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CO2的控制理论及技术第一节CO2分离理论及技术一、吸收分离法吸收法按照分离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溶剂对CO2按照物理溶解的方法进行,CO2在溶剂中的溶解服从亨利定律,适合CO2浓度较高的烟气;化学吸收法:通过CO2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分离并借助其逆反应进行溶剂再生,常用吸收剂为热碳酸钾或醇胺类说溶液,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回收CO2纯度高(可达99.99%),适合浓度较低的混合气体处理。闪蒸器吸收塔气提塔排空气空气NHD溶剂CO2产品气物理吸收法排气至会热烟囱电厂烟气吸收器增压泵换热器储罐再生器冷凝器将CO2压缩或脱水CO2化学吸收法工艺流程图化学吸收法特点:历史悠久、技术成熟、运行稳定;气体回收率和纯度达99%以上;会产生乳化、起泡、溢流、夹带等现象使系统复杂;设备庞大,操作复杂,不易维修保养;溶剂降解、设备腐蚀和泡沫是最大的问题;烟气进塔前必须降温,出口进入大气前必须重新加温。二、吸附分离法吸附法又分为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吸附法(PSA)及变温变压吸附法(PTSA)。吸附剂在高温(或高压)时吸附CO2,降温(或降压)后将CO2解析出来,通过周期性的温度(或压力)变化,从而使CO2分离出来。常用的吸附剂有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等。再生方式可分为:加热再生(适用于低浓度)压力再生(适用于高浓度)吸附床吸附床二氧化碳原料气二氧化碳产品其它气体变压吸附法吸附分离法特点:原料适应性广;无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工艺过程简单;低耗能;压力适应范围广;解吸媳妇频繁;自动化要求高;需要大量吸附剂,更适合浓度为20%~80%的工业气。三、膜分离法分为气体分离膜法和气体吸收膜法两类。1.气体分离膜法依靠待分离混合气体与薄膜材料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反应,使得一种组分快速溶解并穿过薄膜,从而将混合气体分成穿透气流和剩余气流。分离能力取决于:薄膜材料的选择性;两个过程参数:穿透气流对总气流的流鼙(
pí)比穿透气流对总气流的压力比处理后气体高压气体活性层多空隙支撑层气体分子先进入膜的表层,然后再从膜中扩散出来富污染物气流气体膜分离原理常见分离机理: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溶解扩散机理,如图:CO2其它中空纤维管分离膜按材料分为:有机聚合物膜无机膜混和气压缩预处理烟气15%一级膜压缩二级膜压缩脱水21.4atm4.4atm21.4atm4.4atm150atm21.4atm36%CO2二级膜分离装置流程图2.气体吸收膜法在薄膜的另一侧有化学吸收液;膜对气体没有选择性;气体和吸收液不直接接触;通过吸收液选择达到分离的目的。烟气入口取样吸收液出口取样富液烟气出口取样烟气排空吸收液入口取样泵换热器加热器冷凝回流水套膜吸收法流程图四、低温蒸馏法通过低温冷凝分离CO2的物理过程,一般是将烟气经过多次压缩和冷却后引起相变从而分离CO2。比较典型的工艺是四塔的瑞安/赫尔姆斯流程。主要用于分离回收油田伴生气中的CO2,本法设备庞大、能耗较高,分离效果较差,一般很少使用,只适用于油田开采现场,提高采油率。五、石灰石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CO2烟气分离空气油CaOO2CO2燃料气+CaCO3颗粒煅烧PFBC/C石灰石法脱除CO2以石灰石为吸收剂采用碳化/煅烧的方式可脱除烟气中的CO2。CaO在燃烧室中吸收CO2反应机理如下:CaCO3在煅烧炉里高温煅烧后再生成CaO,循环利用。煅烧室内放出的烟气近乎纯CO2易于回收处理,而且烟气中的硫化物也会得到脱除,本法非常适合流化床。六、以煤制氢为核心的近零排放技术煤在该过程中的生成物只是高纯度的H2和CO2。该技术为煤的高效洁净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为减少煤利用过程中温室气体CO2的排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该技术中,能量与物质在系统中充分循环。一样面,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自身的能量维持各过程的进行,从而减小了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烟气循环使大量污染物在系统内循环,从而减小了污染物的排放量。由于没有空气参与燃烧,避免了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释放。以煤直接制氢为核心的近零排放煤炭发电技术系统工艺流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2H2→CH4(煤的气化)2H2O+电能+热能←O2+2H2CaO+CH4+2H2O→CaCO3+4H2CaO+CO2←CaCO3七、生物性回收CO2技术微生物CO2回收固定技术可分为:①利用微生物固定CO2,利用微细藻类及光合成菌类固定CO2;②利用球石藻类等固定CO2。第二节CO2减排理论及技术一、电力生产中的CO2减排电力生产中排放CO2占人类总排放量的30%。大型化工与化石联合企业均有电厂,其特点是单点固定排放源,我国煤电占80%(世界平均煤电为40%),常规电厂效率仅为32%~35%。为了大规模减排CO2,可采用:燃煤预处理增大机组容量开发先进的燃烧循环以LNG(液化天然气)代煤发电采用大型高参数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将热力学循环与电化学联合多联产系统回收CO2新技术2008年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07年发电量32,644亿kWh电力装机容量71,822万kWhC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0%以上各国的CO2减排行动国家行动美国推广一个名为“FutureGen”的大型研究项目,预计投资也从10亿美元增长到了l5亿美元。德国2008年6月底宣布将开始进行CO2地下封存作业,在柏林外围的Ketzin地区实施。将在2年内使6万t温室气体注入深度超过600m的多孔咸水岩层中。欧盟2008年6月中旬宣布将推进化石燃料发电厂CCS技术,捕集与封存90%的碳排放。要求到2025年将所有现有的化石燃料发电厂都改造采用CCS技术。这一方案已于2008年5月12日通过议会环境委员会的讨论。法国、沙特阿拉伯2008年4月22日宣布在太阳能以及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CO2捕集技术方面进行合作,并组建研究集团投资大规模太阳能技术以及CCS技术。开发的CCS技术将于2014年建成并投运大规模验证项目。澳大利亚颁布海上石油法,将允许对燃煤电站排放的CO2进行海床封存,是世界上有法规允许的碳捕集和封存规范的第一批国家之一。碳减排技术碳减排技术工程减排市场减排管理减排结构减排超(超)临界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CFB)、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热电联产技术(CHP)、CCS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技术的比重,优化电力结构减低碳排。通过电力调度顺序、发电权交易和减少厂用电等措施减排。采用清洁发展机制CDM进行国际合作,转让的资金和技术获得核证减排量。达到大规模减排CO2的目的,其发展方向如下:(1)亚临界发电系统。发电效率h=38%。(2)超临界发电系统。h=40%~42%。(3)超超临界发电系统(UDC)。h=50%~55%。(4)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h=42%,减排CO2为25%,预计今后可达h=50%,CO2减排50%。若采用天然气进行燃气轮机循环h=52%~58%。(5)化学链燃烧技术。(6)整体煤气化。(7)多联产系统。(5)化学链燃烧技术燃料从MO(金属氧化物)获取氧,无需与空气直接接触,燃料侧的气体生成物为高浓度的CO2和水蒸气,而且也不会产生NOx,采用物理冷凝法即可分离回收CO2,可节省大量能耗。化学链燃烧技术(Chemical-LoopingCombustion,CLC)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提出来作为常规燃料的替代。化学链燃烧技术原理如图。化学链燃烧技术的能量释放机理是通过燃料与空气不直接接触的无火焰化学反应,打破了自古以来的火焰燃烧概念。这种新的能力释放方法是新一代的能源环境系统,它开拓了根除NOx产生与回收CO2的新途径。日本、韩国、瑞典、挪威和中国等很多国家和机构都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燃料+MO(金属氧化物)→CO2+H2O+M(金属)M(金属)+O2(空气)→MO(金属氧化物)循环氧载体无火焰燃烧根除燃料型NOx生成控制热力型NOx产生CO2富集烟道气H2O不凝气CO2燃料进料空气2131-空气反应器;2-旋风分离器;3-燃料反应器图2Lyngfelt设计的CLC串行流化床系统图燃料CaSO4CO2新鲜的CaSO4CO/CO2CaS灰N2O2气化反应器900℃C+CO2=2CO燃料反应器9000C4CO+CaSO4=4CO2+CaS空气反应器1000℃CaS+2O2=CaSO4空气热量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所示为2003年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与ALSTOM合作研制的煤气化的化学链燃烧动力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采用CaS/CaSO4化学链对煤进行气化,通过变换反应制得H2,CO2混合气体,CO2经CaO/CaCO3化学链吸收去除,得到较纯净H2.CaO再生反应所需热量由作为传热媒介的矾土形成的热链循环提供.这种煤基化学链燃烧动力系统为避免碳进入空气反应器和灰分对系统的影响,必须进行氧载体颗粒与未燃碳粒和灰分的分离,Fe、Ni、Cu、Mn、Cd、Co等的氧化物或双氧载体。在高温下表现出来的持续循环能力较差;为提高其反应特性,提高寿命,抗烧结及增加表面积,常附着于惰性载体上。金属载氧体惰性附着基非金属载氧体CaSO4、SrSO4、BaSO4等硫酸盐非金属载氧体。非金属氧化物作为氧载体在载氧能力、环保和价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提高其化学反应性等指标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之一。Al2O3、SiO2、NiAl2O4、MgAl2O4、TiO2、ZrO2、MgO、Y2O3+ZrO2(YSZ)、海泡石(sepiolite)等。作为惰性载体,提高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以增强循环性能;作为热载体,传递和存储能量。(6)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IGMCFC)系统。MCFC不用贵金属,可用CO为燃料h比IGCC高可达45%~53%,预计2015年h可达60%。若用天然气重整(SRM)与MCFC联合,h=60%~70%,接近CO2零排放目标。MCFC的燃料气是H2,氧化剂是O2和CO2。当电池工作时,阳极上的H2与从阴极区迁移过来的CO32-反应,生成CO2和H2O,同时将电子输送到外电路。阴极上O2和CO2与从外电路输送过来的电子结合、生成CO32-。电池的反应原理如下:(7)多联产系统多联产是能源领域降低能耗、物耗和减排CO2的重要方向。有燃CH4的冷热电联产,生物质冷热电联产,燃煤冷热电三联产,化工产品与冷热电联产。如甲醇、合成气、热电联产,可使能耗下降22.6%,CO2排放量也下降22.6%。多联产(Polygeneration)概念图较高的环保性:与传统的粉煤燃烧相比,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较低。与传统的燃煤炉相比,气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更容易环保地进行收集和分离。更高的煤转化效率。减少能源和原料进口不确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产煤地区。比传统的独立的发电和生产化工品具有更低的成本。多联产:具有发展前途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率[g/(kW·h)]为:发电方式碳排放率[g/(kW·h)]煤发电275油发电204天然气发电181太阳能发电92太阳能光伏发电55波浪发电41海洋温差发电36潮流发电35风力发电20地热发电11核能发电8水力发电6可见,发展水电、核电和其他新能源将有助于大大减排CO2。二、流动源CO2的减排交通运输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CO2约占CO2总排放量的30%。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4300万辆。预计2020年将达到1.3亿辆,年需油量5亿吨,再加上农用车、火车、轮船、飞机用油,届时将达7亿吨,由于车辆与耗油数量成倍的增长,CO2也会成倍增加,现在CO2的排放量将十分惊人,且流动源CO2难以回收利用。减排方法如下:(1)车辆轻型化、小型化,以塑代钢,可减少油耗。(2)改进和设计新型发动机,提高能效。(3)以柴油车取代汽油车。(柴油车比同类汽车经济性高20%,能源强度低10%,可减排CO2约10%。欧盟已计划将轿车CO2平均排放量由187g/km降至140g/km,约下降20%,2012年降至120g/km。)(4)开发和推广低耗油的混合动力车(HV)。(它由驱动车轮电机、电池,以汽油、轻油、LPG液化石油气、CNG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发动机等动力装置组成动力源。1996年丰田公司推出3.0L/100km;1999年本田公司推出2.96L/100km概念车;最先进的是乙醇燃料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混合动力车,油耗为0.78L/100km。)(5)改变燃料结构,多用高H/C燃料,更多的利用生物质能。1)使用高H/C清洁燃料2)以氢为燃料,而氢是从非化石燃料中获得。3)生物质能。(来源广,资源大,可再生)三、低碳汽油技术一种新型GX低碳汽油已由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与环球瞭望石化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研发,它可使CO2排放降低5%~8%,CO降低30%以上,NOx符合国家规定、硫排放同等条件减少20%,节省燃油3.2%以上,动力提高5%以上。这种GX低碳汽油已经在山东、北京、河北和内蒙等地试验推广,数据显示,使用新型GX低碳汽油每年可减少CO2排放3000万吨,将对我国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40多万辆车次、上万千米的测试中,新型GX低碳汽油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京标、国际和乙醇汽油、甲醇汽油的使用效果。四、富氧燃烧技术用比通常空气(含氧21%)含氧浓度高的富氧空气进行燃烧,称为富氧燃烧(oxygenenrichedcombustion,OEC)。富氧燃烧技术组织燃料在O2和CO2混合气体中燃烧,烟气经过干燥后CO2浓度高达95%,压缩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处理,同时还具备相当低的NOx排放和较高的脱硫效率功能,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排放的新一代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是针对燃煤电厂特点所发展的一种既能直接获得高浓度CO2,又能综合控制燃煤污染排放的新一代CO2减排技术。富氧燃烧技术也称为O2/CO2燃烧技术,或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富氧前富氧后富氧的助燃方法分类富氧的助燃方法分类富氧的助燃方法分类富氧的助燃方法分类富氧燃烧技术用空气分离获得的O2和一部分锅炉烟气循环气构成的混合气体代替空气作为化石燃料燃烧时的氧化剂,来保护炉膛中的温度低于可承受点,以提高燃烧烟气中CO2浓度。此燃烧反应发生在O2/CO2混合气的环境中,其主要步骤为空气压缩分离燃烧、电力生产烟气压缩和脱水,如图:空气空气分离O2锅炉水分CO2燃料空气再循环烟气(含部分水汽)特点提高火焰温度降低燃点温度加快燃烧速度增加热量利用率减少排气量提高火焰温度富氧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富氧助燃的最佳浓度为:26%~30%充分燃烧,合理燃烧氧浓度提高,火焰温度上升,热效率大幅度提高降低燃料的着火温度和减少燃尽时间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减少燃烧后的排烟量第三节CO2的捕获与封存(CCS)一、CCS概况CO2捕获和封存(carbondioxidecaptureandstorage,CCS),指在CO2排放之前将其捕获,并运送储放在合适地点的技术体系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导致气候变化恶劣,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目前CCS技术被看做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不仅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还可能更持久地更清洁的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它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有许多新的技术难点、风险评估、政策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CCS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各个相关领域予以技术和经济上的支持,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需要在积极跟踪国外技术和活动的同时,加强国内的研发,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出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CO2捕集技术。CCS技术是减缓CO2排放的手段之一,其它减缓方案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向低含碳量燃料转变、核能、可再生能源、增加生物汇、以及非CO2温室气体的减排。CCS具有减少整体减缓成本以及增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CCS的广泛应用取决于技术成熟性、成本、整体潜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法规因素、环境问题和公众反应。目前各国正在开展的大型CCS研发项目项目名称国家项目规模开始时间封存方式Sleipner挪威商业1996含水层Weyburn加拿大商业2000CO2驱油Minami-Nagoaka日本示范试验2002含水层Yubari日本示范试验2004CO2驱煤层气InSalah阿尔及利亚商业2004枯竭天然气田Frio美国先导试验2004咸水含水层K12B荷兰先导试验2004CO2增强气体开采FennbigValley加拿大先导试验1998CO2驱煤层气Recopol波兰先导试验2003CO2驱煤层气QinshuiBasin中国先导试验2003CO2驱煤层气SaltCreek美国商业2004CO2驱油Snobvit挪威商业2006咸水含水层Gorgon澳大利亚商业2009咸水含水层Ketzin德国示范试验2006咸水含水层Otway澳大利亚示范试验2005咸水含水层和枯竭天然气田TeapotDome美国示范试验2006咸水含水层和CO2驱油CSEMP加拿大示范试验2005CO2驱煤层气Pembina加拿大示范试验2005CO2驱油随着CCS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规模效应,CCS未来的成本将会显著降低。如新颖的CO2捕获技术具有更低的CO2捕获成本,新建排放源与封存场地地理匹配良好将显著降低CO2运输成本,煤气化、燃烧前捕获、废弃气体联合地质封存等新技术可显著提高CCS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综上所述,CCS技术将对CO2减排贡献巨大,并将对CO2减排产生深远影响。二、CO2捕获CO2捕获只适合大型静止的CO2排放“点源”,包括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这些大型排放源约占全球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60%。在生产过程中,CO2首先必须与燃烧或加工产生的其他气体分离,然后通过压缩和净化使之易于运输和封存。目前的捕获系统有三种:燃烧后捕获系统燃烧前捕获系统氧燃料燃烧捕获系统1、燃烧后捕获系统从烟道气体中分离CO2,这些系统通常使用液态溶剂进行捕获。2、燃烧前捕获系统用蒸气和空气或氧气处理初级燃料,产生CO在二级反应器里与蒸汽继续发生反应,产生氢与CO2,后者经分离后进入封存。这套系统在肥料制造业和大规模制氢生产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工业过程相对更精细和成本较高,但产生的燃气流中,CO2浓度和压力较高也使得CO2分离更加容易。3、氧燃料燃烧捕获系统燃料燃烧使用氧气,因此烟道气主要由水蒸气和CO2构成,再通过冷却和压缩过程除去水蒸气。这种技术几乎可以捕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全部CO2,因而分离也更加容易,但由于需要配置额外的气体处理系统以产生氧气和清除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因此成本增高很多。LEAN/RICHHEATEXCHANGERGASTOSTACKSCRUBBERSTRIPPERFLUEGASCOOLERBLOWERREBOILERFLUEGASSOLVENTSOLUTIONCOOLINGWATERPOWERFORLEAN/RICHHEATEXCHANGERGASTOSTACKSCRUBBERSTRIPPERFLUEGASCOOLERBLOWERREBOILERFLUEGASCLEANEDFLUEGASSOLVENTSOLUTIONCO2COOLINGWATERSTEAMFORCO2RELEASEPOWERFORCO2COMPRESSOR热交换器溶液冷却水烟囱废气引风机洁净废气冷却器二氧化碳CO2压缩功释放CO2所需的蒸气再热器燃烧后收集:发电站及工业生产中的CO2由废气脱除装置分离分离装置吸收装置捕获技术技术特点发展现状燃烧前分离CO2浓度高,分离容易,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技术可行燃烧后分离过程简单,但CO2浓度低,化学吸收剂较昂贵技术可行富氧燃烧CO2浓度高,但压力较小,步骤较多,供氧成本高示范阶段三、CO2运输管道运输船舶及罐车运输CO2运输管道前CO2管道运输CO2管道运输1、CO2管道运输典型的做法是将CO2施加8MPa以上的压力进行压缩,变成液态避免二相流和提升CO2的密度通过管道进行安全运输。对于大约1000km距离内大量运输CO2,该方法是首选途径,并且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管道运输过程中,由上游端的压缩机提供驱动力,部分还配置中途压缩站。2、对于每年在几百万吨以下的CO2输送或是更远距离的海外运输,使用轮船较为合适。CO2运输船CO2罐车CO2罐车四、CO2封存(是解决CO2减排的重要途径)目前可行的二氧化碳封存或处置方式有五种,分别是:▲
生态封存▲
深海封存▲地质封存▲生物封存▲矿物封存▲CO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1)
生态封存陆地上的森林、植被、土地微生物、草原、农作物、苔原和沼泽地、海洋藻类每年吸收515G~713GtCO2。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并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含油量高、含淀粉高的作物,这是理想的封存方法。优点:成本低、不用耗能,而且生产出无净排放CO2可再生能源。可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CO2减排和提供能源的目的,是一举两得的良策(2)
深海封存一个潜在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案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海洋(1000m深度以上),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将再此与大气隔绝几个世纪。该方法的实施途径是通过管道或船舶将二氧化碳运输到海洋封存点,在该封存点将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水柱体或海底,被溶解和消散的二氧化碳随后会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该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目前在技术上还无法将CO2送入3000m以下的深海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CO2注入海水,在送到400m深海处,它会沉入海底,生成CO2·6H2O、CO2·8H2O笼状物,在海底形成永久性CO2湖。该法潜力巨大,也是较廉价的封存方法之一,但要继续对海水可能酸化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加以研究。(3)
地质封存在每种类型中,CO2
的地质封存都将CO2
压缩液注入地下岩石构造中。含流体或曾经含流体(如天然气、石油或盐水等)的多孔岩石构造(如枯竭的油气储层)都是潜在的封存CO2地点的选择对象。在沿岸和沿海的沉积盆地(充有沉积物的地壳内的大规模天然凹地)中存在合适的封存构造。假设煤床有充分的渗透性且这些煤炭以后不可能开采,那么该煤床也可能用于封存。比较理想的地质封存是无商业开采价值的深部煤层(并促进煤层天然气回收)、油田(并促进石油回收率)、枯竭天然气田、深部咸水含水地层。封存一般要在800m以下,该深度的温压条件可使CO2处于高密度的液态或超临界状态。CO2封存的技术容量预测全球(GtCO2)封存场地类型最低评估潜力石油和天然气田675900不可开采煤层(ECBM)3~15200深部咸水含水层1000不可确定可能达到104溶解封存量探明的油田封存量OGIP探明的气田封存量OGIP无法开采的煤层封存量陆上23800004600428012000总量31600004800518012800中国主要陆地上及海上盆地的地质封存量(MtCO2)地质封存存在的问题:封存难度大;CO2有可能渗入地下淡水,并使之酸化,导致重金属溶入;影响地表土壤的组成;由于CO2回收分离回注将使电厂效率下降,用电成本上升;有可能存在泄露问题。(4)
生物封存CO2的生物储存主要指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中的植物、自养微生物等通过光合或化能作用来吸收和固定大气中游离的CO2,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向有机碳的转化,从而达到储存CO2的目的。微生物在存储CO2的同时,可获得许多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在环境、资源及能源等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法储存CO2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微生物储存CO2机理方面,尚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5)
矿物封存采用碱基硅酸盐与CO2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量,可实现永久封存。Seifritz和L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麻石矿产资源勘查合同(2024年版)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信息化系统升级合同3篇
- 担当力与项目管理
- 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
- 会阴护理技术及导尿技术
- 2024版技术开发与转让合同(新能源领域)2篇
- 甲状腺癌消融治疗
- 美容院项目合作协议
- 2024年度二手房销售业绩奖励合同3篇
- 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 毕业论文-交联聚乙烯电缆电树、水树产生原因 及生长的理论分析
- 华北理工大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案
- 胎盘早剥预案演练脚本
- 土壤肥料全套课件
- DBJ04∕T 258-2016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 文化内涵丰富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PPT模板
- ---化工废气处理技术课件(PPT 143页)
- SAR基础知识课件(PPT 63页)
-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靶区课件
- 四年级《简单的周期》(参赛)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