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初四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1分)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读经典诗歌,做少年君子。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慨叹生活的箴()言。读诗犹如与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雅士谈心,与胸襟开阔、心底坦荡的君子交流。所以我们需要心无旁wù()地去揣摩诗歌语言运用和情感掌控的秘jué(),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歌颂,呐喊,忧戚,惘()然,让诗歌rú()养心灵,陶冶情操,丰富头脑,润泽生命。【答案】①.zhēn②.bīn③.骛④.诀⑤.wǎng⑥.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箴言:zhēnyán,规谏劝诫之言,通常指具有劝诫、警示意味的言语或文字。彬彬有礼:bīnbīnyǒulǐ,形容人的态度温文尔雅,举止端庄有礼,展现出良好的教养和素质。心无旁骛:xīnwúpángwù,指心思集中,没有分心他顾的事情,形容人的一种专注、专一的精神状态。秘诀:mìjué,指不为人知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或技术,也常用来形容某种成功的诀窍或关键。惘然:wǎngrán,形容人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样子,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失落、无助的心情。濡养:rúyǎng,原指用水分或其他物质来滋养、养育,现多用来比喻用教育、文化、知识等来培养、熏陶人的心灵或才智。2.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1)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是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为物是人非而伤感;“(2)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有弟皆分散,(3)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为兄弟分散,人各东西的椎心泣血。但“千古文人家国梦”,失意的苦闷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但报国之心弥坚,仍对侄孙韩湘说出“(4)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心声;范仲淹遭贬谪时,仍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在《岳阳楼记》中留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警言;李白在“赐金放还”,前路艰难时,仍发出“(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答案】①.怀旧空吟闻笛赋②.人有悲欢离合③.无家问死生④.欲为圣明除弊事⑤.先天下之忧而忧⑥.后天下之乐而乐⑦.长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赋、弊”等字词容易写错。3.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诗句,选出偏离主题的一项。()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D.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句内容。“君子自强不息”强调的是自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定强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哪一个方向的风。这个句子体现了在面对重重困难与挫折时,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被外界的压力与干扰所动摇,坚守自己的本心和立场,与“君子自强不息”所强调的自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相符合;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是:君子遇到问题会从自身找原因,小人遇到问题则总是向别人寻求原因。这个句子倡导人们要像君子一样,遇到事情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不足,培养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归咎于他人,与“君子自强不息”所强调的自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相符合;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直到死时,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完;蜡烛直到烧成了灰,蜡油如同泪滴一样才流干。原本是用来形容爱情的坚贞不渝,后来也常被用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个句子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执着、奉献的情感,与“君子自强不息”所强调的自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不符,偏离了主题;D.“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意思是: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这个句子强调实现自我超越,才是真正具备强大实力和内心的表现,鼓励人们要注重自我提升,与“君子自强不息”所强调的自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相符合;故选C。4.下列各项括号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无限魅力。(该句没有语病)B.“射者中,弈者胜”,“射”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该句文化常识表述正确)C.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随时随地学习,才是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该句成语使用正确)D.片面的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的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这句话是单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运用和文化常识。B.“该句文化常识表述正确”表述错误。君子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涵盖了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等方面,与“射者中”的射指投壶,与君子六艺并不相同。故选B。5.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其意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C.“云鬓改”是诗人拟写对方因痛苦的折磨而夜晚辗转不眠,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答案】D【解析】【导语】李商隐的《无题》通过绵延不断的情感表现了离别的难舍难分和绵长的相思之情。既有春蚕、蜡炬的比喻表达深情不尽,又用“云鬓改”、“月光寒”展现对时间流逝和思念的无奈,末联则以蓬山、青鸟典故寄托希望和心中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表现了复杂的爱情主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D.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蓬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象征着对方居住的地方难以到达;“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借指信使。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选项“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表述不正确;故选D。6.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验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任务一】宣青春之志结合下面材料,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紧扣主题,不超过20字)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2)【任务二】扬青春之光小语为本次活动创作了一首诗歌《奋斗是青春的模样》,请帮她把诗歌补写完整。奋斗是青春的模样心中有光,一路向阳,青春的脚下自有力量。我们用奋斗的姿态,在青春的日记里,留下最出彩的自己。我喜欢钻进泳池,让蓝蓝的池水,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我喜欢【答案】(1)参考示例:①担负青春使命,点燃强国梦想。②走好青年的长征路,铸就伟大的中国梦。③插上青春奋发的翅膀,为祖国而翱翔。(2)参考示例:①我喜欢登上山顶,让猎猎山风,激荡起我追逐梦想的豪情。②我喜欢站上跑道,让红红的跑道,点燃我永不言败的斗志。③我喜欢走进书房,让厚厚的书籍,启迪我探索未知的智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阅读李大钊的这段话,明确其核心意思是强调青年不应被困难和障碍所阻挡,要有自由精神、奇僻思想、锐敏直觉和活泼生命,积极进取等精神。本次活动主题是“强国有我・青春有为”,要将材料的内涵与活动主题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青年在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青春的活力与担当。标语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标语更加生动形象。如:①青春无畏勇向前,强国担当我为先。②青春奋进无阻碍,强国之路我添彩。【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诗歌。明确主题:题目围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主题实践活动,诗歌的主题是“奋斗是青春的模样”,因此补写的内容要紧扣青春奋斗、积极向上、为强国贡献力量等方面。分析已有内容:前面提到“我喜欢钻进泳池,让蓝蓝的池水,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这句话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泳池”和“蓝蓝的池水”,表达了青春的奋斗和梦想,在补写时可以借鉴这种具体场景+情感表达的方式,例如:“漫步书海”和“厚厚的书籍承载梦想”。同时注意诗歌语言要优美、生动,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与上下文的衔接和呼应。示例:①我喜欢漫步书海,让厚厚的书籍,承载起我追逐真理的渴望。②我喜欢踏上跑道,让红红的跑道,激扬起我拼搏奋进的豪情。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故不为苟得也②得无异乎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①谓巨伯曰②太守谓谁D.①贼既至②既加冠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①不忍委之②居庙堂之高C.①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②以衾拥覆D.①而入有义之国②杂然而前陈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0.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乙文中的荀巨伯的“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1.今天的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答案】7.D8.C9.(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于是就撤军而回,整个郡城都因此得以保全。10.荀巨伯赶很远的路探望生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这是“义”;荀巨伯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朋友,这是“义”。11.示例: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不受损害,宁可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和平时期,都要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个人的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以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导语】《鱼我所欲也》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共同探讨了“义”的价值和取舍问题。孟子强调了高于生死的道义,认为人皆有追求正义的本心,体现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荀巨伯的故事则通过实际情境展示了舍生取义的具体表现,荀巨伯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弃友人,表明忠义之心能感化他人。两文相辅相成,诠释了古人对于生命与道义的思考和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取得,获得/表示推测或疑问,能够,会;B.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因此/强调主观上的意愿,特意;C.对……说/是;D.两个“既”都是“已经”的意思;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在;B.代词,指代友人/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C.两个“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理。皆:都。勿:不。丧:丧失。耳:罢了。(2)遂:于是,就。班军:调回军队,撤军。还:回去。一郡:整个郡城。并:一起,全都。获全:得到保全。【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一、理解甲文中“义”的内涵:在甲文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是一种比生命更重要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孟子认为,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应舍生取义。甲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种“义”是人人心中都有的,只是贤者能够不丧失罢了。这里的“义”强调的是每个人在面临生死抉择等重大问题时,坚守正义、道德和良知,不做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二、分析乙文中荀巨伯的行为体现的“义”结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可知,这里体现了荀巨伯对友人真挚的情义,友人生病,便不远万里来探望;结合“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知,友人劝荀巨伯离开,荀巨伯说自己不能“败义以求生”,体现了荀巨伯对“义”的坚持,即使面对死亡的危险,也不背离朋友;结合“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可知,荀巨伯愿意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朋友的生存,这就是舍生取义。【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即可。一、理解词语本义:“舍生取义”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舍”是舍弃的意思,“生”指生命,“取”即选取、获取,“义”代表正义、道义等符合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的行为与理念。其本义就是在面临生命与正义的抉择时,毅然舍弃生命来保全正义。二、结合文本深入理解: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通过对比“鱼”与“熊掌”、“生”与“义”的取舍,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他指出当生命和道义不能同时拥有时,有比生命更值得追求的东西,那就是义,所以不能苟且偷生;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要不畏死亡。这为我们理解“舍生取义”提供了经典的文本依据,让我们明白在孟子看来,义是一种高于生命的价值追求,是人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三、联系现实生活阐述:在现代社会,“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像古代英雄那样舍弃生命,更多的是要我们时刻坚守正义。在当今社会做到“舍生取义”并非易事,但通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操守以及培养勇敢和担当精神等多方面的努力,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树立起“舍生取义”的精神支柱,在面对各种考验时,做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社会和国家的选择。【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办法,哪一样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却不肯去做。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友人,正赶上胡人强盗攻打城池。友人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这里了。”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败坏道义而求活命的事,哪里是荀巨伯所做的呢?”强盗们已经来到,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说:“友人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来代替友人的生命。”强盗们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进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调回军队回去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1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④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⑦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⑧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⑨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⑩“婆婆知道就没事了?”⑪“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⑫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⑬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⑭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⑮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⑯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⑰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⑱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⑲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选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12.通读全文,再概括两个关于做衣服的故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让付不起钱的小姑娘免费拿走她的新衬衣。(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②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14.声音可以再现画面,声音可以传情达意。请给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进行重音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15.请从句式、标点的角度赏析第⑲段中画线的句子。16.本文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品质。文章最后一句写道“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请结合全文,说说“我”想通了哪些事情?17.将本文向某杂志投稿,杂志编辑认为题目没有吸引力,而作者认为“我们的裁缝店”虽朴素却更有味道,请为作者说明理由。【答案】12.①.我们同意让库尔马家的儿媳妇用三只鸡换做一条裙子。②.我们把烫糊的帕孜依拉的新衬衣做成“马蹄袖”,结果成了流行款式。13.交代了裁缝店内外的环境,即裁缝店内狭小、店外寒冷。将店内的温暖与店外的寒冷进行对比,渲染了裁缝店内舒适平和的氛围,突出了我们一家幸福的生活,为下文写我们热情甚至免费为乡亲们做衣服做了铺垫。14.“实在”“最”应该重读,这样读是为了强调小金鱼在这偏远荒寒地带非常珍贵。15.运用一系列短句列举出裁缝工作的具体步骤,清晰而有序,节奏感鲜明;顿号和省略号连用,写出了裁缝各项工序的繁琐而有序;这表现了我们于繁杂中求精细的工作状态。16.想通了牧区人民身上的质朴、善良、勤劳、节俭、相互关爱等看似平凡实则珍贵的美好人性;想通了店主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不应是金钱关系,更应是底层人民的惺惺相惜;想通了困境中的友善与真诚彰显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想通了虽然裁缝店的生活很辛苦,甚至暗无天日,但诚实的、无愧于天地良心的谋生都不免辛苦;想通了能为他人带来美、创造美、给人以精神慰藉的劳作,就有乐趣,就有价值,就值得坚守,这才是劳作的意义。17.这是一间开在新疆游牧区喀吾图的裁缝店,店面虽窄小,但它温暖平和,我们一家在辛勤谋生的同时,也为当地牧民创造美好,带来快乐;这间裁缝店体现了喀吾图淳朴的民风和善良的人性,体现出辛勤劳作的诚心和仁心;“我们”在辛勤的劳作和微薄的物质获得中收获着幸福,体现着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的裁缝店”虽朴素却更有味道。【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在喀吾图地区经营裁缝店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情味。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裁缝店内外的温馨场景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文章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还揭示了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彼此的关爱。裁缝店成为了一个温暖的纽带,连接着村民的情感与生活。【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本事件的概括。从文中找出与“做衣服”有关的事件,再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这篇文章记述了发生在我们裁缝店里的许多事情:第③-④段讲我们会在来做衣服的人讨价还价时,让他们看鱼缸里清洁的水与漂亮的鱼,他们再说起话来就会很柔和;第⑤段讲一位老头来做好了衣服,死活不愿试穿、照镜子;第⑦段讲同意让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用三只鸡换做一条裙子;第⑭—⑮段讲我们为别人加工衣服,可是别人却凑不够钱来取,最后只能让每天看、摸新衣的小姑娘领走花衬衣;第⑯—⑱讲我们把帕孜依拉的新衬衣烫糊,急中生智做成“马蹄袖”,反成村里流行款。从中选择两件表述出来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及其作用。结合②段中“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可知,该段主要描述了裁缝店的环境以及店内生活的温馨场景。它提到了店面狭小,中间用布帘子隔开,前半部分用于做生意,后半部分则是生活区域。同时,通过描绘烧起炉子后房间的温暖、锅里炖的风干羊肉的香气,以及窗外狂风呼啸、冰雹砸窗的恶劣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用分析:通过描述,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裁缝店的具体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店内的温暖与店外的寒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裁缝店内的舒适和平和,还营造了一种温馨、幸福的氛围,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情。通过描绘店内的温馨生活,作者为后文中我们一家对乡亲们的热情服务甚至免费做衣服的行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与朗读设计。划线句“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中“实在”“最”这两个副词起强调作用,强调在这偏远荒寒地带,金鱼竟然能够生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突出其珍贵,所以“实在”“最”需要重读。【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结合画线句子“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的内容,从句式角度来看,这句话运用了多个短句来列举裁缝工作的具体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被单独列出,如“量体”、“排料”、“剪裁”等,这样的句式使得整个句子清晰而有序,仿佛将裁缝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同时,这种短句的使用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流畅而有力的韵律。从标点角度来看,这句话中顿号和省略号的连用更是巧妙地表达了裁缝工作的繁琐而有序。顿号将各个步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连贯而紧凑的节奏;而省略号则暗示了裁缝工作还有更多的细节和步骤没有一一列出,但读者可以想象得到其繁琐和复杂。这种标点的使用不仅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结合后文“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这表现了我们于繁杂中求精细的工作状态。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裁缝店生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质朴人情和深刻的生活哲理。文章最后一句“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是作者在长期与牧区人民相处,特别是在裁缝店这一特殊环境中工作后的深刻感悟。结合全文,以下是“我”想通的具体事情:结合第⑤-⑪段内容可知,想通了牧区人民身上的美好人性:在与牧区人民的交往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质朴、善良、勤劳、节俭以及相互关爱的品质。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珍贵的人性光辉,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不仅仅在于物质的追求,更在于精神的富足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怀。结合第⑥-⑮段内容可知,想通了店主和顾客之间的真正关系:在裁缝店里,“我”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金钱交易,而是一种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底层人民的惺惺相惜。顾客们用自家养的鸡、亲手种的菜来换取衣物,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让“我”意识到,商业行为也可以充满人情味,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结合⑲段中“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可知,想通了劳作的辛苦与诚实谋生的价值:裁缝店的生活虽然辛苦,甚至有时暗无天日,但“我”明白,任何诚实的、无愧于天地良心的谋生都不免辛苦。这种辛苦是生活的常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通过裁缝这一职业,“我”学会了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也明白了诚实劳动的价值所在。结合⑯段中“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⑱段中“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等内容可知,想通了劳作的意义在于创造美与带来精神慰藉:在裁缝店的工作中,“我”不仅为顾客制作衣物,更是在为他们创造美、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看到顾客穿上新衣时的喜悦和满足,“我”都深感自己的劳作是有意义的。这种能为他人带来美好感受的劳作,让“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所在,也坚定了“我”坚守这份职业的决心。结合全文来看,想通了困境中的友善与真诚的价值:在裁缝店的生活中,“我”遇到了许多经济困难但依旧保持友善和真诚的顾客。他们虽然贫穷,但从不失尊严和善良,这种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的美好品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以及这种和谐对于生活的意义。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围绕“我们的裁缝店”展开,讲述了作者一家在新疆游牧区喀吾图开设裁缝店的经历与感悟。裁缝店虽小且朴素,却承载着一家人的辛勤谋生与对美好生活的创造。通过与当地牧民的互动,作者深刻体会到了喀吾图淳朴的民风和牧民们善良、勤劳、节俭的品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文章不仅描绘了裁缝店日常工作的繁琐与乐趣,还展现了在辛勤劳作和微薄物质获得中收获的幸福与人生价值。通过这间裁缝店,作者传达了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对辛勤劳作诚心和仁心的颂扬,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幸福与意义的深刻思考。结合①段中“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②段中“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可知,“我们的裁缝店”这个题目直接而真挚地反映了文章的核心内容。这是一间开在新疆游牧区喀吾图的裁缝店,它不仅仅是间普通的店铺,更是我们一家辛勤谋生的场所,也是我们与当地牧民建立深厚情感的纽带。店面虽窄小,却充满了温暖和平和。在这里,我们不仅为顾客缝制衣物,更在为他们创造美好、带来快乐。这种朴素而真实的情感,正是文章想要传达的。结合全文来看,“我们的裁缝店”这一题目,体现了喀吾图淳朴的民风和善良的人性。在这间裁缝店里,我们见证了牧民们的质朴、善良、勤劳和节俭,也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在这间小小的裁缝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题目中的“我们”,不仅指作者一家,更代表了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真诚生活的人们。这种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和歌颂,正是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再者,“我们的裁缝店”还体现了辛勤劳作的诚心和仁心。在裁缝店的日子里,我们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但也收获了满足和幸福。这种在辛勤的劳作和微薄的物质获得中收获的幸福,正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题目中的“裁缝店”,不仅是一个谋生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关怀的温馨家园。“我们的裁缝店”这一题目,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指代,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二)(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郦波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心灵以美的熏陶,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来,除了从事古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为观众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同时还富有审美意蕴。【甲】不仅如此,诗词节目也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诗词还能转化成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伟大诗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登上央视舞台的普通农家女子白茹云。她家境平平又身患疾病,却不抱怨不沮丧。她最喜欢苏轼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带着这份洒脱和豁达,白茹云在田野里劳作,在家务中忙碌,过着充实又诗意的生活,成为乐观坚强的平凡英雄。③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乙】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我们的先贤,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改革开放中,先行者“”。抗疫过程中,不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都有唤起抗疫决心的无穷力量。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④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丙】诗词有助于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母语感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住契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通过及时有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年真正爱上诗词,由此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延续好中华文脉。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⑤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可以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8.请梳理文章结构,完成表格。提出问题: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析问题(1)(2)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解决问题:(3)19.将下列四句诗依次填入第③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弄潮儿向涛头立③山川异域,风月同天④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20.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1.下面语段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中国诗词大会》曾经以“花开四季”为主题,展现我们“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小到描绘四季时序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细密嬗递,大到回望历史的更迭起伏,总有海量的经典诗词供今人撷取挥洒。22.第④段中说青少年爱上古诗词能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你对哪一方面有较深的感触?联系个人实际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8.(1)生命力旺盛的古典诗词,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2)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3)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19.C20.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阐释了此类节目的示范作用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作用,有力地论证了“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分论点,从而有效地证明中心论点。21.①甲处。材料写了《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主题节目展现“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照应了甲处上文的“每每需要为观众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从而论证分论点“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所以放在甲处合适。②乙处。材料写了诗词内容包括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及历史的更迭起伏,表现了诗词内涵的丰富,与乙所处段落的分论点“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相符,所以放乙处合适。22.示例:①心灵的滋养。在我的学习成绩陷入低谷时,我想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让我在困境中豁然开朗。(当我因不能与好友在一所学校而伤心难过时,我想起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写真正的友谊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②良知的启迪。我国的近代史写满了屈辱,每每读到这里,我就想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假如我生于那个时代,我定会同前辈们一样,忠贞为国,视死如归。(当看到新闻中提到摔倒的老人无人敢扶时,我想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假如我遇到身边的老人需要帮助,我一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③创造力的激发。我一直使用的学习方法进入高年级后却不适用了,百般苦恼之际,我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万物都有新陈代谢,我要勇于创新,用新方法取代旧方法,去适应新的学习情况。(我写作文发现自己所写的内容毫无新意,感到一筹莫展时,我想起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啊,只要我不断学习,认真读书,认真观察,时时补充新知识,那么我的灵感也能不断迸发出来,写文章也就得心应手了。)【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由郦波撰写,探讨了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文章首先指出诗词对个体心灵、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接着,通过具体事例和文化节目,展示了诗词在家庭、社会和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文章强调诗词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激励人心的力量,呼吁通过创新发展使其焕发新生。整体结构清晰,论证有力,体现了对中华诗词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18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1)结合第②段“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除了从事古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家务中忙碌,过着充实又诗意的生活,成为乐观坚强的平凡英雄”可知,作者通过讲述参加电视文化节目录制的经历,接着,以普通农家女子白茹云为例,阐述诗词能转化为前行的力量,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凭借诗词中的洒脱和豁达,过充实又诗意的生活,成为乐观坚强的平凡英雄。这些内容都充分说明了古典诗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能温暖和鼓舞人。因此这里应填:生命力旺盛的古典诗词,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2)结合第③段“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可知,这里开篇指出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是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接着阐述我们的先贤能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然后通过列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的慨叹、改革开放中先行者的话语以及抗疫过程中的诗词表达,来说明现代人也可以借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从而体现出古典诗词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因此这里应填: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3)结合第⑤段“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可知,这里作者是对传承诗词文化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即通过对中华诗词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能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让人们诗意地生活,因此这里应填: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句内容和句子的衔接和排序。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在面对某种处境,人们之间团结互助、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与坚定决心,体现出集体意识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强调当大家有共同目标时,要齐心协力,彼此依靠。②“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意思是:弄潮的健儿站在汹涌澎湃的潮头之上。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在艰难险阻、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奋勇向前、敢于拼搏、敢于担当,做时代先锋、引领潮流的人,展现出一种无畏艰难、勇立潮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去挑战未知,在时代浪潮中展现自己的价值,不畏惧风险,敢于做开拓者。③“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意思是: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山川地域,但是我们抬头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吹过的是同样的风。这句诗原本体现了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跨越空间限制,有着共同的情感、文化联系以及惺惺相惜的情怀。现在也常被引申用来表达即使人们身处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背景,但依然可以心意相通、守望相助,强调人类情感共鸣以及文化共通性的力量,倡导人们摒弃隔阂,相互理解、相互关怀。④“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意思是:国家都已经破败成这个样子了,我又怎么会怜惜自己的这颗头颅呢。它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气节。表达了在国家面临危难、民族处于困境之时,个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放在首位,愿意用生命去捍卫、去抗争的坚定信念,激励人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大义时要勇敢担当,无私奉献。一空:结合此空前面的内容“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可知,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句诗能够很好地体现抗日志士的这种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气节,所以此空应填④;二空:结合此空前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可知,改革开放中,需要先行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弄潮儿向涛头立”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先行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故此空应填②;三空:结合此空前面的内容“抗疫过程中,不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可知,抗疫过程中,世界各地纷纷支援中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体现了虽身处不同地方,但情谊相通、共抗疫情的情感,适合填在支援物资上所写的话语,所以此空应填③;四空:结合此空前面的内容“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可知,这里要填的内容应能体现医护工作者的决心和勇气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达了医护工作者们在抗疫中携手并肩、共同战斗的决心和情谊,可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话语,所以此空应填①;综上可知,正确顺序为④②③①;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列举了《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激发诗词文化热的例子,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前文“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可知,列举了《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词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所引发的热潮,有力地证明了“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的观点,从而也论证了第④段的分论点“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样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2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概括和补充。甲处:所给语段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主题,具体展示了如何借助诗词来解读华夏文明特质。它以“时间延续文明”为例,详细说明了诗词能够描绘小到四季变化、节气和物候的交替,大到历史的兴衰,这与甲处前文提到“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为观众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同时还富有审美意蕴”所说的借助诗词传达华夏文明特质相呼应,能够很好地承接上文内容;甲处后文提到“不仅如此,诗词节目也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所给语段讲述的诗词大会主题活动内容也属于诗词节目范畴。将该语段放在甲处,能够自然地过渡到后文关于诗词节目在家庭和社会层面的积极影响,使文章在主题上连贯流畅,从诗词对文明特质的传达过渡到诗词节目在社会文化中的力量,层次分明。因此放在甲处最合适。乙处:乙处的论点是“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而所给语段围绕《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主题展开,通过诗词描绘四季时序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以及历史的更迭起伏等内容,体现了古典诗词内涵的丰富性。这些诗词内容涉及自然变化和历史变迁等诸多方面,展示了古典诗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乙处强调的诗词内涵丰富这一点紧密相连。语段中提到的诗词对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的展现,包括对自然节律和历史变化的描绘,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凝聚。通过诗词,人们能够共享对自然和历史的认知与情感,唤起民族的共同记忆,体现了诗词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这与乙处关于诗词承载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观点相契合。在行文逻辑上,乙处前文提及“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所给语段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展示诗词描绘各种文化内容的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诗词作为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