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华杰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万年华杰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万年华杰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万年华杰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万年华杰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年华杰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华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

5.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河上

莫泊桑

(1)去年夏天,我在巴黎租了一个濒临塞纳河的小住宅。结识了一个邻居,三四十岁,是我见过最奇特的人物。他是个划船狂,一年到头都在河边。

(2)一天晚上我们在河边散步,我请他讲几段水上生活的轶闻趣事。他顿时神采焕发,变得能说会道,几乎成了诗人。

(3)“啊!”他说,“你们这些住在街市里的人,不知道河是什么。河是神秘、深邃、未知的事物,充满幻象奇境的世界;在那里,夜晚可以看到并不存在的事物,听到从未听过的声响,会像穿过一片墓地一样莫名其妙地战栗。

(4)“陆地有边有沿,而在黑暗中,没有月亮的时候,河是无限的。海是无情的、凶恶的,但是它呐喊,它呼啸,它光明正大;而河却是静悄悄的,十分阴险。它从不隆隆作响,永远无声流淌。河水这一成不变的运动比大西洋上的惊涛骇浪更可怕。

(5)“大海里隐藏着蓝色的广袤的世界,淹死的人和大鱼一起在水晶般的洞穴里翻滚;而河底只有漆黑的深渊,它们只能在淤泥里腐烂。不过当朝阳映照,河水轻拍着芦苇覆盖的河岸时,河是很美的。

(6)“谈起大西洋,曾有诗人写道:

波涛啊,你们知道的悲惨故事真多!

跪着的慈母们畏惧的深深的波涛,

涨潮时你们把那些故事互相转告,

正因此,傍晚当你们向我们涌来时,

那阵阵涛声就像充满绝望的哀号。

(7)“我却认为纤细的芦苇娓娓叙说的故事,要比咆哮的浪涛所讲述的更加凄惨。

(8)“我给您说说十年前我的一段奇怪的遭遇吧,那事就发生在这里。

(9)“一天晚上,我独自回家,累了,吃力地划着船。划到一个生满芦苇的滩角附近停下来,想歇一会儿。天气好极了,明月高照,河水粼粼。在这个地方抽一斗烟想必很惬意。于是,我拎起铁锚抛到河里。

(10)“船顺流往下漂,直到锚链放完才停住。我在一张羊皮垫子上舒坦地坐下来。没有一点儿声响,只偶尔听到河水拍岸发出的汩汩声。周围异乎寻常的死寂让我感到心慌。突然,在我右边,一只青蛙呱呱叫起来。我打了个哆嗦,它静下来,又听不到任何声响了。我决定抽口烟分一分心。可我却抽不下去,刚抽第二口就恶心。我在船底板上躺下,仰望天空。过了一会儿,倒也平静无事。可不久,船身轻轻晃动起来,左右偏转,轮番碰撞着河岸。接着,仿佛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船缓缓向河底拽,又将它举起,让它重新跌落。我像在风暴里一样颠簸,四周声音嘈杂。我猛地站起来,只见河水闪烁,一切静悄悄。

(11)“我决定离开,于是拉锚链,锚却不上来。我转动船身,让锚变个位置。没用,锚依旧不上来。我恼火了,疯狂地摇晃锚链,可锚就是纹丝不动。我坐下来,考虑自己的处境。弄断锚链或者把它和船体分开,想也甭想,因为锚链粗得很,而且固定在船头一个比我胳膊还粗的木桩上。不过,天气非常好,大概不久就会遇到一个渔夫来援助我。遇上这倒霉事我反倒平静了。终于可以抽一斗烟啦。我带着一瓶朗姆酒,两三杯下肚,对自己的处境居然觉得好笑了。天气很热,大不了在露天过一夜。

(12)“这时,河正逐渐被一层浓浓白雾覆盖,我看不到河,也看不到我的船,只能隐约看到芦苇梢,再远嘛,是被月光照得煞白的平原,以及耸入天空的一些巨大黑斑,想必是几簇意大利白杨。我像齐腰陷在一片白得异样的棉毯里,离奇的想像联翩而至。我仿佛看到浓雾下的河里满是怪物,在我周围游动。我紧张得要命,心跳得让我窒息。我想游水逃命,又想到自己迷失了方向,在水草和苇丛里挣扎,吓得气喘吁吁。

(13)“我自觉有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但在我身上还有别的东西。我身上勇敢的‘我’嘲笑怯懦的‘我’,二者轮流占据上风。这无法解释的愚蠢畏惧有增无减,正在变成恐怖。那时如果一条鱼跳出水面,也会把我吓倒在地上。

(14)“不过,经过艰苦的努力,我终于多少恢复了理智。我又拿起朗姆酒,大口喝起来。喝了几口,在船底板上躺下。这样待了也许一小时,也许两小时,全无睡意。我反复对自己说:‘喂,起来!’却连动一动都害怕。终于,我千小心万小心地抬起身,向船外张望。

(15)“我被世上能看到的最美妙最惊人的场面弄得眼花缭乱。那是仙女国的奇异的境界,远方回来的游子讲过而我们听了不相信会有的景象。

(16)“两小时以前还漂浮在水面的雾逐渐后退,河面完全露了出来,两岸各形成一道绵延无尽的丘陵,六七米高,在月光映照下发出白雪般的光彩。其他东西仿佛不见了,只看到这条金光闪亮的河在两排白色山丘之间流淌。又圆又大的月亮在淡蓝和乳白的天空中闪耀。

(17)“水中的小动物全醒了:青蛙呱呱叫着,声如铜钟的蟾蜍忽而在我左边,忽而在我右边,时不时朝着星星发出一个短促又凄惨的低音。我不再害怕,在这匪夷所思的景色里,再离奇古怪的事也不会让我吃惊。

(18)“这情景持续了多久,我不知道,因为我睡着了。等我睁开眼,月亮已经落了,满天乌云。河水哗哗流着,风呼呼吹,天很冷,一片漆黑。

(19)“浓厚的夜色渐渐消退。忽然,我感到有个黑影儿移动,我喊一声,有个声音回答,是个渔夫。他靠过来,我告诉他自己的倒霉遭遇。他把他的船和我的并拢,我俩一起拉锚链。锚还是不动。白昼正在到来,阴沉沉,灰蒙蒙,雨绵绵,天寒地冻。我又眺见另外一只船,向它呼叫。划船的男子赶来和我们一起用力。于是,锚渐渐松动了。它升起来,很慢很慢,好像拖着一个很沉的东西。我们看见一个黑乎乎的物体,便把它拉到我的船上。

(20)“原来是一个老妇人的尸体,脖子上还坠着一块大石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提起河,这个船夫就“神采焕发,能说会道,几乎成了诗人”,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说明他与河深厚的情感。

B.第(4)段说“河是无限的”,并不是指河无边无沿,而是指在黑暗中,河流静谧神秘,易引发人“无限”的想象。

C.第(11)段说“遇上这倒霉事我反倒平静了”,是因为这个船夫在多次尝试拉起船锚都失败后,内心感到绝望了。

D.在河上的浓雾散去后,这个船夫看到的“仙女国的奇异的境界”,有可能是渔夫在睡梦中的想象,并不存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多次写到天气状况,既暗示了时间流逝,渲染出神秘恐怖的氛围,也成为行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B.小说主要用语言描写结构全篇,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体验,细致地描绘出渔夫的内心感受,使人如临其境。

C.第(5)段后插入的这首诗歌,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诗意美感,也为引出下文渔夫对河的独到认识作铺垫。

D.小说用“河比海更可怕"巧设悬念,扣人心弦。结尾又具有“欧·亨利式”的美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8.有人认为,小说的开头两段与主体情节无关,可以删去。你赞同吗?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9.小说原题为“荡舟”,在正式出版时改成了“在河上”。请结合文本,简述作者这样修改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ní):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今燕虐A其民B王往C而征D之E民以为将拯己F于水火之中也G箪食壶浆H以迎王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指流放、放逐,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放辟邪侈”的“放"意思相同。

B.贼,指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自贼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C.举,指攻克,与《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也”的“举"意思不相同。

D.而,表示转折关系,与《论语》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故国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齐宣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且过去任用的人也都离开国家了。

B.孟子认为商纣败坏仁德、败坏信义是个暴君,武王讨伐商纣不是臣子弑君,只是大臣杀了一个暴君罢了。

C.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燕国百姓不高兴兼并,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

14.“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句中的“此"指代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

王安石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②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③,康子④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注】①王逢原:王令,字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隼: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句: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无子,有女蔡琰,博学能文。王逢原亦无子,有遗腹女。④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家贫,其妻贤惠,共守贫困。王逢原妻亦贤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蕴含了二人的深厚情谊,作者曾希望王逢原能够发挥杰出的济世之才建功立业。

B.“岁路”句表达了作者对王逢原英年早逝的深切悲痛、无奈之情和人生无常之感。

C.结尾写零落的树枝、飘飞的纸钱,旨在突出作者凌乱纷繁的思想,形象生动。

D.本诗主要采用抒情的方式概括了王逢原的生平遭遇,情感深沉、风格沉郁。

16.本诗颔联、颈联是如何刻画王逢原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学生交流时指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有为青年。这正如《论语》中说的“_____________,"。

(2)老子以“___,___”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平均年龄仅为25岁,“00后”小将纷纷崭露头角、登台竞技,在奋勇争先中①。不过,比起比赛成绩,更引人关注、令人欣喜的是这些“00后"小将所展现出的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比赛前,他们信心满满、踌躇满志,有的甚至对着镜头开起玩笑。没有紧张不安,没有沉重负担,这份轻装上阵的从容自信,源自实力,源自平时扎实的训练。比赛时,他们奋力一搏,屏气凝神,努力发扬自身最佳水平,全力应战的模样尽显成熟、专业,乃至被网友称为“小孩哥”“小孩姐"。获得奖牌时,他们欢呼雀跃,毫不掩饰内心的兴奋与骄傲;②,有人一笑而过,有人表示享受过程、再接再厉,有人眼含热泪、满怀遗憾……不管哪种,都是运动员内心真实的情感反应。“00后”小将们所展现出的朝气、活力、阳光、炙热、向上,都是青春真实美好的样子,是对体育运动纯粹的热爱,是体育精神的生动映照。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下列句子中的“平均"和文中加点的“平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这次合作项目中,我们采取平均分配任务的方式。

B.这个城市的平均收入在过去五年内稳步增长。

C.工厂里的生产线调整后,每个产品的重量都平均一致。

D.作为领导者,他的决策风格平均而稳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对于过量吃糖所产生的诸多坏处,想必大家都一清二楚。因此,现代社会除了强调戒烟之外,戒“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想要戒掉对糖的念想,也实在困难。怎么办?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实在戒不掉就与之和解吧。

糖是人类生长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供给物质,人生存下去需要糖,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要想保证生命的延续就得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找东西吃。尽管当时还没有“糖"的概念,但是人们慢慢地从味蕾中总结出了经验——带“甜味”的食物似乎更“抗饿"。久而久之,就进化出品尝甜味的能力和对糖根深蒂固的青睐,并且牢牢地刻在了基因里。

甜蜜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不得了,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每一次吃糖的时候,大脑都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时的那种美好体验,并且层层递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鼓励下次继续吃糖、吃更多的糖。长此以往,无异于落下“甜瘾":有事没事总想吃点或喝点甜的东西,而且吃得少了还不太满足。这就是“多巴胺抵抗”,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光靠意志力控制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既然如此,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

让大脑“改弦更张”,以前人们钟爱含糖饮料或糕点,现在就改掉这个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者多参加户外运动。重复做这些会让大脑逐步加深印象,慢慢缓解对糖的依赖。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气?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22.请将第三段中加点的内容改成整句。要求:准确表达,衔接自然,句式符合要求,不超过14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②文学和科学之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莫言

③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王安忆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C3.D

4.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

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内在精神;

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5.①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

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

③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如: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但他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6.C7.D

8.不赞同:

①情节更合理:由开头两段的叙述者的介绍自然引入对船夫故事的书写,显得合情合理不突兀。(或情节更真实:开头两段用第一人称“我”交代叙述者在巴黎居住时从邻居那亲耳听到的故事,凸显真实性)

②人物有对照:叙述者“我"属于“城市里的人”,对“河流"的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船夫形成对照,更能凸显出船夫对河流认知的独特性。

③结构更立体:保留开头两段,构成“故事中的故事”的嵌套结构,扩充了小说叙述的层次,增强了结构的立体感。

赞同:

①情节更集中:删去开头两段,使小说直接进入船夫对河上奇怪经历的回顾,显得紧凑、集中。②故事更真实:删去开头两段,主要由船夫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直接与读者交流,增强了真实性。③人物更鲜明:删去开头两段,小说人物更精简,紧紧围绕船夫的经历与感受进行叙述,更能凸显船夫人物形象。

9.“在河上"具有“荡舟”并不具备的表达效果:

①“在河上"交代了小说情节发生的地点、环境,突出了“河流”这一场所,而“荡舟"无法体现。②“在河上”的表述适当留白,没有提及小说情节与人物,更能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想象。③“在河上"更能凸显小说主题。小说借船夫对奇异经历的讲述,向我们揭示了“河流”区别于“大海"的深刻内涵:河流静谧而神秘,易于引发想象;河流美好与恐怖并存;河流既能生养人,又能埋葬人。④题目“在河上”与结尾“在河底"打捞出妇女尸体形成对照,突破读者阅读预期,增强意外感。

10.BEG11.A12.D

13.(1)国君任用贤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才,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

(2)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14.①听国人意见(兼听);

②细加考察。

15.C

16.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王逢原比作“凰”和“骐麟”,表现了王逢原的才华卓越。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鹰隼奋飞,而凤凰却因羽短不能高飞,通过对比,刻画了王逢原虽才华横溢却不得重用的形象。

②运用蔡邕和康子的典故,展现了王逢原虽膝下无子,但有贤妻相伴的生活境况。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比赛时,他们屏气凝神,奋力一搏,努力发挥自身最佳水平,全力应战的模样尽显成熟、专业。

19.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②同奖牌失之交臂时

20.B

21.①运用了疑问语气,“怎么办?”引起读者对“戒糖"问题的思考。

②运用了陈述、祈使(或商量)语气,“了”“吧"语气亲切自然,带有婉商口吻,利于人们接受“与糖和解”的建议。

22.示例:正确识糖,科学吃糖/识糖求全面,吃糖重科学/用理性心态识糖,按科学方式吃糖/理性爱糖,全面识糖,科学吃糖。

2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