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张富清至今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的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的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搪瓷缸的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搪瓷缸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地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了,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但是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人们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爱看《半月谈》。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2019年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的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应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的“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蒋介石的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B.材料一中“习惯性地转过头去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养成的谨慎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二写张富清的搪瓷缸、住所、生活习惯,展现其初心不改的党员本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的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出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D.材料三以“有我"与“无我”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的观点,并引经据典,兼论古今,透辟分析,体现出新闻评论的特点。

3.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A.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B.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C.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

D.面对突发的地震,无数消防救援人员开赴抗震前线,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

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优秀人物通讯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你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节选

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由于事先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而这个会为了防止敌机骚扰,确定天一亮,就在吴起镇附近开。于是便从驻地骑着马直奔会场。

天虽奇冷,但我和黄开湘同志不知性急还是怎么的,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一头是汗。路上碰到我们的老首长邓小平同志,我们赶紧勒马下来,向他敬了礼,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多远?"我们一一作了回答。他又问道:

“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

“是的,上缴了不少,还留了一点。"我说。

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

“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

——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节选

①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②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③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

④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有删减)

6.分析乙文划线部分是如何表现人物品格特征的。

7.丙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看似平淡无奇,但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

8.三篇选文涉及不同体式,有各自的风格,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赣南、湘西、四川嘉陵江、河南何家冲出发的4支红色大军,最终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虽然,这支队伍当时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作为一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长征,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启示?

(一)

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

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内的4支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途中。张震将军回忆湘江之战时说,仅他们一个团,就顶住了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鲜血,染红了湘江,染红了一座又一座山头。突破包括湘江在内的四道封锁线后,在不到50天时间内,出发时8.6万人的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人。

“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回忆说,每一战都有大批战友倒下,“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这红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共产党人创建的红色政权,点燃了像唐进新一样的劳苦大众心中的理想之火,也激发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雪山草地,是许多老红军难以忘怀的地方。多少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老红军李中权回忆说:“饿得摇摇晃晃,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可一旦爬起来,就向前走,向着党中央的方向走!”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能量空前迸发:粉碎了3倍、5倍乃至10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他们身后,留下的是惊人的数字: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

(二)

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红军北上的道路上。这,就是大渡河。

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17勇士从浪尖上突向对岸。船少人多,大队人马无法迅速渡河。杨成武指挥的红4团以昼夜行军240里的神速,奔袭到泸定桥,在敌人未来得及毁掉桥时,22名突击队员冒死爬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一个战士中弹跌入河中……其余的人仍奋力前进。红军冲到了对岸。

历史的昭示在于,在濒临生死绝境的关头,成立14年的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后,行使了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权力。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的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长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面对兵力对比悬殊局面,毛泽东以一系列军事史上罕见的手笔,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

长征,检验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党的领袖与普通的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红军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在彝族聚居的大凉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不仅使红军通过了这方多少年来没有一支汉族军队通过的地方,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长征道路上,红军先后经过了瑶、苗、回、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成千上万的民族兄弟加入了队伍。红军的模范行动,使沿途2亿群众耳目一新,认识到红军是完全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人民军队。

(三)

在奠基陕北的第3年,史沫特莱来到延安。是时,由长征大军改编的八路军正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这位美国女记者在她《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写道:长征虽已结束,红军仍在创造历史。

经过长征考验,红军的意志、毅力,都发生了飞跃。正是这些人,成为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抗战爆发后,参加过长征的炊事员、卫生员都能到敌后发动起一片群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都参加过长征。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的9位,10位大将中的8位,以及90%以上的上将、中将和少将,经历过长征的考验。

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

事实上,从长征结束的那天起,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就开始超越国度。美国总统罗斯福看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后,曾3次约见这位年轻人。今天,在长征路上,仍有众多外国人,沿着红军足迹一路追寻。在他们眼中,跨越中国西部的长征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新中国成立后做了我军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的司令员。指挥那场战斗的聂荣臻,成了我国尖端科技事业的开拓者。长征胜利35周年时,聂帅亲自选址,把卫星发射场建在了大凉山。当一枚枚火箭从这方千百年来只有火把的地方直射云霄时,全世界都看到了尾翼上两团鲜明的标记:长征。

长征,已经留在了人类的史册上。长征精神,将继续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奋斗进程中。

(摘编自贾永《长征启示录》)

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长征困难重重,损失巨大,革命力量锐减,但磨砺了战士的意志,激发了英雄气概。

B.长征所过处自然环境恶劣,如雪山草地,红军因此造成的牺牲比与敌人交战的牺牲严重。

C.通过长征,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的指导价值得到检验与公认。

D.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长征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川黔滇四渡赤水、湘江之战、巧渡金沙江……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方针。

B.长征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方针政策指引、将士团结、军民同心、百姓拥护等是分不开的。

C.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与长征精神密切相关。

D.长征胜利35周年时,聂荣臻选址把卫星发射场建在大凉山,这里是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会盟的地方。

11.毛泽东写了不少长征题材的革命诗词。下列诗词内容,与长征无关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2.“长征,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启示?"这句话是这则通讯的写作中心。请结合文本内容,提炼三个关键词,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13.这则通讯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黔驴技穷(qín)窑洞(yáo)追剿(jiǎo)闽南(mǐn)

B.千钧雷霆(tíng)堵截(jié)寒噤(jīn)寒喧(xuān)

C.熙熙嚷嚷(rǎng)削弱(xuē)娄山(lóu)嶂碍(zhàng)

D.疲惫不堪(bèi)豪绅(shēn)跋涉(bá)歼灭(jiān)

1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残酷修整雷霆秋高气爽

B.马镫打垮秘电人喊马撕

C.追剿筹款爽快坚难险阻

D.寒喧勒马驻扎熙熙攘攘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沸腾(fèi)惦念(jiàn)衷肠(zhōng)骤然(jú)

B.障碍(ài)清脆(cuì)缴获(yǎo)寒噤(jìn)

C.歼灭(jiān)疲惫(bèi)豪绅(shēn)单于(chán)

D.骚扰(sāo)屏障(píng)帷幄(wǔ)押解(jiè)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共分6个部分,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照片275张、文物252件。展览当日,人们从四面八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追寻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面对8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一位青年人正手托画板,专心致志地红军长征主题的美术作品,在的参观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他在谈参观感受时说:“虽然没有亲历长征,通过这个展览,却有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红军官兵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汇聚摹写熙熙攘攘设身处地

B.汇流临摹川流不息设身处地

C.汇流摹写熙熙攘攘身临其境

D.汇聚临摹川流不息身临其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饱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B.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冲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饱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C.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D.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山雪岭空气稀薄,沼泽草地渺无人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出来。

B.冰山雪岭空气稀薄,沼泽草地渺无人烟,彰显了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三、小阅读

21.关于长征的意义,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长征胜利万岁》这篇文章,并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22.《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多处出现了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3.他是在哈达铺整编时由四团调到二大队去的,在此之前,一直在我们四团任参谋长,我们天天生活、战斗在一起。长征途中,他组织司令部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长征胜利万岁》中这段文字属于什么写作顺序?作用是什么?

24.概括《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第二部分(第9—20段)的内容。

没隔多久,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来到了吴起镇。我们红军刚想在吴起镇安营休息,可敌人又追上来了。

……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除伤亡了一些同志外,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他是在哈达铺整编时由四团调到二大队去的,在此之前,一直在我们四团任参谋长,我们天天生活、战斗在一起。长征途中,他组织司令部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四、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长征,那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伟大象征。然而,当重走长征路这一行为出现后,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将其视为传承长征精神的伟大举动,而有人却指责这是一场作秀。

重走长征路有着非凡的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包含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将长征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组织人们重走长征路,能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这段历史。就像李中权将军所说,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对于不曾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人来说,重走长征路是一种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以亲身体验当年红军战士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哪怕只是些许的模拟,也足以让他们对长征有更直观的认识。当他们啃着干粮,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时,或许能体会到当年红军战士吃草根、啃皮带的艰辛;当他们负重跋涉,可能会理解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转移的不易。这种体验式的传承,能让长征精神更深入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让红色基因得以延续。

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2.D3.C4.①长征途中的不畏艰难;②战争中的不怕牺牲;③和平年代的忠于祖国,甘于奉献;④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无我”之境。5.①选材准确。选取张富清这一时代英雄人物,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②表现角度准确。再现战争真实场面,让读者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展现张富清今天朴实的生活,尽显其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③细节描写具有感染力。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④标题精当。“英雄无言”是对张富清战功显赫、深藏功名的高贵品质的高度概括。

6.

①动作描写,“热烈握手”,运用动作描写,体现了小平同志的热情和平易近人。

②语言描写,“驻扎在哪里,多远?”体现对小平对战士的关心;“小鬼”,体现了其细心和慈爱。

③侧面描写,“我们爽快答应”,从侧面体现小平同志深得人心。7.

①文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②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一语双关,意味深长。8.

①甲文,演讲稿,用词果断,具有鲜明的态度;运用排比,形成整句,富有气势,具有感染力。

②乙文,回忆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使文章真实可信;运用描写,很好表达内在情感。

③丙文,消息,具有时效性;非常真实客观。

9.B10.A11.C12.①理想:支撑红军将士坚定向前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即便面对死亡也不停止前进步伐。②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坚定了革命方向,牢牢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命运。③精神:“长征精神"铸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创造新篇章。13.①真实性。以具体数据、鲜活事例材料,客观反映长征时期的具体情况,揭示其意义;引用长征将士的回忆语,给读者直观感受。②文学性。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中融入抒情、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情感充沛。

14.D

15.A

16.C

17.D

18.D19.C20.C

21.观点一长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进军”,也不是一次战役,而是一曲人类谋求生存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没有尽头,为了挣脱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撤离”,是一场生死之际间不容发的战斗……长征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机会,使我党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观点二长征的历史奇迹,不仅唤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革命的向往、同情,而且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传奇性的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