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师说》 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 《师说》 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 《师说》 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 《师说》 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 《师说》 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师说》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10.2师说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难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写作背景】

唐代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等学习。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尊“家法"而鄙“从师”。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即他24岁时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即34岁时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即他35岁时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即他38岁时新皇帝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即他50岁时,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即他52岁时,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即他53岁时,唐穆宗继位,召韩愈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在文学上的最大功绩是提倡和领导了“古文运动”。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教师的重要作用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师道之不传”,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以孔子为例,进一步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点明写作缘由。

【学习课文】

(一)研读第一节

1.为什么要从师?

明确:从师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从师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研读第二节

1.此段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明确:纵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自比: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

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三)研读第三、四段

1.第三段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段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2.作者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

3.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明确:分论点: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探讨研究:

(一)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

1.当今的士大夫之族,不愿意向老师学习,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使得他们自己变得愚昧,不明智,甚至才能都比不上一般的人,即文章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文章对他们有讽刺和批判的意味;

2.写这篇文章送给少年李蟠,因为他喜欢学习古文,精通古文,而且能够向老师虚心请教,所以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继续学习古文,即文章说的“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其实韩愈也是借此提倡当今的学者要向李蟠学习。

(二)韩愈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从中可看出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韩愈写作本文是提倡学者要向老师学习,恢复从师学习的风尚。从中可以见到韩愈有一种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三)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主要用了三组正反对比论证:

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对其子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

3.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也,欲人之无惑也难也!从反面批判现象中阐明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续师说

黄宗羲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日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师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者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②;兔园③蒙师,摇笔即毁朱、陆④;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⑤,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⑥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改动)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兔园:指浅陋之学。④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⑤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⑥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一种文体,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辩论,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儿童启蒙的老师。古代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百千"等。

C.北面,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故“北面”表示臣服。文中指弟子向师行礼。

D.昌黎,本为地名,文中指韩愈。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以“昌黎”来称呼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句批判当时华而不实的学风。

B.“吾惟恐其传也矣”,黄宗羲担心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风气。

C.关于“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则反其意,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D.黄宗羲用孙明复、何北山的事例,表明执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2)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5.黄宗羲为什么要拒绝被推举为师?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吁”是感叹词,其后应停顿,排除A、D两项;“其可怪也”,句末语气词“也”后应停顿,排除C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古代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百千’等"错误,“四书五经”并非启蒙教材。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批判当时华而不实的学风"错误。该句批判的是当时学风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与前人相当的风气。

4.答案:(1)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为老师。

(2)既然没有什么要借助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中,“道之未闻”“业之未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是“未闻道”“未精业";“精”,精通;“解”,解答;“师”,名词用作动词,称为老师。第(2)句中,“籍”,借助;“不为之怜”,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是“不为怜之";“怜”,关心;“丧”,为……办丧事;“过”,过错。

5.答案:①当时的风气是人争为师,黄宗羲厌恶这种风气。②前辈们对师名非常慎重,黄宗羲对此很赞同。③黄宗羲自称年老失学,不能做老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