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一级消防工程师复习知识点_第1页
2020年度一级消防工程师复习知识点_第2页
2020年度一级消防工程师复习知识点_第3页
2020年度一级消防工程师复习知识点_第4页
2020年度一级消防工程师复习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级消防工程师复习知识点汇总

资料仅供参考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质

什么叫可燃物质?

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二类。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而且当

点火源移开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点火源移开后不能维持

继续燃烧的物质;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可燃物质是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

象。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种类繁多,

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

物质。

处于蒸气或其它微小分散状态的可燃物质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多数固体研磨成粉状或加热蒸发极

易起火。液体则显现出很大的不同。有些液体在远低于室温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就能释放出危险量的易

燃蒸气。另外一些液体在略高于室温时才有较高的蒸气压,还有一些液体在相当高的温度才有较高的蒸气

压。很显然,液体释放出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的温度是其潜在危险的量度,这能够用闪点来表示,

闪点愈低,愈危险。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为此必须用密封的有排气管的罐盛装易燃液体,把易燃物料置

于耐火建筑中。应用或贮存中度或高度易燃液体时进行通风。用爆炸或易燃蒸气指示器连续检测蒸气浓

度。

(2)助燃物质

什么叫助燃物质?

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类物质均为助燃物。除此之外,助燃物还包括一些未列入化学危险物品

的氧化剂如正常状态下的空气等,为了明确助燃物的种类,应首先了解列入危险物品的氧化剂的种类,在

此基础上,再了解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有哪些种类。

例如空气、氧气、氯气、氟和漠等物质。

(3)点火源

什么叫点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炽热物体等。

①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如喷枪、火柴、电灯、焊枪、探照灯、手灯、手炉等,必须考虑裂

解气或油品管线成为火炬的可能性。为了防火安全,常常见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

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隔墙。

②电源

电源在这里指的是电力供应和发电装置,以及电加热和电照明设施。

③电火花

机具和设备发生的火花,吸烟的热灰、无防护的灯、锅炉、焚烧炉以及汽油发动机的回火,都是起火

的潜在因素。在贮存和应用易燃液体的区域应该禁止吸烟。这种区域的所有设备都应该进行一级条件的维

护,应该尽可能地应用防火花或无火花的器具和材料。

④炽热物体

易燃蒸气与燃烧室、干燥器、烤炉、导线管以及蒸气管线接触,常引发易燃蒸气起火。

⑤静电

资料仅供参考

由于摩擦而在物质表面产生电荷即所谓静电。在湿度比较小的季节或人工加热的情形,静电起火更容

易发生。在应用易燃液体的场所,保持相对湿度在40%—50%之间,会大大降低产生静电火花的可能性。

为了消除静电火花,必须采用电接地、静电释放设施等。所有易燃液体罐、管线和设备,都应该互相连接

并接地。

⑥摩擦

许多起火是由机械摩擦引发的,如通风机叶片与保护罩的摩擦,润滑性能很差的轴承,研磨或其它机

械过程,都有可能引发起火。对于通风机和其它设备,应该经常检查并维持在尽可能好的状态。对于摩擦

产生大量热的过程,应该和贮存和应用易燃液体的场所隔开。

注意: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必要条件。上述“三要素”同时存在,

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数值上的要求。在燃烧过程中,当“三要素”的数值发生改变时,也会使

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

首先,要燃烧就必须使可燃物与氧达到一定的比例,如果空气中的可燃物数量不足,燃烧就不会发生。

如:在室温(20℃)的同样条件下用火柴去点汽油和柴油时,汽油会马上燃烧,柴油则不燃,这是因为柴油

在室温下蒸气浓度(数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燃烧的浓度。虽有可燃物质,但其挥发的气体或蒸汽量不足够,

即使有空气和着火源的接触,也不会发生燃烧。

其次,要使可燃物质燃烧,必须供给足够的助燃物,否则,燃烧就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如:点燃

的蜡烛用玻璃罩罩起来,不使空气进入,短时间内,蜡烛就会熄灭。经过对玻璃罩内气体的分析,发现还

含有16%的氧气。这说明,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6%时,就不能发生燃烧。

再次,要发生燃烧,着火源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否则燃烧就不能发生。例如,从烟囱冒

出来的碳火星,温度约有600℃,已超过了一般可燃物的燃点,如果这些火星落在易燃的柴草或刨花上,

就能引起燃烧,这说明这种火星所具有的温度和热量能引起这些物质的燃烧;如果这些火星落在大块木料

上,就会很快熄灭,不能引起燃烧,这就说明这种火星虽有相当高的温度,但缺乏足够的热量,因此不能

引起大块木料的燃烧。

总之,要使可燃物质燃烧,不但要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都要具有一定的量,而且彼

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对于正在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八:火灾应急广播

1、设置范围: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2、设置要求:

①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

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

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②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

5dB„

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LOW。

3、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的消防要求

①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②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时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应具有遥控开启扩音机和采用传

声器播音的功能。

资料仅供参考

③床头控制柜内设有服务性音乐广播扬声器时,应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

④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最大容量总和的L5倍。

4、检查要点

①检查火灾应急广播能分区播放,正确引导人员疏散;

②检查备用扩音机的切换功能;

③检查应急广播预案的准备情况;

④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二: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

道。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要从房间等部位向外疏散,首先经过疏散走道,因此,疏散走道是疏散的必经之

路,一般为疏散的第一安全地带。

疏散走道的设置要求:

(1)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特别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

(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3)走道的结构和装修要耐火。因为走道是火灾时必经之路,为第一安全地带,因此必须保证它的

耐火性能。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走道与

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

(4)走道内宜设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应设有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

走道的消防检查要点:

检查走道与房间隔墙是否砌至梁、板底部并将空隙全部填实;

走道是否堆放杂物或被堵塞;

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是否完整好用;

检查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检查疏散走道内是否设置了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九:防烟和排烟设施

1、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资料仅供参考

2、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自然排烟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厂房(仓库)及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

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和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或房间面积的2%。

(3)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o

4、机械防烟: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5、机械排烟(高层):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

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lOOltf,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剧场舞台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itf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Itf,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6、单层或多层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

(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

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

(2)占地面积大于1000itf的丙类仓库;

(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itf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

大于20m的内走道;

(4)中庭;

(5)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Itf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

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itf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1tf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

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7)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7、防排烟设施的检查要点

(1)防排烟设施的设置形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自然排烟窗是否便于开启

(3)模拟火灾信号联运或手动开启防排烟系统,检查防排烟效果。

(4)检查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5)检查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是否自行启动。

(6)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检查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否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7)检查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l.OOmo

(8)检查在排烟风机入口处或在排烟支管上是否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

阀。

(9)检查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相连的软接头是否是非燃材料。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六:消防电梯

资料仅供参考

消防电梯

1、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一类公共建筑。

(2)塔式住宅。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或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2、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

(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1台。

(2)当大于1500itf但不大于4500rtf时,应设2台。

(3)当大于4500itf时,应设3台。

3、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itf。当与

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

(3)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

室外。

(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5)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

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4、消防电梯的检查要点

检查消防电梯井道和机房的防火分隔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消防电梯设置数量、前室面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载重量是否符合要求

模拟火灾信号联动消防电梯是否降到首层

试验消防电梯的通讯设施

检查消防电梯的挡水设施和井底排水设施

检查消防电梯使用的装修材料是否为A级。

检查消防电梯双回路供电和电气线路耐火保护。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消防应急照明定义

就是指当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而设置的照明。(应急照明从电源上分为使用消防电源、

集中蓄电池电源、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等)

(2)消防应急照明设置部位

①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间)。

②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室、电话

总机房和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2、疏散指示标志

(1)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提供标志的各类灯具或标牌。

疏散指示标志有蓄光型发光标志牌和带灯光的指示标志两种。带灯光的指示标志带有备用蓄电池,分

为平时不亮事故时亮和一直亮的两种控制方式。

资料仅供参考

(2)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3)疏散指示标志的安装要求

①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②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

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3、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

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①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m2的展览建筑;

②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地上商店;

③总建筑面积超过500m2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④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⑤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检查要点

(1)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灯的数量、类型、安装高度符合要求,疏散指示标志能在疏散路线上

明显看到,并明确指向安全出口;商场内的广告标志不应遮档疏散指示标志;

(2)应急照明灯主、备用电源切换功能正常,切断主电后,应急照明灯能正常发光;

(3)检查产品合格、合法的证明文件;

(4)检查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的控制器是否能控制或显示与其相连的所有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

状态,并显示应急启动时间

(5)检查应急照明的照度是否符合要求。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三: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

1、疏散楼梯的形式和适用范围

(1)普通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楼梯与走道或大厅之间是开敞的。适用于建筑高度在24m以下的

丁、戊类厂房;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

(2)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适用于适用于:12-18层的单

元式住宅;10层以下通廊式住宅;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共建

筑;高度不超过321n的二类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度在321n以下的高层厂房。

(3)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

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适用于: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塔式

住宅;一类高层建筑;高度超过321n的二类高层建筑;11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

(4)室外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适用于各类建筑。

(5)剪刀楼梯:也可称之为叠合楼梯、交叉楼梯或套梯。它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

不相通的两个楼梯。

2、关于疏散楼梯的消防规定

资料仅供参考

(1)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

①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②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③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④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⑤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⑥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

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⑦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⑧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⑨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⑩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2)封闭楼梯间

①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③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④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

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⑤其它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3)防烟楼梯间

①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并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

施;

②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③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

共建筑、高层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W,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W;

④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⑤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

室除外);

⑥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

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4)室外楼梯

①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②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③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OO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0.25h;

④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⑤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3、疏散楼梯的检查要点

(1)检查疏散楼梯设置形式、数量和耐火性能是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楼梯间内是否堆放杂物或被堵塞;

(3)楼梯间门是否具有自闭功能,能否按顺序关闭,常开防火门是否具有自动关闭功能:

(4)检查楼梯间内消防应急照明和防排烟设施是否完整好用;

(5)楼梯间的装修材料是否为A级;

资料仅供参考

(6)穿过楼梯间的各种管道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孔洞封堵是否密实;

(7)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它部位

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8)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2.OO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

显志。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十: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1、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nf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直升

飞机救助的设施。

2、设置要求

(1)起降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可能接受的最大机种的全长。为了保证直升飞机的安全起降,起降

区的长、宽应为最大机种全长的1.5-2.0倍。在此范围内,不得设有高出屋顶的塔楼、烟囱、金属天

线、航标灯杆等障碍物。

(2)屋顶停机坪要有明显标志,其四周要设边界标志,还需设有灯光标志。

(3)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要设置等待区,等待区要能容纳一定数量的避难人员,在其周围设安全围

栏,等待区与疏散楼梯间顶层有直接联系,出人口不少于2个,以利于人员集结。

(4)直升飞机停机坪须配备灭火抢险的工具和固定灭火设施。

3、检查要点

(1)通往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疏散楼梯是否畅通;

(2)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附近是否有影响飞机起降的障碍物

(3)检查导航灯、着陆灯、应急照明灯等是否完整好用;

(4)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四: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

1、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

上下。

(3)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nf计算。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资料仅供参考

(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8)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OOh,照度不应低于1.OOlx。

2、避难层(间)消防检查要点

(1)检查封闭避难层(间)的隔墙的耐火性能和进出避难层的安全出口是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检查避难层(间)是否被占用;

(3)检查避难层(间)的防烟设施、通讯广播设施、灭火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是否完整好用。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五: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

1、避难走道定义

设有防烟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2、避难走道的设置

(1)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

相通时,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一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

(2)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

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4)避难走道应设防烟系统;

(5)避难走道应设消火栓;

(6)避难走道应设火灾应急照明;

(7)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3、避难走道的检查要点(同防烟楼梯间和疏散走道)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一: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

1、安全出口定义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2、安全出口布置原则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

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安全出口数量: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

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条件

(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

资料仅供参考

(2)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

符合下表规定的2、3层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

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

耐火等级

一、二级3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三级3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四级2层200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

4、安全出口的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经计算确定。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

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0mo

5、安全疏散距离

(1)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下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

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耐火等级

名称

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

医院、疗养院3530—2015—

学校3530—2220—

其它民用建筑403525222015

注: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

任何一点

资料仅供参考

6、建筑中的疏散门

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除甲、乙类生产房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

且每程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

3仓库的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但甲、乙类

仓库不应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4人员密集场所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居住建筑外门,应保证火

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7、防火门

(1)防火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防火门的门扇内若填充材料,则应填充对人体无毒无害的防火隔热材料;

②防火门所用钢质材料厚度:门扇面板,》0.8mm;门框板,2mm;钱链板,

》3.0mm;

③在门扇的有锁芯机构处,防火锁均应有执手或推杠机构,不允许以圆形或球形旋钮代替执手;

④防火门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应嵌装防火密封件;

⑤防火门上镶嵌防火玻璃其耐火性能应符合相应防火门的条件;

⑥门扇与上框的配合活动间隙不应大于3mm;双扇、多扇门的门扇之间缝隙不应大于3mm;门扇与

下框或地面的活动间隙不应大于9mm;

⑦防火门门扇开启力不应大于80N»

(2)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应具有自闭功能。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②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③防火门内外两侧应能手动开启;

④设置在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开启后,其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并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

8、安全出口检查要点:

(1)检查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和疏散距离

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安全出口是否上锁或堵塞;

(3)疏散指示标志、标识完整好用;

(4)疏散门是否向疏散方向开启;

(5)防火门和防火门的设置是否符合防火门规定;

资料仅供参考

(6)检查疏散用门是否采用了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

(7)检查门禁系统在内部不用钥匙是否容易打开。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燃烧的概念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

新物质。

铜与稀硝酸反应,虽然属于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但没有产生光和热,不能称它为燃烧;灯泡中

灯丝通电后虽发光、发热,但不是氧化反应,也不能称它为燃烧。如金属钠、赤热的铁在氯气中反应等,

才能称为燃烧。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燃烧的特征参数

(1)燃烧温度

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部分被火焰辐射散失,而大部分则消耗在加热燃烧上,由于可燃物质

所产生的热量是在火焰燃烧区域内析出的,因而火焰温度也就是燃烧温度。

一般来说燃烧温度取决于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和燃烧程度。在同样条件下,可燃物质燃烧时,燃烧速

度快的比燃烧速度慢的火焰温度高。在同样大小的火焰下,燃烧温度越高,它向周围辐射出的热量就越多,

因而使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速度就越快。总之,可燃物质的焙值越大,燃烧时温度就越高,燃烧蔓延的速

度就越快。

襄内酬可酬|质的融,度

常成物质物质1«/V阪U/t

甲信)800原油1100木材1000〜1170mH2100

乙我189$1200口3000天加气2020

乙快2127限700-1030的1400碎]2120

甲毋1100■油1000石婚M27火柴炊750-850

乙,118016471680700-800

乙度2861以2130a18201600

】二国化来

内仅1!000600785“2195

(2)燃烧速度

a、气体的燃烧速度

气体燃烧无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过熔化、蒸发等过程,因此气体燃烧速率很快。气体的燃烧速率随

物质的成分不同而异。单质气体如氢气的燃烧只需受热、氧化等过程;而化合物气体如天然气、乙焕等的

燃烧则需要经过受热、分解、氧化等过程。因此,单质气体的燃烧速率要比化合物气体的快。在气体燃烧

资料仅供参考

中,扩散燃烧速率取决于气体扩散速率,而混合燃烧速率则只取决于本身的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在一般

情况下,混合燃烧速率高于扩散燃烧速率。

气体的燃烧性能常以火焰传播速率来表征,火焰传播速率有时也称为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指燃烧表

面的火焰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向未燃烧部分传播的速率。在多数火灾或爆炸情况下,已燃和未燃气体都在

运动,燃烧速率和火焰传播速率并不相同。这时的火焰传播速率等于燃烧速率和整体运动速率的和。

管道中气体的燃烧速率与管径有关。当管径小于某个小的量值时,火焰在管中不传播。若管径大于这

个小的量值,火焰传播速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管径增加到某个量值时,火焰传播速率便不再增加,

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率。

某些气体在空气中的火焰传播速度

气体名称锻火火馅传播速度/(WB)浓度/%气体名称般火火焰传播速度浓度/%

氢4.8333.5乙愧2.427.1

一H化碳1.2545.0发生炉煤气0.7348.5

甲烷0.699.8水煤气3.143

乙烷I.&56.5

b、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燃烧速率取决于液体的蒸发。其燃烧速率有下面两种表示方法:

质量速率

质量速率指每平方米可燃液体表面,每小时烧掉的液体的质量,单位为kg-m-2•h-lo

直线速率

直线速率指每小时烧掉可燃液层的高度,单位为m•h-lo

液体的燃烧过程是先蒸发而后燃烧。易燃液体在常温下蒸气压就很高,因此有火星、灼热物体等靠近

时便能着火。之后,火焰会很快沿液体表面蔓延。另一类液体只有在火焰或灼热物体长久作用下,使其表

层受强热大量蒸发才会燃烧。故在常温下生产、使用这类液体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这类液体着火后,火

焰在液体表面上蔓延得也很慢。

为了维持液体燃烧,必须向液体传人大量热,使表层液体被加热并蒸发。火焰向液体传热的方式是辐

射。故火焰沿液面蔓延的速率决定于液体的初温、热容、蒸发潜热以及火焰的辐射能力。下表列出了几种

常见易燃液体的燃烧速率。

燃烧速率燃烧速率

液体直线速率质量速率相对宙度液体直城速率质量速率相对密度

/nt•h-'•h-1/tn,h-1/kg・m7・h1

甲醉0.07257.6山。=0.8甲笨0.1608)38.29d\i=0.86

乙4K0.175125.84山5175航空汽油0.12691.98=73

再际0.08466.36九=0・79车用汽油0・10580.85

一X化碳0.1047132.97d=1.27煤油0,06655.11t/ic-0.835

笨0.189165.37由6・0,S75

c、固体的燃烧速度

固体燃烧速率,一般要小于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不同固体物质的燃烧速率有很大差异。票及其衍生

物、三硫化磷、松香等可燃固体,其燃烧过程是受热熔化、蒸发气化、分解氧化、起火燃烧,一般速率较

慢。而另外一些可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含硝化纤维素的制品等,燃烧是分解式的,燃烧剧烈,速度很

快。

资料仅供参考

可燃固体的燃烧速率还取决于燃烧比表面积,即燃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燃烧速率越大,反之,

则燃烧速率越小。

(3)热值

所谓热值,就是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

不同的,热值大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可燃性固体和可燃性液体的热值以“J/kg”表示,可燃气体(标准状态)的热值以“J/m3”表示。

可燃物质燃烧爆炸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及爆炸力等均与物质的热值有关。

物质的热值数据一般是用量热仪在常压下测得的。因为生成的水蒸气全部冷凝成水和不冷凝时,燃烧

热效应的差值为水的蒸发潜热,因此热值有高热值和低热值之分。高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

生成的水蒸气全部冷凝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而低热值是指生成的水蒸气不冷凝时所放出的热量。

某些可燃气体的热值

高热值低热值高热值低热值

气体气体

kJ,-kJ-kg-«U・m7U-kg-'kJ•m-,kJ-kg-'kJ•

甲烷55723398615008235823内蜡48953870274577381170

乙烷516646560547279581584836711506045271107529

丙烷50208937224623383471乙快49848578734811255856

丁烷4937112133645606108366ft1419551277011948210753

愎烧4916214978745396133888一翼化碳1015512694

乙烯49857623544663158283硫化氢16778255221S6O624016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燃烧过程

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在气相进行的。由于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相同。气体最易燃

烧,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着火点。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燃尽。

液体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而后氧化分解进行燃烧。与气体燃烧相比,液体燃烧多消耗液体

变为蒸气的蒸发热。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

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

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

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

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

气着火燃烧。

资料仅供参考

物质的燃烧过程

物质燃烧时的温度变化

T初为可燃物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最初一段时间,加热的大部分热量用于熔化或分解,可燃物温度上

升较缓慢,到T氧(氧化开始温度)时,可燃物开始氧化。由于温度尚低,故氧化速度不快,氧化所产生的

热量,还不足以克服系统向外界所放热量,如果此时停止加热,仍不能引起燃烧。如继续加热,则温度上

升很快,到T自氧化产生的热量和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相等。若温度再稍升高,超过这种平衡状态,即

使停止加热,温度亦能自行上升,到「自出现火焰而燃烧起来。T自为理论上的自燃点,T自为开始出

现火焰的温度,即一般测得的自燃点。T自到丁自这一段延滞时间称为诱导期。

诱导期在安全上有实用价值。在可燃气体存在的车间中使用的防爆照明,当灯罩破裂或密封性丧失时,

即使能自动切断电路熄灭,但灼热的灯丝自3000℃冷到室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爆炸的可能性取决于可燃

气体的诱导期。对于诱导期较长的甲烷或汽油蒸气(数秒),普通灯丝不致有危险,但对于诱导期很短的氢

(0.01秒)就需要寻求冷却得特别快的特殊材料作灯丝,才能保证安全。

燃烧的活化能理论

燃烧是化学反应,而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是互相碰撞。但并不是所有碰撞的分子都能发生

化学反应,只有少数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互相碰撞才会发生反应。这少数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

能量要比分子平均能量超出一定值。这超出分子平均能量的定值称为活化能。活化分子碰撞发生化学反应,

故称为有效碰撞。

当明火接触可燃物质时,部分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次数增加而发生燃烧反应。例如,

氧原子与氢反应的活化能为25.在27°C、0.IMPa时,有效碰撞仅为碰撞总数的十万分之一,

资料仅供参考

不会引发燃烧反应。而当明火接触时,活化分子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大大增加而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的过氧化物理论

在燃烧反应中,氧首先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而形成过氧键一0-0-,可燃物质与过氧键加和成为过氧

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条件下,容易分解甚至燃烧或爆炸。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

不但能氧化可形成过氧化物的物质,也能氧化其它较难氧化的物质。如氢和氧的燃烧反应,首先生成过氧

化氢,而后过氧化氢与氢反应生成水。反应式如下:

H2+02-H202H202+H2f2H20

有机过氧化物可视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即过氧化氢H-0-0-H中的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烷基所取

代。因此过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的最初产物,是不稳定的化合物,极易燃烧或爆炸。如蒸镭乙醛的残

渣中常由于形成过氧乙醛而引起自燃或爆炸。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

在燃烧反应中,气体分子间互相作用,往往不是两个分子直接反应生成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子自由

基与分子间的作用。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作用产生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又迅速参加反应,如此

延续下去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连锁反应一般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两种类型。

直链反应的特点是,自由基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低,反应后仅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氯和

氢的反应是典型的直链反应。在氯和氢的反应中,只要引入一个光子,便能生成上万个氯化氢分子,这正

是由于连锁反应的结果。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燃烧类型

由于可燃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均一系燃烧指的是燃烧反应在同

一相中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其相反的燃烧反应在两相间即是非均一系燃烧,如石油、木材和塑

料等液体和固体的燃烧。

可燃性气体的燃烧有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之分。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后进行的燃

烧即为混合燃烧。若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气一边混合一边燃烧,则称为扩散燃烧,如可燃性气体自管中喷

出在管口发生的燃烧,即为扩散燃烧。混合燃烧反应迅速,火焰传播速度也快,化学爆炸即属于这种形式。

在扩散燃烧中,由于氧进入反应带只是部分参与反应,因此常产生不完全燃烧的碳黑。

可燃液体的燃烧有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之分。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叫蒸发燃烧。难挥发可燃

液体的燃烧是受热后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燃烧,故称为分解燃烧。液体的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的机

理和气体燃烧是相同的。

可燃固体燃烧,如木材和煤的燃烧,是由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的燃烧,因此属于分解燃烧。像硫磺和

蔡这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是先熔融蒸发而后进行燃烧。因此可看作蒸发燃烧。固体燃烧一般有火焰产生,

故又称火焰型燃烧。当可燃固体燃烧到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时,就剩下炭,此时没有可见火焰,燃烧

转为表面燃烧或叫均热型燃烧。金属的燃烧也是一种表面燃烧。另外根据燃烧的起因和剧烈程度的不同,

又有闪燃、着火以及自燃的区别。

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1)闪燃与闪点

可燃液体的蒸气(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

烧,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燃往往是着火先兆,可燃液体的闪点

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资料仅供参考

171U6H々.圻

二硫化碳

正戊烷<-60-32乙酷氯4-3D

甲酸甲酯二氨基乙烷

异戌烷-56-2D2-氯乙醵6043

甲酸乙酹苯胺

正己烷-25,5-10氯化氢77,870

乙酸甲酯-二甲苯胺

正庚烷—4—4二甲基毗咤472,328

乙酸乙酹氯苯

辛烷12-26丙烯胸-567

丙烯醛芾基氯

苯—1139丙胺-37-37

醛酸甲基苯胺

甲苯4-32丁胺-12N-73

3一氯丙稀毗嘘

乙酸-45-28坏己胺3217

一,二氯乙烯

12-2393

一般称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为可燃液体。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

种类级别闪点(℃)举例

易燃液体ITW28汽油、甲醇、乙醛、苯、丙酮、二硫化碳、煤油、丙

醇等

II28<TW45

可燃液体m45<T<120戊醇、柴油、重油等

IVT>120植物油、矿物油、甘油等

可燃液体之因此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它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

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护稳定的燃烧。

除了可燃液体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固体,如石蜡、樟脑、蔡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能够达到一

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闪燃现象。

(2)着火与燃烧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分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

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

物质名称燃点(0c)物质名称燃点(0c)

黄磷34-60布匹200

松节油53麦草200

资料仅供参考

樟脑70硫207

灯油86豆油220

赛璐珞100烟叶220

橡胶120松木250

纸张130胶布325

漆布165涤纶纤维390

蜡烛190棉花210

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的区别: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但是蒸气,而是液体(即液体已达到燃烧的温度,

可提供保持稳定燃烧的蒸气)。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措施之一。在火场上,如果有两种燃点不同的物

质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火源作用时,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用冷却法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燃烧物质

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3)自燃和自燃点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白灼点

彷盛名男物质名麻分子式

空气中辄气中空气中*气中

玲572560热458—

一氮化成8588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