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测试卷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测试卷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测试卷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测试卷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从商周到现在,印章三千多年来不断地被使用,至今仍是整个社会公认的、通用的证鉴。在今天,印章已经从实用物品走向纯艺术品。印章艺术成熟的战国时期,包括诗词、书法在内的很多艺术尚处于萌芽期。所以说,篆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成熟得最早的传统艺术之一。篆刻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有两个高峰:一是周秦两汉古玺印,二是明清以文人为主体的篆刻流派。在历史上出现两个高峰的情况,是其他传统艺术门类未曾有过的,这是因为篆刻艺术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有的近乎革命性变革的因素。一是材质上的革命。古玺印的材质以青铜为主,偶尔有象牙、木、竹、玉。到魏晋以后,篆刻艺术渐渐衰落。但宋时,文人开始爱好金石,他们喜欢印章,也想要进入印章领域。可是,文人尽管熟识、能写古代文字,会构思印章,却没有镌刻铜印和牙印的腕力,所以,在漫长的宋元时期,包括米芾、赵孟頫,他们用的印大都是写好印稿以后找工匠镌刻的,实为文人与工匠合作的产物。明代后期,新的石材如青田石、寿山石被广泛引进到篆刻领域,文人这才找到了理想的印材,再无须假手于人,自己篆自己刻,自娱自乐,上瘾成癖,其趣无穷。二是原钤印谱的出现。明中叶前的印谱都是给工匠随性地刻板墨印,结果却“画虎不成反类犬”,完全不能显示出原有的艺术风貌。明代隆庆年间,松江府(在今上海)的顾从德第一个想到以他收藏的周秦两汉之印直接原印钤盖成《顾氏集古印谱》。这部《顾氏集古印谱》里有一千七百多方印蜕,稍后的《范氏集古印谱》有三千多方,《松谈阁印史》也有九百多方,这些印谱里留存的六千多方古代经典玺印的原貌,给文人的篆刻创作提供了最好、最直观的经典范本,让时人可以模仿、借鉴和观赏。三是创作主体队伍由原先的工匠变为文人。文人通古文字,有学问,多艺心,善思量,有灵活变通的能力。至少这三大要素,促使明清以文人为主体的篆刻流派成为篆刻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明清以来的篆刻家大多是文之余、诗之余、画之余,是业余的。明代后期,文人们对篆刻的激情也如火山喷发般喷涌而出,按苏宣的说法,当时的状况是“家家仓籀,人人斯邕”。然而时人毕竟觉得篆刻是“雕虫小技”,不值得也不适宜炫耀,大有民国时“票友不下海”的况味。(摘编自韩天衡《印篆里的中国》)材料二:印章的使用始于封泥,主要用于封缄文书。战国秦汉时,书于简牍、绢帛的公文律书在传递过程中需要用绳索捆绑后再封缄起来,起到防伪和保密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装文书、信札的木匣上挖一槽孔,将绳结置于孔中,用泥团封住,并在泥团上按压印章作为信验。这个用来封物的泥块,就是“封泥”,是纸张和印泥出现之前印章使用的最主要载体。随着造纸业的发达,南北朝官府文书逐渐弃简牍而改用纸帛。文献记载,将印章蘸上印泥盖在纸面是南北朝后期才开始流行的。当时官府文书开始使用印色,并用“骑缝印”防止移动,达到“印记为验”和“防揩洗之伪”的目的。这种做法一直保留到现在。南北朝晚期至隋,纸张逐渐代替简牍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文化传播中被普遍使用,这也是印章使用方式从封泥变为钤印的原发动因。隋唐之前,秦汉封建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长达八百年的印章统一形式的基础。戳在紫泥上的官印均为白文,用于封缄简牍。隋唐时期,印压在泥上使之凸起的白文直接变为钤印于纸上的朱文,更加清晰醒目。隋朝统一后,这一官印新体作为制度被固定下来,沿袭至今。隋朝官印舍去封泥而代之以印色,也决定了隋之后历代官印使用朱文的制度。印章的作用也就从封缄简牍演变为签署文书。中国印章的使用自古以来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文献记载,汉代官员依官品与俸秩佩以不同的印章,并从印章材质、尺寸、绶带等多方面体现出等级的不同,如印有金印、银印、铜印等,绶有绿绶、紫绶、青绶、黑绶、黄绶等,以此来昭显权职,明示等级,即所谓“官凭印绶”。与印绶配套的是秦汉佩印制度,认印不认人。南朝宋武帝刘裕取消一官一印的颁授办法,将官印作为官府行使权力的信物,实行官印移交制度,使得官印脱离个人职级而逐渐成为官府施政的公章。其深层次原因就是秦汉之际的官名印逐渐演变为隋唐时期的官署印。秦汉官印制度中存在易官改印之制,即在官吏解职或死亡之后,将官印回缴、销毁或殉葬,新官吏重新铸印使用。此外,印章在尺寸、重量、印纽及使用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变化,尤其是印体和重量增大。这些变化直接使中国印章收纳方式也发生变化,从秦汉供私人保管印章的印囊逐渐演变为隋唐供官府存放印章的印匣。与西方流行的圆形图像印章不同,中国印章的主流一直是方形的文字印章。中国印章形制之所以长时间以方形为主,与其所表现的主体一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汉字是方块字,常用的篆刻字体是小篆、隶书或楷书,无论用何种字体入印,汉字整体形状都是方块状,方形印面匹配方形的汉字,自右向左直读,这种构图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既体现汉字的对称之美,又彰显印章的庄重大气。此外,为官一任,受命一方,对应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这也是历代官印取方形的原因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延续几千年的方形印逐渐淡出公章领域。今日需用印时,大都使用圆形印章。(摘编自后晓荣、李楠《中国印章三千年的三次演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印章已从社会公认、通用的证鉴走向纯艺术品。B.战国时期的印章艺术比诗词艺术成熟,篆刻是中国成熟得最早的传统艺术之一。C.其他艺术门类不具有近乎革命性变革的因素,所以它们未曾出现发展高峰。D.宋时文人爱好金石,他们用的印大都要找工匠刻,而明代后期文人喜欢自己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秦汉时,为了防伪和保密,将公文律书捆好绳索后置于挖好槽孔的木匣中,再将绳结置于孔中,用泥团封住槽孔,然后在泥团上按压印章。B.南北朝造纸业发达,官府文书逐渐废弃简牍而改用纸帛,将印章蘸上印泥盖在纸面,使用印色,用“骑缝印”防止移动,以便“印记为验”和“防揩洗之伪”。C.隋唐时期,纸张逐渐代替简牍在文化传播中被普遍使用,促使印章由封泥变为钤印,印压在泥上的白文也变为钤印于纸上的朱文,更清晰醒目。D.“官凭印绶”制度始于秦汉时期,印章规制等级森严。文献记载,汉代官员依官品与俸秩佩以不同材质、尺寸、绶带的印章,一官一印,一印终身。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阐述印章的防伪功能的一项是(

)A.《左传》有“公(鲁襄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的情节,这是关于印章较早的记录。B.秦代之后,“玉玺”成为皇家印章的专用名称,各级官印既不敢称“玺”,也不敢用玉制,一直延续至清代。C.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说服六国实行他的“合纵”主张,执六国相印,成为六国宰相,权势极大。D.朱元璋为防止各级官员预先在空白纸张上盖印,使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半印后来发展演变为长方形的关防。4.根据材料一内容分析,下列选项对明清印章状况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选项明清印章状况根据文本得出的结论A明清时期,开始使用质地松软的花乳石作为印章用材。新的石材被广泛引进到篆刻领域,创作主体队伍由原先的工匠变为文人。B晚清名士高心夔一生嗜印,将刻印、赠印、收印等印事记录在日记中。明清文人自己篆自己刻,自娱自乐,上瘾成癖,其趣无穷。C朱简撰《印品》一书,列“谬印”一目以诫后生,其中有不少篆刻名流的印作。印谱给文人的篆刻创作提供了直观的经典范本,时人可以模仿、借鉴和观赏。D明清印章艺术进入了辉煌时代,各流派不乏继承者,各具特色。明清时期,篆刻艺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使篆刻艺术出现第二个高峰。A.A B.B C.C D.D5.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更新印制,使用官府机构名号印,如“广纳府印”“观阳县印”等。官员卸任后将官印移交下任,官印不再回缴或销毁。结合材料二内容,解读上述文字中反映的印章制度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锁爷聂鑫森解天键七十岁了。身板直,手臂粗,只是白了一头毛发。芙蓉巷的老老少少,都亲切地称他为“锁爷”。退休前,他是古城湘潭平安锁厂的高级技工。退休后,成了一个修锁配钥匙兼带开锁的自由职业者,这样既可消磨时光,又不丢技艺,还可赚些合理合法的收费。不过开锁这个活计有规定,得去派出所登记备案,以防心术不正的人干违法的事。派出所所长丁一对他说:“锁爷是老党员、老工人,为人开锁解难,我们放心。”“谢谢!”“这天下就没有锁爷打不开的锁!《说文解字》说:‘锁,门键也。’你叫解天键,天门有锁,你也可以解开。”“丁所长读书多,你是儒警啊。”①两人哈哈大笑。锁爷一辈子跟锁打交道,什么锁没见过?以材质而论,有金、银、铜、铁玉石、铝合金、不锈钢的;以用途而论,有门锁、窗锁、柜锁、层锁、保险柜锁、保险箱锁、工艺锁、玩具锁诸项;而形制更是千模百样,牛鼻子锁、龙头锁、虎头锁、元宝锁、叶形锁、山形锁、楼阁形锁……锁的常例是一个锁眼用一片钥匙打开;但也有两眼,三眼直至九眼的,需用多片钥匙才能打开。锁爷对各种锁的结构无不了然于胸,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他用细铁丝在锁眼里探测几次,再在钥匙坯件上锉出直槽横齿,既快又准,锁自然是顺顺当当就打开了。他自得地说:“只要有锁眼,我的心思就可以潜进去,不怕打它不开。”锁爷还有门绝活儿,他可以蒙上眼睛用零件,装配出完整的锁;还可以在没有钥匙时,凭手感、听觉用铁丝探测锁眼,再用钥匙原坯锉出打开锁的标准钥匙。锁爷在湘潭名气太大了,不少人找上门来修锁配钥匙。锁爷也应邀去做上门功夫,如果是修配大门锁,就把工匠担子摆在门边,弄好了,主人请他进屋去喝杯茶,他笑着婉辞。②进室内去修锁、开锁、配钥匙,进大门前他就用黑布蒙在眼睛上,待探测锁眼后,再回到大门外,取下眼罩干活儿。这是锁爷的规矩。立春过后,转眼到了雨水节令。黄昏时,小雨初停,天上闪出晴光。解家来了个平头汉子,像是乡下人,自称“大刘”,说家中的保险柜钥匙弄丢了,请锁爷去开锁配钥匙,价钱只管说。“在哪儿?”锁爷问。“不远。有车哩。”“好的,我收拾工具随你去。”小车跑了一个多小时,暮色四垂,在山谷口一个孤零零的破旧农家大院前停下来。大刘问:“这块地方锁爷来过吗?”“没来过。”但刚才在车经过一个古镇时,锁爷看到路牌上写着“清平镇”三个字,小车再往西跑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锁爷从后备厢里取出工匠担子,放在院门外。“锁爷,请随我来。”大刘说着话,双眼盯着锁爷,双脚却原地不动。“慢,待我戴上黑布眼罩后,你牵着我进去。”“锁爷,你心里只有锁,没有其他东西,真是高人!”锁爷被引到一个保险柜前,大刘说:“请你打开这个玩意儿的锁。我就站在你身边,有什么吩咐,你就说。”锁爷先用双手去摸保险柜,很随意,也很快,③便明白这是个大家伙(农家怎么会购置这么大的保险柜)。再摸到锁眼,从口袋里掏出几根铁丝,“I”型的、“L”型的、“F”型的。锁爷依次用铁丝插入锁眼细细地探测,同时把耳朵贴上去凝神谛听。大刘问:“打得开吗?”锁爷不作声。“你说个数,我绝不还价。”“三百元,常规价。”“我给五百。”“大刘,太客气了,我只收三百。”锁爷说着话,突然“咔嚓”一响,保险柜门弹开了。他的鼻翼翕动起来,扑面而来的是泥土味儿,古铜锈味儿,里面应该有刚出土数日的古器。大刘忍不住高喊一声:“锁爷,好手段!”“④你牵着我到院外去锉出钥匙,我不需要灯光。”“不必了,也许,我在无意中又寻出了钥匙呢。”“你既然不要配钥匙,我就只能收两百元了,这是我的规矩。”“锁爷为我省钱呵,谢谢。辛苦你了,我开车走另一条路送你回家,可能要近一些。”“客随主便。”锁爷心想:我经过的路都记在心里,你乱不了我的思路。……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丁所长叩访解家,向锁爷表示谢意,一伙盗墓贼被抓捕了!丁所长说,几个月前,这伙人租下这个破旧的农家小院,因为在山谷里他们探测出了几个久远年代的古墓,先挖掘一个墓,就得了好几件青铜器。青铜器锁在保险柜里,钥匙由为首的头头掌管。那天大刘请锁爷去开锁时,头头带着另一个人去长沙找买主,更是为以后的货物出手去探路,要三天后才回来。大刘和留下的两个人想私吞青铜器,第二天就远走高飞。锁爷说:“幸亏他们内讧,幸亏他们贪心,才有我出场的机会。”“谢谢锁爷当天回家后就给我打电话,我们马上就去布拉了。你蒙眼开锁,鼻子还这么灵,神了。”锁爷小声说:“保密啊,我的丁所长。”(节选于《2022中国年度小小说》)文本二:我喜欢描写那些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琴、棋、诗、画、酒、茶、民俗、风情……我力图在塑造人物时,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精神形态、精神境界,人物升华为一种文化的精魂。小小说的文化品格,还体现在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悟上。我试图在小小说有限的文字中,腾挪出一定的空间,来安排一些看似与故事和人物无关的“闲笔”,以散发密集的文化讯息,使故事和人物笼罩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力求避免小小说易犯的毛病:简单、肤浅、直露、缺少余味。小小说的文化品格,还表现在文字的张力,简洁而不是简陋,最平易处即最下功夫处。(摘编自聂鑫森《小小说的文化品格》)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对锁的材质、用途、形制进行了细致叙写,多层面地突出了锁爷见多识广、技艺高超和从业时间之长,为下文设置了悬念。B.“我经过的路都记在心里,你乱不了我的思路。”此处心理描写表明锁爷已经对大刘一伙人的行径了然于胸,做好了报警准备。C.在为大刘开保险箱时,锁爷掏出不同型号的铁丝细细探测,体现了保险箱打开的难度大,也凸显出锁爷的技术高超。D.补叙锁爷报警的情节,呼应小说开头丁所长与锁爷的对话,突出锁爷富有正义感、机智勇敢的老党员形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哈哈大笑”,是两人相谈甚欢的一种状态的描写,体现出两人关系默契,为后文联手办案埋下伏笔。B.句子②中交代锁爷入户开锁的规矩,显示了锁爷的职业操守,也为下文被大刘叫到家里蒙眼开锁的情节做了铺垫。C.句子③用极简省的语言描写出了锁爷瞬间富有层次性的心理活动,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D.句子④中“我不需要灯光”,在情节上照应了前面“暮色四垂”,内容上体现出锁爷的自信,为了表现他的技艺高超。8.小说结尾揭示出大刘原来是盗墓贼,在小说行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两处简要分析。9.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聂鑫森关于“小小说的文化品格”观点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南阳张逢,贞元末,薄游岭表。行次福州福唐县横山店。时初霁,日将暮,山色鲜媚,烟岚霭然。策杖寻胜,不觉极远。忽有一段细草,纵广百余步,碧蔼可爱。其旁有一小树,遂脱衣挂树,以杖倚之,投身草上,左右翻转。既而酣睡,若兽蹍然。意足而起,其身已成虎也,文彩烂然。自视其爪牙之利,胸膊之力,天下无敌。遂腾跃而起,越山超壑,其疾如电。夜久颇饥,因傍村落徐行,犬彘驹犊之辈,悉无可取。意中恍惚,自谓当得福州郑录事,乃旁道潜伏。未几,有人自南行,乃候吏迎郑者。见人问曰:“福州郑录事名璠,计程当宿前店,见说何时发?”来人曰:“吾之主人也。闻其饰装,到亦非久。”候吏曰:“只一人来,且复有同行?吾当迎拜时,虑其误也。”曰:“三人之中,衫绿者是。”其时逢方伺之,而彼详问,若为逢而问者。逢既知之,攒身以俟之。俄而郑到,导从甚众,衣衫绿,甚肥,昂昂而来。适到,逢衔之,走而上山。时天未曙,人虽多,莫敢逐。得恣食之。既而行于山林,孑然无侣。乃忽思曰:“我本人也何乐为虎自囚于深山盍求初化之地而复焉?”乃步步寻求,日暮方到其所。衣服犹挂,杖亦在,细草依然。翻复转身于其上,意足而起,即复人形矣。于是衣衣策杖而归。昨往今来,一复时矣。初,其仆夫惊失乎逢也,访之于邻,或云策杖登山。多岐寻之,杳无形迹。及其来,惊喜问其故。逢绐之曰:“偶寻山泉,到一山院,共谈释教。不觉移时。”仆夫曰:“今旦侧近有虎,食福州郑录事,求余不得。山林故多猛兽,不易独行,郎之未回,忧负实极!且喜平安无他。”逢遂行。元和六年,旅次淮阳,舍于公馆。馆吏宴客,坐有为令者曰:“巡若到,各言己之奇事,事不奇者罚。”巡到逢,逢言横山之事。末坐有进士郑遐者,乃郑璠之子也,怒目而起,持刀将杀逢,言复父仇。众共隔之。遐怒不已,遂入白郡将。于是送遐南行,敕津吏勿复渡。使逢西迈,且劝改名以避之。或曰:“闻父之仇,不可以不报。然此仇非故杀,若必死杀逢,遐亦当坐。”遂遁去而不复其仇焉。吁!亦可谓异矣。(节选自《太平广记》)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文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我本人也A何乐B为虎C自囚D于深山E盍求F初化之地G而复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拄着,与“策马扬鞭”的“策”意思不相同。B.“候吏迎郑者”的“者”与“坐有为令者”的“者”用法相同。C.俟,等待,与《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的“俟”意思相同。D.南,往南边,作状语,与《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夜”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逢经过横山店时,看见这里景色优美,不觉走到了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片可爱的草地后,他就想打个滚,撒个野。B.张逢化身为虎,喜而狂奔。感到饥饿后,沿着村边慢慢行走,不知道怎的,觉得自己应该把福州郑录事吃掉。C.化为猛虎的张逢食人后并未完全丧失人性,找到从前的草地后恢复了人形。当他回到住所,发觉距离前次出门已隔一夜。D.在馆吏安排的宴席上,进士郑遐拔刀要杀张逢,这证实了张逢故事的真实性。在郡将的劝导和威逼下,郑遐放弃了复仇。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视其爪牙之利,胸膊之力,天下无敌。(2)逢绐之曰:“偶寻山泉,到一山院,共谈释教。不觉移时。”14.简述文中情节上的三处巧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新酿桂酒苏轼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注】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注】小山:这里指桂花。《楚辞》中淮南小山所作《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桂枝兮聊淹留”的诗句,因此以“小山”代指桂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捣”“筛”“入”等词写出了酿制桂酒的过程,“香”“辣”则代指酿制桂酒的材料。B.“盎盎”二字极富表现力,生动地写出雨后春溪漫溢、春天生机勃勃的情形。C.门生送来了酿酒的材料,蔬菜还需当地主人恩赐,诗人虽处荒村,但风流不减。D.尾联表达了诗人荒村酿酒的惬意,又蕴含了风流才子只能流连蛮村的遗憾。16.颔联意蕴丰富,表达精妙,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慨叹。(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当代美学的广阔领域中,艺术不仅仅是视觉或听觉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共鸣。多年来,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创作者与观赏者情感的桥梁,激发了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艺术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它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触及人的心灵。然而,如何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体会其与心灵的微妙互动,成为了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艺术之美,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的心弦。正如______①______,不仅画家精湛的技艺能够得以展现,而且更能通过色彩与线条的巧妙组合,传达出深远的意境与情感。观赏者凝视画作时,仿佛能穿越时空,与画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正是通过这样,画家与观众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联系,_______②_____。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愿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下列句子中的“触动”与文中加点的“触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枯黄的树叶被风从枝头吹落,在空中打着旋儿。它在空中飘飞的时候,触动了窗边的风铃。B.因为不懂当地习俗,外乡人做出了触动部落禁忌的事。他的行为打破了部落的和谐与安宁。C.黛玉听了,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到地下,触动旧病,不觉滚下泪来。D.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的汽车不小心触动了路边的石块,突然一个颠簸,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写一本小说不容易,①。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②,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③。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是,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结合语段简要概括哲学、历史、戏剧和小说各自的特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努力一定会成功吗?假如有人问我:如果努力也不能成功,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我会这么回答:即使我没有成功,但我丢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可以就其中一项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也可以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发表看法。要求: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1.C2.B3.D4.D5.①官印是官府行使权力的信物。②取消一官一印的颁授办法。③实施官印移交制度,官名印演变为官署印。6.A7.D8.①大刘开车去的时候和返回的时候不是同一条路。暗示了大刘不想让锁爷记住来回的路。②乡下人和农家大院有与之不匹配的大保险柜。暗示了事情有些蹊跷,不是普通的开锁。③开锁之后大刘不让锁爷配钥匙。暗示这个保险柜有可能是非正常使用。④闻到保险箱里扑面而来的泥土味儿、古铜锈味儿,锁爷判断里面应该有刚出土的古器。暗示出大刘可能与有关文物的非法事件有关。9.①锁爷是一个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他从事的职业、职业操守、正义磊落的襟怀,都突出地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审美。②闲笔体现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体悟。如文中用《说文解字》解说锁爷的名字、对各种锁的类型和种类的罗列,看似闲笔,却散发着密集的文化讯息。③文字简洁、有张力。如第7小题的A、C、D都可以体现出来。10.ACE11.B12.D13.(1)他看看自己锋利的爪牙,粗壮有力的四肢,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或:他发觉自己的爪牙多么锋利,四肢多么有力,自认为天下无敌。(2)他撒谎说:“我偶然去寻找山泉,走到山上一家寺院,就和老和尚谈论佛理。不知不觉过去了这么长时间。”14.①张逢化身为虎后不久,恰巧郑录事(郑璠)经过;②老虎打算吃掉郑录事时,恰巧从路人交谈中得知郑录事服色;③老虎衔走郑录事时,恰巧天色未亮;④张逢在淮阳宴席上讲述横山异事时,恰巧郑录事之子在场。15.D16.①运用用典和借代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酿酒的快乐。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入樽的情景写得生动有趣。17.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8.应改为:不仅能够展现出画家精湛的技艺,而且能通过色彩与线条的巧妙组合,传达出深远的意境与情感。19.①一幅杰出的画作

②实现了心灵的共鸣20.C21.①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②它之所以能够存在③但代替不了小说22.①哲学是严肃的,不够生动有趣。②历史缺乏文艺性,不够生动灵活。③戏剧受舞台限制,不够自由。④小说描画自由生动,又能暗示人生意义,自成一格。23.例文:努力的意义:超越成功的蜕变在逐梦的漫漫征途中,“努力一定会成功吗?”这一疑问如影随形,困扰着许多人。倘若有人以此相问:若努力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又为何要执着努力?我会坚定地回应:即便与成功失之交臂,努力的过程也足以让我们摒弃懈怠、浮躁、怯懦与无知,实现自我的深刻蜕变与升华。努力学习,是一场知识的朝圣之旅,在这一过程中,心灵得到滋养,境界得以拓宽。匡衡幼时家贫,却对知识充满渴望。他为了读书,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在微弱的光亮下勤奋苦读。尽管生活困苦,仕途亦充满坎坷,但他在努力学习的历程中,不断汲取古人智慧,摆脱了愚昧无知的笼罩。他对《诗经》的深入钻研与独到见解,使他在文化的星空中留下璀璨光芒,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匡衡的故事昭示着,努力学习,或许未必能功成名就、位高权重,但它能引领我们走出精神的荒芜,用知识的清泉润泽心田,以智慧的光辉驱散蒙昧的阴霾。努力劳动,是双手创造价值的交响,是生命与大地的深情对话。“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扎根于田间地头,头顶烈日,脚踩泥土,为了培育高产杂交水稻,不知疲倦地劳作、实验、探索。他的努力,并非着眼于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让天下人皆能免受饥饿之苦。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他遭遇过无数次失败,面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