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四川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卷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围绕影响古典诗歌创作的古代儒、释、道三家学说展开。由于儒、释、道三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长期且复杂,为了更清晰地剖析各家影响的脉络,我们举例解析时仅选择诗人诗作受影响较大的某一方面加以阐述。古代儒家文化传承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包括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思想家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学说,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经学,以及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等。那些被分为不同阶段的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在延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差别。但总体来说,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君子应兼具仁义礼智信,这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成书过程中,从今天的陕西沿着黄河到山西至河南抵河北再到山东,收录了众多作者的作品,它主要代表的是当时黄河流域的诗歌创作。这一时期的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南方的长江流域,主要是楚地,最主要的代表作是《楚辞》,《楚辞》收录的作品大部分为诗人屈原所作。打开《诗经》,第一篇就是《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描述的是一位君子爱上了一位窈窕淑女——“窈窕”描述的是女子曼妙的身段,淑女指的是女子拥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君子由此陷入对淑女的相思之苦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两种古老的乐器琴和瑟出现了,君子希望与女子恋爱时能够为她弹琴鼓瑟,通过如此优雅的充满书卷气的音乐演奏来处理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到结尾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写男女两情相悦之后盛大的结婚场面。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视婚礼的,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诗经》被视为由孔子编订。《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能够一边弹奏弦乐一边把《诗经》全部作品唱下来,足见孔子对《诗经》的喜爱程度。具体到《关雎》,孔子评价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一首非常好的诗歌。接下来,对古代两位诗人在创作中受到的儒家思想影响作简单解析。首先来看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存世诗作二十余首。以《短歌行》为例,诗歌引用了《诗经》中的《子衿》和《鹿鸣》。曹操直接把这两首《诗经》名篇引入自己的诗中,这是非常大胆的。因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后,《诗经》作为儒家六经之一,在古人眼中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当时恐怕除了曹操,尚无人敢把《诗经》作品跟自己的诗作融于一处。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曹操对自己诗歌方面的才能是十分自负的。诗篇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则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在诗中把自己喻为周公,足见他内心最敬重的历史人物便是周公。第二位诗人是杜甫。能够被称为“诗圣”的诗人,不仅需要其诗歌艺术非常高超,更重要的是其思想高度要达到孔孟所提倡的“仁”的最高境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所以名垂千古,就在于诗人由自己的境遇联想到天下寒士的境遇,表达出了儒家思想所追求的拯世济民之志,其中饱含的忧国忧民意识令人动容。大约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汉传佛教后续分为八宗,其中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禅宗,历代文人士大夫多受其影响。从诗歌创作来说,受佛教影响最大的当推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字摩诘,这源于佛典中的“维摩诘”,佛教也有一部《维摩诘经》。王维少年得志,晚年倾向于佛教,其诗作亦如是。王维创作山水诗时,善于在诗中表现“空”“寂”“闲”的境界,这正是他在禅学领域修养的某种呈现。而这种诗中禅意,在后世名家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某种延续,比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思想崇尚自然。历史上的道家也分为多个流派,包括老子、列子、庄子等。我们以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的两位诗人的创作为例。其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陶渊明以“自然”入诗,其诗歌题材包括田园风光、农村劳作等,其中不乏名句传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悠然”“自然”,都可以在庄子思想中寻得某种共鸣。其二是盛唐“诗仙”李白。不同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悠然自得的表达,李白诗作中的道家思想影响更多体现为豪放不羁、洒脱逍遥。他最喜欢的古代文人就是庄子。《庄子》首篇《逍遥游》中的大鹏振翅意象,影响了包括李白在内的众多诗人。李白诗作中多次写到大鹏,他把自己喻作大鹏,甚至在临终之际仍不忘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摘编自孙明君《传统文化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释、道三家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曹操、杜甫的创作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B.与《楚辞》主要产生于长江流域的楚地,大部分由屈原独立创作完成不同,《诗经》主要收录的是黄河流域的诗歌,作者构成也更为复杂。C.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诗歌中对君子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婚姻的高度重视上。D.王维是诗歌创作方面受禅宗思想影响最大的诗人,这不单体现在他字“摩诘”上,更体现在其山水诗对境界的追求之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文化在我国古代传承发展历史悠久,虽然每个阶段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仁义礼智信是君子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B.杜甫的诗歌不仅艺术高超,而且思想境界已经达到孔孟所提倡的“仁”的要求,这从他的代表作之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可以得到证明。C.陶渊明和李白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但道家思想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得并不相同,陶渊明以“自然”入诗,李白更多表现为豪放不羁、洒脱逍遥。D.当我们以历史时间为轴来考量儒、释、道三家对古典诗歌的影响时,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其次是道家、佛教。3.下列诗句,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儒家思想对古典诗歌创作影响的一项是()(3分)A.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B.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D.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4.文中大量引用古代名人诗句,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5.为什么说以《关雎》为代表的《诗经》作品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入戏谢志强晚饭后,陈育良在运河边散步。①朦胧的夜色中,传出一阵阵女人凄哀的哭泣声。陈育良再过三年就是而立之年,却还打着光棍。他是个种田的好手,平时爱管闲事。白天劳累,傍晚散步。散步时感觉自己有了城里闲人的雅趣,脱口会来几句戏文中的唱词和念白。死了人才有这般哭声。循着哭声,他看见河边泊了一条船。他登上了船,探头看船舱,有一女两男。时值明朝末年,崇祯年,前往苏州上任的府台大人突发疾病,死于船上。另一男人是府台大人聘请的绍兴师爷。哭泣着的是府台大人的夫人。陈育良安慰夫人:人已死,哭也无用,我帮你料理后事吧。一时间,陈育良仿佛进入了戏文。他喜欢戏文。草台班来村里演戏,大户人家出钱,他一场也不落。现在,他看见戏文里那样的大官已死,他跟师爷悄悄说了自己的想法。夫人已不哭,他又把想法对夫人说了一遍。府台夫人一听他要冒充府台前去上任,吃了一惊。陈育良说自己未婚,暂做表面夫妻,绝不强求,他只是想上城里(看了那么多场戏文,似乎该进入角色了)。他和师爷商议了一夜,在河边埋葬了府台大人,立了一块墓碑,师爷替他写上“陈育良之墓”。毕竟已看熟了戏文里的大官,陈育良摆出架子,仿佛真的成了府台大人。恰逢苏州久旱无雨,颗粒无收。他深知百姓疾苦,就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运河引水,清理渠塘;二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私下里,师爷也佩服他,越做越像府台大人了。师爷有一手好笔墨,他有一脑好主意,两人配合得很默契。偶尔,师爷也提醒他,不可表现出农夫陈育良的言行。种田时,他总是喝点酒,不多,二两。府内,都知道他讨厌官场上的应酬,他滴酒不沾,逢有敬酒,师爷代他喝。渐渐地,府台大人的角色已挤掉了农夫的习惯——举止、言谈,渐入佳境。他体恤百姓,为民申冤,深受爱戴。一晃三年,夫人也成了他这个府台大人的夫人了,连巡抚衙门都称赞他会当官,治理有方。可是,陈育良梦中不知种了多少遍的庄稼。在梦中,他还穿着府台大人的官服,登台演戏。陈育良总是回避“上边”来的官员。师爷劝他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但他的心里还是发虚。终于有一次,事先没通知,巡抚大人突然驾到。仓皇之中,陈育良撩袍相迎。熟稔官场礼节的巡抚大人看出了破绽,幸亏师爷替他遮掩。当晚的酒席上,巡抚大人提出对酒作诗。师爷去取文房四宝。陈育良立刻想到不久前自己做的一个焦虑的梦,文房四宝,已摆齐,有个威严的声音要求他作诗,写下来,唤师爷,不见回应。陈育良婉拒了巡抚大人的敬酒,说:请大人原谅下官,喝了酒,我头晕。此刻,师爷捧着文房四宝进来解围,对陈育良说:大人,你饮酒过量了,暂入内歇息片刻,醒醒酒,便可与巡抚大人对诗。巡抚大人用陌生的眼光瞅着陈育良,说:你喝过了吗?未饮先醉了?师爷不知陈育良拖延着,未曾喝过手中的那一杯酒。陈育良说:我连酒气也闻不得。巡抚大人顺水推舟,说:师爷扶他去后堂醒酒吧,改日我一定要测测他的酒量。那一夜,似乎又回到了船舱那一夜,陈育良和夫人、师爷,三人商议这个官要不要继续当下去。陈育良像演了一场戏文,高潮已过。陈育良说,这里再混不下去了,巡抚大人的眼光很毒,还是趁早离去为好。陈育良回到老家,②眼前的村庄,田地荒草丛生,他又有了农夫的感觉。好像一场戏文演下来,带回了一个夫人,夫人倒是安分、认命。可是,冒名顶替府台大人的消息传得很快,村里人都知道了,说他是从戏文里走出来的人。草台班子也很快编了一个以他为原型的戏文。陈育良好奇,特意去看人家如何演他。他接受不了丑化:拿着折扇的白鼻子,还有尖着嗓子的念白。他忍不住到幕后,跟班主理论,说:我是不是白鼻子?班主邀他入伙客串,自己演自己。陈育良的戏瘾上来了,他就剩下这一点乐趣了。他用自己的形象否定了设定的白鼻子,引起看客的喝彩。那么多年的感觉,全都浓缩在短暂的戏台上了。③一天,下大雪,村里骚动。巡抚大人获悉了他的下落,前来缉拿。夫人说:都是戏文惹的祸。溜出后门,官兵追来,他和夫人分开逃跑。官兵对他紧追不舍。已不可往雪野里跑了,他将钉靴倒套在脚上,逃入一家农户,农户让他躲进灶间,他向主人匆匆交代了几句。官兵依靴印追寻,农户指一指院门前雪地的足印,说:岂敢窝藏罪犯,他一进院子,就被我撵出去了。雪地里的靴印,靴头朝外,官兵便沿着靴印追去。追到河边,见河边摆着一双钉靴。④河面无船无人,两边无树无路,也没有脚印。水中漂着一顶毡帽。官兵查看后认为陈育良显然是跳河了,又问那个带路的农户。农户脱口说:村里人都知道他是个旱鸭子。(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师爷是一个关键角色,他不仅帮助陈育良隐瞒身份,还在关键时刻为他解围,体现了师爷的机智与忠诚。B.自从做了府台大人,陈育良便改掉了爱喝酒的习惯,不再碰酒杯,这是因为他担心饮酒会误事,怕自己的身份被揭穿。C.面对陈育良在酒席上的表现,巡抚顺水推舟说改日再测他的酒量,巡抚并不想当面揭穿陈育良,而给他台阶下,可见巡抚善良的一面。D.陈育良冒名顶替府台大人的事被村人知晓后,巡抚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最终陈育良被官府追捕,给陈育良和夫人带来了灾祸。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叙述陈育良冒充府台大人的过程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B.“那一夜,似乎又回到了船舱那一夜”,既强调了“那一夜”对人物命运的转折作用,又使前后情节之间形成照应,行文结构紧凑。C.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具有文学气息,如“撩袍相迎”“熟稔”“岂敢窝藏罪犯”等词句带有文言色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言的文化内涵。D.文章善用借代手法,如“拿着折扇的白鼻子”“村里人都知道他是个旱鸭子”中的“白鼻子”“旱鸭子”就使用借代,引人联想,使形象特点鲜明突出。8.文中画横线的四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请试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节度掌书记。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乃约统制王世隆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等献于朝,言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意修营垒,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弃疾躬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飞虎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人服其为文警切。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材料二: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稼轩帅淮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节选自《养疴漫笔》)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同甫夜思A稼轩沈重B寡言C醒必思D其误E将杀我F以灭口G遂盗H其骏马而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以……为师,与《短歌行》“天下归心”中的“归”活用类型不同。B.间,有时,与《琵琶行(并序)》“转徙于江湖间”中的“间”字含义不同。C.“技之长短”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中的“之”用法相同。D.“宿同甫于斋中”与《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两句的文言句式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在年仅二十三岁时,约集王世隆等人闯入金兵大营,将杀害耿京投敌的张安国生擒到皇帝那里,最终张安国被斩首示众。B.辛弃疾曾经向皇帝陈述国家面临的形势和对任用人才的看法,在《美芹十论》中辛弃疾阐述了国家形势、技术等方面的看法,建议得到朝廷采纳。C.在修筑营垒时,面对困难和阻挠,辛弃疾意志坚定,解决了马匹、费用等难题,建成的军队成为江上各军中最强大的。D.辛弃疾善于作词写文,他的文章文辞精炼、含义深刻,所创词作悲壮激烈,借以抒发内心情感,有《稼轩集》流传世上。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4分)(2)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4分)14.辛弃疾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还是一位解人之困的豪杰。文中哪些事情可以体现他的“解人之困”?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梦游仙二首张鎡其一飞梦去,闲到玉京①游。尘隔天高那得暑,月明云薄淡于秋。宫殿锁金虬。冰佩冷,风扬紫绡裘。五色光中瞻帝所,方知碧落②胜炎洲。香雾湿帘钩。其二归兴动,骑鹤下青冥。几点山河浮色界,一簪风露拂寒星。银汉悄无声。鸾啸舞,仙乐送霓旌。摘得琪花飞散了,却将何物送仙卿。衣上彩云轻。【注】①玉京:天帝所居之处。②碧落:天空。15.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写秋凉时分,词人在梦中飞往“玉京”游览,在那里最突出的感觉是气候凉爽宜人。B.“宫殿锁金虬”“鸾啸舞,仙乐送霓旌”从视觉、听觉角度,写了词人在天宫的所见所闻。C.两首词前后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梦境,《其一》从词人入梦写起,《其二》写从梦中返回。D.两首词选取金虬、碧落、香雾、银汉、琪花等意象,营造了充满奇幻色彩和优美高远的意境。16.张鎡的两首词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写到了“梦游”,它们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并序》被誉为古代摹写声音之至文,其中“______,______”两句使用顶针手法,将琵琶声低沉、凝滞到最后中断的状态描绘得形象生动。(2)国庆假期,小华和同学去陶渊明家乡浔阳柴桑游玩,当他们看到远处的村舍里飘起的袅袅炊烟时,不禁想起《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3)“雨”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重要意象,诗人(词人)笔下的“雨”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含有某种意蕴,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带有“雨”的诗句,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小青瓦、老木屋、石板路……刚走进金鸡水地界,首先迎接我的是一连串热情的鸡鸣声。①坐落在贵州桐梓县高桥镇的金鸡水古寨,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的文昌戏又被列入贵州省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真个是一路金鸡高唱,声名远播。②我们从桐梓县城驱车到达金鸡水古寨时,晨曦刚刚露头。炊烟青淡,袅袅化入晨光,金鸡水一派安宁祥和。③金鸡水因为所在山的地势如金鸡高昂而得名。又有一种说法是,若干年前的某天清晨,突然出现一只斑斓锦鸡,引得大山百鸟争鸣,④于是村民便将这地方叫作“金鸡水”。晨起行走于村寨,放眼望去,身前身后,一座座沿山而建的青瓦老木屋错落有致。在金秋的朝阳下,老屋与斑驳的石磨、鸡鸣犬吠一道,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淡淡的安宁与温馨的清香。院坝边,菜园里,瓜藤蔓延,豆架林立。每户老宅的厨房门口都蹲着一口大石缸,缸壁纹饰优美而古朴;缸里的山泉水清湛甘冽,舀一瓢还没饮下,已觉赏心悦目。年过八旬的村民杨如修指着对面的密林如数家珍:山林遮挡的沟沟塆塆里,隐藏着几百亩旱涝保收的好田土,即便是村子人口最多的时候,每年打下的粮食养活全村也游刃有余。杨如修的祖上是从邻镇花秋迁来的,扎根此地至今已两百多年。先辈留下的这片基业,在今天的金鸡水人手里,正焕发出新的光彩。18.文中加点的成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指出并进行修改。(2分)19.“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两句古诗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以甲物写乙物),请你以“诗篇”为本体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物;表达流畅,40个字左右。(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何谓“处暑”?“处”的本义是暂止,具有临时性,与表示定居的“居”相对。《易·系辞》云:“上古穴居而野处。”这是说上古时期的人们在洞穴中居住,在野外暂歇。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①,而江湖是临时暂住。“处”由“暂止”进一步引申出“停止”之义,如《易·小畜》“既雨既处”,就描绘了②。《说文解字》记载:“暑,热也。”处暑因暑气至此暂止而得名。此后,我国地区大部分降雨量减少,天高云淡。处暑之时,老鹰、虎、豹等飞禽会大量捕获猎物。谷子、稻子等早秋作物陆续成熟,农民开始忙着收谷打禾,正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前后也是中元节。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宋代杭州人其时准备“新米、新酱、冥衣、时果、彩缎”,供奉祖先。此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可见,中元祭祀不仅寄托着对先人的哀思,③。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蔡元培先生曾用“宏”“约”“深”三个字形容读书、治学的奥秘。“宏”是知识面要广阔;“约”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选择;“深”是专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宏”“约”“深”三字中哪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请结合自身求知、学习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主要体现在……”错误,文中并无相关信息说明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2.【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其次是道家、佛教”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比较这三者对古典诗歌创作影响的深远程度。3.【答案】B【解析】B项,杜甫的这两句诗体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拯世济民之志,符合儒家思想。A项,王维的这两句诗表现的是“空”“闲”的境界,体现出的是受佛教禅宗的影响。C项,陶渊明的这两句诗体现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接近。D项,李白的这两句诗写戍客的思乡之情,不能直接体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4.【答案】①引用先秦、魏晋、唐宋大量名人名篇诗句,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使读者能更加直观感受到儒释道文化对古典诗歌的影响,使所论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②诗词文句的引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论证的语言更加生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5.【答案】①《诗经》第一篇《关雎》的主人公是一位君子和一位窈窕淑女,“淑女”指拥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女子,淑女和君子都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要求。②《关雎》主要写的是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最终两人喜结良缘,而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视婚姻、婚礼。③《诗经》被视为由儒家先师孔子编订而成,而《关雎》又被置于第一篇,孔子对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正符合儒家对礼的要求和中庸的思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6.【答案】A【解析】B项,“这是因为他担心饮酒会误事,怕自己的身份被揭穿”理解有误,文中说“他讨厌官场上的应酬,他滴酒不沾,逢有敬酒,师爷代他喝”。C项,结合后文“巡抚大人获悉了他的下落,前来缉拿”等相关情节可知,“可见巡抚善良的一面”说法错误。D项,“陈育良冒名顶替府台大人的事被村人知晓后,巡抚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错误,从上文“陈育良说,这里再混不下去了,巡抚大人的眼光很毒,还是趁早离去为好”等内容可知,巡抚在酒席上就对陈育良的身份产生了怀疑。7.【答案】D【解析】文中的“旱鸭子”应属于比喻,而非借代。8.【答案】①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因为在“朦胧的夜色”中陈育良没办法看清楚情况,便于引出下文故事。②处一方面写出陈育良离家时间之长,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凋敝。③处“下大雪”既点明环境特征,也为陈育良用计逃避官兵追捕提供了客观依据。④处对河面及周边环境的描写,为小说结尾官兵确信陈育良投河而死作了铺垫。(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9.【答案】①故事情节紧张、起伏,具有传奇色彩。从陈育良冒充府台大人上任到如何治理困境下的苏州,从被巡抚大人识出破绽到弃官而逃,最后被官兵追杀,设计化险为夷,情节传奇,扣人心弦。②人物形象具有传奇色彩。陈育良本是一个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贫民光棍,也是个种田好手,具有热心肠;做府台大人时富有谋略,施政有方,恪守对夫人的承诺,重情重义;回乡后只以演戏为乐,面对追捕,计谋过人。(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10.【答案】C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第一处,“稼轩沈重寡言”作“夜思”的宾语,故在C处断开;“思其误”表意完整,且“将”位于开头引出后面的内容,故在E处断开;“以灭口”是“将杀我”的目的,应该连在一起,故在G处断开。11.【答案】C【解析】C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后一个“之”是代词。A项,“少师蔡伯坚”中的“师”是意动用法,“天下归心”中的“归”是使动用法。B项,前一个“间”是“有时”的意思,后一个“间”指在一定的空间里。D项,均为状语后置句。12.【答案】B【解析】“建议得到朝廷采纳”错误,材料一说的是“以讲和方定,议不行”。13.【答案】(1)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辛弃疾任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出归顺南宋的决断。(状语后置句1分;“为”1分,担任,做;“南向”1分,向南方投诚,归顺南宋;句意1分)(2)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赏识提拔才俊之人,所结交的人多是天下的知名人士。(“尚”1分,尊崇,崇尚;“拔”1分,提拔;“英俊”1分,才智出众的人;句意1分)14.【答案】①同事吴交如身为列卿,却一生清廉、贫穷,死后没有棺材收殓,辛弃疾捐赠钱财把吴交如厚葬,还向执政者进言,最终使朝廷下诏赐给吴交如银、绢。②陈同甫曾偷辛弃疾的马逃跑,其后又向辛弃疾借十万贯钱以济贫,辛弃疾不计前嫌,二话不说,把钱如数给了他。(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号称“辛、党”。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辛弃疾任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出归顺南宋的决断。有个叫义端的僧人,喜好谈论军事,辛弃疾有时与他交往。义端聚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降他,使他归属于耿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奉表归附宋朝,宋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授予天平节度掌书记。遇到张安国已杀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回到海州,于是约集统制王世隆等人直闯金营,张安国正与金兵将领畅饮,(辛弃疾)就在众人中将他绑了回来。(辛弃疾)在皇帝所在地献上俘虏,将张安国在集市上斩首。辛弃疾当时年龄是二十三岁。乾道六年(1170年),孝宗在延和殿召见问对。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方的形势以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所持观点刚劲质直,不作迎合。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等献给朝廷,论说消长的形势,技术的长短,地理的要害,十分完备。因为刚决定议和,建议没有实行。不久,辛弃疾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计划修建新的营垒,先拿缗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命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事的,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经营耗费数以万计,辛弃疾善于调解,事情都能立即办理。辛弃疾亲自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的栅栏。飞虎营栅如期落成后,辛弃疾陈述事情本末,画图进献,皇上于是消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军中最强大的。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赏识提拔才俊之人,所结交的人多是天下的知名人士。做大理卿时,同事吴交如死了,没有棺材收殓,辛弃疾叹息说:“身为列卿却如此贫穷,这是清廉耿介之士!”赠助钱财把他厚葬以后,又报告执政,下诏赏赐银和绢。人们佩服他的文辞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刻。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材料二:陈同甫,名亮,别号龙川。他第一次听说辛稼轩的大名后,就前去拜访。快到辛家时,要过一座小桥,陈同甫的马三次想跃过去却都退了回来。陈同甫一气之下拔剑指着马头,把马推倒在地,自己徒步走进辛家。辛稼轩正好倚在楼上,看到这一幕非常惊讶,派人去打听,得知陈同甫已到门口,于是两人就结成了好友。辛稼轩在淮地做统帅时,陈同甫当时不太得志,家里也很穷。他来到辛稼轩的官邸拜访,两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酒喝到兴头上,辛稼轩分析了南北双方的利弊,以及南方可以吞并北方的条件和北方可能吞并南方的情形。他还说钱塘不是适合帝王居住的地方,如果截断牛头山,那么天下就没有援兵可以到达;如果疏通西湖的水,整个杭州城就会变成汪洋大海。喝完酒后,辛稼轩让陈同甫在自己书房过夜。陈同甫晚上想起辛稼轩性格沉稳且话不多,(担心自己酒后失言,)辛稼轩醒来会觉得自己泄露了机密,从而可能杀他灭口,于是陈同甫就偷了辛稼轩的马逃跑了。过了一个多月,陈同甫给辛稼轩写了一封信,借十万贯钱来救济贫困,辛稼轩二话不说,如数给了他。15.【答案】A【解析】“秋凉时分”错误,从《其一》词中“那得暑”“胜炎洲”等可知,词人是在炎热的盛夏入梦的。16.【答案】相同:都借神仙世界的美好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对精神自由的向往。(2分)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权贵的蔑视之情。(2分)《其一》通过“闲”字和对仙境清凉世界的描绘,寄托了词人的闲情逸致;(1分)《其二》写自己不知拿何种礼物送给仙人,寄托了词人对仙卿的喜爱,以及对仙界的留恋。(1分)(意思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