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新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丰新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丰新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丰新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丰新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丰新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在中华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我们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的“曾点气象”。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材料二:

“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阐释。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躁动于殷周之际,其基本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嬗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

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未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

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

(节选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的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重视“慎终追远”的生命精神。

B.“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的“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

C.“乐观"是基于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的观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实,仍然坚信“人能弘道”、对生活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

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从而完成“人道”,最终成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乐感文化”的审视由整体出发,然后从不同层面加以阐释,层次清晰。

B.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是为了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

C.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关系都有关涉。

D.两则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献来阐释、佐证观点,虽详略不同但对文献的分析同样细致。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薤露》)

C.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材料二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题目中“忧乐圆融”的内涵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年人的休闲娱乐除了酒吧、歌厅以外,就是抱着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聊八卦等等。有人认为这种娱乐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娱乐化也是“乐感文化"的体现。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一个小杂货铺。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

老蔡家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子,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

虽然老蔡家没出过状元,更没有当朝一品,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发小马得贵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舍不得花钱回家,便待在学堂没走,不如请来帮忙。他人挺规矩,在天津卫这里别人全不认识,关系单纯。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戴副眼镜,目光实诚,说话不多,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

虽然金子美没当过伙计。但人聪明,干什么都行。一天生,两天熟,干了两天,万年青这点事就全明白了。他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开了地锁,卸下门板,把各类货品里里外外归置好,掸尘净扫,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从容有序,没出半点偏差。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他们的学堂。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这时放暑假了,学堂里没几个人,就来拉他。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去了学堂。

直到日头偏西,金子美才往回赶,当他走到街口,面对着关着门黑乎乎的店铺,一时竟没有认出来,以为走错了路。待走近了,认出这闭门的小店就是万年青,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在点货结账时,由于一整天没开门,一个铜钱的收入也没有,这不亏了人家老蔡了吗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子美说:“这么多钱都够回家一趟了。"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我真的挺喜欢你。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也不知道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的儿子回来一趟,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开一个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这段话含义复杂,有对老蔡的赞扬,也表示其他人做到的难度太大。

B.老蔡请金子美吃饭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现了老蔡重情义,为人豪爽、实在的一面,使老蔡的形象更加饱满。

C.子美对店铺很负责,他虽然关门一天,但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老蔡,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对他不必苛责。

D.小说结构巧妙,故事情节有起有伏,金子美关门一天是情节的第一次转折,老蔡得知真相是情节的第二次转折。

7.关于文中塑造老蔡人物形象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老蔡形象时先交代了他“死性子”的特点,让读者有了心理预期。

B.“千万别离身"这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蔡讲究诚信、恪守祖上规矩的一面。

C.小说运用夸张手法塑造老蔡,如“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

D.小说中子美的形象和老蔡的形象构成衬托,这使老蔡讲诚信的品格更感人。

8.小说最后部分的画线句,似乎与老蔡开的杂货铺没什么关系,请问这样写有何作用?

9.本文延续了冯骥才津味小说“俗”与“奇"的特征,请结合文本分析“俗”与“奇"分别是如何在小说中体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注】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

材料三: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说,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而不信”的“而"与《十二章》中的“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义相同。

B.“务在明其火”中的“明"与《四章》中的“自见者不明”的“明"含义不同。

C.“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的“家"与《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含义不同。

D.“帝大说”中的“说"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

B.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这样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业。

C.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他们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也就不会灭亡。

D.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14.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品乐,俞伯牙弹奏时想到高山,钟子期感叹“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弹奏时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评价到“洋洋兮若江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以名琴衬托名师,简短的十个字,就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潇洒自如。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自己听了蜀僧的美妙琴声,心就像被清澈的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D.尾联写的是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6.本诗是如何描写蜀僧的琴音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治之于未乱。(《老子》第六十四章)

(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的人,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①。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②,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失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来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18.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句“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中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上乌云密布,像要下雨的样子。

B.小姑娘长得真漂亮,就像她妈妈小时候一样。

C.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像置身于烂漫的童年。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第一句话要包含比拟修辞,第二句话要包含叠词或成语,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文中加点的“一点一点”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会选择晨跑迎接一天的新生活,也有人选择夜跑A。

早晨一觉醒来,全身器官正处于放松状态,跑步可唤醒器官,加快新陈代谢。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体内的多余水分主要通过泌尿系统进行排泄,而跑步也会导致身体水分通过流汗及呼吸进一步流失,B。而且经过一夜的消耗,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所以晨跑前也需补充能量,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①经过一天的工作,②使得夜跑能够缓解压力。③夜跑者由于经过一天的活动,④身体协调性更好,④结合自身体力可以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⑤但是夜跑一忌不宜过晚,⑥二要选择安全合适的地点。⑦夜晚跑步还要留意一些不安全因素,⑧例如夜跑也可因照明条件造成运动损伤,⑨因此大家可选择在健身房等照明充足的运动场所进行运动。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在拼多多。

——网络小段子

材料二: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

材料三: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培根

作为一名中学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表达你的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时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2.B3.A

4.①忧患在安乐者之中,开始于安乐;

②得道之乐就是修德之忧。

5.不认同。

①乐感文化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智慧与精神,导向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而泛娱乐化是及时行乐,肤浅庸俗甚至消极。

②乐感文化追求的是理性之乐,与忧患意识圆融一体;而泛娱乐化追求的是感官快乐,娱乐至上,缺乏忧患意识。

6.C7.C

8.①对早点铺的描写充满生活味,从侧面烘托出杂货铺当初的市井烟火气和天津卫的风土人情;

②将小店改换门门面比喻成“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大词小用,语带诙谐,用轻松的笔调,表现了对杂货铺关门的惋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与“万年青”招牌的逝去形成对照,深化了小说坚守规则、维护信誉的主题。

9.俗:①写俗世俗人,聚焦市井生活,关注普通百姓;②语言俗,运用方言俗语,地域特色鲜明。

奇:①一个普通的杂货铺坚守不关门的店规达上百年之久,这是“了不得"的奇事;②蔡得胜是个死性子,对规矩的坚守异于常人,是个“了不得”的奇人。

10.BEH11.A12.C

13.(1)君主的忧患,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一定(坚决地)去任用贤人。

(2)贤能的人知道他不能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14.①太宗知道马周有才能,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这体现了“知而用之"。

②对马周推荐的人才,太宗都很满意,这体现出“任而信之”。

15.D

16.①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侧面烘托琴声悠扬动听。②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和“霜降钟鸣”的典故,借音乐引发的共鸣表现蜀僧琴艺高超。

17.为之于未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D

19.①撒腿走了(只要是有比拟,意思对就可);

②不是轰轰烈烈的/不是光明正大的

20.①运用叠词,语言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

②突出北国春天到来的过程之漫长、艰辛、曲折;

③表达了对蕴含其中的沉着果敢、顽强拼搏精神的褒赞。

21.A.缓解一天的压力

B.所以晨跑前需补充水分

22.②去掉“使得";

⑤去掉“不宜”;

⑧在“条件"后面增加“不佳”(“不良"/“不好”)。

23.

示例1:

读书人,莫让娱乐至死毁了你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读书人,莫让娱乐至死毁了你!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读书成为了守住心灵净土的一种方式。何出此言呢?按常理说,大好时光正是读书时,可现在却被过度放纵所占据,“低头族"的低龄化让人震惊,娱乐至死正在悄然吞噬大好时光。那么,如何做到心宁呢?答案便是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将自己对大好河山的期盼和赞美都寄情于读书。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他们从何处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没错,是读书。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读书让杜甫在见识了泰山的宏伟磅礴后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让李白在领略了庐山瀑布后发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概;让宿在建德江旁的孟浩然发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赞美。

另外,读书多的人,容貌不必倾国倾城,谈吐之间,方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犹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那个精彩场景,一向隐忍含蓄的明兰第一次崭露头角,对于老师提出“帝王选择接班人是立长子还是立贤能"的辩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这样的睿智依靠的是什么?当然是读书。而且,明兰曾对“读书无用论”进行过深刻批驳,仔细想来,道理又有何不同呢?言至此处,又会有人质疑:那我读不懂怎么办?于是心安理得地又拿起手机,开始放纵娱乐。

对此,我想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并不是让大家将书读一百遍。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大家身上背负着先贤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