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全册作业_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全册作业_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全册作业_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全册作业_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全册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素养落实(=)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对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时,一般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

法、综合分析方法三种方法。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研究定量分析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定量分析的基础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②定量分析的实质是按一

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③计算机的应用,

使定量分析研究的领域拓宽,研究成果也更加精密④定量分析不仅研究单个

地理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也研究不同地理要素或地理现象的空间联系⑤

定量分析只研究区域或行业系统内部状况,不研究系统外部的影响

A.①③©B.②④©

C.①®@D.②③⑤

2.某中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的客家土楼民居资料:永定位于闽西的

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

“永定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

慧,它具有防震、防火等多种防御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该

中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的方法分别是()

A.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B.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

C.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收集法、综合的方法

1.A2.C[第1题,定量分析是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定量分析

方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图像展示和列表归

纳是定性分析的内容。定量分析可以研究系统外部的影响。第2题,通过图书

馆和网络得到的客家土楼民居资料是间接收集、定性分析方法;若实地考察是

直接收集,而利用数据进行研究是定量分析。]

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

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歉

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其他还有谷子、甘薯、

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据此完成3〜6题。

3.该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

C.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方法

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4.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人文景观()

A.松辽平原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

5.该平原上住宅多呈坐北朝南的形式,主要原因是()

A.采光B.水源

C.地形D.宗教信仰

6.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

A.生长季太短B.冬季风太强

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盐度太高

3.A4.B5.A6.C[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学生对家乡进行

了实地考察,对地理事象进行了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应为直接收集法、定性分

析方法。第4题,根据种植的农作物可推知描述的农村景观应在华北平原。第5

题,该地区冬季多吹偏北风,房子呈坐北朝南形式是为了采光、背风。第6题,

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很大,农业生产不稳定。]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

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据此回

答7〜8题。

7.某高中举办分组地理考察活动,以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差异,需处理

的工作项目包括:(甲)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展示资料;(乙)利用相机与GPS或

地图作记录;(丙)规划考察路线;(丁)收集、整理考察地区的文献和图片。试问

其工作项目的先后步骤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D.丙丁乙甲

8.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

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7.D8.D[第7题,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步骤,首先制定计划,确定考

察路线,搜集、整理图文资料,并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研究成果,最后以图

表等形式展示。第8题,A、B、C三项都是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看问题,而

不是从全局观点来分析问题。]

网上流行这样一段内容: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

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

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

人就笑了。据此完成9〜10题。

9.材料中的A地和B省分别位于()

A.西部经济地带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

D.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

10.下列关于材料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A地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由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材料中B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9.B10.C[第9题,由材料可知,A省区面积大,风沙比北京多,应

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省区地势高,民族比新疆多,应为

云南省,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省为云南省,其省

会昆明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11.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I解析I第(1)题,根据困示信息可知,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更快、水平更高。

第⑵题,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

交通(发达)、工业化推动(经济基础雄厚)等方面分析。

|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

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且发展水平高。

【素养培优练]

下为我国A、B两地2014年部分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12〜13题。

区域A区B区

人口(万人)23503806

面积(平方千米)2808656366

耕地面积(千公顷)9803060

矿产资源贫乏煤炭、铁矿、石油等丰富

城市化水平(%)76.635.5

GDP(亿元)180165609

三次产业结构6:40:5428:45:27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38078

12.与A区域相比,BX域的优势是()

A.劳动力素质高B.产业结构成熟

C.人均耕地面积大D.经济发达

13.A、B两区域进行经济合作,由A流向B的是()

A.技术B.原料

C.劳动力D.燃料

12.C13.A[第12题,由表中资料分析可知,A区域每万人大学生人

数比B区域多,因此A区域劳动力素质高;A区域产业结构中比重由大到小依

次为三、二、一。因此产业结构更优;通过耕地面积除以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B

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A地区多;A区域的GDP和城市化水平都高于B,说明

A区域的经济更发达。故C选项正确。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较高,科技水平较高,因此A、B两区域进行经济合作,由A流向B

的是科技和资金,故A选项正确。]

下面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

14〜15题。

人14

均12

GDPio

均8

增6

长4

%2

)

01978〜1990年1990~2000年2(X)0-2015^

一一全国口东部如中部画西部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

增速呈加快的态势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A.①③B.②④C.①©D.②③

15.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

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D.②④

14.B15.A[第1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只有1990〜2000年,东部

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领先全国,①错;三个时段,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

增速一直上升,②对;1978〜1990年,人均GDP年均增速东部地区最快,其次

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慢,③错;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④对。故选B项。第15题,1978〜2015年,东中西地区人均

GDP年均增速差异较大,说明了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①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

发展,使其人均GDP年均增速不断加快,②对;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是东

中西三个地区综合作用的结果,③错;21世纪以来,东中西地区人均GDP年均

增速依次升高,但从GDP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看,仍然是东中西三大地区依次

降低,④错。故选A。]

16.某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①②两幅景观图。

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和,位于季

风区的是地区和地区(填字母代号)。

(2)比较C、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C区域D区域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①

土壤②黑土、黄土

典型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

类型

农业类型④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

(3)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①的是,最有可能拍

摄到图片②的是(填字母代号)。

[解析]第(1)题,图中的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B)和青藏地

区(A)四大区域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和气候,其中北方地区(D)和南方地区(C)位

于东部季风区。第⑵题,图中C区域(南方地区)的土壤是酸性红壤,农业类型

是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图中D区域(北方地区)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

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第(3)题,图片①是我国江南小镇景观,在图中C区域(南

方地区)最可能拍到;图片②是雪景,在图中D区域(北方地区)最可能拍摄到。

[答案]⑴地形气候CD

(2)①温带季风气候②红壤③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

(3)CD

课后素养落实(一)

(速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I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

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

2题。

1.以上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

2.下列关于所划分四类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1.C2.A[第1题,四类主体功能区由多个依据划分,既有自然指标也

有社会经济指标,故属于综合指标。第2题,四类主体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

和范围。]

读下图,回答3〜4题。

半湿润地区

旱地农业区

T£年等降水!

湿润地区

水田农业区

3.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

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3.B4.C[第3题,该图显示出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据图无法说

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也不能说明区域的层次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图中区域的边界是模糊的。第4题,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泗、半湿

洞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根据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全国可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是()

A.行政区划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分布D.生态系统特征

6.下列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生态大区内部特征相对一致②生态环境都非常脆弱③边界是明确

的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B.C.①@D.②④

5.D6.C[第5题,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其分布范围可推知,

其划分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故选D项。第6题,四个

生态大区是按照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的特定性

质相对一致,①正确;南部湿泗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洞生态大区的生态

环境较稳定,②错误;各大区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

项。]

下为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据此完成7〜8题。

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8.从a到(1()

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小

7.A8.D[第7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单一指标划分的;由于地

域差异,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类

型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

第8题,从a到d反映的是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的速筑气候变化特征。自北

向南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自北向南热量越来

越多,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

平有关,自北向南均有大城市的分布,因此现代楼房高度变化特征不明显。]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举办,其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展会期间,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

独特的展品。据此回答9〜10题。

9.“共享未来”“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体现的区域特

征是()

①整体性②开放性③差异性④动态性

A.①③B.②③C.@@D.③④

10.下列展品最可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是()

①机器人②可可③精密仪器④低端手工艺品

A.①②B.②③C.®®D.②④

9.B10.D[第9题,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材料信息,“共享未来”体

现了区域的开放性;“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体现了区域的差

异性。B项正确。第10题,发展中国家的展品主要是科技含量低的初级产品,

如可可、低端手工艺品等;机器人及精密仪器的科技含量高,符合发达国家的

展品特征,D项正确。]

11.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

①_____,②,③,

④,⑤,⑥O

(2)我国三大经济带划分的指标属于:

A.综合指标B.单一指标

C.自然要素D.人文要素

(3)三个经济地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

整体,这体现了区域的特征;三个经济地带的内部都有其相对,

但三个经济地带之间普遍存在着;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特征°

[解析]第(1)题,读图容易得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省区。第(2)题,我国三大

经济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划分

的,因此划分指标属于综和指标和人文要素。第⑶题,根据题中三个区域的关

系进行判断即可。

[答案]⑴辽皖内蒙古桂黔(贵)甘(陇)

(2)A、D

(3)整体性一致性差异性开放性

[素养培优练]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

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四个区域,并将这四个区域命名为

“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3.下列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④一“黄色中国”一龙舟竞渡

B.①一“金色中国”一大漠驼铃

C.③一“绿色中国”一四季常青

D.②一“银色中国”一雪山连绵

12.A13.A[第12题,图示四个区域分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

高寒区、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

候和地貌,A对。各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B错。各区域内部既有相似性,也会

存在明显的分异,C错。各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D错。第13题,“黄色中国”

指北方地区,龙舟竞渡是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A项描述错误。“金色中国”指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该地区黄沙漫漫,大漠驼钵,B项描述正确。“绿色中国”

指南方地区,四季常青,C项描述正确。“银色中国”指青藏高寒区,雪山连绵,

D项描述正确。故选A。]

读图,回答14〜15题。

14.以下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B.区域开放性示意图

C.区域一致性示意图D.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15.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A.①③B.®@C.①®D.③④

14.D15.C[第14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

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干旱,风力较大,以晴天为主。因

此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等农作物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坎儿井是当地特色的灌溉引水方式,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冰雪融水,又有利于减

少水分蒸发;植被稀少,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降水稀少,当地民居为

平顶的土屋。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第15题,该地区晴天日数较多,夏季白

蛋时间长,因此生长期内农作物日照时间长。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农作物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少;

因此这种气温日较差大的久候特点,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当地葡萄

特别甜。]

1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近些年,中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新三大地带”的方案,该方案指出“新

三大地带”包括远西部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⑴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请列举人文方面的指标。

⑵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特点。

⑶从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列表对比分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远西部地带的

差异。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

气候________和高原山地气候

植被以森林为主

土壤红壤、黄壤、黑土等荒漠土等

[解析]第⑴题,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指标。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要

素,也可以是人文要素,或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指标。自然要素包括

气候、地形、植被、土康、水文等,人文要素主要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农

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科技、文化等。第⑵题,本题考查区域特征的

描述。主要从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该

地带面积较小;人口数量多,占全国人口总数比重大,人口密度大;地区生产

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大;人均生产总值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带。第(3)题,本题考查

区域差异的比较。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可知,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地形以平原、

丘陵为主;远西部地带深居内陆,主要为温带大陆性%候和高原山地%候;远

西部地带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答案](1)农业、工业、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

(2)面积较小,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该地带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

高;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其他两个地带。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土壤

课后素养落实(-)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1〜2题。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A.200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

2.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

1.D2.B[第1题,甲图反映的是东北地区的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

是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景观,这两种农业生产大致以大兴安岭为界线。第2题,

东北的种植业处在湿润、半湿泗区,内蒙古的畜牧业处在半干旱区,形成两者

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气候。]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甲---华北平原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D.T—黄土高原

4.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3.B4.D[第3题,由图可知甲图表示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乙图表

示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丙图表示四合院,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丁图

表示傣家竹楼,主要分布于云南,故B项正确。第4题,甲地黄土高原,土层

深厚,但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并不茂盛;乙地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面积

广阔;丙地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800mm,河网密

度较小;丁地云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树木茂

盛,故D项正确。]

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

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回答5〜7题。

流入地区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流出

东部地区79.744.4106.3

中部地区161526.4145.7

东北地区106.85.926.2

西部地区1026.284.626.8

5,下列关于该年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的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

B.水能资源丰富

C.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

D.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出地

6.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

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水能丰富的地区

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7.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

5.C6.B7.A[第5题,读表可知,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

东部地区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第6题,读表可知,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

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共同的特征根据提供的选项内

容只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第7题,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方向为中部地

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人口流入东部地区,原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劳

动力的需求量大。]

下图为中国各大农业区的示意图,与自然地区图相当类似。据此完成8〜10

题。

8.图中①②属同一农业区,但最大的不同点是()

A.温度高低B.降水多少

C.人口密度D.地势高低

9.图中是中国重要茶叶产区的区域是()

A.①②®B.③④©

C.®®®D.⑦⑧⑨

10.图中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A.河谷农业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D.基塘农业

8.B9.D10.A[第8题,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可知,图中①②

同为畜牧业生产区,但由于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其内部差异明显。第9

题,中国重要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分布于秦岭一淮河以南,对应图

中⑦@⑨区域。第10题,图中⑥地区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种

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平原地区,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11.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下右

图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在中国的位置苏南苏中苏北

⑴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中地区包括长江沿线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三市,与苏北相比经济发展

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I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苏北;苏南第

二、第三产业比重大于苏中和苏北。第⑵题,由苏中地区的范围可知:与苏北

相比,苏中滨江、靠近苏南和上海等发达地区,苏南和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第⑶题,评价类题目应注意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包

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因素。苏北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受季风影

响雨热同期,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答案](1)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苏北;苏南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于苏

中和苏北

(2)滨江、靠近苏南和上海发达地区

(3)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但水旱灾害多

[素养培优练]

炕起源于西汉,是我国北方农村晚上休息的“暖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炕的位置和面积随着时代、区域的差异而变化。下图为我国辽

南地区某村落27座民居炕屋面积与南向住宅建筑面积比统计图(括号内数字为

建设年份)。据此完成12〜13题。

(%)

素是(

影响因

炕”的

人睡

,北

住床

“南人

12.

A.气

B.地

习惯

D.

经济状

C.

比(

区域相

II两

中I、

.图

13

量多

人口数

I区域

A.

不足

温性能

房屋保

I区域

B.

住条件

区域居

c.n

工人员

外出务

I区域

D.I

,暖床

休息的

村晚上

方农

国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