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4生物与环境的图表总结分析_第1页
热点04生物与环境的图表总结分析_第2页
热点04生物与环境的图表总结分析_第3页
热点04生物与环境的图表总结分析_第4页
热点04生物与环境的图表总结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4生物与环境的图表总结分析知识点一:种群与群落1.运用概念图理解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1)“J”型曲线①前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②数学模型: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③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没有K值(2)“S”型曲线①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的制约等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模型图曲线图柱形图知识点二:群落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4.群落的空间结构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2)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知识点三:生态系统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主要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三类“不一定”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动物排泄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两类“一定”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知识点四:生态系统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来源eq\b\lc\{\rc\(\a\vs4\al\co1(①生产者——主要来自太阳能,②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eq\b\lc\{\rc\(\a\vs4\al\co1(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遗体、残骸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2、物质循环(1)存在形式eq\b\lc\{\rc\(\a\vs4\al\co1(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2)流动形式eq\b\lc\{\rc\(\a\vs4\al\co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O2,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3)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eq\b\lc\{\rc\(\a\vs4\al\co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4)eq\a\vs4\al(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eq\b\lc\{\rc\(\a\vs4\al\co1(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以及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跳舞、“求偶炫耀”等。(2)信息传递的作用①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态系统这一章节的内容,这几年逐渐得到重视,会综合考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学生记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等皆是考察重点。(建议用时:30分钟)一、单选题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Ⅱ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种群Ⅱ呼吸消耗的能量小于5450万kJC.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形式循环流动D.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7%【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由柱形图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种群Ⅱ为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B、由于种群Ⅱ同化的能量(111×100万kJ)=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15×100万kJ)+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41.5×100万kJ),则种群Ⅱ的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种群Ⅱ同化的能量(111×100万kJ)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15×100万kJ)未被利用的能量(41.5×100万kJ)=5450万KJ,即种群Ⅱ呼吸消耗的能量小于5450万kJ,B正确;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但不能循环流动,C错误;D、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3.0÷111×100%=2.7%,D正确。故选C。2、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缸,可以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缸是封闭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B.生态缸是绿色透明的,目的是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且便于观察C.生态缸要留出一定量的空间,目的是使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D.生态缸应放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详解】A、生态缸是封闭的,为了防止外界生物或某些非生物因素的干扰,A正确;B、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但若是绿色透明,则透进去的光主要为绿光,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因此会影响生态缸内植物的光合作用,B错误;C、生态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使得缸内存储一定的空气,C正确;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应将密闭的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生态缸内温度太高,D正确。故选B。3、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平衡(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举措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有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无机环境D.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可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详解】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A正确;B、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B正确;C、群落中的碳循环可以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返回无机环境,C错误;D、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可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D正确。故选C。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A、图中太阳能被甲利用,说明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B、乙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都是异养生物,但不包括全部的动物,有些动物,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由绿色植物固定,但硝化细菌等能利用化学能,C正确;D、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图中的“甲→乙”表示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故选B。5、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垂直结构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二)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所占比例不同,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A正确;B、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由单作转为邻作,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烟粉虱成虫数量发生变化,但其空间分布类型仍为集群分布,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6、科研小组对某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下表所示的数据(b~e为处于各营养级中不同种类的消费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生产者bcde能量(×105J·m-2)417.270.9316.1572.2269.34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4.1727×107J·m-2B.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约为11%C.生物d和e位于同一营养级,两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D.若该鱼塘被重金属污染,则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生物b【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一个受污染的生态系统而言,处于不同营养级上的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不仅高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具有明显的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的总量和投入的饲料中的化学能,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4.1727×107J·m-2,A正确;B、根据图中的同化量的值可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为d和e,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c,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约为16.15÷(69.34+72.22)≈11.4%,B错误;C、生物d和e位于同一营养级,具有共同的食源和空间,两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C正确;D、若该鱼塘被重金属污染,由于重金属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因此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生物b,D正确。故选B。7、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C.伴随着碳循环的进行,能量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往返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双箭头与无机环境交换物质的乙是生产者,甲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③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⑦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详解】A、据表可知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故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乙→丙,A错误;B、③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过程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⑦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B正确;C、能量不能进行循环,C错误;D、提高⑥过程,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错误。故选B。8、某座山经历了火灾后,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当地部门采取了多种恢复措施,一段时间后山上逐渐“披上”绿色植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恢复过程中,该地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该地的演替速度、方向与气候、土壤等有关C.恢复过程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D.演替过程中,该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根据演替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火灾后发生的演替由于具备一定的土壤和植被条件,故为次生演替,A正确;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也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B正确;C、恢复过程中,物种数目增多,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C正确;D、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则减弱,D错误。故选D。9、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而热带雨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可以恢复原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弱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强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改变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组成物种越复杂、生物链越牢固、紧密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就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详解】A、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B、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较弱,B正确;C、由于热带雨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较复杂,因此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弱,C错误;D、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随意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改变营养结构,也可能造成生态入侵,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D错误。故选B。1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X1的比值如果低于10%,则该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遭到破坏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C.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流向分解者D.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若初次捕获60只并进行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J能量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固定太阳能,能量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成传递,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详解】A、X2是生产者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X1是输入到生产者的,X2/X1可以表示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超过20%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但低于10%不会破坏生态平衡,A错误;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捕食和微生物的分解等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C、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一部分以残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还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D、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若初次捕获60只并进行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为4只,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60×20)÷4=300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则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为300×4=1200kJ,求生产者最少应该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因此生产者最少应含有的能量为1200÷20%=6000kJ,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11、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主要植物类型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实验前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区海蓬子互花米草472014只/m22.3只/m2对照区海蓬子海蓬子472013只/m2111只/m2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2)该湿地中互花米草和海蓬子的关系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该湿地中能量传递的形式主要是:________,能量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_。太阳能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4)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答案】(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2)

种间竞争

两种生物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3)

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光合作用(4)

7/9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即互花米草→鸟、互花米草→植食性昆虫→鸟;根据表格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区的植物类型增加了互花米草,结果是实验后实验区的昆虫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昆虫密度大大降低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互花米草和海蓬子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故为种间竞争。(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能量传递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4)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2/3来源于互花米草,1/3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20%计算,鸟增重1克需要草2/3÷20%+1/3÷20%÷20%=35/3克;调整为各占1/2,鸟增重1克需要1/2÷20%+1/2÷20%÷20%=15克,则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35/3÷15=7/9;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cal/(cm2·a),得出如图甲所示的数据,图乙则是另一层次的能量流动图解,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1)据图可知,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可以在____________两个层次上进行。(2)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而图甲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与辐射能的比值大约仅为0.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分析图甲中各营养级的呼吸消耗所占的比例,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影响该湖泊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该湖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中的能量属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____________部分。(3)调查图乙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若对一公顷范围内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0只,第二次捕获240,其中有标记6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地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答案】(1)食物链和营养级(或食物链和生态系统)(2)

辐射能是按到达湖面的入射量计算的,阳光穿过水层照射到植物体上时,已经损失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肉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率高于同一生态系统的植食动物和生产者

阳光、温度、食物、溶氧量等

未利用(3)

标志重捕法

1000只/公顷【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1)据图可知,能量流动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可以在食物链和营养级两个层次上进行。(2)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而图甲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与辐射能的比值大约仅为0.1%,其原因是辐射能是按到达湖面的入射量计算的,阳光穿过水层照射到植物体上时,已经损失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分析图甲中各营养级的呼吸消耗所占的比例,可得出结论:肉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率高于同一生态系统的植食动物和生产者。由于浮游动物生活在水中,影响该湖泊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温度、食物、溶氧量等。该湖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中的能量属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未利用部分。(3)调查图乙中鼠的种群密度,鼠属于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种群中一公顷范围内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带标记的=(30050)×240÷60=1000只,所以该地鼠的种群密度是1000只/公顷。13、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图3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调查该池塘中成年乌鳢的数量,第一次捕获15条乌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