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7古诗词阅读之古诗理解与概括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年份篇目/作者及朝代考查知识点2023年《鹤叹》/宋·苏轼理解诗句、分析写作手法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鉴赏评价诗歌主旨2022年《书喜》/南宋·陆游理解诗句、分析写作手法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2021年《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理解诗句、分析写作手法诗句画面形象的理解与概括意象理解与主旨概括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天津卷中鉴赏诗歌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古典诗、词、曲中的人物形象,包括: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杜甫的《登高》中的诗人形象,就是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塑造出来的形象。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人物形象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创设出来的。如我们所熟知的《木兰诗》中的木兰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形象,就是这种典型代表。(二)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的一种。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备考策略】诗歌形象中,常考人物、事物、景物形象,无论是哪一类型,都应先了解、提炼诗歌中所咏叹之象,通过诗歌中核心的字词去理解象的特点,再由“象”结合诗人的亲身感受、思想,剖析出所寄托、承载的情感(理想、志向)等。【命题预测】2025年天津卷,古诗词阅读与鉴赏部分,画面以及场景的概括仍将是重点考查对象,着重考查孩子对诗歌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以及归纳、表述能力。考点精讲01人物形象(2023·天津南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①[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2022·天津·和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野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①?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琴台:此处代指成都。诗中的“野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方法指导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2.紧扣细节,凸显精神。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4.联系诗人处境。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说的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考点精讲02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022·天津·河北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小松杜荀鹤(唐)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李白(唐)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两首诗的松各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鉴赏事物形象的3大思考角度: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形态、色泽等),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鉴赏也要从“形”入手。在鉴赏中,要注意根据色调、色彩、时令等,辨析意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要注意修饰事物形象的副词、形容词。暖色调物象,例如红花、暖阳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例如黑云、枯草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因此,必须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寓之理、所言之志。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3.写作技巧:托物言志(理)、托物抒情。所以,要从“形”到“神”体味所咏之“物”,体会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的道理、抒发的情感。鉴赏事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特别提示]准确分析意象作用的4个思考角度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属于低频考点,这种题型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4个:(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考点精讲03景物形象(2022·天津·河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题岳阳楼①刘仙伦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水声轩帝②钧天乐③,山色玉皇香案烟。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④。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注释]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诗人从靖康元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近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③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神的音乐。④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题目。乱后还①三首(其一)辛愿②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诗人在一次战乱后,经历流亡,终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方法指导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题型二中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鉴赏诗歌景物形象“3要”:1.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2.要掌握写景的主要技巧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3.要掌握常见意境特点及答题术语(1)常见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2)答题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鉴赏景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1.(2020·天津·和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概括本诗中“老骥”和“鸷禽”的形象。2.(2023·天津·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②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2020·天津·部分区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②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谅:料想,实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B.三、四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特写竹子的拔节,仿佛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的苦节,听到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C.全诗结构清晰,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实,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第三层是最后两句抒发感慨。D.本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2)“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2023·天津河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颈联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C.颔联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022·天津·南开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海州①道中二首[宋]张耒其一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河边守罾②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其二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逃屋③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注释】①海州:在今江苏北部近海一带,②罾:鱼网。③逃屋:指逃亡者原来住的房屋。(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分别以“孤舟夜行”“秋野苍苍”领起全篇,分别从水上与原野两个视角展现了诗人秋夜舟行时的见闻与感受。B.第一首诗写夜行,调动视听感官,既写守罾的茅屋与罾头明月,及写天未明而鞭牛声起,写出苏北农村夜晚之静谧。C.第二首写秋野,视听结合,田荒,逐多草虫鸣叫,秋雨多,水满辙,又助长荒草滋生,一派萧条景象。D.两首诗篇末两句带有较深刻的含义,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一路景色和人民生活非常注意观察,感受深切。(2)“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3.(2021·天津·河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宋代]苏轼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朧①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②,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鼓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③。[注]①葱嚨:亦作“葱呢”,明净美丽。②马骏:亦作“马鬃”,鬃,马脖子上的长毛。③歌饭瓮:山东人埋肉饭下而食之,谓之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照应题目,交待了创作这首诗的时间与原因,元日就是春节。B.“宿酒”“残梦”形象地刻画出诗人酒意未消、半梦半醒的状态。C.“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两句使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雪片之大、落雪之厚。D.苏轼在诗中形象概括了灾荒年境中百姓的现实生活,对苦难的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2)“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书喜【南宋】陆游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辆液压制动管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流体摄像三脚架云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文科)试题(含答案)
-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贮存与保管中药炮制技术讲解
- 房地产营销策划服务合同范本1
- 2025喷绘制作合同书(合同版本)
- 家庭装修监理合同范本
- 资料员劳动合同范文
- 单位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股权转让合同
- 2025年个人土地承包合同样本(2篇)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2024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网络货运行业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Unit 2 单元话题完形填空练习(含答案)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1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
- 2024-2025年突发紧急事故(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左心耳封堵术护理
-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合唱课程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