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行书律》记载:“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书有亡者,亟告官。”这表明,秦朝文书()A.建立了严格登记制度 B.形成了完善传送系统C.注重传递人员的选用 D.实施定期的检查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部分文书在传达时,传送或收到文书,必须登记发文或收文的月日朝夕,以便及时回复,文书如有遗失,应立即报告官府。这表明秦朝文书建立了严格的登记制度,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传送或收到文书的规定,并不是关于传送系统的规定,所以无法断定是否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对于传递人员的选用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文书的定期检查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如图为确立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这主要在于该制度()A.避免了统治阶层倾轧 B.适应了中央集权要求C.顺应了皇权加强需要 D.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确立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三省分权,加强了皇权,顺应了皇权加强需要,C项正确;避免了统治阶层倾轧“避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省六部是中央官制的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的要求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保障”一词表述过于绝对,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排除D项。故选C项。3.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并不是通过选举代表而产生的代议制机构,而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政治统治机构。凡是享有公民身份的雅典人都可以甚至都必须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民大会对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决。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重视维护公民利益 B.具有直接民主色彩C.贯彻城邦至上原则 D.实行权力分立制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信息“凡是享有公民身份的雅典人都可以甚至都必须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民大会对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决”可以推知雅典公民大会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所以雅典的民主具有直接民主色彩,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维护公民利益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直接民主,没有体现城邦至上原则,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雅典民主中各个权力的分立与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4.《大宪章》第39条规定,非经法庭的佥判和法律定罪,国王不得逮捕、关押和剥夺任何自由人;不能宣布自由人不受法律保护,也不能用任何方式迫害自由人。这表明《大宪章》()A.对王权有制约作用 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C.完善官员监察机制 D.明确以法治国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据题干“非经法庭的佥判和法律定罪,国王不得逮捕、关押和剥夺任何自由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司法权上王权受到了限制,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对大宪章对王权有限制作用,A项正确;《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项;材料与完善官员监察机制无关,是对国王权利进行限制,排除C项;明确以法治国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主旨是对王权进行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5.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研究历史问题使用的材料。据此推断,该小组的研究最有可能是()A.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B.资本主义的扩展C.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 D.法兰西共和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法国在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之后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包括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这与图中的时间线和政体变迁相吻合,D项正确;图片中的时间线和制度变迁与英国历史不吻合,如英国曾在1649年实行过一段时间共和制,而图中没有该事件,排除A项;图片主要展示的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而非资本主义的扩展,排除B项;图片展示了政治制度的变迁,但并未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排除C项。故选D项。6.1913年3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后,“国民党称获得众议员三百六七十人,共和党号称二百五十余人,统一党说得到一百几十席,民主党亦称获一百余席”。这表明,民国初年()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 B.政党政治得到尝试C.帝制复辟遭到阻止 D.国人参政意识高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民国初期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均参与竞争并取得议会席位,说明当时政党政治得到常识,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当上皇帝,专制政权并未土崩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是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的内容,与帝制复辟遭到阻止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有国民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四个政党,但这四个政党参选不能代表全体国民参政意识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7.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之行使,由国民政府训导之。”这些规定()A.宣告了军政时期的结束 B.体现了防止专制的精神C.削弱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D.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可知国民的权力被国民党掌控,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D项正确;1928年8月,在取得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国民党召开了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排除A项;材料中“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之行使,由国民政府训导之”,这表明权力集中在国民党手中,并非体现防止专制的精神,排除B项;1931年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不存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被削弱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8.孝文帝定都洛阳后,下令“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即将所有南迁代人的籍贯都强制转变为“河南洛阳人”。这一举措()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建立 B.缩小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顺应了南方开发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及所学孝文帝改革内容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仅打击了鲜卑贵族势力,而且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大融合,C项正确;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魏政权统治范围在北方,南方此时是南朝时期,迁都洛阳没有缩小南北文化的差异,排除B项;北魏迁都是顺应北方形势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9.在现存的275件戊戌变法时期司员士民上书中,虽也有推崇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却没有从思想学术上推崇西学的言论,更多的是如何在变革中保护中学不受西学冲击的言论。这可用来说明,戊戌变法()A.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B.社会参与度的广泛C.思想启蒙作用有限 D.遭到守旧势力反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虽推崇俄国、日本的改革,但在思想学术上还是保持中学不受西学冲击,体现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局限性,仍然依赖封建思想的权威,这样会造成思想启蒙的作用有限,C项正确;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著书立说等方式进行舆论宣传,本材料只提及官民上书内容,未表明形成强大舆论声势,排除A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戊戌变法确实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但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A.中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党工作重心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D.国家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主要是从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探索建设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A项正确;“工作重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1956年未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汉书·宣帝纪》记载,黄龙元年(前49年)诏云:“上计簿,具文而已,务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勿)相乱。”这说明,当时()A.官员考核办法流于形式 B.国家对上计事宜的重视C.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官员选拔制进一步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9年(中国)。根据材料“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国家通过御史对计簿的审查,来更加规范官员的行为,强化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官员的考核严格,而非流于形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员的考核,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考核,而对官员的选拔,排除D项。故选B项。12.宋代科举考试开始采取浮票制,即在科举考试之时每个考生需持一张浮票,浮票上详细记载着考生的体貌特征,考官可凭浮票来识别考生的身份。此外,还实行结保制,考生必须获得若干人的连保才能参加考试,考生有作弊行为则连保人都要受到处罚。宋代这些做法意在()A.维护士族阶层的特权 B.拓宽平民的入仕途径C.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 D.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据材料“宋代科举考试开始采取浮票制,即在科举考试之时每个考生需持一张浮票,浮票上详细记载着考生的体貌特征,考官可凭浮票来识别考生的身份”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历史上科举考试的作弊手段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为了防止“枪手”替考,到宋代,科举考试实行了“浮票制”—详细记录考生的身高,体貌,有无胡须、胎痣等明显特征;同时实行“结保制”,以进一步确保考试人员身份的准确性,其目的是客观公正的选拔人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浮票制”“结保制”,均是保障考试人员身份的准确性,而不是维护士族阶层的特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科举制的完善,其目的是保障考试公平公正,不仅仅是拓宽平民的入仕途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浮票制”“结保制”,均是保障考试人员身份的准确性,而不是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3.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之间互不统属,又相互纠察。清朝雍正时,将明朝以来的科道分设完全合一、六科并入都察院。雍正帝的做法()A.致使监察机构地位下降 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导致官员任用制度僵化 D.严格了官员考核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清朝雍正时,将明朝以来的科道分设完全合一、六科并入都察院”,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科道合一,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地位上升,排除A项;材料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与官员任用制度无关,明清官员选拔都是科举制,排除C项;材料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明朝的考核是考满和考察,清朝是京察和大计,与官员考核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美国1883年文官制度规定,文官一经录用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能因党派纷争被罢免,明令禁止文官政治捐款,改变文官对利益集团的依附关系,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这一规定()A.打破了分权制衡体制 B.造成了政府开支庞大C.使得两党竞争剧烈 D.有助于促进政治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文官一经录用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能因党派纷争被罢免……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可知,美国通过立法,来保证文官的独立性,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保持文官队伍的稳定,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有助于促进政治稳定,D项正确;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分权制衡体制主张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项权力应当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形成三项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和相互约束的格局,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文官中立的原则,没有体现官员数量,不能得出造成了政府开支庞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文官中立的原则,文官中立于两党竞争的程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目前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选用,是以公务员是否具有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标准,而为此所采取的方法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从而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这主要体现了()A.择优录取原则 B.政治中立原则 C.功绩晋升原则 D.德才兼备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西方)。根据本题材料中提到西方各国选用公务员是以其是否具有职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为标准,通过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可知,这明显体现了在众多参与者中选拔优秀者的特点,符合择优录取原则,A项正确;“政治中立原则”,主要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应保持政治上的中立,不偏向任何政治派别,题目中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功绩晋升原则”,重点在于根据工作中的功绩来决定晋升,而材料说的是选用公务员,不是晋升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能力,对于“德”方面没有明确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16.1993年8月,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随后,在1995—2002年间我国相继颁布了与暂行条例相配套的公务员管理性文件。这()A.说明公务员考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B.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C.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需求 D.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200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93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后又颁布了与之相配套的公务员管理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选拔和管理,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D项正确;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AB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达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之目的起见,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特于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举行选举之际……向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如下之施政纲领:(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九)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的困难,今年开荒六十万亩,增加粮食产量四十万担,奖励外来移民。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摘编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的意义。【答案】(1)内容:坚持团结抗战,这是纲领的核心,也是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行“三三制”政权,以保证政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贫苦农民的困难;欢迎外人来边区投资兴业,以推动边区经济的发展。(2)意义: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提高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民主思想,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建设,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内容:根据“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可知,坚持团结抗战,这是纲领的核心,也是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可知,实行“三三制”政权,以保证政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根据“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的困难”可知,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贫苦农民的困难;根据“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可知,欢迎外人来边区投资兴业,以推动边区经济的发展。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抗战时期的中国。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当时的影响方面,如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提高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如体现了民主思想,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建设,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初,国王权力逐渐向议会转移,英国的两党制日趋成熟。在这一时期,政府各部的行政官吏任命是以党派关系为基础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革除旧的文官体系,建立新的廉洁的文官制度。此后,政府各部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1870年,格莱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2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竞争考试。——摘编自刘金丽《公平与科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则》材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降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编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文官选拔任用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政党分肥制到考试录用制。原因:旧的文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的需要;人们强烈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工业革命的推动。(2)影响: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19世纪英国文官选拔任用的变化根据“在这一时期,政府各部的行政官吏任命是以党派关系为基础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政府各部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等信息可知,主要是由政党分肥制到考试录用制。原因根据“腐败现象非常普遍。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革除旧的文官体系,建立新的廉洁的文官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旧的文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的需要;人们强烈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工业革命的推动。【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建立新的廉洁的文官制度”、“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降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曾长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其弊端日益凸显,科举制的变革势在必行。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变革1901年清政府承认“(武科)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宣布“永远停止”。改革(文)科举,具体办法是:乡会二试,头场试《四书》义二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一篇,《五经》义一篇。并规定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1903年袁世凯联合张之洞上奏《奏请递减科举折》,提出了三科递减之法的大体框架,主张“学政岁科试分两科减尽,乡会试分三科减尽”,以便达到“科举逐渐而尽废,学校栉比而林立”,最后均归学堂考取的目的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上疏建议: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清廷采纳,并明令“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摘编自董应龙《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科举制度变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科举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答案】(1)特点:具有阶段性;且政府主导;封疆大吏的联名奏请的推动;改革层层推进,具有渐进性。(2)说明: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空前加深;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形势高涨;传统科举制不适合近代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西学的传入;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清末新政等政治改革活动的开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晚清(中国)。根据材料表格“1901年,清政府承认”、“1093年,袁世凯联合张之洞上奏”、“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上疏建议……清廷采纳”可知,科举制度变革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且政府为主导,以及封疆大吏联名奏请和推动;根据材料表格“并规定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提出了三科递减之法的大体框架,……”以便达到‘科举逐渐而尽废,学校栉比而林立’,最后均归学堂考取的目的。”“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可知,科举考试改革层层推进,具有渐进性。【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晚清(中国)。说明晚清科举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就是要说明晚清科举制度变革的必要性。根据材料“清政府承认‘(武科)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可知,传统的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合近代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作答即可,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空前加深;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形势高涨;西学的传入;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清末新政等政治改革活动的开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图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分别说明形成的原因。【答案】示例1:趋势:二级制到三级制到多级制。原因: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国家治理的需要:避免地方割据和分裂的考虑;疆域的扩大。示例2:趋势:县级制稳定。原因:县的设计比较合理;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示例3:趋势: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与改进。原因:历代王朝面临大体相同的环境与条件;中央集权能力不断加强的客观需要。“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秦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二级制,秦朝以后实行三级制甚至三级以上的制度,说明变化趋势是从二级制到三级制,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出于国家治理的需要,避免出现地方割据,也是为了适应疆域的逐渐扩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级地方行政制度中,县制始终存在,说明县级制比较稳定,原因主要是县的设计比较合理,出于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从其他角度指出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原因,言之有理亦可。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行书律》记载:“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书有亡者,亟告官。”这表明,秦朝文书()A.建立了严格登记制度 B.形成了完善传送系统C.注重传递人员的选用 D.实施定期的检查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部分文书在传达时,传送或收到文书,必须登记发文或收文的月日朝夕,以便及时回复,文书如有遗失,应立即报告官府。这表明秦朝文书建立了严格的登记制度,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传送或收到文书的规定,并不是关于传送系统的规定,所以无法断定是否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对于传递人员的选用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文书的定期检查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如图为确立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这主要在于该制度()A.避免了统治阶层倾轧 B.适应了中央集权要求C.顺应了皇权加强需要 D.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确立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三省分权,加强了皇权,顺应了皇权加强需要,C项正确;避免了统治阶层倾轧“避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省六部是中央官制的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的要求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保障”一词表述过于绝对,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排除D项。故选C项。3.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并不是通过选举代表而产生的代议制机构,而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政治统治机构。凡是享有公民身份的雅典人都可以甚至都必须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民大会对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决。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重视维护公民利益 B.具有直接民主色彩C.贯彻城邦至上原则 D.实行权力分立制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信息“凡是享有公民身份的雅典人都可以甚至都必须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民大会对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决”可以推知雅典公民大会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所以雅典的民主具有直接民主色彩,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维护公民利益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直接民主,没有体现城邦至上原则,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雅典民主中各个权力的分立与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4.《大宪章》第39条规定,非经法庭的佥判和法律定罪,国王不得逮捕、关押和剥夺任何自由人;不能宣布自由人不受法律保护,也不能用任何方式迫害自由人。这表明《大宪章》()A.对王权有制约作用 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C.完善官员监察机制 D.明确以法治国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据题干“非经法庭的佥判和法律定罪,国王不得逮捕、关押和剥夺任何自由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司法权上王权受到了限制,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对大宪章对王权有限制作用,A项正确;《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项;材料与完善官员监察机制无关,是对国王权利进行限制,排除C项;明确以法治国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主旨是对王权进行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5.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研究历史问题使用的材料。据此推断,该小组的研究最有可能是()A.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B.资本主义的扩展C.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 D.法兰西共和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法国在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之后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包括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这与图中的时间线和政体变迁相吻合,D项正确;图片中的时间线和制度变迁与英国历史不吻合,如英国曾在1649年实行过一段时间共和制,而图中没有该事件,排除A项;图片主要展示的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而非资本主义的扩展,排除B项;图片展示了政治制度的变迁,但并未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排除C项。故选D项。6.1913年3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后,“国民党称获得众议员三百六七十人,共和党号称二百五十余人,统一党说得到一百几十席,民主党亦称获一百余席”。这表明,民国初年()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 B.政党政治得到尝试C.帝制复辟遭到阻止 D.国人参政意识高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民国初期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均参与竞争并取得议会席位,说明当时政党政治得到常识,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当上皇帝,专制政权并未土崩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是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的内容,与帝制复辟遭到阻止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有国民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四个政党,但这四个政党参选不能代表全体国民参政意识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7.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之行使,由国民政府训导之。”这些规定()A.宣告了军政时期的结束 B.体现了防止专制的精神C.削弱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D.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可知国民的权力被国民党掌控,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D项正确;1928年8月,在取得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国民党召开了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排除A项;材料中“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之行使,由国民政府训导之”,这表明权力集中在国民党手中,并非体现防止专制的精神,排除B项;1931年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不存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被削弱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8.孝文帝定都洛阳后,下令“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即将所有南迁代人的籍贯都强制转变为“河南洛阳人”。这一举措()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建立 B.缩小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顺应了南方开发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及所学孝文帝改革内容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仅打击了鲜卑贵族势力,而且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大融合,C项正确;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魏政权统治范围在北方,南方此时是南朝时期,迁都洛阳没有缩小南北文化的差异,排除B项;北魏迁都是顺应北方形势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9.在现存的275件戊戌变法时期司员士民上书中,虽也有推崇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却没有从思想学术上推崇西学的言论,更多的是如何在变革中保护中学不受西学冲击的言论。这可用来说明,戊戌变法()A.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B.社会参与度的广泛C.思想启蒙作用有限 D.遭到守旧势力反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虽推崇俄国、日本的改革,但在思想学术上还是保持中学不受西学冲击,体现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局限性,仍然依赖封建思想的权威,这样会造成思想启蒙的作用有限,C项正确;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著书立说等方式进行舆论宣传,本材料只提及官民上书内容,未表明形成强大舆论声势,排除A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戊戌变法确实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但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A.中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党工作重心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D.国家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主要是从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探索建设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A项正确;“工作重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1956年未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汉书·宣帝纪》记载,黄龙元年(前49年)诏云:“上计簿,具文而已,务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勿)相乱。”这说明,当时()A.官员考核办法流于形式 B.国家对上计事宜的重视C.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官员选拔制进一步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9年(中国)。根据材料“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国家通过御史对计簿的审查,来更加规范官员的行为,强化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官员的考核严格,而非流于形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员的考核,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考核,而对官员的选拔,排除D项。故选B项。12.宋代科举考试开始采取浮票制,即在科举考试之时每个考生需持一张浮票,浮票上详细记载着考生的体貌特征,考官可凭浮票来识别考生的身份。此外,还实行结保制,考生必须获得若干人的连保才能参加考试,考生有作弊行为则连保人都要受到处罚。宋代这些做法意在()A.维护士族阶层的特权 B.拓宽平民的入仕途径C.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 D.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据材料“宋代科举考试开始采取浮票制,即在科举考试之时每个考生需持一张浮票,浮票上详细记载着考生的体貌特征,考官可凭浮票来识别考生的身份”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历史上科举考试的作弊手段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为了防止“枪手”替考,到宋代,科举考试实行了“浮票制”—详细记录考生的身高,体貌,有无胡须、胎痣等明显特征;同时实行“结保制”,以进一步确保考试人员身份的准确性,其目的是客观公正的选拔人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浮票制”“结保制”,均是保障考试人员身份的准确性,而不是维护士族阶层的特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科举制的完善,其目的是保障考试公平公正,不仅仅是拓宽平民的入仕途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浮票制”“结保制”,均是保障考试人员身份的准确性,而不是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3.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之间互不统属,又相互纠察。清朝雍正时,将明朝以来的科道分设完全合一、六科并入都察院。雍正帝的做法()A.致使监察机构地位下降 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导致官员任用制度僵化 D.严格了官员考核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清朝雍正时,将明朝以来的科道分设完全合一、六科并入都察院”,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科道合一,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地位上升,排除A项;材料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与官员任用制度无关,明清官员选拔都是科举制,排除C项;材料说明清朝的监察机构合并,明朝的考核是考满和考察,清朝是京察和大计,与官员考核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美国1883年文官制度规定,文官一经录用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能因党派纷争被罢免,明令禁止文官政治捐款,改变文官对利益集团的依附关系,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这一规定()A.打破了分权制衡体制 B.造成了政府开支庞大C.使得两党竞争剧烈 D.有助于促进政治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文官一经录用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能因党派纷争被罢免……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可知,美国通过立法,来保证文官的独立性,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保持文官队伍的稳定,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有助于促进政治稳定,D项正确;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分权制衡体制主张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项权力应当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形成三项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和相互约束的格局,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文官中立的原则,没有体现官员数量,不能得出造成了政府开支庞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文官中立的原则,文官中立于两党竞争的程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目前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选用,是以公务员是否具有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标准,而为此所采取的方法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从而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这主要体现了()A.择优录取原则 B.政治中立原则 C.功绩晋升原则 D.德才兼备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西方)。根据本题材料中提到西方各国选用公务员是以其是否具有职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为标准,通过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可知,这明显体现了在众多参与者中选拔优秀者的特点,符合择优录取原则,A项正确;“政治中立原则”,主要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应保持政治上的中立,不偏向任何政治派别,题目中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功绩晋升原则”,重点在于根据工作中的功绩来决定晋升,而材料说的是选用公务员,不是晋升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能力,对于“德”方面没有明确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16.1993年8月,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随后,在1995—2002年间我国相继颁布了与暂行条例相配套的公务员管理性文件。这()A.说明公务员考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B.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C.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需求 D.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200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93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后又颁布了与之相配套的公务员管理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选拔和管理,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D项正确;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AB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达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之目的起见,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特于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举行选举之际……向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如下之施政纲领:(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九)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的困难,今年开荒六十万亩,增加粮食产量四十万担,奖励外来移民。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摘编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的意义。【答案】(1)内容:坚持团结抗战,这是纲领的核心,也是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行“三三制”政权,以保证政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贫苦农民的困难;欢迎外人来边区投资兴业,以推动边区经济的发展。(2)意义: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提高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民主思想,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建设,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内容:根据“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可知,坚持团结抗战,这是纲领的核心,也是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可知,实行“三三制”政权,以保证政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根据“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的困难”可知,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贫苦农民的困难;根据“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可知,欢迎外人来边区投资兴业,以推动边区经济的发展。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抗战时期的中国。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当时的影响方面,如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提高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如体现了民主思想,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建设,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初,国王权力逐渐向议会转移,英国的两党制日趋成熟。在这一时期,政府各部的行政官吏任命是以党派关系为基础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革除旧的文官体系,建立新的廉洁的文官制度。此后,政府各部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1870年,格莱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2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竞争考试。——摘编自刘金丽《公平与科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则》材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降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编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文官选拔任用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政党分肥制到考试录用制。原因:旧的文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的需要;人们强烈要求平等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项目环保合同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教学系统开发合同3篇
- 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商二零二四年合同
- 2024年度二手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及注意事项2篇
- 年度体育场馆沥青跑道翻新施工合同
- 范文正式版猫咪售卖合同范本 3篇
- 买卖合同成立的要件
- 粮油供货合同协议书学习啦 3篇
- 济源市行政区卫生保洁承包合同书
- 英语-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试题和答案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及参考答案(100题)
- 中药涂擦课件教学课件
- 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三章《微生物》教学设计(共4节)
-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重庆十八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九讲 混一南北和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
-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七年级上学期道法第三单元检测题
-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