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一.作者链接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二.背景链接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书,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也具有审美的文学属性。三、原文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之()古来()入()见()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交辉()青()时()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晓()歇()颓()沉鳞()竞()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欲界()之()自()未复()与()其()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四、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⑴晓雾将歇(古义:;今义:)⑵夕日欲颓(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⑴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⑵自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⑶书答谢中书书()即书诗四句()3.词类活用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五、整体感知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诗人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同步训练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1.解释加点词。(4分)(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
)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3.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链接苏轼(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背景链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仍然乐观、旷达,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三、原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欲()欣然()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遂:()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交横()盖()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的藻、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闲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四、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1)盖竹柏影也古义:()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名词,耳朵2.一词多义(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2)遂: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用作(),()4.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5.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五、整体感知(一)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二)本文描写了哪些实景,有什么作用?(三)本文描写了哪些虚景,有什么作用?(四)“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五)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同步训练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月色入户。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3.这两段文字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答谢中书书》三、之(的)古来(自古以来)入(耸入)见(看见)交辉(交相辉映)青(青葱)时(季节)晓(清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着)欲界(人间)之(的)自(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此处指“欣赏”)其(它,代“自然之景”)奇(奇丽)四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2.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自自康乐以来(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三峡七百里中(在)(3)书答谢中书书(书信)即书诗四句(写)3.词类活用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五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总括前文。2、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3、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同步训练1.(4分)(1)交相辉映
(2)四季(3)参与,这里指欣赏
(4)向西北,朝西北2.(6分)(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3.(6分)(1)异
奇状
(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记承天寺夜游》三、欲:想要,正要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但:只。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罢了”。四、1.古今异义(1)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2.一词多义(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一起(2)遂:遂至承天寺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3)寻:寻张怀民寻找寻病终不久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五、(一)一是因为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二)1.实景:月色入户、竹柏之影。2.作用:(1)“月色入户”运用拟人修辞,将月拟作人来写。一个“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可爱(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体现了苏轼的旷达的胸怀。(2)“盖竹柏影”写出月色之浓。(三)1.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2.作用:①“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水渠建设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程序设计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 承包农家果园合同范本
- 劳务住宿合同范本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幕墙玻璃施工合同范本
- 9心中的“110”(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9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Module 1 Unit 1 Food and drink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五年级下册
-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医院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常识学习培训
- 广州市2023年中考:《道德法治》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 公会挂靠协议
- 集装箱房施工方案
-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
- CentOS 7系统配置与管理-习题及答案 杨海艳【ch07】管理文件权限
- 食品安全蔬菜水果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一等奖(四篇)
-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STRANGE CASE OF DR.化身博士
- 《一起长大的玩具》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