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书知识结构】文化哲学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概述)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辩证法)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的灵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和实践1.认识(1)含义(P48)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人(而非动物)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注意:

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正误之分。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1.认识(2)阶段(P48-49)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区别

含义

形式

阶段

联系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启示:推动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实践(1)含义(P49)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人,人类特有,动物没有

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2)基本形式(P49)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载人航天工程注意:

做、行动、实施、改造、改革、试验、调查、考察、走访,都属于实践。(一)认识和实践2.实践(3)特点(P49-50)

①客观物质性

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②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计划、方案、目标、步骤)

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团队、集体、合作)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历史条件制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50)

示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唯一来源:实践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实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认识不断深化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高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51)主观认识指导实践客观结果产生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比较

符合:正确示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原因: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52)

实践认识实践服务指导新认识来源目的反作用示例:学以致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52)认识的目的≠任务目的:实践任务: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知识小结: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决定)反作用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②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活动的开展,把实践引入歧途。行知要求坚持实践第一要求重视科学理论指导1.2024年,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地旅游市场表现亮眼,彰显出县域小城文旅的巨大潜力。梳理这些“表现亮眼”之地发现,这些地方都凸显出“底蕴”“个性化”“性价比”三个关键词。从哲学上看,探索县域小城文旅火热的“密码”,是因为()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导具体实践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③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④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区分开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对点训练2.大豆锈病是世界大豆最主要的病害,其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克隆大豆锈病基因是解决大豆锈病的有效途径。历经近30年努力,中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从大豆中克隆出抗大豆锈病基因,破解了大豆抗锈基因匮乏的世界性难题。这表明A.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B.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D对点训练3.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B.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实践与认识存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D.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A对点训练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P54)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1)客观性(P54)

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标准客观——社会实践

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内容性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真理的特点:(2)条件性(P54)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具体性(P54)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方法论: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P56)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无限变化从认识主体看:人类世代延续从认识基础看:实践不断发展(3)认识具有上升性(P56)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P56)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课知识体系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指导。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论原理(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

1.中国空间站从“一”学构型(天和核心舱)到“L”字构型(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再到“T”字构型(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跑),主结构和质量分布越来越趋于对称稳定,以更易于组合体飞行,减少姿态控制消费。未来还将增加第二核心舱,形成像“干”字构型或其它构型。由此可见()A.原有的真理被推翻,而新的认识却不断发展B.再现空间站多样性的统一是探索宇宙的关键环节C.人的认识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对称构型是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起的具体联系C对点训练2.吴冠中《残荷新柳》(左下图),曾引起过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儿童简笔画,有人说是故弄玄虚的抽象。然而,当人们真正地观察残荷(右下图)后,才发现吴冠中笔下的残荷不是抽象的,而是极具写实性的。人们对《残荷新柳》的认识过程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C.感性认识有待深化为理性认识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各地既要各扬所长又要协同合作。由此可见,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需要()①具体分析长三角各地的不同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②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长三角发展与整体规划历史的统一④建立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一体化机制,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4.(2024江苏高考)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作为一项试图改造人类自身、增强人类能力的新兴生命技术,基因编辑、辅助生殖、生命延展等人类增强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技术发展中找到一剂既不至于承担较大风险又可以汲取技术福利的良方,是当前新兴生命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以“负责任停滞”的创新范式发展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范式主张在道德责任的约束下,放缓或暂停不可预见和可能带来危险后果的创新活动,待其融入社会的效果扩散和呈现后,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对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停滞”不是停止创新的步伐,而是要给人类增强技术发展系上“安全带”,让人类增强技术得到更为妥善的应用。某班同学围绕“人类增强技术:不确定的未来与负责任停滞”展开讨论。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60字左右;不得出现个人信息。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