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并在7个月后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据此完成1~3题。1.与火星类别相同的天体是()A.月球 B.木星 C.北极星 D.星云2.火星若有生命物质存在,其必备条件最可能的是()A.卫星数量少,体积大 B.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长 C.大气的垂直分层显著 D.适宜的日火距离,表面温度适宜3.最有可能干扰“天问一号”与地球之间通信的是()A.台风 B.雾霾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2020年4月,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天子岭南侧山脚一带的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为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如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这些化石最可能出土的地层处于()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5.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推断,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全年干燥少雨 B.喀斯特地貌较发育 C.大部分地表被水体所覆盖 D.土壤腐殖质层深厚目前载人热气球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是2005年由印度飞行冒险家创造的,飞行高度超过2.1万米。如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目前载人热气球飞行的世界纪录,其高度位于大气层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7.多年来,热气球载人飞行的世界纪录仍无人打破,主要因为在这个高度上()A.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B.气压远高于近地面 C.低温、缺氧、空气稀薄 D.多风雨雷电等复杂天气通过阅读和绘制示意图,了解地理事物的关系和变化过程,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8~9题。8.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9.在2019﹣2020年澳大利亚山火季,山火浓烟远渡重洋飘了1.2万千米,并向大气中释放了约4亿吨的二氧化碳。受其影响的地区()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读图为“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完成10~11题。10.该模拟实验过程中,大烧杯中的气流运动轨迹是()A. B. C. D.11.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因地表水热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结合如图实验的结论,判断图中正确表示该环流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0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超过常年同期水平,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变大”了352平方千米。如图中箭头示意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12~14题。12.2020年夏季,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13.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B.湖泊数量众多,排水不畅 C.夏季高温,冰川融水量大 D.经济发达,水利设施齐备14.对受灾范围进行监测,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如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16.2020年11月10日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达10909米。“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包括()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持续递减,导致潜水器被冰冻 C.潜水器在下潜中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大 D.潜水器在下潜中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读“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图示洋流是()A.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B.寒流,自南向北流动 C.寒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 D.暖流,自高纬向低纬流动18.该洋流减弱可能导致()A.沿岸的气候变干变冷 B.沿岸热带雨林更茂盛 C.附近渔场的产量减小 D.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五一假期期间,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拍摄照片并撰写了旅行日志。读图,完成19~20题。19.小明在旅行日志中写道:“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以上描述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图中()A.甲 B.乙 C.丙 D.丁20.旅行日志中描述地貌的角度有()①海拔高度②形态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回答21~22题。21.图示地貌的突出特点是()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下列地貌中与图中所示地貌成因类似的是()A.沙丘 B.河谷 C.河漫滩 D.风蚀蘑菇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茎等物质。图1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当地凋落物数量逐月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小组拍摄的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照片,他们发现,凋落的叶片多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此时树上开始出嫩芽、长新叶。据此完成23~25题。23.甲树种广泛分布的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24.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稀少 B.日照强烈 C.气温回升 D.风力较大25.乙树种广泛分布的地区,对应的气候类型最可能为()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如表示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占比。据此回答26~27题。土壤水分空气矿物质有机质甲30%20%49%1%乙25%30%37%8%丙35%15%47%3%26.表中甲、乙、丙代表的土壤分别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土壤广泛分布于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 B.乙土壤分布区的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丙土壤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 D.甲、乙、丙三种土壤共同的改良途径是增施熟石灰28.(2分)在山区挖掘土壤剖面时通常选择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①土壤肥沃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③人为干扰较小④植被类型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据此完成29~30题。29.下列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A.干旱 B.寒潮 C.暴雨 D.高温30.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山区建设护坡工程②严禁开发山区③将山区居民全部迁出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3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如图为青海湖位置示意图。(1)根据材料,推断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该区域水循环(活跃、不活跃),并说明判断理由。(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青海湖水盐度高的原因。(3)说明青海湖秋季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原因。3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温度、水分等因素通过影响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表为我国三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表。东北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黑河中游(河西走廊)有机碳含量(g/kg)96﹣18419.63﹣50.202.28﹣29.55材料二:阿尔梅里亚省(图1)位于西班牙南部,山地较多,年平均降水量约70mm,土质瘠薄。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图2),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1)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2)说明阿尔梅里亚的降水对当地自然土壤的影响。(3)分别说明“三明治”土壤各层在调节土壤水、肥、气、热中的作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并在7个月后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据此完成1~3题。1.与火星类别相同的天体是()A.月球 B.木星 C.北极星 D.星云【分析】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解答】解:火星属于行星;月球是卫星,木星是行星,北极星是恒星,星云是弥漫状天体,因此与火星类别相同的天体是木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火星若有生命物质存在,其必备条件最可能的是()A.卫星数量少,体积大 B.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长 C.大气的垂直分层显著 D.适宜的日火距离,表面温度适宜【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解答】解:卫星的数量、大气垂直分层是否明显、公转轨道的形状和周期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ABC错误。表面温度适宜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火星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必备条件之一是适宜的日火距离,表面温度适宜,D正确。故选:D。3.最有可能干扰“天问一号”与地球之间通信的是()A.台风 B.雾霾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影响地球的气候;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解答】解:“天问一号”与地球之间通过无线电短波进行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台风、雾霾、太阳辐射对无线电短波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0年4月,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天子岭南侧山脚一带的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为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如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这些化石最可能出土的地层处于()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解答】解:根据材料,该地化石主要是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生活在古生代时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5.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推断,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全年干燥少雨 B.喀斯特地貌较发育 C.大部分地表被水体所覆盖 D.土壤腐殖质层深厚【分析】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深埋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而形成,根据形成化石的生物习性可以推断地理环境的特点。【解答】解:根据材料,该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包括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都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因此这些化石形成时期该地属于海洋环境,大部分地表被水体所覆盖C正确,ABD错误。故选:C。目前载人热气球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是2005年由印度飞行冒险家创造的,飞行高度超过2.1万米。如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目前载人热气球飞行的世界纪录,其高度位于大气层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据材料信息“目前载人热气球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是2005年由印度飞行冒险家创造的,飞行高度超过2.1万米”可知,目前载人热气球飞行的世界纪录,其高度位于平流层范围之内,故选:B。7.多年来,热气球载人飞行的世界纪录仍无人打破,主要因为在这个高度上()A.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B.气压远高于近地面 C.低温、缺氧、空气稀薄 D.多风雨雷电等复杂天气【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2.1万米高度在平流层,大气平流运动为主,A错。海拔高气压低,气压远低于近地面,B错。高空气温低、空气稀薄、缺氧严重,不利人类生存,C正确。风雨雷电等复杂天气在2.1万米高度很少,D错。故选:C。通过阅读和绘制示意图,了解地理事物的关系和变化过程,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8~9题。8.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的是②。故选:B。9.在2019﹣2020年澳大利亚山火季,山火浓烟远渡重洋飘了1.2万千米,并向大气中释放了约4亿吨的二氧化碳。受其影响的地区()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分析】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板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火山灰可以增强大气削弱作用,②增强,B错。增强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对。对达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错。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C错。故选:D。读图为“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完成10~11题。10.该模拟实验过程中,大烧杯中的气流运动轨迹是()A. B. C. D.【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热水的地方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反之冰所在的位于气流遇冷收缩下沉,故BD错。水汽膨胀上升后,垂直上空形成高压,冷却下沉,垂直上空形成低压,因高压流向低压,气流由热水上空流向冰的上空,故A正确,C错误。故选:A。11.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因地表水热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结合如图实验的结论,判断图中正确表示该环流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阅读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白天: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绿洲比热容较大,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压流向低压,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故②正确,①错误。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低压,绿洲降温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压流向低压,因此气流从沙漠吹向绿洲,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2020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超过常年同期水平,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变大”了352平方千米。如图中箭头示意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12~14题。12.2020年夏季,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分析】读图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解答】解:鄱阳湖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2020年夏季由于降水②增多,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大,B正确。故选:B。13.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B.湖泊数量众多,排水不畅 C.夏季高温,冰川融水量大 D.经济发达,水利设施齐备【分析】洪灾包括洪水和涝渍,洪水是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解答】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A对。湖泊数量众多,可以调蓄洪水,减少洪涝灾害,故B错。长江河流中下游主要的补给水源为雨水补给,不是冰川融水,故C错。水利设施齐备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错。故选:A。14.对受灾范围进行监测,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分析】3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GPS﹣﹣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RS﹣﹣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遥感图像。GIS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各种专题地图,显示信息数据的空间分布。网络上的电子地图就是GIS的基本应用。GIS的数据可以通过GPS和RS获得,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步行采集等传统方式获得。遥感图像中的点、线、面要素进行数字位,就能作为GIS数据使用。【解答】解:结合材料可知,该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需要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洪涝灾害淹没的范围,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的面积。故选:A。如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解答】解:根据图片,①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为表层海水温度曲线;③曲线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表层海水盐度曲线;②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为表层海水密度曲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2020年11月10日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达10909米。“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包括()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持续递减,导致潜水器被冰冻 C.潜水器在下潜中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大 D.潜水器在下潜中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分析】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海水盐度越低,浮力越小。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自上而下逐渐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横波只能在固体之中传播。【解答】解: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导致浮力急剧下降,潜水器迅速下沉而发生危险,故正确。B、深海地区海水温度虽然较低,但水体依然保持液态,说明温度较高,不会导致潜水器被冰冻,故错误。C、洋流和风浪主要影响海洋表面,对深海地区影响较小,故错误。D、地震横波不能在液态的水中传播,故错误。故选:A。读“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图示洋流是()A.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B.寒流,自南向北流动 C.寒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 D.暖流,自高纬向低纬流动【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解答】解:结合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得知,南美洲西海岸洋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即由水温较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为秘鲁寒流,AD错误。读图可知,秘鲁寒流由南半球高纬向低纬,即由南向北流,B正确,C错误。故选:B。18.该洋流减弱可能导致()A.沿岸的气候变干变冷 B.沿岸热带雨林更茂盛 C.附近渔场的产量减小 D.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分析】根据海陆位置可知,图示洋流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是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盛行离岸风而形成的,该洋流减弱则说明离岸风减弱。【解答】解:离岸风吹拂海水,深层海水上泛,带来盐类物质,形成大渔场;若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说明上泛物质减少,渔场减产,C正确。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沿岸的气温较温暖,降水较多,气候变湿润,A错误。秘鲁寒流沿岸没有热带雨林,B错误。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洋污染扩散速度减缓,D错误。故选:C。五一假期期间,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拍摄照片并撰写了旅行日志。读图,完成19~20题。19.小明在旅行日志中写道:“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以上描述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图中()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小明在旅行日志中写道:“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描述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图中丙处,位于河流的上游,C正确。其它三处位于河漫滩,地势相对低平,A、B、D错误。故选:C。20.旅行日志中描述地貌的角度有()①海拔高度②形态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地貌的描述主要包括地表形态、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解答】解:根据材料,旅行日志中描述地貌为:“河谷岸壁陡峭,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其中“陡峭”、“狭窄”描述的是地貌的坡度;“起伏不平”描述的是地表形态,日志中没有描述海拔高度和坡向,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回答21~22题。21.图示地貌的突出特点是()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解答】解:读图可知,乙位于西北内陆,为雅丹地貌,在形态上,雅丹是一种基本平行分布的槽垄,即一条沟槽,一条垄脊,相间分布,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①正确。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④正确。垄脊的长短和高度都有差别,②③错误。故选:B。22.下列地貌中与图中所示地貌成因类似的是()A.沙丘 B.河谷 C.河漫滩 D.风蚀蘑菇【分析】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参与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风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用的实施者。其中流水和风力是外力作用中最主要的两类参与者,一般来说,在气候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导。比如,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多以流水作用为主,表现为各种流水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以风力作用为主,表现为各种风成地貌。【解答】解: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属于雅丹地貌,是一种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D正确。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A错误。河谷是河水侵蚀产生的,B错误。河漫滩是流水沉积地貌,C错误。故选:D。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茎等物质。图1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当地凋落物数量逐月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小组拍摄的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照片,他们发现,凋落的叶片多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此时树上开始出嫩芽、长新叶。据此完成23~25题。23.甲树种广泛分布的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分析】影响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影响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影响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解答】解:由材料“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照片,他们发现,凋落的叶片多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此时树上开始出嫩芽、长新叶”可知,甲树种常年均有落叶,春季落叶也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同时又有新叶生长,因此甲树种应是常绿阔叶林,最可能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D正确。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树叶落叶,春季没有落叶,只是树叶开始出现嫩芽、长新叶,AB错误。内蒙古高原上以草原植被为主,即使东部地区有树木,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不会在春季出现落叶,C错误。故选:D。24.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稀少 B.日照强烈 C.气温回升 D.风力较大【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答】解:造成甲树种(常绿阔叶林)在春季凋落的原因最可能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不足所致,C正确。春季只是降水较少,已经有锋面雨带开始向北登录我国陆地,带来春雨。不是稀少,A错误。春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日照不是很强烈,B错误。风力对树木的落叶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25.乙树种广泛分布的地区,对应的气候类型最可能为()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分析】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解答】解:据图可知,乙树种冬季没有树叶凋零,说明冬季树叶掉光了,说明该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故只有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故选:A。如表示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占比。据此回答26~27题。土壤水分空气矿物质有机质甲30%20%49%1%乙25%30%37%8%丙35%15%47%3%26.表中甲、乙、丙代表的土壤分别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分析】红壤呈酸性,土质黏,有机质含量最少;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肥沃,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水稻土是在人类耕作、培育下形成的。【解答】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甲为红壤,AC错误。黑土因有机质含量高而肥沃,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乙为黑土;与其他两种土壤相比较,丙中水分含量较大,故为水稻土,B正确,D错误。故选:B。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土壤广泛分布于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 B.乙土壤分布区的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丙土壤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 D.甲、乙、丙三种土壤共同的改良途径是增施熟石灰【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甲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高而肥沃,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乙为黑土;与其他两种土壤相比较,丙中水分含量较大,故为水稻土。【解答】解:经过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甲为红壤,红壤土质较黏重、通气性能较差,土壤呈酸性,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A错误。以通过施用熟石灰的方法来改良红壤酸性土质;乙为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该地区的天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B错误。丙是南方的水稻土,水稻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培育下形成的,C正确。红壤以通过施用熟石灰的方法来改良其酸性土质,黑土和水稻土不需要施用熟石灰,D错误。故选:C。28.(2分)在山区挖掘土壤剖面时通常选择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①土壤肥沃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③人为干扰较小④植被类型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生物等。【解答】解:读图可知,该地地形适宜,土壤剖面较厚,工程量小,更有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其次,远离道路的地区,受人为干扰较小,更有利于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剖面,②③正确。同学们主要为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构成,与土壤是否肥沃以及植被类型是否多关系不大,且并无信息表明该地植被类型多,①④错。故选:C。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据此完成29~30题。29.下列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A.干旱 B.寒潮 C.暴雨 D.高温【分析】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有些地质灾害和降水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往往是由降雨而诱发的。【解答】解:暴雨会增加地表的含水量,增加不稳定性,进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干旱、寒潮、高温不会诱发地质灾害,ABD错误。故选:C。30.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山区建设护坡工程②严禁开发山区③将山区居民全部迁出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解答】解: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可以防御地震灾害,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①正确。在山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④正确。严禁开发山区是不现实的,开发山区应该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②错误。进行山区全部移民在中国也是不现实的,③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3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如图为青海湖位置示意图。(1)根据材料,推断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陆地内循环;该区域水循环不活跃(活跃、不活跃),并说明判断理由。(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青海湖水盐度高的原因。(3)说明青海湖秋季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原因。【分析】(1)水循环分三种类型:发生于海洋和陆地间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发生于陆地内部的是陆上内循环,发生于海洋内部的是海上内循环。(2)影响盐度的因素有温度、降水、陆地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3)影响温度的因素包括纬度、深度、季节、风力等。【解答】解:(1)青海湖的湖水最终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4年度的区块链技术应用销售合同
- 2024年度电商物流联盟合同3篇
- 手车个人买卖合同
- 手工程机械买卖合同书3篇
- 2024年度高铁护坡施工项目评估合同
- 鸡蛋生产市场趋势追踪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度创业大赛策划与宣传推广合同
- 土建钢结构工程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钢筋市场价格变动调整合同2篇
- 劳务合同下载完整版
- 2023年惠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完整版课件
- 药物性肝病新-内科学课件
- 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 454测序平台介绍
- 助理信用管理师考试题库
- 彩票网点销售员每日交款结算报表
- 二0二三学年语篇研读-Welcome,XieLei!Businessst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精品课件
- JJF(苏)67-2021 钢筋标距仪校准规范-(现行有效)
- 学校实验室和危化品管理风险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