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19B1309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课程性质学科必修学分316学时56先修课程大学数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生物学课程简介(300字左右):《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系统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习惯。课程主要内容包含:生态学定义及发展历史、有机体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牢固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具备综合育人的素养。二、课程目标(理论、实验课程填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具备分析生态学问题及野外调查基础工作的能力。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生态学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去探索生物(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跟踪生态学研究发展动态与热点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兴趣。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能够组织生态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和社团活动,具备生物教学综合育人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指标点3.2H毕业要求指标点3.3M毕业要求指标点3.4M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1M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理论、实验课程填写)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生态学概述课程目标1、2、3、41.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3.生态学的研究途径4.学习生态学的意义知识目标: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生态学的研究途径;了解学习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能力目标:具备生态问题研究的一般思维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认识论、探索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生态学发展史、科学探索精神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对生态学概念的演变、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生态思维的魅力,引发学生借助生态问题描述和解决问题的兴趣。2.生物与环境课程目标1、2、3、41.环境与生态因子2.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分析3.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知识目标:掌握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及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协同进化);了解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概念的范围。能力目标:具备从生物与环境关系入手分析生态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辩证思维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出发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思维。从“木桶理论”入手引导学生对环境因子有限性及生物对其响应的探索精度。从科学精神探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规律及其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演变。3.种群生态学课程目标1、2、3、41、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种群的动态及增长模型3、种群生活史、繁殖成效和繁殖策略4、种内和种间关系知识目标:掌握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内禀增长率及生态入侵、种群生活史和繁殖策略、生态位等;2、理解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繁殖成效在生物适应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能够联系植物和动物繁殖和生长的关系;他感作用和种间关系和生态学意义;高斯实验和假说、竞争排斥原理及典型实例;了解以竞争资源和空间为主的种内和种间关系及种间关系的其它作用形式(捕食、草食、寄生和互利);种内关系的主要规律(密度效应、性别关系、动物的社会行为、他感作用);能力目标:具备种群生态学的野外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工程等方面。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1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辩证思维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从通过对种群概念的演变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位介绍,让学生体会生态思维的魅力。从逻辑斯谛模型出发让学生体会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辩证思维。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物的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守的科学精神。4.群落生态学课程目标1、2、3、41、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种类组成2、生物群落的结构3、生物群落的动态知识目标:掌握重要生态假说的应用,如中度干扰假说、岛屿效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并运用群落演替与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管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物群落;理解生物群落的定义、层片和同资源种团的概念、生物群落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评价、断层的抽彩式竞争发生的条件及岛屿效应的概念及与群落结构的关系;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及群落演替与生态功能过程的关系;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生活型和生长型及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能力目标:具备用种群生态学原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能力;并能够从群落演替角度看生态学问题及提出措施的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10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辩证思维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从中国诗词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入手让学生体会群落、生态位等概念,领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生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认识到人类的发展需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论。5、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目标1、2、3、4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组分和结构的区别,能够联系实际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别是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等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掌握主要元素物质循环和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特点;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如何利用生态学知识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理解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的能量流动;理解主要元素物质循环的过程,特别是人类干扰的深远影响;理解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及人类的深远影响。能力目标:具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及物质流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农业生态学、生态恢复等领域的问题及评价。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9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辩证思维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从生态系统的概念演变出发培养学生的整体论观点,让学生领会人类社会发展中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现实中的现象如“江水是绿色的”、“水至清则无鱼”等出发,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度和思辨能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实验一:种群生命表编制与存活曲线课程目标1、2、3、4编制静态生命表和动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知识目标:理解生命表中各统计参数的生物学意义;掌握生命表的编制和存活曲线的绘制。能力目标:具备编制生命表的能力,能够用于特定种群发展的潜在分析。课堂教学、实验操作3实验二:草本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课程目标1、2、3、4样方法最小面积确定调查植物群落的各物种盖度、密度、频度等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理解植物群落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描述指标。能力目标:具备群落调查的方法,能够来分析某区域的群落发展特点及趋势。课堂教学、实验操作6实验三: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课程目标1、2、3、4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特点、计算方法以及其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掌握样方法在生态学野外调查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具备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课堂教学、实验操作4实验四:群落演替分析课程目标1、2、3、4水生演替过程及机制旱生演替过程及机制知识目标:掌握水生演替和旱生次生演替的区别;熟悉两种群落演替与生态功能过程的关系。能力目标:具备用群落演替观来分析群落潜在发展的能力。课堂教学、实验操作3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理论、实验课程填写)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生态学概述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期末考试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表现(出勤和课堂)、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及期末考试。具体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表现成绩(10%)平时表现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总分100分,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旷课每次扣10分。课堂玩手机等每次扣10分。课堂表现评分标准见平时表现评分表格。(2)课后作业(20%)定期布置课后作业,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作业的平均分作为此部分成绩。具体见单次作业表现评分标准。(3)实验成绩(20%)实验操作为30%,实验报告为70%。每次满分为100,课程结束后取平均。(4)期末考试(50%)以该课程任课老师的期末考试卷为准,满分为100分。2.生物与环境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3.种群生态学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4.群落生态学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5、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实验一:种群生命表编制与存活曲线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二:草本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三: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四:群落演替分析课程目标1、2、3、4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以满分100计)评价指标(100分)优(75%-100%)良(50%-75%)中(25%-50%)差(0%-25%)积极程度(50分)积极、踊跃老师鼓励后积极、踊跃老师鼓励后积极度不高消极回答正确程度(50分)回答正确无误、分析合理,结论有效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分析比较合理,结论有效回答问题错误较多,经老师提醒后仍然分析有误,结论无效答不对题单次作业评分标准(以满分100计)评价指标(100分)优(75%-100%)良(50%-75%)中(25%-50%)差(0%-25%)作业完成进度(20分)提前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未完成概念清晰程度(30分)75%以上概念清晰50%以上概念清晰25%以上概念清晰不清晰正确性和结论有效性(50分)分析合理、全面,计算无误,结论有效分析较合理、全面,计算错误少,结论较有效分析基本合理,计算有较大的错误,结论基本有效存在严重错误五、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理论、实验课程均需填写)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依据)期望值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期望值A1=相关试题应得分数和a1=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达成度=a1A1×50%+b1B1×2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期望值B1=100b1=平时成绩实际平均得分实验成绩(30%)实验成绩期望值C1=100c1=实验成绩实际平均得分课程目标2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期望值A2=相关试题应得分数和a2=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达成度=a2A2×50%+b2B2×2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期望值B2=100b2=平时成绩实际平均得分实验成绩(30%)实验成绩期望值C2=100c2=实验成绩实际平均得分课程目标3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期望值A3=相关试题应得分数和a3=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达成度=a3A3×50%+b3B3×2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期望值B3=100b3=平时成绩实际平均得分实验成绩(30%)实验成绩期望值C3=100c3=实验成绩实际平均得分课程目标4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期望值A4=相关试题应得分数和a4=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达成度=a4A4×50%+b4B4×2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期望值B4=100b4=平时成绩实际平均得分实验成绩(30%)实验成绩期望值C4=100c4=实验成绩实际平均得分注:Ai、Bi、Ci是指考核环节1、2、3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六、训练材料(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填写)七、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理论、实验课程填写)1.建议教材(要尽量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国外原版教材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