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与范文(全国)热点素材30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_第1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与范文(全国)热点素材30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_第2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与范文(全国)热点素材30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_第3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与范文(全国)热点素材30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_第4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与范文(全国)热点素材30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30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新闻事件+人物简介+适用主题+素材积累+作文真题+精选时评】【新闻事件】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以表彰她“以其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韩江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韩国作家,也是获得该奖的第18位女性作家。她是一位有思想深度,对人类充满悲悯请怀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韩江在她的作品中直面历史创伤和隐性的规则,在她的每部作品中都揭露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身体与灵魂、生与死之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以诗意的、实验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的创新者。”韩江代表作:小说《素食者》《植物妻子》《不做告别》《失语者》。她以挪威新诺斯克语创作了大量作品,涵盖了各种体裁,包括戏剧、小说、诗集、散文、儿童读物和翻译作品。虽然她是当今世界上演出最广泛的剧作家之一,但她的散文也越来越得到认可。【人物简介】韩江,1970年出生于韩国光州广域市,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曾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其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韩江的文章真挚,对世界有深邃的认知,有着“新时代韩国文学旗手”之称。韩江出身于书香世家,14岁时便清楚地为自己定下了写作为一生志业。在她笔下,几乎读不到热烈慷慨的生活,一切都是静水深流,人物在冷峻的描写中各自缝补着自己破碎的内心世界——尽管有时候,这种“修补”是以几近惨烈方式达成的。从获奖作品《素食者》到《植物妻子》,以及关于63样白色事物的小说《白》等作品,韩江以一种近乎洁癖的本能细致打磨着每一句话语,用诗意的、譬喻深远的文句结构故事,不断深入人性的暗处,也在其中打捞微弱的光亮。2016年5月16号,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以及阎连科职业生涯最满意作品《四书》,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名竞争对手最终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的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2022年她用七年时间写就得长篇小说《不做告别》拿下韩国大山文学奖、韩国金万重文学奖。2023她获得法国美第奇文学奖,2024年韩江击败萨尔曼鲁西迪等作者赢得法国埃米尔吉梅亚洲文学奖。【代表作品】《素食者》《素食者》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暴力、自由与反抗的小说。通过主人公英惠的故事,韩江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以及这种束缚和压抑如何扼杀一个人的本性。小说中的英惠,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家庭主妇。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她突然开始拒绝吃肉,甚至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这种荒诞的行为背后,是英惠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和对自由的渴望。她试图通过拒绝吃肉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准则的反抗和对暴力的拒绝。然而,这种反抗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让她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和绝望。在英惠的丈夫和家人眼中,她的行为是疯狂和不可理解的。他们试图用暴力和强迫的方式让英惠回归“正常”,但这种方式只是让英惠的精神状态更加恶化。最终,英惠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住进了医院。然而,即使在医院里,她也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她认为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只需要阳光和水就能生存。这种荒诞的想法背后,是英惠对现实世界的彻底绝望和对自由的极致渴望。《素食者》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韩江通过英惠的故事,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偏见,以及这种不公和偏见如何扼杀一个人的本性。她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人性的本质?我们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这些问题不仅贯穿了整部小说,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韩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艰难处境和争取自由的艰难历程。总的来说,《素食者》是一部令人震撼和深思的小说。它不仅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也让我们思考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层问题。在《素食者》中,韩江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挣扎和反抗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残酷又真实,既荒诞又无奈。但正是这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白》:以波兰在二战中的历史创伤为背景,但韩江创造性地用韩国式的解读方式来呈现。故事从一个年轻母亲的临盆经历开始,将波兰的创伤与女性生命的体验相连,展现出跨文化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植物妻子》: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例如《在某一天》描写了一位从乡下到首尔工作的快递员的生活状态与心灵困境,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焦虑与迷茫。《少年来了》:这部作品让韩江在2014年获得第29届万海文学奖,并入围了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挑战与探索。《玄鹿》:也是韩江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刻画,展现出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人性、生活的思考。《不做告别》:于2021年出版,这部作品进一步展现了韩江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人性的探索。7、《蒙古斑》:这篇中篇小说使韩江获得了第29届李箱文学奖,并且是《素食者》的组成部分之一。【盘点诺贝尔文学奖近5年得主】约恩·福瑟,挪威当代作家,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创作体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随笔等。1983年,他的处女作小说《红,黑》出版。他的剧本《有人将至》出版于1996年,在欧洲演出后引发巨大关注,此后福瑟逐渐以剧作家的身份蜚声世界。2010年获国际易卜生奖。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福瑟的创新性的戏剧和散文体作品“言说了那些不可言说之物”。安妮·埃尔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1940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海滨小城伊沃托。她出身于法国贫民阶层,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食品杂货店。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讲述她的经历与回忆,都是真实的故事或是耳闻目睹的事情。她曾于1984年凭借小说《一个男人的位置》获得法国雷诺多文学奖,并于2008年以小说《悠悠岁月》荣获法国杜拉斯文学奖。2022年10月6日,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安妮·埃尔诺。获奖评语是“以表彰她以勇气和医学般的精确,挖掘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移居英国并求学,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主义写作和与殖民主义有关的论述,特别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论述。曾担任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2006年入选皇家文学学会。古尔纳的作品围绕难民主题,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天堂》《海边》《来世》等。2021年因“他对殖民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处境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露易丝·格丽克,美国桂冠诗人。她生于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头生子》,著有十四部诗集和两本随笔集。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如爱、死亡、生命、毁灭。瑞典文学院评价: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5、彼得·汉德克,1942年12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克恩顿州的格里芬。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骂观众》《无欲的悲歌》《痛苦的中国人》等。1966年出版首部小说《大黄蜂》,曾获得1973年毕希纳奖、2009年卡夫卡文学奖和2014年国际易卜生奖。2019年10月10日,彼得·汉德克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价: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适用主题+写作示例】【适用主题01】历史创伤和历史反思【写作示例】尽管韩江在"光州事件"发生时年仅10岁且居于首尔,但故乡的惨剧始终萦绕在她的脑海中。这种经历使她在创作中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揭示历史创伤对人们的影响。她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的暴力、罪行以及在历史背景下个体的挣扎与困境,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例如《少年来了》就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追问以及少年们在暴乱之夜的经历和后续的艰难生存,这种对历史的关注和深刻挖掘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厚重感。韩江的作品对历史创伤的揭示,让人们更加关注历史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社会对历史的反思和铭记。尤其是对于韩国的一些历史事件,如"光州事件"等,她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对于韩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适用主题02】人类生命的脆弱性【写作示例】韩江的作品聚焦于人类生命的脆弱,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在各种困境和压力下的挣扎与痛苦。在她的小说中,人物常常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内心的挑战,这些挑战使他们的生命变得脆弱不堪。比如《素食者》中,女主角英惠在经历一场噩梦后,开始拒绝吃肉,她的行为引发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不理解,最终使她陷入了孤独和自我封闭的状态,这一过程深刻地展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以及在外界压力下的易损性。【适用主题03】女性主义的表达【写作示例】韩江的作品以女性书写为主,关注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通过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和描写,她为女性发声,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韧性,对推动女性主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素食者》中的英惠,她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反抗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束缚,引发了人们对女性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思考。【适用主题04】聚焦边缘群体与社会议题【写作示例】韩江的作品往往聚焦于边缘群体,探讨暴力、孤独以及身份等议题。她通过文学的力量,为这些被忽视或误解的群体发声,揭示他们背后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挣扎。这种写作方向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也促进了社会对多元群体的理解和关注。【适用主题05】直面历史创伤与人性探索【写作示例】韩江的作品以其深刻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性。她善于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叙述描绘人类的痛苦与创伤,尤其是历史创伤和个体心灵的脆弱。这种直面历史与人性深处的写作方式,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适用主题06】文学与艺术的融合【写作示例】韩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绘画特性,这得益于她小时候经常作为美术大学毕业的小姑的绘画模特的经历。她常用画家绘画来比喻自己的创作,强调文学与艺术的共同点,即都是一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种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使她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展现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视角和深厚底蕴。【适用主题07】诗意的表达和实验性的探索【写作示例】韩江的文字具有很强的诗意,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诗意的表达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也使她的作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韩江在写作手法上也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叙事方式。她的作品常常采用独特的视角和结构,打破常规,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例如她在小说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梦境、幻觉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适用主题08】全球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写作示例】韩江的作品不仅在韩国国内广受好评,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她通过文学的力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她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和启示。综上所述,韩国作家韩江的写作运用方向是多元而深刻的,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文学的力量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与复杂,促进了社会对多元群体的理解和关注,同时也展现了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名家评论】1.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2.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3.《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强烈反抗对女主人公和她身边所有人的冲击。这本凝练、精美而又令人不安的书将长久萦绕于人心,甚至潜入读者的梦中。——国际布克文学奖主席博伊德·唐金4.这部小说里那种近乎于变态的诱惑,恰恰源自字里行间的画面诗意。它们暴力又情色,彷彿恶梦。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置身于充满了奇花异草的房间,浓浓的香味会扼住你的喉咙、让你睁大眼睛、震惊不已。——荷兰《阿姆斯特丹人杂志》5.翻开这本书那你就准备好被切成薄片,被涂上颜色,被拍打,被爱抚,被撕成碎片,被震惊,摇摇欲坠吧!——美国小说家阿米莉亚·格雷6.“世界上到处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你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成为获奖者。很难解释那是什么。我想这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浪漫主义者称其为神圣的火花。对我来说,这是我在写作中听到的一种声音,我在这位特定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而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诺奖评委之一的艾伦·马特森(EllenMattson)7、韩江的作品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在每部作品中都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肉体与灵魂、生与死之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以诗意和实验性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的革新者。【素材积累】韩江名言名句:①“发现英惠时,她就跟一棵被雨淋湿的大树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山坡上。”——《素食者》② 春光与蔓延的黑暗从缝隙中映照出死去一半的灵魂我紧闭双唇——《凌晨时分聆听的歌》③如果这些生命能够平安渡过难关,开启各自的人生,那三年后出生的我和又相隔四年出生的弟弟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了。如果是那样,母亲也不会直到临终前还翻出那些琐碎的记忆来抚摸。——《白》④当然,味道是无可挑剔的,只是它们变成了与之前美得耀眼的米粉团截然不同的东西。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母亲说的是还没进蒸锅的半月糕。原来孩子的脸蛋是那么干净,想到这儿我感到胸口发闷,就像被铁块压住了一样。————《白》⑤人在活着的时候,体内的细胞要重复不断死亡和生长的过程。据说人体细胞全部更新需要七年。在七年中,我体内的细胞全换成了新的,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唇、内脏、皮肤和肌肉已悄无声息地焕然一新了。——《植物妻子》⑥周围的一切如同退潮般离我而去,餐桌、你、厨房里的所有家具。只有我和我坐的椅子留在了无限的空间里。——《素食者》⑦在火焰中,有着圆形的寂静。——《把晚餐放进抽屉》⑧如果能入睡、如果能失去意识,哪怕只有一个小时……我在无数个夜里醒来,赤脚徘徊的夜晚,整个房间冷得就跟凉掉的饭和汤一样。黑暗的窗户外伸手不见五指。昏暗处的玄关门偶尔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但没有人敲门。回到卧室把手伸进被子里,一切都凉。——《素食者》⑨妈妈,那时真没想到会带着一张衰老的破脸在这陌生人群攒动的城市中流浪。如果说在故乡不幸福,在他乡也不幸福,那我该去哪里呢?——《植物妻子》=10\*GB2⑽如今,我连五分钟的睡眠都无法维持。刚入睡就会做梦,不,那根本不能称为梦。简短的画面断断续续地向我扑来,先是禽兽闪着光的眼睛,最后出现的又是禽兽的眼睛。那双眼睛好似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一样。我颤抖着睁开眼睛,看了看自己的双手,我想知道指甲是否还柔软,牙齿是否还温顺。——《素食者》=11\*GB2⑾"笑到最后,她突然觉得活着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素食者》。“有人说是因为那里风很大,所以语尾非常短,因为风声会打断语尾。”——《不做告别》=12\*GB2⑿当我们忘却身为人类的事实,才能挣脱一切。‌——《素食者》‌=13\*GB2⒀“身上有了这些画,我不再做梦了。以后如果掉了色,希望你能再帮我画上去。”‌——《素食者》=14\*GB2⒁“我现在不是动物了。我不用再吃饭了,只要有阳光,我就能活下去。”——《素食者》=15\*GB2⒂“我之所以会跟这样的女人结婚,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素食者》=16\*GB2⒃“她面色苍白,一动不动,臣服于失眠与噩梦,活得犹如一个植物。”——《素食者》=17\*GB2⒄"唯有开怀大笑可以奇迹般地止住痛苦。"——《素食者》。=18\*GB2⒅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但正是这种不完美使我们变得完整。=19\*GB2⒆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伴随着责任。=20\*GB2⒇真正的勇气不是战胜恐惧,而是接受恐惧。“我只是一片叶子,一片在风中飘摇的叶子。”——《素食者》“我想要逃离,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这个身体,逃离我自己。”——《素食者》我们都是由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塑造的。人类通过过去生活于现在,通过现在梦想未来。(25)真相总能找到我们。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金句:①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哲理名言:01.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02.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03.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04.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05.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②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哲理名言:01.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0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03.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04.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05.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③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哲理名言:01.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0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03.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04.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05.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④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哲理名言:01.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02.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03.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04.如果你对每只向你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05.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点什么,那么明天还有什么意义。⑤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哲理名言:01.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02.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03.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04.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05.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⑥加缪,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哲学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哲理名言:01.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02.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03.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04.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05.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⑦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哲理名言:01.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0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03.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04.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05.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⑧罗曼·罗兰,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哲理名言:01.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02.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03.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04.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的。05.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作文真题链接】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韩国作家韩江以其独特的文学笔触,深入探索人性的幽微之处,尤其是那些被社会边缘化或内心孤独的灵魂。在她的作品中,孤独往往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体救赎之路的不懈追寻。请围绕“孤独与救赎”这一主题,结合韩江的一部或多部作品(如《素食者》、《白》等),分析其中主要角色的孤独感来源、表现形式以及他们如何寻求并可能实现救赎的过程。不少于800字。【高分范文】文字之境,灵魂之舞——韩江笔下的世界探索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引领着读者穿越心灵的深渊,探索未知的世界。韩国作家韩江,便是这样一位以细腻笔触勾勒现实与幻想交织边界的文学巨匠。她的作品,如同精心雕琢的玉石,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展现出无尽的魅力与深邃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沉醉,与作者一同漫步于思想的密林。梦幻与现实的交响曲韩江的文字,是梦幻与现实的完美融合。她擅长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融入超现实的元素,让读者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徘徊,体验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感受。《素食者》一书,便是这一风格的集大成者。小说中的女主角英惠,在一次偶然间决定放弃肉食,转而拥抱素食主义,这一看似简单的选择,却成为她内心世界剧烈变革的导火索。韩江通过英惠的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内心的孤独、挣扎与觉醒,以及对于传统与自由、束缚与解脱的深刻思考。书中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与残酷的现实相互交织,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让人不禁反思自我,探寻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女性声音的温柔呐喊韩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女性内心世界,揭示出那些在男权社会中常被忽视或压抑的情感与需求。《白色》一书,通过对一位女性在家族、爱情、自我认同等多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的描绘,发出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呼唤。韩江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角色的复杂心理与坚韧品质,展现了她们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蜕变,为女性主义文学增添了新的篇章。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映射,提醒我们关注并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价值。语言艺术的魅力展现韩江的语言,是她作品的灵魂所在。她的文字流畅而富有韵律感,既能深入浅出地阐述复杂的哲理,又能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出细腻的情感。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每一个对话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人性的温度。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韩江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韩江,这位韩国文坛的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深刻的主题思考,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她的作品,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剖析,更是对人性、生命、自由等永恒话题的诗意追问。在韩江的笔下,我们见证了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了灵魂的舞蹈,更在阅读的旅程中找到了自我反思与成长的勇气。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跟随韩江的脚步,一同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探索那些未知而迷人的世界。【精选时评】2024诺奖揭晓,一个冷门而主流的选择​新京报网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0日晚七点,瑞典文学院公布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主持人说出获奖者为韩国作家韩江的时候,现场记者不约而同发出了惊异的声音,可想而知,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结果。“70后”的韩江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仅十年左右便获得诺奖,其速度之快可能令人惊讶,另外,相对于活跃在诺奖预测榜单上的其他作家,韩江作品的文学价值似乎也没有那么突出。今年的结果,可能预示着当代世界文学价值已经发生了倾向性的变化——当然,也不排除明年他们又选择了“回归传统”。曲折的人生之路如果你是一个关注过世界电影的人,那么肯定对于韩国现代电影的独特风格有着深刻印象——寓言式的现实批判、对父权制的抨击、对韩国政治阴暗面和财阀集团控制的揭露,那么,在文学界,韩江的小说几乎有着和韩国电影相同的风格特征。她的小说用一句话来笼统概括的话,那就是——非常吸引人。我们可以看下她所写的那些小说情节:《素食者》讲述了一位韩国的传统妻子英惠在一场噩梦之后突然开始拒绝食用荤肉,同时也拒绝再为家里人准备带有荤肉的餐饭,渐渐地,英惠自己也开始变成一株植物,她只需要阳光和水,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不管她怎么环顾四周,都找寻不到那棵可以接纳自己生命的大树。没有一棵树愿意接受她,它们就像一群活生生的巨兽,顽强而森严地守在原地”;《植物妻子》是一个中短篇小说集,同名小说的故事思路和《素食者》差不多,讲述了一个身体遍布瘀伤的妻子创面逐渐扩散,最终变成一株绿色的植物的故事;《傍晚时狗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讲述了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小说里具有暴力倾向的父亲甚至将有毒的三明治递到了女儿口中;《童佛》里的女主人公因为感动而嫁给了烧伤的男子,但在后续的生活中,女主发现感动不过是一种泡沫式的幻想;《失语者》的故事同样由两个患有疾病的人物构成,女主人公在某一天突然无法发出任何言语,而男主人公已经被医生诊断在不久的某一天会完全失明。韩江小说中会出现如此多与疾病相关的寓言因素,可以视为韩江本人生活痛感的一种投射。韩江的身体长期以来并不处于健康的状态,甚至连她的出生或许都可以称得上幸运。在韩江之前,韩江的母亲曾经有过另一个女儿,但韩江的这个姐姐在出生两小时后便夭折了。后来在怀有韩江的时候,韩江的母亲身体依然很虚弱,大多数时候都需要服用药物,也一度产生了堕胎的念头。第一个女儿的夭折经历和险些做出的堕胎选择,让韩江的父母经常在她耳边提醒生命的可贵,告诉韩江的弟弟“你们以如此珍贵的方式在我们眼前出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漫长的等待”。韩江的母亲也经常和她讲述自己当时目睹女婴夭折时的痛苦。韩江时常觉得,“我代替姐姐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有时是在过着她的人生”。这种生命的痛感时常会在韩江目睹一些与灾难、痛苦相关的景象时触发,并引发与此相关的联想。在《白》这本书中,韩江以叙述者的身份让已经故去的姐姐出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个构思的契机来自于韩江本人在波兰的经历,那时不会说波兰语的韩江走在华沙的街道上,看着这个城市在二战中留下的创伤以及废墟中的重建工作,突然感到整座城市就像是一个人的从死到生。“我想象着一个人的命运笼罩着这个城市,然后我就想写这个人。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一定是我的姐姐”,韩江在《悉尼先驱晨报》的采访中如此说道,“我想让她代替我来到这个地方,这座城市的生死与她如此相似”。另外,从十几岁起,韩江就患有严重的偏头痛,每当疾病发作时,韩江便不得不放下任何工作,甚至无法正常生活。但在她看来,这反而为她带来了谦卑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和普通,“如果我100%健康并且精力充沛,我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当韩江陷入这种糟糕的身体状况时,她通常会选择一些和植物相关的书籍来作为睡前读物,例如彼得·渥雷本的《树的秘密生命》以及简·古道尔的《希望的种子》等等,这或许也是她小说中大量出现植物元素的原因之一。而在她完全无法工作的一年里,韩江会选择阅读大量物理天体学的书籍,据她回忆,那一年里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只有博尔赫斯。这种依靠书籍来疗愈自我的习惯来自于韩江的童年,在韩江贫穷的童年记忆里,唯一的庇护感来自于父亲的书房,韩江的父亲是一个年轻无名、没有积蓄的小说家,他那些凌乱地从书架堆到地板的书籍成为韩江的另一半生命。而在那堆凌乱的童年读物里,给她带去深刻影响的,除了韩国童书作家创作的书籍外,还出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帕斯捷尔纳克等人。但身为一名作家,韩江大多数时候还是必须要和疾病对抗。在创作《素食者》之前,由于过度写作,导致韩江的手指关节出现了劳损,完全无法坐下来打字,因此只能选择传统的手写,在她手写完成后,再由一名女同学帮她将文字输入到电脑中。但很快,韩江连手写都坚持不下来了,那阵子她甚至想到或许以后只能买一台语音识别录入电脑来以口述的方式创作。根据韩江回忆,那是她近乎自暴自弃的两年,直到最后她找到了一个办法——握着圆珠笔去敲打键盘按键。这个写作方式速度极慢,但好在韩江认为自己可以不必再麻烦其他人,就是在这样用圆珠笔敲击一个又一个按键的方式下,她写完了自己的小说。人们读到的,是“真正”的韩江吗?2016年,韩江的代表作《素食者》获得了当年的国际布克奖,她成为该奖项第一位被提名并获奖的韩国作家;两年之后,她的小说《白》再次入围了国际布克奖;同年,她成为“未来图书馆计划”第五位被邀请的作家;2023年,韩江成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2024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在国际文学视野中崭露头角,到获得世界文学的最高奖项,可以说,韩江只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在国际布克奖之前,韩江只获得过韩国国内的文学奖项),其速度可以说十分惊人。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韩江的小说创作非常符合当下世界读者的阅读趣味,带有欧美主流世界之外的异国社会背景,带有对父权制的抨击和历史政治的揭露,寓言式的写法也让小说变得非常好读——而这正是布克文学奖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她作为东亚女性作家,在小说中展现的富有女性主义反思的句子无疑是其作品最吸引人的一点。而另一个因素,则是韩江小说在当初获奖时所引发的争议事件。这件争议事件的起因来自于《素食者》一书的译者黛博拉·史密斯。当时,将这本小说翻译成英语的黛博拉·史密斯只是一个28岁的博士生,刚刚接触过6年的韩语,对于一些韩语的使用方法甚至并不算特别熟悉。在《素食者》获奖一年后,2017年9月,《洛杉矶时报》首次刊发了一篇由韩裔美国文学教授所撰写的一篇文章,指出了《素食者》一书所存在的极为严重的翻译问题。当时,这篇文章在英语界引发了很多读者的震惊,甚至让不少读者质疑《素食者》原著的文学水准。本身,《素食者》这本书在韩国并不受欢迎。2007年当它刚出版时,在韩国读者中并没有引发什么反响,人们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讲述了奇怪故事的小说。而当这本书在9年之后获得了国际布克奖,并且让该奖项首次由韩国作家摘得桂冠后,韩国国内的情绪则变得比较分裂,一部分人因此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另一部分媒体则集中报道小说中所存在的严重翻译问题,言外之意便是,《素食者》的获奖完全是译者的功劳甚至“再创作”。韩裔文学教授CharlesYun认真比对了原文和译文,指出了翻译中的两点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无伤大雅,是译者史密斯不熟悉韩语所导致的,《素食者》的译文经常出现一些翻译硬伤,例如将“手臂”和“脚”混淆,几个韩国口头俚语也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有时,黛博拉·史密斯还会混淆一些叙述的主语,让原文里本来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在译文里变成了第三人称,导致人物的对话变得非常奇怪。这种语言翻译的硬伤其实大多数文学翻译都无法避免,但它其实不会影响读者对文本本身的判断,一部小说并不会因为几个词语和短句的翻译错误而失去其文学价值。另一个翻译问题则相当严重,那就是译者黛博拉·史密斯对韩江的小说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这个才是韩江小说翻译最为严重的问题,即译者几乎是在进行主观创作。韩江的原文所使用的语言是非常简洁的,词语几乎不带任何修饰,效果非常直接清晰。而译者黛博拉·史密斯在翻译的过程中,给每个句子都加上了大量的修饰词和副词。另一位完全不懂韩语的美国评论家蒂姆·帕克斯在《纽约书评》上撰写的文章里也曾发现这个问题,他评论韩江的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其中的用词非常古怪,书中人物的语调时而非常直白简洁,但在叙事时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语调,甚至具有一种十九世纪的韵味。CharlesYun在文章中表示,他无法找到类似的例子,只能做一个比喻,那就是黛博拉·史密斯的工作等于将雷蒙德·卡佛的作品翻译成了查尔斯·狄更斯——这两位作家的天差地别相信阅读过的读者都会有所了解。史密斯的翻译完全覆盖了韩江简洁的文风,这种用副词、形容词甚至最高级形容词点缀的词汇在原文中压根不存在,而且这种现象还不像之前的词语翻译硬伤一样偶尔出现,而是每一页译文都是如此。他指出,在翻译中添加的大量修饰词和副词非常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增加兴趣和悬念,但是对于任何读过韩江原文的人来说,这种改编都相当令人不适。这篇文章发布后,另一家媒体《赫芬顿邮报》甚至抛出了一个更加制造冲突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份荣耀到底属于英语文学还是韩语文学?尽管韩江曾经公开对媒体表示了对译者黛博拉·史密斯的支持,而史密斯也坚持认为自己的翻译是正确的,并声称翻译工作本身就有意译的选择,但文学读者应当明白,改变文风的翻译已经完全超出了意译的范畴。在意译的范畴中,句子可以和原文完全不一样但更能体现其中的意味,而这种在原文里大量点缀修饰的翻译,制造出看似与原文差不多却实际完全不属于作者本人语言风格的翻译,无疑是一种破坏式的翻译。当然,韩江的作品只有一部《素食者》是由黛博拉·史密斯翻译的,她获得诺奖,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她所有作品都是译者进行再创作的功劳。而韩国媒体大肆报道译文错误的原因,也极有可能是针对国内女性作家的打压。然而作为第一部让她进入世界视野、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小说,《素食者》的译文极有可能从一开始便让它给欧美读者留下了和原文并不一致的印象。老生常谈:诺奖的文学标准每一年,人们都要先预测一波诺奖,然后等到那个发言的男人从那扇门走出来公布结果之后,再评论一下今年的诺奖选择。之前对于诺奖文学的讥讽主要在于其转盘式的世界性,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得绕上那么一圈,然后黑人白人亚洲人,诗人剧作家小说家,不同的身份也得轮回上那么一圈。身份性已经成为诺奖的一个指向标,“今年不会再给白人女诗人了吧”“欧洲去年已经获得过一次了”“黑人去年也得过了”“剧作家估计福瑟之后未来五年不会再出现了”,这些都是诺奖之前会出现的话题。然而,对于文学性的争议,印象里上一次出现或许还是石黑一雄的获奖。(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文学性被其冷门的知名度所掩盖了)而韩江对于诺奖文学标准的冲击,或许会比这些作家都要大。其实每年在这个时刻讨论文学价值的标准,是个并不讨好也有些无聊的话题。一来,“文学价值”这个词语在今天的世界里,是具有父权制视角的色彩在里面的,把它单独拎出来,会让人听起来像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状况的无视甚至轻视,另外,瑞典文学院里坐着的那么几个人,本身就不能代表绝对的文学标准,只是过去历史积累的严肃性和庞大的世界级影响力让诺奖具有了一种文学肯定的价值,以及他们有时不拘于世俗看法的选择会让人有种保持了文学底线的感觉(例如几年前颁发给欧美文学界纷纷反对的彼得·汉德克)。如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韩江,其实在文学上是个非常具有争议的选择,因为韩江小说内部的厚度和语言的独特性是远远欠缺的,她的小说故事构思很精彩,但内容却相对单薄。不过,相信接下来几天在世界媒体关于文学的报道中,对她的获奖不会存在什么争议,远远不如汉德克得奖时所收获的那铺天盖地的批评。于是,我们或许能突然发现,最近几年当我们频频吐槽诺贝尔文学奖的选择越来越冷门的时候,其实,诺奖的文学选择是在变得越来越“主流化”呢。石黑一雄的得奖让人意想不到,但是他的小说主题,无论是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的想象还是异国成长的背景,都是那些年文学创作的热门话题;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是个人们都没有听说过的名字,但是移民生活和后殖民社会题材可以说是当代世界文学的第一话题;韩江的获奖也让人意外,也许韩国诗人高银在文学上要比韩江更具有说服力,但他的声誉已经值得质疑,而且,女性主义题材也是当代世界文学极为看重的话题。除了穿插着出现的约恩·福瑟和路易斯·格丽克这类作家,其实近几年诺奖的选择一直都是向阅读主流靠拢,选择的方向并不冷门,冷门的地方只是在于,在同为后移民作家的名单里选择了古尔纳而放弃了危险的拉什迪,在同为女性主义作家的名单里放弃了阿特伍德而选择了韩江,甚至让人有些怀疑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做法。不过,纯粹的文学价值其实也没有什么世界认可的必要,就像之前呼声很高的诗人安妮·卡森一样,在感受其文学影响的读者身上,不管她得不得奖都不会影响那种文学语言所产生的震撼性。她如果得奖,作品加印个十万本,也许只会增加十万个表示读不太懂的读者。相反,也许另一种价值是需要被认可的。韩江的获奖自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她的小说里充满着女性生活空间的逼仄与无奈,她本身也在与病痛的抗争中坚持着小说的创作,她频繁触及那些在韩国社会里当权者最不愿意看到的话题,在小说中发出女性的声音。在此之前,她是一个销量颇高的主题式作家,但在此之后,跻身诺奖行列的她将会成为一个能够代表文学主流的声音。相比于我们已经谈论了太多的文学价值,也许这种面向社会的价值会更具有影响力,相比于让人们看到已经十分熟悉的作家再获得一次诺奖的肯定,让一位能够代表亚洲女性的新声音出现也会更有意义。无论如何,当我看到诺奖颁布时微信朋友圈里人们激动的声音时,也会联想到:当韩江抬着病痛的手腕,用圆珠笔在键盘上敲击一个又一个词语时,她并不是个孤独的女性,房间里除了键轴敲击的声音外,陪伴她的,还有世界读者的回声。“70后”韩国女作家韩江爆冷获2024诺贝尔文学奖上观新闻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2024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揭晓。韩国女作家韩江出人意料地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韩江由此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作家,出生于1970年的她也是近年极为少见的年轻获奖者。评委会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韩江,1970年生于韩国光州,父亲和两个兄弟都是作家,现为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2016年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作家。2018年她凭借新作《白》第二次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又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短名单。2023年,韩江凭借最新小说《不做告别》获得法国梅迪西斯外国小说奖。韩江的主要作品《素食者》探讨个体选择与社会期望的冲突;《少年来了》以光州事件为背景,讲述战争与失去的故事;《白》是一部关于生命、死亡和哀悼的沉思录。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于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针对全国845个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韩江的《素食者》超过《82年的金智英》等话题图书,借阅率仅次于《解忧杂货店》。可以说,韩江是目前韩国文坛风头正劲的中生代作家,也是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13年12月,上海《收获》杂志编辑吴越曾与韩江在韩国有过一次访谈。谈到对韩江作品的印象,吴越说,《玄鹿》是韩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经显露出作家的文学气质:飘逸而又厚重,敏感而又结实,使人窥见韩国文学的残酷、美丽与幽深。对于《玄鹿》,韩江回应吴越:“这个故事可能是来自中国的。我最初看到它是从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想象中的动物》这本书。书中写到这只鹿为了想要从地下来到地上,见到阳光,就向人们交出了它的蹄子和牙齿,保证不会伤害人,但是它一来到地上,就融化了。化了之后变为一摊泪水,这是我加上去的。二十多岁时,我读到了这个故事,二十五岁时,我想写一个煤矿题材的故事,当时就想要把这个传说放进去,二十八岁,写成了《玄鹿》。”对代表作《素食者》,韩江告诉吴越,灵感来自韩国作家李箱的笔记中的一句话“我认为只有人,才是(真正的)植物。”在此之前,她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植物妻子》,写到一个女人会逐渐变成植物。后来她重读自己的这篇小说,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感觉,一定要再好好写一下这个形象。于是有了这部长篇《素食者》。2016年5月,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名竞争对手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当时,吴越认为,“韩国文学的崛起,也许正从韩江获奖的这个时刻开始加速了”。8年后,诺贝尔文学奖也选择了韩江。韩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的创造力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她在写作中注重细腻的描写,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这使她的作品亲切且富有感染力。评论界认为,韩江的作品在形式上往往打破常规,有些章节甚至是诗歌形式,这样的创新使她的作品更具多样性和独特性。截至2023年,共有120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共有18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22年获奖者安妮·埃尔诺为第17位女性得主,今年,韩江加入了这一行列。有意思的是,今年在博彩公司赔率榜上排名前列的包括中国作家残雪在内的热门人选为女性,但最终,并非热门的“70后”韩江杀出重围。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诺贝尔文学奖不公布提名名单,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榜成为人们猜测获奖结果的一种“依据”。去年诺奖得主挪威作家约恩·福瑟就是赔率榜常客,因为太过频繁地出现在榜单上,他在获奖后受访时称,这十年早已“做好了获奖的准备”。2022年得主、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也曾居于榜单靠前位置。当然也有例外发生,2021年得主、非裔作家古尔纳完全没有出现在榜单上。每年10月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总能影响出版界、文学界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莫言获诺奖后,无形中提升了中国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与期待。诺贝尔文学奖有没有规律可言?评论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曾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诺贝尔文学奖每隔几年会颁给瑞典学院认为很有价值但不被大众知晓的作家,授奖的目的就是推介这些作家。但假使每年都把奖颁给小众作家,又会让人们对其信誉产生怀疑,因此产生了一种“狡猾”的平衡策略,每隔几年又会颁给众望所归的大作家。在王宏图看来,冷门与否只是相对概念,在英语是主导性语言的情况下,读者对其他语种的作家关注相对较少;某种程度上,诺贝尔文学奖为读者提供了认识更多主流出版渠道之外优秀作家的窗口。诺奖是出版界的“必争之地”。自201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揽下当年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版权后,从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的格吕克(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的古尔纳(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的安妮·埃尔诺(上海人民出版社)到2023年的约恩·福瑟(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连续五年“捕获”诺奖得主,显示了上海出版人的文学眼光和锁定优质出版资源的专业实力。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多部作品已有中译本。除2013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过《玄鹿》,韩江的其余六部作品均由磨铁文化出品,从封面风格来看,已可窥其“畅销”元素。这可能是近年最为通俗的诺奖得主作品,估计将在市场引发一股阅读热潮。这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东亚女性共同体网易2024年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HanKang),理由是,她“用充满诗意的文字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而在此之前,英国那家著名的博彩公司一直把中国作家残雪,列为赔率第一名——她已连续两年第一了。在名单中,甚至还有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有了鲍勃·迪伦得奖的先例,还有什么不可能呢?韩国作家韩江当然也在赔率榜当中,大概排名二三十位,概率是1赔33。这一次,为什么获奖的会是韩江呢?01在宣布韩江获奖的一瞬间,关于韩江的介绍就已刷屏了。而已出版韩江6部小说的磨铁图书公司,无疑是当晚的大赢家,多部书立即售罄。韩江获奖,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韩江曾荣膺韩国最高文学奖李箱文学奖。在2016年,她凭借小说《素食者》成为首位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韩国作家。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年,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2022年,以长篇小说《不做告别》拿下大山文学奖、金万重文学奖。另一方面,韩江的作品本来就影响力很大,全球售出4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册。此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就预测她极有可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前在网上书店,写的都是“诺奖的热门候选人韩江”,虽是广告营销,但也证明,她最终获奖也是水到渠成。诺贝尔文学奖的遴选原则,坊间有诸多猜测,一般认为,是一种“梅花间竹”的方式:今年选了女性,明年会选男性;今年是西(班牙)语作者获选,明年就必然换成英法中日等其他语系;今年选了诗歌,明年就选小说;今年选了亚洲,三五年内不会再轮到亚洲……因为全球范围内杰出作家很多,不同的语言体系能展现不同的文化,选择什么样的作家,也体现了诺奖想褒奖和推崇哪一种表达方式、思想体系。其实,英国博彩公司自己公布的大名单,跟诺奖评委的大名单,也大同小异,都是在布克奖、龚古尔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等顶级文学奖中,把名字盘点出来。诺奖评委埃伦·马特森说,他们从一份大约220人的长名单开始,选出大约20个名字,再缩小到5位作家;每个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这5位作家的所有作品”,然后开始确定一位获奖者。今年,年轻的韩国作家韩江,成为最终获胜者。由此来看,每一年亚洲最热门的村上春树、残雪,可能以后希望不大了。一方面,是在地缘关系上,短时期内不会重复给亚洲作家;另一方面,村上春树、残雪,已经是上一代人的风格了。而韩江,是新千禧年之后成熟起来的写作者,是新鲜的风格。她在向前走。诺奖对欧美文学当中的宿耆,还有敬老的心理,可能想把奖项陆续补偿给曾经的风云代表人物,所以近年还屡屡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得奖;而东亚或者异域,不在这个文化体系当中,他们何需敬老呢?他们想要看到新的风格,新的未来。东亚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话题,早该成为新热点了。02韩江的作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很亲切,很好读。韩江写得慢,迄今出版的并不多。至少7部已引进中国,像《素食者》《植物妻子》,中文版也是畅销书。以“光州事件”为背景的《少年来了》至今未能在中国内地出版,但磨铁早已引进了版权,应该很快就能看到。《少年来了》《人性行为》都是韩江写“光州事件”的。韩江是光州人,这一点决定了她无法避免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当她看到记录着“光州事件”中充斥的杀戮和虐待后,很早就对暴力有明晰概念,对人性持有怀疑。于是,痛苦人生的悲剧色彩是韩江的主旋律。在诺奖的表彰当中提到,韩江的作品《人性行为》展示了“生者和死者总是交织在一起,以及这种创伤如何在一代又一代的人群中存在”,“她那非常温柔、精确的散文本身,几乎成为了对抗权力残酷喧嚣的一种反作用力。”韩江的这两本作品我还没有看,正准备补课。不过,在韩江最畅销的作品《素食者》当中,虽然不曾写到直接的事件,但是,女主角英惠的父亲,正是以参加战争并得到荣誉勋章为最大荣耀的军人,他既是韩国社会中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又是故事中暴力的代表。父亲是暴力的。家里的小狗咬了英惠,父亲就把狗拖绑在摩托车上绕着村子行驶,一圈、两圈……直到跟着跑的小狗嘴里吐出白沫和鲜血被活活累死,被当作晚餐端上桌。因为,这样肉质鲜美。而男主角,英惠的丈夫,在英惠的服侍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在他眼中,妻子做得一手好菜,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名家庭主妇,英惠不仅能照顾好自己生活起居、还能赚一些外快补贴家用。英惠少言寡语,对自己并没有多余的情绪和要求。丈夫最满意的是:“她可是我在这世上挑了又挑的、再平凡不过的女子了。”直到某天,英惠开始吃素了,不再帮他熨烫衣服、叫他起床、准备美味佳肴,不再和他做爱。丈夫很生气,动员了英惠的全家,对她进行批斗。最后,由英惠的父亲拍案而起,让英惠的姐弟们牵制住她,父亲掰开英惠的牙关,强迫她吃下糖醋肉。英惠终于爆发,拿着水果刀割自己的手腕……我很喜欢《素食者》,这部也是讨论度最高的。英惠这种貌似疯癫的举动背后,是童年时期父亲对母亲的家庭暴力带来的长期阴影,以及大男子主义对女性压迫带来的精神折磨。但是,母亲和姐姐本身也是受害者,却都把这个压迫内化了,成为助纣为虐者。《植物妻子》是个中篇,讲的是在乏味的生活当中,妻子渐渐化成了一株植物。《素食者》与《植物妻子》两篇有不少共通点:她们在婚姻中,渐渐失语,她们活着就是一个服务于他人的工具,被剥夺了自我,无人关注,没有机会表达,如同行尸走肉,终于活成了一株植物,或者,假装是植物。另外,这两个故事,除了主观视角的梦境之外,都是由别人来叙述她们:《植物妻子》是丈夫来描述,《素食者》则是分别通过丈夫、姐夫与姐姐来叙述。在别人的眼中,妻子本来“好好的,忽然就疯了”。因为,只要你失语,就会成为别人嘴里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只要别人单方面宣布“你疯了”,你就什么也不是了,你说什么都毫无价值,别人怎么控制你、虐待你,所有行为都有了合理性。阁楼上的疯女人,是女性主义中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喻。她原本是指《简爱》里,被男主人公关在阁楼里的前妻伯莎,她怪异、神秘,最后纵火烧掉了罗切斯特的一切。但如果跳出作者的主观视角,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是罗切斯特霸占了妻子伯莎的财产,并且把她关起来,声称她疯了;从此拿着她的财产,在外面不断地寻花问柳,一脚还踏几条船。说一个女人疯了,男性家庭成员便可以为所欲为了。《素食者》《植物妻子》就是如此。女性被像工具一样漠视,永远没有机会说话。只有疯了,不再提供服务了,才能引起家人的注意。03好好的,不知道怎么就疯了。这种表述,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是的,还是东亚女性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前几年,韩国女作家赵南柱有部大热的作品《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里面的金智英也是,中产家庭,无忧无虑,好好的日子不过,听到别人说一句“妈虫”,忽然开始思考了,就百般不自在。这是疯了。《出走的决心》里,李红十几年没出门,想好好休息一下,也会被斥责:好好的日子不过了?就连泰国今年的票房冠军电影《姥姥的外孙》里,姥姥去找亲哥哥讨回自己本应有的继承权,也一样被视为无事生非;当然,她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女儿的,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但养老送终,又是女儿单方面的义务,这被命名为“妈妈对女儿的爱”。一半人类的命运,又岂能辩解说是少数,不值得写?尤其是,这种命运正是另一半人施加的,更是所有人都休戚与共。现在,有“东亚女性命运共同体”的说法,就是因为,这种文化上颇有相似之处。不仅在于显见的父权制的压迫,而且这种压迫还体制化了,女性往往在这种严厉的规则当中,肢体僵硬,机械行动:《素食者》与《植物妻子》,都是这种体制化的外形表现。近些年,韩国涌现了很多声誉很高的女作家,金爱烂、申京淑、赵南柱、孔枝泳等等。她们确实是在关注女性话题,但同时,也展现了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性别问题,就是最大的社会问题,最大的阶级问题。比如,孔枝泳的《熔炉》,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拍了著名的同名电影,还倒逼韩国推出了“熔炉法案”,小说改变社会。又回到那个问题了。为什么女性的写作得不到承认呢?这里,是有一套逻辑体系的。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分析得对:女人的价值观经常不同于男人的价值观,这是很自然的事,但占上风的是男性的价值观。简单来说足球和运动非常重要,追求时尚和买衣服者简单无聊。评论家会这样说,这是本重要的书,因为是关于战争的书;这本书不重要,因为写的是女人在起居室里的情感。战争场景比商场里的场景更重要。女作家爱丽丝·契斯勒一针见血说:男人可以不把女性的痛苦当做人类的痛苦去体验,不是人类的,因此也不是男性的。女性的痛苦和降临在男人身上的痛苦相比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具有威胁性。被看见,是活着的重要意义。女性不被书写,不被看见,渐渐“工具化”“植物化”,本来就不该是她们的必经之路。不过,现在的诺贝尔文学奖当中,已经看到改善了。自2018年至今,7届诺贝尔文学奖中有4届都颁给了女性作家。而在此之前的100多年中,仅有14位女性作家获奖。现在的这种改变,这不是为了什么平衡,而是为了公正,公平。以前一年接一年、接一年、接一年,全都是男人,大家从未觉得男作家多了不对。“仅男作家”,既是因为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无法产生更多顶尖女作家,也是评奖有歧视。现在,女性的写作机会多了,空间大了,顶尖作家多了,两者比例渐趋接近,平等,甚至超过,这才是正常现象。希望更多的女性作家能受到韩江的激励,创作出更多好作品。韩国韩江:用写作向世界提问文汇报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韩国作家韩江。这也是该奖的第18位女作家得主。颁奖词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我出生后就是在书堆中长大的。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我都读了很多。到了14岁,忽然有一天,我想去尝试写自己的小说。直到23岁我才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发表的是诗歌,24岁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27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生文学世家,70后韩江“出道”甚早,成名也早,持续高产,几乎完美平衡了小说的畅销可读性与艺术性,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诺奖获奖作品里尤其“流畅好读”的。继2013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过《玄鹿》,韩江六部作品均由磨铁文化引进出品,小说《素食者》《植物妻子》《不做告别》《失语者》《白》和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磨铁文化透露,《少年来了》《黑夜的狂欢》《伤国愈合中》简体中译本也将陆续面世。“带着问题意识写作”2016年,46岁韩江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首位韩国作家。如今她又添诺奖,再度刷新韩国文学界空白。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于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针对全国845个图书馆借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韩江《素食者》超《82年的金智英》等话题图书,借阅率仅次于《解忧杂货铺》。“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韩江在布克国际文学奖颁奖礼上的致辞直言“带着问题写作”,这份问题意识贯穿其创作轨迹。韩江打过一个比方——写作就像是点燃火柴,在一旁凝视火苗燃烧,直至熄灭。“也许这就是小说所能做的一切。就在这凝视的瞬间,向人类和人生提问。也许,我就是在完成一部部小说的过程中推动着我的人生前进。”她决定用写书来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和求解问题。学界有观点认为,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绝食与沉默代表的是一种弱者无言的抵抗。评论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郝岚谈到,某种意义上《素食者》中的食物不仅是日常的、生存性的,更是政治的、社会学的。比如,小说中作为退伍军人的父亲硬性要求女儿吃肉,动手打了英惠;英惠为了坚持素食越“病”越重,最后甚至谢绝一切食物,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在《素食者》中文版编辑魏凡看来,小说看似荒诞,但其实就像是《变形记》或《狂人日记》一样,“都是以发疯之人的冷眼旁观身为人的悲哀,家庭的暴力、旁人的沉默无援、限于压力而无法脱离的环境、和让己身逐渐平面灰化,成为最不起眼的个体的无助和悲哀。”他观察到,虽然这本书的主角是女性,可却远不仅仅是描绘女性困境和觉醒,在题材上体现其实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困境——女主角的爸爸深受军人思维限制,丈夫是不想引人注目的社畜,母亲是恪守传统妇道不发声的女人,他们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只不过群体间的悲欢并不相通。重新命名女性经验上海资深出版人魏心宏十年前去首尔,在韩国翻译院与韩江见过面,“当时聊到她的小说《植物妻子》《素食者》如何翻译出版,给我的印象是很文静素雅的70后女性。韩国知识女性数量庞大,外表与内心性格多有反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韩国社会高度紧张的竞争环境,民众个性的觉醒成为社会主流。韩江作品也取材于这一现实,有激烈抗争处,但仍保留了韩国作为亚洲国家的谨慎含蓄。”有声音认为,韩江是忠于自身真实生命体验的女性书写者,她用作品重新命名了这些经验。韩江曾表示,自己愿意如实地描写身为人类的女性,以女性的身份发声、写作和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从《素食者》到《植物妻子》再到关于63样白色事物的《白》等,韩江以近乎洁癖的本能细致打磨着每句话语,用拿手的隐喻劈入故事肌理,哪怕写人性至暗,也能凿出透出些许光亮的甬道。翻译家狄波拉·史密斯如是评价,“韩江非常多产,每年写一本书,这在韩国小说家中很不寻常。每部作品都不同,但又都属于同一个方向的写作,来自同一个写作动力:在暴力横行的世界,探索创造一个纯真世界的可能性。她建立了独特的自我风格,笔下角色可以无比残暴,同时无比善良。笔法很自控,但不是纪实报道式的冷漠。她对过度煽情和冷眼旁观之间的平衡把握得刚刚好。”荒诞之外的温暖诗意韩江初入文坛缘自1993年她在《文学与社会》发表的诗歌,她曾说“我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我的小说与诗有很大重叠,写诗让我进入情绪。”作为小说家出道20年后,她重回文学原点,出版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这部诗集收录了韩江20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意象丰富,如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等。“希望通过写诗的方式重新审视语言与真实的关系。任何语言、每个句子都包含着美丽和卑劣、纯洁和肮脏、真相和谎言。”这份哲思并不意外,韩江的创作荒诞之外也有温暖,在她的创作理念里直面痛苦可能恰是疗愈的方式——“我的永不休止的作业就是,如何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个地方有痛苦人生这一事实。就算我现在活得很安稳和平,但总不能说这世界和平吧。人生不可能那么不起眼和脆弱,我只能够怀抱痛苦继续生活。”她称《少年来了》、短篇《一片雪花融化的瞬间》和《白色挽歌》为“灵魂三部典”。“我要摸索着写下那些不起眼的、软弱的人们为什么在痛苦之中做出那样的选择。避开痛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把痛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除此之外毫无办法。”韩江说。韩江:用文学触碰历史伤痛,展现生命的韧性与脆弱新京报在一部名为《素食者》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中崭露头角,韩国作家韩江因其独特的文学才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可。这部作品以其强烈的诗意和散文风格,直击历史伤痛,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从而赢得了这一世界最高文学荣誉。《素食者》于2007年首次在韩国出版,并在随后被译成英文,最终在2016年荣获国际布克奖。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一位陷入抑郁的家庭主妇,因决定停止食用肉类而震惊家人,随后进一步断绝饮食,渴望成为一棵仅靠阳光生存的树的故事。评论家波罗奇斯塔·卡普尔在《纽约时报》上称韩江“是韩国的预言者”,这一赞誉并非空穴来风。韩江的获奖被视为一个意外,因为在获奖前,博彩公司预测最有可能获奖的是以风格独特的小说著称的中国作家残雪。然而,韩江的获奖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欢呼,不仅在作家和书迷中反响强烈,也在韩国国内受到了热烈的庆祝。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声明中表达了对这一成就的自豪之情,称赞这是韩国文学的重大胜利,并且是全国性的庆祝时刻。此外,韩国流行音乐团体防弹少年团(BTS)的成员也参与了庆祝活动,他们在韩江的照片旁添加了哭泣和爱心的表情符号,以此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支持。韩江的获奖不仅是对她个人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韩国文学界的一次鼓舞,展示了韩国作家在全球文学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创新精神。韩江作品国际认可,重塑韩国文学格局在韩国国内,人们对于一位韩国作家获奖的消息感到非常惊讶。首尔的一位上班族朴相仁表示:“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今年有韩国候选人获奖的消息。”然而,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理所应当的选择。韩江的小说《不做告别》将于明年1月在美国贺加斯出版社出版。小说的翻译者佩吉·阿尼亚·莫里斯指出,韩江的作品对重塑韩国文学格局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她进一步解释道:“韩江的作品激发了一代韩国作家,他们开始在创作中更加真实和大胆地探索各种主题。她一次次地面对审查制度和保守文化的压力,但每次都用更加有力和坚定的作品,挑战那些试图压制她声音的努力。”通过韩江的作品,可以看到她在文学领域不断突破自我,勇于表达观点,这不仅激励了韩国的作家们,也为全球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韩国社会文化的新视角。韩江:探索人性与历史的作家韩江,今年53岁,1970年出生在韩国光州,她的父亲同样是一名作家,但声望远不及她。家庭生活贫困,频繁搬家。在201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韩江提到自己的童年时期虽然困难,但她通过阅读书籍度过了那段时光。九岁时,韩江一家搬到首尔,不久后发生了光州起义,政府军队在抗议活动中使用暴力,导致数百人死亡。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韩江对人类暴力的理解,至今仍影响着她的创作。在2014年的小说《少年来了》中,韩江描绘了一位作家目睹警方突袭和平抗议者的场景。韩江回忆起当时人们自发排队献血的感人画面,这让她深感震撼。她认为,人类行为既有残忍的一面,也有高尚的一面,这种对比始终萦绕在她的脑海中。当她写作时,总能不自觉地回归到探讨人性本质的主题。小说家赫尔南·迪亚兹高度评价韩江,称她“特别擅长倾听历史的声音”,并能细腻地描绘那些塑造和伤害了几代人的创伤,而不会让作品沦为简单的道德说教。韩江:从诗歌到获奖小说的文学探索韩江,一位在延世大学学习文学的才女,她的首部作品便是诗歌集。在1998年,她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玄鹿》(BlackDeer),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神秘失踪女子展开。随后,她在2016年分享了一项灵感,即创作一部关于女性变为植物的短篇小说,最终她将这个构想化为了《素食者》。韩江的作品涵盖了多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集和短篇小说集,其中不乏获得国际布克奖提名的佳作,如《白》(TheWhiteBook)及2023年出版的《希腊语时间》(GreekLessons)。后者讲述了一个失去语言能力的女人,通过学习古希腊语寻求语言的复原,这一过程被伊德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