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60
P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NB/TXXXXX—202X
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biomasscogenerationengineering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XXXXX-202X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度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
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7〕5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生物质资源、热(冷)电负荷、工
程规模与厂址选择、总体规划、主厂房布置、燃料储运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除灰渣系统、
脱硫系统和脱硝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供热设备及系统、水处理设备及系统、水工设备
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信息系统、仪表与控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与结构、辅
助及附属设施、消防、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水电
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
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以便今后修订
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NB/T×××××—20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生物质资源....................................................................5
5热(冷)电负荷................................................................6
5.1热(冷)负荷................................................................6
5.2电负荷....................................................................8
6工程规模与厂址选择............................................................9
6.1工程规模..................................................................9
6.2厂址选择..................................................................9
7总体规划.....................................................................13
7.1一般规定...............................................................13
7.2厂区外部规划.............................................................14
7.3厂区内部规划.............................................................15
8主厂房布置...................................................................18
8.1一般规定...............................................................18
8.2主厂房布置............................................................18
8.3检修维护...............................................................20
8.4综合设施...............................................................20
9燃料储运系统.................................................................22
9.1一般规定...............................................................22
9.2燃料厂外贮存及处理.......................................................22
9.3燃料的接卸及厂内贮存.....................................................22
9.4燃料输送系统.............................................................23
9.5破碎系统...............................................................23
9.6燃料输送辅助设施及附属建筑...............................................24
10锅炉设备及系统..............................................................25
10.1锅炉设备..............................................................25
10.2给料设备..............................................................26
10.3烟风系统..............................................................27
10.4烟气除尘及排放系统......................................................28
10.5点火及辅助燃油系统......................................................30
10.6锅炉辅助系统及其设备....................................................30
NB/T×××××—202×
10.7启动锅炉..............................................................31
11除灰渣系统..................................................................32
11.1一般规定..............................................................32
11.2机械除渣系统............................................................32
11.3气力除灰系统............................................................33
11.4控制及检修设施..........................................................34
12脱硫系统和脱硝系统..........................................................35
12.1脱硫系统..............................................................35
12.2脱硝系统..............................................................35
13汽轮机设备及系统............................................................37
13.1汽轮机设备..............................................................37
13.2热力系统及设备..........................................................38
14供热设备及系统..............................................................40
14.1一般规定..............................................................40
14.2供热系统..............................................................40
14.3热网设备选择............................................................43
15水处理设备及系统............................................................46
15.1水的预处理..............................................................46
15.2水的预脱盐..............................................................48
15.3锅炉补给水处理..........................................................49
15.4热力系统的化学加药和水汽取样............................................50
15.5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51
15.6冷却水处理..............................................................51
15.7废水处理..............................................................52
15.8药品贮存................................................................52
15.9化验室及仪器............................................................52
16水工设备及系统..............................................................53
16.1一般规定..............................................................53
16.2水源和水务管理..........................................................53
16.3供水系统................................................................54
16.4取水构筑物和水泵房......................................................55
16.5冷却设施................................................................56
16.6外部除灰渣系统及贮灰场..................................................58
16.7给水排水................................................................60
17电气设备及系统..............................................................62
17.1发电机及变压器..........................................................62
17.2电气主接线..............................................................62
NB/T×××××—202×
17.3交流厂用电系统..........................................................64
17.4高压配电装置............................................................66
17.5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系统................................................66
17.6照明系统................................................................67
17.7火灾报警系统............................................................68
17.8继电保护、通信及远动....................................................68
17.9电缆选择与敷设..........................................................68
17.10过电压保护与接地.......................................................68
17.11电气试验室.............................................................69
17.12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69
18信息系统.................................................................70
18.1一般规定..............................................................70
18.2全厂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70
18.3管理信息系统(MIS).....................................................70
18.4视频监视系统............................................................71
18.5门禁管理系统............................................................71
18.6信息安全................................................................72
18.7布线...................................................................72
19仪表与控制..................................................................73
19.1—般规定................................................................73
19.2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73
19.3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布置..................................................74
19.4测量与仪表..............................................................75
19.5报警及保护..............................................................76
19.6控制系统................................................................77
19.7控制电源和气源..........................................................78
19.8电缆、仪表导管和就地设备布置............................................78
19.9仪表与控制试验室........................................................78
2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79
20.1一般规定..............................................................79
20.2燃料储存及输送建筑......................................................80
20.3主厂房................................................................81
20.4电气建筑与电气设备......................................................82
20.5化学建筑................................................................85
20.6热网换热站及管网........................................................85
20.7其它辅助及附属建筑......................................................86
21建筑与结构..................................................................88
NB/T×××××—202×
21.1一般规定..............................................................88
21.2抗震设计..............................................................88
21.3地基与基础..............................................................89
21.4防火、防爆与安全疏散....................................................89
21.5燃料储存及输送建筑......................................................92
21.6建筑设计................................................................92
21.7结构设计..............................................................94
21.8水工建(构)筑物..........................................................99
22辅助及附属设施.............................................................100
23消防......................................................................103
24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04
24.1一般规定.............................................................104
24.2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要求.............................................104
24.3污染源治理措施.........................................................104
24.4环境管理与监测.........................................................105
24.5水土保持...............................................................106
25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107
25.1一般规定.............................................................107
25.2职业安全.............................................................107
25.3职业卫生.............................................................108
附录A水质分析报告...........................................................109
附录B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110
附录C热电比的计算方法.......................................................111
本规程用词说明.................................................................112
引用标准名录...................................................................113
条文说明....................................................................117
NB/T×××××—202×
1总则
1.0.1为保证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在设计方面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超高压、超高温及以下参数、单机容量在50MW及以下采用直接
燃烧方式、主要燃用农林生物质或生活垃圾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
1.0.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1
NB/T×××××—202X
2术语
2.0.1农林生物质
农业生物质agriculturalbiomass
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海洋中生长的生物质。主要包括:农产品、农业
剩余物,如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棉秆和稻壳等、畜禽粪便、能源植物
和海藻、海草等水生植物等。
林业生物质forestrybiomass
林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主要包括:林产品,如木材、竹材、藤材等、
林业剩余物,如枝丫、锯末、木屑、板皮和截头、果壳和果核等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
物、造纸废弃物以及废弃木材、能源林等。
2.0.2生活垃圾domesticwaste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城市
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2.0.3热力产品thermalproduct
指由热电联产厂生产的并向用户出售的蒸汽、热水。
2.0.4供热量heatingquantity
指由热电联产电厂每小时对外供出的热量。
2.0.5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热电厂输出电量、热(冷)量之和与消耗燃料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2.0.6热电比
指统计期内发电厂向外供出的热量与供电量的当量热量的百分比。
∑푄
푤푔푟
R=−6×100
3600푊푔×10
Wg=Wf-Wcy
式中:R----热电比,%;
∑Qwgr----电厂对外供出的热量,GJ;
Wg----供电量,kW·h;
Wf----发电量,kW·h;
Wcy----统计期内厂用电量,kW·h。
2.0.7热化系数thermalizationcoefficient
供热机组的额定供热量(扣除自用汽量)与最大设计热负荷之比。
2.0.8同时率simultaneityfactor
同时率为区域(企业)最大热负荷与各用户(各车间)的最大热负荷总和的比。
2
NB/T×××××—202×
2.0.9干旱指数droughtexponent
某地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雨量的比值。
2.0.10严寒地区severecoldregion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即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不高于零下10℃的地区。
2.0.11寒冷地区coldregion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即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不高于0℃,但高于零下10的
地区。
3
NB/T×××××—202×
3基本规定
3.0.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相
关政策要求。
3.0.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应积极应用经运行实践或工业试验证明的先进技
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和先进设备。
3.0.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厂址资源条件、统筹规划本期与远
期工程。
3.0.4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电力发展和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同时
应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的要求。
3.0.5扩建和改建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置、原有生产系统
的设备布置、原有建筑结构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统筹考虑。
3.0.6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主要工艺系统设计寿命应按30年设计。
3.0.7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设计宜采用全厂统一的标识系统。
4
NB/T×××××—202×
4生物质资源
4.0.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应优先考虑建设在生物质资源丰富区域,所在区域应有稳定、
可靠的生物质产量,并具有可持续性的获得量。
4.0.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所需燃料宜在项目场址50km范围内获得。
4.0.3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选址阶段,调查研究场址附近多年的生物质产量,并保证在
农业、林业歉年可获得生物质资源量能够满足项目年运行所需量。
4.0.4项目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燃料及其分析数值,进行必要的调
研后,合理确定燃料及其分析数值。
4.0.5除点火用油外,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不允许使用辅助燃料,严禁生物质热电联产工
程掺烧燃煤。
5
NB/T×××××—202×
5热(冷)电负荷
5.1热(冷)负荷
5.1.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热负荷应在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的基础上经调查核实后确定。
5.1.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规划容量和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调查落实的近期和远期的
热负荷、生物质燃料量、垃圾量以及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确定。
5.1.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经济合理供热范围应根据热负荷的特性、分布、热源成本、
热网造价和供热介质参数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蒸汽管网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
8km,热水管网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20km。
5.1.4确定设计热负荷应调查供热范围内的热源概况、热源分布、供热量和供热参数等,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业用汽热负荷应调查和收集各热用户现状和规划的热负荷性质、用汽参数、用汽
方式、用热方式、回水情况及最近一年内逐月的平均用汽量和用汽小时数,按各热用户不
同季节典型日的小时用汽量,确定冬季和夏季的最大、最小和平均的小时用汽量。对主要
热用户应绘制出不同季节的典型日的热负荷曲线和年持续热负荷曲线。
2采暖热负荷应收集供热范围内近期、远期采暖用户类型,分别计算采暖面积及采暖
热指标。采暖热负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计算从起始温度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各室外温度相应
的小时热负荷和采暖期的平均热负荷,绘制采暖年负荷曲线,并应计算出最大
热负荷的利用小时数及平均热负荷的利用小时数。
2)当采暖建筑物设有通风、空调热负荷时,应在计算的采暖热负荷中加上该建筑
物通风、空调加热新风需要的热负荷。
3)采暖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有关规定。
3生活热水的热负荷应收集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面积、生活热水热指标等,并应计算生
活热水的平均热负荷和最大热负荷。
5.1.5夏季宜发展热力制冷热负荷。制冷热负荷应根据制冷建筑物的面积、热工特性、气
象资料以及制冷工艺对热介质的要求确定。
5.1.6经过调查核实的热用户端的不同季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用汽量及用汽参数,应按
焓值和管道的压降及温降折算成发电厂端的供汽参数、供汽流量或供热量。采暖热负荷和
生活热水热负荷,当按照指标统计时,不应再计算热水网损失。
5.1.7对热用户进行热负荷叠加时,同时率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有稳定生产热负荷的主要热用户,在取得其不同季节的典型日热负荷曲线的基础
上,进行热负荷叠加时,不应计算同时率。
6
NB/T×××××—202×
2对生产热负荷量较小或无稳定生产热负荷的次要热用户,在进行最大热负荷叠加
时,应乘以同时率。
3采暖热负荷及用于生活的空调制冷热负荷和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叠加时,不应计算
同时率。
4同时率数值宜取0.7~0.9.热负荷较平稳的地区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5.1.8供热机组的选型和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热经济指标的计算,应根据生物质热电联产
工程端绘制的采暖期和非采暖期蒸汽和热水的典型日负荷曲线,以及总耗热量的年负荷持
续曲线确定。
5.1.9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供热(冷)介质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当用户主要生产工艺需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供热介质。
2当多数用户生产工艺需热水介质,少数用户可由热水介质转化为蒸汽介质,经技术
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热水供热介质。
3单纯对民用建筑物供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的热负荷,应采用热水供热介质。
4当用户主要生产工艺必须采用蒸汽供热,同时又供大量的民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
及生活热水负荷时,应采用蒸汽和热水两种供热介质。当仅供少量的采暖通风、空调热负
荷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蒸汽一种介质供热。
5用于供冷的介质通常为冷水。
5.1.10供热(冷)介质参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热用户端生产工艺需要的蒸汽参数,按焓值和管道的压降及温降折算成生物质
热电联产工程端的供汽参数,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最佳的汽轮机排汽参数或抽汽参
数。
2热水热力网最佳设计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综合生物质热电
联产工程、管网、热力站、热用户二次供热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
定。当不具备确定最佳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热水热力网的供水温
度、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通过热力站与用户间连接供热的热力网,热电厂供水温度可取110℃~150℃。
采用基本加热器的取较小值,采用基本加热器串联尖峰加热器,包括串联尖峰
锅炉的取较大值。回水温度可取60℃~70℃。
2)直接向用户供热水负荷的热力网,热电厂供水温度可取95℃左右,回水温度可
取65℃~70℃。
3)供冷冷水的供水温度:5℃~9℃,宜为7℃。供冷冷水的回水温度:10℃~
14℃,宜为12℃。
5.1.11蒸汽热力网的用户端,当采用间接加热时,其凝结水回收率应达80%以上。用户
端的凝结水回收方式与回收率应根据水质、水量、输送距离和凝结水管道投资等因素进行
7
NB/T×××××—202×
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2电负荷
5.2.1建设单位应向设计单位提供建厂地区近期及远期的逐年电力负荷资料,应详细说明
负荷的分布情况。电力负荷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区逐年总的电力负荷和电量需求。
2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逐年用电负荷。
3现有及新增主要电力用户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及产量、耗电量、用电负荷组成及
其性质、最大用电负荷及利用小时数、一级用电负荷比重等详细情况。
5.2.2对电力负荷资料应进行复查,对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应分析核实。
5.2.3根据建厂地区内的电源发展规划和电力负荷资料,作出近期及远期各水平年的地区
电力平衡。必要时应作出电量平时。
8
NB/T×××××—202×
6工程规模与厂址选择
6.1工程规模
6.1.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规划容量不宜大于30MW,规划台数不宜超过2台。当经充分
论证,燃料供应量充足且采购成本合理时,发电厂规划容量也可适当增加;同一生物质热
电联产工程内的机组容量等级宜统一。
6.1.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垃圾焚烧处理的规模应根据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服务区范围的
垃圾产生量现状及其预测、经济技术可行性、可靠性等因素确定。
6.1.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垃圾焚烧处理的规模宜按下列规定分类:
1特大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厂总焚烧能力2000t/d及以上;
2I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厂总焚烧能力1200~2000t/d(含1200t/d);
3Ⅱ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厂总焚烧能力600~1200t/d(含600t/d);
4Ⅲ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厂总焚烧能力150~600t/d(含150t/d)。
6.2厂址选择
6.2.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选择应满足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城乡规
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热电联产与供热管网规划、燃料和水源供应、交通运输、接入系
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军事设施、矿产资源、文物保护、风景名胜与生态保护、饮用
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在选址工作中,应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与相邻农业、工矿企业、国防设施、居民
生活、热用户以及电网各方面的关系,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应通过环
境影响评价的认定。
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选择应研究电网结构、电力和热力负荷、集中供热规
划、燃料供应、水源、交通、燃料及大件设备的运输、环境保护、灰渣处理、出线走廊、
供热管线、地形、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用地与拆迁、施工以及周边企业对发电厂的
影响等因素,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和经济效益分析,对厂址进行综合论证和评价。
4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宜靠近用户的热力负荷中心。
6.2.2选择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水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水水源必须落实、可靠。在确定水源的给水能力时,应掌握当地农业、工业和居
民生活用水情况,以及水利、水电规划对水源变化的影响。
2采用直流供水的电厂宜靠近水源。并应考虑取排水对水域航运、环境、养殖、生态
和城市生活用水等的影响。
9
NB/T×××××—202×
3当采用江、河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取水口位置必须选择在河床全年稳定的地段,
且应避免泥砂、草木、冰凌、漂流杂物、排水回流等的影响。
4当考虑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的要求,提出水文地质勘探评价报告,并取得有关水资源主管部门的批准。
6.2.3选择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厂址自然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不应设在危岩、滑坡、岩溶发育、泥石流地段、发震断
裂地带。当厂址无法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时,在工程选厂阶段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工作,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提出建设场地适宜性的评价意见,并采取相应的
防范措施。
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应充分考虑节约集约用地,宜利用非可耕地和劣地,还
应注意拆迁房屋,减少人口迁移。
3山区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宜选在较平坦的坡地或丘陵地上,还应注意不应破
坏原有水系、森林、植被,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和防护工程量。
4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址宜选择在其附近城市(镇)居民居住区、生活水源地常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2.4选择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应对厂址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勘
探,为确定厂址、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当地质条件合适时,建筑物和构筑物
宜采用天然基础,应把主厂房及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布置在承载力较高的地段上。
6.2.5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的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
划图》GB18306划分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按批准的抗震设
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6.2.6选择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发电厂的燃料运输方式应通过对厂址周围的运输
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6.2.7确定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标高和防洪、防涝堤顶标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址标高应高于重现期为50年一遇的洪水位。当低于上述标准时,厂区必须有排
洪(涝)沟、防洪(涝)围堤、挡水围墙或其他可靠的防洪(涝)设施,并应在初期工程中按规
划规模一次建成。
2主厂房区域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应高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0.5m。厂区其他
区域的场地标高不应低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当厂址标高高于设计水位,但低于浪高时可
采取以下措施:
1)厂外布置排泻洪渠道;
2)厂内加强排水系统的设置;
3)布置防浪围墙,墙顶标高应按浪高确定。
3对位于江、河、湖旁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其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应高于50年一
10
NB/T×××××—202×
遇的洪水位0.5m。当受风、浪、潮影响较大时,尚应再加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防洪
堤的设计应征得当地水利部门的同意。
4对位于海滨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其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应按50年一遇的高水
位或潮位,加重现期50年累积频率1%的浪爬高和0.5m的安全超高确定。
5在以内涝为主的地区建厂时,防涝围堤堤顶标高应按50年一遇的设计内涝水位(当
难以确定时,可采用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如有排涝设施时,应按
设计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围堤应在初期工程中一次建成。
6对位于山区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应考虑防山洪和排山洪的措施,防排洪设施可
按频率为1%的标准设计。
6.2.8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灰渣应全部综合利用,不设永久贮灰场。厂址选择时,可结
合灰渣综合利用实际情况按下列原则选定周转或事故备用干式贮灰场:
1贮灰场容量不宜超过6个月的电厂设计灰渣量。
2贮灰场选择应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不占、少占或缓占耕地、果园和树林,避免迁
移居民。宜选用山谷、洼地、荒地、滩地、塌陷区和废矿坑等,并宜靠近厂区。
3贮灰场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
2)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3)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4)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引用水源含水层。
4所选贮灰场的厂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要求。贮灰场征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
当地的具体情况办理。
6.2.9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飞灰经稳定化处理后,应直接采用专用运输工具送至指定的处理
场所处置,尽量避免在厂内贮存。
6.2.10选择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应根据系统规划、输电出线方向、电压等级与
回路数、厂址附近地形、地貌和障碍物等条件,按规划容量统一安排,并且避免交叉。高
压输电线应避开重要设施,不宜跨越建筑物,当不可避开时,相互间应有足够的防护间
距。
6.2.11供热管线的布置和规划走廊应与厂区总体规划相协调,不应影响厂区的交通运
输、扩建和施工等条件。
6.2.12选择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的
规定。应根据气象和地形等因素,减少发电厂排放的粉尘、废气、废水、灰渣对环境的污
染。同时,应注意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与其他企业所排出的废气、废水、灰渣之间的相互
影响。
6.2.13确定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址时,应取得有关部门同意或认可的文件,主要有土
11
NB/T×××××—202×
地使用、燃料和水源供应、公路和码头建设、输电线路及供热管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
部门、机场、军事设施或文物遗迹等相关部门文件。
12
NB/T×××××—202×
7总体规划
7.1一般规定
7.1.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总体规划,应根据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生产、施工和生活
需要,结合厂址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和城乡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厂区、施工区、生活
区、水源地、供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燃料输送设施、灰管线、贮灰场、灰渣综合利
用、交通运输、出线走廊、供热管网等,立足本期,考虑远期,统筹规划。
7.1.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总体规划应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方针,通过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和设计优化,严格控制厂区、厂前区和施工区用地面积。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用地范
围应根据规划容量和本期建设规模及施工的需要综合确定。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用地宜统
筹规划,分期征用。
7.1.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艺流程合理。
2交通运输方便。
3处理好厂内厂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之间的关系。
4与城市(镇)或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
5方便施工,有利扩建。
6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
7尽量减少场地的开挖工程量。
8工程造合理,运行费用少,经济效益高。
9符合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要求。
7.1.4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按功能要求分区。
2各区内建筑物的布置应考虑日照方位和风向,并力求合理紧凑。辅助、附属建筑和
行政管理、公共福利建筑宜采用联合布置和多层建筑。
3注意建筑物空间的组织及建筑群体的协调,从整体出发,与环境协调。
4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规划,不应因绿化而增加厂区用地面积。
5屋外配电装置裸露部分的场地可铺设草坪或碎石、卵石。对燃料场、灰场、脱硫吸
收剂贮存场等会出现粉尘飞扬的区域,除采取防尘措施外,有条件时应植树隔开。
7.1.5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建筑物布置必须符合防火要求,各主要生产和辅助生产及附
属建(构)筑物在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
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办公楼内布置有电气、热工、金属等试验室时,应按丁类三级。
13
NB/T×××××—202×
2液氨贮存处置设施应按液体乙类二级,尿素贮存处置设施应按丙类二级。
7.2厂区外部规划
7.2.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外设施,包括交通运输、供水和排水、灰渣输送和处理、
输电线路和供热管线、生活区和施工区等,应在确定厂址和落实厂内各个主要系统的基础
上,根据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规划容量和厂址的自然条件,统筹规划,全面协调。
7.2.2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外交通运输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主要进厂道路应就近与城乡现有公路相连接,其连接宜短捷
且方便行车,宜避免与铁路线交叉。当进厂道路与铁路线平交时,应设置有看守的道口及
其他安全设施。
2厂区与厂外供排水设施、水源地、灰场之间,以及沿厂外灰渣管线等应设置维护检
修通道,维护检修通道可利用现有道路或按四级厂矿道路标准建设,道路宽度宜为4m,困
难条件下可为3.5m。
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进场道路与燃料、灰渣及石膏运输道路宜分开布置。燃料、灰
渣及石膏运输道路可合并布置。进厂道路、运灰渣及石膏道路应按三级厂矿道路标准建
设,应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应为6~7m。
7.2.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取排水设施规划应根据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规划容量和本
期建设规模、水源、地形与地质条件和环保等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采用直流供水系统的取排水件(构)筑物布置和循环水管线路径,应工艺合理、分
期明确。
2循环供水系统应根据选定的水源,确定补给水泵房的位置及补给水管线的路径,应
按规划容量确定补给水泵房的建设规模,并应考虑适当管廊建设条件。
3远离厂区的水泵房及附属设施宜设置必要的通信、交通、生活和卫生设施。
4厂外的给水、雨水、污水等其他管线的规划应满足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和城乡规划
的要求。
7.2.4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厂区的防洪(涝)规划已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利用现有防洪(涝)
设施。当需新建时,可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涝)堤、排洪(涝)沟或挡水围墙。生物质热电联
产工程的工艺设施和建(构)筑物至防洪堤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堤防安全保护距离的规定。
7.2.5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出线走廊应根据城乡总体规划和电力系统规划、输电线路方
向、电压等级和回路数,按热电厂规划容量和本期工程建设规模,统筹规划,避免交叉。
7.2.6厂外供热管线应合理规划,并与厂区总体规划相协调。
7.2.7厂外灰渣(含脱硫副产品)处理设施的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灰场宜靠近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应按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原则,
14
NB/T×××××—202×
充分利用附近的塌陷区、废矿坑、山谷、洼地、荒地等。
2贮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并应满足当地环保
要求。
3厂外除灰渣管线宜沿道路及河网边缘敷设,宜选择高差小、跨越及转弯少的地段,
并应避免影响农业耕作。
7.2.8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施工区应按规划容量和本期工程建设规模及场地条件统筹规
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场地平整土石方量,并应避免施工区
地表土层的大面积破坏。
7.3厂区内部规划
7.3.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区规划应以工艺流程合理为原则,以主厂区为中心,结合
各生产设施及系统的功能,分区明确,紧凑合理,有利扩建,因地制宜地进行布置,并满
足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要求。厂前建筑设施宜集中布置,做到
与生产联系方便、生活便利、厂容美观。
7.3.2厂区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029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厂区规划应按规划容量设计。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分期建设
时,总体规划应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应统筹规划,分期征地,严禁先征待用。
2主厂房和烟囱、冷却设施、封闭燃料场、垃圾堆积及处理设施去宜布置在土质均
匀、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区域。当采用直接空冷时,应考虑气象条件对空冷机组运行的影响
情况确定主厂房的方位。
3屋外配电装置的进出线应顺畅,宜避免线路交叉,并应利于扩建。
4冷却塔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循环水管线长度、相邻设施的布置条件及常年的
风向等综合因素确定。
5露天贮料场、液氨设施宜布置在厂区主要建筑物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应避
免对厂外居民区的污染影响。
6燃油设施、液氨贮存设施等靠近江、河、湖泊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液体流入水
域的措施。
7燃油设施、液氨贮存设施应与其他生产、辅助及附属建筑分开,并应单独布置形成
独立区域。
8厂区对外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其位置应方便厂内外联系,并使人流和货流分开。
厂区的主要出入口宜设在厂区的固定端一侧。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采用汽车运输燃料或灰
渣时,宜设专用的出入口。
9厂区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空间组合,应紧凑合理,厂区建筑风格简洁协调,建
15
NB/T×××××—202×
筑造型新颖美观。
7.3.3厂区围墙的平面布置应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规整,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实体
围墙,高度不应低于2.2m,有关功能区的围墙或围栏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1屋外高压配电装置区域的场内部分应设置1.8m高的围栅,变压器厂地周围应设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招聘13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重庆历史名人馆事业单位选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舟山市定海区住建资产经营限公司第一批招聘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浙江湖州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人员(五)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内江资中县事业单位考聘1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政府公共服务实名制管理办法
- 食品安全标准与召回制度
- 混合现实设计管理办法
- 2023年河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双引号专项练习归纳
-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手术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培训记录
-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爱情诗 课件(共30张PPT)
- 脑恶性肿瘤的护理查房
- 夫妻房产过户给子女协议书
- 女子水晶乐坊
- 出境竹木草制品公司原辅料采购验收制度
- 2023年临床医学(军队文职)题库(共五套)含答案
- 关于学校学生意外死亡的情况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