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33页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①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构成社会的“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在古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现代社会则不能

④个人与社会相互制约,同等重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①电脑或手机网络

②电视新闻

③走进农村或工厂

④步入商场或参观博物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

)A.学习知识和技能B.了解社会规则和秩序C.适应、融人社会,实现自我价值D.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4.“成功的途径有很多,社会为我们铺路搭桥。”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支持

④在社会中生活,我们一定会成功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同学们勇跃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

③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④牺牲学习时间,陪朋友去网吧打游戏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就要(

①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

②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③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④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同学们对网络的运用进行讨论。下列见解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上网和赌博、吸烟一样,都是不良诱惑B.网络对人们有帮助,对网络听之任之也无所谓C.对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远离不健康的信息D.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就能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8.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益处。这些益处主要有(

①网上求教

②获取所有的信息

③休闲娱乐

④结交所有的好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在有了微信、微博朋友圈后,大部分人每天都会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各种“晒”。有晒吃的,有晒自拍的,也有晒旅行的。但是,如果一不小心,你有可能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下列选项属于“晒”的恰当的是()A.小丽晒出自己旅游时的照片B.小军晒出自己购物的快递收货单C.小明晒出自己在期末考试的成绩D.小金晒出自己办理的个人身份证

10.2019年7月1日,余某某未经核实,将自己道听途说的“交警查处违章时将电动车驾驶员吓死”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造成该谣言在当地进一步传播。7月2日,余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这警示我们(

)A.在网络中要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B.不得在网络中发布任何消息C.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D.传播网络谣言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11.如图图片和图上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②爱护学校环境卫生

③遵守规则、和谐共处

④理解他人、尊重他人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我们坐公交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到公园、游乐场所去玩,通常会看到孩子身高超过1.2米就要买票的提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按身高“一刀切”的规定,往往令“大个子儿童”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因此,2018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莉建议按年龄划分儿童票标准。这告诉我们(

)A.规则是一成不变的B.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C.一些不合理的规则,需要废除D.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13.在我们的同学当中,有的相貌出众,有的相貌平平;有的天资聪颖,有的才思愚钝;有的善于交往,有的怯懦拘谨。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增强平等意识

②平等对待他人

③互相取长补短

④追求完全一致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你开车时,讨厌行人;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这主要告诉人们(

)A.在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为善,换位思考B.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C.学会调控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D.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15.“礼貌是养成良好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事。”以上谚语共同说明了(

)A.文明有礼体现了国家形象B.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C.要求他人对自己要有礼貌D.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16.近日,一段“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谢”的视频刷频网络,引起网友热议。这段视频启示我们(

)A.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B.文明礼让,尊重他人

C.尊老爱幼,见义勇为 D.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17.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罚款,李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④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国家旅游局通报称因为“三脚踢断石钟乳”“擅自攀爬巨蟒峰”等行为,4名不文明游客被列入“黑名单”,“拉黑”年限为三年六个月。至此,已有多人(包括1名导游)被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这是因为不文明出游(

①败坏了社会风气

②是衡量公民素质的唯一标准

③与社会公德相悖

④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学校时无心求学、纪律意识淡薄,其中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好奇而坠入了毒品的深渊,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沉溺于色情网站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说明()

①在学校如果不遵守纪律、不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③青少年只要不犯大错,小错可以忽略不计

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判断题(下列观点或做法是否正确,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________(判断对错)

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________(判断对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他律主要是指法律的约束。________(判断对错)

小海到新华书店买书,他吹着口哨走到柜台前,大声对服务员说:“喂,绐我拿本《平凡的世界》!”________(判断对错)

只有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损失。________(判断对错)三、主观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各16分,共50分.请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材料:如图漫画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采取的方法是什么?(方法要合情合理合法可行)(2)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

2019年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坐在飞机舱门处不让飞机起飞。无独有偶,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一位大叔坐过站,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引起乘客恐慌。

网友发声:大妈堵舱门,大叔拔钥匙,这类事件频发,规则意识有没有?

网友跟帖: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如果大家都漠视规则,那真正的自由何在?(1)网友说:“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呢?

【传承美德促进和谐】

崔万志:安徽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976年出生时落下残疾,行走不便,语言不流畅。大学毕业后求职不顺,自己创业;摆地摊儿、开书店、开网吧、开女装网店。

2013年,创建旗袍品牌。中国旗袍,手工制作与机器制作成本相差20倍以上,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辩。有人建议他用机绣制作挂名人工绣制,可以节约成本,崔万志断然拒绝,说:“我宁可少赚钱,也要制作品质精良、做工精美的旗袍,对得起毎一位顾客。”崔万志创立的蝶恋品牌,成为淘宝网上最受欢迎的女装品牌之一,崔万志被淘宝网评为“全球网商30强”。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画线部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具体内容?(2)为培养学生的这一品质,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3)为弘扬这一品质,我们中学生可以怎么做?

从传呼机到手机、从2G网絡到即将迎来的5G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材料一: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于机网民规模达7.88亿。手机逐渐成了一些中小学生的“标配”。有些孩子在日常文往时沉默寡言,但在手机上却与他人聊得火热,网络交往似乎正在慢慢取代青少年的现实交流(1)请简要分析网络交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2018年9月,《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在北京发布。报告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中,有33.2%的未成年人“在现实中与网友见过面”,有35%的未成年人经常与网絡上认识的人交往,但总体来看,未成年人网上社会交往呈现“谨慎”状态。(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谨慎结交网友。(3)为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更好地享受健康的互联网生活,班决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恰当的标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答案】A【考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课本内容,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是社会的个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另一方面,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构成社会的“结点”。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错误,从古至今,个人都离不开社会;

④错误,“同等重要”的表述错误。

故选A。2.【答案】D【考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教材知识,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有阅读、电视、电脑、手机、与他人交往、走进农村、工厂,参观博物馆,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选D。3.【答案】C【考点】社会化的含义和途径【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努力适应、融人社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有意义人生,C符合题意;

ABD与题干不符。

故选C。4.【答案】B【考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成功的途径有千百条,社会为我们铺路搭桥”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离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支持,离开社会个人就无法取得成功,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描述过于绝对。

故选B。5.【答案】B【考点】亲近社会【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同学们勇跃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体现了爱心,属于亲社会行为,故①正确;

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属于亲社会行为,故②正确;

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话动,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体现,属于亲社会行为,故③正确;

牺牲学习时间,陪朋友去网吧打游戏,不属于亲社会行为,应积极劝导同学不去网吧打游戏,故④错误。

故选B。6.【答案】D【考点】亲近社会【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属于在家孝敬父母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D。7.【答案】C【考点】网络的两面性【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未成年人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过滤不良性系信息的影响。不进营业性网吧,可在家中或学校上网。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C是正确的选项;

A选项错误,上网不是不良诱惑;

B选项忽略了网络的消极影响;

D选项是否能够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与成绩好差无关,排除。

故选C。8.【答案】B【考点】网络的两面性【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本题考查了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有很多的优势,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如便捷高效网络信息、益处多多的网络健康交往等,所以①③是网络带来的益处;

②选项错误,要获取有益的信息;

④选项不现实。

故选B。9.【答案】C【考点】青少年面对网络如何自我保护【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面对网络时的自我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解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所以小丽晒出自己旅游时的照片,小军晒出自己购物的快递收货单,小金晒出自己办理的个人身份证,都是不恰当的,这些都属于公民的隐私,不利于自我保护,故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属于隐私。10.【答案】A【考点】遵守网络规则【解析】1【解答】余某某在网上散播谣言,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在网络中也要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故A说法正确;

B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C错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D错误,传播网络谣言属于违法行为,不一定是严重违法行为。

故选A。11.【答案】B【考点】规则与秩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图片中“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等内容,说明了生活离不开规则,启示我们要遵守规则,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相符。

故选B。

12.【答案】D【考点】维护与改进规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文材料中“2018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莉建议按年龄划分儿童票标准”,这是对规则改进的建议,是对已有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故D正确;

A错误,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BC均排除,材料未涉及“制定”“废除”规则的内容。

故选D。

13.【答案】B【考点】平等待人【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文材料“在我们同学当中,有的相貌出众,有的相貌平平,有的天资聪颖”对此我们应增强平等意识,学会平等对待同学,平时与同学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错误,“完全一致”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故选B。14.【答案】A【考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干主要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为善,换位思考,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他人,A符合题意;

BCD观点正确,与题干不符。

故选A。15.【答案】B【考点】文明有礼【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干共同说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启示我们要礼貌待人,B符合题意;

AD在题干未体现;

C属于自尊的要求,与题干不符。

故选B。16.【答案】B【考点】文明有礼尊重他人【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干这段视频说明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启示我们文明礼让,学会尊重他人,B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排除;

C题干未体现见义勇为,排除;

D热心公益在题干中未体现。

故选B。17.【答案】A【考点】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理解。一般违法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解答】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罚款﹣﹣﹣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李某因醉驾被处拘役﹣﹣﹣﹣属于刑事违法行为,A符合题意。B错误,醉驾被处拘役不是民事违法行为,而是刑事违法行为。CD错误,扰乱公共秩序是行政违法行为。18.【答案】D【考点】犯罪行为【解析】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解答】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因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严重违法才是犯罪。19.【答案】C【考点】文明有礼【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干中不文明出游败坏了社会风气,违背社会公德,与社会公德相悖,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

选项②的观点错误,衡量公民素质的标准较多,文明礼貌不可能是衡量公民素质的唯一标准。

故选C。20.【答案】D【考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解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解答】题文材料反映了部分青少年不能抵制不良诱惑,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表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启示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排除;③错误,没有认识到犯错与违法的密切关系。二、判断题(下列观点或做法是否正确,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错误【考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答】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同。【答案】正确【考点】青少年面对网络如何自我保护【解析】我们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文明上网。【解答】电信诈骗让群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带来心里痛苦。所以平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能向陌生账户存钱;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答案】错误【考点】他律和自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他律与自律的含义。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这就是他律。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就是自律。【解答】根据教材知识,他律是指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自律意味着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答案】错误【考点】文明有礼【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明礼貌,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讲文明,有礼貌有利于人们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解答】小海他吹着口哨走到柜台前,大声对服务员说:“喂,给我拿本《平凡的世界》!”他的表现属于没有做到尊重他人,是语言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可能使人际关系紧张,应该语言文明,尊重他人。【答案】错误【考点】违法行为及种类【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解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公民利益造成损失。可见,观点错误。三、主观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各16分,共50分.请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答案】把钱交给歹徒,记住歹徒相貌,然后报警等。①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面对侵害时,要保持冷静、机智,有效地求救、自救等。②还要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如拨打110报警电话等。【考点】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提高自我保护的做法。当遇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解答】该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内容;当我们遇到危害自己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时,应首先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理性解决,可以先把钱交给歹徒,然后记住歹徒的特征,等危险过去后,马上报警,依法保护自己。当遇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做到冷静、机智,有效地求救、自救等。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认同该观点;因为: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自由。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考点】规则与自由规则与秩序【解析】本题以规则与自由等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解答】首先判断表态:认同;然后说明理由:结合教材知识,从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自由的保障;遵守规则,才能享有自由等方面作答。结合教材知识,从遵守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