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区域内(如一个国家),社会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二、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表达为: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这个规律用符号表示为:
PT/V=Md
其中,P为商品价格;
T为商品交易量;
V为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
Md为货币需求量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
马克思在对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中指出: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
(1)黄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
(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例题·单选题】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其货币需求规律表达式是()。
『正确答案』B(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即:
MV=pY
其中,M:总货币存量;
V:货币流通速度;
Y: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p:价格水平。
该方程式表明,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上式可以变形为:
p=MV/Y
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成反比。因此,在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随着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正比例的变动。
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马歇尔(Marshall)、庇古(Pigou)等英国剑桥的一批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个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两点:交易媒介和财富储存。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均是传统货币数量论模型,但与费雪不同的是,剑桥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需求中还有一部分是用于价值储存的。
因此有:
Md=kpY
式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决定的。
所谓投机动机,凯恩斯这样解释:“人们所持有的金融资产(非物质资产)可分为货币和长期债券两类,而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凯恩斯主义把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划分为两类需求。认为消费动机与预防动机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率;认为投机动机构成对投资品的需求,人们对投资品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而“资本边际效率”主要由利率水平决定。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以下特点:
(1)提出了投机性货币需求,并认为这一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影响,从而把利率变量引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
(2)把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联系在一起,这就否定了传统数量论者关于货币数量直接决定商品价格的说法,使货币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通过收入政策和利率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借鉴意义。
【例题1·单选题】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
A.多买债券、少存货币
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
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
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
『正确答案』C【例题2·单选题】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受未来()。
A.利率不确实性影响B.收入不稳定性影响
C.证券行市不稳定影响D.国家政策的影响
『正确答案』A(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是沿着剑桥方程式来表达他的货币需求思想的。同时,吸收了凯恩斯主义关于收入和利率决定货币需求量的思想。
Md=f(Yp;W;rm,rb,re,;u)P
Md:代表名义货币需求
P:代表物价水平
Yp:代表恒常收入
W:代表人力资本占非人力资本的比率
rm、rb、re:分别代表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u:代表其他随机变量
如果上式两边同除以P,则得:
=f(Yp;W;rm,rb,re,;u)
式中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在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多因素中,弗里德曼把它们划分为三组。
第一组,恒常收入Y和财富结构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收入越多,货币需求越多。在总财富中,人力资本比重愈大,创造的收入愈多,从而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则相反。可见,第一组因素与货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
第二组,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它包括rm,rb,re和四项。
可见,rm,rb,re和同货币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第三组,各种随机变量u。
【例题·多选题】弗里德曼把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组()。
A.各种金融资产
B.恒常收入与财富结构
C.各种资产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D.各种随机变量
E.各种有价证券
『正确答案』BCD经过简化的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f(Yp,r),似乎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Md=f(Y,i)基本相同,尤其是自变量十分相似。其实,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
②弗里德曼则强调恒常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2)由于上述分歧,导致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产生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认为应是利率。
②货币主义坚持是货币供应量。
(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涵义
二、货币层次
目前,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般把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
(二)我国划分的货币层次
1.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
(1)划分货币层次应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基本标准;
(2)划分货币层次要考虑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应把列入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区别开来;
(3)货币层次要能反映出经济情况的变化,要考虑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的对应关系,并在操作和运用上有可行性;
(4)宜粗不宜细。
2.划分方法
我国中央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目前划定的货币层次为:
M0=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我国目前只测算和公布M0、M1、和M2的货币供应量,M3只测算不公布。
【例题·单选题】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
A.稳定性B.还原性C.兑换性D.流动性
『正确答案』D【例题2·多选题】狭义货币Ml包括()。
A.居民储蓄存款
B.单位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银行票据
E.流通中现金
『正确答案』CE
三、货币供给机制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Ms)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成数(m)之积,即Ms=m·B。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一般用B表示。
基础货币的表达式:
B=C+R=流通中的通货+存款准备金
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以及超额准备金Re。
所以,全部基础货币方程式可表示为:B=C+Rr+Rt+Re。
基础货币的构成虽然比较复杂,但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创造的,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包括: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2)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
(3)购买政府部门(财政部)的债券。
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基础货币B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就在于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测定和调控货币乘数。
【例题1·单选题】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正确答案』C【例题2·单选题】下列资产中,商业银行随时可以调度、使用的资金头寸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派生存款
C.超额准备金
D.原始存款
『正确答案』C货币乘数m是货币供应量Ms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所以,凡是影响基础货币B的因素,都是影响货币乘数K的因素。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基础货币总公式,推导出货币乘数m。
如果用Ms代表货币供给,用B代表基础货币,m代表货币乘数,则可得出下列公式:
Ms=m·B或m=Ms/B
因为B=C+Rr+Rt+Re
经过推导我们得到:
即为基础货币扩张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倍数。
有了上式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按照货币供应量层次,分别计算出不同层次的货币量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先看M0:
因为M0=C
C=hDd
所以
式中的就是M0对基础货币B的乘数。令其为m0,即:
再看M1:
最后看M2:
中央银行不但可以通过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政策等手段有效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改变货币供应量,而且还可以利用差别利率等政策,调节或改变货币量在各个层次的分布结构,借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实现货币流通正常化。
不同层次的货币流动性不同,货币乘数大小有别,那么,货币在不同层次间的转移,不但改变了货币流通结构,而且也改变了货币供应量。
四、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但在短期内则比较稳定。如果我们假定货币乘数不变,那么,货币供应量就由基础货币量决定。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的,理应能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
这里我们将主要分析基础货币的来龙去脉,从中找出影响货币供应量的种种因素。
表7—1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简表资产负债Aa对金融机构贷款
Ab购买财政债券
Ac金银外汇占款
La金融机构存款(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Lb财政性存款
Lc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
M0货币流通量合计合计根据会计原理,资产必等于负债。即:
Aa+Ab+Ac=La+Lb+Lc+M0
将上式整理可得:
M0=(Aa-La)+(Ab-Lb)+(Ac-Lc)
上式表明,影响基础货币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1)Aa-La,其差额为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净额或各金融机构存款净值。它主要受商业银行信贷收支状况的影响。
(2)Ab-Lb,其差额反映财政净赤字或净结余。它主要受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
(3)Ac-Lc,其差额主要反映官方储备的增加或减少。它的变动主要受国际收支状况影响。
【例题·多选题】对货币供应量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
A.信贷收支B.外汇收支C.财政收支D.贸易收支E.国际收支
『正确答案』ACE(一)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由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还处在不断深化过程之中,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资产结构也不合理,加之企业转制中逃债废债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原因,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紧张局面短期内很难改观,迫使中国人民银行突破信贷总量,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
一切财政收支都要经由中央银行的账户实现。由于中央银行账户的货币是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商业银行账户的货币是普通货币,所以,财政收入过程实际上就是普通货币收缩为基础货币的过程;财政支出过程实际上就是基础货币扩张为普通货币的过程,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倍数减少或增加。
1.财政收支平衡与货币供应量
从总量扩张和总量收缩来看,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没有影响。
2.财政结余与货币供应量
财政结余意味着从商业银行账户向中央银行账户转移的基础货币,大于从中央银行账户向商业银行账户转移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总量收缩效应大于其总量扩张效应,其结果,引起货币供应总量减少。
3.财政赤字与货币供应量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赤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如何,主要取决于财政赤字的弥补办法。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动用历年节余、发行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等。这些方法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具体说来:
(1)动用历年节余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为弥补赤字要动用历年结余,必然要迫使中央银行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或回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抛售金银、外汇等资产压缩资产规模,同财政动用历年节余的规模相等,那么,财政动用历年节余所产生的总量扩张效应,就会与中央银行压缩其他资产所产生的总量收缩效应抵消,货币供应量不变。如果中央银行可以压缩的其他资产的规模,小于财政动用历年结余的规模,或者根本无法压缩其他资产规模,这样,将会引起货币供应量扩张。
(2)发行政府债券弥补赤字对货币供应量有什么影响,取决于承购主体及其资金来源的性质。
政府债券由商业银行、企业、个人自愿认购,通常不会影响货币供应总量。政府债券由中央银行认购就会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商业银行用超额准备金或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购买政府债券,货币供应量将增加为所用超额准备金或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的m倍;如果商业银行用自己收回的贷款或投资购买,货币供应量将不增加。而企业或个人用现金购买,则货币供应量不变。
(3)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会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的等量增加。当财政把借得的款项下拨给基建单位和经费单位后,一方面引起企事业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另一方面会使商业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量(超额准备金)增加。其结果,必然会使货币供应量数倍增加。
(三)国际储备与货币供应量
1.黄金储备的增减变化,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黄金收购量与销售量的变化。
在一定时期内,黄金收购量大于销售量,黄金储备增加,中央银行投入的基础货币增加;相反,黄金销售量大于收购量,黄金储备减少,中央银行收回基础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2.外汇储备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如果是顺差,则增加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供应量扩张;反之,国际收支如果是逆差,则减少外汇储备,中央银行收回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缩减。
【例题·单选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如果是顺差,则增加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供应量()。
A.扩张B.不确定C.收缩D.不变
『正确答案』A3.除黄金外汇储备量影响货币供应量外,金价和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也有较大影响。如果金价和汇率上升,那么,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就要相应多投放一些基础货币;相反,金价和汇价下跌、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就会少投放一些基础货币。
【例题·单选题】在黄金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中,除黄金外汇储备量影响货币供应量外,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的因素还有()。
A.金价、汇价的变动
B.信贷收支状况
C.财政收支状况
D.进口与出口状况
『正确答案』A一国的信贷收支、财政收支、国际收支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必须重视这些因素,并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适当灵活地加以调节,以保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
【例题·单选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如果是顺差,则增加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供应量()。
A.等额扩张
B.数倍扩张
C.等额收缩
D.数倍收缩
『正确答案』B第三节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涵义
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需求量具有一定的弹性或适应性,理论界称之为货币容纳量弹性。货币容纳量弹性是利用了货币资产、金融资产、实物资产间的相互替代效应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自动调节功能,使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一定幅度内偏离货币需求量,而不至于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性质。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
利率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一)IS曲线与商品市场均衡
IS曲线上的点表示商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量,故IS曲线上的点表示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商品市场的均衡要求资本的供求相等,即S=I。所以,IS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组合下,商品市场均衡(S=I)点的轨迹。如图7—1所示。
如果经济活动位于IS曲线右边的区域,说明存在超额的商品供给。
如果经济活动处于IS曲线左边的区域,则说明存在超额的商品需求。
(二)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需求量(L)等于货币供应量(M),故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货币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货币的供求相等,即L=M。
如果经济活动处于LM曲线的左边区域,表示存在过度的货币供应。
如果经济活动位于LM曲线的右边区域,说明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三)IS—LM曲线与两大市场的同时均衡
如前所述,IS曲线表示经济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均衡。由于两大市场是同时存在的,
并且都受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把两条曲线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两条曲线的交点E必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I=S,L=M。如图7—3所示。
在E点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IS),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应量(LM)。在其他任何点上,两个均衡条件至少有一个不满足,从而市场力量必然促使经济活动向共同均衡点E靠近。
从理论上说,E点决定了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目标,现实经济生活中遇到的两大市场往往不均衡。但两大市场走向均衡的总趋势,以及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关系却是不容置疑的。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由于货币均衡表现为经济均衡(总供求平衡),所以,经济均衡的标志,就是货币均衡的标志。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综合物价水平取决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比关系,而货币均衡又是总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综合物价水平的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否均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是判断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可用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结合衡量货币是否均衡。
【例题·单选题】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
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正确答案』D三、货币均衡的条件
无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需求理论上如何不同,但最后都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货币需求公式:
这一公式表明,对货币余额的实际需求是实际收入和利率r的函数。而货币均衡要求Ms=Md,那么,我们可以用Ms代替Md,得到:
上式中,如果我们假定Ms和P是已知的,那么,货币能否均衡就取决于国民收入Y和利率r这两个重要条件。
(一)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
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
【例题1·单选题】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能够导致国民收入超额分配的部门一个是财政,另一个是()。
A.银行B.企业C.家庭D.个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如果财政搞超额分配—财政赤字(并用发行货币弥补),银行搞超额分配—信用膨胀,就会破坏货币均衡,出现通货膨胀。【例题2·单选题】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既是货币需求的本源,又是货币供给的最高界限。由于价值分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往往出现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国民收入(Y/P)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
A.国民收入超额分配B.积累超过消费C.消费需求不足D.投资需求不足『正确答案』A【例题3·多选题】在国民经济分配体系中,能够导致国民收入超额分配的部门主要有()。
A.税务部门B.居民C.财政部门D.银行E.企业『正确答案』CD国民收入经过企业初次分配之后,还要经过财政和银行的再分配,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只要一定时期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不超过同期的国民收入,货币供求就会处于均衡状态,否则,如果财政搞超额分配——财政赤字(并用发行货币弥补),银行搞超额分配——信用膨胀,就会破坏货币均衡,出现通货膨胀。
(二)利率水平达到均衡状态
所谓利率水平的均衡,是指在货币供给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正好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利息率。均衡利率是货币供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因而它是货币均衡的重要条件。
【例题·多选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货币均衡的重要条件有()。
A.信贷收支平衡B.企业收支平衡C.国民收入无超额分配D.均衡利率水平E.财政收支平衡『正确答案』CD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货币供求的条件决定的。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货币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同样的道理,适当调节利率水平,就可以有效调节货币供求,使其处于均衡状态。例如,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可减少货币需求。
【例题·单选题】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货币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因而适当调节利率水平,就可以直接调节()。A.投资支出B.消费支出C.出口量D.货币供求『正确答案』D四、货币失衡的表现
(一)货币供应量不足的表现
(二)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表现
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的货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使商品价格攀升、诱发通货膨胀。(2)造成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或“强迫储蓄”。
五、货币均衡的恢复
(一)货币均衡的自动恢复
所谓货币均衡的自动恢复,是指凭借货币流通本身的内在机制进行自动调节。
1.货币供应量不足时货币均衡的恢复
2.货币供应量过多时货币均衡的恢复
在物价受到严格控制的国家,过多的货币量不会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表现出来。
(二)货币均衡的人为调节
1.货币供应量不足的人为调节
在货币供应量不足情况下,一般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货币供应量过多的人为调节
在货币供应量过多情况下,一般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货币均衡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必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的说法多种多样,但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均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将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因此,被大家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定义是: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即全部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
第二,在通货膨胀中,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的上涨,而不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上涨。
第三,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例题1·单选题】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常性现象,出现在()。
A.信用货币制度下B.实物货币制度下C.银本位制度下D.金本位制度下『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
A.经济现象B.社会现象C.货币现象D.自然现象『正确答案』C【例题3·多选题】下面哪种物价上涨现象不属于通货膨胀()。
A.一次性的大涨B.暂时性的大涨C.季节性的上涨D.一般商品的持续上涨E.一般劳务的持续上涨『正确答案』ABC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
(1)爬行式(2)温和式(3)奔腾式(4)恶性通货膨胀
(二)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物价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2)隐蔽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
【例题1·单选题】隐蔽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总体水平()。
A.明显上涨B.变化不明显C.明显下降D.持续下降『正确答案』B【例题2·多选题】隐蔽型通货膨胀往往表现为()。
A.物价涨幅大B.物价降幅大C.物价变动不明显D.商品短缺E.凭票购买『正确答案』CDE(三)按预期划分按预期,通货膨胀分为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
(四)按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进
成本推进促使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
(1)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导致“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垄断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人为地提高产品价格,由此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
(三)供求混合作用
实际上,单纯的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持续上涨,只有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四)经济结构变化
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1)需求转移
(2)部门差异
(3)国际因素
由国际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也叫北欧型通货膨胀,是由北欧学派提出的。
四、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实分析
直接原因货币供给过度,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过度的信用供给财政原因:
(一)财政原因
(1)财政赤字
(2)赤字财政
(二)信贷原因
(三)其他原因,主要有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例题·单选题】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进口过多B.出口过多C.货币供给太少D.货币供给太多『正确答案』D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治理通货膨胀的必要性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
(1)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
【例题·单选题】通货膨胀初期对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刺激作用是()。
A.递减的B.递增的C.无效的D.有效的『正确答案』A(2)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例题·单选题】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使商品迟迟不能进入()。
A.生产领域B.分配领域C.流通领域D.消费领域『正确答案』D(3)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例题·单选题】通货膨胀的过程是一种强制性的()过程。
A.财政收入分配B.财政收入再分配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D.国民收入再分配『正确答案』D(4)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贷出货币得不偿失,常常会引发居民挤提存款,而企业争相贷款,将贷款所得资金用于囤积商品,赚取暴利。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例题·单选题】在实际利率为负值时,不合算行为是()。
A.贷出货币B.借入货币C.购买商品D.贮藏商品『正确答案』A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1.紧缩的需求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支出
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
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减少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
【例题1·多选题】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
A.减少政府支出B.向居民发行公债C.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正确答案』ABD【例题2·单选题】政府发行公债后,其“挤出效应”使民间部门的投资()。
A.规模扩大B.规模减小C.效益提高D.效益降低『正确答案』B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削减投资支出、减少货币供给量
②提高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卖出业务
中央银行一般会在公开市场上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从而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
④直接提高利率
【例题·多选题】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A.增加基础货币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C.提高再贴现率D.增加公开市场业务的卖出业务E.提高利率『正确答案』BCDE(二)积极的供给政策
1.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4.精简规章制度
【例题·多选题】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家主张治理通货膨胀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其主要措施有()。
A.降低边际税率B.刺激出口C.削减社会福利开支D.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E.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正确答案』ACDE(三)从严的收入政策(工资—价格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过对工资和物价上涨进行直接干预来降低通货膨胀。
(1)工资—物价指导线(2)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3)工资—价格管制及冻结
(四)其他治理措施
1.收入指数化——由弗里德曼提出
2.币制改革
为治理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币制改革,是指政府下令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变更钞票面值,对货币流通秩序采取一系列强硬的保障性措施等
【例题·多选题】政府为治理恶性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币制改革,其措施主要有()。
A.冻结存款B.废除旧币C.发行新币D.提高利率E.变更钞票面值『正确答案』BCE三、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1993—1996年
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复杂,有过度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而引致的财政赤字、信用膨胀问题,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国家调整物价结构、提高农产品物价而引致物价总水平上升,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有我国长期未得到解决的经济结构问题,瓶颈产业的短线产品物价上涨而引致的物价总水平上升,即“结构型通货膨胀”;还有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而引致的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即“输入型通货膨胀”。
(二)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此次持续近一年的物价上涨结构性明显,持续时间不长,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特别是肉类,并传导到食品类产品上。然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一直处于可控的范围内。由此判断,2007、2008年我国经济中出现的物价上涨并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我国官方对此称之为结构性通货膨胀。政府当局也是将控制物价上涨的目标定位为,防止由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为普遍的通货膨胀,也表达了这层意思。第三节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与标志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
(二)通货紧缩的标志
(1)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是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2)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3)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
(一)成因
(1)货币紧缩(2)资产泡沫破灭(3)多种结构性因素(4)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叫“流动性陷阱”。
【例题·单选题】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
A.现金偏好B.货币幻觉C.流动性陷阱D.流动性过剩『正确答案』C许多经济学家发现,日本经济明显地具有流动性陷阱的绝大多数经济特征。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使过量的现金转化为公众的手持现金或银行储备,并未使利率降低,不能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从而使经济萧条更趋严重。
(二)危害
(1)加速经济衰退(2)导致社会财富缩水(3)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考察,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分配。
【例题·单选题】通货紧缩有利于()。A.债权人B.债务人C.生产者D.投资者『正确答案』A(4)可能引发银行危机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有损于债务人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
(一)通货紧缩的治理
1.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②赤字财政政策
【例题·单选题】治理通货紧缩,凯恩斯主义认为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是实行()。
A.国际收支逆差政策B.增加收入政策C.赤字财政政策D.收入指数化政策『正确答案』C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分析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两点值得重视。
其一,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唯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一切经济政策中唯一重要的法宝;
其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只能产生“排挤效应”,不可能产生“乘数效应”。
【例题·单选题】货币主义认为,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会产生()。
A.收缩效应B.挤出效应C.流动性陷阱D.货币幻觉『正确答案』B3.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①减税②增加财政支出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重点是:
①以间接调控为主②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结合③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理
④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结合点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
①建立并完善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③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5)其他措施
(二)我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下调利率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3.增加基础货币供应4.取消贷款限额控制
5.加大再贴现力度6.发展公开市场业务7.活跃货币市场
8.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9.加强“窗口指导”10.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
【例题·案例分析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l998年至2002年的物价问题。该时期物价指数分别为99.2%、98.6%、100.4%、100.7%和99.2%。
1.这种物价现象属于()。A.隐蔽性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C.经济危机D.正常的物价波动『正确答案』B2.产生这种物价现象的重要原因有()。
A.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B.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C.国际环境的影响D.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正确答案』AC3.为了治理这种物价问题,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
A.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B.减少政府的投资C.增加财政补贴D.削减行政事业费『正确答案』AC4.为了治理这种物价问题,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为()。
A.调低利率B.提高利率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国债『正确答案』AD5.当时,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要有()。
A.下调利率B.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
C.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D.大力采取措施,弥补财政赤字『正确答案』ABC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其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从中央银行的起源和大多数国家设立中央银行的情况看,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大致处于这样四个方面的需要: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直到1897年才独占发行权,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它虽然成立晚于瑞典银行,但是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各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是经由这样三个途径: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德国的普鲁士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二次大战前后发展中国家和独立国家的中央银行;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前苏联、东欧各国及中国的中央银行。
目前,全球各国中央银行主要有单一中央银行制、复合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和准中央银行制等四种类型。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第二,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第三,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目前国际上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模式主要有:
第一,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美国和德国都属于这一模式。第二,独立性稍次的模式。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属于这一模式。第三,独立性较小的模式。其代表国家是意大利。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的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目标不是为实现盈利,而是为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等四个方面。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是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职能:
(1)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应以稳定货币为前提,适时适度增加货币供给,正确处理好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
2.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具有以下基本职责:
(1)代理国库。
(2)对政府融通资金。中央银行对政府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有:政府财政收支出现暂时失衡或财政长期赤字时,中央银行向财政直接提供贷款以平衡财政收支;中央银行进入一级市场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由此形成直接流入国库的财政收入。
(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等。
(5)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
3.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项业务,作商业银行与其他进入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履行以下几项职责: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票据再贴现;二是票据再抵押。
(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4)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4.管理金融的银行
【例题·多选题】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中枢,它的职能包括()
A.发行的银行B.政府的银行C.银行的银行D.企业的银行E.管理金融的银行『正确答案』ABCE三、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所记载的资产、负债的任何变动,均能放映国民经济的变动情况。
表9—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国外资产
外汇
黄金
贴现及放款
政府债券
政府借款
其他资产(固定资产等)通货发行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其他负债
资本项目
资产项目合计负债及资本项目合计(二)中央银行的业务
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的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有:
(1)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即通常所说的钞票或现金,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的最大负债项目之一。
(2)代理国库。(3)集中存款准本金。
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3.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资产清算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这类业务可以划分为: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2)结清交换差额。(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一、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概述
(一)金融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经济的短期运行,解决经济的周期波动问题,主要是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有时还使用收入政策。
其二,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都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和操作的,但两者的具体目的和手段并不一样。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手段,间接影响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以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而政府管制主要是运用行政权力,直接限制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
其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是因为市场会失灵和失败,宏观调控只是为了校正市场失败,使之更有效地运行,而不是为了抑制和取代市场。
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一是战略引导,包括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二是财税调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三是金融宏观调控。
具体讲,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二级银行体制。
【例题1·单选题】金融调控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调控的主要类型是()。
A.计划调控与行政调控B.计划调控与政策调控C.行政调控与法律调控D.政策调控与法律调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政策和法律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例题2·单选题】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的运用。A.利率政策B.货币政策C.财政政策D.贴现政策『正确答案』B【例题3·多选题】以下关于金融宏观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前提是二级银行体制B.金融宏观调控主体是商业银行
C.金融宏观调控包括计划调控、政策调控、法律调控和行政调控
D.政策和法律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
E.金融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ACDE(二)货币政策及其特征
1.货币政策的涵义
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研究货币的发行与调控,货币量与产出、收入、价格、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并围绕这些经济联系与影响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例题·多选题】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A.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B.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C.短期间断的经济政策
D.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E.宏观间接调控政策『正确答案』ADE3.货币政策的类型
货币政策有以下几种类型:
(1)扩张型货币政策(2)紧缩型货币政策(3)非调节型货币政策(4)调节型货币政策
(三)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市场机制过程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层涵义,即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3)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
(4)变换中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的是基础货币,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级主控变量,从基础货币转为社会货币供应量必须通过具有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商业银行这个金融中介的转换传导,因此,商业银行称为金融宏观调控的变换中介。
(5)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6)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
(7)最终目标:总供求对比及相关四大政策目标(8)反馈信息: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
2.金融宏观调控的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
两个领域:金融领域和实物领域。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央银行操作货币资产工具对一阶变量基础货币的直接控制;第二阶段,基础货币的变化通过使用银行信贷行为对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产生间接控制作用;第三阶段,再由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变化间接影响实现货币资产最终目标。
(四)一种新的货币资产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针对该项目的目标的货币资产制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施的条件主要有: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度;(3)利率的市场化;(4)浮动汇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资产承诺维持一个具体的长期通货膨胀水平,长期价格稳定将是压倒一切的首要的政策目标。
第二,在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的约束下,为达到产出稳定等其他目标,中央银行短期内拥有采取灵活政策的权力——这就是“弹性通货膨胀目标”这一术语的真正含义。
第三,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货币政策决策者保持实质性的开放和透明。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最终目标体系
(1)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4%以下就是比较合理的。
【例题·单选题】一般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A.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C.国际收支平衡D.经济增长『正确答案』B(2)充分就业
在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劳动力的100%就业,通常是将两种失业排除在外: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或季节性原因而造成的失业;二是自愿性失业,即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西方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5%以下的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
【例题·单选题】在经济学中,关于充分就业的含义是指()。
A.社会劳动力100%就业
B.所有有能力的劳动力都能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C.并非劳动力100%就业,至少要排除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D.西方国家一般认为10%以下的失业率为充分就业『正确答案』C(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以一个年度周期内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只要年末的国际收支数额基本持平,就称之为平衡。动态平衡是指以一定时期(3年、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
【例题·单选题】一般来说,一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
A.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B.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顺差
C.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产业结构升级D.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促进金融改革『正确答案』A2.货币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
一般都只能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的两极间寻求可以接受的组合点。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例题1·单选题】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基本统一的是()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C.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矛盾的是()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B.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C.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C【例题3·多选题】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是()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E.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BCDE(二)货币政策工具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应当是属于中央银行自身的信用管理业务,另一方面必须是针对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发生作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总量调节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本金政策的主要内容是:(1)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即需要提交准备金的存款的种类和数额;(2)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中央银行依据法律规定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提取准备金的比例;(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只能是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资产不能充作存款准备金;(4)规定存款准备金提取的时间。
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2)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3)宣示效果。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是:(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易实施;(2)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3)对松紧信用较公平,一旦变动,能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
其缺点是:(1)作用猛烈,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因此其有固定化的倾向;(2)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将部分超额准备金冲抵法定准备金,而不必收缩信贷。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也是现在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贷中央银行资金的成本;(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即对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区别对待,或抑制或扶持,以影响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流向。
再贴现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1)借款成本效果;(2)宣示效果;(3)结构调节效果。中央银行不仅可用再贴现影响货币总量,还可用区别对待的再贴现政策影响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
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是:(1)要求在金融领域以票据业务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样才能形成一定数量的再贴现票据。(2)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3)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
再贴现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2)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机动、灵活,可调节总量还可以调节结构;(3)以票据融资,风险较小。
再贴现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它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得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1)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2)通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来影响经济。
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是:(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须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2)要具有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3)信用制度健全。
公开市场业务由于对买卖证券的时间、地点、种类、数量及对象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故具有以下优点:(1)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那样被动;(2)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也可大调,但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作用猛烈;(3)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4)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缺点是:(1)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2)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例题1·多选题】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主要是()
A.借款成本效果B.对货币乘数的影响C.结构调节效果D.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E.宣示效果『正确答案』BDE【例题2·多选题】再贴现最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是()A.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水平高B.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
C.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D.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E.利率市场化『正确答案』ABD【例题3·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市场购入国库券时,相应会()基础货币。
A.回笼B.购入C.买断D.投放『正确答案』D【例题4·多选题】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缺点是()
A.作用猛烈B.影响证券市场稳定C.时滞较长D.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E.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多『正确答案』CE【例题5·单选题】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缺点是()。
A.作用猛烈,缺乏弹性B.政策效果很大程度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C.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D.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再贴现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例题6·单选题】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
A.主动权在政府B.主动权在企业C.主动权在商业银行D.主动权在中央银行『正确答案』D【例题7·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公开市场业务优点的是()。
A.能够稳定证券市场B.易于逆向修正货币政策C.政策时滞较短D.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富有弹性『正确答案』C4.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这类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第二,消费者信用控制。第三,不动产信用控制。第四,优惠利率。
(2)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贷款限额第二,利率限制第三,流动性比率第四,直接干预
(3)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道义劝告。
第二,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指导”执行。
【例题·单选题】窗口指导属于()货币政策工具。
A.一般性B.选择性C.直接信用控制的D.间接信用控制的『正确答案』D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利率。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凯恩斯学派又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即一般均衡分析。其主要内容:(共四点)以下重点强调第二点:
第二,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时如果没有新增加的货币供给,则货币供求中需要相对上升将导致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的问题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利率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在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上,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如果投资的利率弹性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则增加货币供给所能导致的收入增长就会比较大。
【例题·单选题】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
A.利率B.汇率C.货币供应量D.基础货币『正确答案』A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用符号表示就是:M→E→I→y
M→E表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E→I表示的是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货币注意者认为这是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短期内对两方面均可发生影响;但就长期来说,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即货币是中性的。
该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来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人们的意愿持有量,从而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支出和货币收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重新注重金融结构的作用。
【例题·单选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分歧在于()
A.前者强调利率指标而后者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B.前者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而后者强调利率指标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C.前者强调基础货币而后者强调短期利率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D.前者强调短期利率而后者强调基础货币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正确答案』A(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涵义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设置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以下三种功能:
第一,测度功能。在这个过程中间必须设置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传导功能。在这个过程中间,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第三,缓冲功能。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
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必须具有内生性,必须具有传递的直接性,必须具有可控性,必须具有可测性。除内生性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内涵要求外,一般将其概括为: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第一,可测性。
第二,可控性。可控性是指作为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能够被中央银行所控制。
第三,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中间目标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2.货币政策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
(1)利率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主要是指中长期利率。
利率兼具经济变量、政策变量特性。
(2)货币供应量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最大的问题是指标口径的选择。
货币学派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主张把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比率上。
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货币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并有超出中央银行控制的趋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稳定关系也在逐渐破裂。
3.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操作指标也称近期目标,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主要有短期利率、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短期利率
中央银行调控短期利率的手段是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窗口,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其作为操作指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率对经济产生作用存在时滞,同时因为其是顺商业周期的,容易形成货币供给的周期性膨胀和紧缩。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准备金总和。从数量关系上说客户部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基础货币的增加和减少,是货币供应量倍数伸缩的基础。
(3)存款准备金
【例题·单选题】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A.介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B.是货币政策实施的远期操作目标
C.是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远期目标D.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之间『正确答案』D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实施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依据
(一)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分析
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分析
2.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平衡分析
供给、需求结构是指部门、产业的供给、需求结构,不是微观的产品供给、需求结构。实践证明,总量平衡结构不一定平衡,结构平衡总量一定平衡。
(二)货币当局概览和货币概览分析
1.货币当局概览
2.存款银行货币概览
3.货币概览
货币概览是将货币当局概览和存款银行货币归并,剔除中央银行与存款银行之间的信贷往来而合成的。
货币概览如表9—2:资产负债国外资产(净)
国内信贷
贷款
财政借款(净)
货币和准货币(M2)
1.货币(M1)
流通中现金
单位活期存款
2.准货币
单位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他项目(净)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货币政策数量效应
在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上,以评估扩张政策为例,如果通货紧缩是由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而货币政策正是以纠正供求失衡为目标,那么这项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应大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共三方面)重点强调第三点:
(3)如果货币总扩张无力刺激需求和产出,却导致了价格的不断上涨,则可以说货币扩张政策无效。
(二)货币政策时滞效应
1.内部时滞
具体而言,内部时滞有:
(1)认识时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种时滞的存在是由于信息的搜集和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
(2)决策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由于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决策过程不需要立法程序,所以这个阶段通常较短。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
一般的,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金融和经济情形决定,受经济结构以及各经济主体行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经济结构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外部时滞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更难以把握。
【例题·单选题】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是()。
A.认识时滞B.外部时滞C.操作时滞D.决策时滞『正确答案』D三、我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向“稳定通货”的单一目标转变,已成为当今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食节志愿者服务合同(2024版)
- 2024年二手复式公寓买卖合同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餐饮系统集成合同(04版)
- 猪苗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 设备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04版)
- 果园转让合同
- 亮化工程维护与运营合同(2024版)
- 基于大数据的2024年度企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合同
- 2024年度店面装修知识产权保护合同2篇
- 技术转让合同书
- 科大讯飞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单元总设计 教案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解读
- 2024年中国锗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法兰盘的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 地形图测绘报告
-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1课时)
- 学院教育研习手册
- 医师定期考核(简易程序)练习及答案
-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