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绝密★启用前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些城市中出现了独立的手工业者,有些手工业者拥有自己的店铺或者货排:有些手工业者则受雇于私人作坊,从事织布、冶金、造船、制砖等工作。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B.封建生产关系确立C.社会分工有所发展 D.雇佣关系较为普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根据材料“有些手工业者拥有自己的店铺或者货排:有些手工业者则受雇于私人作坊,从事织布、冶金、造船、制砖等工作”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一些城市出现了独立手工业者,这些手工业者从事不同的手工业活动,说明这一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分工有所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发展,非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受生产力水平影响,古巴比伦王国的雇佣关系并不普遍,排除D项。故选C项。2.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与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相关;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希腊文明史因考古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而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表明()A.文明起源的时间无法确定 B.实物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C.考古才能还原历史真相 D.考古发现拓展了人们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考古发现扩展了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古代印度文明而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使得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纠正了之前人们的认识,这说明考古成果拓展了人们对文明的认识,D项正确;文明起源的时间通过考古发现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确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但未与其他史料对比,无法得知实物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排除B项;考古有利于拓展人们对文明的认识,但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的真相,如果是信史,才有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3.当亚历山大撤军后,印度孔雀王朝占领了今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但当地市民被允许保持自治,以至于后来印度的征兵诏书,都有专门的希腊语版本。随后,位于伊朗地区的希腊城市开始成为帕提亚帝国治下的城市,而希腊的武器装备、铸造货币、官方文书、商业管理经验则撑起了帕提亚帝国的童年。材料重在强调()A.帕提亚帝国和孔雀王朝的民主 B.希腊化时代对历史影响深刻C.中亚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 D.城邦体制得到世界各地认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被传播到东方。印度孔雀王朝占领了受希腊文化影响的阿富汗城市,希腊文化对帕提亚帝国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都体现了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影响,B项正确;帕提亚帝国和孔雀王朝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只是有限度地允许少数被征服地区保持原有文化和实行自治权,而非实行民主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亚地区受希腊文化影响,而非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城邦体制主要是在古代希腊实行,帕提亚帝国和孔雀王朝是帝国,并非认可城邦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4.在西欧中古时期,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一关系()A.推动了古希腊文明产生 B.造就了西欧的封建社会C.使西欧出现了平等观念 D.有助于血缘宗法的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在西欧中古时期,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通过土地的分封和主从关系的建立,确立了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B项正确;因为古希腊文明早于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因为封建制度强调的是等级和地位的不平等,而不是平等观念,排除C项;封建制度更多的是关于土地所有权和社会地位的传承,而不仅仅是血缘宗法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5.7世纪以前,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落后,尚未摆脱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自8世纪开始,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迅速提高,此前较为原始、野蛮的阿拉伯部落医学逐渐被放弃。阿拉伯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可能是因为阿拉伯()A.受到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 B.帝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巨大转变C.政教合一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垄断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8世纪的阿拉伯。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崛起后,积极学习、吸收东西方文化,其医学水平的进步,是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巨大转变,排除B项;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统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并未垄断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6.17世纪,德川幕府制定“交替朝觐”制度,要求全国大名率领家臣轮流到幕府所在地江户居住。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大批工商业者也纷纷涌入江户和各名藩所在的城市。由此可知,交替朝觐制度()A.强化了君主集权 B.巩固了四民秩序 C.加剧了社会动荡 D.推动了城市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日本。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了满足大名和家臣的需求,大批工商业者也纷纷涌入江户和各名藩所在的城市。这直接说明了交替朝觐制度促进了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D项正确;幕府时代掌握实权的是幕府将军,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将军和大名之间的关系,不是四民秩序,排除B项;大名轮流去江户居住和工商业者涌入城市无法说明造成社会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7.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中还有古代铸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发掘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曾经()A.农业、铸造业和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B.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的交往C.是最早遣使到中国的东非国家 D.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大津巴布韦)。据材料可知,遗址旁有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说明其农业有一定发展;遗址中有古代铸币的泥模说明其铸造业有一定水平;而文物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以及中国明代瓷器碎片说明其对外贸易相当发达,A项正确;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在当时不存在与波斯的战争和与阿拉伯的直接交往,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大津巴布韦是否是最早遣使到中国的东非国家相关内容,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C项;已经发掘到的文物没有反映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排除D项。故选A项。8.有观点指出,农业歉收,人口过多,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这些均是为了解开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落之谜而做出的猜测。此观点认为玛雅文明衰落是因为()A.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 B.社会变革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C.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D.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美洲。据题干“农业歉收、人口过多、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因素共同被提及来解释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的突然衰落,反映出玛雅文明的衰落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只强调了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不全面,排除A项;只提到了社会变革一个因素,同样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原因,排除B项;只提到了日趋失控的战争一个因素,也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9.这个船队发现并成功穿越海峡在航海史和地理发现史上的意义在于,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因为通向东方的西方航道的确存在并能航海穿越。该船队()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B.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C.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D.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世界)。据材料中的“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等信息可知,该船队应是麦哲伦舰队,麦哲伦船队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绕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横跨太平洋,到达亚洲菲律宾等地,最后回到欧洲。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A项正确;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排除B项;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并未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排除D项。故选A项。10.西欧市场的物价指数,如果以1511—1520年为100,粮价到1561—1570年涨至274,其他食品价格涨至161,工业品价格涨至118,但工资跌至81。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技术革命导致工人相对过剩 B.自由贸易冲击了价格体系C.移民涌入造成严重商品短缺 D.对美洲贵金属掠夺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导致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引起了价格革命,进而导致西欧货币贬值、物价上涨,D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技术革命,排除A项;自由贸易思想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当时的殖民掠夺有关,并不是移民涌入导致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运用罗马法的条文规定对尚未被发现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统治等权利,在非洲和美洲殖民地,西、葡两国通过宣读教皇诏令和法律文件、树碑、升皇家旗帜等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西、葡两国此举旨在()A.维护全球殖民霸主地位 B.传播宗教及西方价值观C.宣示殖民占地的合法性 D.缓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世界)。根据材料“西、葡两国通过宣读教皇诏令和法律文件、树碑、升皇家旗帜等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和所学可知,西、葡两国运用罗马法和各种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目的是为自己通过殖民活动占领土地增加合法性,C项正确;西、葡两国当时还没有取得全球霸主地位,排除A项;西、葡两国宣示殖民扩张的合法性才是根本目的,并非传播宗教,排除B项;材料中做法不能缓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排除D项。故选C项。12.14世纪末,佛罗伦萨兴起了旨在复兴“优美的古典文学”的运动,一批学者大肆贬低当时的白话语言,他们主张只有拉丁语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白话语言粗俗、鄙陋,不配进入文学的圣殿。据此可知,当时()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载体 B.教会阻碍文艺复兴的发展C.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D.社会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末(佛罗伦萨)。据本题材料概括可知,这批学者对白话语言持否定态度,表明当时社会的思想还未完全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需要进一步的解放和更新,以待推动文化和思想的全面进步,D项正确;当时的学者并未使用俗语进行宣传,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教会力量对文艺复兴的阻碍,排除B项;文艺复兴主要针对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群众基础并不广泛,排除C项。故选D项。13.伏尔泰被流放英国期间接触到牛顿科学理论并被征服,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用拉丁文和代数书写,深奥晦涩,在国外影响力较小。伏尔泰回国后一度停止了人文学科的创作,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牛顿学说上,并于1738年出版《牛顿哲学原理》。这段历史反映了()A.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C.自然科学发展助推思想解放 D.英国民族语言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且写成了《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民族语言发展的具体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720年,英王提议给两家保险公司颁发特许状,下院最终以186票对72票通过这一提议,并答复国王“陛下未经议会同意而仁慈地宣布……我们在此确认,本议会认为陛下为了从事商业贸易的臣民之安宁、平安和福祉,此做法是符合法律的”。这说明当时英国()A.王权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B.国王仍有很大的决定权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议会功能受到王权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王的提议须经下院投票通过方可实行,体现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排除A项:国王仍有很大的决定权不是材料的重点,排除B项:议会功能受到王权制约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禁止从波斯、中国、印度进口丝绸和印花棉布和穿这类服装,引导人们消费国产羊绒服装。18世纪上半叶,毛纺织商人和工人反外国棉布运动再次达到了高潮。但这些都没能阻挡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A.提高了羊绒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B.客观上吹响了经济转型的号角C.加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经济矛盾 D.有利于保护产业工人合法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是17、18世纪以来的英国,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从题干中可知,英国政府禁止进口外国棉织品,主观目的是保护毛纺织业,但人们仍然很喜欢棉织品,这样必然推动本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B项正确;在政府政策保护下,无法真正提高毛纺织业的竞争力,排除A项;天干所提到的地区并非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C项;根据时间当时尚未开展工业革命,保护产业工人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1830年,欧洲城镇和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十五世纪中叶的情况没有多少差别,而在这一时期,只有在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增加。下列选项中,促使这一时期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最高 B.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展C.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趋势 D.设施农业的突破进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30年的欧洲。根据材料“而在这一时期,只有在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增加。”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B项正确;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机器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组织的形式出现巨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城市交通的变化信息,无法直接得出交通立体化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无法直接得出设施农业的突破进展与城市人口增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11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约1万人;14世纪初期前后,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从市民构成上看,最初的市民多是商人与手艺人一身二任;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材料二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这些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成了近代以国家为载体的政治文明所效仿的样板。——摘编自刘景华《自治城市:欧洲政治文明试验田》(1)概括材料一中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征。(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的理解。【答案】(1)因贸易而兴起,城市规模不大;市民成分多样;有一定自由。(2)以契约为纽带,确立了近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官员由市民推选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雏形;否定了以出身定等级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10-11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约1万人”可得出因贸易而兴起,城市规模不大;由材料“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可得出市民成分多样;由材料“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可得出有一定自由。【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所学可得出以契约为纽带,确立了近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由材料“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及所学可得出官员由市民推选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雏形;由材料“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及所学可得出否定了以出身定等级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材料二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年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年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答案】(1)历史条件: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支持;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哥伦布等航海家的进取精神;天主教会的传教需求。(2)发展趋势:从对南极的常态化考察,扩展到对北极开展综合性考察;核心装备实现由引进到国产。意义:增进了人们对南极和北极的了解,助力极地资源开发;推动了船舶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科技交流;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世界)。根据材料一“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可得出“哥伦布等航海家的进取精神”;结合所学,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可得出“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结合所学从国家角度可得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支持”;从精神上可得出“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远洋航行需要传播以及航行技术,可得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第一小问归纳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可得出“从对南极的常态化考察,扩展到对北极开展综合性考察”;根据材料二“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可得出“核心装备实现由引进到国产”。第二小问说明意义,结合极地考察可得出“增进了人们对南极和北极的了解,助力极地资源开发”;根据材料二“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可得出“推动了船舶工业的发展”;结合多国对极地的考察可得出“促进了国际科技交流”;根据材料二“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可得出“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国力”。19.【北美独立战争和制度创建】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大英帝国逐渐对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丧失了吸引力。为了应对七年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境,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增加新税,整顿帝国秩序。国会期望北美殖民地能分担部分帝国税务并遵守帝国的贸易政策。但国会的法案在北美极为不得人心。殖民地居民对强制实行的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对进口的很多商品课税)以及茶叶法案(1773年)尤为不满……驻兵法(1765年)同样触怒了殖民地的居民,因为这个法案要求他们为英国军队提供住宿。作为对英国政策的回应,殖民地居民宣称他们应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是服从伦敦的指示。他们提出了“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口号来回应英国国会的新税制。他们联合抵制英国商品,袭击英国官员,组织了如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这样的抗议活动。……1775年,局势已经极为紧张,英国军队和殖民地的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爆发了小规模战斗,美国独立战争由此拉开序幕。——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①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②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③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2)在材料二中任选两条托克维尔关于美国民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答案】(1)背景:①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英国殖民压迫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北美人民的不满;③启蒙思想在北美地区的广泛传播;④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意识高涨。(2)选①、②评价:托克维尔的第①条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反映了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度,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而美国总统是联邦政府的首脑,拥有最高的行政权,所以托克维尔认为“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但是也要看到美国总统的权力在三权分立体制下仍然受到来自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约。托克维尔的第②条认识正确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它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即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同的选举权。托克维尔也认识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这些针对特定人群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取消。而这一认识为后来的美国宪法修正案所印证。(说明:考生也可以选择②③或者①③,第③条应从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的角度加.以分析,指出托克维尔认识到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独裁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立法权属于国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权力相互制衡,从而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材料“国会期望北美殖民地能分担部分帝国税务并遵守帝国的贸易政策。”及所学可得出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但国会的法案在北美极为不得人心。殖民地居民对强制实行的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对进口的很多商品课税)以及茶叶法案(1773年)尤为不满”及所学可得出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北美人民的不满;由材料“作为对英国政策的回应,殖民地居民宣称他们应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是服从伦敦的指示。”及所学可得出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意识高涨;结合所学可得出启蒙思想在北美地区的广泛传播。【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7年美国。由材料“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及所学可知,托克维尔的第①条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了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度,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而美国总统是联邦政府的首脑,拥有最高的行政权,所以托克维尔认为“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但是也要看到美国总统的权力在三权分立体制下仍然受到来自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约。由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及所学可知,托克维尔的第②条认识正确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同的选举权。托克维尔也认识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这些针对特定人群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取消。而这一认识为后来的美国宪法修正案所印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罗马人对古希腊文明十分崇拜,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融合了希腊雕塑的风格,哲学思想中融入了希腊的理念,甚至宗教信仰也受到了希腊神话的影响。古罗马在吸收古希腊文化的同时,赋予自身文化独有的特色,为其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果盼莉《浅论文明五星视角下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交融及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世界文明”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叙述完整,条理清晰。)【答案】论题: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交融性。阐述: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古代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而希腊神话又对古罗马的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玛字母,由阿拉玛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演化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古印度的佛教也传播到了其他地区。此外,一些大帝国的建立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融,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亚历山大帝国则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并积极推广希腊文化。综上所述,不同文明之间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交融性的情况,这丰富了各自文明的文化内涵,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世界。设问是围绕“古代世界文明”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首先,根据材料“古罗马人对古希腊文明十分崇拜,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融合了希腊雕塑的风格,哲学思想中融入了希腊的理念,甚至宗教信仰也受到了希腊神话的影响。古罗马在吸收古希腊文化的同时,赋予自身文化独有的特色,为其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所学可得出论题: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交融性。其次,由材料“古罗马人对古希腊文明十分崇拜,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融合了希腊雕塑的风格,哲学思想中融入了希腊的理念,甚至宗教信仰也受到了希腊神话的影响。古罗马在吸收古希腊文化的同时,赋予自身文化独有的特色,为其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所学可得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古代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而希腊神话又对古罗马的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腓尼基字母的外传;古印度佛教文化的传播;波斯帝国及亚历山大帝国对外扩张的影响等方面说明,例如: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玛字母,由阿拉玛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演化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古印度的佛教也传播到了其他地区。此外,一些大帝国的建立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融,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亚历山大帝国则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并积极推广希腊文化。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不同文明之间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交融性的情况,这丰富了各自文明的文化内涵,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绝密★启用前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些城市中出现了独立的手工业者,有些手工业者拥有自己的店铺或者货排:有些手工业者则受雇于私人作坊,从事织布、冶金、造船、制砖等工作。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B.封建生产关系确立C.社会分工有所发展 D.雇佣关系较为普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根据材料“有些手工业者拥有自己的店铺或者货排:有些手工业者则受雇于私人作坊,从事织布、冶金、造船、制砖等工作”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一些城市出现了独立手工业者,这些手工业者从事不同的手工业活动,说明这一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分工有所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发展,非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受生产力水平影响,古巴比伦王国的雇佣关系并不普遍,排除D项。故选C项。2.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与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相关;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希腊文明史因考古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而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表明()A.文明起源的时间无法确定 B.实物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C.考古才能还原历史真相 D.考古发现拓展了人们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考古发现扩展了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古代印度文明而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使得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纠正了之前人们的认识,这说明考古成果拓展了人们对文明的认识,D项正确;文明起源的时间通过考古发现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确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但未与其他史料对比,无法得知实物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排除B项;考古有利于拓展人们对文明的认识,但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的真相,如果是信史,才有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3.当亚历山大撤军后,印度孔雀王朝占领了今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但当地市民被允许保持自治,以至于后来印度的征兵诏书,都有专门的希腊语版本。随后,位于伊朗地区的希腊城市开始成为帕提亚帝国治下的城市,而希腊的武器装备、铸造货币、官方文书、商业管理经验则撑起了帕提亚帝国的童年。材料重在强调()A.帕提亚帝国和孔雀王朝的民主 B.希腊化时代对历史影响深刻C.中亚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 D.城邦体制得到世界各地认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被传播到东方。印度孔雀王朝占领了受希腊文化影响的阿富汗城市,希腊文化对帕提亚帝国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都体现了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影响,B项正确;帕提亚帝国和孔雀王朝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只是有限度地允许少数被征服地区保持原有文化和实行自治权,而非实行民主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亚地区受希腊文化影响,而非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城邦体制主要是在古代希腊实行,帕提亚帝国和孔雀王朝是帝国,并非认可城邦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4.在西欧中古时期,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一关系()A.推动了古希腊文明产生 B.造就了西欧的封建社会C.使西欧出现了平等观念 D.有助于血缘宗法的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在西欧中古时期,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通过土地的分封和主从关系的建立,确立了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B项正确;因为古希腊文明早于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因为封建制度强调的是等级和地位的不平等,而不是平等观念,排除C项;封建制度更多的是关于土地所有权和社会地位的传承,而不仅仅是血缘宗法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5.7世纪以前,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落后,尚未摆脱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自8世纪开始,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迅速提高,此前较为原始、野蛮的阿拉伯部落医学逐渐被放弃。阿拉伯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可能是因为阿拉伯()A.受到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 B.帝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巨大转变C.政教合一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垄断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8世纪的阿拉伯。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崛起后,积极学习、吸收东西方文化,其医学水平的进步,是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巨大转变,排除B项;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统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并未垄断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6.17世纪,德川幕府制定“交替朝觐”制度,要求全国大名率领家臣轮流到幕府所在地江户居住。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大批工商业者也纷纷涌入江户和各名藩所在的城市。由此可知,交替朝觐制度()A.强化了君主集权 B.巩固了四民秩序 C.加剧了社会动荡 D.推动了城市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日本。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了满足大名和家臣的需求,大批工商业者也纷纷涌入江户和各名藩所在的城市。这直接说明了交替朝觐制度促进了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D项正确;幕府时代掌握实权的是幕府将军,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将军和大名之间的关系,不是四民秩序,排除B项;大名轮流去江户居住和工商业者涌入城市无法说明造成社会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7.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中还有古代铸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发掘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曾经()A.农业、铸造业和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B.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的交往C.是最早遣使到中国的东非国家 D.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大津巴布韦)。据材料可知,遗址旁有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说明其农业有一定发展;遗址中有古代铸币的泥模说明其铸造业有一定水平;而文物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以及中国明代瓷器碎片说明其对外贸易相当发达,A项正确;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在当时不存在与波斯的战争和与阿拉伯的直接交往,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大津巴布韦是否是最早遣使到中国的东非国家相关内容,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C项;已经发掘到的文物没有反映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排除D项。故选A项。8.有观点指出,农业歉收,人口过多,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这些均是为了解开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落之谜而做出的猜测。此观点认为玛雅文明衰落是因为()A.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 B.社会变革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C.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D.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美洲。据题干“农业歉收、人口过多、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因素共同被提及来解释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的突然衰落,反映出玛雅文明的衰落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只强调了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不全面,排除A项;只提到了社会变革一个因素,同样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原因,排除B项;只提到了日趋失控的战争一个因素,也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9.这个船队发现并成功穿越海峡在航海史和地理发现史上的意义在于,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因为通向东方的西方航道的确存在并能航海穿越。该船队()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B.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C.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D.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世界)。据材料中的“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等信息可知,该船队应是麦哲伦舰队,麦哲伦船队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绕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横跨太平洋,到达亚洲菲律宾等地,最后回到欧洲。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A项正确;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排除B项;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并未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排除D项。故选A项。10.西欧市场的物价指数,如果以1511—1520年为100,粮价到1561—1570年涨至274,其他食品价格涨至161,工业品价格涨至118,但工资跌至81。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技术革命导致工人相对过剩 B.自由贸易冲击了价格体系C.移民涌入造成严重商品短缺 D.对美洲贵金属掠夺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导致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引起了价格革命,进而导致西欧货币贬值、物价上涨,D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技术革命,排除A项;自由贸易思想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当时的殖民掠夺有关,并不是移民涌入导致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运用罗马法的条文规定对尚未被发现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统治等权利,在非洲和美洲殖民地,西、葡两国通过宣读教皇诏令和法律文件、树碑、升皇家旗帜等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西、葡两国此举旨在()A.维护全球殖民霸主地位 B.传播宗教及西方价值观C.宣示殖民占地的合法性 D.缓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世界)。根据材料“西、葡两国通过宣读教皇诏令和法律文件、树碑、升皇家旗帜等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和所学可知,西、葡两国运用罗马法和各种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目的是为自己通过殖民活动占领土地增加合法性,C项正确;西、葡两国当时还没有取得全球霸主地位,排除A项;西、葡两国宣示殖民扩张的合法性才是根本目的,并非传播宗教,排除B项;材料中做法不能缓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排除D项。故选C项。12.14世纪末,佛罗伦萨兴起了旨在复兴“优美的古典文学”的运动,一批学者大肆贬低当时的白话语言,他们主张只有拉丁语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白话语言粗俗、鄙陋,不配进入文学的圣殿。据此可知,当时()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载体 B.教会阻碍文艺复兴的发展C.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D.社会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末(佛罗伦萨)。据本题材料概括可知,这批学者对白话语言持否定态度,表明当时社会的思想还未完全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需要进一步的解放和更新,以待推动文化和思想的全面进步,D项正确;当时的学者并未使用俗语进行宣传,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教会力量对文艺复兴的阻碍,排除B项;文艺复兴主要针对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群众基础并不广泛,排除C项。故选D项。13.伏尔泰被流放英国期间接触到牛顿科学理论并被征服,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用拉丁文和代数书写,深奥晦涩,在国外影响力较小。伏尔泰回国后一度停止了人文学科的创作,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牛顿学说上,并于1738年出版《牛顿哲学原理》。这段历史反映了()A.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C.自然科学发展助推思想解放 D.英国民族语言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且写成了《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民族语言发展的具体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720年,英王提议给两家保险公司颁发特许状,下院最终以186票对72票通过这一提议,并答复国王“陛下未经议会同意而仁慈地宣布……我们在此确认,本议会认为陛下为了从事商业贸易的臣民之安宁、平安和福祉,此做法是符合法律的”。这说明当时英国()A.王权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B.国王仍有很大的决定权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议会功能受到王权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王的提议须经下院投票通过方可实行,体现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排除A项:国王仍有很大的决定权不是材料的重点,排除B项:议会功能受到王权制约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禁止从波斯、中国、印度进口丝绸和印花棉布和穿这类服装,引导人们消费国产羊绒服装。18世纪上半叶,毛纺织商人和工人反外国棉布运动再次达到了高潮。但这些都没能阻挡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A.提高了羊绒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B.客观上吹响了经济转型的号角C.加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经济矛盾 D.有利于保护产业工人合法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是17、18世纪以来的英国,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从题干中可知,英国政府禁止进口外国棉织品,主观目的是保护毛纺织业,但人们仍然很喜欢棉织品,这样必然推动本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B项正确;在政府政策保护下,无法真正提高毛纺织业的竞争力,排除A项;天干所提到的地区并非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C项;根据时间当时尚未开展工业革命,保护产业工人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1830年,欧洲城镇和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十五世纪中叶的情况没有多少差别,而在这一时期,只有在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增加。下列选项中,促使这一时期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最高 B.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展C.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趋势 D.设施农业的突破进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30年的欧洲。根据材料“而在这一时期,只有在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增加。”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B项正确;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机器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组织的形式出现巨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城市交通的变化信息,无法直接得出交通立体化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无法直接得出设施农业的突破进展与城市人口增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11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约1万人;14世纪初期前后,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从市民构成上看,最初的市民多是商人与手艺人一身二任;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材料二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这些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成了近代以国家为载体的政治文明所效仿的样板。——摘编自刘景华《自治城市:欧洲政治文明试验田》(1)概括材料一中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征。(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的理解。【答案】(1)因贸易而兴起,城市规模不大;市民成分多样;有一定自由。(2)以契约为纽带,确立了近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官员由市民推选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雏形;否定了以出身定等级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10-11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约1万人”可得出因贸易而兴起,城市规模不大;由材料“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可得出市民成分多样;由材料“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可得出有一定自由。【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所学可得出以契约为纽带,确立了近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由材料“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及所学可得出官员由市民推选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雏形;由材料“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及所学可得出否定了以出身定等级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材料二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年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年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答案】(1)历史条件: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支持;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哥伦布等航海家的进取精神;天主教会的传教需求。(2)发展趋势:从对南极的常态化考察,扩展到对北极开展综合性考察;核心装备实现由引进到国产。意义:增进了人们对南极和北极的了解,助力极地资源开发;推动了船舶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科技交流;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世界)。根据材料一“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可得出“哥伦布等航海家的进取精神”;结合所学,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可得出“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结合所学从国家角度可得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支持”;从精神上可得出“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远洋航行需要传播以及航行技术,可得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第一小问归纳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可得出“从对南极的常态化考察,扩展到对北极开展综合性考察”;根据材料二“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可得出“核心装备实现由引进到国产”。第二小问说明意义,结合极地考察可得出“增进了人们对南极和北极的了解,助力极地资源开发”;根据材料二“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可得出“推动了船舶工业的发展”;结合多国对极地的考察可得出“促进了国际科技交流”;根据材料二“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可得出“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国力”。19.【北美独立战争和制度创建】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大英帝国逐渐对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丧失了吸引力。为了应对七年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境,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增加新税,整顿帝国秩序。国会期望北美殖民地能分担部分帝国税务并遵守帝国的贸易政策。但国会的法案在北美极为不得人心。殖民地居民对强制实行的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对进口的很多商品课税)以及茶叶法案(1773年)尤为不满……驻兵法(1765年)同样触怒了殖民地的居民,因为这个法案要求他们为英国军队提供住宿。作为对英国政策的回应,殖民地居民宣称他们应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是服从伦敦的指示。他们提出了“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口号来回应英国国会的新税制。他们联合抵制英国商品,袭击英国官员,组织了如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这样的抗议活动。……1775年,局势已经极为紧张,英国军队和殖民地的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爆发了小规模战斗,美国独立战争由此拉开序幕。——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①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②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③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2)在材料二中任选两条托克维尔关于美国民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