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0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目录导航一、划重点二、破难点三、真题练四、预测练1.实验关键点:①水浴温度选用37ºC(模拟人的口腔温度)。②取3支洁净的试管,按下图所示设置实验。A与B的不同:A中注入2mL唾液,B中注入2mL清水;A与C的不同:A中放入馒头碎屑,充分搅拌,C中放入等量馒头块,不搅拌。③水浴时间为5-10分钟的原因:时间过短,反应不充分;时间过长,不利于观察结果。2.相关知识点:①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②单一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否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1.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A和B,变量是唾液。A和C,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B和C不能形成对照,有唾液和馒头块两个变量。2.若①号试管变蓝,则可能的原因有:①保温时间过短;②搅拌不充分;③温度不适宜等。1.(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三支试管均放置37℃的温水中,约10分钟后,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中的作用B.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的是甲,颜色变浅蓝的是丙D.该实验说明了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答案】A【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2)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A.人体口腔中的牙齿和舌能够起到咀嚼和搅拌的作用。结合题图可知,甲(馒头碎屑、充分搅拌)和丙(馒头块、不搅拌)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中的作用,A正确。B.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该实验能够说明淀粉的消化与唾液、舌和牙齿都有关,但不能说明唾液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C.实验中,甲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丙试管中加入了馒头块而且不搅拌,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浅蓝。所以,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的是乙,颜色变浅蓝的是丙,C错误。D.该实验的变量不是温度,因此不能说明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A。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C.水浴温度为37℃,模拟了人体体温 D.2号试管溶液的蓝色比1号试管的深【答案】D【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详解】A.本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这俩个试管能够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B.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唾液,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B正确。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实验才能成功,C正确。D.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D错误。故选D。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推测滴上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
)试管①②③④1加入2mL唾液加入2mL清水加入2mL唾液2充分搅拌不搅拌3置于冰块中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①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③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④试管中不搅拌,淀粉没有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②。故选B。4.(2017·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内的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A.淀粉液+唾液 B.淀粉液+清水 C.唾液+碘液 D.唾液+清水【答案】B【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详解】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5.(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处理过程检测①2毫升清水37℃水浴保温10分钟滴加2滴碘液②2毫升唾液37℃水浴保温10分钟滴加2滴碘液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答案】D【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详解】A.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B.①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错误。C.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馒头块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小,其中的淀粉通常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用馒头块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C错误。D.唾液中淀粉酶对淀粉起消化作用,消化成了麦芽糖,呈淡黄色,D正确。故选D。6.(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试管B.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放在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D.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答案】C【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应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详解】A.本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①③和②③单一变量分别为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照组是③,A错误。B.①号和②号试管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共有两组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错误。C.将3支试管置于37℃温水中,目的是模拟人的口腔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C正确。D.滴加碘液后①号和②号变蓝;①号无唾液,对淀粉无分解作用,会变蓝。②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但是无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会导致分解不彻底,会变蓝;③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也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彻底分解,不变蓝,D错误。故选C。7.(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编号甲乙丙加入物质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馒头块+2毫升唾液处理方式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实验现象不变蓝变蓝部分变蓝A.为缩短实验时间,可将水浴温度调至100℃B.水浴10分钟是因为唾液对淀粉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C.甲、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D.甲、乙两组实验说明唾液能分解淀粉【答案】A【分析】(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模拟口腔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将水浴温度调至100℃”的做法是错误的,A错误。B.实验中水浴时间是10分钟,原因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B正确。C.要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就要以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而馒头碎屑表示经过了牙齿的咀嚼;搅拌模拟了舌的搅拌功能。结合题干表格可知:甲、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正确。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甲乙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可以证明:淀粉可以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或唾液能分解淀粉),D正确。故选A。8.(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探究实践”能使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并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描述正确的是(
)
A.若甲装置中的唾液换成胆汁,馒头也会被分解B.乙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C.丙装置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D.丁装置中石灰水可检验种子呼吸是否产生氧气【答案】C【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详解】A.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以利于消化,其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消化淀粉等糖类,因此若甲装置中的唾液换成胆汁,馒头不会被分解,A不符合题意。B.乙装置中存在光照和土壤潮湿度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也不能用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丙装置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则丙装置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C符合题意。D.澄清的石灰水不能检验氧气的存在,但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丁装置中石灰水可检验种子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同学想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下图是他操作的四个步骤,其中步骤B的2号试管应注入,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号试管。
【答案】2毫升唾液C1【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要证明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则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应该是唾液,所以除有无唾液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在1号试管加入2mL清水,2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唾液,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分析实验步骤可知,错误的步骤是C,不应该把试管放入4℃的环境中,而应该放在37℃的水温中,此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的最好。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1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2号试管因为淀粉被分解所以不变蓝。10.(2023·甘肃陇南·统考中考真题)小张同学吃大饼时,多咀嚼了一会儿,感觉到甜味。为探究其原因,他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新鲜大饼,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切碎(模拟牙齿咀嚼);C块不做处理。②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①②③号,分别做如下处理:编号大饼状态加入液体处理方式颜色变化①号试管大饼碎屑A2毫升唾液将3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②号试管大饼碎屑B2毫升清水?③号试管大饼块C2毫升唾液浅蓝色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大饼中的淀粉分解成,所以可感觉到甜味。(2)①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其原因是。(3)②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其原因是。【答案】(1)麦芽糖(2)不变蓝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了(3)变蓝清水没有分解淀粉的能力,淀粉遇碘液显现蓝色【分析】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最接近人的体温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详解】(1)大饼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所以可感觉到甜味。(2)实验中①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实验中②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1.碘液是生物实验的常用试剂,下列所列举的四项中,碘液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C.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答案】A【分析】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碘液还能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详解】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了使观察细胞的结构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A符合题意。BC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用碘液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碘液检验胚乳中的营养成分(淀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中,用碘液检验试管中的淀粉是否被完全消化。可见,这三个实验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验证淀粉的存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某合作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请问,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实验组为哪两组()A.1号和2号 B.1号和3号 C.2号和3号 D.1号【答案】A【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两组试管除了加入的物质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故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和3号试管,两组试管的区别在于是否搅拌,故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所以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实验组为1号和2号两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装置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搅拌利于馒头与唾液充分接触B.将其在37℃温水中有助于唾液正常发挥作用C.馒头在口腔里面可以初步消化D.滴加碘液后,含唾液的试管蓝色最深【答案】D【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A.充分搅拌使馒头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助于馒头的消化的,A正确。B.在37℃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催化作用最强,因此37℃有助于唾液正常发挥作用,B正确。C.该实验可以证明馒头在口腔里面可以初步消化,C正确。D.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充分水解生成麦芽糖,故滴加碘液不变蓝色,D错误。故选D。4.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号试管变蓝色C.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②与③对照,可以用来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影响【答案】D【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A正确。B.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馒头块、不搅拌,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号试管变蓝色,B正确。C.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正确。D.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作用,②与③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故选D。5.关于“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唾液能消化淀粉 B.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C.馒头中的淀粉遇碘液变为蓝色 D.馒头在口腔中被消化只和唾液有关【答案】D【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详解】A.“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A正确。B.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B正确。C.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馒头中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C正确。D.“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口腔中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D错误。故选D。6.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几个实验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对照设置是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B.设计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案时,不需要设置对照组C.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滴碘液显蓝色表明淀粉被消化D.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答案】B【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详解】A.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变量是光照,对照设置是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存在两个变量水分和光照,对照设置应该是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A错误。B.对于探究性实验,涉及多个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为了证明其中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此设计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案时,不需要设置对照组,B正确。C.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时,加碘液显蓝色表明淀粉未被消化,C错误。D.在探究实验中,为避免实验数据出现偶然性,往往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因此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D错误。故选B。7.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某同学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向甲试管内加入2mL唾液,将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0.5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操作不够合理,应该()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下 B.乙试管也应加入等量唾液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清水 D.应在甲试管内加些酸或碱【答案】C【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详解】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本探究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甲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会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题干的实验操作不够合理,乙试管中应加与唾液等量的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形成对照实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号试管溶液变蓝,1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B.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C.水浴温度为37℃,模拟了人体体温 D.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答案】A【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详解】A.1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A错误。B.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这样反应才能彻底进行,实验结果才准确,B正确。C.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置于37℃条件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温度;C正确。D.分析图示中的实验设置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D正确。故选A。9.某小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1号、2号、3号试管置于37℃水浴中10分钟,4号试管置于100℃水浴中10分钟,请分析回答问题。(1)1号、2号、3号试管置于37℃水中保温的目的是使唾液发挥最佳作用。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组实验的变量是。(2)该小组设计3号试管与1号进行对照。3号试管中需要加,该组对照实验是为了模拟口腔中对消化的作用。(3)预测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号试管,原因是。(4)4号试管和号试管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答案】(1)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唾液(2)2mL唾液舌的搅拌(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4)1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与2号、1号与3号、1号与4号,变量分别是唾液、舌的搅拌、温度。【详解】(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1号、2号、3号试管置于37℃水中保温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使唾液发挥最佳作用。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对照实验应该保证单一变量,除了有无唾液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唾液。(2)该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办理合同2篇
- 农村房屋长期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新能源电动车买卖合同3篇
- 供热合同样本模板2篇
- 医师聘用合同
- 工地工人劳务合同
- 钻井合作合同范本
- 砂石生产加工承包合同完整版
- 水泥购销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 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重点语法知识点背记提纲
-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测笔试题库2024
- 2024版离婚起诉书范本
- 高中英语英汉互译集中训练题350题(含答案)
- 云计算白皮书(2024年)
- 创新创业创造:职场竞争力密钥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AQ 1119-202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条件
- 地买卖合同5篇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名校真题检测卷(解析版)
- 汉字与对外汉语教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