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29国庆献礼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新闻事件+适用主题+素材积累+作文真题+精选时评】【新闻事件】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于9月30日国庆上映。《志愿军:存亡之战》是2024年国庆档的重磅影片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并在票房上领跑整个档期。这部影片是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这场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战斗之一,志愿军第63军的2.5万名将士面对几乎两倍于己的“联合国军”部队,成功阻击敌军12昼夜,为稳定战场局势和后续的和谈奠定了基础。该电影的上映引起了全国各大网友的热议,该电影是技与艺的传承,亦是家与国的思念。打不垮的英雄铁军,燃不尽的奋勇志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9日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学习榜样,弘扬精神,团结奋进,创新辉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但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砥砺前行的精神永远不变。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国红的火苗正在到处开花结果。【适用主题+写作示例】【适用主题01】舍生忘死、向死而生、不惧不畏【写作示例】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存亡之战》在官方新媒体账号发布过一支短视频,罗列了铁原阻击战的装备对比。相比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人数上以2.5万人对抗近5万人,火炮、飞机、坦克更以明显劣势的战力硬扛敌人。敌我力量悬殊,人类战争史的奇迹何以炼成?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也就20多岁,他们是儿子、是女儿、是哥哥、是妹妹,他们也是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奔赴战场的英雄。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不惧不畏,才有祖国今天的强大和我们民族自信。【适用主题02】正义的力量【写作示例】我党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这场正义之战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这颗精神火种一直延续到今日,继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发光发热。【适用主题03】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写作示例】在硝烟弥漫的铁原战场,志愿军战士的坚韧与勇敢,犹如光芒自血与火中绽放。朱一龙饰演的“李想”,在枪林弹雨中屡次力不从心,然其心坚如铁,凭借智慧与毅力,屡次化险为夷。此战役中,战士们虽肉体瘦弱,精神却高若云天。铁原阻击战,正是凭借这无数个“李想”式的普通英雄,抵挡住敌军之进攻,护住了祖国之安宁。如铁原阻击战中,志愿军以少胜多,坚守阵地12昼夜,展示了人性光辉与国家意志。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亦以凡人之身,成就不凡之伟业,正如《志愿军:存亡之战》所展现的精神,令观者无不动容。【适用主题04】牺牲与坚守【写作示例】战争岁月中,牺牲与坚守早已成为志愿军战士之座右铭。《志愿军:存亡之战》之铁原阻击战,正是战士们用鲜血与生命筑成的屏障。李想与其战友们无惧装备悬殊,毅然守卫阵地,展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如铁原阻击战中,志愿军第63军以2.5万对抗敌军5万,力抗12昼夜,最终成功守住战线。这一切正如黄继光、董存瑞等先烈所昭示的,坚守阵地者,终能不负所托。正是这些战士的牺牲,换来了后世的安宁,牺牲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适用主题05】国家命运与民族精神【写作示例】从《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命运与民族精神的紧密相连。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其民族精神的力量和凝聚力。只有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一个国家才能在危难时刻挺起脊梁、迎难而上。【适用主题06】历史反思与当代意义【写作示例】战争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冲突,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挣扎。从二十世纪初以来的无数战争,我们在权力博弈的表象下,常常看到的是普通人的无奈和付出。《志愿军:存亡之战》将这一主题带入了大众视野。影片不仅聚焦于战斗的激烈和情感的深沉,还展现了士兵们面临的艰难选择与牺牲。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兵表示,战争让他失去了兄弟,却也教会了他珍惜和平的重要。这样的人物与故事不禁让我们反思,今天的和平究竟来之不易。社会科学研究表明,战争对个体和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历史回顾中能够更清晰地看见战争的代价与和平的可贵。因此,重温那些历史事件,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和解的呼唤。【适用主题07】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写作示例】“李想”之命运,与家国之命运紧密相连。影片中,他虽身处战场,然心怀家园,每一场战斗,皆为国家存亡之大计而战。正如《志愿军:存亡之战》所展现的,志愿军战士的牺牲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为了捍卫祖国的安宁。铁原阻击战中的无数战士,正是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心,在国家最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方能为后世换来和平。如董存瑞、黄继光,皆以舍身之勇,换来了家国之安康。他们的家国情怀,正是推动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不断前行的力量。【适用主题08】不畏强暴,反抗强权【写作示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志愿军高唱战歌,入朝作战。他们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打出了军威,也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从此,西方国家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适用主题09】珍惜和平、珍惜生命【写作示例】《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还通过志愿军战士的牺牲强调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影片让观众回顾历史,反思战争带来的创伤与痛苦,同时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辉煌和荣耀,也可以让我们反思过去的错误和不足。只有铭记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迎接未来。这部电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观看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珍惜生命。战争虽残酷,和平更显珍贵。《志愿军:存亡之战》以铁原阻击战为背景,描绘出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保卫和平的伟大精神。正是无数志愿军如“李想”般的普通士兵,用生命筑起了和平之墙,换来了后世子孙的安宁与幸福。如抗美援朝战争之铁原阻击战,战士们以顽强之抵抗,赢得了朝鲜战场的战略转机,并促成了后续的和谈。正如《战争与和平》所揭示的,战争中虽有血与泪,然和平之价值,方显伟大。今日之安宁,正是志愿军的无私奉献所换来,后世当铭记和平来之不易。【适用主题10】打破英雄的刻板印象【写作示例】英雄者,何以为英雄?《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李想”既非力拔山兮之超能战士,亦无身怀绝技之特异天赋,然而其每一次冲锋,每一刻坚守,皆昭示着平凡之中孕育的不凡。昔日战场,装备之差距使志愿军战士倍感艰难,然正如“李想”般的普通士兵,以坚定之意志,最终完成艰巨之任务。如历史上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并非天生英雄,而是在困境中以无畏之精神成就了历史伟业。:在铁原阻击战中,正是这无数个“李想”,打破了英雄之刻板印象,诠释了真正的英雄,并非力能扛鼎,而是心怀大志,勇于担当。【适用主题11】铭记英雄【写作示例】抗美援朝战场涌现出了很多志愿军英雄。他们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把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踩在脚下;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让“绞杀战”“细菌战”化为齑粉。“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难忘却,那些冒着硝烟前进的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值得致敬的群体!【适用主题12】纪念与传承【写作示例】铭记,是为了勇毅前行。推进伟大事业,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让英雄丰碑矗立在每个人心中,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忘英烈们的追求与遗志,不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热血与赤诚铸就的崇高精神。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恢宏英雄史诗,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素材积累】名言素材: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习近平总书记②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⑥“临大难而不惧,见小利而不为。”——司马迁《史记》⑦“英雄者,国之干,民之望也。”——《荀子·儒效》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10\*GB2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11\*GB2⑾“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12\*GB2⑿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13\*GB2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14\*GB2⒁“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15\*GB2⒂人心齐、泰山移。=16\*GB2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7\*GB2⒄因为自己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18\*GB2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孟子·公孙丑下》=19\*GB2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欢呼哈雷》=20\*GB2⒇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几百万老百姓的儿子一接命令就出发,我为什么不能?——毛岸英电影经典台词:=1\*GB3①有你的红旗所向,就有我的冲锋陷阵。=2\*GB3②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3\*GB3③那是我离开家那天,我妹送我一朵花,花虽然干了,可香味还在。=4\*GB3④让我们星星之火,满山遍野的烧起来。=5\*GB3⑤我们回不来了,你们继续前进。=6\*GB3⑥他们说要为了新中国出去闯一闯,却再也没有回家。=7\*GB3⑦花香是好日子的味道,我闻到了。=8\*GB3⑧因为只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9\*GB3⑨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代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来付吧!=10\*GB3⑩害怕困难的人遇上了就慌了。我就慌过,可如今想想,困难算什么呢,有的人想。他们为什么躺在那里?因为我们站在这里。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14)西方国家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5)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之。(16)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17)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18)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19)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20)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3、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金句:①历史莫敢忘,吾辈当自强。②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③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④无论多远,无论多久,只要我们还记得,精神的火炬就能代代相传,精神的火焰就会永远向上。⑤有一种歌曲斗志昂扬,有一种步伐铿锵有力,有一种斗志激励人心。⑥不忘过去,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面向未来。⑦舍生忘死顽强拼搏,血与火洗礼中走向胜利。⑧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稳步成长,更能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凝聚升华。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10\*GB3⑩越是国家多难之秋、民族危亡之际,越是大敌压境、危机重重之时,越能激发中华儿女的钢铁斗志,彰显永不屈服的民族风骨。=11\*GB2⑾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闯别人没闯过的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杀出一条血路”。=12\*GB2⑿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面对侵略者的战争威胁,只有奋起抵抗,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13\*GB2⒀碧血丹心爱国情,舍我其谁报国志。=14\*GB2⒁传承是对历史最好的缅怀,前行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15\*GB2⒂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6\*GB2⒃天地英雄气,江河万古流。4、事例素材:①杨根思,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44年加入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在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了美军的八次进攻。当弹药耗尽时,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他的英勇行为展现了极高的牺牲精神和战斗意志,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战后,杨根思被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1951年12月,志愿军总部将杨根思所在的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②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取西侧597.9高地。担任主攻的第6连连续发起5次冲锋,均被敌人一个中心火力点所阻。第6连又组织3个小组爆破,但均未成功。随2营副参谋长到达该连的黄继光此时挺身而出,请求炸掉这个火力点。他带领第6连通信员吴三羊、肖登良向这个火力点匍匐前进。当前进到距离火力点三、四十米时,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也多处负伤,但仍然忍受着剧烈疼痛,冒着敌人机枪的疯狂射击,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前进,在抵近敌人火力点后,黄继光连投几枚手雷,但未能将敌人火力点全部炸毁,部队再次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他身边已无弹药,为了保证任务完成,他艰难地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美军正在喷射的枪口,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冲锋扫清障碍,壮烈牺牲。③1952年10月12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战士,任凭烈火焚身,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他就是邱少云。那是一场隐秘的战斗,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391高地的任务。为缩短冲锋距离,部队决定提前潜伏。10月11日晚,邱少云和500多名战友潜伏在高地下的草丛中。第二天中午,敌人发射燃烧弹,刚好一枚落在邱少云身边,草丛瞬间被引燃。锁德成是当时距离邱少云最近的战友,几十年过去,老人仍清楚记得当时阵地上的惨状,“轰的一下子,给我炸了一脸。邱少云头上一下子蹿起了好大的火”。火焰愈加旺盛,邱少云的头发被烧着了,身体也烧着了,但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他仍旧一动不动地趴着。这个画面,让在不远处的郭安民泪流满面,“邱少云身上的火在燃烧,只看到他两个手往泥土里插,在那个位置没有动一下。我已经泪流满面了,不敢哭出来”。烈火燃烧了30多分钟,年仅26岁的邱少云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只见被烧焦的身体蜷缩着,衣服几乎被烧光,只留下一块巴掌大的残片,冲锋枪被他死死压在身下,全身唯一没被烧焦的是那双插进泥土里的手。④1951年7月,罗盛教所在部队进入临津江以东的驿谷川一带阵地。一天,连队驻地附近的安大娘家茅屋被敌机炸燃,罗盛教不顾一切冲进茅屋,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被火烧成重伤。1952年1月2日,朝鲜北部成川都石田里村少年崔莹在冰河上滑冰时不慎压碎冰块跌进3米深的冰窟里。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边跑边脱下棉衣,跳进冰窟实施救助。他反复几次将崔莹推出水面,因冰层太薄都失败了。最后他潜入水下,用尽全身力气将崔莹顶出水面,成功救出崔莹,但自己却因体力耗尽壮烈牺牲,年仅21岁。罗盛教的英勇事迹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并被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2019年9月25日,罗盛教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⑤1952年9月29日,官岱里反击战打响,伍先华所在班负责爆破任务。伍先华带着班里的战士连续实施爆破,炸掉敌人多个地堡。就在志愿军正面攻击部队发起冲锋时,却被半截坑道里的敌人重机枪压在半山腰不能前进,前去爆破的两名战士相继倒下,紧要关头,伍先华抱起10公斤重的炸药包,翻身冲向火网,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到敌人火力点附近,拉燃导火线,毅然跳进敌人坑道内,在震天的爆炸声中,伍先华与坑道里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他用25岁的年轻生命,为主攻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⑥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役的前线,石岘洞北山守卫一战伤亡重。在炮火的轰炸中,蒋庆泉战友已然所剩无几。蒋庆泉本是一名不起眼的步话机员,但面对马上就要攻上来的敌军,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到底。打算牺牲自己和敌人同归于尽的他,在枪林炮雨中,用尽全身的力气,鼓起勇气对着步话机大喊:“向我开炮!”这是一场残酷的守卫战。在危急时刻,蒋庆泉不曾退缩,而是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生命之前,发出了动人的呐喊。在这之后,敌人的迫击炮击倒了他。他的声音就此埋没在炮声之中,但其中蕴含着的为国奉献的信念却从未消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⑦在死鹰岭,穿着鸭绒防寒装的美军见到了令他们震惊的一幕:129个已经冻成“冰雕”的年轻志愿军保持着战斗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70年前,未满16岁的周全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他因卧雪三天三夜,严重冻伤失去四肢,一位少年生命的轨迹就此改变。如今,他已经86岁,是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幸存者。耄耋之年的周全弟用断臂抱笔写下“亮剑长津湖”。⑧宋良友多次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屡获战功,曾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回国后,他把荣誉深埋心底,种地、挖煤,一生辛勤工作、不计名利。2018年底,当地采集退役军人信息,他的事迹重被发现,被称为“一个平凡而令人尊敬的英雄”。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揣着爆破筒冲向敌群的英雄壮举,惊心动魂,让人感动得热泪纵横。英雄王成的原型叫宋德清,1953年3月,在战火纷飞的朝鲜老秃山,对着迎面压来的穷凶极恶的敌人,他揣起炸药包冲上去,一声巨响后,与敌人同归于尽。(10)1950年夏,准备参战的志愿军炮兵团开赴鸭绿江边。在召开的誓师大会上,好几个班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等口号,有的战士在发言中写出“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的句子。连指导员将战士们的誓言记录下来,经修改补充,成为了《志愿军战歌》的歌词。(11)1948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毅然告别新婚妻子报名参加解放军,开始随部队南征北战。由于表现出色,1949年1月,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朝鲜战争爆发后,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刚从海南岛战场上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于丹东,准备过江赴朝鲜作战。身为丹东人的孙景坤到达家乡后,见到家乡被美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离家近3年的他内心无比牵挂家人却没有提出回家申请,随部队立即动身前往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在战场上,子弹击伤孙景坤的左臂,他没有退缩;子弹击中他的腿部,他仍在冲锋,直至重重地跌倒才被抬下战场。因为身负重伤,孙景坤被送回国内养伤。躺在病床上的孙景坤度日如年,身在国内,心系战场,他表示“死也要死在前线”。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部队领导将他安排上了一辆去前线运送军需物资的列车,他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入朝。可是在行进路上,军列突遇敌军狂轰滥炸,车毁人散,孙景坤独自一人在朝鲜因语言不通无法找到部队,只能再一次被迫走回国内。回国后,经多方打听,孙景坤终于得到了部队的消息:他所在的357团正向砥平里一带集结。他立刻搭乘过江军列,第三次跨过鸭绿江,向部队奔去。1951年2月13日,砥平里反击战打响。在物资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孙景坤和战友们抵抗住严寒饥饿,勇猛地同敌人厮杀,因此119师将357团的7连命名为“硬骨头连”,并授予锦旗1面,记大功1次。2020年10月14日,孙景坤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6月29日,孙景坤被授予“七一勋章”。2021年11月5日,孙景坤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12)柴云振,1926年生,四川岳池人,1949年12月入党。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挺身而出,带领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直插敌群,连续夺占3个阵地,捣毁敌人营指挥所1个,歼敌200余人。仅柴云振一人,就歼敌百余人,全身24处受伤。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隐功埋名三十三年,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荣获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立特等功一次,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2021年6月29日,柴云振被授予“七一勋章”。王占山18岁参军入伍,19岁入党,先后参加辽沈、平津、两广、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出生入死、英勇杀敌。1953年7月,时任排长王占山参加了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战斗极其惨烈。炮弹在附近的山坡上炸响,年轻的战士从昏迷中挣扎着醒来,喉咙里冒着火,全身撕裂般地疼。“王排长,指导员在叫你!”他好像听到了不远处战友声嘶力竭的叫喊。他蓄了一把力气,向指导员所在的方向匍匐前进。“你接替指挥,一定要把阵地给我守住了……”奄奄一息的指导员向王占山发出命令。王占山刚说出一句“我绝不后退半步”,指导员就闭上了眼睛。他把剩余的70多名战士归拢、集合、重新编组,然后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进行战斗动员:“现在我带领大家庄严宣誓,团结一致,坚守阵地,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半步!”整整4天4夜,王占山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38次进攻,消灭敌人400余人。战斗中,王占山多处负伤,昏迷不醒。幸而,抢救数天后,王占山慢慢恢复了过来。战后,王占山被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2021年6月29日,王占山被授予“七一勋章”。(15)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白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大部分是从华东调来的部队。由于紧急入朝,有的官兵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大部分官兵穿着华东地区的薄棉服(装1斤半棉花),充饥解渴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当时,志愿军第9兵团物资供应极其困难,平均下来每个班只有两三床棉被,夜间官兵们只能互相搂抱着取暖,有的人冻得耳朵一碰就掉。而美军不仅有军大衣、鸭绒袋,还有棉帐篷、热火炉、营养丰富的热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全歼美军一个3191人的整建制团——“北极熊团”,打垮了美国王牌陆军第10军,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战后,人们才知道,志愿军战士在水门桥旁高地上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我军由此产生了一个震撼天地的英雄称谓——“冰雕连”。可以说,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我军钢铁意志的胜利,是志愿军战斗精神的胜利。【亮眼标题】1、《赓续英雄之志,谱写时代华章》2、《英雄之力,重逾千钧》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4、《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5、《铮铮铁骨护九州,铁血铸就家与国》6、《铭记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精神》7、《信念如磐,一脉相承》8、《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9、《双肩扛起兴亡责,炮火轰炸志愈坚》10、《崇尚英雄模范,弘扬英雄精神》11、《激扬“雄赳赳、气昂昂”的磅礴气势》12、《打不垮的英雄铁军,燃不尽的奋勇志气》13、《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祖国大地》14、《让英雄丰碑矗立在每个人心中》15、《大力弘扬英雄精神》16、《“抗美援朝精神”就在每个人心间》17、《祭奠英烈忠魂,弘扬英烈精神》【写作展示】题目:《英雄不在超能,勇气成就不凡》开头:英雄,往往并非超能战士,而是无数平凡的灵魂,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李想”,瘦弱无力,力不从心,然其内心的坚韧与勇敢,使他成为了战场上的英雄。正如荀子所言:“英雄者,国之干,民之望也。”英雄,不在于超常的力量,而在于不屈的精神与坚定的信仰。分论点01平凡中的英雄精神英雄的伟大,往往在于他们的平凡与不屈。(举例论证):朱一龙饰演的李想,是一个普通战士,面对敌人的强大,他没有超凡的能力,却凭借意志与智慧一次次扭转战局。这种英雄精神,也体现在现实中的无数志愿军战士身上,他们不是超人,然而凭借坚定的信仰,铸就了不凡的历史篇章。分论点02英雄的定义在于德行与责任英雄不在于强大的外在,而在于内心的信仰与责任感。(引用论证):“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曾言,英雄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们是否具备高尚的德行。志愿军战士们,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正是这种德行与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了国家的英雄。分论点03无畏的勇气成就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面对巨大危险时,依然勇敢前行的人。(对比论证):在战争片中,我们常见超能英雄,凭借一己之力击退无数敌人。而影片中的李想,却是在一次次艰难的战斗中,通过团队协作和无畏的勇气,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他的勇气,让他从平凡中脱颖而出,成为战场上的英雄。分论点04英雄的精神影响后世真正的英雄精神,不仅影响当时的战局,更在后世发扬光大。(事实论证):黄继光、邱少云等战士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后人铭记,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种英雄精神,使得一代代人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力量。结尾:英雄并不总是强大无比的“超人”,更多的是在平凡中展现勇气与责任的普通人。影片中的李想,正是凭借无畏的精神成为了不凡的英雄。正如荀子所言,英雄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伟大,不在于超凡的力量,而在于内心的无畏与坚定。【作文真题链接】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为我们展示了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使命,跨过鸭绿江,进行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战斗,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片尾主题曲更是唱响了一代人的主旋律: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保家卫国是我的前赴后继;为了家园不再有亲人哭泣,我毅然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冲锋的号角只为英雄呼吸!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以“和平与青春使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将重大的历史题材有机融入考生生活的作文试题,文题选取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定的视角和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提出写作任务。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点明时代背景——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第二句话由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引出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第三句话引用电视剧的片尾主题曲,意在表明文题的中心——生在和平时代的一代如何为了国家、为了和平肩负使命,贡献自己的青春。本文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深入思考在国家遭遇危难的时刻,新一代青年如何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为了祖国,为了和平,勇于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充分体现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通过材料主题“和平与青春使命”,可见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发扬老一辈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当今和平年代,肩负使命,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考生对于“和平与青春使命”的思考,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价值观。【参考立意】(1)历史赋予青春的使命,便是将个人生命价值体现在建设伟大祖国的宏伟工程里(2)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使命在肩,我们当不负韶华,勇往直前(3)英雄的精神长存,我们要从中汲取促使我们怒放生命的不竭力量【可用素材】(1)当年的北平爱国学子,用他们激昂的呐喊唤醒迷醉的当局,用沸腾的热血点燃民族独立与完整的抗争热情,在中华民族陷入危机时,他们用自己的爱国、勇敢和激情演绎了战争年代心系天下、刚正不阿的青年形象,他们向我们展现的是赤诚的爱国之情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份牵挂,激发了中华儿女追求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正是这份牵挂,赋予了中华儿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今天,我们告别了战争,告别了苦难,作为和平时代的新世纪接班人,我们无需用百年前的方式来爱国,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来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呢?傅雷说“热爱祖国就要对祖国尽自己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用实际行动撑起民族的脊梁。“今天多做一份学问,多养一份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份事业,多尽一份责任”。(2)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招展,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有志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3)回往历史的波澜壮阔,我们不禁忆起那一位位为国家担当的有志青年,宛如闪耀在时代中的星火,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一位位思想家敢于向时代发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动荡年代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犹如一粒火种,在中华文明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无数的远方和人们,都与我有关”,时代的重任肩负在以笔为剑、深刺黑暗胸膛的鲁迅先生手中;肩负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的周总理身上:“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不一救耶?”总理向时代发问,向青年号召,要将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牢记心中。动荡年代的责任意识弥足珍贵,而和平年代的家国情怀也同样值得赞颂与敬佩,“时代楷模”程开甲,隐姓埋名十数载,为国铸重剑;“人民的生物学家”钟扬,将生命献给种子,在高原上绽放生命;“耶鲁大学”高材生齐玥飞脚踏泥泞俯身躬行,在棘刺和田垄中拓荒,埋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理想;为贫困人民脱贫,他始终奔赴在攻艰前线;为边疆和平奉献,守望在时代前线的驻边战士;不辞劳苦把责任和细致融入生产、融入生命,他们是无私奉献,具有责任和担当的大国工匠……一代代青年将责任牢牢握紧,把握时代的航舵;一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责任宛如时代的星火在空中闪耀。【行文结构】文章以“青春与使命”为题,开篇即可以抒情化的昂扬的文字明志,“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接着提出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然后分两部分予以应答,“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勤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青春无关年龄,担当无关岗位,做有担当、勇奉献的践行者和开拓者”。最后,为了呼应标题,点明中心,可以在文末向读者发出呼吁:“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新时代,我们奋进正当时,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芳华,做新时代勇担当的热血新青年!”【高分范文】青春与使命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被践踏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一个个飞舞的思绪会聚成一首首悲壮的挽歌。时光将我们送到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国度,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培根说过:“青春是易逝的,你挥霍它,时间也会抛弃你。”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是我们最先触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是的,青春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紧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学习。我们要注重锤炼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国观,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青春无关年龄,担当无关岗位。不要说皱纹已经爬上了你的面庞,不要说白霜已经染上你的双鬓,不要说枯燥的工作让你丧失了激情。心若年轻,就是青年。我要对蓝天大声说:我是青年!我是青年,我的血管永远不会被泥沙堵塞;我是青年,我的瞳仁永远不会拉上雾幔;我是青年,我的心永远为了伟大的祖国而跳动。忆往昔,前行者的身影依然激励着我们;看今朝,后继者的队伍整装待发。我相信,我们的青年队伍里会涌现出更多有担当、勇奉献的践行者、开拓者。“青春正当时,莫负好时光。”我们就是雄鹰——云中有志;我们就是骏马——背上有鞍。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新时代,我们奋进正当时,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芳华,做新时代勇担当的热血新青年!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肩负保卫和平的使命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保家卫国是我的前赴后继;为了家园不再有亲人哭泣,我毅然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冲锋的号角只为英雄呼吸!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为了和平》主题曲唱响了一代英雄的主旋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弘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精神,肩负起和平与青春使命。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不畏生死、奉献自我的革命英雄。被燃烧弹点燃衣物的邱少云忍受剧痛,手指把土刨出了深坑却一声不吭直至壮烈牺牲;杨根思双手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黄继光身负重伤却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后续部队的冲锋消除了障碍……志愿军烈士的光辉事迹,展现出了革命军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神圣担当。英雄的举动已经被历史铭记,我们青年人自当弘扬他们的英雄壮举,肩负起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弘扬抗美援朝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肩负起和平与青春使命。2018年开播的电影《中国蓝盔》,真实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战火蔓延的非洲大陆上,坚守各大维和任务区,捍卫世界和平,保护战乱中的人民远离生灵涂炭的故事。《中国蓝盔》以影片的形式再现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真实行动,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各种维和世界和平的行动,践行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青年人要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军人学习,弘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肩负保卫和平的使命,铸就民族复兴伟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有作为,国家有希望。我们青年人应当积极学习各类文化知识,锤炼优秀品质,以便积蓄前行的力量,从而为肩负起保卫和平的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50年10月,为保家卫国,为和平正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志愿军在装备极其落后、物资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血战三年,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为什么志愿军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国威?为什么普通农民能创造人间奇迹?当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就更加重要!上述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分范文】
人无精神难自立
国无精神难富强古往今来,在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总能激荡起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从志愿军战士饮冰卧雪、血战三年却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国威,到河南林县百姓,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却创造“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奇迹,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人无精神难自立,国无精神难富强。人无精神难自立,心怀壮志方可成。精神意志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将士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走出了艰难绝境?正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坚强精神意志。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了他们的精神,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他们才能排除千难和万险,谱写了革命理想的浩气长歌。时序轮转,今日我辈青年,更需传承这坚定意志的精神。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一穷二白”的艰难处境,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航天精神”的坚强意志,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探路、“天问”启程……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坚定支撑。中国想要建设航天强国,也必定离不开对“航天精神”的弘扬。其实何止是“航天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疫精神……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急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不管物质条件充足与否,精神意志的力量泉源都必不可弃。坚定的精神意志既可助力每一个普通民众个人小我的事业成就,更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势不可挡的蓬勃力量!在新的长征路上,愿我辈青年都能坚守精神意志,谱写时代新的华章!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烛之武在说服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他以国家安危为重,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可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爱不爱国是对每一个人良心的考验。须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爱国都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爱国思想的践行者。当然,爱国行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你付诸行动,你就是崇高的。作为一名高中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该材料写作导向明确,即谈爱国。材料由烛之武退秦师引出话题。尽管有诸多委屈,但面对强秦压境,烛之武毅然放下个人恩怨,选择用行动诠释他的爱国精神。爱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同的时代,爱国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和平的年代,在外,能维护国家民族尊严是爱国;在内,能恪尽职守是爱国,能遵纪守法是爱国,能勤奋学习是爱国等等。注意爱国不是空喊口号,应当落实到行动上。正如材料所说,“爱国行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你付诸行动,你就是崇高的”。学生只要能谈出对爱国的理解,举出爱国者的种种表现,提出自己的建议,言之有物即可。写作时可以由烛之武联想到诸多爱国者,岳飞、林则徐、李大钊、抗美援朝战士、当下各行各业的用勤劳双手参与祖国建设的劳动者……然后提出爱国要落实到行动上的观点;接着列举爱国的不同表现,鲁迅以笔为投枪,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边防战士保家卫国,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志愿者;然后分析爱国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同,但只要付诸行动,就是真正的爱国;最后指出当下的青年如何把爱国落实到行动上。【立意】1.爱国不是口号,爱国应当行动。2.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爱国。3.做爱国的践行者。【范文】用行动爱国,用激情报国烛之武临危受命,将爱国落实到了行动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世的爱国者,同样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爱国。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数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们对爱国,总有着不同的行动诠释。他们告诉我们,爱国与个人相关,与时代相关,更与行动相关。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一天吗?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巍峨高耸,直插云天,松柏苍翠欲滴。我们,静立于陵园,神情肃穆。耳旁,风呼啸而过,似在呢喃。身边,人越来越多,却没有嘈杂。这个地方,这些人物,这样的环境,我们能做的事,是缅怀,是追忆,是纪念。青春的心,总因这些人和事而澎湃着,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英雄,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却;爱国,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怀,我们,应时刻铭记现在的来之不易。那一刻,我们读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是对黄大年以身许国,叩开地球之门壮举的赞誉!年轻如我们,因此而激荡起为国奋进的红心。过去的抛头颅、洒热血、讲奉献,今天的搞建设、强国家、富民众,都要用行动来践行。因为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纸空谈,我辈要用行动爱国,用激情报国。传承百年,今日到我;激荡未来,壮志在我!爱国,要体现在行动,体现在实践中。在建设美丽富强的新中国征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吴良镛、王淦昌、袁隆平……这些人,舍弃优厚的待遇、放弃舒适的环境、克服恶劣的环境,义无反顾地投入科学研究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战不息。爱国之体现,在于行动,在于激情!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李书福、俞敏洪、任正非……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家致力于改革,致力于生产,致力于发展,让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爱国之体现,在于行动,在于不懈的探索!相反,有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基因图腾,忘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忘记了国之大义。君不见,“占中事件”中港独之抬头,“嘘国歌事件”中嘴脸之丑恶,“丑化、诋毁、贬损、质疑英烈现象”刺痛无数人的心……面对这些别有用心、刻意丑化、随意践踏的不爱国行径,我们要敢于指责,敢于批判,敢于纠正。对此,成龙曾这样说:“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对此,我们一些留学生曾这样说:“一出国,就爱国。还是祖国好!”;对此,我要说:“爱国,就要用自己的努力、能力,使之强大、使之富足;同样,爱国,应体现在我们现时的努力行动之中,珍惜学习时机,用行动爱国,用激情报国,用智慧强大自己,用不懈探索行动实践之。”因此,从现在起,做一个有行动的爱国之人!爱国不是口号,爱国需要行动。青春万岁,强国有我!【精选时评】承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宝贵财富(节选)人民日报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战争以美国侵略者被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而告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而精神往往需要从斗争中汲取。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9年光辉历程,正是在一场场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党带领人民凝铸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抗美援朝运动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人民,极大地鼓舞起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劳动热情。对内,抗美援朝成为鼓舞中国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动力。为了支援前线,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广大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全国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正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才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外,抗美援朝也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极大推进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这场正义之战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这颗精神火种一直延续到今日,继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发光发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免不了还有许多险滩、暗流,但只要我们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就一定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激扬“雄赳赳、气昂昂”的磅礴气势中国新闻网战旗烈烈,英雄长存;浩浩汤汤,铁血不灭。近日,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导演陈凯歌、编剧张珂携演员朱一龙、朱亚文、张子枫、陈飞宇、张宥浩、韩东君、李卓阳走进武警北京总队机动某支队(该支队特战一中队前身原隶属电影中“英雄铁军”63军188师,在铁原阻击战中被63军授予“大功连”),携手中国军号开展“何为青年·青年何畏”国防教育专场主题放映活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即将于9月30日上映,此次主创走进该支队,与英雄的后继者,也是家国安全守护者的武警官兵们一起,忆峥嵘战斗故事,共同致敬英雄先辈。当“大功连”的官兵们擎着代表功勋荣誉的连旗走上讲台时,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英雄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声音似乎还在耳畔,而如今战旗猎猎,吾辈正在接过英雄旗帜,传承先辈志愿,奋勇向前。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也正是以最大的诚意创作向70多年前的志愿军英雄、向保家卫国的战士,献上最深的敬意。“我们继续前进!”大功连旗帜登台,历史与现实交汇映照中华儿女英雄辈出此次参加主题放映活动的“大功连”前身隶属63军188师,也是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主要描绘的连队原型。在抗美援朝战场,该连队参加了清平川战斗、北汉江阻击战、开城防御战,在突破临津江战斗中,连队据守194.4高地前沿,与敌激战数日,坚守阵地,成功掩护后续部队过江,击溃比利时营;在铁原阻击战中,全连官兵勇猛顽强、奋勇杀敌,被记大功一次。如今,“大功连”仍旧发扬先辈精神,坚守在保家卫国的岗位,新时代的年轻战士与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一样,赤诚热血,无畏英勇!电影放映结束后,官兵们爆发了热烈掌声。活动现场,看见自己作品中原型连队就在眼前,导演陈凯歌与编剧张珂也难掩激动。陈凯歌感慨地说道,“我身边演员们所扮演的人物都是来自第63军,所以我有一种回到老部队的感觉。如果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奋战和牺牲保障了当年国家的安宁与太平,那么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官兵,你们也在创造着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编剧张珂则表示,他在创作过程中曾在部队采风,现在看到各位官兵非常亲切。当战士们擎着写着63军188师功勋荣誉的“大功连”连旗走上讲台之际,全体主创肃然起敬。这一面旗帜虽然历经70多年的风雨,但仍旧鲜艳,它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见证,是铁血与荣耀的象征。在影片中,朱一龙饰演的63军188师营指导员李想在硝烟四起的阵地上插上一面红旗,当看到大功连连旗时,他不禁感慨:“今天亲眼见到了大功连的连旗,非常激动,也有些恍惚。我真正感觉到了志愿军的精神在一代一代地传承,站在各位新时代官兵的面前,非常感谢大家的守护,向志愿军致敬,向你们致敬!”与此同时,现场也震撼复刻了影片中的高光一幕,当饰演63军188师营指导员李想朱一龙分享印象深刻的台词,刚说完“一营倒下了,你们继续前进”,现场千名武警官兵齐刷刷地回答:“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继续前进!”声音震天,威武有力,以此铿锵回应了先辈们传递到他们身上的使命!如今,武警官兵们也用实际行动继续擦亮这面旗帜,现场一位儿时经历汶川地震,长大立志入伍的官兵看完影片,忍不住分享了他们接续前辈力量,在抗洪抢险中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故事。70多年前的63军188师志愿军战士为守护家国安宁,浴血铁原,誓死不退;如今这些年轻武警官兵仍旧在为守护万家灯火而冲在危难的第一线,旗帜不倒,精神不灭,这一刻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英雄”穿过时空,与现实达成链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是恢宏巨制战争系列电影《志愿军》的第二部,主要通过志愿军战士的群像描绘了铁原阻击战的激烈作战,也通过李家三口在战场的聚散,呈现了战士们深深的家国眷念。在片中饰演李家妹妹的张子枫表示:“影片中,李晓来一直心心念念的父兄是她的最大支柱,但是上了战场,她发现这个一家三口的小家只是千千万万战士的缩影,这些小家换来的是更多大家的团聚。”观众席上,远离家乡的年轻官兵讲述了自己和家人故事,有因为执行任务错过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也有“全家福”是一张视频通话截图的乐观,为了“大家”远离家乡,但是他们从不后悔!在片中为了给新中国造出更好的武器,朱亚文饰演的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也进入战场。看到如今现代化部队的新貌,朱亚文也不禁感慨道:“感受到了新时代部队的钢多气更盈!”铁原阻击战是一场持续了12个昼夜的存亡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弹尽粮绝的状态下,以血肉之躯抵挡敌军的钢铁洪流,铸就了一支英雄铁军。在影片中精彩呈现志愿军战士英勇一面的主演陈飞宇、李卓阳激动地表示:“在拍摄的过程中,和志愿军战士经历了一次一次的战斗,一次一次的生离死别,我们才深知
他们身上肩负着怎样的责任。”面对接过英雄铁军旗帜的年轻战士,韩东君激动地说:“我也非常羡慕在座各位可以穿上军装,可以穿上戎装。没能参军曾是我非常遗憾的事情,向在座各位致敬。”现场不少官兵也激动表示,看见自己所在连队在抗美援朝战场的光荣事迹被搬上大银幕非常感动,“刚刚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好几次,因为电影真实重现了铁原阻击战的激烈与残酷,也表现出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同时我更加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部队的前身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8师564团三营九连。”最后,电影主创和全体官兵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昂扬有力的歌声点燃了现场每个人,歌声似乎穿越时空的阻隔,飘向了70多年前的鸭绿江畔,与英雄年轻的脸重合,让我们始终不忘他们曾经的奔赴,正因为他们站在战场上,才有了当下的歌声嘹亮!《志愿军:存亡之战》:血与火交织的家国叙事上观新闻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以下简称《存亡之战》)关注的是近十万人规模的战役,需要具备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彰显气势磅礴的格局和胸怀,甚至着眼于更为深远的国家安全和世界格局。这种史诗性的视野,能够全景式还原历史事件的面貌,但对于故事片来说,如果缺少核心人物,观众就难以跟随情节的发展完成情感的认同,也无法在沉浸式的氛围中与剧情产生共振。对此,《存亡之战》力图兼顾群像谱系与个体叙事,平行表现战略部署与战术执行,观照战场态势与家庭聚散,为观众呈现了规模宏大、视野开阔且人物突出、情绪饱满的战争片新形态。战争图景中的全局视野与局部审视《存亡之战》采用多线并进又视线逐渐收缩的方式,将观众的注意力慢慢引向战场的细微处。影片像一架长焦照相机,先用短焦呈现大远景中志愿军司令部对铁原阻击战的部署与指挥,然后焦距慢慢伸长,观众可以看到全景中63军在执行命令。调成长焦之后,画面对准了中景中的63军188师,然后是近景中的188师1营,最后是特写镜头中的1营指导员李想和他身边的几个人物。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不仅可以通过营级战斗渲染战场上的激烈搏杀和铁血交锋,而且以迂回的方式完成了主题表达:营级战斗是一场大战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场战役又为一个更大的战略目标服务。影片强调了铁原阻击战的战略意义:铁原是志愿军的后勤集散中心,如果不能安全转移物资,志愿军的防线将全盘崩溃,只能退守鸭绿江以北,从而失去前期所积累的所有战略优势。在这幅全景式的战争图景中,我们看到了多块拼图,这些拼图都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为了一个更高层面的战略目标奋不顾身。如189师在前线顽强阻击,为188师争取了3天修筑防御工事的时间。188师通过多条防线,正面迎击联合国军的铁甲洪流,为铁原的物资和人员转移赢得时间。正是在这些细节中,观众领悟了中国集体本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再看联合国军,虽然战术安排滴水不漏,武器装备有着碾压优势,却在志愿军的顽强阻击中寸步难行。究其原因,乃是联合国军的作战单位只有明确的战术目标,而没有全局观,也缺少互相配合的意识,无法体现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的集体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也缺少因为一个宏伟的目标而升腾的战斗意志。通过这种对比,影片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为何志愿军能够战胜数量和装备都远胜于自己的联合国军。影片最大的艺术成功是“武戏文拍”。那些与志愿军有关的武戏,强调了志愿军身上的集体本位文化,这是志愿军拥有强大的战斗意志和澎湃的战斗力量的精神源泉。家国叙事的隐喻式书写《存亡之战》中有一个小家,即李默尹和他的一对儿女:李想和李晓。这个家的母亲牺牲于1927年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李想和李晓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流落辗转,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家人才得以团聚。当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国人认为如果这场战争能够捍卫新中国的安宁富强,个人理应前赴后继。他们深切地知道,家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高度依存于国家的强盛安稳。《存亡之战》书写如此宏大的战略对决,却以一个小家庭的聚散离合为主线,折射的正是这种集体本位意识。在铁原阻击战中还有一个场景,战士们念着自己家乡的名字,然后英勇悲壮地冲锋。虽然他们来自中国的不同地方,但他们的小家都归属一个共同的大家:中国。影片中有两个重要的意象:一颗糖果和一朵干枯的小红花。那颗糖果由国内的一位小朋友夹在信中寄给志愿军,彭德怀将糖果托李默尹送给李想,李想又将糖果给了妹妹李晓,李想牺牲前还在满足地闻着糖果纸上残留的香味。这颗糖果连接起了国和家,寄托了祖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牵挂,也表达了志愿军司令对志愿军战士的关心。糖果散发着平静美好的幸福气息,令人向往,又激励志愿军为此奋斗。而李晓送给李想的那朵小红花,在战场上被传递时,有战士情不自禁地说“像是好日子的味道”。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氛围与和平时期的美好生活看起来格格不入,却有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志愿军的战斗正是为了未来的好日子,或者说为了家人的好日子。这就是影片所诠释的中国人特有的家国观念。血与火交织中的自我疗愈与成长影片中令人感动的人物成长,主要来自上集《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松骨峰战斗的幸存者。杨三弟在此前因为不熟悉巴祖卡的保险,差点贻误战机,这让他颇为自责。在《存亡之战》中,杨三弟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杨传玉曾一度怯战,最终在铁原阻击战中找回勇气,蜕变为一名钢铁战士。孙醒在松骨峰战斗之后患上了战争失忆症,又在铁原阻击战中找回了自我,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过往的惨烈和当前的困境。也许,《存亡之战》受限于战争片的类型规定,对于人物刻画,以及表现人物成长方面有单薄或刻意之处,比如,将大量篇幅放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采用的又是群像叙事,这导致影片在塑造人物方面值得商榷。李想在出场时已是一名成熟的营指导员,后续再无成长空间;李晓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似乎也直接跳过了战争对她的磨炼过程。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弧光,其实是李默尹一家三口在战场上的聚散。为了体现这种聚散的情绪感染力,影片用了不太合常理的巧合,使他们有多次团聚的机会。但是,影片在个体与集体、家与国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生动展示,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触动和思想启发。尤其当我们深情回顾新中国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当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内涵时,《存亡之战》仍然意义重大。《志愿军:存亡之战》:谁是最可爱的人澎湃新闻《志愿军:存亡之战》是陈凯歌导演执导的抗美援朝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去年同期上映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取得不俗成绩的基础上,本片再接再厉,无论在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有了创新。如果说前一部《志愿军》属于典型的“全景式战争片”,既有国际舞台上合纵连横的复杂政治斗争,又有朝鲜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景,那么本片显然有删繁就简之意,把更多镜头对准了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经典战役,更集中地展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片会盲目追求好莱坞大片式的感官刺激。正相反,将叙事切口缩小之后,陈凯歌导演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在大场面的武戏之外,深入挖掘了文戏的丰富内涵。陈导所拍摄的《长津湖》开头部分,就用主角的兄弟情隐喻了“家国一体”。这一回的《志愿军:存亡之战》一开场,导演再次用大篇幅的家庭戏交代了李默尹、李想、李晓之间的关系和羁绊。李默尹不只是睿智、沉稳的指导员,也是一位温暖、深情的父亲;李想不只是勇敢、无畏的战士,也是一个不善言辞却时时牵挂亲人的好哥哥;李晓在战场上的出现,更为热血、昂扬的电影基调平添了一分柔软。整部电影之所以要将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