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F/2F/wKhkGWdApXCANSaXAAOM2VFSqIU708.jpg)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F/2F/wKhkGWdApXCANSaXAAOM2VFSqIU7082.jpg)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F/2F/wKhkGWdApXCANSaXAAOM2VFSqIU7083.jpg)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F/2F/wKhkGWdApXCANSaXAAOM2VFSqIU7084.jpg)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F/2F/wKhkGWdApXCANSaXAAOM2VFSqIU70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追溯到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尸体旁撒红粉,“红”色对于他们就已不只是生理感受的刺激作用(这是动物也可以有的),而是包含着或提供着某种观念含义(这是动物所不能有的)。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戴、撒抹红粉,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颜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从而,它(红色)诉诸当时原始人群的便不只是感官愉快,而且其中参与了、储存了特定的观念意义。在对象一方,自然形式(红的色彩)里已经积淀了社会内容;在主体一方,官能感受(对红色的感觉愉快)中已经积淀了观念性的想象、理解。这样,区别于工具制造和劳动过程,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亦即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就算真正开始了。所以,如同欧洲洞穴壁画作为原始的审美——艺术,本只是巫术礼仪的表现形态,不可能离开它们独立存在一样;山顶洞人的所谓“装饰”和运用红色,也并非为审美而制作。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乙)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它们具体的形态、内容和形式究竟如何,已很难确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许,只有流传下来却屡经后世歪曲增删的远古“神话、传奇和传说”,这种部分反映或代表原始人们的想象和符号观念的“不经之谈”,能帮助我们去约略推想远古巫术礼仪和图腾活动的依稀面目。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序列中,继承燧人氏钻木取火(也许能代表用火的北京人时代吧?)之后的,便是流传最广、材料最多也最出名的女娲伏羲的“传奇”了: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鸿烈·览冥训》)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太平御览》78卷引《风俗通》)女娲祷词神祈而为女祼,因置婚姻。(《绎史》引《风俗通》)……从“黄土作人”到“正婚姻”(开始氏族外婚制?),从“以佃以渔”到“作八卦”(巫术礼仪的抽象符号化?),这个有着近百万年时间差距的人类原始历史,都集中地凝聚和停留在女娲伏羲两位身上(他们在古文献中经常同时而重叠)。这也许意味着,他们两位可以代表最早期的中国远古文化?那么,“女娲”“伏羲”到底是怎么样的人物呢?他们作为远古中华文化的代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如果剥去后世层层人间化了的面纱,在真正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它们却是巨大的龙蛇。即使在后世流传的文献中也仍可看到这种遗迹: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帝王世纪》)女娲氏……承庖羲制度……亦蛇身人首。(同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此外,《山海经》里还有“烛龙”“烛阴”的怪异形象: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山海经·海外北经》)这里保留着更完整的关于龙蛇的原始状态的观念和想象。章学诚说《易》时,曾提出“人心营构之象”,这条巨大龙蛇也许就是我们的原始祖先们最早的“人心营构之象”吧。从“烛龙”到“女娲”,这条“人面蛇身”的巨大爬虫,也许就是经时久远悠长、笼罩在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部落和部族联盟的一个共同的观念体系的代表标志吧?(丙)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从烛阴、女娲的神怪传说,到甲骨金文中的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周易》中的“飞龙在天”(天上)、“或跃于渊”(水中)、“见龙在田”(地面),一直到汉代艺术(如马王堆帛画和画像石)中的人首蛇身诸形象,这个可能产生在远古渔猎时期却居然延续保存到文明年代,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量,长久吸引人们去崇拜、去幻想的神怪形象和神奇传说,它始终是那样变化莫测,气象万千,它不正好可以作为我们远古祖先的艺术代表?(丁)神话传说毕竟根据的是后世文献资料。那么,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那个人首蛇身的陶器器盖,也许就是这条已经历时长久的神异龙蛇最早的造型表现?你看,它还是粗陋的,爬行的,贴在地面的原始形态。它还飞不起来,既没有角,也没有脚。也许,只有它的“人首”能预示着它终将有着腾空而起翩然飞舞的不平凡的一天?预示着它终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高举起、迎风飘扬?(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顶洞人对“红”色的运用,包含了某种观念含义,与欧洲洞穴壁画一样,都是潜藏的审美或艺术的体现。B.由于年代久远,远古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的具体形态、内容和形式早已无从确定,我们只能通过远古神话、传奇和传说约略推想其依稀面目。C.女娲与伏羲应该是最早期的中国远古文化的代表,因为近百万年时间差距的中国原始历史,都集中地凝聚和停留在这两位身上。D.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多都是“人首蛇身”,并不是真实存在,他们也许是章学诚所说的“人心营构之象”。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直接表现文本划线内容的一项是()(3分)A.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尸子·君治》)B.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传》)C.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日伏羲也。(《风俗通义·三皇》)D.文王其囚差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3.请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回文本最合适的位置(3分)“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54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4.这篇文章主体是关于中国“龙图腾”的论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山顶洞人喜欢用“红”色说起?(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年是甲辰龙年,请结合这篇文章和你对中国龙的理解,向外国朋友介绍一下中国的“龙图腾”。(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浇园孙犁七月里,一天早晨,从鸡叫的时候,就听见西边炮响,响得很紧。村里人们早早起来,站在堤上张望。不久,从西边大道上过来了担架队,满是尘土和露水,把担架放在村边休息;后边又过来一副,四个高个儿小伙子抬着,走得最慢,他们小心看着道路,脚步放轻。村边的人知道床上的人一定伤很重,趋上前面去,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民工的脸上,劳累以外满挂着忧愁。前边的大个子擦着脸上的汗,说:“唉!你们轻轻的吧!”随后叹了一口气。人们全围上来,大个子又说:“真是好样儿的呀,第一个爬梯登城,伤着了要紧的地方,还是冲上去,打!直到把敌人打下城去,我们的人全上来,才倒在城墙边上,要是跌下城来,可就没救了。”“谁知道这能好了好不了!是个连长,才二十岁。”后面另一个大个儿接着说。村里住下八个伤号,伤重的连长要住个清净地方,就住在香菊的家里了。①香菊站在炕沿边望了一会他的脸,不敢叫醒他,不敢去看他的伤。香菊从小不敢看亲人流的血,从来也不敢看伤员的血,同年的姐妹们常常笑话她胆小,几次请村中青年妇女们拆洗伤员的粘着血迹的被子和衣服,香菊全拒绝了。温热了水,香菊找出过年用的干净手巾,给伤员擦去脸上的灰尘。香菊看见他很年轻,白白的脸,没有血色;大大的眼睛,还是闭着。看来是很俊气很温柔的。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愁眉不展。这些日子,她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一天早晨,香菊看见伤员睁着眼睛,望着窗户外面早晨新开的一枝扁豆花。香菊高兴地笑了。她小声问:“你好些了?”伤员回过头来,看见是个姑娘,微弱地说:“你叫什么?住在哪里?”“我叫香菊,这就是我的家。”②香菊竟是要哭了,可还是笑着说。伤员也笑了,说:“怎么没见过你?”“你没见过我,你睁过眼吗?现在你才好了。”香菊说,“我们从来没敢大声说话呀,走路都提着脚跟。”笑着转过身来。“现在快秋收了吧?”伤员说。“大秋还不到,天旱,秋天好不了。只要你的伤好了,就比什么都也强。”香菊点火做饭,又说:“现在你好了,你想吃什么?说吧!”到锄过二遍地,伤号已经能拄着拐走动了。也常到秋花家,看着她们纺线。那时候,妇女们正改造纺车添加速轮,做一个加速轮费功夫很大,妇女们不愿意耽误一天纺线,去修理它。伤员就把一条腿架在拐上,给秋花和香菊每人做了一个加速轮,做得很精巧好使,像一家人一样,越混越亲热了。这伤号叫李丹,他对香菊说,他家在阜平,小时给人家放牛,八路军来到山上,就跟在队伍后面走了。那时才十三岁。先是当勤务员,大些了当警卫员,再大些当班长、排长。十年战争,也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战斗。战斗在记不清的山顶,记不清的河边,记不清的石头旁边和沙滩里。他说十年的小米饭把他养大,十年部队生活,同志和首长的爱护关怀,使他经得苦,打得仗,认得字,看得书。天旱得厉害,庄稼正需要雨的时候,老天偏不下雨。这叫卡脖子旱,高粱秀不出穗来,秀出穗来的,晒不出米来。香菊每天下地浇园,半夜就到地里去,留下妹妹二菊在家做饭,李丹帮她拉风箱烧火。吃饭时香菊回来,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衣裳和头发全精湿,像叫水浇过。③她蹲在桌子旁边,一句话也不愿意说,好歹吃点,就又背上大水斗子走了。这天李丹拄着拐,来到村南,站在高坡上,望见香菊那破白布小褂。太阳平西了,还是很热,庄稼的叶子全耷拉下来,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只有李丹的家乡西山那里,才有一层红色的烟尘,笼罩着村庄树木。香菊在那里用力浇着园,把一斗水绞上来,把斗子放下去,她才直一直身,抬起手背擦擦脸上的汗。然后把身子一倾,摇着轱辘把水摆满,再吃力地把水斗绞起。李丹小时没做过这种劳动,只是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觉得比这个省力得多。他拐到那里,从畦背上走过去,才看见香菊隐在一排几棵又高又密的鬼子姜后面。这是特意栽培的鬼子姜,它长起来,可以遮蔽太阳。一颗小葫芦攀援上去,开了一朵雪白的小花,在四外酷旱的田野里,只有它还带着清晨的露水。香菊抬头看见李丹来了,就停下来,喘着气问:“你来干什么,这么晒天?”李丹看见香菊的衣裳整个湿透了,贴在身上,头上的汗水,随着水斗子的漏水,叮当滴落到井里去。就说:“这活太累,我来帮帮你。”香菊笑了笑,说:“你不行,好好养你的伤吧!”李丹站在香菊对面,把拐支稳,低下头一看:那是一眼大井,从砖缝里蓬蓬生长着特别翠绿的草,井水震荡得很厉害,可是稍一平静,他就看见水里面轻微地浮动着晴朗的天空,香菊的和鬼子姜的影子,还有那朵巍巍的小白葫芦花。李丹很喜欢这个地方,也着实心疼那浇园的人,他劝香菊:“很累了,休息一下吧!”“不能休息。好容易才把垄沟灌满,断了流又不知道要费多大力气。”“下场雨就好了,”香菊喘着气说,“我在梦里都听着雷响,我们盼着庄稼长好,多打粮食,就像你们盼着多打胜仗一样。”李丹顺着垄沟走过去,地是那么干燥,李丹想:要吸收多少水,才能止住这庄稼的饥渴?要流多少汗,才能换来几斗粗粮,供给我们吃用?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战斗流血的意义,对香菊的辛苦劳动,无比地尊敬起来。等到天晚,香菊说:“我们回去吧!”她问李丹:“你想吃什么菜?”李丹说:“我想吃辣椒。”④“不。你的伤还没好利落,我给你摘几个茄子带回去。”香菊走到菜畦里,摘了几个大茄子。等她卸下辘轳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她背着辘轳,走在前面。经过一块棒子地,她拔了一棵,咬了咬,回头交给李丹,李丹问:“甜不甜?”香菊回过头说:“你尝尝呀,不甜就给你?”李丹嚼着甜棒,香菊慢慢在前面走。天空里只有新出来的、弯弯下垂的月亮,和在它上面的那一颗大星,活像在那旷漠的疆场,有人刚刚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6.对文中关于香菊的描写,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表面上看是香菊胆小懦弱,实际上恰恰反映出香菊天性善良,非常心疼负伤的小战士。B.②处表现了香菊坚强的一面,她强颜一笑,就是不想让人看到她的脆弱,这个细节说明香菊成长了。C.③处香菊之所以不愿意说话,一方面是浇地实在是辛苦,累得不想说话;一方面也是因为旱情严重,香菊担心庄稼,内心烦闷。D.④处香菊的话冲口而出,拒绝李丹吃辣椒的要求,体现她在照顾伤员时心思是细腻的,同时也透露了他们关系上的亲近。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浇园”为题,富有乡土味,容易让读者透过这平凡的生活小事去思考文章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B.作者在叙写李丹的成长经历时,用语简洁自然,体现了孙犁一贯的语言风格,于朴实无华中透露着一种韵律之美。C.本文环境描写不多,却多是神来之笔,比如李丹苏醒过来看到的扁豆花,让人感到愉悦和充满了希望。再比如对鬼子姜和雪白的葫芦花的描写,反衬出香菊内心的烦闷与焦虑。D.小说的结尾具有鲜明的象征性,空阔朦胧的情境,自然优美而韵味无穷,同时含蓄地暗示了男女主人公朦胧的爱情。8.在小说中,侧面描写往往也很有价值,请简要分析本文中对李丹的侧面描写。(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如果我们真正明白、懂得中国文字之美或者说能够感觉到生活中的美,我觉得对我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从孙犁先生那儿开始。”请以本文为例,至少从三个方面向你的朋友推荐孙犁的小说。(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注】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材料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节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注]客刺:名刺,名片。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吾今A在京B日日C事务纷冗D而犹可以E不间断F况家中万万G不及此间之纷冗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疾,本义是病,后引申为痛苦、毛病、厌恶、妒忌、劲疾。“声非加疾也”与“疾风知劲草”中的“疾”都是劲疾的意思。B.“顺风而呼”与“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的“而”用法不相同。C.“为孝元所礼”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句式特点相同。D.肄业,文中指修习课业,与现在所说的“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并不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材料一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设喻,论述学习的作用是弥补自己的不足。B.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以刘绮、朱詹、臧逢世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C.曾国藩以自身为例,虽事务繁忙仍坚持每天临帖、读书圈批;批评诸弟“谓在家不可用功,是巧于卸责”。D.荀子持“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所以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曾国藩家书》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古人云“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说的是君子求学,要慎重地对待开头。高一的你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述三则材料给你提供了哪些反思角度?请分别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①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③。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释]①本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当时安禄山攻陷洛阳,自称大燕皇帝。②明星:传说华山仙女名。③卫叔卿:传说服食云母成仙,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风即古体诗,开篇写诗人想象登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看见手拿莲花的仙女明星迎面而来,“明星”二字使人联想到天上的星星。B.本诗中“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都描写了穿着霓裳做的衣服、凌空驾风而行的仙人,展现了仙人的超凡神韵。C.诗歌前十句写游仙,后四句写现实。“俯视洛阳川”将前后两种境界完美衔接,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D.诗歌结尾写洛阳川到处是胡兵,生灵涂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权贵的蔑视。16.本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枫林如火,又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前途的憧憬。(2)推开乡村民俗“陶然居”的木格窗子,你就可以看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乡村远景,迷蒙隐约,平静安详。(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送别客人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描绘了一幅萧瑟清秋图。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①细草渐渐滋成一片②的厚发,林带上的③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一种磅礴之势在这时已酿成,在天地间升腾,在田野上滚动。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甲),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乙)。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18.请在文中标序号处处填入恰当的叠词。(3分)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甲乙21.文中写“高粱、玉米”“瓜秧”使用了拟人修辞,展现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预示了大丰收。请你另选几种田间作物,写两个拟人句。要求:生动形象,切合语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田间那些挥镰弯着腰流着汗的农民,只是想着快割”,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四川攀枝花市东区九附六菜市场,有一位时尚的卖菜大叔,每天生意好到爆,大叔名叫王美成。年过五旬,大家却都称他“王花仙”。他的菜摊与众不同,摆着五颜六色的鲜花:青菜配美人蕉、芹菜配栀子花、空心菜配菊花、香葱配红花……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卖菜,面对顾客,总是乐呵呵的。他的乐观感动了很多人,生意因此火爆,王美成也很快成了网红。王美成身上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他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原文第二段第二行“已很难确定”,选项篡改为“已无从确定”。2.D此选项内容与女娲、伏羲无关。3.A马克思阐述的核心是想象对原始人类的影响,第一段中山顶洞人运用红色正是“官能感受(对红色的感觉愉快)中已经积淀了观念性的想象、理解”,恰可作为文本论述中的开头引用。4.①“红”色包含着或提供着某种观念含义,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红”色被赋予了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它参与了、储存了特定的观念意义。)②山顶洞人对“红”色的运用是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萌芽,从而引出下文关于龙图腾的论述。③从山顶洞人写起,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使文本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2分,2点4分)5.①从起源上看,它源于女娲、伏羲、烛龙等神话传说中“人面蛇身”的神人形象,蛇图腾又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②从“龙”的形象上看,它以蛇身为主体,加上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③从“龙”的象征意味上看,它不仅是一种神圣的生物,还是权力、智慧、吉祥、力量、和谐与创新精神的代表。④从东西方龙的差异上看,东方龙并不是邪恶暴虐的象征,中国人更看重龙所代表的智慧、吉祥、和谐。(1点2分,3点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6.B②处表现的是李丹苏醒后,香菊的欣喜与激动心情。7.C“反衬出香菊内心的烦闷与焦虑”应改为“表现李丹内心的喜悦”。8.①小说第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通过众人之口描写李丹的英勇顽强,表现了李丹大无畏的牺牲精神。②文章环境描写着墨不多,却很有情趣。比如写鬼子姜和葫芦花,侧面表现了李丹内心的细腻丰富,再比如文章最后星月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李丹内心荡漾起爱情的涟漪。(1点2分,2点4分)9.①语言之美。在介绍李丹的成长经历时,用语简洁自然,体现了孙犁语言一贯的风格,于朴实无华中透露着一种韵律之美。②形象之美。香菊善良美好、勤劳坚强,李丹勇敢无畏、心灵手巧,他们身上都展现了特定年代的人性、人情之美。③环境之美。“一枝扁豆花”“鬼子姜和小白葫芦花”“星如弹丸月如弓”,寥寥几笔勾勒出乡村环境的典型特征,营造出宁静朦胧的纯美意境。④情节之美。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是将浇园前后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和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1点2分,3点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0.BDF11.B两个“而”都表示修饰关系12.B作者举刘绮、朱詹、臧逢世的例子,是为了强调读书要勤奋,而不是侧重于功利方面。臧逢世最终凭借《汉书》闻名,没有官至高位,受到皇帝的赏识。13.(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关键词“假”“水”“绝”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朱詹)爱好学习,家境贫困缺乏资财,接连多日不能生火做饭,于是常常吞食废纸来填饱肚子。(关键词“资”“爨”“实”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14.①个人苦思冥想远不如学习有益;②学习要勤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③学习要有恒心,今日事今日做。15.D“对权贵的蔑视”错误,应是“对安史之乱的谴责,对叛军的憎恨”。16.①想象丰富。诗人“上莲花山”,由仙女邀请共登云台峰“高揖卫叔卿”,并与他们一起“凌紫冥”,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天马行空、想象奇诡。②神话传说(运用典故)。“素手把芙蓉”的仙女和“驾鸿凌紫冥”卫叔卿,都融入了道家神话传说,创造了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③意境瑰丽奇伟。莲花山、明星、太清、云台、霓裳、广带、紫冥等意象,色彩明丽,意境瑰丽奇伟,表现了诗人超脱现实、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④超凡脱俗的形象。诗歌中的仙女明星穿着霓裳做的衣服,飘带轻拂,素手把芙蓉,飘拂而来,气质脱俗。⑤以虚衬实,构思独特。诗人想象的神仙世界越美好自由,越能反衬安史之乱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现实,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百姓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叛军的憎恨。(1点2分,3点6分,其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乳房疾病课件
- 内科学第四章 胃炎课件
-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多彩的消费》课件
- 《牛肉基本知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方圆实色五色电子打火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充电式紫外线消毒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频扬声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潮型地板基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版洗煤厂与矿业公司合作洗煤业务合同3篇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亳州市蒙城县县级公立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策略与博弈杜塔中文版
- 2024李娜一建管理讲义修订版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2024预防流感课件完整版
- 2025天猫服饰春夏趋势白皮书
- 2025届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 人教版九上《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2)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