较关心人品和智力,二男性注重感情忠诚度;感情的表达上,男性比较外显、热烈,女性比较内隐、深沉。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人作为高等动物,不仅具有其生物属性,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文化对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强烈的规范和塑造,因此在社会活动中,人会不断调节自我,改善自我、约束自我以适应社会需求。33包括两方面:一、人类行为的社会化二、社会控制3334一、人类行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科学内涵※狭义的讲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具有自然属性的“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飞跃,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儿童青少年。※广义的含义指个体作为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同时还贯穿其一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包括社会价值的内化、学习和模仿社会行为、思维方式及情感反应模式,学习角色技能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形成与社会价值相符的道德观及科学文化观念。3435(二)社会化的内容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全方位的,包括个人适应社会有关的知识、态度、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式及社会技能、角色技能等。

1.生活技能社会化

2.观念社会化

3.行为的社会化

4.角色社会化3536(三)社会化的条件人类的社会化是有条件的,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实践。以上三个因素是实现个人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三个必要条件,若缺少任何一方,均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和水平。

36371.遗传因素

个体出生后继承代代相传的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因素,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了生物基础,是个体社会化的自然前提。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个人社会化所处的全部社会环境,是个人社会化的外部必要条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738

环境因素包括以下5方面: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阶级

特殊团体3839

3.实践活动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能动因素,实践活动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社会化的具体途径有三:

一、观察学习

、角色扮演

三、知识积累。3940(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1.社会学习理论

源于行为主义的强化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4041攻击行为的研究:著名的波比娃娃实验

1961年班杜拉及其助手开展了著名的“波比娃娃”实验预测:(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儿童无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被试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3)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典型的男性行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4142通过实验研究,班杜拉认为:(1)榜样具有示范指导作用;(2)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使观察者加强或减弱对已经习得的行为的控制度,这是榜样示范的抑制作用

;(3)榜样的行为不仅能促使相似行为的发生,他还使观察者注意到榜样喜爱的一些物体或环境设施,结果,观察者后来就会更大程度的使用那些物体。这是榜样示范的刺激增强作用。比如名人广告效应背后的逻辑。(4)看到榜样表达情感易引起观察者情感的唤醒,这是榜样示范的情感唤醒作用。432.社会比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莱恩.费斯廷格于1954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个体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并以他人的行为作为比较的来源和尺度,通过对比的结果评价自己的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344二、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科学内涵社会控制(socialcontrol)

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于1901年在《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调节和制约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广义的讲指对全体社会成员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指社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影响、限制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