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2024.1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由于地球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完美结合,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行星。下图示意太阳系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太阳系各天体体积及天体之间的距离未按实际比例绘制。1.小行星带位于()A.V行星和E行星轨道之间 B.E行星和F行星轨道之间C.F行星和J行星轨道之间 D.J行星和S行星轨道之间2.与S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优势条件是()A.稳定的太阳辐射 B.安全的轨道环境C.距太阳远近适宜 D.较小的赤道半径【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M水星、V金星、E地球、F火星、J木星、S土星、U天王星、N海王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即F行星和J行星轨道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与S行星相比,地球距太阳远近适宜,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C正确;地球与S行星都有稳定的太阳辐射、安全的轨道环境,AB错误;较小的赤道半径对是否存在生命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与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作公转运动,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接近正圆,具有近圆性;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具有共面性。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重要影响。北京时间2024年8月14日14时04分,日面中心附近爆发了一个X1.1级耀斑,于15:07结束,达到橙色警报级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耀斑发生在同一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 B.日珥 C.太阳风 D.磁暴4.本次太阳活动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最可能是()A.卫星导航误差增大 B.当日气温显著升高C我国降水概率增加 D.有线网络通信中断【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日珥也发生在色球层,B正确;黑子发生在光球层,A错误;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C错误;磁暴是太阳活动带来的影响,不是太阳活动,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耀斑爆发会扰动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卫星导航信号,使卫星导航误差增大,A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但不是最主要影响,BC错误;会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北京时间2024年7月11日10时13分,某海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620km。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关于I、II、Ⅲ代表的外部圈层描述正确的是()A.按照位置和状态,I圈层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三种类型B.Ⅱ圈层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其最低层C.Ⅱ圈层大气密度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加D.Ⅲ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6.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岛屿上的市民会感觉到()A.仅左右摇晃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仅上下颠簸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答案】5.B6.B【解析】【5题详解】据图可知,Ⅱ圈层为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而对流层为大气层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B正确;I圈层为水圈,按照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A错误;大气圈大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C错误;Ⅲ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总称,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地震的能量通过地震波向外传播,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引起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引起左右摇晃。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岛屿上的市民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峰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下图示意峰林地貌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峰林地貌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8.形成岩溶地貌的岩石多属于()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9.下列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与峰林地貌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石芽 B.石笋 C.石柱 D.钙华【答案】7.B8.D9.A【解析】【7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石林地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表崎岖的地表形态。因此,最先地表较为平坦,对应甲,随着流水的不断溶蚀,形成基部完全相连成簇分布的峰丛,对应丙,继续溶蚀形成乙这种石林景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8题详解】岩溶地貌的岩石多属于沉积岩,以石灰岩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石芽和峰林地貌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A正确。石笋、石柱、钙华属于喀斯特堆积地貌,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点睛】峰丛和峰林的主要区别是:不同阶段的地貌形态。基部完全相连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称峰丛。它是峰林地形的早期发育阶段。海陆风是近海地区由于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其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下图示意我国某近海地区海陆风形成时的等压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1.关于图示时间和近地面风向判断正确的是()A.白天东风 B.夜晚东风 C.白天东南风 D.夜晚东南风12.下垫面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近地面大气温度。若①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则①②两地之间的海陆风强弱变化是()A.海风、陆风均减弱 B.海风增强,陆风减弱C.海风、陆风均增强 D.海风减弱,陆风增强【答案】10.C11.C12.A【解析】【10题详解】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合图形信息可知:③气压小于①,④气压小于②;①气压大于1000但小于1006;②气压大于1006。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综上所述,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为②①③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图中②气压高于①,②位于海洋、①位于陆地,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此时海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BD错误。结合图中东西指向标可知,该图中海洋位于陆地东侧,故水平气压梯度力从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南风,A错误,C正确。故选C。【12题详解】①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则白天陆地气温降低、夜晚气温高。所以,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的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弱,海风、陆风均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一个地方植被覆盖率高,白天植被覆盖下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比较少,气温偏低。夜晚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当地上空空气中容易形成云层,云层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增强大气逆辐射,夜晚气温偏高,因此昼夜温差小。青岛市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对大气受热过程设计了观测实验。10月20日至21日,风和日丽,学习小组成员将经过处理的四个透明玻璃箱在室内静置2小时后,于20日上午10时同时放置到空旷操场的塑料支架上(下图),支架高20cm。小组成员分别记录10时、11时、12时、13时、14时和次日6时(日出前)的温度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玻璃箱被放置到操场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开始增加,增速最慢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4.同学们的数据记录显示,该日14时甲、丙、丁三个箱内温度计示数几乎相同,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箱内物质太少②温度计位置太偏③支架高度太低④天气状况影响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次日6时,乙箱温度计示数高于甲箱,主要是因为乙箱()A.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 B.大气辐射损失较多C.地面辐射被截留得多 D.地面辐射能力较弱【答案】13.D14.B15.C【解析】【13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甲乙装置内为土壤,丙丁装置内为水,土壤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因此甲乙升温快;丁装置内的水比丙装置内的水来得多,故丁装置升温慢于丙装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该日14时甲、丙、丁三个箱内温度计示数几乎相同,由于箱内物质太少,吸收太阳辐射后箱内物质产生的辐射对玻璃箱内空气影响小,①正确;温度计位置和支架高度对于甲、丙、丁三个箱内温度影响小,②③错误;实验期间风和日丽,太阳辐射较强,受玻璃箱外部天气状况影响大,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据图可知,乙装置有塑料薄膜覆盖,由于太阳辐射容易穿透薄膜给土壤增温,而地面辐射无法穿透薄膜,被截留得多,因此热量可以更多保留在装置内,C正确;甲乙两个箱子的太阳辐射被削弱多少是一样的,A错误;地面辐射无法穿透薄膜,被截留得多,乙箱大气辐射损失较少,B错误;甲乙箱子都是土壤,地面辐射能力一样,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的过程为:(1)太阳暖大地。太阳射向地球的短波辐射,经过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了地面,地面吸收后升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稳后,以长波辐射将能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同时近地面大气以对流、传导的方式,逐层向上传播热量,温暖大气。(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稳后,小部分射向宇宙,即大气辐射。另外大部分射回地面,为地面增温,即大气逆辐辐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格尔木市(36°24′26″N,94°55′42″E)地处欧亚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周边地貌复杂,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该地年均降雨量23.6—68.0毫米,昼夜温差大,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表为格尔木市某年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日期天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力8月18日晴298东风2级8月19日晴329东风3级8月20日多云2714东风3级(1)说明格尔木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与19日相比,格尔木市20日的气温日较差较小。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其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吸收和反射)少,直接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强)。(2)20为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显著。【解析】【分析】本题以格尔木市自然地理特征及某年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因素及大气的热力状况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影响年太阳辐射量因素主要有纬度高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材料显示格尔木市位于36°24′26″N,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年均降雨量23.6—68.0毫米,说明降水少,晴天多。综上所述,该地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小问2详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等方式,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回地面,从而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材料显示,19日为晴天,20日为多云天气,云量多,白天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区地质剖面。地质历史时期,该区曾为大型沉积区,后经历强烈的地壳隆升过程,外力作用类型发生了转化。乙地为单面陡峭的狭长山岭。(1)指出甲地地质构造的名称_________,并分析甲地缺少A岩层的原因_________。(2)当地政府规划建设经过此地的东西向地铁隧道,从①、②两方案中选择合适方案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3)分析乙山岭地势较高的原因。【答案】(1)①.背斜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侵蚀而缺失(2)①.①②.背斜具有天然拱形构造,结构稳固;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不易积水(3)断层处岩块上升【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构造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所以,甲地缺少A岩层。【小问2详解】背斜岩层上拱,天然拱形承受的力量较大,不会出现塌方;在顶部的含有地下水的岩层,会因背斜岩层的倾斜角度从两边流到隧洞两侧,不会使隧洞中积水。图中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所以规划建设经过此地的东西向地铁隧道修建在①处。【小问3详解】乙处岩层断裂且同一岩层上下错开,为断层构造。相对于两侧,乙处岩层上升,形成断块山。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是我国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以东是宁夏平原。贺兰山东麓与宁夏平原交界处分布众多的M沉积地貌(下图)。(1)描述甲地貌堆积物的分布特征。(2)与甲地相比,乙地堆积物平均粒径更大。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案】(1)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2)乙地地势起伏大,河流流程短,水流速度快;甲地地势起伏小,河流流程长,水流速度慢【解析】【分析】本题以贺兰山两侧地形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水流速度变慢,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小问2详解】与其他位置的冲积扇相比,形成甲地冲积扇的河流较长,且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势起伏较小,流速较慢,在河流未流出出山口时,大部分粒径大的物体在河床沉积下来,粒径小的物体到达甲处沉积,形成沉积物砾石较少、平均粒径较小的甲处冲积扇。乙地由中高山到低山,地势起伏大,河流流程短,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堆积物平均粒径更大。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该市萨嘎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80mm,大风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5月,每年6月至9月期间受局地环流(山谷风)影响,0时至6时降水概率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学信息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仓库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百年树木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全屋定制工程合同范本
- 《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7.3菜品的定价原则与方法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两人合作简明合同范本
- 2024年胸苷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船用滚轮闸刀掣链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粉末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实验室十大危险操作和安全隐患
- 妇幼保健院关于修订岗位轮转制度
- 气候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顶管及盾构施工技术及特点(62页)
- 生产部管理人员考试题(新进转正)范本
- 高中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PPT通用PPT课件
- 6S管理知识图解
- 高速铁路ZPW-2000轨道电路
- 县国家税务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疗(课堂PPT)
- 桥梁荷载试验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