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4-2025学年选择性必修中册创新学案
4.*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任务目标】
1.把握“诚"和“善”的观点,走近哲学,感悟人生智慧,激发理性精神。
2.在探究中学习文章在材料选择和运用上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学习立身处世的思想和观点,处理好从自我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再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预习学案】
资料卡片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促进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优点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该怎样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警句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若引文过多,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录原材料的有关词句,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引用时用引号表示;间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关词句的大意,不必用引号,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相一致。
预读课文
*《修辞立其诚》
预习课文,完成问题。
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_正确地认识世界,_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_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_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曲学阿世():
②哗众取宠():
③顺风转舵():
(2)根据行文脉络的逻辑关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②_③_
④
*《怜悯是人的天性》
预习课文,完成问题。
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_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_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_到别处去寻找食物,_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
(1)根据行文脉络的逻辑关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②_③_
④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充耳不闻:
②训导():
③摒弃():
④精辟():
整体感知
1.《修辞立其诚》,从全文总体来看,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式结构。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图表。
①
②
③
2.《怜悯是人的天性》,从全文总体来看,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式结构。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图表。
①_
②_
③
④
⑤
【分层训练】
【基础运用】
一语言知识
*《修辞立其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
释义:
2.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只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就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改正: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改正: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_。
A.唯物主义必将战胜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C.人们必然会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
*《怜悯是人的天性》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
释义:
(2)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释义:
(3)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
释义:
(4)尽管他每天听见被他下令杀害的许多公民的叫声无动于衷,但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和普里亚姆一起叹息。
释义:
(5)我们希望某一个人不受苦,不是希望他幸福,又是希望他什么呢即使说怜悯心真的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
释义:
(6)即使有人明目张胆地在哲学家的窗前掐另一个人的脖子,他也能若无其事地用手捂着他的耳朵。
释义:
2.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在训(xùn)导人们方面,它屏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pì)格言。
改正: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无非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抱有的持久的怜悯心而已。即使说怜悯心真的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的确,在旁边观看的动物愈是对受难动物的痛苦感同身受,_____。很显然,这种感同身受的程度,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得多。
A.它愈是感到害怕和震惊
B.它的同情心便愈是强烈
C.它愈是变得更加理智
D.它愈是变得更加痛苦
二课文精读
*《修辞立其诚》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课文1—6段。
材料二课文7—8段。
材料三课文9—11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问题:什么是“立其诚"。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交代其内涵。
B.“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是对材料一的小结。
C.如何才能做到“立其诚"端正学风、说真话,这是作者指出的两个办法。
D.材料一和材料三围绕“立其诚”展开,材料二阐述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该材料与“立其诚"相去甚远。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B.“诚"是中国道家追求的境界,现代人们称之为“真”。
C.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
D.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
B.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罗曼·罗兰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D.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修辞立其诚”,请结合你的理解,给当下浮躁的媒体提出几条意见。
*《怜悯是人的天性》
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问题。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A.曼德维尔和卢梭都认识到怜悯心的重要性,但曼德维尔对于社会美德和怜悯之心的关系认识存在不足。
B.作者认为怜悯心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这种情感在野蛮人心中更为强烈。
C.在街头争吵中,来阻止厮拼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因为他们理智介入较少,且有着更多的天然的同情心。
D.作者连用三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强调了怜悯的品性对人的美德的影响,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入反思。
2.作者认为“怜悯"的品性与社会美德有何关系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3.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人的同情心更为强烈
【迁移拓展】
一、类文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有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两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也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
材料二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了。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征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编自《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有删改)
材料三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慰藉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B.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
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
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C.《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中华文化中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语言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卢梭当然是一个典型。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_)。成人不再仅仅是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①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小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②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污染的自然世界,又是多么酷似儿童那③的心灵世界呢当我们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重新唤醒着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西语中,自然与本性皆为“nature”,这也并非偶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似乎让孩子面对成人时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
B.似乎让成人在创作包含童趣的书时,有了不同的立场
C.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
D.似乎让人体会到孩子在面对成人时有了不同的立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①_②_③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
B.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
C.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
D.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①。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成就人生幸福。②,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③,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①
②
③
【写作进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段。
---答案与解析---
复活(节选)
【预习学案】
预读课文
*《修辞立其诚》
(1)①ē歪曲或违背正理或自己原来的思想,以迎合世俗。②huá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③duò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2)只有才但是还是
*《怜悯是人的天性》
(1)不仅而且宁可也
(2)①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②xùn教育训诫。③bìng指舍弃、放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④pì精深透彻。
整体感知
1.①修辞立其诚,就是要坚持其真实性②“立其诚"的含义③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
2.①原始品性②着眼错误点:天生是恶人③在运用头脑思考以前人就有怜悯心④怜悯心合乎自然,动物也有明显表现⑤怜悯心派生出种种社会美德,有利于人类互相保存
【分层练案】
[01基础运用]
一、语言知识
*《修辞立其诚》
1.错综纷繁: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2.“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应改为“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
3.“和”表并列,应改为表选择关系的“或"。
4.B解析:这两句话主要强调“修辞立其诚”是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出“唯物主义"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怜悯是人的天性》
1.(1)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2)无拘无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限制,不受约束。
(3)感同身受: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4)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5)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6)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2.“屏弃”改为“摒弃"。
3.B解析:整段文字主要谈论动物的“怜悯心”。A项,“害怕和震惊"有误。C项,“更加理智”不符合语境。D项,“更加痛苦"不符合语境。
二、课文精读
*《修辞立其诚》
1.D解析:D项,“相去甚远”错误,材料二其实分析了“立其诚"的本质——避免主观,追求真理,是唯物主义方法。
2.B解析:B项,不是“道家”,是“儒家"。
3.D解析:材料二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A、C两项强调了追求真理的艰辛,B项强调了真理的普遍性。
4.①“总—分—总”式结构。先解释“立其诚"的含义,然后分别解释“立其诚”的三个类别,最后用“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作结。②引证运用,为增强论证力量,引用了古籍中的名句。
5.①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会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便无从谈起。②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实际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③当下,去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怜悯是人的天性》
1.B解析:原文“即使说怜悯心……"表示让步假设,并不代表作者赞同这种观点。
2.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人们所说的慷慨、仁慈和人道,是指对弱者、罪人和整个人类怀抱的怜悯心,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抱有的持久的怜悯之心。
3.在自然状态下,人缺乏智慧和理智,总是一往无前地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而理智会使人产生自爱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代理合同完整版3篇
- 砖混结构房屋施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与技术秘密保密协议
- 2024年度数据处理服务居间合同2篇
- 商业合作协议合同
- 甲方与乙方就2024年度版钢结构厂房项目的质量保修合同2篇
- 疼痛心理治疗
- 青年员工职业规划
- 员工培训制度规划方案
- 2024年度融资租赁设备担保规定合同3篇
- 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共7张PPT)
- 2021小学语文《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外科学教学课件:周围神经损伤
- 杆塔分解组立
- JJG 861-2007 酶标分析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13培智二年级语文上册《土木火》教案
- 中医气功学导论期末试卷附答案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
- 50Hz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课件
-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